专题22 诗歌鉴赏——课内重点篇目(二)(测试)-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22 诗歌鉴赏——课内重点篇目(二)(测试)-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22诗歌鉴赏课内重点篇目二测试-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专题22诗歌鉴赏课内重点篇目二测试-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完成1-15题,时间30分钟,共30分
(一)(2023·河北衡水·校联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2分)这首词的作者是南宋爱国词人__________。
2.(2分)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京口”是镇江市的古称,作者登临北固山上的北固楼,极目远望,寻找梦里的故土神州。
B.这里的“神州”指的是南宋统治下的广大地区,是词人收复失地、统一全国的希望之所在。
C.“悠悠”形容漫长、久远。叠词的运用,不仅暗示了时间之慢,而且也表现了词人心中无尽的愁思和感慨。
D.全词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通篇三问三答,层次分明,互相呼应,意境高远。
3.(2分)这首词借古讽今,作者是怎样借历史人物来表情达意的?
(二)(2023·四川内江·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校考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4.(2分)本诗运用的两个典故的句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分)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三)(2023·北京平谷·校考模拟预测)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2分)这首词写出了词人虽仕途不顺,但豪情不减,文中的一个“①____ ”字概括出太守的形象。上片描绘了出猎时的场面,“②___”一句展现了出猎的盛大、恢宏气势。下片叙述出猎后的开怀畅饮,倾诉了自己的雄心壮志。“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表达了词人③____的愿望。
7.(2分)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里评价:“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本词中的“鬓微霜,又何妨” 与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 “可怜白发生”都借“白发”这一意象抒发情感。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两位词人各自抒发了怎样的内心情感?
(四)(2023·河南开封·统考一模)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8.(2分)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路历程,请根据诗歌内容补全下面的空白。
9.(2分)请结合具体诗句,简析李白诗作中夸张手法的独特作用。
(五)(2023·河南新乡·统考一模)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
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0.(2分)苏轼是一位拥有多重思想性格的作家,体现在作品中,本词的情感也复杂多变。请根据作品完成下表。
11.(2分)小豫读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时,感觉“共”字很有味道,就是说不出来,请你试着帮他分析一下。
(六)(2022·河南驻马店·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各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2.(2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和“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都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为什么?请任选一句作答。
13.(2分)“酒”是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分析“金樽清酒斗十千”和“暂凭杯酒长精神”两句中“酒”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七)(2022·河南南阳·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4.(2分)有些同学在默写时会把“念天地之悠悠”中的“悠悠”写成“幽幽”,请向他们解释为什么这里用“悠悠”。
15.(2分)“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完成16-31题,时间30分钟
(八)(2023·山东枣庄·统考一模)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6.(2分)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巴山楚水”表现贬谪地方之偏远,以“二十三年”表现贬谪时间之长久。
B.颔联运用典故,分别表达作者对故友的怀念和对回乡后恍如隔世的感慨。
C.尾联中“暂凭杯酒长精神”写诗人有些消极低沉,只有喝完一杯酒后才会稍微振作起来。
D.全诗蕴含了相信未来一定比现在更美好,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17.(2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借意象言情,富含哲理,是千古传颂的佳句。你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以表达怎样的情感?
(九)(2023·湖北十堰·统考一模)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8.(2分)下面对这首诗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开篇,看似平淡,却耐人寻味,含蓄点出了战争周期之长和当时百姓兵役之繁重。
B.全诗以老兵回家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满怀希望—希望落空—彻底失望—悲哀流泪,有波澜起伏,且引人沉思。
C.三至六句运用远景描写,写出主人公庭院破败的景象,表达诗人的哀痛与忧伤之情。
D.诗句“泪落沾我衣”将全诗思想感情推向高潮。这泪既是辛酸孤凄之泪,又是愤慨控诉。
19.(2分)本诗与《木兰诗》都涉及征战,但所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做简析。
(十)(2023·河南新乡·校联考一模)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20.(2分)读完这首诗后,你从诗歌中汲取到的成长力量是什么?
21.(2分)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表现自己对山西村的喜爱的。
(十一)(2023·河北承德·校联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山西村
[宋代]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出郊
[明代]杨慎
高田如楼梯,平田如棋局。
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
22.(2分)这两首诗从内容上来说,都写田园风光,但两首诗的体裁不一样,《游山西村》是_______,而《出郊》是___________。
23.(2分)《游山西村》采用________的写作手法,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而《出郊》则运用________修辞手法和 ________的表现手法,勾画了春天南方山乡田野的秀丽景色,诗中有画。
(十二)(2023·黑龙江大庆·大庆一中校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4.(2分)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绘景取胜,想象瑰丽,景象雄浑壮阔,整体意境高远,风格雄健。
B.首联点题,写诗人乘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叙述中交代地点和事由。
C.颈联以静观的视角,描摹江上昼夜美景,展现诗人喜悦开朗的心境,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D.尾联不仅将“故乡水”拟人化,还用“怜”“送”二字表达诗人和故乡彼此的情意,直接抒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25.(2分)以本诗颔联为例,任选几个角度,具体说说该角度对你品味这首诗的帮助。(从对仗、炼字、写作手法、情感等角度谈皆可。)
(十三)(2023·河北石家庄·石家庄市第四十二中学校考一模)阅读下面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鹧鸪天
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瞑云①低。劳劳②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③近,卖饧④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⑤也皱眉。
①暝云:阴云。②劳劳:遥远。③修禊(xì):在农历三月三日到水边嬉戏以祓除不详的迷信活动。④卖饧(xíng):清明前后卖糖粥。饧,用麦芽之类熬成的糖稀。⑤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26.(2分)《次北固山下》中,王湾因_____一事,由景生情,表达内心的愿望;《鹧鸪天》中,张炎客居他乡,触景生情,表达自己的情思。
27.(2分)王湾是___代人,张炎是宋代人,二人虽身处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境遇,但他们抒发的情感有相同之处,都抒发了诗人_____之情。
(十四)(2023·福建·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 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28.(2分)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标题中的“左迁”指降职、贬官,点明了作者被贬到偏远的潮州的写作背景。
B.颔联“肯将衰朽惜残年”形象地体现了诗人老而弥坚之姿和刚正不阿的爱国之态。
C.颈联中“云横秦岭”、“雪拥蓝关”直接表明了天气的寒冷和当时政治气候的恶劣。
D.全诗熔叙事、写景、抒情为一炉,感情真切,对比鲜明,是韩愈七律诗中的精品。
29.(2分)结合全诗内容,说说作者对侄孙韩湘有哪些示意?
(十五)(2023·河南焦作·统考一模)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0.(2分)以首句中的“狂”字为例,简要分析这首词“豪放”的特点。
31.(2分)这首词中,“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均借用典故表情达意。请你选择其中一句,分析表达的意思和作者的情感。
句子
情感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对现实人间的不满,要摆脱这烦恼人世
A____________
对人世间的留恋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B( )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参考答案
1.辛弃疾 2.B 3.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为相似,作者通过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含蓄地表达了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
【解析】1.考查文学常识。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全词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融化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通篇三问三答,层次分明,互相呼应;即景抒情,借古讽今;风格明快,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扬。
2.考查内容理解。
B.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何处望神州”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这里的“神州”指中原广大地区,而非“南宋统治下的广大地区”。故选B。
3.考查写法理解。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据历史记载: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西征黄祖,北拒曹操,独据一方。赤壁之战大破曹兵,年方二十七岁。因此可以说,上面这两句是实写史事,因为它是千真万确的历史,因而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词人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这种用心,更于篇末见意——生子当如孙仲谋。 作者在这里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原因是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似,作者这样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
4. 八百里分麾下炙 马作的卢飞快 5.诗句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采用了比喻、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出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刻画了一位抗战英雄,表现出作者渴望驰骋沙场,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
【解析】4.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根据“八百里飞麾下炙”可知:“八百里”,指牛,这里泛指酒食。《世说新语·汰侈》载:晋王恺,有良生、名“八百里驳”。王济与之比射,以此牛为赌物、恺输,杀牛作炙。所以,第一个运用典故的句子是“八百里分麾下炙”;
根据“马作的卢飞快”可知:“的卢”,马名。一种额部有白色斑点性烈的快马。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所以,第二个运用典故的句子是“马作的卢飞快”。
5.考查古诗的赏析。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意思是: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这里采用对偶、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战马比喻成的卢马,将弓箭比喻成惊雷,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战场上的惊险与激烈;
根据“的卢飞快”可知,这是从视觉角度写;根据“霹雳弦惊”可知,这是从听觉角度描写;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概括而又生动地再现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刻画了词人冲锋陷阵杀敌立功的英雄形象;表达作者渴望驰骋沙场、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情。
6. 狂 千骑卷平冈 渴望被委以重任/杀敌报国 7.“鬓微霜,又何妨”,表明词人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而是希望能够得到建功立业的机会,表现出老当益壮的豪迈;“可怜白发生”慨叹时不我与,充满了壮志难酬的抑郁和愤慨。
【解析】6.考查词句赏析。
第一空:“老夫聊发少年狂”,出手不凡。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概括了太守志气豪迈的人物形象。
第二空:“千骑卷平冈”意为:带着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千骑”形容追随太守一起出猎的人数众多。“卷”字极言大部队行动速度之快。这一句展现了猎的盛大、恢宏气势。
第三空:这两句是说,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名(一样信任我)呢?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因报功不实,获罪削职。后来文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仍叫他当云中太守。这是东坡借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以边任,到边疆抗敌。
7.考查比较阅读。
苏词:“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下片前三句是说,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何妨?这三句表明作者并不以自己的年老体衰为意,依然胆气豪壮。联系后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可知,作者希望朝廷能重新任用自己,让自己能为国效力,建功立业。“鬓微霜,又何妨”表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辛词:“了却君王天下事”,指完成恢复中原的大业。“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说:我要博得生前和死后的英名。也就是说,他这一生要为抗金复国建立功业。这表现了作者奋发有为的积极思想。“可怜白发生!”从感情的高峰猛的跌落下来。原来,那壮阔盛大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以及辉煌胜利,千秋功名,不过全是梦境。现实中自己已是白发渐生,时不我与,斗志难酬,其中的悲愤抑郁让人动容。
8.①无限惆怅②奋发振作 9.示例:诗歌开篇两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以夸张的笔法叙事开头,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与紧接着的“不能食”“心茫然"形成对比,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出诗人内心的悲苦。(意思对即可。)
【解析】8.这道题考查对诗人心理情感的理解。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意思是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据此可知①的答案是:无限惆怅;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思是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据此可知②的答案是:奋发振作。
9.考查对诗歌运用夸张手法的分析。这首诗以夸张手法抒写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浪漫的笔法主要表现在夸张的运用上。
意境的夸张。如“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运用比喻手法,写出自己因受到重重阻力而无法实现远大理想的困境;“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吕尚、伊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诗歌想象丰富、夸张奇特,表现了作者人生追求的不同寻常。
词语的夸张。“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意为: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其中的“斗十千”和“直万钱”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宴会场面的隆重与丰盛。李白嗜酒,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却放下杯筷,无心进餐。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所以首句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以宴会之盛烘托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诗句的夸张。“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思是: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像刘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破”“挂”二字富有动感,充满气势,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10.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怀念弟弟,心怀忧伤 11.示例一:“共”有共有、共享(一起)的意思。一个“共”字再现了亲人天各一方,抬头望月,思念亲人的场面。
示例二:“共”有共有、共享的意思。表达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体现出对亲人的宽慰之情,流露出亲人无法团聚的无奈之情。
【解析】10.考查词句的赏析。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句意为: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表现出对人世间的留恋。故①空填: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句意为: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结合“作此篇,兼怀子由”可知,词人睡不着觉,是在思念自己的弟弟,内心忧伤。故②空填:怀念弟弟,心怀忧伤。
11.考查炼字。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句意为: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共”字的意思为共有、共享。再现了亲人天各一方,抬头望月,思念亲人的场面。表达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体现出对亲人的宽慰之情,也流露出亲人无法团聚的无奈之情。
1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示例:在处于困境或遭遇挫折时会引用,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激励自己或别人,战胜困难,坚定信心,鼓起前行的勇气。/在想要奋起前行、追逐梦想时会引用,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鼓舞自己或别人,坚定信心,扬帆起航。“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示例:在处于困境或遭遇挫折时会引用,因为它表现了一种乐观旷达、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在对未来充满希望,憧憬美好前景时会引用,因为这两句诗包含着新陈代谢(新事物也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自然规律(哲理),告诉人们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未来定会比现在更好。 13.示例:“金樽清酒斗十千”中李白用美酒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以此衬托其内心的苦闷、茫然;“暂凭杯酒长精神”中刘禹锡借眼前前美酒表达酬谢之意,并以此振奋精神,表现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情怀。
【解析】12.考查诗句赏析。
解答此题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然后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作答。“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为: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作者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象刘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示积极乐观的态度。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意为:我如同一艘沉船,新贵们好比千帆竞渡,飞驰而过,又如一棵病树,眼前都是万木争春,生机盎然。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之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他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
示例:在在面对困难无法克服,内心苦闷时会引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因为它表现了一种乐观旷达、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激励我们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13.考查诗歌意象。
“金樽清酒斗十千”意为: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这一次李白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李白用美酒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以此衬托其内心的苦闷、茫然。
刘禹锡的“暂凭杯酒长精神”意为:就暂且凭借酒的力量,来增长我继续努力的精神吧!诗人没有一味消沉下去,他笔锋一转,又相互劝慰,相互鼓励了。他对生活并未完全丧失信心。诗中虽然感慨很深,但读来给人的感受并不是消沉,相反却是振奋,表现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情怀。
14.①“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②空间辽阔,时间无垠,自己却茕茕“独”影,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 15.①对比。诗人由个人遭遇想到天地悠悠而生命短促,宇宙无穷而人生有限,衬托出个人的孤单渺小,抒发了生不逢时、报国无门的孤寂苦闷之情。②神态描写,“怆然而涕下”写出了诗人流泪的神情,表达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寂苦闷之情。(两点任选其一即可)
【解析】14.考查诗句的赏析。答题时,首先要了解该词的意思,然后结合句子分析其作用及体现的情感。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意思是:一想到天地无穷无尽,我倍感凄凉独自落泪。“悠悠”形容时间久远和空间广大。与“天地悠悠”相比,人生匆匆而过,短短的几十年真如白驹之过隙,转瞬之间就消失了。诗人俯仰古今,深感人生短暂,宇宙无限,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苍茫孤独感。
15.考查写作手法。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意思是:一想到天地无穷无尽,我倍感凄凉独自落泪。“悠悠”形容时间久远和空间广大。与“天地悠悠”相比,人生匆匆而过,短短的几十年真如白驹之过隙,转瞬之间就消失了。诗人俯仰古今,深感人生短暂,宇宙无限,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苍茫孤独感。
“独”是孤独之意,作者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再联系作者自身遭遇,报国无门,满腹才华没有可用之机,这是诗人空怀抱国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呐喊。体现诗人理想破灭,孤寂郁闷的心情。
诗歌前两句诗人俯仰古今,感慨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想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怆然而涕下”是神态描写,写出了诗人流泪的神情,“怆然”“涕”直接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的孤寂苦闷和报国无门的孤独悲凉情感。
16.C 17.示例:我会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引用这联诗句,以表达积极乐观的情感。
【解析】16.考查诗歌赏析。
C.“有些消极低沉,只有喝了一杯酒后才会稍微振作起来”表述错误,由“今日听君歌一曲”可知,这两句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由“干帆过”“万木春”可知,诗人并没有一味消沉下去,他笔锋一转,又相互劝慰,相互鼓励。表达了他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的信心。诗中虽然感慨很深,但并不是消沉,也并非只是酒后振作。
故选C。
17.考查诗句赏析。
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沉舟侧畔干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面对诸多同辈的升迁,以及作者仍在荒凉之地寂寞虚度年华的现实,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以千帆比喻世事的流逝,以万木春喻示美好的希望和前程,既惆怅,又相当达观表现出自己不屈服于现实而豁达的胸怀。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一般会在遇到挫折时引用它,以表达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综上,我会在遇到困难挫折时引用此句来振奋自己的精神,直面困难,勇往直前。
18.C 19.《木兰诗》通过叙述木兰替父从军赞扬木兰深明大义、勇敢善良,反映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而《十五从军征》,则是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反映了劳动人民的不幸和痛苦。
【解析】18.考查诗歌赏析。
C.“三至六句运用远景描写”有误,应为:第三句是远景描写,第四句到第六句是近景描写。
故选C。
19.考查比较阅读。
《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诗中对战争场面一笔带过,重点描写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和木兰拒绝高官厚禄回到家中的情景,表达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十五从军征》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的叙事诗,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作品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20.【示例】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困境不要低沉或放弃,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事物都是消长变化的(意思对即可)。 21.诗人通过写山西村热情好客(淳厚)的村民、迷人的山水、古朴的风俗以及自己以后要常来山西村的愿望来表现对山西村的喜爱。
【解析】20.考查诗文主旨。结合诗文写作背景、内容和关键的句子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成长力量。
《游山西村》是诗人蛰居山阴老家农村时所作。生动地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对淳朴的农村生活习俗,流溢着喜悦、挚爱的感情。 诗人陶醉在山西村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中,有感于这样的民风民俗及太平景象,反映了他乡居闲散的思想感情。诗人陶醉于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里,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情感。诗人以极其自然的语调、亲切的诗句向人们展示了农村自然风景之美、农民淳朴善良之美,并把自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高尚情操美融于其中。
诗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千古名句,意思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写出了诗人走出迷茫时豁然开朗的感受,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示例: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困难和迷茫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不放弃,就一定会有“峰回路转”的机会,甚至在克服困境的过程中有更大的收获。
21.考查内容理解。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用“莫笑”和“足鸡豚”这些亲切的词语,表现了村民待客忠厚真挚的情态;“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对山村风光的描绘,“重”“复”二字同义,和“疑”字一起,写出了山水重叠回环令人迷恋的自然景象,“暗”“明”相互陪衬,和“又”字一起,描绘出绿树荫荫、鲜花灼灼,令人惊喜的自然风光;“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写山西村的民风民俗,箫鼓齐鸣,衣冠简朴,表现了诗人对淳朴农村生活的赞美;“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是作者抒发感情,这里的热情招待,优美风光,淳朴民俗,使诗人兴致勃勃,作者最后以表达心愿的形式曲折地表现出其浓厚而强烈的喜爱之情。
22. 律诗 绝句
23. 白描 比喻 动静结合
【解析】22.考查文学常识。
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一般有几个字说几言。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短小精萃。绝句来源于汉及魏晋南北朝歌谣,名称大约起于南朝。各家对其解释并不一致,有人以为“截取律之半”以便入乐传唱。绝句由四句组成,分为律绝和古绝,其中律绝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六言绝句较为少见。
《游山西村》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纪游抒情诗,从体裁来说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
《出郊》是明代诗人杨慎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通过诗人的视角,勾勒描绘了南方山乡水田的优美富庶。
23.考查对比阅读
《游山西村》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全诗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结尾写夜游。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此诗题材比较普通,但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
《出郊》这首小诗写的是春日郊外水田的景色,勾画了南方山乡春天田野的秀丽景色,诗中有画,动静结合,如“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写一片绿油油的秧田,忽飞来了白鹭,让秧田添上活气与亮色,让静谧的画面带有动态。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高田比作楼梯,水田比作棋盘,将春日郊外的田畴景色写的秀丽如画、美不胜收。全诗用极其浅显而流畅的语言,捕捉了西南山乡水田的典型春色意象。
24.D 25.赏析:①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②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③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任答出两点即可)帮助:它们既帮助我体会到诗人乘船渡过荆门之后看见的壮阔景象,又让我体会到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以及辽阔的视野、高远的境界。
【解析】24.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辨析。
D.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意思是:我依然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诗人这里不说自己思念故乡,却说故乡之水因不舍自己离开,万里相送,即诗人“怜”水,“故乡水”相“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借故乡水表达依依不舍的思乡情,这是间接抒情;本项“直接抒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表述有误;
故选D。
25.考查诗句的赏析。解答时,结合诗歌内容,任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意思是:山随着平坦广阔的原野的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此句描绘了四种景象:起伏的山岭,平坦的原野,奔流的长江,辽远的荒原。每一种景象都是那样的阔大,让人穷尽目光,思接千里。“随”字写出了山逐渐消失,平野逐渐出现,展现了山到平野的转换,使景物有动态的美感。“入”展现了江水的奔腾而去画面,用流动(转换)的视角画出了一副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胸襟。同时,“山”与“江”,“随”与“入”,“平野”与“大荒”,“尽”与“流”两两相对,构成工整的对仗,描绘了四种景象:起伏的山岭,平坦的原野,奔流的长江,辽远的荒原。每一种景象都是那样的阔大,让人穷尽目光,思接千里。“随”与“入”又写出山的逐渐消失,江水的奔腾而去,用流动的视角画出了一副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从意义上讲对仗使前后两部分密切关联,凝练集中,有很强的概括力;从形式上看,前后两部分整齐均匀、音节和谐、具有节律感。
这些写作技巧的运用,既帮助我们体会到诗人乘船渡过荆门之后看见的壮阔景象,又让我们体会到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以及辽阔的视野、高远的境界。
26.停留在北固山下 27. 唐 浓浓的思乡
【解析】26.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次北固山下》大意为: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从“客路青山外”中可知此时的作者停泊在北固山。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因此诗中的事件是指:客路青山外(或者停留在北固山下)。
27.考查作者的思想情感。
王湾唐代人。《次北固山下》此诗写冬未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次北固山下》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并流露出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也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鹧鸪天》起首写因笛声撩人心魄而引起思乡之情。汉代马融居平阳时,听客舍有人吹笛甚悲,因思念洛阳亲友,所以小令从一开始便定下深沉的思念故乡、故友的感情基调。
28.C 29.直陈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申述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流露英雄失落之悲和对亲人、对国都的眷恋;对侄孙韩湘交代“好收吾骨”的后事。
【解析】28.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C.颈联“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意思是:阴云笼罩着秦岭家乡可在何处?大雪拥塞蓝关马儿也不肯前行。“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家何在”,“马不前”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将思家念国的忠贞和英雄失路的悲怨交织在一起。表现了诗人忧家伤国的情怀。选项“直接表明了天气的寒冷和当时政治气候的恶劣”说法有误;
故选C。
29.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及情感主旨。
首联“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的意思是: 早晨我把一封谏书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州。由此可知诗人通过“朝奏”“夕贬”二词的对比,向侄孙韩湘突出自身命运变化的迅速及获罪被贬的原因;颔联“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意思是: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由此可知诗人此句直抒“除弊事”,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向侄孙韩湘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颈联“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意思是:回头望长安,看到的只是浮云隔断的终南山,家又在哪里?立马蓝关,积雪拥塞,连马也踟蹰不前。诗人即景抒情,“云横”“雪拥”,既是实景,又不无象征意义。“蓝关”形容关山险恶,归途渺渺,前途茫茫,“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作者英雄失落之悲,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对国都的眷顾与依恋;尾联“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的意思是:我知你远道而来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正好在潮州瘴气弥漫的江流边把我的尸骨收清。由此可知,诗人韩愈劝谏阻止唐宪宗,“朝奏”而“夕贬”,但是诗人从不后悔,而是对侄孙韩湘交代“好收吾骨”的后事,表现诗人忧家伤国的情怀,抒英雄之志,表骨肉之情,悲痛凄楚。
30.“狂”字为全篇定下豪放的基调。上片主要写打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由实而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希望得到朝廷重用,杀敌卫国的壮志豪情。 31.示例:“亲射虎”,作者以孙权自喻,表示也要像孙权那样亲自挽弓射虎,表现其英雄豪气(少年狂气)。
“遣冯唐”,作者以“魏尚”自比,表示可以为国戍边,表达了作者希望得到朝廷重用、奔赴边疆、杀敌报国的爱国之情。
“射天狼”,喻指打败侵扰边境的西夏军队,表达作者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解析】30.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词作风格的理解。此词开篇“老夫聊发少年狂”,出手不凡。这首词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穿全篇。接下去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词人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好一副出猎的雄姿!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打猎装束,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为报全城士民盛意,词人也要像当年孙权射虎一样,一显身手。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以上主要写“出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表现出来的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更由实而虚,写词人希望重新得到朝廷的重用,一展词人的雄心壮志。
31.考查对诗词典故内容的理解与情感分析。
“亲射虎”典出:三国时期东吴的孙权,曾骑马射虎于凌亭。“亲射虎,看孙郎”意思是我一定要像孙权一样射杀老虎给大家看看。作者此处以孙权自喻,表现作者的少年狂气。
“遣冯唐”典出:文帝就派冯唐“持节”(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去赦免魏尚的罪。“何日遣冯唐”意思是朝廷什么时候才能派人拿着符节来密州赦免我的罪呢?此处表明自己希望再次得到朝廷的重用。
“射天狼”典出:天狼星名,一称犬星,旧说指侵掠。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西北望,射天狼”意思是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21 诗歌鉴赏——课内重点篇目(一)(测试)-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21诗歌鉴赏课内重点篇目一测试-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专题21诗歌鉴赏课内重点篇目一测试-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24 诗歌鉴赏——课外诗歌 测试(答案与解析版)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共21页。
这是一份专题23 诗歌鉴赏——对比赏析 测试(答案与解析版)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