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展开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命题范围: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目前,各国新一轮的空间竞赛正向太空拓展,被称为“袖珍地球”的火星正成为新一轮空间竞争的焦点。由于各国在空间探测中一般遵循“谁先占有,谁先开发,谁先受益”的原则,多位专家预测,在未来几个世纪内,各发达国家将在火星开发中掀起一场新的“圈地运动”。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条件中,火星与地球最接近的是( )
A. 体积、质量B. 公转周期C. 表面气温D. 自转周期
2. 人类空间探测对火星“情有独钟”的原因是火星( )
A. 有昼夜交替现象B. 是神秘的太阳卫星
C. 有人类生命存在D. 环境与地球有相似处
【答案】1. D 2. D
【解析】
【1题详解】
据表格数据可知,火星的质量和体积远小于地球;火星的公转周期为1.9年,接近地球的两倍;火星距太阳更远,表面气温更低;地球和火星的自转周期接近。由以上分析可知,D项火星与地球最接近,故选D。
2题详解】
地球是目前人类所知的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而火星的平均密度、公转周期、自转周期等都与地球较为相似,自然环境与地球接近,因此吸引人类对火星进行探测,D正确;而火星有昼夜交替现象比较常见,太阳系其他行星也有昼夜交替现象,对空间探测吸引力不大,排除A;火星是太阳系中的行星、火星上没有人类生命存在,排除BC。故选D。
【点睛】火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列为第四颗。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中,火星也是除了金星以外,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到目前为止,火星是除了地球以外人类了解最多的行星,已经有超过30枚探测器到达过火星,它们对火星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并向地球发回了大量数据。火星对于人类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因为它是太阳系中最近似地球的天体之一。火星赤道平面与公转轨道平面的交角非常接近于地球,这使它也有类似地球的四季交替,同时,火星的自转周期为24小时37分,这使火星上的一天几乎和地球上的一样长。
下图为地质年代表的一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3. 据地质年代表推断,恐龙出现在( )
A. 前寒武纪B. 古生代C. 中生代D. 新生代
4. 如表所示地质年代( )
A. 是主要的成煤期B. 蕨类植物极度兴盛
C. 三叶虫空前繁盛D. 喜马拉雅山脉形成
【答案】3. C 4. A
【解析】
3题详解】
恐龙是爬行动物,根据图示地质年代表可知,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三个纪,所以恐龙出现在中生代,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根据图示地质年代表可知,表中所示地质年代时期有裸子植物,裸子植物是重要的成煤物质,A正确。三叶虫兴盛时期是在早古生代,蕨类植物兴盛时期是在晚古生代,喜马拉雅山脉形成在新生代,不符合题意 ,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地球的演化史:1、太古代(距今25亿年以前),出现了原始细菌、蓝绿藻类;2、元古代(距今25亿~5.41亿年),藻类日益繁盛;3、古生代(距今5.41亿~2.5217亿年),早古生代:三叶虫、珊瑚等空前繁盛,被称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后期出现鱼类;晚古生代动物,鱼类一两栖类;植物:蕨类植物繁茂;4、中生代(距今2.5217亿~0.66亿年),蕨类植物衰退,裸子植物迅速发展,裸子植物时代;动物:恐龙等爬行动物繁盛,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5、新生代(距0.66亿年至现在),被子植物为主,被称为被子植物时代;动物:哺乳动物繁盛,被称为哺乳动物时代,第四纪出现了人类。
古人关于长江的诗词描述有很多。如①“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②“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③“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下图为长江“九曲回肠”的荆江河段北岸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以上诗句与描述的河段对应正确的是( )
A. ①-下游B. ②-上游C. ③-源头D. ③-中下游
6. 图中所示河段易形成的典型地貌景观是( )
A. 冲积扇B. 三角洲C. V形谷D. 牛轭湖
【答案】5. D 6. D
【解析】
5题详解】
考查河流地貌的判断,③诗句中涉及白鹭洲,白鹭洲是指水中堆积形成的沙地,多出现在地势平缓,泥沙易于堆积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故D项正确,C错误;①中提到“两岸”“猿声” “万重山”, 可以看出该地山多峡谷深,是长江的上游地区,故A错误。②诗句出自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描述的是洞庭湖的景象,位于长江的中游,故B项错误。故选D。
【6题详解】
读图可得,该段长江流域河道弯曲,泥沙严重,河流不时发生改道,易形成牛轭湖,故D项正确。冲积扇形成与山区出口,易与图中情况不符,故A项错误。三角洲形成于河流入海口,故B项错误。V形谷形成于河流的上游地区,故C项错误。故选D。
【点睛】考查河流地貌的判断以及河流地貌形成,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以及读图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根据诗句判断所处的地貌类型以及根据图示河流判断该区域形成的地貌类型,整体综合性较强。
读“某种类型灾害现场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图中灾害类型是( )
A. 干旱B. 泥石流
C. 滑坡D. 地面沉降
8. 该类型灾害( )
A. 多发生在平原地区
B. 多发生于我国冬季
C. 成因与人类活动无关
D. 发生过程具有突发性
【答案】7. C 8. D
【解析】
【7题详解】
从图中看,是斜坡上的岩体和土体下滑阻挡了道路,可判断出为滑坡,C正确;图中灾害与干旱、泥石流、地面沉降无关,ABD错。故选C。
【8题详解】
从图中看,是斜坡上的岩体和土体下滑阻挡了道路,为滑坡;滑坡多发生在山地地区,A错;我国是季风气候,夏秋季节降水多,易诱发滑坡,B错;人类的破坏植被,不合理的工程建设也会诱发滑坡,C错;滑坡的发生过程具有突发性,D正确。故选D。
【点睛】斜坡上大量土体和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称滑坡。泥石流是一种突然爆发的含有大量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主要发生在地质不良、地形陡峻的山区。一般来说,形成泥石流有三个条件:一是有较集中的不稳定的松散土石物质;二是有突发而急骤的水流;三是有宜于汇水和较陡的地形。
由于建筑密度增加,城市空气流动困难,因此加强城市通风廊道规划和建设意义重大。如图示意城市通风系统,其中作用空间指需要改善风环境或降低污染的地区,补偿空间指产生新鲜空气或局地风系统的来源地区,通风廊道则是将空气由补偿空间引导至作用空间的连接通道。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若图中环流代表城市热力环流,则( )
A. 城区比郊区多云雨现象B. 城区比郊区降水少
C. 郊区向城区扩散污染物D. 城区气温低于郊区
10. 城市通风廊道的主要作用是( )
A. 增加城市大气污染B.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C. 降低城市空气湿度D. 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答案】9. A 10. B
【解析】
【9题详解】
城区人口密集,建筑密集,生产生活废热排放及交通废热排放,城区气温高于郊区,D错;城区空气受热上升,降温形成云雨天气,比郊区降水多,A对、B错;城市空气上升有利于将污染物扩散到郊区,C错;故选A。
【10题详解】
城市热力环流近地面是由郊区吹向城区,郊区气温较低、植被丰富,空气质量好,通风廊道有利于郊区的空气进入城区,缓解城市热岛,减轻城市大气污染,增加大气湿度,AC错,B对;汽车尾气排放需要限制行车,D错;故选B。
【点睛】城区温度比郊区高,空气上升易形成降水,大气污染严重,可被称为热岛、雨岛、浊岛。
读大西洋年平均表层海水性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关于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的含义,组合正确的是( )
A. ①——密度 ②——温度 ③——盐度B. ①——温度 ②——盐度 ③——密度
C. ①——温度 ②——密度 ③——盐度D. ①——密度 ②——盐度 ③——温度
12. 赤道附近海域的海水性质特点包括( )
①水温高 ②密度小 ③密度大 ④盐度高
A. ①④B. ①③C. ①②D. ③④
【答案】11. A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结合图示可知,①曲线大致从两极向赤道减小,符合世界表层海水密度分布规律,②曲线大致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符合全球气温分布规律,应该表层海水温度分布曲线,③曲线大致从副热带地区向南北两侧递减,符合表层海水盐度纬向分布规律。因以组合对应①:密度,②:温度,③: 盐度,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赤道附近纬度较低,气温较高,因此海水水温高,①正确;赤道附近海域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较多,海水盐度较低,④错误;由于赤道附近海水水温高,而温度高的海水密度较小,因此赤道附近海域密度小,②正确,③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海水盐度峰值位于副热带海区的原因:1.副热带海区地处副热带高压带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蒸发大于降水,因此盐度较高;2.赤道附近海区地处赤道低压带气流上升,容易形成降水,降水大于蒸发因此盐度较低;3.高纬度海区海水温度低蒸发量小,加之反复结冰融冰,盐度较低。
温岭江厦潮汐试验电站现共安装6台双向灯泡贯流式潮汐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4100千瓦,年发电量约为720万千瓦·时。截至2019年7月,温岭江厦潮汐试验电站完成发电量累计2.3亿千瓦.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该试验电站开发的能源是( )
A. 波浪能B. 地热能C. 潮汐能D. 太阳能
14. 潮汐( )
A. 是海水复杂性涨落现象B. 白天海水涨落为潮
C. 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D. 属于非可再生能源
【答案】13. C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温岭江厦潮汐试验电站是以潮汐发电开发的能源为潮汐能,排除 ABD,选C。
【14题详解】
潮汐是海水周期性的涨落现象,白天海水的涨落为潮,夜晚海水的涨落为汐,A错、B对;能量来自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C错;每天海水周期性的涨落,产生的能量是属于可再生能源,D错。故选B。
【点睛】潮汐是海水周期性的涨落现象,白天海水的涨落为潮,夜晚海水的涨落为汐,潮汐能是清洁可再生能源。
“银杏黄时秋意浓”,每至暮秋,银杏树便“尽换黄金甲”,当秋风袭来,遍地碎金,如梦如幻的浪漫景色吸引大量游客前去观赏。下图示意我国主要银杏观赏地分布及某地银杏大道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15. 湖州地带性植被为( )
A. 常绿阔叶林B. 针阔叶混交林C. 落叶阔叶林D. 针叶林
16. 与浙江湖州相比,辽宁丹东的银杏最佳观赏期较短,其原因是( )
A. 丹东地势高,光照强,银杏叶黄得早B. 丹东受冬季风影响大,银杏叶掉落快
C. 湖州离海近,气温高,银杏叶黄得晚D. 湖州秋季阴雨天气多,银杏叶掉落慢
【答案】15. A 16. B
【解析】
【15题详解】
湖州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常绿阔叶林,A正确;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分布地区的纬度更高,BCD错误。故选A。
【16题详解】
与浙江湖州相比,辽宁丹东纬度偏高,受冬季风影响大,银杏叶掉落快,导致最佳观赏期较短,湖州因纬度较低,受冬季风影响小,降温慢,银杏叶掉落慢,B正确,D错误;银杏最佳观赏期较短,与银杏掉落快有关,与银杏叶黄得早或晚没有必然联系,AC错误。故选B。
【点睛】植被与环境相互作用。植被生长过程中,改造其生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环境(包括热量、光照、水分等)影响植物的种类、形态以及分布。在稳定的植被中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天然植被一般按类型有规律的分布在适宜其生长的地方,并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52分)
17. 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代表_________,②代表_________,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的是_________(填序号),属于短波辐射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2)近地面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是_________。(填文字)
(3)简析我国新疆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的原因。
(4)在寒冷的冬天,农民往往在麦田边燃烧大量的湿草来防御冻害。试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其原因。
【答案】(1) ①. 太阳辐射 ②. 大气辐射 ③. ③ ④. ①
(2)地面辐射 (3)沙漠地区白天天气晴朗,云层少而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地表升温快,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保温作用弱,地面热量易散失,造成气温低,所以昼夜温差大。
(4)燃烧湿草可产生大量的浓烟,它可以强烈吸收地面辐射,然后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从而使地面辐射热量损失减少,降温减慢,从而防御冻害。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大气的保温作用和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考查学生运用地理基本知识分析图文材料的能力。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①~④的含义分别是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太阳辐射温度高波长短,属于短波辐射。
【小问2详解】
太阳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热量的根本来源,大气只能吸收波长较长的地面辐射,所以地面辐射是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
【小问3详解】
原因:沙漠地区多晴天,白天时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大气增温幅度大,气温高;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大气降温幅度大,气温低,所以昼夜温差大。
【小问4详解】
原因:燃烧湿草可产生大量的浓烟,有利于以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后从而增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使地面辐射热量损失减少,加强了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有利于减轻冻害的危害。
18. 读某流域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①②③④构成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甲、乙代表的水循环环节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
(2)简述河流上游地区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3)简述水循环的主要地理意义。
【答案】18. ①. 海陆间循环 ②. 植物蒸腾 ③. 蒸发
19. 蒸腾作用减弱、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减少。
20. 维持全球水量动态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联系四大圈层,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塑造地表形态。
【解析】
【分析】本题以某流域水循环示意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水循环的环节、水循环的意义、水循环与人类活动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
【小问1详解】
①是海洋蒸发,蒸发的水汽随着水汽输送②,到陆地上空,一部分形成降水③,在地表形成地表径流④,最终流入海洋形成海陆间循环;甲是指由植物水形成大气水,是植物蒸腾作用,乙是指由地表水和土壤水形成大气水,是蒸发。
【小问2详解】
若河流上游地区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蒸腾作用减弱;植被的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功能下降,则会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加,径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增大,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减少。
【小问3详解】
水循环使地球上的水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维持全球水量动态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水循环通过蒸发、降水等一系列环节,把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促进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迁移,地表物质北侵蚀、搬运和堆积,塑造地表形态。
19. 下图为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土壤由____、____、____和空气组成。在野外,一般从____、____、____等方面对土壤进行观察。
(2)土壤处于____、____、____和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是联系____和____的关键环节。
(3)土壤不仅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可利用的珍贵的____。
【答案】(1) ①. 矿物质 ②. 有机质 ③. 水分 ④. 土壤颜色 ⑤. 土壤质地 ⑥. 土壤剖面构造
(2) ①. 岩石圈 ②. 水圈 ③. 大气圈 ④. 有机界 ⑤. 无机界
(3)自然资源
【解析】
【分析】本道题以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位置示意图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考查土壤的组成及其对人类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难度较小,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
【小问1详解】
土壤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在野外对土壤进行观察,一般从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剖面构造等方面进行观察。
【小问2详解】
土壤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与其所在的环境之间有着活跃的和交换,是联系和的关键环节。在自然界中,土壤是地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非常活跃的场所,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
【小问3详解】
土壤不仅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可以利用的珍贵的自然资源,土壤功能的可持续性与农业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行星
质量(地球为1)
体积(地球为1)
平均密度(g/cm3)
公转周期
自转周期
四季更替
地球
1.00
1.00
5.52
1.0年
23时56分
有
火星
0.11
0.15
3.96
1.9年
24时37分
有
2023-2024学年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2, 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一天是指, 丁地的地质构造类型主要为, 该气候类型的特点是, 该种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31,广东省阳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31,广东省阳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甲地考察时,团队成员可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