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38,青海省海北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

    38,青海省海北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第1页
    38,青海省海北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第2页
    38,青海省海北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38,青海省海北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38,青海省海北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中山大学研究团队在丹霞山国家公园发现了细菌新物种,并命名为黄色丹霞杆菌。研究人员将黄色丹霞杆菌接种在培养基上, 一段时间后,培养基上出现了由黄色丹霞杆菌繁殖而来的 一个群体,该群体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属于( )
    A. 个体B. 种群C. 群落D. 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详解】由黄色丹霞杆菌繁殖而来的一个群体,符合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构成高等生物体的细胞都是高度“社会化”的细胞,细胞之间具有分工与协同的相互关系。下列选项中涉及的细胞生理过程与“社会化”无关的是( )
    A. 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B. 变形虫通过胞吞和胞吐进行摄食和排出代谢废物
    C. 参与缩手反射的有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等
    D. 众多心肌细胞通过收缩、舒张使得心脏得以搏动
    【答案】AB
    【解析】
    【分析】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是高度“社会化”的细胞,细胞之间具有分工与协同的相互关系。
    【详解】A、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这是细胞的功能,与“社会化”无关,A正确;
    B、变形虫通过胞吞和胞吐进行摄食和排出代谢废物,这是细胞的功能,与“社会化”无关,B正确;
    C、参与缩手反射的有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等,这是细胞之间的分工与协同,与“社会化”有关,C错误;
    D、众多心肌细胞通过收缩、舒张使得心脏得以搏动,这是细胞之间的分工与协同,与“社会化”有关,D错误。
    故选AB。
    3.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它结构复杂、功能多样。下列有关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都是由3条或3条以上多肽链构成的
    B. 在人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1种
    C. 氨基酸组成相同的蛋白质,其功能也必定相同
    D. 蛋白质可以作为结构物质,但是不具有运输功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1、蛋白质分子结构层次:C、H、O、N等化学元素→氨基酸(基本单位)→氨基酸分子通过脱水缩合反应互相结合→多肽→肽链盘曲折叠形成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2、蛋白质的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1)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即结构蛋白,如羽毛、头发、蛛丝、肌动蛋白;(2)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3)传递信息,即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4)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体);(5)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详解】A、蛋白质是由1条或1条以上多肽链构成的,A错误;
    B、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在人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1种,B正确;
    C、结构决定功能,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及肽链盘曲折叠形成一定空间结构不同,故氨基酸组成相同的蛋白质,其功能也不一定相同,C错误;
    D、蛋白质可以作为结构物质,也具有运输功能,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可以运输氧气,D错误。
    故选B。
    4. 油料种子的储能物质主要是脂肪,种子萌发时,脂肪首先水解生成脂肪酸和甘油,然后形成葡萄糖,最后转变成蔗糖,转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B. 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在室温时呈液态
    C. 与糖类相比,脂质分子中氢的含量高而氧的含量低
    D. 蔗糖是一种以葡萄糖分子为单体聚合而成的多糖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糖类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植物中的纤维素属于多糖是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纤维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固醇中的胆固醇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详解】A、在一定条件下,糖类可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A正确;
    B、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室温时呈液态,大多数动物脂肪含有饱和脂肪酸,室温时呈固态,B正确;
    C、脂肪中氢含量高于糖类,氧含量低于糖类,因此脂肪是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C正确;
    D、淀粉、糖原和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分子通过脱水聚合形成的多糖,蔗糖是二糖,D错误。
    故选D。
    5. 詹姆斯·罗斯曼等三名科学家因“发现细胞内的主要运输系统——囊泡运输的调节机制”获得了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囊泡是细胞内的一种膜性结构,下列细胞器中不具有膜性结构的是( )
    A. 核糖体B. 高尔基体
    C. 内质网D. 线粒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具有双层膜的细胞结构: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等;无膜的细胞器:核糖体和中心体。
    【详解】A、核糖体没有膜性结构,A正确;
    B、高尔基体有一层膜结构,B错误;
    C、内质网有一层膜结构,C错误;
    D、线粒体有两层膜结构,D错误。
    故选A。
    6. 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和细胞代谢的中心
    B. 细胞核中含有DNA和RNA
    C. 核膜上的核孔是核质间信息交流的通道
    D. 细胞核内存在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的结构
    【答案】A
    【解析】
    【分析】1、核膜是双层膜,有核孔。核膜使细胞的核质分开;核孔使细胞的核质之间能进行物质交换,如信使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核膜是选择透过性膜,氨基酸、葡萄糖、离子和小分子等可通透核膜。由于核膜上有大量的多种酶,可进行各种生化反应。
    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详解】A、细胞代谢的中心是细胞质基质,A错误;
    B、DNA主要细胞核中,DNA转录产生RNA,RNA也可分布在细胞核中,B正确;
    C、核孔使细胞的核质之间能进行物质交换,如信使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C正确;
    D、细胞核内有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D正确。
    故选A。
    7. 转运蛋白包括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下列对于两种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离子是否能通过通道蛋白与自身所带电荷有关
    B. 载体蛋白参与的转运过程一定是主动运输
    C. 载体蛋白在运输物质时会发生不可逆的构象变化
    D. 影响通道蛋白转运速率的因素有ATP和蛋白自身的数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转运蛋白可以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
    【详解】A、通道蛋白只允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性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A正确;
    B、载体蛋白参与的转运过程可以是主动运输,也可以是协助扩散,B错误;
    C、载体蛋白在运输物质时会发生可逆的构象变化,C错误;
    D、通道蛋白转运物质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故影响通道蛋白转运速率的因素有蛋白自身的数量而无ATP,D错误。
    故选A。
    8. 下列现象属于渗透作用的是
    A. 洋葱鳞片叶细胞失水
    B. 拟南芥根细胞吸收 KNO3
    C. 红糖溶解在水中
    D. 变形虫排出食物残渣
    【答案】A
    【解析】
    【分析】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或者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发生渗透作用的两个基本条件是:一是具有半透膜,而是半透膜的两侧具有浓度差。
    【详解】A、洋葱鳞片叶细胞失水,细胞膜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水作为溶剂,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或者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A符合题意;
    B、 KNO3不属于溶剂,拟南芥根细胞吸收 KNO3不属于渗透作用,B不符合题意;
    C、红糖溶解在水中没有半透膜,不是渗透作用,C不符合题意;
    D、变形虫排出食物残渣不是渗透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①蔗糖+唾液淀粉酶,40℃;②淀粉+唾液淀粉酶,40℃。已知实验反应完全,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的目的为探究酶的专一性
    B. 该实验中的温度属于无关变量
    C. 若温度提升100℃,则实验结果可能会改变
    D. 该实验中可用碘液作为结果检测试剂
    【答案】D
    【解析】
    【分析】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温和。
    酶的本质:大部分为蛋白质,少部分为RNA。
    【详解】A、分析题意,本实验中两组实验的底物不同,酶相同,目的为探究酶的专一性,A正确;
    B、目的为探究酶的专一性,温度属于无关变量,故两组实验的温度相同,B正确;
    C、在40℃条件下反应完全,若温度提升为100℃,酶因高温变性失活,则实验结果可能会改变,C正确;
    D、①组中糖无论是否被水解,都不会与碘液反应呈蓝色,故本实验不适宜用碘液作为结果检测试剂,D错误。
    故选D。
    10. dATP(脱氧腺苷三磷酸)是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一种小分子物质,其结构式与ATP的几乎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dATP与ATP的结构中,碱基和五碳糖均不相同
    B. dATP水解后可得到组成DNA的基本单位
    C. dATP中含有三个特殊的化学键
    D. dATP的组成元素是C、H、O、N
    【答案】B
    【解析】
    【分析】ATP的结构式可简写成A−P~P~P,式中A代表腺苷,T代表3个,P代表磷酸基团;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易断裂,释放大量的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所以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详解】A、ATP与dATP分子结构的区别是五碳糖不同,前者含的是核糖,后者含的是脱氧核糖,碱基均为腺嘌呤相同,A错误;
    B、dATP经过水解之后可以得到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之一,B正确;
    C、dATP中含有两个特殊的化学键,C错误;
    D、dATP的组成元素是C、H、O、N、P,D错误。
    故选B。
    11. 呼吸作用的实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细胞呼吸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 其中①~④表示不同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中产生的ATP 少于过程②中的
    B. 过程③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C. 葡萄糖经过①②过程后,其能量大多数以热能形式释放
    D. 过程④会发生[H] 与 O2 的结合,形成水并合成大量 ATP
    【答案】D
    【解析】
    【分析】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 的过程。
    【详解】A、过程②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不产生ATP,A错误;
    B、过程③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B错误;
    C、①②过程表示无氧呼吸,无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产生少量的ATP,第二阶段不产生能量,大部分能量储存在乳酸或酒精中,C错误;
    D、过程④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H] 与 O2 的结合,形成水并合成大量 ATP,D正确。
    故选D。
    12. 某同学在不同温度的黑暗条件下测得豌豆苗植株的CO2释放速率以及不同温度的光照条件下测得豌豆苗植株对CO2的吸收速率,结果如表所示。该实验中豌豆苗植株的光合速率最大时的温度是( )
    A. 30℃B. 35℃C. 40℃D. 45℃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表格数据,在相同温度下,CO2吸收速率的变化幅度比CO2释放速率的变化幅度更大,CO2吸收速率表示净光合速率,CO2释放速率表示呼吸速率,温度影响酶的活性,此表格数据说明光合作用对温度更敏感。
    【详解】CO2吸收速率表示净光合速率,CO2释放速率表示呼吸速率,光合速率等于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表中数据代入,在35℃时,光合速率最大,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3. 生物体内的自由基可导致细胞衰老。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是氧自由基的自然天敌,能够清除机体内的氧自由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自由基可能导致细胞中呼吸酶的活性下降
    B. SOD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C. 抑制机体内 SOD的产生,能减缓细胞衰老
    D. 细胞衰老后,细胞与细胞核的体积比值减小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衰老自由基学说
    (1)自由基攻击生物膜中的磷脂分子,产生新的自由基,对生物膜损伤较大;
    (2)自由基攻击DNA,可能引起基因突变;
    (3)自由基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
    【详解】A、自由基会攻击蛋白质成分,引起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其功能,而呼吸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据此推测自由基可能导致细胞中呼吸酶的活性下降,A正确;
    B、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本质为蛋白质(多肽),其基本单位是氨基酸,B正确;
    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是氧自由基的自然天敌,能够清除机体内的氧自由基,而自由基会导致细胞衰老,因此抑制机体内 SOD的产生,则自由基无法被清除,因此,不能减缓细胞衰老,C错误;
    D、细胞衰老后,细胞核体积变大,因此,细胞与细胞核的体积比值减小,D正确。
    故选C。
    14. 人在胚胎时期,要经历有尾的阶段,后来尾部细胞自动死亡,尾才消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尾部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B. 尾部细胞的死亡有利于人体完成正常发育
    C. 尾部细胞的死亡不是由基因所决定的
    D. 尾部细胞的死亡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
    【详解】ABC、尾部细胞死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的程序性死亡,保证了胚胎的正常发育,对个体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属于细胞凋亡,AB正确,C错误;
    D、尾部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细胞凋亡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D正确。
    故选C。
    15. 某动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相关物质含量的变化可用如图所示的曲线来表示。据图分析,de段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 中心粒倍增,成为两组
    B. 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细胞板
    C. 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
    D. 细胞膜向内凹陷,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ab段表示间期的S期,bc表示G2、前、中期,cd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的分裂,de表示后、末期。
    【详解】分析题图:ab段表示间期的S期,bc表示G2、前、中期,cd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的分裂,de表示后、末期,对于动物细胞而言,后期的特征是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末期的特征是细胞膜向内凹陷,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
    16. 迁移体是我国科学家新发现的一种细胞器,是在细胞定向迁移过程中,细胞尾部产生的直径为0.5~3μm的单层膜囊泡结构。当细胞迁移离开后,迁移体会继续留在原地直到破裂、被其他细胞吞噬或与其他细胞融合。研究表明,迁移体在胚胎发育、肿瘤转移等细胞迁移活跃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通过类似胞吐的方式释放迁移体
    B. 溶酶体在其他细胞吞噬消化迁移体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C. 细胞间可能通过迁移体进行物质运输或信息传递
    D. 衰老组织产生的迁移体的数量多于胚胎组织产生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溶酶体:(1)形态: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膜上有许多糖,防止本身的膜被水解;(2)作用: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迁移体是在细胞定向迁移过程中,细胞尾部产生直径为0.5~3μm的单层膜囊泡结构,囊泡结构物质的释放类似于胞吐,A正确;
    B、溶酶体是细胞的消化车间,由“当细胞迁移离开后,迁移体会继续留在原地直到破裂、被其他细胞吞噬或与其他细胞融合”可推测,溶酶体在其他细胞吞噬消化迁移体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B正确;
    C、迁移体在胚胎发育、肿瘤转移等细胞迁移活跃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则细胞间可能通过迁移体进行物质运输或信息传递,C正确;
    D、衰老组织代谢活动减弱,产生的迁移体的数量应少于胚胎组织产生的,D错误。
    故选D。
    17. 某实验小组测得某植物细胞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去除细胞壁后的部分)体积与初始体积之比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NaCl溶液浓度低于100mml·L-1,则该植物细胞可能会吸水涨破
    B. 细胞液的初始浓度大约等于150mml·L-1的NaCl溶液浓度
    C. 在A→B的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在逐渐减弱
    D. 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
    【答案】B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当NaCl溶液浓度小于150 mml·L-1时,原生质体体积和细胞初始体积的比值大于1,说明细胞外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当NaCl溶液浓度等于150 mml·L-1时,原生质体体积和细胞初始体积的比值等于1,说明此时外界浓度为等渗浓度;当NaCl溶液浓度大于150 mml·L-1时,原生质体体积和细胞初始体积的比值小于1,说明细胞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质壁分离。
    【详解】A、植物细胞有细胞壁,不会吸水涨破,A错误;
    B、当NaCl溶液浓度等于150 mml·L-1时,原生质体体积和细胞初始体积的比值等于1,说明此时外界浓度为等渗浓度,细胞液的初始浓度大约等于150mml·L-1的NaCl溶液浓度,B正确;
    C、在A→B的过程中,细胞的失水增多,吸水能力在逐渐增强,C错误;
    D、当NaCl溶液浓度大于150 mml·L-1时,原生质体体积和细胞初始体积的比值小于1,说明细胞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质壁分离,D正确。
    故选BD。
    18. 瓦博格效应是指肿瘤细胞即使在有氧情况下也不主要利用线粒体产能,而是利用糖酵解(葡萄糖分解生成丙酮酸)获得能量。活性氧(ROS)是线粒体呼吸作用的产物,当ROS含量升高时会破坏线粒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获得等量能量时,癌细胞需要比正常细胞消耗更多的葡萄糖
    B. 所有真核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均主要来自线粒体
    C. 糖酵解过程会产生少量的ATP,有[H]生成
    D. 瓦博格效应可防止ROS对癌细胞造成损伤
    【答案】ACD
    【解析】
    【分析】1、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
    2、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均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有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乳酸。
    【详解】A、瓦博格效应是指肿瘤细胞即使在有氧情况下也不主要利用线粒体产能,而是利用糖酵解(葡萄糖分解生成丙酮酸)获得能量,所以与有氧呼吸相比,获得相同数量ATP,糖酵解会消耗更多的葡萄糖,A正确;
    B、肿瘤细胞是真核细胞,但其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细胞质基质,B错误;
    C、糖酵解过程即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消耗葡萄糖的同时产生丙酮酸,伴随ATP和[H]的形成,C正确;
    D、根据题意,活性氧(ROS)是线粒体呼吸作用的产物,当ROS含量升高时会破坏线粒体,而癌细胞的瓦博格效应更多的利用糖酵解供能,而不利用线粒体产能,减少了ROS的产生,所以瓦博格效应可防止ROS对癌细胞造成损伤,D正确。
    故选ACD。
    19. 火龙果是长日照植物,冬季日照时间不足会导致其不能正常开花,在生产实践中需要夜间补光,使火龙果提前开花,提早上市。某团队研究了同一光照强度下,不同补光光源和补光时间对火龙果成花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的自变量为补光光源的种类和补光的时间
    B. 复合光源的光照效果要好于单光源的
    C.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三种补光光源中效果最佳的是蓝光
    D. 由图可知,并非补光时间越长,火龙果成花效果越好
    【答案】ABD
    【解析】
    【分析】1、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原理为: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分离后获得4条色素带,由下到上分别为叶绿素b(黄绿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黄素(黄色)、胡萝卜素(橙黄色),其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统称为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统称为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2、分析题图,补光时间为6小时/天,且红光+蓝光组平均花朵数最多,即在此条件下最有利于火龙果成花。
    【详解】A、该实验探究同一光照强度下,不同补光光源和补光时间对火龙果成花的影响,可知自变量为补光光源的种类和补光的时间,A正确;
    B、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红光+ 蓝光平均花朵数多于红、蓝光单光源,B正确;
    C、本次实验结果表明,三种补光光源中效果最佳的是红光+ 蓝光,C错误;
    D、由图可知,火龙果成花效果随着补光时间先增强后减弱,并非补光时间越长,火龙果成花效果越好,D正确。
    故选ABD。
    20.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发生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b过程会有蛋白质的合成
    B. b→c过程中细胞的核DNA数量不发生变化
    C. c→d过程中细胞中央会形成赤道板结构
    D. a→d过程中染色体的组成成分没有发生改变
    【答案】ABD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信息可知:图中a→b表示染色体的复制;b→c表示前期染色质变成染色体;c→d表示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详解】A、a→b过程表示间期到有丝分裂前期,此期间有D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A正确;
    B、细胞中的核DNA在间期复制实现加倍,在末期分到两个子细胞中,在b→c过程中核DNA数量不会发生变化,B正确;
    C、赤道板是为了研究方便而虚拟假想的一个平面,并不真实存在,所以c→d过程中细胞中央不会形成赤道板结构,C错误;
    D、a→d过程中发生染色质到染色体的变化,但是其组成成分没有发生变化,D正确。
    故选AB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实验探究增强了人类对于生命本质的认识。回答下列关于实验探究的问题:
    (1)甲同学用高倍镜观察芹菜茎的横切图时,观察到了如下图所示的A~C三个视野。在观察过程中,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后,需要调节___________使视野变清晰,当物镜与玻片的距离最近时,观察到的视野是下图中的___________。

    (2)为检测萌发的小麦种子是否含蛋白质与还原糖,乙同学制备了种子研磨匀浆。乙同学将斐林试剂加入匀浆后并进行___________,若检测到出现___________,则说明种子中含还原糖;将___________(填试剂名称)加入匀浆后,通过观察匀浆是否出现紫色来检测其是否含蛋白质。
    (3)丙和丁同学用新鲜菠菜叶提取和分离光合色素,丙同学得到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图中滤纸条上色素带c的颜色是___________,该光合色素主要吸收___________光。
    ②若丁同学在提取色素时未加入SiO2,则与丙同学相比,丁同学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
    【答案】(1) ①. 细准焦螺旋 ②. B
    (2) ①. 水浴加热 ②. 砖红色沉淀 ③. 双缩脲试剂
    (3) ①. 蓝绿色 ②. 蓝紫光和红 ③. 滤纸条上的色素带较窄
    【解析】
    【分析】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脂肪需要使用苏丹Ⅲ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小问1详解】
    换用高倍镜后,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调整清晰度;当物镜与玻片的距离最近时,放大倍数最大,对应图中的B。
    【小问2详解】
    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故乙同学将斐林试剂加入匀浆后并进行水浴加热,若检测到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含有还原糖;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紫色物质。
    【小问3详解】
    ①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据图可知,c是叶绿素a,颜色是蓝绿色,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②SiO2能够使研磨充分,丁同学在提取色素时未加入SiO2,则与丙同学相比,丁同学的实验结果是滤纸条上的色素带较窄。
    22. 选取新鲜的洋葱鳞片叶制成临时装片,然后滴加浓度为X 的蔗糖溶液,在显微镜下 观察到某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如图1所示,其中①~⑤表示细胞结构。图2表示该细胞的相对吸水能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1分析,该细胞的________ (填序号)相当于半透膜,且该部分结构的伸缩性与细胞壁的区别是________。
    (2)蔗糖溶液的初始浓度X _______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图1中细胞的初始浓度。
    (3)分析图2可知,细胞的相对吸水能力逐渐增强的过程中,细胞液浓度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 ,水分子进出细胞的过程中________ (填“消耗”或“不消耗”)ATP。
    【答案】(1) ①. ③④⑤ ②. 该部分结构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
    (2)大于 (3) ①. 逐渐增大至稳定 ②. 不消耗
    【解析】
    【分析】1、质壁分离产生的原因:(1)内因: 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2)外因: 外界溶液浓度 > 细胞液浓度。
    2、常用紫色洋葱鳞片叶作实验材料,其成熟的外表皮细胞的液泡非常大,呈紫色。
    3、成熟的植物细胞中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的细胞液,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它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小问1详解】
    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它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对应图1中的③④⑤。 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这是质壁分离产生的内因。
    【小问2详解】
    图1中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因此推测蔗糖溶液的初始浓度X大于细胞的初始浓度。
    【小问3详解】
    细胞的相对吸水能力逐渐增强,是因为细胞失水,导致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大至稳定。水分子进出细胞的过程是被动运输,不消耗ATP。
    23. 人体内的脂蛋白脂肪酶(LPL)能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缺乏LPL的人会患有严重的高脂血症等心血管疾病。研究人员通过同位素标记法测定不同组织中的脂肪酶活性,可为治疗高脂血症提供依据。回答下列问题:
    (1)LPL催化脂肪分解的机理是___________。已知LPL催化的底物种类是有限的,这说明了酶的作用具有___________。
    (2)以3H标记的脂肪为底物,加入缓冲液后保温处理,与保温中的LPL混合一段时间后,离心提取上清液中游离的脂肪酸并测定其放射性的强弱。若___________,则说明LPL的活性越高。实验中加入缓冲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为探究高浓度NaCl对LPL活性的影响,某同学分别测定了不同组织细胞经高浓度NaCl处理前后总脂肪酶活性。结果如下表所示:
    据表可知,高浓度NaCl处理会___________(填“增强”或“抑制”)LPL的活性。请根据实验结果为预防心血管疾病提出合理的饮食建议:___________。
    【答案】23. ①.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②. 专一性
    24. ①. 脂肪酸的放射性越强 ②. 为酶促反应提供适宜且稳定的pH条件
    25. ①. 抑制 ②. 坚持低盐、低脂的饮食习惯
    【解析】
    【分析】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作用机理为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率;细胞中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是由酶催化的,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能力称为酶活性,酶活性可以用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表示。
    小问1详解】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作用机理为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酶催化的底物种类是有限的,这说明了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
    【小问2详解】
    以3H标记的脂肪为底物,如果脂肪被分解,离心提取上清液中游离的脂肪酸就会出现放射性,若脂肪酸的放射性越强,说明脂肪被水解的彻底,LPL的活性越高;实验中加入缓冲液以维持pH,为酶促反应提供适宜且稳定的pH条件。
    【小问3详解】
    分析表格,高浓度NaCl处理后总脂肪酶活性相对值明显下降,高浓度NaCl处理会抑制LPL的活性;因此为预防心血管疾病,需要坚持低盐、低脂的饮食习惯。
    24. 树木树冠上层和下层叶片的结构、叶色以及其光合速率对光照强度的响应不同。图甲是叶绿体的结构模式图。某同学选取来自某作物不同部位的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检测其净光合速率,结果如图乙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场所是图甲中的___(填编号),暗反应阶段固定CO2的物质是___,光反应阶段吸收的光能最终转化为___中的化学能。
    (2)根据图乙推测,A类型叶片表示的是该作物的___(填“上层”或“下层”)叶片。判断依据是___。
    (3)为进一步探究上述实验中A、B两种叶片光合作用存在差异的因素,除呼吸速率这一因素外,还需要探究的有___(答出2点即可)。
    【答案】(1) ①. ① ②. C5 ③. NADPH和ATP
    (2) ①. 上层 ②. A类型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时所需光照强度高于B类型叶片的
    (3)两种叶片中叶绿体的数量、两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两种叶片暗反应关键酶的活性等(答出2点,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
    2、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二氧化碳被五碳化合物固定形成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3、图甲:①叶绿体基质;②类囊体薄膜;③叶绿体内膜;④叶绿体外膜。
    【小问1详解】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分布于图甲的②,暗反应阶段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图甲中的①,暗反应阶段固定CO2的物质是C5,光反应阶段吸收的光能最终转化为NADPH和ATP中的化学能。
    【小问2详解】
    据图分析,A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时所需光照强度高于B叶片,所以A叶片是树冠上层的叶片。
    【小问3详解】
    探究上述实验中A、B两种叶片光合作用存在差异的因素,除呼吸速率这一因素外,还需要探究两种叶片中叶绿体的数量、两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两种叶片暗反应关键酶的活性等。
    25. 蝗虫的体细胞中含有24条染色体,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蝗虫的某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部分染色体)如图1所示。图2表示蝗虫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单体数和核 DNA数目的变化情况,a~d 表示有丝分裂各时期。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蝗虫细胞所处时期是_______ ,与图2中的 _______ (填字母)时期对应。
    (2)据图2分析,甲、乙分别表示 ________ 的数目变化情况,a 时期染色体数和核 DNA 数的 比值是 ________
    (3)c 时期,乙的数目为0,原因是________
    【答案】(1) ①. 有丝分裂后期 ②. c
    (2) ①. 核 DNA、染色单体 ②. 1:2
    (3)c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2条染色体
    【解析】
    【分析】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蝗虫的某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部分染色体)如图1所示,分析图1: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2表示蝗虫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单体数和核 DNA数目的变化情况,可以根据染色单体和DNA数目的比值判断各个时期。
    【小问1详解】
    分析图1: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2中乙会变为零,说明乙是染色单体数,甲是核 DNA数目,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数目变为零,核DNA数目是24条染色体的二倍,因此与c时期对应。
    【小问2详解】
    图2中乙会变为零,说明乙是染色单体数,甲是核DNA数目;a时期,核DNA数目和染色单体数相等,可以判断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或者中期,染色体数和核 DNA 数的 比值是 1:2。
    【小问3详解】
    c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2条染色体,染色单体数变为零。温度/℃
    25
    30
    35
    40
    45
    50
    55
    CO2释放速率/(μmlCO2·dm-2·h-1)
    1.5
    2.0
    3.0
    4.0
    3.5
    3.0
    2.0
    CO2吸收速率/(μmlCO2·dm-2·h-1)
    3.0
    4.0
    4.0
    2.0
    -1.0
    -3.0
    -2.0
    组织类别
    高浓度NaCl处理前总脂肪酶活性相对值
    高浓度NaCl处理后总脂肪酶活性相对值
    脂肪组织
    60.5
    0
    心肌组织
    511
    162
    肝脏组织
    91.2
    57.4

    相关试卷

    38,广西柳州铁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38,广西柳州铁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疆兵团地州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新疆兵团地州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青海省西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青海省西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文件包含青海省西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pdf、青海省西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答案pdf、高三答题卡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