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山西省友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1)
展开【解析】1. 童谣中描述的天体,按照先后顺序分别是太阳、地球、月球,太阳是恒星、地球绕太阳公转是行星、月球绕地球公转是卫星,A正确,星云不是恒星,流星体、小行星没有绕地球公转,不是地球的卫星,BCD错误。故选A。
2. 童谣中描述的天体分别是太阳、地球、月球,地球、月球属于地月系,地月系属于太阳系,童谣中所涉及的天体系统层次共有二级,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河外星系是银河系以外的宇宙,不包含太阳系,但其空间和范围应该远远大于太阳系,AC错误;地月系是太阳系中的行星系,属于太阳系,B正确,D错误;故选B。
【点睛】在太阳系中的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银河系中的恒星、星团、星云、星际物质、星系际物质等。
4.C 5.B
【解析】4.当强磁场浮现到太阳表面光球层,该区域的背景温度缓慢地从6000摄氏度降至4000摄氏度,这时该区域以暗点形式出现在太阳表面,这就是太阳黑子,太阳黑子出现在光球层,C符合题意;色球层的主要活动现象是耀斑和日珥,日冕层的主要活动现象是太阳风,太阳活动出现在太阳大气层,不出现在地球内部,排除ABD。故选C。
5.太阳活动周期约为11年,即两个相邻太阳活动谷年之间间隔约为11年,题意表明,若2020年是太阳活动谷年,则下一个谷年应该是11年之后,即2031年,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点睛】太阳大气结构,由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太阳活动:黑子(光球层)、耀斑和日珥(色球层)、太阳风(日冕层)。太阳活动周期(黑子数目变化周期)为11年。
6.A 7.D
【解析】6.太阳辐射是太阳内部核聚变产生的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A正确,排除B;人们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人们还可以利用来自于地球内部能源的地热能和核能,以及引力能的潮汐等能源,排除C;热地距离适中代表地球能够有适宜生命生存的温度,不代表地球获得的太阳辐射最多,排除D。故选A。
7.来自于太阳能的是煤炭、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等,①②③⑤正确,核能属于地球内部能量,排除④,排除ABC,故选D。
【点睛】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 1、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2、 太阳辐射能是我们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
8.D 9.C
【解析】8.根据所学过的知识可知,相同时代的地层含有相同的化石,不同时代地层中所含的生物化石也不相同,因此图中甲、乙两地位于同一时代的地层是①和Ⅱ,②和Ⅲ,D正确,ABC错误。故选D。
9.地层②比地层①新,其化石生物等级高,A错误;①到③地层形成在不同的时代,沉积时间不同,因此厚度不可能一样,B错误;年龄最老的地层是最下部的地层,Ⅰ位于Ⅱ的下部,①和Ⅱ中含有相同的生物化石,属于相同时代的地层,因此Ⅰ地层年龄最老,C正确;甲地地层比乙地相同高度地层形成时间要晚,D错误。故选C。
【点睛】地层学三定律:(1)原始水平定律:在水中沉积的一层一层岩层的原始产状都是近水平分布的。(2)原始侧向连续定律:每一岩层一定延伸很远,分布面积很广(3)地层叠覆律(地层层序律):在沉积岩层未发生构造变动(如逆掩断层和褶皱倒转)的情况下,沉积层序保持着正常层序,先形成的岩层在下,后形成的岩层在上,既上覆岩层比下伏岩层为新(下老上新)。
10.C 11.C
【解析】10.根据图中各圈层的位置判断,图中A、B、C、D、E、F、G分别表示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地壳、上地幔顶部、地幔、地核。因D圈层(地壳)属于地球内部圈层,C为水圈,则选项A错误;地球内部圈层应由D、F、G构成,选项B错误;图中D和E构成岩石圈,与大气圈(A)、生物圈(B)、水圈(C)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选项C正确;F、G交界面为古登堡面,地震波的纵波在此界面上的传播速度不会减为0,选项D错误。故选C。
11.地球内部的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高,一般至100km深时,温度便接近于地幔物质开始熔融的温度,这时在水和挥发性组分的参与下,开始产生选择性熔融,逐渐形成固流体软流层,一般认为,火山喷发的岩浆主要来自软流层,C符合题意;图中C层为水圈,其温度条件很难产生岩浆,排除A;下地幔和地核(图中G)深度太深,其物质很难上升形成岩浆,排除BD。故选C。
【点睛】软流层又叫软流圈,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深度在80~400km之间,是一个基本上呈全球性分布的地内圈层。地球内部的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高,一般至100km深时,温度便接近于地幔开始熔融的固相线温度,这时在水和挥发性组分的参与下,开始产生选择性熔融,逐渐形成固流体软流层。软流层一般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12.C 13.C
【解析】12.地面大气的热量直接来自于地面辐射,它是大气直接的热源,由图可知,图中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大气反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因此直接影响南京市几日近地面气温高低的是③,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3.读图可知,前两日为阴天和多云天,12月12日为晴天,与前两日相比,12月12日云量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②)减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①)增强,升温快,气温较高;夜间大气保温作用减弱,即④大气逆辐射减弱,导致夜晚气温较低,因此昼夜温差变大。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大气的热力作用指的就是: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②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又称为“温室效应”。
14.D 15.D
【解析】14.城市由于人类活动更频繁且人口数量、密度较郊区大,排放的废热更多,所以温度比郊区高,即甲气温高于①②两地,D正确;甲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C错误;甲处上空(④处)的空气在高空堆积,进而向郊区上空(③⑤)扩散,A错误;由于甲地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故在甲处形成低压,郊区上空(③⑤)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在近地面(①②)形成高压,故甲处气压低于①②两地,B错误。故选D。
15.城市由于温度比郊区高,气流上升,郊区温度低,气流下沉,气流由③流向①,气流由⑤流向②,AC错误;由于城区气温高,气流上升,气压低,而郊区相反,因此在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城市,在高空,由城市流向郊区,即由④流向③和⑤,B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城市风: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燃料,释放大量的废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当大气环流微弱时,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为城市风。研究城市风对于搞好城市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外,绿化带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内。
16.D 17.B 18.D
【解析】16.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曲线①自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增,符合海水密度变化曲线;曲线②自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符合海水温度变化曲线;曲线③自副热带海区向南北递减,符合海水盐度变化曲线,D正确,ABC错。故选D。
17.由上题可知,曲线①表示海水密度,曲线②表示海水温度,曲线③表示海水盐度,赤道附近温度高,盐度低,密度小,B正确,ACD错。故选B。
18.船舶在水中沉入水下部分的垂直距离,也叫吃水深度,其与水的浮力有关,浮力大小直接取决于海水密度,D正确,温度、盐度对吃水深度有一定影响,但不是直接因素,A、B错误;海水运动不会影响吃水深度,C错误。故选D。
【点睛】海洋水密度分布特征:在低温、高盐和深水压力大的情况下,海水密度大。而在高温、低盐的表层水域,海水密度就小。一般情况下,由赤道向两极,温度逐渐变低,密度则逐渐变大。到了两极海域,由于水温低,海水结冰,剩下的海水盐分高,所以密度更大。
19.D 20.A 21.D
【解析】19.潮汐能来自日月引力,与太阳辐射、地球内能、风力作用关系不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读图可知,甲图大海水位高于海湾,乙图海湾水位高于大海;读图可知,2:00、4:00、16:00、18:00为涨潮时间,大海水位高于海湾;6:00、20:00、22:00为落潮时间,大海水位下降,海湾水位高于大海;12:00大海水位较低,综上所述,甲——2:00,大海水位高于海湾,乙——20:00,海湾水位高于大海,与图相符,A正确;乙——16:00,大海水位高于海湾;甲——6:00,大海水位低于海湾;甲——12:00,大海水位低于海湾,与图不符,BCD错误。故选A。
21.读图可知,该地一日有两次涨潮,两次落潮,故该潮汐电站通常一天能发电的次数为四次,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潮汐能是一种清洁、不污染环境、不影响生态平衡的可再生能源。潮水每日涨落,周而复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它完全可以发展成为沿海地区生活、生产和国防需要的重要补充能源。
22.D 23.A
【解析】22.①位于海岸.地势极陡,为海蚀崖,D正确;海蚀柱是海岸受海浪侵蚀、崩坍而形成的与岸分离的岩柱,海蚀平台是海蚀崖前形成的基岩平坦台地,沙嘴指从陆地凸人水中的前端尖的沙滩,A、B、C错误。故选D。
23.海蚀崖是基岩海岸受海水侵蚀及重力崩落作用,常沿断层节理或层理面形成的陡壁悬崖,A正确;海蚀崖形成与风力侵蚀、流水堆积、海水堆积关系不大,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在海岸地貌的塑造过程中,构造运动奠定了基础。在这基础上,波浪作用、潮汐作用、生物作用及气候因素等塑造出众多复杂的海岸形态。波浪作用是塑造海岸地貌最活跃的动力因素。海岸在海浪作用下不断地被侵蚀,发育着各种海蚀地貌。被海浪侵蚀的碎屑物质由沿岸流携带,输入波能较弱的地段堆积,塑造出多种堆积地貌。
24.C 25.B
【解析】24.图中显示,骆驼刺植株不高,根系发达,叶片呈刺状,这是为了适应水分条件差的沙漠地区的形态特征,因此骆驼刺反映出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日较差大,C符合题意;骆驼刺不能反映当地地形平坦,排除A;骆驼刺反映的沙漠环境不具有土壤肥沃特征,不具有水源充足特征,排除BD。故选C。
25.根据前面分析可知,骆驼刺是一种温带沙漠地区的植物,温带沙漠地区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属于温带荒漠植被,当地水分条件很难形成温带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当地热量和水分条件很难形成热带草原,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点睛】植被形态对环境的适应性:植被具备适应环境的能力,主要从根、叶、茎分布特点、植被形态、生长速度等方面分析植被是如何适应当地环境(尤其是恶劣环境)特点的。如根系发达,可耐旱、耐贫瘠和抵抗强风;叶片厚,有蜡质层,反射阳光,减少蒸发,可抗旱;叶子细小可防蒸发、防热量散失;茎粗壮,储水量大;茎倾斜,说明当地风力大;簇状匍匐在地面,植株低矮,可防强风、保暖、耐土壤贫瘠;花色鲜艳,可吸引动物为其传播花粉;生长速度快,可适应当地气温暖季短或雨季短。
26.C 27.D
【解析】26.从图中描述可知,银杏树春夏是“绿油油”的,秋天是“金黄黄”的,冬天是“光溜溜”的,说明存在着季节性的脱叶现象,脱叶的季节为秋季,说明为落叶阔叶林,C对;热带雨林和针叶林不会脱叶到“光溜溜”的状态,AD错;常绿阔叶林春季新叶生长老叶才会脱落,B错。故选C。
27.北京和重庆银杏树叶转黄的时间不同,这反映了两地温度的变化不同,北京气温先降低,重庆气温后降低,这是热量因素主导的,不是水源、降水、地形等因素,D对,ABC错。故选D。
【点睛】银杏树叶变黄的速度与银杏树所处地理位置、自身条件及气候变化有关。从地理位置来看,银杏受所处的“小气候”影响,例如位于开阔地带或风口的银杏树,白天得到更多阳光,夜晚遭受冷风吹打,变色程度更加明显。银杏树所处地理位置、自身条件及气候变化有关。从地理位置来看,银杏受所处的“小气候”影响,例如位于开阔地带或风口的银杏树,白天得到更多阳光,夜晚遭受冷风吹打,变色程度更加明显。同一地段的银杏树因个体差异,变色速度也会有不同,比如有些银杏抗寒能力好的,能经受更久更强的折磨,叶片变黄的速度就会较慢,城市中不同位置的银杏变色速度相差少则几天,多则半个月。同一地段的银杏树因个体差异,变色速度也会有不同,比如有些银杏抗寒能力好的,能经受更久更强的折磨,叶片变黄的速度就会较慢,城市中不同位置的银杏变色速度相差少则几天,多则半个月。
28.A 29.C 30.B
【解析】28.我国多处位于板块交界处,是地震多发国家,A正确;地震会诱发滑坡、泥石流,B错误;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是地震的主要原因,C错误;积石山处于中国南北地震带北部的甘东南活动构造区,D错误;故选A。
29.地震会导致道路的损毁,发生地震后应该及时抢修道路,以便救援人员与物资进入,C正确;植树造林以及修筑护坡工程,加强灾情预警、预报工作,均不是最应立即采取的措施,应先保证地震救灾顺利进行,ABD错误。故选C。
30.剧烈地震发生时,高楼层居民应立即采取的紧急避防措施是蹲在内承重墙墙角,此区域是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保护生命安全,B正确;剧烈地震时不应乘电梯逃生、站到阳台呼救,会对生命造成威胁,AD错误;剧烈地震时先保障自身安全,然后再打电话报警,D错误;故选B。
【点睛】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31.(1)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2)A
(3) 降低 升高
(4) A B C
(5) A B
(6) B 臭氧层
【分析】本大题以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的组成、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并图中信息分析可知,A层为地面以上至大约12km高空处,是对流层;B层是对流层顶往上至50~55km高空处,是平流层;C层是平流层往上,是高层大气。
(2)由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集中了大部分的大气质量、固体杂质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所以空气密度最大的是A层。
(3)读图中横坐标可知,A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B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
(4)对流运动指热空气膨胀上升,冷空气收缩下沉,应形成于下热上冷的大气环境中,由图可知,只有A层对流层内空气下热上冷,对流运动最强烈。平流层水汽和尘埃的含量非常少,空气下冷上热,以平流运动为主,气流平稳,适合飞机飞行,所以有利于飞机飞行的是B层平流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的是电离层,电离层位于C层高层大气中。
(5)由所学知识可知,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砍伐森林和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二氧化碳主要位于A层对流层中。人类排放的氟氯烃等化学物质会使臭氧含量减少,臭氧主要分布在B层平流层中。
(6)读图可知,20~40千米的高度应位于B层平流层中,该高度范围内,臭氧含量较高,故称为臭氧层,臭氧能够吸收对人类和动植物有伤害的紫外线,避免地球生物遭受过量紫外线的伤害,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32.(1) 水汽输送 地表径流 下渗 降水 蒸腾
(2) ① ⑤
(3) 海上内循环 ③ 陆上内
【分析】本大题以水循环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水循环环节、类型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应用地理基本知识分析图文材料的能力。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①为水汽输送、②为降水、③为蒸发、④降水、⑤为地表径流、⑥为蒸腾、⑦为下渗、⑧为地下径流。
(2)我国夏季东南风可将海洋水汽输送到陆地上来,为水汽输送环节,是图中的①;目前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将长江水调往北方,长江属于地表径流,为图中的⑤。
(3)图中②为降水、③为蒸发,都发生在海洋上,由它们组成的水循环为海上内循环。③为蒸发,其蒸发的水汽一部分在海洋上产生降水,一部分被风输送到陆地上产生降水,故③的水量大于①。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流量小,深居内陆,不注入海洋,参与的是陆上内循环。
33.(1) 三角洲 堆积 入海口
(2) 冷湿 慢 腐殖质
(3) 粗
【分析】该大题结合图文材料,设置三个小题,涉及河流堆积地貌、土壤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读图可知,A位于河流入海口,因水下坡度平缓,加之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速度缓慢,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
(2)B位于东北地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黑土集中分布区。由于气候冷湿,微生物活性弱,微生物分解速度慢,土壤富含腐殖质,因腐殖质呈黑色,所以土壤也呈现黑色。
(3)C位于河流流出山口处,因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形成冲积扇。a位于扇顶,b位于扇缘,从扇顶到扇缘,堆积物颗粒由粗到细,因此通常a处的颗粒物比b处更粗。
34.(1)冬
(2) ② ③
(3) 西北太平洋 东南 夏秋
(4)剧烈降温使得农作物遭受冻害;大风大雪降温会造成畜牧业损失;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
【分析】本大题以寒潮和台风为材料,涉及寒潮、台风气象灾害等知识内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冬半年,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形成,冷气团频繁南下,在我国寒潮主要发生在冬半年。
(2)一个发展成熟的台风,由三部分组成,外围大风区、旋涡风雨区和台风眼,降水及风力由外向内逐渐增强,在台风眼附近降水达到最强,属于②旋涡风雨区(需要填写序号)、无风、少云、干暖出现在台风眼附近,台风眼为③。
(3)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来源于西北太平洋,菲律宾以东的热带和副热带的洋面上,台风灾害主要影响的地区为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多发于夏秋季节。
(4)寒潮过境会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在生产上,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减产,大风、大雪和冻雨会造成畜牧业损失,在生活上,低温和雨雪会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
兴县友兰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兴县友兰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3,山西省友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这是一份23,山西省友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黑子位于,下列能源来自太阳能的有,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2018年5月14日7, 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