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
展开语文试卷
考试用时:150分钟满分:150分2024.01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战争对人口最明显的影响是直接杀伤,造成人员的死亡或残疾。古代一些战争的规模很大,死伤人口很多,持续不断的战争更是如此。士兵的主要来源是农民,青壮年从军,老弱妇孺下田,加上畜力往往被征用,农业生产必定受到影响。士兵从粮食的生产者变为消耗者,使本来就有限的商品粮更加紧张。战场或军队的驻地往往离粮食产地很远,需要大量人力、畜力从事运输,有时沿途的消耗比运达数量要高好几倍。军人和运粮民工大多是青壮年男子,他们长期离家必然会使配偶减少生育机会,同时使他们的老人、儿童因缺少赡养或抚养而缩短寿命甚至死亡。战争造成的物质破坏,会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河道水系和生态环境带来长期影响。战争期间对死亡人畜不能及时掩埋,往往会引起瘟疫流行,增加新的死亡。战争期间如果同时发生自然灾害,后果就更不堪设想。由于行政机构解体、交通受阻、缺乏必要的物资和人力以及统治者无暇旁顾等原因,灾民得不到及时和有效的救济,灾情得不到及时的控制,从而造成比平时严重得多的损失。而在缺粮的条件下,俘虏和平民生存的希望更小。
(摘编自葛剑雄《疆域与人口》)
材料二:
我在第一章里已说过社会结构应有一定的人口容量。这其实是一切有结构的体系的通性。所谓结构,所谓体系,就是指各分子的存在依赖着别的分子的存在。它们各自据有一定的地位,互相关联,互相维持。社会有结构,因为各个人的生活是互相依赖,所有的行为是须和别人的行为相配合的。一个结构所能容纳的分子必须有地位安置,不然就格格不入了。社会里的个人并不是堆积而是组合。因之社会的容量受着结构的限制。
社会有一定的容量在战时最为明显。战时的动员就是调动社会各部门人口数量的配合。战争是一件临时发生的社会大事,有关生死存亡。每一种战争都需要一种能担负这事务的社会结构。战争里要多少作战人员依着战争的性质、战场的广阔而决定。一定数目的作战部队必须有多少补充的预备部队。这也决定了每一时期要训练多少壮丁。要维持这个数目的军队能在战场上依着计划作战,就得有一定数目的工人在工厂里制造军火和装备,有一定数目的农民在田地上耕种,生产粮食,有一定数目的矿丁在矿山里发掘原料,有一定数目的司机在公路上开汽车,在铁路上开火车,在海面上开轮船,在天空里开飞机。……现代的战争必须有详尽的统计和计划。人数的调遣是最高统帅部作战计划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战争结束就有所谓复员,这是要把社会结构改弦更张,各部门的人数必须重新加以分配。若是不预先计划,就很容易发生失业的恐慌。这里我们最容易看得明白每一个不同的社会结构有它适当的容量。人数过多或过少都会出毛病,所谓出毛病就是社会上有许多人不能得到工作,生活发生困难,或是人手不够,社会事业发生停滞。
以往论人口的学者很少注意到人口数量和社会结构的关系。早年的马尔萨斯就是个接受“将错就错”论的人。在他看来,生育是自然现象,人像苍蝇一样会不断地繁殖。人多了食料不够,吃不到饭的人因穷困营养不良而死去,为要争食料,大家抢饭吃,发生战争。他于是主张积极性地限制人口,使大家能安居乐业,不必在饥荒、战争中去解决人口问题。但是他理论的出发点是把人类视同其他动物,也就是说他忽略了人类生活所依赖的社会结构。人口的消长并不是自然的生物现象,也不是取决于食料的多寡,而是决定于社会结构的性质。马尔萨斯对于人口的预测没有实现。在十九世纪人口增长极快,而到了二十世纪,在经济发达、食料日增的情形下,西欧各国反而闹人口降落。而中国和印度却始终保持着庞大人口,虽则他们的生活程度已近于生存线。依马尔萨斯的说法,好像人口在可以得到食料的时候,必然会增加,和苍蝇一样;因之人口必然在最低的生活程度上过日子。依我在本书中所提出的看法则不然。人口的数目是依当时当地的社会结构的需要而决定的。若是一个结构里需要的人数多、物资少,这结构中的人甚至可以在半蛰的状态中过着不得饱食的生活;相反,若是一个结构只需少数人口就能维持,尽管食料丰富,也不会依几何级数的速率去生孩子的。
我在《禄村农田》一书里曾特别重视农作里劳力的需要和分配。在以体力来耕种的技术下,在农忙的季节里即使动员全村的劳力还是不够。换一句话说,为了要维持农作的劳力的需要,虽则这需要只发生在一个很短的期间,农村里不能不养着大量的人口。在这种人口就是生产动力的经济结构中,地狭人众的现象是避免不了的。在以蒸汽、电气等作动力,以机械作工具的经济结构中,如现代的西洋,社会结构所需人口的数目降低了,人口渐减的趋势也日见显著。我在这里固然不能用数字来说明每种社会结构的容量有多少,但是若从这个观点去研究这问题是可以有结果的。
(摘编自费孝通《生育制度·社会继替》)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战争直接造成人员的死亡或残疾,尤其是古代一些规模很大、持续时间很长的战争,给人口带来的伤害就更为巨大。
B.大部分士兵本是农民,他们从军后不但不能生产粮食,反而还要消耗商品粮,这对国家的粮食储备带来了很大影响。
C.复员是指战争结束之后将战时社会结构改弦更张,重新分配各部门的人数。复员若没有计划,很容易引起失业恐慌。
D.马尔萨斯认为生育是自然现象,人会不断繁殖,最终因食物缺少而导致饥荒与战争,所以他主张积极性地限制人口。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社会结构中个人的行为必须与别人的行为相配合,个人不可能完全脱离社会。
B.战时社会各部门人口数量配合极为密切,人数调遣十分得当,则可赢得战争。
C.纵观历史,可知马尔萨斯的人类因食物不够而引发战争的观点也有其合理性。
D.在科技进步、以机械耕种为主的农村经济结构中,较难出现地狭人众的现象。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更为全面,体现出作者视野开阔、思维缜密的特点。
B.材料二驳立结合,既深入阐述了作者的观点,也有理有据地驳斥了马尔萨斯的观点。
C.材料二第二段运用排比,突出了战时作战人员的重要性,同时也增强了论证的气势。
D.材料二最后一段,运用了对比论证法,简要论述了人口数量与社会结构的关系。
4.材料二第三段画横线句子中使用了“很少”“必然”两个词语,请简析其作用。(4分)
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战争中的“人口”问题,但论点并不相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过失
【印度】泰戈尔
我不得不离乡背井。为什么呢?这个嘛,我可不能开诚布公告诉你,只能隐晦地暗示一下。
我是本地的一个乡村医生。家就在警察所对面。对警察所里的先生们,我总是低三下四奴颜婢膝,真是比对阎王还要有过之而无不及。我非常清楚,这些保护神会给人们带来什么。
宝石能使首饰更加名贵生辉,首饰能使宝石更加璀璨夺目。我和警察所的关系也是如此——我的职业能给警察所带来好处,而他们的营生也能使我增加收入。
由于这种紧密的联系,自然而然,我和警察所长就成了挚友。所长多次对我说:他亲戚有个无依无靠的女儿,打算嫁给我做妻子。这使我很为难,因为我的前妻留下了一个女儿——绍希。我不愿把她交给后娘。绍希已满十二岁,进十三岁了。我希望尽量多地积蓄些钱。只有这样,女儿才能与大户人家的子弟结亲。嫁了女儿,我再着手操办自己的婚事。
正在我筹办这笔要紧钱财的当口,图尔希村的霍里纳特找上门来,抱着我的脚哭泣哀求。原来是这么回事:他那孀居的女儿,夜里不幸突然死了。他的仇敌给警察所长写了一封匿名信,诬告是堕胎而死的。现在警察打算把他女儿的尸体弄来检查。
霍里纳特不能忍受对刚去世的女儿进行这样恶毒的诽谤和侮辱。由于我是医生,还是所长的朋友,所以他来找我,只有我能搭救他。
拉克什米【注】女神的行踪是难以琢磨的。她既可以堂而皇之从正门而入,也可不请自来,从后面而进。我摇了摇头,意味深长地说道:“这种事情可不简单哟!”
不必赘述,为了安葬女儿,霍里纳特被弄得彻底破产了。
我女儿绍希以同情的语调问我:“爸爸,这个老头怎么跪在你脚下,这样嚎啕大哭呢?”
“去!去!去!”我生气地对女儿说,“这件事与你毫不相干!”
经办完这件事后,女儿婚事的款项迎刃而解,结婚的日期都定好了。独生女儿,婚宴当然要准备得非常丰盛。婚礼前一天,半夜三更,我突然发现女儿绍希得了霍乱。病情发展极快。我尽了最大努力,也无效果。最后,我把药瓶扔到地上,跑到霍里纳特跟前,抱着他的脚,说:“好兄弟,请原谅我,原谅我这个罪人!我只有一个女儿,我再也没有亲人了啊!”
“医生先生,你这是干什么?”霍里纳特被弄得莫名其妙,说,“我感激你一辈子,快起来吧!”
我对着上苍大声叫喊起来:“我的天啊!我对这位老人犯了罪,我应该受到他的惩罚。天神啊,请救救我的绍希吧!”
第二天十点钟,绍希全身发黄,离开了人世,永远安息了。
过了一天,警察所长对我说:“喂,别耽搁了,你马上就成亲吧!要不要先派人去打听一下?”
对别人揪心的痛苦,采取这样令人发指的漠不关心的态度,简直使魔鬼也会相形见绌。可是,通过形形色色事件,我早就懂得,对警察所长的这种人道精神,最好还是缄口不言。
我用自己的收入,为可怜的霍里纳特盖了一栋茅舍,把自家的奶牛送给了他,还把他典给高利贷者的农具家什赎了回来。我的痛苦和悔恨仍然难以平息。在寂静的黄昏和不眠的夜晚,我总是在想——我那心地善良的闺女,虽然离开了尘世,但是,由于父亲的罪孽,她在阴间都得不到安宁。似乎她在悲伤地问我:“爸爸,你为什么要干这种缺德的事呢?”
我给穷人看病,不再要他们交钱了。看到任何生病的姑娘,总是当成我的绍希在受病痛折磨似的,尽心尽力为她们治疗。
雨季开始了。大水淹没了村庄和稻田,出门就得乘船。大雨滂沱,从早到晚下个不停。
有一天,地主家找我去看病。派来的仆人船夫,急急忙忙,不耐烦地催促我启程。
以前遇到这种情况,出门之前,女儿总是事先撑开我那旧雨伞,看看是不是破了,还一再关照我,在这样的风雨天要多多保重。今天,在空无一人的家里,还得自己去找雨伞。坐船的时候,我看到警察所前面停了一只舢板。一个农民,只在腰里缠着一块布,坐在船上任雨浇淋,我问道:“喂,发生了什么事?”
农民告诉我,昨天晚上,他女儿被蛇咬了一口死了。警察要他从老远的村子里把尸体运来检验,我看到,他把自己仅有的一件上衣,盖在了死去的女儿身上。
下午一点钟,我出诊回来,那个农民缩成一团,仍坐在船上。警察先生根本就没来检查,我给他送了点食物,但他没有吃。
我急急忙忙吃了饭又出诊了。傍晚回家后,只见那位农民完全像个幽灵,坐在原地。问他时,已不能答话了,只是呆呆地望着我。经过反复询问,我才知道:有一次,一位警察来过,问他带钱来了没有,他说他一贫如洗,身边什么也没有,警察说了声“那就像现在这样坐着等吧”,就扭头走了。
这样的场面,过去就屡见不鲜,不过熟视无睹罢了。可今天却不同了。无论怎样,我再也克制忍耐不住了。我仿佛听到我女儿绍希那怜悯颤抖的嗓音,在阴沉的天空中回荡。这位失去女儿沉默不语的农民,所受的无以复加的痛苦,仿佛在撞击我的胸膛。
我忽然像旋风一样,冲进了警察所长的家。所长正安闲自在地坐在藤椅上,吞云吐雾地吸着烟。我愤懑地质问所长:“你们到底是人还是魔鬼?”
我和所长那渗透着无数被压迫者眼泪的友谊,在这场风暴中完蛋了。
不久之后,尽管我拜倒在所长脚下,一再颂扬他的好心肠,多次检讨自己的过失,但是,最终仍然不得不离开故土,远走他乡。
(有删改)
【注】拉克什米:财富女神。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标题含意很广,既指“我”对霍里纳特犯下的过错,也指“我”情绪激动时对所长的怒斥,还让人想到警察犯下的罪孽。
B.文章开始写到“我”与警察的关系就像宝石与首饰的关系,相得益彰,其实是狼狈为奸,沆瀣一气,共同剥削和压迫穷苦百姓。
C.文章情感深沉动人,作者运用多种手法,将三对父女之间的深情描写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对广大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D.文章所写事件并不复杂,人物也很简单,只是当时社会的小小一角,但足以揭示英国殖民统治下印度官僚机构的黑暗与罪恶。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本开头写到自己不得不背井离乡,同时设置悬念,不告诉读者原因;结尾才交代原因,又说到不得不离开故乡,因而前后照应,内容完整。
B.文本采用顺叙的手法,运用第一人称叙事,“我”是故事的线索人物,是故事的亲历者、见证者和讲述者,这就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C.文本语言简洁含蓄,如“这些保护神会给人们带来什么”“不必赘述,为了安葬女儿,霍里纳特被弄得彻底破产了”,能给读者留下回味的余地。
D.文本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等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了一群欺压百姓、敲诈勒索、漠视生命、戕害人性的警察形象,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8.文本中写道:“雨季开始了。大水淹没了村庄和稻田……”请简要分析这段话的作用。(4分)
9.文本中“绍希之死”这一情节有哪些作用?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汤问伊尹曰:“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知之有道乎?”伊尹对曰:“昔者尧见人而知,舜任人然后知,禹以成功举之。夫三君之举贤,皆异道而成功,然尚有失者,况无法度而任己直意用人,必大失矣。故君使臣自贡其能,则万一之不失矣。”
王者何以选贤?夫王者得贤材以自辅,然后治也。虽有尧舜之明,而股肱不备,则主恩不流,化泽不行。故明君在上,慎于择士,务于求贤,设四佐以自辅,有英俊以治官,尊其爵,重其禄,贤者进以显荣,罢者退而劳力,是以主无遗忧,下无邪慝,百官能治,臣下乐职,恩流群生,润泽草木。昔者虞舜左禹右皋陶,不下堂而天下治,此使能之效也。
(节选自《说苑·君道》)
材料二:
句践与吴战于浙江之上①,石买为将。耆老、壮长进谏曰:“夫石买,人与为怨,家与为仇,贪而好利,细人也,无长策。王而用之,国必不遂。”王不听,遂遣之。石买发行至浙江上,斩杀无罪,欲专威服军中,动摇将率,独专其权。士众恐惧,人不自聊。兵法曰:“视民如婴儿,故可与赴深溪。”士众鱼烂而买不知,尚犹峻法隆刑。子胥独见可夺之证②,变为奇谋或北或南夜举火击鼓画陈诈兵。越师溃坠,政令不行,背叛乖离。还报其王,王杀买,谢其师,号声闻吴。吴王恐惧,子胥私喜:“越军败矣!胥闻之,狐之将杀,嚕唇吸齿。今越句践其已败矣,君王安意,越易兼也。”使人入问之,越师请降,子胥不听。越栖于会稽之山,吴追而围之。句践喟然用种、蠡计,转死为霸。一人之身,吉凶更至;盛衰存亡,在于用臣;治道万端,要在得贤。
(节选自《越绝书·越绝外传记地传》)
【注】①句践:勾践。浙江:这里指钱塘江。②证:征兆,迹象。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变为A奇谋B或北C或南D夜举E火F击鼓G画H陈诈兵。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伊尹,商初贤相,名伊。本为家奴,后被汤委以国政,助汤攻灭夏桀。
B.自辅,指辅佐自己,与《烛之武退秦师》中“何厌之有”句式不同。
C.聊,指依赖、依靠,与成语“民不聊生”中的“聊”意思、词性相同。
D.谢,指认错、谢罪,与《鸿门宴》中“张良入谢”的“谢”词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伊尹认为尧、舜、禹举用贤士的方法不同,尧只要见到一个人就知道他是否贤能,舜让其任职以判断他是否贤能,禹则根据成绩选拔人才。
B.圣明的君主谨慎选择贤士,使其爵尊禄厚,黜退不贤之人,使其从事体力劳动。从前虞舜不下殿堂天下就得到治理,这是任用贤臣的功效。
C.石买到钱塘江后以杀立威,随意调动处置将领,独揽军中大权。越军将士军心涣散犹如鱼烂,石买根本不知,仍然用严刑峻法来对待他们。
D.越国将士退守会稽山,准备拼死反击,又被追来的吴军紧紧包围。勾践喟然叹息,采用谋臣文种、范蠡之策,最终改变了身死国灭的命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虽有尧舜之明,而股肱不备,则主恩不流,化泽不行。
(2)今越句践其已败矣,君王安意,越易兼也。
14.越王勾践大败于吴国,直接印证了材料一中的哪一观点?请指出并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题水帘洞①
罗邺
乱泉飞下翠屏中,名共真珠巧缀同②。
一片长垂今与古,半山遥听水兼风。
虽无舒卷随人意,自有潺湲济物功。
每向暑天来往见,疑将仙子隔房栊。
【注】①水帘洞:瀑布遮挂的山洞。②真珠:珍珠。这里指真珠帘,即用珍珠穿成的帘子。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泉水自空中飞溅而下,青山像是一道绿色的屏风。“乱”字略寓不悦之意。
B.“一片”句从时间角度着笔,以亘古至今长垂不改表现水帘洞的历时之久。
C.“半山”句从空间角度着笔,以遥闻风吹瀑布之声渲染水帘洞的气势之大。
D.暑天来来往往,瀑布尽现眼前,诗人想象那是仙女用它隔住了缥缈的房栊。
16.本诗颈联表达了什么情感?试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在《离骚》中因民生艰难而叹息流泪,体现出他心忧家国、情系百姓高尚品格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学生的发展寄寓了深切期望,与荀子《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意义较为相近。
(3)古代诗人往往借“流水”意象来追念古人古事,或感伤时光流逝,或衬托自然景物,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晚夏时分的森林里,弥漫着一种独特的气息。树冠上原本 A ,正悄悄被逐日扩散的黄绿所取代,似乎每天都有更多的树倦累了,正筋疲力尽地等待劳碌的季节画下休止符。从每年八月起,我们都会看到,即使在十月前还有许多美妙的艳阳天可以利用,但野樱桃树、花楸树和野生楸树却已经开始让自己的叶子转红。这种现象无非意味着一整年的辛劳即将结束,电池充电已近满格。也就是说,不管是在树身还是在根部,所有能储存能量的空间都已满载,即使制造再多的糖分 B 。
但是,不少树种有着更大的储藏空间,所以一直到凛冽的寒霜降临前,它们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不过它们终究会在某一天停止一切活动,进入休眠状态。①树木此时必须停工的原因之一是水造成的,②为了不丧失许多机能,③它内部的水必须维护在流动的状态,④如果树木的“血管”冻住了,⑤那么一切也会停摆。同样的,⑥太过潮湿的木质组织一旦在低温中完全冻结,⑦也会像结冰的水管一样爆裂。⑧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不再发生,⑨大部分的树从七月起就会对树液分配进行渐进式的管控。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19.文中第二段带序号的句子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在这里出门散步去,上山或是下山,在一个晴好的五月的向晚,正像是去赴一个美的宴会。阳光正好暖和,绝不过暖;风息是温驯的,而且往往因为它是从盛开着繁花的山林里吹度过来,所以带来一股幽远的淡香;空气总是明净的,近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霭,那美秀风景的全部正像画片似的展露在你的眼前,供你闲暇时鉴赏。
作客山中的妙处,尤在你永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你不妨摇曳着一头的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你爱穿什么就穿什么,你尽可以不用领结,给你的颈根与胸膛一半日的自由。这样的自由顶好是不要约伴,只许你独身。只有你单身奔赴大自然的怀抱时,像一个裸体的小孩扑入他母亲的怀抱时,你才知道灵魂的愉快是怎样的,单是活着的快乐是怎样的,单就呼吸单就走路单就张眼看耸耳听的幸福是怎样的。因此你得严格的为己,极端的自私,只许你,体魄与性灵,与自然同在一个脉搏里跳动,同在一个音波里起伏,同在一个神奇的宇宙里自得。
20.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可以产生特殊的表达效果。请赏析加点词“纵容”的妙处。(3分)
21.句式的灵活使用可让文字表达更灵动优美。请从句式的角度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进行赏析。(4分)
22.标点的使用与否,可以传达不同的情绪,显示不同的节奏。画波浪线的句子未使用任何标点,却产生了很好的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3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世界充满变数,如《礼记·大学》有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世界同时也遵循常数,如《荀子·天论》中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新洲区部分高中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
1.D【解析】“马尔萨斯认为生育是自然现象……”不对。材料二第3段说“早年的马尔萨斯就是个接受‘将错就错’论的人。在他看来,生育是自然现象……”,由此可见,D项中的观点只是马尔萨斯“早年”的看法,不能不加限制地转述为“马尔萨斯认为生育是自然现象……”。
2.B【解析】“则可赢得战争”过于绝对。文中只是说“人数的调遣是最高统帅部作战计划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其实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多种因素,人口数量配合和人数调遣只是取胜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3.C【解析】“突出了战时作战人员的重要性”不对。材料二第二段运用排比,主要是为了突出战时“详尽的统计和计划”的重要性。
4.①“很少”是从数量上对“以往论人口的学者”的限定,说明这样的学者不是没有,而是很少。使用这一词语,体现了论述文语言的严谨性;
②“必然”用语斩钉截铁,不留余地,说明在上述情形下,绝对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使用这一词语,体现了论述文语言的准确性。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①材料一谈到战争中的人口问题,是要论证战争对人口造成巨大负面影响这一观点。作者从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等多个角度,较详尽地论述了战争给人口带来的巨大伤害;
②材料二谈到战争中的人口问题,是要论证“社会结构应有一定的人口容量”的观点。在战争中,国家必须充分调动社会各部门的人口数量相互配合,由此可以看出不同的社会结构应有适当的容量,人数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
(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C【解析】“将三对父女之间的深情描写得淋漓尽致”不对。小说对“我”与绍希之间的感情描写得充分透彻,对霍里纳特父女、农民父女则只表现了其中父爱这一个方面,而且谈不上“淋漓尽致”。
7.B【解析】“小说采用顺叙的手法”不对。小说第一段是倒叙,交代了故事的结局“我不得不离乡背井”,从第二段起才是顺叙。
8.①通过自然景物描写,渲染了悲惨的气氛,暗示了抑郁的心境;
②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叙写“我”因找伞而怀念女儿、农民一整天“坐在船上任雨浇淋”的情节作了铺垫。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①使情节曲折动人。绍希在婚礼前夜罹患霍乱,次日即离开人世,这一突转使情节波澜顿生,避免了平铺直叙;
②推动情节发展。女儿绍希的死,让“我”的命运猝然改变,良心极度不安,于是帮助霍里纳特盖房,给穷人看病不再收钱,最后为农民的事与警察所长彻底决裂;
③丰富人物形象。正是因为女儿绍希的死,“我”才会反省自己的过去,实现人性的回归,重新成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0.B D G【解析】原句标点:变为奇谋,或北或南,夜举火击鼓,画陈诈兵。
(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四处及以上不得分)
11.B【解析】“自辅”与“何厌之有”都是宾语前置的倒装句,两者句式相同。
12.D【解析】“准备拼死反击”错误。材料二只说“越栖于会稽之山”,从中看不出越军“准备拼死反击”之意。
13.(1)(君王)即使像尧舜那样英明,但如果没有得力的大臣辅助,那么君王的恩德不能给予人民,教化的雨露不能施及万物。
(“虽”“股肱”各1分,句子大意2分。虽:即使。股肱:得力的大臣)
(2)现在越王句践大概已经战败了,君王您放心,越国容易兼并了。
(“其”“兼”各1分,句子大意2分。其:句中语气词,表揣测,可译为“大概”。这里是意译。兼:兼并)
14.①“况无法度而任己直意用人,必大失矣”。②勾践不听他人的正确意见,单凭主观意愿重用石买为将,最终导致了大败于吴国的结局。
(指出观点给1分,摘抄原文或翻译成白话均可;简要说明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成汤问伊尹说:“要选拔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您知道有什么方法吗?”伊尹回答说:“从前尧见到一个人就知道他是否贤能,舜等到任用以后才知道他是否贤能,禹凭借成绩选拔人才。这三位君王举用贤士,方法不同却都取得成功,然而仍然有失误的地方,更何况不依法度,单凭自己的主观意愿去用人呢,失误必定更大。所以君王要使臣子自愿贡献他们的才能,这样就万无一失了。”
君王为什么要选用贤士?因为君王得到贤能的人帮助自己,之后才能治理天下。(君王)即使像尧舜那样英明,但如果没有得力的大臣辅助,那么君王的恩德不能给予人民,教化的雨露不能施及万物。所以,英明的君王居于上位,都谨慎地选择官员,致力求贤,设立四位大臣来辅佐自己,用才能杰出的人治理百官,使他们的爵位尊荣,使他们的俸禄优厚,贤能的人做官名声得到显扬,不贤能的人黜退从事体力劳动,因此君王没有忧患的事,臣民没有邪恶的人,百官善于治理,臣下乐于尽职,恩德流布人民,雨露滋润草木。从前虞舜(做君王的时候),左有大禹,右有皋陶,他不下殿堂天下就得到治理,这就是任用贤能的功效啊。
材料二:
越王句践与吴国军队在钱塘江边交战,任命石买为大将。那些德高望重的老人和成年人都劝说越王:“石买这个人,哪个人跟他接触就跟哪个人结怨,哪一家跟他交往就跟哪一家有仇,贪婪好利,是一个见识短浅的小人,没有高明的策略。君王如果重用他,越国一定不会成功。”越王没有采纳这些意见,还是派石买率兵出征。石买出发来到钱塘江边,滥杀无辜,一心想用威力慑服全军,随意调动、处置将领,自己独揽军权。将士们心怀恐惧,人人自危,觉得生命没有保障。兵法上说:“对待百姓要像对待婴儿一样关怀备至,那么他们就能够跟你一起赴汤蹈火。”越军将士军心涣散,已经像鱼烂了一样,但石买却一点也不了解,还是用严刑峻法对待他们。(吴国)只有伍子胥看出了可以战胜越军的征兆,于是他改用奇谋异策,命令吴军一会儿攻北,一会儿攻南,在夜里点起火把擂鼓,好像要发起攻击似的,(而白天)则不断变换阵势,设置疑兵。结果,越军溃散败北,政令不能推行,队伍分崩离析。有人回去向越王汇报,越王杀掉石买,并向全军将士谢罪,将士们的叫喊声一直传到吴国军营中。吴王非常害怕,伍子胥却暗地高兴,(他对吴王说):“越军溃败了!我听说,狐狸将被杀害时,会咬唇吸齿发出叽叽的叫声。现在越王句践大概已经战败了,君王您放心,越国容易兼并了。”于是派人到越军营中询问,越军果然请求投降,伍子胥不接受。越王句践退守到会稽山上,吴军追击并包围了会稽山。勾践喟然叹息,采用了文种、范蠡的计谋,终于转死为生,继而称霸。对于人的一生来说,吉凶会交替着来到;(对于国家来说),它的盛衰存亡,就在于任用大臣;治国之道方方面面,关键在于得到贤臣的辅佐。
15.A【解析】“‘乱’字略寓不悦之意”无中生有。“乱泉”之“乱”,正如丘迟《与陈伯之书》中“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之“乱”,恰恰可见飞泉之勃勃生机,反映出诗人的欣赏喜爱之情。再从全诗对水帘洞的描述、议论和想象来看,更无丝毫“不悦之意”。
16.①表达了诗人对水帘洞及像它那样具有济世之功的贤人的赞美之情。②水帘虽然不会顺从人们的意愿,自由自在舒展卷缩,但是潺潺不绝流向山下,自有灌溉苗稼、救济世人之功。诗人也托物抒怀,表达了对正直处世、赈济百姓的贤人的歌颂之情。
(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1)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3)示例一: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
示例二: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示例三: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示例四: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给分)
18.示例:A.郁郁葱葱的翠绿 B.也毫无益处(每句2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9.序号:①;修改:将“是水造成的”改为“与水有关”或“在于水”;
序号:③;修改:将“维护”改为“维持”;
序号:⑧;修改:去掉“不再”。
(每处指出序号正确给1分,修改正确给1分,修改也可以抄写修改后的正确句子。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0.①“纵容”本带有贬义,在本句中化为褒义,属于贬词褒用。
②用“纵容”写作客山中之人任由满腮胡须如苔藓般自然生长,不加剔除,表达出不受羁绊、畅享自由的自得之情。
(答出第一点给1分,答出第二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示例一:①长短句结合,句式错落有致,富有节奏感;
②“近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霭”两个短句大致形成对偶,接一个长句显得悠闲舒缓,再以一个短句结束显得干净利落。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示例二:①整散句结合,灵活自然,富有变化,音节和谐;
②“近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霭”是整句,结构相同,长短一致,十分整饬;与后两个散句配合使用,整齐中有错落之致。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2.①作者把连续的动作组合起来,不加停顿,形成快节奏,给人一种迫不及待想与他人分享美好体验的意味;
②这样写,能充分传达出作者在山中作客时的愉悦感和幸福感。
(答出第一点给2分,答出第二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3.参考立意:①守常有恒,应变进取;②常中应变,变中守常;③“变数”“常数”,灵活把握;④抓住“变数”之机,遵循“常数”规律;⑤守常数,对变数,做智者;等等。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10页。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