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23课《出师表》中考复习题(原卷版+答案与解释)

    第23课《出师表》中考复习题(原卷版+答案与解释)第1页
    第23课《出师表》中考复习题(原卷版+答案与解释)第2页
    第23课《出师表》中考复习题(原卷版+答案与解释)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出师表精品同步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出师表精品同步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达标,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基础达标(40分)
    1.根据课文内容默写。(11分)
    (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亲贤臣,远小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亲小人,远贤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师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诸葛亮关于赏罚分明的忠告。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诸葛亮所持的是无意于功名利禄的人生态度。
    (5)描写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2分)
    (1)以光先帝遗德:______ (2)猥自枉屈:_________ (3)先帝简拔:_________
    (4)性行淑均:_________ (5)攘除奸凶:_________ (6)以彰其咎:_________
    (7)引喻失义:_________ (8)以遗陛下:_________ (9)先帝之殊遇:_________
    (10)夙夜忧叹:_________ (11)庶竭驽钝:_________ (12)察纳雅言:_________
    3.积累成语。(9分)
    (1)( ):不追求名誉和地位。
    (2)( ):亲近有才能的贤人,疏远阿谀奉承的小人。
    (3)( ):意思是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4)(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5)( ):指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6)( ):指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7)( ):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
    (8)( ):处理事物斟情酌理,掌握分寸。
    (9)( ):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臣/不胜受恩感激 B.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C.以塞/忠谏之路也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5.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深入不毛——吹毛求疵 B.庶竭驽钝——殚精竭虑
    C.三顾茅庐——顾此失彼 D.猥自枉屈——猥琐不堪
    6.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B.遂许先帝以驱驰 潭中鱼可百许头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7.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古代时,一般称呼对方用“愚、鄙、敬”,称呼对方亲属则用“令、尊、贤”等。
    B.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C.古人在称谓前加个“先”字,表示已经死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已死的皇帝为先帝,已死的父亲为先考,已死的母亲为先妣。
    D.表是封建时代臣子给君主的奏章,用以陈说忠心和愿望,如《出师表》《陈情表》等。
    二、文言文阅读(50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8-12题。(20分)
    【甲】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2)愚以为宫中之事( )
    (3)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4)以彰其咎( )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马谡,字幼常,以荆州从事随先主入蜀,除绵竹成都令。才器过人,好论军计,丞相诸葛亮深加器异。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
    建兴六年,亮出军向祁山,时有宿将魏延、吴壹等,众皆言宜令为先锋,而亮违众拔谡,统大军在前,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为郃所破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退军还汉中戮谡以谢众。
    (选自《三国志》,有删改)
    【注】《三国志》,西晋史学家陈寿著,取材精审,良史实录。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除绵竹成都令(拜授官职)B.君其察之(其实)
    C.而亮违众拔谡(而且)D.以谢众(答谢)
    11.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最合适的一项是( )(2分)
    A.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为郃所破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退军还汉中/戮谡以谢众。
    B.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为郃所破/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退军/还汉中/戮谡/以谢众。
    C.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为郃所破/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退军/还汉中/戮谡/以谢众。
    D.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为郃所破/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退军还汉中/戮谡以谢众。
    12.(1)【甲】【乙】两个文本表现出来的诸葛亮对待他人意见的态度有何不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个文本两种态度,哪个文本更可信?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16题。(14分)
    【甲】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
    汉元年十月,沛公①兵遂先诸侯至霸上②。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③。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节》
    【注】①沛公:汉高祖刘邦。②霸上:地名,在今陕西东南。③弃市:即死罪,暴尸街头。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1)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_____________
    (2)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有:_____________
    (3)诽谤者族 族:_____________
    (4)吾当王关中 王:_____________
    14.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史记·高祖本纪》)
    B.躬耕于南阳 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
    C.先帝不以臣卑鄙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D.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列语句中表现诸葛亮报答先帝知遇之恩的一项是( ),表现汉高祖刘邦严以律己的一项是( )(2分)
    A.愿陛下亲之信之。
    B.不求闻达于诸侯。
    C.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D.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
    E.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F.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17-20题。(16分)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令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选自《出师表》)
    【乙】单于欲降武①,使卫律治其事。律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②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③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④,羝乳乃得归。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⑤草实而食之。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武留匈奴几十九岁,始议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改)
    【注释】①武:苏武,汉朝的使臣:②膏(gà):滋润。③旃:通“毡”,一种毛织品。④羝(dī):公羊。⑤去:通 “弃”,收藏。
    17.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夙夜忧叹( ) (2)攘除奸凶( )
    (3)单于欲降武( ) (4)武不应( )
    18.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故五月渡泸 既克,公问其故
    B.单于愈益欲降之 愿陛下亲之信之
    C.匈奴以为神 以塞忠谏之路也
    D.还于旧都 所欲有甚于生者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甲】【乙】两文都体现大臣的忠诚.但诸葛亮和苏武忠诚的表现不同,请加以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3课《出师表》中考复习题(答案与解释)
    (满分:90分 时间:45分钟)
    一、基础达标(40分)
    1.根据课文内容默写。(11分)
    (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亲贤臣,远小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亲小人,远贤臣,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3)《出师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诸葛亮关于赏罚分明的忠告。【答案】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诸葛亮所持的是无意于功名利禄的人生态度。【答案】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5)描写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2分)
    (1)以光先帝遗德:______ (2)猥自枉屈:_________ (3)先帝简拔:_________
    (4)性行淑均:_________ (5)攘除奸凶:_________ (6)以彰其咎:_________
    (7)引喻失义:_________ (8)以遗陛下:_________ (9)先帝之殊遇:_________
    (10)夙夜忧叹:_________ (11)庶竭驽钝:_________ (12)察纳雅言:_________
    【答案】(1)发扬光大 (2)辱。谦辞 (3)选拔 (4)善 (5)排除,铲除 (6)揭示,公布 (7)道理 (8)给予 (9)特殊的礼遇 (10)早晚,日日夜夜 (11)劣马,跑不快的马 (12)正确合理
    3.积累成语。(9分)
    (1)( ):不追求名誉和地位。
    (2)( ):亲近有才能的贤人,疏远阿谀奉承的小人。
    (3)( ):意思是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4)(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5)( ):指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6)( ):指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7)( ):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
    (8)( ):处理事物斟情酌理,掌握分寸。
    (9)( ):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
    【答案】(1)不求闻达(2)亲贤远佞(3)临危受命(4)三顾茅庐(5)妄自菲薄(6)作奸犯科(7)危急存亡(8)斟酌损益(9)计日可待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臣/不胜受恩感激 B.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C.以塞/忠谏之路也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答案】D;【解析】正确的节奏划分应为: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5.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深入不毛——吹毛求疵 B.庶竭驽钝——殚精竭虑
    C.三顾茅庐——顾此失彼 D.猥自枉屈——猥琐不堪
    【答案】B;【解析】A项,“毛”在“深入不毛”中指长植物的地方,在“吹毛求疵”中指皮毛;B项,“竭”都是竭尽的意思;C项,“顾”在“三顾茅庐”中指拜访,在“顾此失彼”中指顾得上;D项,“猥”在“猥自枉屈”中是辱的意思,在“猥琐不堪”中指鄙陋卑下。
    6.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B.遂许先帝以驱驰 潭中鱼可百许头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答案】A;【解析】A项,“鄙”的意思都是“见识浅陋”;B项,“许”的意思分别为“答应”和“放数词后面,表约数”;C项,“以”的意思分别为“把”和“因为”;D项,“益”的意思分别为“益处”和“更加”。
    7.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古代时,一般称呼对方用“愚、鄙、敬”,称呼对方亲属则用“令、尊、贤”等。
    B.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C.古人在称谓前加个“先”字,表示已经死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已死的皇帝为先帝,已死的父亲为先考,已死的母亲为先妣。
    D.表是封建时代臣子给君主的奏章,用以陈说忠心和愿望,如《出师表》《陈情表》等。
    【答案】A
    二、文言文阅读(50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8-12题。(20分)
    【甲】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2)愚以为宫中之事( )
    (3)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4)以彰其咎( )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马谡,字幼常,以荆州从事随先主入蜀,除绵竹成都令。才器过人,好论军计,丞相诸葛亮深加器异。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
    建兴六年,亮出军向祁山,时有宿将魏延、吴壹等,众皆言宜令为先锋,而亮违众拔谡,统大军在前,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为郃所破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退军还汉中戮谡以谢众。
    (选自《三国志》,有删改)
    【注】《三国志》,西晋史学家陈寿著,取材精审,良史实录。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除绵竹成都令(拜授官职)B.君其察之(其实)
    C.而亮违众拔谡(而且)D.以谢众(答谢)
    11.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最合适的一项是( )(2分)
    A.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为郃所破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退军还汉中/戮谡以谢众。
    B.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为郃所破/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退军/还汉中/戮谡/以谢众。
    C.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为郃所破/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退军/还汉中/戮谡/以谢众。
    D.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为郃所破/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退军还汉中/戮谡以谢众。
    12.(1)【甲】【乙】两个文本表现出来的诸葛亮对待他人意见的态度有何不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个文本两种态度,哪个文本更可信?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8.(1)时候 (2)我 (3)将 (3)揭示
    9.(1)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汉朝后期所以衰败的原因。(2)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自耕作。
    10.A;【解析】本题考查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词语解释时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
    B.“君其察之”意思是:您应审慎考察他。其:作副词,表示愿望,可译为“还是”;
    C.“而亮违众拔谡”意思是:但是诸葛亮违背众人意见提拔马谡。而:表转折,可译为“但是”;
    D.“以谢众”意思是:向全军谢罪。谢:谢罪。
    故选A。
    11.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句意:和魏将张郃在街亭交战,被张郃打败,士兵溃散。诸葛亮进军缺乏依靠,只得撤兵退到汉中。诸葛亮将马谡斩首向全军谢罪。根据句意可断句为: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为郃所破/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退军还汉中/戮谡以谢众。
    故选D。
    12.(1)甲文“要广开言路,善于听取意见”,乙文“不听别人的意见,一意孤行”。(2)乙文较可信。理由甲文是诸葛亮在主观上从个人的角度对后主提出建议,而乙文是史学家从较客观的角度对事情的实录。
    【参考译文】【乙】马谡,字幼常,以荆州从事的身份随刘备入蜀,任绵竹、成都县令。他才能、器量过人,好谈兵法,丞相诸葛亮深加器重另眼相看。刘备临死前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您应审慎!”诸葛亮对这话不大在意,任命马谡为参军。诸葛亮每次召见马谡与他交谈兵法,总是谈到深夜。
    建兴六年,诸葛亮率兵前往祁山,当时有老将魏延、吴壹等,讨论时都说应该以这些人为先锋,但是诸葛亮违背众人意见提拔马谡,统领大军在前,和魏将张郃在街亭交战,被张郃打败,士兵溃散。诸葛亮进军缺乏依靠,只得撤兵退到汉中。诸葛亮将马谡斩首向全军谢罪。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16题。(14分)
    【甲】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
    汉元年十月,沛公①兵遂先诸侯至霸上②。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③。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节》
    【注】①沛公:汉高祖刘邦。②霸上:地名,在今陕西东南。③弃市:即死罪,暴尸街头。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1)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_____________
    (2)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有:_____________
    (3)诽谤者族 族:_____________
    (4)吾当王关中 王:_____________
    14.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史记·高祖本纪》)
    B.躬耕于南阳 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
    C.先帝不以臣卑鄙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D.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列语句中表现诸葛亮报答先帝知遇之恩的一项是( ),表现汉高祖刘邦严以律己的一项是( )(2分)
    A.愿陛下亲之信之。
    B.不求闻达于诸侯。
    C.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D.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
    E.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F.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答案】
    13.(1)卑鄙: 身份低微出身低下(2)有:同“又”(3)族:灭族(4)王:做王
    14.B;【解析】A.结构助词,的/音节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B.都是介词,在;C.连词,因为/目的连词,来;D.连词,况且/副词,将要。
    15.(1)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
    (2)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其余凡是秦朝的法律全部废除。
    16.C E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A.愿陛下亲之信之:是对刘禅提出的“亲贤臣”的建议;B.不求闻达于诸侯:是表现诸葛亮淡泊名利的志趣;C.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写诸葛亮为了报答先帝的三顾茅庐之恩,在刘备军事失利之际接受任命,在蜀军形势危急之时奉命出使。表现诸葛亮对先帝知遇之嗯的报答;D.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写沛公行军驻守的事件;E.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此句意思是:沛公推让不肯接受,说:“仓库里的粮食不少,并不缺乏,不想让大家破费。”写刘邦阻止了百姓争着送来牛羊酒食,慰劳士兵的行为,表现了他的严于律己;F.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写百姓们对刘邦的拥护。
    【参考译文】(乙)汉元年(前206)十月,沛公的军队在各路诸侯中最先到达霸上。将领们有的说应该杀掉秦王。沛公说:“当初怀王派我攻关中,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容人;再说人家已经投降了,又杀掉人家,这么做不吉利。”于是把秦王交给主管官吏,就向西进入城阳。沛公想留在秦宫中休息,樊哙、张良劝阻,这才下令把秦宫中的贵重宝器财物和库府都封好,然后退回来驻扎在霸上。沛公召来各县的父老和有才德有名望的人,对他们说:“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我和诸侯们约定,谁首先进入关中就在这里做王,所以我应当当关中王。现在我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其余凡是秦朝的法律全部废除。总之,我到这里来,就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不会对你们有任何侵害,请不要害怕!再说,我所以把军队撤回霸上,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罢了。”秦地的百姓都非常喜悦,争着送来牛羊酒食,慰劳士兵。沛公推让不肯接受,说:“仓库里的粮食不少,并不缺乏,不想让大家破费。”人们更加高兴,唯恐沛公不在关中做秦王。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17-20题。(16分)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令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选自《出师表》)
    【乙】单于欲降武①,使卫律治其事。律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②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③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④,羝乳乃得归。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⑤草实而食之。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武留匈奴几十九岁,始议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改)
    【注释】①武:苏武,汉朝的使臣:②膏(gà):滋润。③旃:通“毡”,一种毛织品。④羝(dī):公羊。⑤去:通 “弃”,收藏。
    17.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夙夜忧叹( ) (2)攘除奸凶( )
    (3)单于欲降武( ) (4)武不应( )
    18.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故五月渡泸 既克,公问其故
    B.单于愈益欲降之 愿陛下亲之信之
    C.匈奴以为神 以塞忠谏之路也
    D.还于旧都 所欲有甚于生者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甲】【乙】两文都体现大臣的忠诚.但诸葛亮和苏武忠诚的表现不同,请加以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7.(1)早晨 (2)铲除 (3)使…投降 (4) 答应
    18. B
    19.(1)早晚忧愁叹息,只恐怕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完成,从而损害先帝的英明。
    (2)苏武被扣留在匈奴共十九年,当年出使时身强力壮。等到回来时,胡须头发都白了。
    20.诸葛亮的忠诚表现在竭尽全力辅佐后主来实现先帝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遗愿,苏武的忠诚表现在面对匈奴威逼利诱宁死不投降,不背叛汉朝。

    相关试卷

    专练02 中考字音通关手册(原卷+答案与解释):

    这是一份专练02 中考字音通关手册(原卷+答案与解释),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pàn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练01 中考字音知识过关(原卷+答案与解释):

    这是一份专练01 中考字音知识过关(原卷+答案与解释),共11页。

    中考三轮冲刺 句子衔接与排序(原卷+答案解释)中考语文查漏补缺纠错:

    这是一份中考三轮冲刺 句子衔接与排序(原卷+答案解释)中考语文查漏补缺纠错,共42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