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综合读图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三年前的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成功,探测器经过大约7个月的飞行抵达火星,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三年来已经取得了工程和科学两个领域的双丰收。如图为“火星与地球相关数据比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天问一号”探测器一旦进入火星轨道,便脱离了( )
A.地月系B.太阳系C.河外星系D.总星系
2.推测火星大气层比地球稀薄的原因是( )
A.自转速度更快B.四季更替轮回C.表面温度更高D.质量与体积小
2020年2月23日,天文学家发现距地球40光年的一颗红矮星(TRAPPIST-1)有7颗与地球大小相当的行星,其中3颗位于“宜居带”内。如图为不同层级天体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红矮星“TRAPPIST-1”属于( )
A.卫星B.行星C.恒星D.星云
4.与红矮星“TRAPPIST-1”为核心的天体系统类似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5.材料中所说的“宜居带”具有满足生命存在的条件,依据可能是( )
A.有可供生命呼吸的大气B.体积质量适中形成大气层
C.有液态水存在的痕迹D.与恒星距离适中温度适宜
读秀丽的黄果树景观图。回答下列各小题。
6.该图景观体现出了的地球圈层包括( )
A.水圈、生物圈B.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C.水圈、岩石圈、大气圈D.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7.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
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从6600万年前至今,楚科奇半岛一直位于北极圈附近。科学家在楚科奇半岛同一区域的不同沉积地层中分别发现了原始海洋鱼类化石和鸭嘴龙类化石。鸭嘴龙类化石形成于6600万年前。如图为“楚科奇半岛位置、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楚科奇半岛地层中( )
A.鸭嘴龙类化石的地层形成于新生代
B.原始海洋鱼类化石的地层形成于新生代
C.原始海洋鱼类化石的地层形成于冥古宙
D.鸭嘴龙类化石的地层形成于中生代末期
9.原始海洋鱼类生存的地质年代( )
A.联合古陆形成B.被子植物大繁盛C.铁矿形成时期D.爬行动物的时代
10.原始海洋鱼类化石的存在,说明该地( )
A.存有多次喷发过的火山B.曾经历寒冷冰期
C.原来为面积辽阔的平原D.曾经为温暖海域
如图为我国正在建设的两个光学天文观测站位置图(一个位于青海省冷湖天文观测基地,另一个位于智利文特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与文特峰观测站相比,冷湖天文观测站最突出的优势是( )
A.土地廉价B.人口稀少C.空气稀薄D.黑夜更长
12.在冷湖观测站建成的基础上,我国建设文特峰观测站的主要原因是( )
①获得更优的观测条件
②实现更多时长的连续观测
③为开展射电天文观测国际合作
④利于观测南半球天空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如图为“全球温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的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有关全球温度上升3℃对靠雨水生长的粮食产量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南半球各地减产幅度各地区大体相同
B.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
C.北半球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小幅增加
D.西半球粮食产量普遍会增加,东半球相反
14.据图推断,如果全球温度升高3℃,下列地区中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 )
A.西亚B.南美C.北非D.中亚
湾流(墨西哥湾暖流)规模巨大,其一路向东北延续到欧洲西北部,形成北大西洋暖流。最新研究数据显示在过去几十年中“湾流”势力大幅减弱,对全球气候产生重要影响。如图为“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洋面年平均水温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图示海域表层海水水温分布的特点是( )
①总体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②海洋东部水温南北温差大
③总体自东南向西北递增
④海洋西部水温南北温差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6.与甲海域相比,乙海域表层海水( )
A.水温低B.温差小C.密度小D.盐度高
莫高窟在山崖上开凿而成,三面与岩体相连,所有洞窟均为单侧开口。多数洞窟已安装窟门,窟门是窟内外空气交换的唯一途径,秋季较冷的空气缓慢进入有利于维持窟内稳定的温湿度环境。其中206号窟安装了稳定耐用但导热性较强的铝合金门,门上设有上、下两处可开启的百叶窗(下左图),右图示意文保专家在秋季连续晴天对该窟内外不同部位温度测量结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根据门内测点2的温度变化过程,推测该洞窟的窟门大致朝向( )
A.西侧B.东侧C.北侧D.南侧
18.为维持窟内湿度的干燥和稳定,秋季百叶窗宜开启的时段及气流交换方式是( )
A.清晨至中午,下窗进上窗出B.午后至晚间,下窗进上窗出
C.清晨至中午,上窗进下窗出D.午后至晚间,上窗进下窗出
林地土壤的蓄水作用主要取决于毛管孔隙的贮水能力,土壤持水量饱和后会产生地表和地下径流。下表为四川盆地东部海拔350米~951米某山不同林地土壤孔隙度和持水量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最不适合作为该山地水土保持林的是( )
A.针阔混交林B.常绿阔叶林C.楠竹林D.灌木林
20.不考虑其他因素,在相同降水条件和前期土壤湿度条件下,地表径流出现时间最晚的是( )
A.针阔混交林B.楠竹林C.常绿阔叶林D.灌木林
21.当地灌木林下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与其关联度最小的是( )
A.根系较浅B.枯枝落叶多C.地表径流少D.岩石风化速度快
2022年中国人口出现近61年来的首次负增长。如图为中国总人口及自然增长率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十多年来,我国( )
A.人口总量持续增加B.2022年人口性别比趋于合理
C.出生率在持续下降D.2012年净增加人口数最多
23.现阶段我国人口变化会导致( )
A.环境承载力下降B.年龄结构优化C.养老负担加重D.就业岗位增多
二、材料分析题
2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家住北京的小李同学利用暑假时间跟家长一起前往某低碳环保示范小区看房。如图左为该小区两种主要户型图。
材料二:作为低碳环保的示范,小区使用某科技公司研发制造的“追日型”太阳能路灯照明。该设备的太阳能电池板可随太阳升落的轨迹进行上下、左右“追日”旋转,保证电池板以最佳角度朝向太阳,提高太阳能利用率。如图右为“追日型”太阳能发电设备示意图。
(1)从自然地理角度考虑,请你在两款户型中为小李家推荐一款并说明理由。
(2)按照规划,开发商还将在小李家人中意的楼栋南面再建一幢新楼,并要求新楼全年不能遮挡北楼底层的阳光,如果你是设计师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需要考虑哪些方面?
(3)若该型太阳能发电设备在北京和海口都有使用,请说出夏至日两地太阳能电池板“追日”旋转的差异。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a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图,图b为澜沧江支流汇入处的地貌景观,图c为河口处地貌的卫星影像。
(1)判断图b所示的地貌类型,并指出其在坡度、沉积物颗粒大小方面的空间变化特点。
(2)说明图c所示地貌的形成过程。
(3)结合水循环原理,说明流域上游植被破坏对流域内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综合读图题
26.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如图“我国某城市规划图”,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A、B、C三地地租的高低(用“>”连接),并说明地租最高处的判断依据。
(2)某地产开发公司拟在A、B、C、D四地中选择一处建高级住宅区,作为公司规划部门的技术人员,请你为公司选址并简述理由。
(3)下表为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的该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水量的百分比变化情况。据下表分析该城市水量百分比变化的原因。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材料中“‘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大约需要经过7个月的飞行抵达火星”,说明“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一旦进入火星轨道,便脱离地月系,A正确;但它会围绕火星运动,成为火星的卫星,仍在太阳系和总星系,BD错误;一开始就不属于河外星系,一直在银河系中,所以C错误。故选A。
2.答案:D
解析:由材料比较,火星的质量、体积比地球小很多。质量、体积较小的天体,没有足够的引力,大气容易溢出,因此火星大气层比地球稀薄,D正确;自转速度、四季更替轮回、表面温度都对大气密度影响较小,ABC错误。故选D。
3.答案:C
解析:结合材料可知,天文学家发现距地球40光年的一颗红矮星(TRAPPIST-1)有7颗与地球大小相当的行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行星绕着恒星公转,红矮星“TRAPPIST-1”属于恒星,C正确,B错误;卫星绕着行星公转,A错误;星云是看上去模糊一片的云状物质,没有行星绕转,D错误。故选C。
4.答案:B
解析:据上题分析得知红矮星“TRAPPIST-1”属于恒星,以红矮星“TRAPPIST-1”为核心,7颗与地球大小相当的行星绕着红矮星“TRAPPIST-1”为核心公转,从而形成一个恒星系,只有②图中的太阳系(一颗恒星,八大行星)与之类似,B正确;①是地球,没有恒星,③和④中不止一颗恒星,ACD错误。故选B。
5.答案:D
解析:材料中所说的“宜居带”具有满足生命存在的条件,依据可能是根据天文观测,该行星与恒星距离适中,温度适宜,D正确;人类目前探测器不能到达太阳系之外,不能判断该行星有可供生命呼吸的大气、能形成大气层,AB错误;有液态水存在的痕迹不是生命存在的条件,C错误。故选D。
6.答案:D
解析:图中有流水,包括水圈;有植被,包括生物圈;有山地,包括岩石圈,有大气,包括大气圈,D正确。
7.答案:B
解析:水圈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B正确;各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A、C错误;大气圈、水圈物质运动的能量有的来自太阳辐射能,岩石圈物质运动的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的能量,D错误。
8.答案:D
解析:鱼类属于脊椎动物,鱼类存在于原始海洋,鱼类化石的地层形成于古生代,BC错误;鸭嘴龙类化石形成于6600万年前,属于中生代,存在鸭嘴龙类化石的地层形成于中生代末期,D正确,A错误。故选D。
9.答案:A
解析:原始海洋鱼类生存的地质年代,在古生代末期,联合古陆形成。A正确;被子植物大繁盛在新生代,B错误;古生代不是铁矿形成的主要时期,C错误;爬行动物的时代为中生代,D错误。故选A。
10.答案:D
解析:原始海洋鱼类生活在温暖的海洋环境,根据所学知识,脊椎动物最早出现在晚古生代,而此时期地球较为温暖,D正确,BC错误;无法判断该地存有多次喷发过的火山,A错误。故选D。
11.答案:C
解析:冷湖天文观测站的海拔高于文特峰观测站,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利于观测,C正确;人口稀少、土地廉价两地均有的特征不是比较优势,AB错误;因缺乏时间(夏半年或冬半年)的限制,难以确定冷湖观测站夜长更长,且黑夜长并不能说明一定是晴夜长,观测条件更优,D错误。故选C。
12.答案:C
解析:冷湖(94°E)与文特(72°W)时差近12小时,可实现全天候(24小时)连续观测,②正确;冷湖可以媲美文特峰的观测条件,①错误;文特峰观测站是光学天文观测而不是射电观测,③错误;文特峰观测站位于南半球,有利于观测天空的南天区,我国天文观测的是北天区,观测区域上互补,④正确。故选C。
13.答案:B
解析:根据粮食增产和粮食减产的图例,结合图可以确定全球变暖对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的粮食产量的影响:有的地方会增产,如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有的地方会减产,如北半球低纬度和南半球部分地区,B正确,C错误;图中南半球各地普遍减产大于10%,但大于10%的范围很大,无法判断南半球各地减产幅度各地区是否大体相同,A错误;西半球中的南美洲粮食产量减产明显,D错误。故选B。
14.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全球变暖导致澳大利亚、非洲等地区粮食都减产,中亚、西亚粮食都增产,但西亚粮食增产幅度最大,而西亚地区原本气候干旱,不适宜发展种植业,现在增幅巨大,由此推断,全年降水量增加幅度最大的是西亚,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5.答案:B
解析:据图中海水等温线分布特点可知总体该海域的等温线呈东北-西南指向,且总体自东南向西北递减,①正确,③错误;图中海水等温线西部较东部更为密集,说明温度变化更剧烈,南北温差更大,④正确,②错误。故选B。
16.答案:D
解析:如图示甲海域受由高纬流向低纬的寒流影响,水温较低,海水蒸发较弱,海水盐度相对较低。而乙海域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暖流影响,水温较高,海水蒸发较强,海水盐度相对较高,D正确,A错误;乙海域表层海水受暖流影响,水温高于周边地区,温差并不算小,B错误;乙海域海水盐度较甲更高,从这一角度看乙海域表层海水密度较大,C错误。故选D。
17.答案:B
解析:敦煌位于甘肃西部,地方时比北京晚近2小时。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测点2位于门内,秋季连续两天晴天的最高温度均出现在北京时间12时以前,即当地地方时10时以前,表明窟门在上午获得的太阳辐射最多,上午太阳在偏东方向,由此推测该洞窟的窟门大致朝向东侧,B正确;朝向西侧,下午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最高温度应出现在下午,朝向南侧,正午获得太阳辐射最多。最高温度应出现在午后,北侧朝向,应背阳侧,温度变化幅度相对较小,最高温度也应出现在午后(正常气温最高时刻),因此ACD错误。故选B。
18.答案:A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上午窟内温度高于窟外温度,应该在清晨至中午开启百叶窗,降低窟内温度;下午窟内外温差较小。不需要开启百叶窗,BD错误。热空气上升,应该下窗进冷空气,促进热空气从上窗排出,A正确,C错误。故选A。
19.答案:C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林地土壤蓄洪作用主要反映在毛管孔隙水的贮存能力上,在材料所给的四种林地类型中,楠竹林的毛管孔隙度最低,说明楠竹林的林地土壤蓄洪作用最小,产生的地表和地下径流大,这表明水土保持作用最小的是楠竹林,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土壤持水量饱和后会产生地表和地下径流”,说明土壤饱和持水量越多,产生的径流越多。表中显示,四种林地类型,饱和持水量最大的是灌木林,所以不考虑其他因素,在相同降水条件和相同前期土壤湿度条件,产生径流时间最晚的是灌木林,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1.答案:D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植物根系较浅,也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A正确。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枯枝落叶多,将更多的有机养分归还给地表,B正确。地表径流少,会减小对地表有机质的侵蚀,搬运等作用,有机质降低少,C正确。岩石风化速度快,有利于土壤的形成,但岩石为无机物,不利于土壤有机质的增加,D错误。因为本题要选择与当地灌木林有机质含量高关联度最小的,故选D。
22.答案:D
解析:阅读中国总人口及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可知,在2021年人口总量持续增长,2022年出现下降,A错误;据图不能推测性别比变化,2022年人口总量出现下降,不能说明人口性别比最合理,B错误;在图示期间,自然增长率在2016年前波动变化,2016年后,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死亡率变化较为平稳,自然增长率的波动变化反映出出生率波动变化,C错误;2012年人口总数减去2011年人口总数可得出2012年净增加人口数,通过计算可知,2012年净增加人口数为1006万人,从2011到2022年人口净增加人口数量依次为,825、1006、804、920、680、886、799、530、459、212、38、-75万人,D正确。故选D。
23.答案:C
解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时期,某种环境状态下,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的限度,现有人口的增减,对环境承载力影响较小,A错误;新生儿数量减少,老年人口增长,年龄结构不会优化,B错误;现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老年人口数量增多,老龄化严重,导致养老的负担加重,C正确;就业岗位的增减与社会经济发展有关,人口数量出现减小趋势,不会导致就业岗位增多,D错误。故选C。
24.答案:(1)推荐户型A理由:北京冬季寒冷,户型A三室朝南,且有两个卧室朝南,采光好,室内受光面积大,冬季室内相对温暖。而户型B只有两室朝南,有两个卧室朝北,冬季采光差,室内气温较低。且户型B北部面积大于南部,冬季时受西北季风影响更大,室内气温相对更低。
(2)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南楼高度;南北两幢楼之间的距离。
(3)左右旋转的范围不同,北京范围大,海口范围小;左右旋转的方向不同,北京(东北—正南—西北)呈顺时针;海口(东北—正北—西北)呈逆时针。上下旋转的幅度不同:北京小于海口。
解析:
25.答案:(1)冲积扇。从扇顶到扇缘坡度逐渐变小,沉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2)河流注入海洋时,流速减慢,所挟带的泥沙在河口沉积而成。
(3)植被破坏,导致蒸发和蒸腾作用减弱,降水减少,气候趋于干旱;涵养水能力降低,径流泥沙含量增大;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增大;湖泊调蓄作用减弱,易引发洪涝灾害;植被破坏,加剧上游侵蚀作用沟谷加宽加深,加剧中下游沉积作用,冲积扇和河口三角洲增大。
解析:
26.答案:(1)A>B>C;A地位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好,地租最高。
(2)D地;①靠近文化区;②地势较高;③临近森林公园,处在上风地带,环境优美;④处在河流上游,水质较好;⑤交通比较便利。
(3)城市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地表被硬化、被建筑物覆盖;地表径流量增大,地表水和雨水下渗减少(使地下径流减少);植被减少,蓄水量减少,导致蒸发量减少。
解析:
林地类型
孔隙度(%)
有机质含量(%)
饱和持水量(吨/公顷)
总孔隙
毛管孔
针阔叶混交林
59
45
4.62
503
常绿阔叶林
63
47
3.18
648
楠竹林
52
40
2.08
312
灌木林
73
56
7.79
1833
年份
降水量(%)
蒸发量(%)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1960
100
40
12
48
2012
100
27
41
3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预测地理试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三产业转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实验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