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2023年5月21日小明登上泰山极顶(36°16'N,117°06'E)观看日出胜景,并拍摄了泰山极顶探海石日出照片。下图为小明拍摄的日出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日地处泰山脚下的泰安市昼长为14小时13分钟,推测小明拍摄照片的北京时间为( )
A.5:06以前B.5:06~5:10C.5:11~5:15D.5:15以后
2.据此推测,图中探海石的朝向为( )
A.正北B.西北C.东北D.东南
松巴岛是印度尼西亚的一个小岛,该岛传统文化完整而原真,被称为“探险旅行者的乐园”。左图示意松巴岛位置,右图示意当地气温和降水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3.松巴岛雨季的盛行风为( )
A.东南信风B.东北信风C.西北季风D.无风
4.最适合到松巴岛旅行的季节是( )
A.3~5月B.6~8月C.9~11月D.12~次年2月
某科考队在我国野外考察地质地貌景观。他们发现了一种珍稀的景观——冰蘑菇(如图)。冰川表面常常分布一些裂隙,它们将冰川分割成彼此基座相连的小冰块。在某些地区,阳光照射加深这些裂隙,最后基座完全消失,形成独立挺拔的冰蘑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巨砾的形成先后经历了( )
A.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冰川搬运
B.岩浆喷出、地壳下陷、风力侵蚀、冰川搬运
C.地壳抬升、风化侵蚀、冰川搬运、岩浆喷出
D.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冰川侵蚀、流水搬运
6.推测冰蘑菇的成因是( )
A.山体崩塌,岩块落在冰柱上B.地下冰柱上升,将石块托起
C.石块遮挡阳光,冰块消融慢D.风蚀强烈,石块坚硬耐侵蚀
7.该景观最可能出现在( )
①昆仑山脉
②大兴安岭
③峡湾附近
④雪线附近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近日,巴以(巴勒斯坦地区)冲突愈演愈烈,双方死亡人数超过1万人,其中,巴勒斯坦的一块飞地——加沙地带,面积只有365平方公里。该区域水资源紧张,位于约旦大裂谷深处的加利利湖是巴勒斯坦地区最大的淡水湖,而闻名世界的死海近年来分裂成南北两片,南片已基本成为盐滩。下图为巴勒斯坦地区,据图,回答下面小题。
8.加利利湖的直接补给水源包括( )
①黑门山的高山积雪融水补给
②约旦河水补给
③雨水补给
④地下水补给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9.死海南部出现盐滩的主要原因有( )
①围湖造田
②入湖水量减少
③降水少,蒸发旺盛
④湖底地势北高南低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③
莫桑比克海峡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在偏东风作用下,印度洋的南赤道暖流西流遇非洲大陆后,自北向南沿东非海岸流进莫桑比克海峡;南赤道暖流的另一分支,从马达加斯加东岸南下,在该岛南部分为两支,主流与莫桑比克海流相汇合,另一支流沿海峡中轴北上,强度随季节变化。下图示意莫桑比克海峡及其南部海域洋流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洋流②势力最强的时段是( )
A.3—5月B.6—8月
C.9—11月D.12月—翌年2月
11.图示区域最易形成大渔场的是( )
A.①②交汇处B.③④交汇处C.④⑤交汇处D.①④交汇处
热带印度洋表层海温的持续异常称为印度洋偶极子,其规律与发生在太平洋上的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类似。当热带印度洋东部表层海温异常变冷时,称为正相位。下图示意正常年份印度洋8月平均海温分布及纬向环流状况。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甲处表层水温较同纬度海域偏低主要是因为( )
A.淡水汇入B.蒸发吸热C.纬度较高D.洋流影响
13.印度洋偶极子正相位期间( )
A.非洲东部降水减少B.甲处沿岸渔业减产
C.澳洲森林火灾减少D.图示纬向环流加强
大气河是指大气低层里的一种长带状强水汽通道,通常与温带气旋冷锋前的低空急流有关,本质是暖湿气流。当地时间2023年3月22日,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州(加州)遭遇新一轮“大气河”风暴,洪水预警,数万人断电。由于受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影响,由热带地区向极地地区输送的“大气河”的运动方向与盛行风一致。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度垂直于大气河水汽运动方向的垂直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根据材料,推断“大气河”带来的降水类型可能与下面哪项一致( )
A.新加坡夏季午后降雨B.菲律宾夏秋季降雨
C.喜马拉雅山南部夏季降雨D.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
15.有利于“大气河”形成和发展的位置是( )
A.高压脊处B.低压槽处C.气旋中心D.反气旋中心
16.关于剖面图及“大气河”与美国加州关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美国加州“大气河”的水汽来源为大西洋
B.风速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C.美国西部山地加剧“大气河”对当地的影响
D.大气河运动走向为南北走向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青海湖是我国西部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也是中亚—印度、东亚—澳大利亚国际水鸟迁徙的重要节点。某中学组织学生赴青海省进行了研学旅行,图为同学们结合调研结果,并通过查询相关资料绘制的青海湖及周边区域示意图。
(1)从地质作用的角度,说明青海湖的形成过程。
(2)描述图中冲积扇的主要地貌特征,并从物质来源、动力机制等角度简析冲积扇的形成条件。
(3)简析青海湖鸟岛成为候鸟重要栖息地的原因。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发源于东非高原,其径流量主要来自青尼罗河和白尼罗河,其中青尼罗河汛期径流量占尼罗河总径流量的68%。下图为尼罗河流域图。
(1)由图判断①河与②湖之间的补给关系,并说明理由。
(2)从气压带和风带的角度,分析青尼罗河流域夏季径流量丰富的原因。
(3)近年来尼罗河输沙量不断减少,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简述输沙量减少对尼罗河入海口自然环境的影响。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鲸主要集中于环北冰洋地区,是北极地区人类社会的重要商品,为当地原住民提供了食物、燃油、皮革等物资。白鲸主要在河口附近海面或近海面活动,食物广泛,具有季节迁徙性,但其游行速度缓慢,大致每年夏季携幼鲸从北极迁徙到纬度较高的河口或海湾中,圣劳伦斯湾是白鲸主要迁徙目的地。下图示意圣劳伦斯湾地理位置及洋流分布状况。
(1)分析纽芬兰附近海域鱼类资源丰富的原因。
(2)分析白鲸夏季沿陆地边缘南下的有利条件。
(3)海湾连通圣劳伦斯河是加拿大通往大西洋的重要水道,但也是事故高发的危险海域,推测该海域事故高发的原因。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该日泰安市昼长14小时13分钟,日出地方时为正午12点减去昼长的一半,该市该日日出地方时约为4:54。其经度约为117°E,地方时比北京时间约晚12分钟,即该日日出时北京时间为5:06。但泰山顶部海拔高,日出时刻要早,因此照片应拍摄于北京时间5:06以前。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答案:B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该日泰山昼长夜短,因此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日出方位为东北方。图中探海石朝向与日出方位基本垂直(偏左方向垂直),因此其朝向西北方。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答案:C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松巴岛的雨季出现在12月至次年4月,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位于赤道以北的东北信风带南移跨过赤道,受到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偏转为西北季风,影响该地,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4.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12月至次年4月降水量较多,不适宜旅行,AD错误;9~11月气温较高,不适宜旅行,C错误;6~8月降水较少,且温度适宜,是最适合旅行的季节,B正确。所以选B。
5.答案:A
解析: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后需经历地壳抬升,裸露地表,在冰川周围嶙峋的后角峰经历风化侵蚀,岩体崩解落下,经冰川搬运至雪线附近,故选A。
6.答案:C
解析:如果较大体积的岩块覆盖在冰川上,引起差别消融,当周围的冰全部融化了,而大石块因为遮住了太阳辐射,其下的冰没有融化,就能生长成大小不等的冰蘑菇。所以是石块遮挡,差异消融导致的,跟其他选项关系不大,故选C。
7.答案:D
解析:岩块覆盖在冰川上,引起差别消融形成冰蘑菇,可知冰蘑菇属于冰川景观,昆仑山有冰,川,大兴安岭没有冰川,①正确,②错误;且冰蘑菇的有明显的消融现象,所以位于雪线附近,④正确;峡湾处已无冰川存在,③错误。故选D。
8.答案:C
解析:加利利湖有约旦河自北向南流经该湖。该湖水面低,因此有河水补给;地处30°-40°N大陆西岸,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降水较多,有雨水补给;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处,断层发育,多地下水补给;黑门山海拔2814米,虽然会有高山积雪,但是其雪水间接补给加利利湖。故选C。
9.答案:B
解析:死海盐度高,并没有围湖造田的行为,①错误。所处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长,降水少;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旺盛,受人类活动影响,注入死海的河水不断减少,因而湖面不断下降,②③正确。死海南部湖底地势较高,导致湖水易向北流,湖面下降导致南部湖底部分裸露,形成盐滩,④错误。故选B。
10.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洋流②为沿岸流,自南向北流,莫桑比克海峡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东南风可加强其势力,图示区域为南半球,12月一翌年2月为夏季。故D选项正确。
11.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大渔场,洋流⑤为西风漂流,④是由两股暖流汇聚而成的,是势力更强、范围更大的暖流,两者交汇处易形成大渔场;①②交汇处也符合渔场形成的条件,但②势力相对较弱;①③④均为暖流。故C选项正确。
12.答案:D
解析:根据图中环流可知,甲处盛行离岸风(偏西风),形成上升补偿流,深层冷水上泛至表层,使甲处表层水温较同纬度海域偏低。因此主要影响因素是洋流,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3.答案:B
解析:印度洋偶极子正相位发生时,热带印度洋东部表层海温异常变冷,印度洋东岸盛行下沉气流,多晴天,澳洲森林火灾增多,C错误;赤道附近印度洋西部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增多,因此非洲东部降水增多,A错误;甲处水温升高,渔业减产,B正确;热带印度洋东部表层海温异常变冷,图示纬向环流减弱,D错误。故选B。
14.答案:D
解析:据图锋线和材料“通常与温带气旋冷锋前的低空急流有关,本质是暖湿气流”可知,大气河带来的降水为锋面雨。A项为对流雨,B项为台风雨,C项为地形雨,D项大多为冷锋过境带来的降雨。ABC错误,D正确,故选D。
1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我们可知“大气河”通常与温带气旋(锋面气旋)冷锋前的低空急流有关,本质上是暖湿气流。冷锋前的低空急流(暖湿气流),不属于盛行上升气流的气旋中心,而是在二者交汇附近的低压槽(低压易成云致雨)部位,B正确,C错误;高压脊、反气旋中心,不属于是锋面气旋,AD错误。故选B。
16.答案:C
解析:加州地处美国西部,西风从太平洋携带水汽,A错误;读图可知,相对湿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风速随海拔升高而升高,B错误;水汽遇到美国西部山地阻挡,在迎风坡多地形雨,增大降水量,加剧了对当地的影响,C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由热带地区向极地地区输送的大气河的运动方向与盛行风一致。图示为北半球中纬度水汽运动。由此可知,图中的中纬西风进行水汽输送,北半球西风吹西南风,图示锋面线上是暖空气,锋线下是冷空气,水汽输送方向是西南-东北,D错误。故选C。
17.答案:(1)地壳运动导致断层发育,岩层断裂下陷,积水成湖。
(2)地貌特征:位于河流入湖处,大致呈扇状;从扇顶到扇缘,面积逐渐增大,沉积物厚度逐渐减小,坡度降低,粒径减小等。
形成条件:流经山区的河流,在山区带来大量泥沙、碎石;在流出山口注入湖泊时,地势降低,河流流速变缓,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
(3)地域偏僻孤立,天敌较少;夏半年气候温和,适合鸟类栖息;湿地环境,水源、食物充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干扰少等。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青海湖属于构造湖,是断裂下陷积水成湖;因此其形成过程是地处板块消亡边界;板块挤压,地壳断裂运动活跃;岩层断裂下陷,积水形成湖泊。
(2)读图可知,图中冲积扇位于河流入湖泊处的地区,从形态看大致呈扇状;从扇顶到扇缘,面积逐渐增大,沉积物厚度越来越小,坡度越来越缓,粒径逐渐减小等。其形成条件是流经山区的河流,在山区带来大量泥沙、碎石;在流出山口注入湖泊时,地势降低,地形变得平缓,加之湖水的顶托作用,导致河流流速变缓,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
(3)候鸟选择栖息地的主要原因包括气候适宜;食物、水源充足;生存环境安全。青海湖鸟岛地处青海湖腹地,海拔高,地域偏僻孤立,天敌较少;属于高原山地气候,夏半年气候温和,适合鸟类栖息;湖泊面积大,水源、食物充足;国家级设立自然保护区,人们爱鸟、护鸟意识强,人类活动干扰少等。
18.答案:(1)①河补给②湖。理由:由图可知,①河北部是白尼罗河支流的发源地,地势较高,水流顺地势流向②湖。①河上游年降水量大于②湖。
(2)青尼罗河流域为热带草原气候区,夏季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青尼罗河流域受赤道低压带影响,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来自印度洋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南风,带来大量湿热空气,受到高原地形阻挡,形成丰富的地形雨。
(3)不利:尼罗河三角洲滩涂增长速度减慢,海洋作用加强,入海口海岸线侵蚀加剧;海水倒灌,地下水矿化度增加,土壤盐渍化问题加重;河口生态系统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泥沙减少,尼罗河三角洲土壤肥力下降。
有利:河口淤积减弱,通航能力提高。
解析:(1)观察图片,①河整体年降水量在500mm以上,且上游部分年降水量在1000mm以上,②湖年降水量在500mm左右,对比可知,①河年降水量远大于②湖。根据图中山峰所在位置及非洲尼罗河流域地形地势,可知,①河流域地势较高,水流顺势流向②湖。根据降水量和地势的对比,可知,①河与②湖之间的补给关系是①河补给②湖。
(2)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青尼罗河主要位于北纬10°附近,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气候特点呈现明显的干湿两季,湿季主要集中在北半球的夏半年。夏半年,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青尼罗河流域受赤道低压带的影响,形成丰富降水,河流径流量大。夏半年,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和风带同时北移,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后,对青尼罗河流域产生影响,影响青尼罗河流域的东南信风来自印度洋,带来大量湿热空气,遇到高原山地地形,湿热空气抬升,在青尼罗河流域形成降水,河流流量增大。
(3)输沙量减少对尼罗河入海口的有利影响:输沙量减少,会导致河口地区淤积减弱,河道通航能力提高。
不利影响:输沙量减少,会导致尼罗河三角洲滩涂增长速度变慢,海蚀作用加剧,入海口处海岸遭受侵蚀;可能会导致海水倒灌,地下水盐度升高,土壤肥力降低,加剧土壤盐渍化;会导致河口地区水生生态系统受到影响,生物多样性降低,破坏生态系统;河口三角洲地区泥沙淤积减少,会导致三角洲土壤肥力下降等。
19.答案:(1)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海水扰动,使深层营养物质上泛,促进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饵料;在寒暖流交汇的海域(同时形成水障),能够聚集冷水性和暖水性的鱼类,渔业资源丰富。
(2)白鲸游行速度慢,可借助洋流节省体力;该洋流为寒流,为白鲸提供冷水环境;陆地边缘沿岸有河流注入,带来丰富的营养盐,饵料丰富,食物比较充足。
(3)位于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之处,常年多大雾天气,海域能见度低;初冬冻结和春季解冻时,该海域多浮冰(高纬度寒流携带浮冰南下,海上航行风险大);该海域受盛行西风影响,海面风浪大,多阴雨天气;海湾的湾岸曲折,多暗礁、浅滩,不利于海上航行。
解析:(1)由图可知,纽芬兰渔场位于北上的暖流与南下的寒流的交汇处,导致表层海水扰动,使深层营养盐类物质上泛,促进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饵料;同时形成水障,使各种鱼类在此集聚,渔业资源丰富,形成渔场。
(2)白鲸夏季沿陆地边缘南下的有利条件有:读图可知,图中虚线所示洋流由高纬流向低纬,水温较低,性质为寒流,根据材料提示“白鲸主要集中于环北冰洋地区”可知,其喜冷水环境,夏季沿陆地边缘有寒流经过,寒流为白鲸提供了适宜的冷水环境;根据材料提示“但其游行速度缓慢,大致每年夏季携幼鲸从北极迁徙到纬度较高的河口或海湾中,圣劳伦斯湾是白鲸主要迁徙目的地”可知,白鲸游动速度缓慢,因此白鲸可顺洋流游动,节省体力,提高游动的速度;根据材料提示“白鲸主要在河口附近海面或近海面活动,食物广泛”读图可知圣劳伦斯河注入圣劳伦斯湾(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饵料丰富)可知,陆地边缘沿岸食物比较充足。
(3)圣劳伦斯湾是事故高发的危险海域,可以从海水水文条件,天气状况,海底暗礁,浮冰等方面加以阐述、解释。该海域纬度较高,南下的寒流携带浮冰南下,对航行船只造成威胁;该海域寒暖流交汇,水温条件复杂,不利于航行;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容易产生大雾天气,影响航行视野,能见度较低;该海域处于盛行西风带,风力强,海浪大,多阴雨天气;该处海域多暗礁、浅滩,容易使船只触礁搁浅,不利于航行安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多选题,单选题,综合读图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