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课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第3课 远古的传说(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集体备课课件ppt
展开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你能从左图中提取到哪些信息?
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遗址数量多,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黄河、长江流域。
①看标题,知道地图描绘的内容。②看图例,知道图中符号的含义。③看具体地图,分析数量、分布等信息(找参照物进行描述,如河流、山脉等)。
假如你是考古学家,在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如下的文物,你会做出怎样的推论?
能制造玉器、骨器、漆器、陶器
假如你是考古学家,在半坡遗址中发现了如下的文物,你会做出怎样的推论?
阅读教材p10-12页并结合刚才的推论,将表格补充完整。
长江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
黄河流域(陕西西安半坡)
1.为什么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居住的房屋、种植的农作物不同?能否按照“地理位置”-“气候”的逻辑顺序解释原因?
①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气候湿热,适宜种植水稻;干栏式建筑下层是木桩,上层住人,能够有效通风、防潮、防蚊蚁虫蛇。②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相对温和干燥,适宜种植粟;黄河流域冬季寒冷,夏季高温,住半地穴式房屋,冬季可阻挡严寒,夏季凉爽。
启示:人类在利用自然时要因地制宜
①种植农作物②饲养家畜③过着定居生活④使用磨制石器
2.结合表格,归纳河姆渡人和半坡人有哪些共同之处?
3.结合本节课及上节课所学,说一说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相比,有哪些进步之处?
①生产工具更先进(从打制石器→磨制石器)②食物来源更稳定(从采集狩猎→种植饲养)③过上了定居生活
在新石器时代后期的遗址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以距今5300-4300年的良渚遗址为例进行说明。
①权贵们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这和其他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墓葬对比鲜明。 ②古城中部,有一个人工堆筑、高几十米、总面积达30万平房前模的高台,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从旧石器时代以采集狩猎为主的“掠夺式”生活方式,到新石器时代以种植饲养为主的“生产性”生活方式,原始居民在条件恶劣的环境中不断摸索、进步,一步一个脚印,逐渐迈入早期国家,继续书写着人类的历史……
1.下侧图1建筑应位于图2中的位置是()
2. 历史老师在介绍我国一处早期文化遗址时,提到“黄河流域”、“粟”、“地穴式房屋”。此文化遗址最有可能是( )A. 元谋人遗址B. 北京人遗址C. 河姆渡遗址D. 半坡遗址
A. ①B. ②C. ③D. ④
3. 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以下石器说明半坡原始居民( )
4. 距今4300—4000年的山西陶寺都城遗址中……大型墓葬集中分布,往往随葬陶鼓、玉钺、龙盘等表明墓主人尊贵身份的礼器,小型墓占总数的近90%,墓坑狭小,大多没有葬具和随葬品。这说明( ) A. 长江流域最早进入文明社会B. 私有制出现与阶级分化明显 C.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诞生D. 化石是了解历史的重要证据
A. 已从事农业生产B. 以捕鱼狩猎为主C. 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D. 会人工种植水稻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评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评课课件ppt,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导入,伏羲氏,神农氏,熟食捕鱼,播种五谷,河姆渡,约七千年前,今浙江余姚,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课文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课文内容课件ppt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授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授课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入框讲讲小故事,原始农业的发展,河姆渡的原始农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