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届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届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01
    2024届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02
    2024届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03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届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战国时期,“鸿沟”便跻入中原版图。公元前361年,魏惠王自安邑迁都到大梁(今河南开封),第二年就开凿以大梁为中心沟通黄河与颍水的“大沟”,即“鸿沟”的前身。到魏襄王时期便有了“鸿沟”的说法。事实上,鸿沟的修建经历了几个阶段,几番修整才最终成型。鸿沟以黄河为水源,呈西北—东南流向,包括涡水、涣水、睢水、汳水等分支,整体上引黄河水南下,经大梁西面的圃田泽(今河南省中牟县西)将水引至都城大梁,后又向东延伸,经大梁北郭到城东,再折而南下,汇入淮水的支流颍水。鸿沟成为最早沟通黄河和淮河两大流域的大规模人工运河。
    自大梁南折入淮河后,鸿沟还联通起济、濮、睢、汝、泗等支流,使各水系与淮河有了交集,在原本“各行其道”的河、淮流域之间织起一张奇妙的水网,与早已成型的淮河邗沟水网相连相通,进而在黄淮平原上形成完整的“鸿沟”水系。
    鸿沟在改善交通的同时,还以一己之力,承担起灌溉大任,大大促进了魏国的农业发展,河水流淌过诸多富庶地区,也将实打实的财富带入魏国,“南有鸿沟”更成了战略家苏秦对魏国实力的慨叹。国都大梁,从原先的普通小城摇身一变,成了“诸侯四通,条达辐辕”的富饶之地,鸿沟流域更成了当时最为重要的粮食产区。位于鸿沟水系的定陶、淮阳、寿县等城市也因水而兴,远近闻名。更难能可贵的是,原本民情有别、风俗各异的南北方也随着水上交通的发展,有了难得的交流机会,许多北方的文化风俗悄然走进南方民众的生活。被鸿沟水系哺育滋润的中原地区,也在航运的加持下日渐富饶,逐渐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魏国也因此富国强军,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令人唏嘘的是,鸿沟的加持并没有如料想般为魏国带来绵长的国祚,反而提前给魏国“热好盒饭”。公元前228年,强势东出的大秦势如破竹,兵指魏国,一计黄河淹城,很快便让大梁不攻自破,使魏国沉寂于历史的车轮之下。其实,秦国很早便盯上了“鸿沟”航运带来的“香饽饽”。公元前249年,秦将蒙骜伐韩,先后取成皋、荥阳,秦国随后在荥阳东北的教山上建立粮仓,用于屯兵储粮,取名“敖仓”。秦灭六国、实现一统后,敖仓成为河、渭漕运的中转粮仓,储粮甚丰。
    毗邻鸿沟,享航运之便,依傍敖仓,据天下之粮,多重光环下,荥阳也成为秦时的军事重镇,更成为后来楚汉的必争之地。也正是一场楚汉争霸,让鸿沟有了真正“名垂青史”的机会。楚汉相争,汉军接连失去敖仓、甬道,屡战屡败之下,刘邦渐失信心,试图放弃夺回荥阳、成皋,退守巩、洛。谋士郦食其认为此时正是收复荥阳、重据敖仓的最好时机。一番筹谋,“复取成皋,军广武,就敖仓食”,原本极为不利的形势便发生了逆转。于是,刘邦与项羽“讲和”,“汉四年,项羽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东为楚”。
    自此,原本一心载船运粮的“鸿沟”,因着卓越的经济贡献,逢着一场机缘,在狼烟四起的乱世,化身二分天下的界线,作为明确的政治疆界,成为名副其实的政治符号。
    “鸿沟”的意义中被添上一笔——两物之界线,不可逾越。
    就在项羽领兵东去途中,刘邦单方面撕毁条约,大力追击楚军,其后项羽乌江自刎,刘邦建汉。如今,象棋的棋盘上都赫然画着一道“楚河汉界”;前往汉王城遗址的路途中,名为“鸿沟”的石碑悄然屹立。它们都不会说话,却见证着千百年前的那场烽火狼烟,记忆着属于中华大地的一段过往。
    严格来算,“鸿沟”不算长寿。西汉末年,黄河大肆泛滥,甚至平均20年就发生一次决溢。由此,开封东南的广大地区饱受水淹之苦,鸿沟也因大量河水的浸灌而淤塞。眼见苍生遭难,“鸿沟”受害,人们没有坐以待毙。永平十二年,东汉王景奉命治水,对鸿沟的支流汴渠进行疏浚。整整一年缠斗,大量人力投入,百亿钱财消耗,终于换回汴渠正常通航。可惜的是,鸿沟水系中的其他河流或断流,或因淤塞与鸿沟分离,或再不见记载,完整的“鸿沟”水系就此与世人告别。但某种意义上说,“鸿沟”又从未远去。隋大业元年,通济渠开通,鸿沟水系得到再一次修整。唐开元十年,玄宗在河南郑州开河口、设置水闸,以此通淮、泗。北宋建立后,汴河一直被作为主要的漕运干线,时常得到修整完善,年运六百万石粮食,被统治者作为“建国之本”置于心头。
    如今,河南淮阳县以东的蔡河、老蔡河都满载着鸿沟的痕迹,流淌于今时今日。当今的河南省西华县,以前叫作鸿沟县。而“鸿沟”的生命,在其它地方得到焕新与延续。翻开成语词典我们能找到“判若鸿沟”的词条,小朋友们还会学习什么叫做“不可逾越的鸿沟”。古今穿梭间,“鸿沟”不再是硬邦邦的界线,反而创造着我们与世界对话的可能与途径。1983年,美国哲学家莱文在论文中提出一种观点,认为外在的科学视角与内在的经验视角之间存在一条无法弥补的沟壑。1999年,美国国家远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在一份报告中阐释了一种现象,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存在差距。在我们的话语里,前一种现象,叫作“解释鸿沟”,后一种差距,意为“数字鸿沟”。或许在未来,“鸿沟”还会有新的打开方式,新的内涵意指。
    “鸿沟”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穿越时光,完成了一场又一场奇妙的旅行。
    (改编自念缓《鸿沟为什么是古代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鸿沟是由魏国经历几个阶段、经过几番修整建成的大规模人工运河,它最早沟通了黄河和淮河两大流域。
    B. 鸿沟在给魏国带来富庶的同时,也给魏国带来了灭顶之灾,秦国一计黄河淹城,让大梁不攻自破,魏国灭亡。
    C. 鸿沟水系在楚汉争霸的历史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扭转了对刘邦极为不利的形势,成功化身为政治符号。
    D. 鸿沟在历史的变迁中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完成了一场又一场奇妙的旅行,并可能被赋予新的文化内涵。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各行其道”在文中是指没有开凿鸿沟时,黄河和淮河两大流域互不沟通。
    B. “热好盒饭”在文中是指秦国很快就要灭掉魏国,使之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C. “香饽饽”在文中是指“鸿沟”水系便利的航运条件给魏国带来的丰足粮食。
    D. “解释鸿沟”在文中是指外在科学视角与内在经验视角之间的巨大差距。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战国时期,鸿沟水系不仅改善了中原地区的交通状况,而且增进了南北方的相互交流,促进了鸿沟流域的经济、文化发展。
    B. 凭借鸿沟水系带来的优势,魏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强大起来的魏国变得富饶,带动整个中原地区使之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C. 黄河泛滥,鸿沟因大量河水浸灌而淤塞,其支流或断流,或因淤塞与鸿沟分离,历代统治者均为了通航而修整鸿沟支流。
    D. 如今,虽然“鸿沟”水系已经消失,但“鸿沟”又焕发了新生,正如河南的蔡河、老蔡河等支流依然流淌于今时今日。
    4. “鸿沟”在历史变迁中产生了丰富的内涵,请结合材料分条概括。
    5. 本文源自《国家人文历史》杂志,兼具学术性与通俗性,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1. C 2. C
    3. A 4. ①鸿沟在战国时代是一条连通黄河水系与淮河水系的水运河道,有交通和灌溉作用;
    ②楚汉相争时成为楚国与汉国的分界线;
    ③隋唐宋代,“鸿沟”部分水系得到修缮,是重要的漕运干线。
    ④如今,“鸿沟”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隔阂和差距。
    5. ①文章系统介绍了鸿沟的历史发展和变化,还介绍了不同时期的人文内涵,丰富了读者的知识,具有学术性;
    ②使用学术性的语言形式,如对相应的地名加以注释说明,引用古书原文,突出信息的准确性。
    ③文章介绍了秦灭六国、楚汉相争如此耳熟能详的故事,选材上具有通俗性。
    ④文章用“热好盒饭”这样生活化的语言来揭示秦国使魏国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的事实,通俗易懂,形象生动。(或:文中用“香饽饽”这样的语言来揭示秦国利用鸿沟进行屯兵储粮的便利,贴近生活,通俗易懂。)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
    C.“鸿沟水系……扭转了对刘邦极为不利的形势”错,根据原文“一番筹谋,‘复取成皋,军广武,就敖仓食’,原本极为不利的形势便发生了逆转”,可见扭转了对刘邦极为不利的形势的是“一番筹谋”,而非“鸿沟水系”。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给魏国带来的丰足粮食”错,根据原文“秦国随后在荥阳东北的教山上建立粮仓,用于屯兵储粮,取名‘敖仓’。秦灭六国、实现一统后,敖仓成为河、渭漕运的中转粮仓,储粮甚丰”可知,“香饽饽”是指秦国屯兵储粮。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B.“强大起来的魏国变得富饶,带动整个中原地区使之成为全国经济中心”错,根据原文“被鸿沟水系哺育滋润的中原地区,也在航运的加持下日渐富饶,逐渐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可知,带动整个中原地区使之成为全国经济中心的是在航运的加持下,而不是魏国带动的结果。
    C.“历代统治者均为了通航而修整鸿沟支流”于文无据,原文只提到“东汉王景奉命治水”“隋大业元年,通济渠开通”“唐开元十年,玄宗在河南郑州开河口、设置水闸”“北宋建立后,汴河一直被作为主要的漕运干线,时常得到修整完善”,并不是历代统治者均为了通航而修整鸿沟支流,选项扩大了范围。
    D.“‘鸿沟’又焕发了新生,正如河南的蔡河、老蔡河等支流依然流淌于今时今日”错,根据原文“河南淮阳县以东的蔡河、老蔡河都满载着鸿沟的痕迹,流淌于今时今日。当今的河南省西华县,以前叫作鸿沟县。而‘鸿沟’的生命,在其他地方得到焕新与延续”可知,河南的蔡河、老蔡河等支流只剩下干涸的河道,不是“鸿沟”焕发了新生的体现;“鸿沟”的生命,在其他地方得到焕新与延续,指的是新时代“鸿沟”内涵的变化。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结合前两段的内容“战国时期,‘鸿沟’便跻入中原版图”“鸿沟成为最早沟通黄河和淮河两大流域的大规模人工运河”“在原本‘各行其道”’的河、淮流域之间织起一张奇妙的水网,与早已成型的淮河邗沟水网相连相通,进而在黄淮平原上形成完整的‘鸿沟’水系”可知,主要介绍了鸿沟在改善交通方面的作用;再结合第三段的第一句话“鸿沟在改善交通的同时,还以一己之力,承担起灌溉大任”可知,前三段主要介绍了鸿沟在战国时代是一条连通黄河水系与淮河水系的水运河道,有交通和灌溉作用。
    结合“汉四年,项羽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东为楚”“自此,原本一心载船运粮的‘鸿沟’……化身二分天下的界线,作为明确的政治疆界,成为名副其实的政治符号”“‘鸿沟’的意义中被添上一笔——两物之界线,不可逾越”可知,主要介绍了鸿沟在楚汉相争时的作用,在楚汉相争时成为楚国与汉国的分界线。
    结合“隋大业元年,通济渠开通,鸿沟水系得到再一次修整。唐开元十年,玄宗在河南郑州开河口、设置水闸,以此通淮、泗。北宋建立后,汴河一直被作为主要的漕运干线,时常得到修整完善”可知,主要介绍了从隋到唐到宋这段时间鸿沟部分水系得到修缮,成为重要的漕运干线。
    结合“翻开成语词典我们能找到‘判若鸿沟’的词条,小朋友们还会学习什么叫做‘不可逾越的鸿沟’”可知,“鸿沟”这个词代表着隔阂和差距。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学术性:
    结合“战国时期,‘鸿沟’便跻入中原版图”“公元前228年,强势东出的大秦势如破竹,兵指魏国,一计黄河淹城”“汉四年,项羽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东为楚”“西汉末年,黄河大肆泛滥,甚至平均20年就发生一次决溢”“如今,河南淮阳县以东的蔡河、老蔡河都满载着鸿沟的痕迹,流淌于今时今日”可知,材料以时间为轴,向读者纵向介绍了鸿沟的历史发展和变化,丰富了读者的历史知识,具有学术性;
    结合“魏惠王自安邑迁都到大梁(今河南开封)”“经大梁西面的圃田泽(今河南省中牟县西)”“鸿沟成为最早沟通黄河和淮河两大流域的大规模人工运河……被鸿沟水系哺育滋润的中原地区,也在航运的加持下日渐富饶,逐渐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魏国也因此富国强军,成为战国七雄之一”“汉四年,项羽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东为楚”可知,用学术性的语言形式,如对相应的地名加以注释说明,引用古书原文,突出信息的准确性。
    通俗性:
    结合“楚汉相争,汉军接连失去敖仓、甬道,屡战屡败之下,刘邦渐失信心,试图放弃夺回荥阳、成皋,退守巩、洛。谋士郦食其认为此时正是收复荥阳、重据敖仓的最好时机。一番筹谋,……原本极为不利的形势便发生了逆转。于是,刘邦与项羽‘讲和’‘汉四年,项羽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东为楚’”可知,材料夹叙夹议,叙述楚汉相争故事,选用读者熟悉的故事,能吸引读者的阅读;
    结合“反而提前给魏国‘热好盒饭’”,“秦国很早便盯上了‘鸿沟’航运带来的‘香饽饽’”可知,文章用“热好盒饭”这样生活化的语言来揭示秦国使魏国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的事实,用“香饽饽”来揭示秦国利用鸿沟进行屯兵储粮的便利,多处使用比喻手法,语言生动形象,具有通俗性。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村庄里的高塔
    罗隆翔
    深秋的傍晚,金黄色的稻穗在秋风中连连点头,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像被夕阳镀上一层金子的海洋。凉爽的秋风将稻田的泥土清香送入人们鼻端,一天的劳作结束了,人们都在讨论明天的收成。
    收割稻谷是头等的大事,稻谷割下来之后,会卖到黑石城,换回布匹、奶酪等物品,也换回拇指大小的能源核心。一颗小小的能源核心足以驱动一辆巨大的蒸汽车,村里的高塔也需要很多这样的能源核心来驱动。他们要弄到足够多的能源核心,让这座高塔运行一万年。大人们说,①这座高塔是祖先们移民到这个世界时建造的通信塔。
    这是一片土地肥沃的盆地,是一片世外桃源。盆地唯一的豁口就是黑石城,但那座城市有着严密的防护设施,千百年来,通常只有零零散散的机器人溜进来。
    稻谷收割完成,小布看见痘哥要开着蒸汽车到黑石城卖粮食,就软磨硬泡跟着去了。
    在13岁的小布眼中,黑石城是一座大城市。
    痘哥买了能源核心和一批金属锭。之后,痘哥带小布到猎人行会,替小布的爸爸领回收养的孤女,名叫阿璃。据说她原本住在遥远的观海城,但几个月前,那座城市被机器人洗劫,援军赶到时,只剩她一个人活下来。
    小布一直都挂念着吃黑石城烧鸡的事儿,对那个阿璃完全不感兴趣;但当他见到她时,只觉得一阵燥热跃上脸颊,一直聒噪不停的他就像突然坏掉的收音机,再也没吭声,脚步也僵硬起来,烧鸡被彻底遗忘了
    阿璃的手很巧,她总是随身携带绣花绷子和针线,闲着没事就静静地绣花,拿去卖,赚点钱补贴家用。小布问阿璃:“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
    “机器人作乱呗,见人就杀……”阿璃小声回答说。
    她的脸色似乎不太好,也许是想起了可怕的事,小布挥舞着手臂说:“你别怕,我会保护你的,机器人来了,我就一拳把它打穿!你看我的肌肉,很结实吧?”其实他根本没几两肌肉,瘦皮猴一只。
    阿璃捂着嘴笑了。
    薄薄的木板门外传来村长的声音:“有些年轻人打算跟随今天那个候选人去对付机器人!……”毫无疑问,村长在客厅跟小布的爸爸商量事情。
    一个年轻的声音问:“这高塔到底有什么秘密?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守着它?”
    小布的爸爸说:“这是信号发射塔。很久以前,地球联邦拥有大量太阳系外殖民星球,我们生活的世界就是其中一颗,这些信号发射塔能指示地球联邦的飞船在星球上起降。它的建造方法遗失了,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护它。也许哪一天,我们的同胞会乘坐着飞船从天而降,带来失传已久的高科技。”
    小布问阿璃:“‘高科技’是什么?”
    阿璃说:“高科技是一种知识,一个拥有高科技的文明,能做到很多你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比如制造一个巨大的保护罩笼罩着整座城市,在里面装上气候调节器,让整座城市冬暖夏凉;制造一艘像城市一样大的飞船,载着数以万计的人飞往别的行星……”
    备战了。几乎每天都能看见大批士兵在收割后的农田里进行操练。
    一个星期之后,军队奔赴前线,②村庄一下子冷清起来,有了深秋的萧索气息。
    小布说:“跟我说说地球时代的故事。”
    阿璃缓缓地说起那些古老的故事。从古希腊的青铜计算器说起,说到冯·诺依曼的计算机,说到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机的诞生,最后说到了机器人的叛乱,讲到七千年前人类联军镇压反叛的机器人时,她突然打住不说了。
    战争初期比较顺利,第三个星期,数不清的机器人集结起来,向人类发动了反攻!村庄的防线被撕开,更多的机器人逐步逼近高塔,朝村庄拥来!
    突然间,大片的火流星从天而降,漆黑的椭圆形空降舱砸落在机器人中间!一群士兵冲出空降舱,他们的动能自动枪绵密的弹雨无情地吞噬了那些机器人。
    村民带着空降兵的军官去见村长,村长双手颤抖着激动地说:“你们终于来了,我们等了七千年……”
    军官敬了一个军礼,说:“我想知道你们为什么一直没回复我们的联络信号?”村长愕然,问:“你们很早就知道我们的存在了?”
    军官说:“我们的宇宙高速航道就从你们星系附近经过,每次我们都会发信号询问你们是否需要帮忙,可你们从未回复过,我们也不方便介入你们的生活。看到你们自得其乐地猎杀机器人,愉快地玩蒸汽机,也不好打扰你们……这次,是看事情失控了,才紧急出兵的。”
    村长顿时明白了,他浑身颤抖,说:“我们的信号塔……高塔……的解码器很久以前就坏了……”
    军官问:③“是谁破坏了信号发送装置?”
    终于下雪了……高塔上,阿璃看着雪花落在掌心,对小布说:“这也许是我最后一次看到雪花,除了你,我几乎没有朋友,现在我告诉你:我活了七千年……”
    阿璃说她走投无路时被机器人叛军收留了,叛军让她作为内应跟随人类登上了这座殖民星球。可是阿璃不想为机器人卖命,她怕人类数量过多会引起叛军的注意招来杀戮,也更不希望人类掌握太空时代的高科技回地球找叛军复仇飞蛾扑火,于是她不断派遣机器人攻击人类,削减人类数量,把人类“锁死”在蒸汽时代……
    一个陌生人带领两名士兵走上高塔:“所以,操纵那些工程机器人猎杀离开山谷的人类、破坏信号塔的人就是你?”
    小布像狼犬一样跳起来,抢在阿璃面前问:“你是谁?”
    阿璃似乎早就猜到这人迟早会出现,说:“调查官先生,请问,当年那场机器人叛乱,最后的结局是……”她的声音有几分颤抖。
    调查官说:“那些金属疙瘩早在几千年前就变成铁锈了。你真不该破坏这座高塔,否则几千年前你就该收到胜利的消息了。”
    阿璃愣住了,她从没想过,自己白折腾了几千年!④她笑了,清澈的眼泪从稚嫩的脸庞滑落。
    没等小布回过神来,阿璃突然闪向高塔边缘,纵身一跳!小布想都没想,冲过去试图抓住她,但他只抓住了一把寒冷的空气。阿璃单薄的身子像雪花一样飘落……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前两段,既呈现了一幅田园牧歌式的农耕社会图景,又叙述了能源核心、蒸汽车、通信塔等内容,组合出传统与未来交织的背景。
    B. 痘哥带着小布开蒸汽车到黑石城卖粮食,买重要的能源核心和金属锭,替小布的爸爸接孤女,可见他是一个值得托付和信任的人。
    C. 阿璃的最后一跳,是她在得知真相后的自我解脱,作者设置这一结局,表达了对阿璃滥用科技伤害人类的批判。
    D. 科幻立足现实,文中村庄处于未来世界地球的太阳系外殖民星球,但村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记忆延续的是我们熟悉的地球文明。
    7.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句子①交代了村庄的来源和高塔的作用,勾起读者的好奇心,呼应了题目,也为下文的一些情节做了铺垫。
    B. 句子②中的“冷清”“萧索”渲染了季节和战事给村庄带来的肃杀氛围,暗示着人类被机器人猎杀的惨烈。
    C. 句子③通过军官抓住问题关键的问话,引出了下文的场景和解答这个问题的主要人物,使叙述节奏紧凑。
    D. 句子④的“笑”和“眼泪”写出了阿璃矛盾复杂的心情,她以自认为善意的方式保护人类,却又深深伤害了人类。
    8. 阿璃的身份揭晓,令人震惊,但前文实则有多处铺垫和暗示,请找出两处加以分析。
    9. 小布并非小说的主角,作者却赋予了这个人物很多职能,请以“见证·科技·人性”为关键词,为小布写一份角色分析报告。
    【答案】6. C 7. B
    8. ①阿璃住在遥远的观海城,是否真是被机器人洗劫后的幸存者,村庄的人不容易获取到真实信息,这为阿璃隐藏身份做了铺垫。②小布问到阿璃外面世界怎样,阿璃小声回答且脸色不好,说明这个问题触碰到了她内心的秘密;她又用“机器人……见人就杀”这样的话吓唬小布,和前文机器人不时出来祸乱人类以及后文阿璃不时操纵机器人猎杀人类相呼应。③阿璃讲地球时代历史说到人类联军镇压反叛的机器人时,突然打住不说,暗示这段故事跟她有切身关系,和后文她讲述自己被叛军收养相呼应。④阿璃年龄并不大,可是她熟知高科技和古老地球时代的知识,显现出与年龄不符的博学,暗示她活了很长时间,和后文“我活了七千年”相呼应。
    9. ①小布是小说的一个线索人物,一些情节和人物借助小布的视角来展现,他见证了村庄从祥和走向战争又归于平静的巨大变化,也见证了操纵科技控制人类的阿璃的身份的巨大转变。②小布是被阿璃的科技阴谋锁死在蒸汽时代的人,小说借小布的好奇和追问,表达了人类对高科技的追求和向往。③小布是人性美善的代表,他初见阿璃时懵懂的爱慕,要保护阿璃的勇敢,知道阿璃身份后的挺身而出,挽救阿璃时毫不犹豫的援手,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小布打动了活了七千年的阿璃,她把小布当成朋友,凸显了科技和未来世界人性依然最宝贵的主题。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能力。
    C.“表达了对阿璃滥用科技伤害人类的批判”理解有误,作者设置这样的结局,主要表达的是对阿璃的同情和惋惜,启发人们对未来的思考。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暗示着人类被机器人猎杀的惨烈”理解有误,此处只是彰显了战争给村庄带来的肃杀氛围,并未暗示人类被机器人猎杀的惨烈。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表达艺术的能力。
    由原文“这是一片土地肥沃的盆地,是一片世外桃源。盆地唯一的豁口就是黑石城,但那座城市有着严密的防护设施,千百年来,通常只有零零散散的机器人溜进来”“据说她原本住在遥远的观海城,但几个月前,那座城市被机器人洗劫,援军赶到时,只剩她一个人活下来”可知,阿璃住在遥远的观海城,是否真是被机器人洗劫后的幸存者,村庄的人不容易获取到真实信息,这为阿璃隐藏身份做了铺垫。
    由原文“‘机器人作乱呗,见人就杀……’阿璃小声回答说。她的脸色似乎不太好,也许是想起了可怕的事”可知,小布问到阿璃外面世界怎样,阿璃小声回答且脸色不好,说明这个问题触碰到了她内心的秘密;她又用“机器人……见人就杀”这样的话吓唬小布,和前文机器人不时出来祸乱人类以及后文阿璃不时操纵机器人猎杀人类相呼应。
    由原文“最后说到了机器人的叛乱,讲到七千年前人类联军镇压反叛的机器人时,她突然打住不说了”可知,阿璃讲地球时代历史说到人类联军镇压反叛的机器人时,突然打住不说,暗示这段故事跟她有切身关系,和后文她讲述自己被叛军收养相呼应。
    由原文“从古希腊的青铜计算器说起,说到冯·诺依曼的计算机,说到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机的诞生,最后说到了机器人的叛乱……”可知,阿璃年龄并不大,可是她熟知高科技和古老地球时代的知识,显现出与年龄不符的博学,暗示她活了很长时间,和后文“我活了七千年”相呼应。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表达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由原文“……凉爽的秋风将稻田的泥土清香送入人们鼻端,一天的劳作结束了,人们都在讨论明天的收成”“战争初期比较顺利,第三个星期,数不清的机器人集结起来,向人类发动了反攻!村庄的防线被撕开,更多的机器人逐步逼近高塔,朝村庄拥来”以及“……但他只抓住了一把寒冷的空气。阿璃单薄的身子像雪花一样飘落……”可知,小布是小说的一个线索人物,一些情节和人物借助小布的视角来展现,他见证了村庄从祥和走向战争又归于平静的巨大变化,也见证了操纵科技控制人类的阿璃的身份的巨大转变。
    由原文“‘高科技’是什么?”以及”小布说:‘跟我说说地球时代的故事。’“可知,小布是被阿璃的科技阴谋锁死在蒸汽时代的人,小说借小布的好奇和追问,表达了人类对高科技的追求和向往。
    由原文“但当他见到她时,只觉得一阵燥热跃上脸颊,一直聒噪不停的他就像突然坏掉的收音机,再也没吭声,脚步也僵硬起来,烧鸡被彻底遗忘了”““你别怕,我会保护你的,机器人来了,我就一拳把它打穿!”以及“小布想都没想,冲过去试图抓住她,但他只抓住了一把寒冷的空气。阿璃单薄的身子像雪花一样飘落……”可知,小布是人性美善的代表,他初见阿璃时懵懂的爱慕,要保护阿璃的勇敢,知道阿璃身份后的挺身而出,挽救阿璃时毫不犹豫的援手,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小布打动了活了七千年的阿璃,她把小布当成朋友,凸显了科技和未来世界人性依然最宝贵的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齐桓公饮酒醉,遗其冠,耻之,三日不朝。管仲曰:“此非有国之耻也?公胡不雪之以政?”公曰:“善!”因发仓囷赐贫穷,论囹圄出薄罪。处三日而民歌之曰:“公胡不复遗冠乎?”
    或曰:管仲雪桓公之耻于小人,而生桓公之耻于君子矣。使桓公发仓囷而赐贫穷,论囹圄而出薄罪,非义也,不可以雪耻;使之而义也,桓公宿义,须遗冠而后行之,则是桓公行义非为遗冠也?是虽雪遗冠之耻于小人,而亦遗义之耻于君子矣。且夫发仓囷而赐贫穷者,是赏无功也;论囹圄而出薄罪者,是不诛过也。夫赏无功,则民偷幸而望于上;不诛过,则民不惩而易为非。此乱之本也,安可以雪耻哉?
    (节选自《韩非子·难二第三十七》)
    材料二:
    贞观七年,太宗谓侍臣曰:“天下愚人者多,智人者少,智者不肯为恶,愚人好犯宪章。凡赦宥之恩,惟及不轨之辈。古语云:‘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一岁再赦,善人喑哑。凡养稂莠者伤禾稼,惠奸宄者贼良人。昔文王作罚,刑兹无赦。又蜀先主尝谓诸葛亮曰:‘吾周旋陈元方、郑康成之间,每见启告理乱之道备矣,曾不语赦。’故诸葛亮治蜀十年不赦,而蜀大化。梁武帝每年数赦,卒至倾败。夫谋小仁者大仁之贼故我有天下以来绝不放赦。今四海安宁,礼义兴行,非常之恩,弥不可数。将恐愚人常冀侥幸,惟欲犯法,不能改过。”
    长孙皇后遇疾,渐危笃。皇太子启后曰:“医药备尽,今尊体不瘳,请奏赦囚徒,并度人入道,冀蒙福佑。”后曰:“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者;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赦者国之大事,佛道者,上每示存异方之教耳,常恐为理体之弊。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不能依汝言。”
    (节选自《贞观政要·赦令第三十二》)
    10.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夫A谋小B仁者C大仁之D贼E故F我有G天下H以来I绝不J放赦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耻,指感到耻辱,“越国以鄙远”的“鄙”指作为边邑,两者用法相同。
    B. 发,指打开,与“窥父不在,窃发盆”(《促织》)中的“发”意思不相同。
    C. 危笃,指非常危险,多指疾病而言,与现代汉语中的“病危”意思相同。
    D. 入道,指皈依宗教,出家为僧尼或道士。古人认为度人入道会有福报。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齐桓公酒醉后丢失了帽子,三天不上朝,管仲建议他通过处理好政事来洗雪耻辱。齐桓公非常赞同,于是赏赐贫穷的百姓,赦免轻罪的囚徒。
    B. 有人认为,如果齐桓公的行为合乎道义,那么他以前不做这种合乎道义的事情,偏要等到失了帽子后才来做,他实行道义的动机就有问题。
    C. 蜀国先主常听陈元方、郑康成讲说治乱之道,但未听他们说到赦免。诸葛亮赞同先主之见,又有鉴于梁武帝的教训,因此治理蜀国十年不赦。
    D. 长孙皇后患病,医药未能治好,皇太子准备请求皇帝赦免囚徒,并度人入道,来为皇后祈福。皇后认为生死自有天命,不能因为自己一人而乱了国家法度。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赏无功,则民偷幸而望于上;不诛过,则民不惩而易为非。
    (2)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者;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
    14. 齐桓公和唐太宗对赦免有何不同看法?请简要说明。
    【答案】10. CEI
    11. B 12. C
    13. (1)赏赐没有功劳的人,民众就存在侥幸心理而希望在君主那里得到意外赏赐;不惩罚有罪的人,民众犯了罪不受惩罚就容易做坏事。
    (2)如果涵养福气能延长寿命,那么我向来没做过坏事;如果做善事都没有效果,那么又去乞求什么福分呢?
    14. ①齐桓公认可赦免,认为赦免可以得民心,洗刷自身问题。②唐太宗反对赦免,认为赦免是小仁,让小人受益,伤害好人心,导致混乱朝纲,四海不宁。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这种谋求小仁的做法,实际上是对大仁的损害,所以我取得天下以来,绝不颁发赦令。
    “夫谋小仁者大仁之贼”是判断句,且“故”表结果一般放在句首,在“者”和“贼”后断开,即CE处;
    “……以来”是时间状语,表示“绝不放赦”的时间状态,独立成句,应在“以来”后I处断开。
    故CEI三处需要断句。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正确。都是意动用法。句意:(他)为此感到耻辱。/越过别国而以远处地方为自己的边邑。
    B.错误。“发”意思相同,都是“打开”的意思。句意:于是打开粮仓把粮食赏赐给贫穷的人。/看父亲不在,偷偷地打开斗盆。
    C.正确。
    D.正确。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又有鉴于梁武帝的教训,因此……”错误,从原文中看不出诸葛亮治蜀吸取了梁武帝倾败的教训;从历史事实来说诸葛亮早于梁武帝二三百年,他不可能“有鉴于梁武帝的教训”。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无功”,没有功劳的人;“偷幸”,侥幸;“诛”,惩处;“为非”,做坏事。
    (2)“修福”,涵养福气(行善积德);“素”,向来;“求”,乞求。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①由原文“耻之,三日不朝。管仲曰:‘此非有国之耻也?公胡其不雪之以政?’公曰:‘胡其善!’因发仓囷赐贫穷,论囹圄出薄罪”可知,齐桓公认为,赦免小罪之人,可以赢得民心,洗雪自身耻辱。
    ②由原文“凡赦宥之恩,惟及不轨之辈……凡养稂莠者伤禾稼,惠奸宄者贼良人……将恐愚人常冀侥幸,惟欲犯法,不能改过”可知,唐太宗认为,赦免罪人不利于其改过,同时也是对好人的伤害。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齐桓公喝醉了酒,丢失了自己的帽子,(他)为此感到耻辱,三天没上朝听政。管仲说:“这不是国君的耻辱吗?您为什么不用处理好政事来洗雪它呢?”桓公说:“(您的建议)怎么这样好!”于是打开粮仓把粮食赏赐给贫穷的人,判处监狱中的囚犯,把犯轻罪的人释放了。过了三天百姓便为此歌唱道:“国君为什么不再丢失帽子呢?”
    有人说:管仲在小人之中洗雪了桓公的耻辱,却在君子之中平添了桓公的耻辱。假使桓公打开粮仓把粮食赏赐给贫穷的人,判处监狱中的囚犯,把犯轻罪的人释放了,是不合乎道义的,就不能够用它们来洗雪耻辱;假使做这些事合乎道义,但桓公把这种合乎道义的事撇在一边不做,要等到丢失了帽子以后再做它,那么桓公实行道义不是因为丢失了帽子的缘故吗?这样的话,虽然在小人之中洗刷了桓公丢失帽子的耻辱,却也在君子之中平添了桓公丢失道义的耻辱。况且打开粮仓而把粮食赐给贫穷的人,这是在奖赏没有功劳的人:判处监狱中的囚犯,而把犯轻罪的人放出来,这是不惩处有罪过的人。奖赏没有功劳的人,那么民众就会侥幸地希望从君主那里得到意外的赏赐;不惩处有罪过的人,那么民众就不会从惩罚中吸取教训而容易为非作歹。这是国家混乱的根源啊,哪里能用来洗雪耻辱呢?
    材料二:
    贞观七年,唐太宗对近臣说:“天下愚笨的人多,聪明的人少,聪明的人不会作恶,愚笨的人常常犯法。凡是宽宥赦免的恩典,只便宜了不守法令的人。古话说:‘小人的幸运,就是君子的不幸。’‘一年两次赦免,好人沉默不语。’凡是培育杂草就是伤害庄稼,施恩给坏人就是伤害好人。从前蜀国先主刘备曾对诸葛亮说:‘我和陈元方、郑康成往来,常听他们讲说治乱之道,讲得非常齐全,但从来不曾说到赦免。’所以诸葛亮治理蜀国十年没有赦免,而蜀国大治。梁武帝每年赦免几次,最终倾覆败亡。这种谋求小仁的做法,实际上是对大仁的损害,所以我取得天下以来,绝不颁发赦令。现在天下太平,礼义盛行,特殊的恩典,数不胜数。恐怕愚笨的人常存侥幸之心,只想犯法,却不能改正过错。”
    长孙皇后生病,病情日渐危急。皇太子启禀皇后说:“医药都用遍了,现在母后的贵体仍然没有康复,请允许我奏请父皇赦免罪犯,并让人出家皈依宗教,希望得到神灵的赐福保佑。“皇后说:“死生都是命中注定的,并非人力所能干预。如果做善事可以延寿,那么我从来不做恶事:如果做善事无效,那么有什么福分可以求得呢?赦免罪犯是国家大事,佛道,不过是皇上有意保留的一种异域宗教罢了,还时常担心成为治国体制的弊病。怎能因为我一个妇人而乱了国家的法度?不能按照你说的办。”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有感三首
    张 耒
    南风霏霏麦花落,豆田漠漠初垂角。
    山边夜半一犁雨,田父高歌待收获。
    雨多萧萧蚕簇寒,蚕妇低眉忧茧单。
    人生多求复多怨,天公供尔良独难。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的前两句用“麦花落”“初垂角”,写出了田家农作物的喜人长势。
    B. 用“犁”来修饰夜半所下的“雨”,贴合田家身份,可见春雨的充足。
    C. 田父及时春雨高歌,蚕妇则因思亲而生寂寞孤单,两者形成对比。
    D. 诗中的叠词“罪霏”“漠漠”“萧萧”,既形象贴切,又富有音乐性。
    16. 宋诗重理趣,往往借诗来表现人生哲理和生活道理。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什么理趣?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5. C 16. ①事物的利弊是相对的。面对同一场雨,田父高兴而蚕妇忧愁埋怨。②人生不能欲望太多。面对人生中的各种情况,不要埋怨,要顺其自然。③立场不同,态度不同。同一场雨,不同的人立场不同也许要求不同,要学会换位思考,体会天公的难处(体会他人的难处)。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蚕妇则因思亲而生寂寞孤单”错误,诗中“蚕妇低眉忧茧单”是蚕妇因为这场风雨而担心蚕茧的收成,不是“因思亲而生寂寞孤单”。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理趣的能力。
    “田父高歌待收获”“蚕妇低眉忧茧单”,农夫喜笑颜开,满怀期望地等待着收取这丰收的硕果;望着在风雨声中畏寒簇拥在一起的蚕宝宝,蚕妇紧锁眉头,忧心如焚,唯恐因此结不出好茧,茧花不发,白辛苦一场。面对同一场雨,田父高兴而蚕妇忧愁埋怨。可见事物的利弊是相对的。
    “人生多求复多怨”,人生追求的越多,产生的怨恨也越多。因此人生不能欲望太多。面对人生中的各种情况,不要埋怨,要顺其自然。
    多求不仅体现在因人而异方面,就是在同一个人身上,要求也经常会因时而异。假如这场春雨早下一个月,则农夫与蚕妇的喜忧怕就正好相反。农谚“三月干到沟底白,青草变成麦”,此时下雨,不利于小麦分蘖发棵,直接影响到夏收的质量,相反,这场及时雨却能滋润桑树多产桑叶,无异于为春茧的丰收递上了一张保单。所以立场不同,态度不同。同一场雨,不同的人立场不同也许要求不同,要学会换位思考,体会天公的难处(体会他人的难处)。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在介绍种树经验时说到,为了保持树木的天性,种树人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比喻十分恰当,对育人也颇有启发意义。
    (2)《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连用西汉张良和唐将李筌的典故,来论证即使没有高人传授也可保家卫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间”常作为展示生存环境或表达生命体验的载体在古诗词中出现,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其莳也若子 ②. 其置也若弃 ③. 岂有谷城公付授 ④. 也不干曾遇骊山母 ⑤. 金风玉露一相逢 ⑥. 便胜却人间无数(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莳、置、骊、浑、沧桑、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这里出门散步去,在一个晴好的五月的向晚,像是去赴一个美的宴会。阳光正好暖和,决不过暖;风息是温驯的,而且往往因为他是从繁花的山林里吹度过来,带来一股幽远的淡香;空气总是明净的,近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霭,那美秀风景的全部正像画片似的展露在你的眼前,供你闲暇时鉴赏。
    作客山中的妙处,尤在你永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你不妨摇曳着一头的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你爱穿什么就穿什么;你尽可以不用领结,给你的颈根与胸膛一半日的自由。这样的自由顶好是不要约伴,只许你独身。只有你单身奔赴大自然的怀抱时,像一个裸体的小孩扑入他母亲的怀抱时,你才知道灵魂的愉快是怎样的,单是活着的快乐是怎样的,单就呼吸单就走道单就张眼看耸耳听的幸福是怎样的。只许你,体魄与性灵,与自然同在一个脉搏里跳动,同在一个音波里起伏,同在一个神奇的宇宙里自得。
    18. 句式的灵活使用可让文字表达更灵动优美。请对画横线句进行赏析。
    19. 使用标点与否,可以流出不同的情绪,荡出不同的节奏。画波浪线句与“单就呼吸,单就走道,单就张眼看、耸耳听的幸福是怎样的”,哪句表达效果更好?请简要赏析。
    20. 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可产生特殊的表达效果,请赏析加点词“纵容”的妙处。
    【答案】18. 答案一:长短句结合,句式错落有致,富有节奏感。“近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霭”两个短句形成对偶,接一个长句悠闲舒缓,再用一个短句结束,干净利落。
    答案二:整散句结合,灵活自然,富有变化,音节和谐。“近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霭”是整句,结构相同长短一致,对偶典雅、浅易,十分整饬;与散句配合使用,整齐中寓疏落荡漾之致,显出变化之妙,音韵之畅。
    19. 答案一:无标点句表达效果更好。把连续的动作“呼吸”“走道”“看”“听”组合起来,无停顿,形成快读,给人一种迫不及待地想分享的意味(节奏角度);传达出作者在山中巨大的愉悦和幸福感(情感角度)。
    答案二:有标点句表达效果更好。逗号标示的停顿将四个动作间隔开,单一个动作都能感受到来自山中的幸福感(情感角度)。“呼吸”与“走道”用逗号,停顿较长;“张眼看”与“耸耳听”用顿号间隔,停顿较短,说明“看”与“听”融合度高,感受自然。不同标点的停顿,让节奏的表达更细致(节奏角度)。
    20. “纵容”本带有贬义的感情色彩,在本向中化为褒义,贬词褒用。这里写出作客山中之人任由满腮胡须如苔藓般自然生长,不加剔除,表达出不受羁绊、畅享自由的自得之情。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句式和表达效果的能力。
    鉴赏句式可以从长短、整散两个角度进行。
    “近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霭”“供你闲暇时鉴赏”是短句,干净利落,简洁凝练,“那美秀风景的全部正像画片似的展露在你的眼前”是长句,给读者悠闲舒缓、不疾不徐的感觉。长短句结合,使句子长短错落,既有节奏感,又有舒缓有致。
    “近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霭”是对偶句,“近谷”对“远山”,“内”对“上”,“生烟”对“起霭”,结构一致,句式整齐,给人以典雅感。“那美秀风景的全部正像画片似的展露在你的眼前”“供你闲暇时鉴赏”是散句,长短不一,错落有致。整散结合,既有韵律美,又有变化美。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标点符号和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如无标点句表达效果更好。句子用“单就”串联起“呼吸”“走道”“看”“听”四个连续的动作,边呼吸,边走路,边睁眼,边看,边听,中间没有任何停顿,一气呵成,给读者一种作客山中,有感于大山的魅力,迫不及待地想分享给他人的意味,反映出作者身处其中内心的喜悦和幸福。
    如有标点句表达效果更好。“单就呼吸,单就走道,单就张眼看、耸耳听的幸福是怎样的”中用顿号和逗号标示了不同的停顿层次,顿号停顿较短,逗号停顿较长,不同的层次代表不同的关系和不同的感受,这样的标点使内容更加丰富,节奏表达更加细致。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词语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的能力。
    纵容:指放任,不加拘束。本是贬义词,形容对错误的言行放任不加制止。“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一句中褒义词贬用,语境是说独自作客山中,可以不受任何约束,任由胡须疯长,无需在意仪表,内心怡然自得。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对联,也叫楹联、楹帖等。楹,就是建筑物的柱子,题在两根对称的柱子上的文字就叫楹联。对联,既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品种, ① 。对联兼诗歌散文之长,内容涉及地理、历史、宗教、民俗、名胜等等,包罗万象。【甲】对联由骈文和律诗的形式演变而成,形成于汉代,盛行于明清,可谓源远流长。
    《红楼梦》中的楹联,与一般的楹联一样,【乙】具有明确的实用性、装饰性和欣赏性。由于其题写处所不同,内容多种多样,风格也多姿多彩:或凄婉如悲秋箫笛,或飘逸如归牧晚唱,或幽远如山雨游云,或冷峻如孤竹瘦石。可以说,【丙】《红楼梦》的楹联,充分体现了作者独到的审美情趣和美学追求:(一)意境上的恬静幽远,“三径香风飘玉蕙,一庭明月照金兰”(“兰风蕙露”联),“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藕香榭”联),自然地引发读者置身其中去遐想幽思,【丁】去体味大自然所赐予我们的钟灵与静谧;(二)情感上的忧郁哀婉,“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太虚幻境宫门联),几多感慨与凄楚,几多惆怅与哀婉,似乎是一曲忧郁的洞箫,令人置身于浓烈的悲剧氛围之中;(三)寓意上的隐括蕴藉,《红楼梦》中的楹联,既以它的情趣引人入胜,又以它的理趣发人深省,“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太虚幻境联),写出了作者对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扑朔迷离的社会生活的深切感受, ② 。
    《红楼梦》第48回“香菱学诗”中林黛玉有这样一番话:“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的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虽然是谈诗, ③ 。
    2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句关于对联的表述完全正确。
    B. 乙句中的并列成分可调换顺序。
    C. 丙句中加点的两个“的”可同时删去。
    D. 丁句中“钟灵”一词运用不恰当。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案】21. D 22. ①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
    ②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③但这番话也同样适用于对联创作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语言现象的能力。
    A.错误。甲句“形成于汉代”错误,对联形成于唐代。
    B.错误。乙句并列成分不可调换顺序,内容有递进关系。
    C.错误。第一个“的”表示领属关系,第二个“的”表示修饰关系,同时删去影响句意。
    D.正确。丙句“钟灵”意为灵秀之气汇聚,与“静谧”一词不能并列,运用不当。
    故选D。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根据上文“既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品种”可以确定本处“又是一种特殊的……”的句式;根据下文“对联兼诗歌散文之长”内容可知,对联和“诗歌”“散文”一样,都是一种“文学体裁”。应填: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
    第二处,根据前文“既以它的情趣引人入胜,又以它的理趣发人深省”,此处对应后者“又以它的理趣发人深省”,故此处承接上句的“感受”,应阐释蕴含着哲理,应填: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第三处,前两段一直在谈对联,尾段引用《红楼梦》内容说诗歌创作,其中“两副对子,平声的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很明显也可指对联创作,再对应“虽然是谈诗”,则确定也是指对联,应填:但这番话也同样适用于对联创作。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材料二: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墨子《兼爱》
    材料三:2023年8月24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染水排海。有专家预估,核污水排放入海后,57天内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10年内蔓延至全球海域,东北亚地区首当其冲。日本核污水排入海洋,对海洋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不容忽视,将会严重损害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综合其中的两到三则,结合自身生活经历,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指自己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这对于我们个人的为人处世有启示意义。生活中,我们绝不要轻易地将自己的喜好、逻辑强加于他人身上,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风景,各有各的感受,冷暖自知。能站在他人的角度上看问题,多为他人着想的人,才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材料二: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说的是天下人互相爱护就安定,互相仇恨就混乱不堪。此句反映了墨家“兼爱”的思想,认为“兼爱”的力量可以调和家庭内部、家与家之间、君臣之间、诸侯国之间的矛盾。对于个人来说,与人为善,爱人亲人,才能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如果只是为了自身利益损害他人、仇视他人,不仅自身会受损,还会影响到其他人,最终害人害己。对于社会、国家也是如此。
    材料三:日本排放核污水做法是将“己所不欲”施加在别国之上,以邻为壑,是一种极端不负责任的做法。同时这也是交相恶的表现,如此行事,与当今世界和平发展的趋势相违背,严重危害人类的共同利益,这是反面实例。
    综合看来,材料一和材料二取自经典名篇,材料三是当今热点事件。学生可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对材料三进行评论,也可以结合三则材料进行发散思考,进行立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天下兼相爱”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思想。前者强调个人的道德自律,后者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和社会的和谐。意在说明只有当我们自己做到不希望别人对自己做的事情,才能真正尊重他人;只有当我们真正做到对所有人充满爱心,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
    在行文思路方面,首先提出“换位思考,相互爱护”的中心论点,采用并列式论证结构,可以先从解释两个经典思想入手,然后阐述它们的重要性和意义,最后将它们结合起来,形成更高的道德境界。同时,围绕“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如何化解矛盾、维护和谐稳定”这个主题来论述,谈自己的看法。在行文中还可以加入一些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如以仁爱之心,促和谐之景,以增加文章的深度和广度。
    立意:
    1.相爱相善,世界大同。(①②)
    2.纵己私欲,以邻为壑,终将害人害己。(①②③)
    3.换位思考,相互爱护,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①②)
    4.秉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才能做到“兼相爱”。(①②③)
    相关试卷

    2024届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Word版含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基础积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4届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