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新文化运动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5313938/0-170675136703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5313938/0-170675136709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5313938/0-170675136712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5313938/0-1706751367165/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5313938/0-1706751367201/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5313938/0-1706751367234/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5313938/0-1706751367259/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5313938/0-1706751367297/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 新文化运动说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 新文化运动说课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12课新文化运动,思想革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口号。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意义。3.学习陈独秀、鲁迅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增强民主与科学意识,热爱祖国、建设祖国使命感。
1.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政局混乱,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材料一:辛亥革命失败后,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极力推崇封建纲常名教,大搞祭天祀孔... ... 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一时间,社会上“孔教会”、“经学会”等尊孔社团纷纷出现,形成了一股尊孔复辟逆流。 ——陈独秀
材料三:“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3.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从根本上改造国民的思想,号召进行思想解放
阅读教材,找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相关信息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陈独秀、胡适、鲁迅、蔡元培等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整理自陈独秀《敬告青年》(《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一号,1915年)
陈独秀把希望寄托在哪个群体上?这本杂志主要宣传的内容有哪些?
钢铁大王卡内基。希望中国青年拥有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旧道德:指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核心内容:三纲五常
新道德: 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有关人权自由的西方资产阶级道德思想。
(1)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唐氏自杀殉夫,成就烈女称号 有一女子唐氏19岁,奉父母之命许配给并未见过面的张家二郎 ,还未嫁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用砒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北京《中华新报》(民国初年)
思考:她们真的是死于“自杀”吗?
一个贞烈的女孩子 一个14岁的望门寡阿毛,被强迫绝食。父亲劝说道“这样殉节,做个百世流芳的贞烈女子,要算天底下第一种有体面的事,祖宗的面子,都添许多的光彩。” 阿毛在第七天饿死了,县官送来一块匾,上题四个大字“贞烈可风”
旧道德草菅人命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小说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
民主:指民主政治、民主意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科学:指科学知识、科学精神。(自然科学和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2) 提倡民主与科学
“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通俗的社会文学。”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旧文学、旧政治、旧伦理本是一家眷属,固不得去此而取彼。 ——陈独秀、胡适《论〈新青年〉之主张》
《文学改良刍议》文体形式: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文学内容: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
旧文学:陈腐、雕琢、艰涩的文言文新文学:新鲜、平易、通俗的白话文
前期:1915—1919
宣传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李大钊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新文化“新”在哪里?
“新”:提倡西方科学民主思想,提倡新道德观和新文学,提倡白话文。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宣扬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批判中国封建旧道德和旧文化的运动。
所谓新文化无他,即外来之西洋文化也;所谓旧者无他,即中国固有之文化也……旧者不根本打破,则新者绝对不能发生。——汪叔潜《新旧问题》(《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一号,1915年)
材料一:1919年的《大公报》报道:山西省成为全国离婚率最高的省份,一年内离婚案多达2127件。在一些小城镇,离婚事件也屡见不鲜。浙江镇海县妇女都知道没有爱情就离婚。
材料三:聚集在《新青年》周围的知识分子的重要性是很难估价的。他们著作铸成了一代年轻学生的信仰和态度,1919年“五四”运动后,这些学生是政治上的生力军…… ——美国学者莫里斯
①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③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
材料二:有的同学把《新青年》从第一期读到最后一期,这使我们文风一变,再也不写堆砌词藻、空疏无物之古文了。
②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④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材料:“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____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
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批判继承,与时俱进;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政局混乱,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从根本上改造国民的思想,号召进行思想解放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对于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1.这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其代表人物陈独秀指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即demcracy和赛先生即science)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此运动是( )A.启蒙运动B.义和团运动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2.脱离世界潮流几百年的中国,终于再次回到了世界潮流之中。虽然未来的路途也并非一帆风顺,我们学器物,失败;学制度,也失败;最终我们明白了要学思想。材料中的“学思想”( )A.宣告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B.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C.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D.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3.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猛烈抨击封建礼教的文化启蒙运动。”这次“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A.《新青年》 B.《文学改良刍议》 C.《狂人日记》 D.《劳动界》
4.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如果要你为这本杂志添加出版年代,按照当时中国的纪年法,正确的是A.民国三年 B.民国四年C.民国1915年 D.公元1915年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ppt课件,共25页。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册第12课 新文化运动课文内容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兴起标志,后改名为《新青年》,代表人物,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合作探究,Democracy,Science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 新文化运动复习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洋务运动,福州船政局,三民主义,林则徐,洪秀全,孙中山,陈独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