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课件+音频朗读素材
-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 核舟记 课件 课件 5 次下载
- 课文朗读-八语下-11 核舟记 其他 2 次下载
-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 《诗经》二首 课件 课件 4 次下载
- 课文朗读-八语下-12 《诗经》二首-蒹葭 其他 2 次下载
- 课文朗读-八语下-12 《诗经》二首-关雎 其他 2 次下载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2课 《诗经》二首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2课 《诗经》二首 课件,共60页。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是白居易诗中爱的誓言;“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元稹笔下爱的表白;“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李商隐心里对爱的描画。古往今来,爱是诗歌永恒的主题,是不变的乐章,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去感受那通过诗歌跨越千年的古人的爱。新课导入学习目标了解比兴的艺术手法;品味诗歌重章叠句、回环往复的语言特。01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把握这两首诗歌的内容。02体会其中蕴含的美好情感,感受《诗经》优美的韵律和独特的艺术魅力。03 ⦾《诗经》中有不少歌咏爱情的诗,或表达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或抒发爱而不得的忧伤和怅惘。这些诗,今天读来仍然会让人怦然心动,获得美的愉悦。诵读这两首诗,用心体会诗中歌咏的美好感情。 ⦾诵读时,要注意感受诗的韵律,初步了解《诗经》的语言特点。 《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诗经》与《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被称为“五经”。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三大类三大手法风雅颂赋比兴《诗经》六义“风”又叫“国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分15国风,共160篇。“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共105篇,分“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用于诸侯朝会;“小雅”74篇,用于贵族宴飨。“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其中“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直陈其事,即直接铺陈叙述。借物譬喻,即比喻。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即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做铺垫。又叫“起兴” 《诗经》的语言特点:①准确生动,丰富多彩,特别是动词和形容词运用得巧妙精当;②擅长运用重言或双声叠韵词来摹声摹形,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和音乐美;③章法形式上的重要特征是重章叠句;④多为四字一句。关 雎雎鸠( ) 窈窕( )好逑( ) 荇菜( )寤寐( ) 钟鼓乐之( )芼( )···········读准字音jū jiūyǎo tiǎohǎo qiúxìnɡwù mèilèmào关 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朗读《关雎》,读准字音,读出节奏。jiūyǎo tiǎohǎo qiúcēn cī xìnɡwù mèizhǎn zhuǎnsèmàolè 【诵读指导】第一章是全诗的起兴,朗读时要读得舒缓平静,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第二章写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忧思,读时语速慢一些,语调低一些,读出似有叹息的心事来;第三章写想象中求而得之的喜悦,应语调上扬,重读“友”和“乐”,读出兴奋欢乐之情。本诗均是四字一句,朗读节奏均为“二二”式。结合注释,读懂词句大意。关 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选自《诗经·周南》。水中的陆地。雎鸠鸟不停地鸣叫。关关,拟声词。雎鸠,一种水鸟,一般认为就是鱼鹰,传说它们雌雄形影不离。文静美好的样子。善良美好的女子。好的配偶。逑,配偶。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一种可食的水草。求取。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思念。服,思念。形容思念之情绵绵不尽。悠,忧思的样子。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挑选。敲钟击鼓使她快乐。关 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的第一篇。《诗经》中诗的标题一般取自该诗的第一句。··双声词。··叠韵词,表现淑女的美好。默写常考爱慕之意(起兴)第一句是写传来的鸟鸣,是听;第二句是寻声而望,是所见;第三句是对自己倾心人之所思,是想;第四句是主人公强烈的向往、默默的自我祝愿。 第一章:以水鸟和鸣起兴,引出对美丽贤淑的好姑娘的爱慕之情。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双声词,描绘水草的状态。··两个“悠”字,加重了感情色彩,表现出主人公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的相思之苦来。··叠韵词及双声词,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入眠的情状。思念之苦(实写)这两句以荇菜的流动不定比喻淑女的难求;以捞取荇菜的动作,隐喻君子对淑女锲而不舍的追求。这两句极写主人公对淑女追求之切,想念之深。这两句描写主人公对淑女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这两句极写主人公对意中人深深的相思之情。 第二章:写小伙子对意中人的思念、追求,和因求之不得而朝思暮想、寝食难安的情形。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以“琴瑟友之”表现恋爱生活的和谐美满。以“钟鼓乐之”描绘婚礼的盛况。亲近之乐(虚写)这两句托物起兴,以不停地采摘荇菜的行为,喻指主人公对淑女的不懈追求。这两句是主人公的想象。主人公设想淑女已经答应了自己的追求,便兴奋地弹琴鼓瑟以亲近她。这两句与上文构成重章叠唱,以一左一右地采摘、捞取荇菜起兴,喻指对淑女的追求,引起下文。这两句是深受相思之苦的主人公对未来的设想,是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 第三章:写小伙子想象中与意中人热恋的美好时光和举行婚礼的欢乐场面。人物形象:淑女:文静美好、勤劳、理智慎重、情趣高雅。君子:执着追求、尊重对方、情趣高雅。本诗中的双声叠韵词双声叠韵词:双音节词的两个字的韵母相同,叫叠韵词。双音节词的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叫双声词。作用: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景物描写、人物刻画的生动性。重章叠句重章叠句:即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更换其中的几个字。作用:增强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美,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带给人一种或委婉深长或激越澎湃的表达效果。深入探究写君子追求淑女,为何以雎鸠鸟开头呢? 成双成对的雎鸠鸟就像君子求得淑女,形象地传达了君子对淑女的爱慕之情。这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由此及彼的手法在《诗经》中叫作“兴”。两物之间又有相似性,叫作“比”。李永强淑女和君子分别是怎样的形象?请抓住具体的词句分析。淑女:文静美好、勤劳、理智慎重。(1)“窈窕”写出了淑女的文静美好。(2)“流”“采”“芼”三个动词描写淑女采摘荇菜的过程,她是那样的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由此可见她的勤劳。(3)采荇的过程其实就是淑女择偶的过程:广泛交往——逐个了解——细心挑选。这一过程,足见淑女对待爱情的慎重理智。君子:执着追求、尊重对方、为爱改变提升自己,情趣高雅。(1)《关雎》写“君子”的动词有三:“求”“友”“乐”。由这一过程可见,男子对女子爱很深、求很切,求之不得时从不放弃。(2)诗中男子“求之不得”时并未做出过激之事,只是“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就是“君子”的第二个特点--爱得尊重。(3)“辗转反侧”后的“君子”苦思冥想,思考如何博得“淑女”的芳心——“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为了爱情,“君子”甘愿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有高雅情趣。其实,男子的行为改变是一面镜子,足以照出“淑女”情趣的高雅。诵读《关雎》,简要说说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渴望与追求欢聚和成亲忧思与烦恼幻想受挫《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心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李永强《关雎》为什么居于《诗经》之首?难道就因为它写了一个让人羡慕的君子追求淑女的爱情故事? 《关雎》能被编人《诗经》不在于写了一个爱情故事,而在于写了一个符合孔子“礼义”标准的爱情故事,这个标准便是“君子”和“淑女”,《关雎》是对“君子”和“淑女”这一标准的内涵的诗化解释、诗化表达。你学习《关雎》之后受到了怎样的教化?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呢?任找一个方面谈谈。要学做君子和淑女,加强自身的修养。关雎爱慕思念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联想到爱情(起兴)寤寐思服辗转反侧愿望追求爱情苦闷与焦灼(实写)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和谐与欢乐(虚写) 《关雎》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的过程,写他现实中求之不得的痛苦和幻想中求而得之的喜悦,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大胆执着的追求。蒹 葭如果说《关雎》是一支爱情进行曲,那么《蒹葭》就是一场爱情马拉松,它描写了主人公对“伊人”不懈的追寻。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蒹葭》,用学习《关雎》的方法,来重走这一段经典的爱情马拉松之路吧。晞( ) 湄( ) 跻( )坻( ) 涘( ) 沚( )读准字音xīméijīchísìzhǐ朗读节奏示例: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 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朗读《蒹葭》,读准字音,读出节奏。sù huíxīméijīchísìzhǐ《蒹葭》的重章叠句及其表达效果小结: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体现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秋景起兴渲染氛围意象幽远手法生动意境凄美朦胧悠远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诵读指导】《蒹葭》以四言为主,兼以五言。四言的均两字一顿,五言的以“二三”形式进行停顿,要读出一唱三叹的意味。每章的第一句中,“苍苍”“萋萋”“采采”要重读;每章的第六句中,“阻”“长”“跻”“右”重读;每章的最后一句,“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语调低缓,适度拖长声音。结合注释,读懂词句大意。蒹 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选自《诗经·秦风》。茂盛的样子。那人,指所爱的人。在水的另一边,指对岸。逆流而上去追寻那人。溯洄,逆流而上。洄,逆流。从,跟随、追寻。之,代“伊人”。艰险。顺流而下。好像在水的中央,意思是相距不远却无法接近。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茂盛的样子。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干。(路)高而陡。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茂盛鲜明的样子。向右迂曲。没有完,这里指还没有干。水边。水中的小块陆地。蒹 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指芦苇。默写常考···交代了时令。“溯洄”“溯游”连用,侧面刻画了主人公的一往情深与执着,表现了他内心的焦急与忧愁。描绘追寻情状以景起兴点明主题:追寻“伊人”“宛”字写出了“伊人”若隐若现,可望而不可即,表达了主人公惆怅失望之情。这两句描绘了一幅萧瑟、冷寂的晚秋图,为全诗渲染了凄清惆怅的气氛,烘托了主人公忧郁感伤的情怀。这两句交代了主人公所思慕的对象和其所在的地点,写出了主人公的思慕之切和可望不可即的惆怅之情。这四句叙写主人公追求“伊人”的道路艰难而漫长。 第一章:从水边的秋景起兴,描绘了主人公与日夜思念的心上人难以相会的情景。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以景起兴这两句暗示了时光的流逝,营造了冷寂、落寞的氛围,烘托了主人公惆怅失意的心情。点明主题:追寻“伊人”这两句表明“伊人”的可望而不可即。描绘追寻情状这四句写道路又险又陡,河水苍茫浩渺,表现了主人公追寻之路的艰难,写出了主人公因与“伊人”阻隔而产生的痛苦和无奈之情。 第二章:用反复咏叹的方法,进一步写主人公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怅惘心情。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以景起兴点明主题:追寻“伊人”描绘追寻情状“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的变化,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追求者的深情执着。“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表明了“伊人”行踪不定,既增加了追寻的难度,也表现了追寻者的执着。无论路途多么艰险,主人公始终不放弃对“伊人”的追寻。“长”“跻”“右”和“央”“坻”“沚”的变换,表现了主人公追寻“伊人”困难重重,突出了他想见“伊人”的急切心情和追求“伊人”的执着。 第三章:反复咏叹,突出追寻“伊人”之路的艰难、曲折与漫长和“伊人”难求的绵长惆怅之情。深入探究《蒹葭》一诗没有直接诉说主人公的思念之情,但其思念却绵远悠长;没有直接描写“伊人”,但其身影却无处不在。说说这首诗是怎样达到这种效果的。①每章的开头均以景起兴,利用芦苇、霜露、秋水等景物渲染出一种萧索凄迷的氛围,为主人公对“伊人”的追寻提供了特定的背景,更烘托了所思不见的怅惘心情。②三章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时空序列,“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的变化,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追求者的深情执着;从上游到下游,从此岸再到彼岸,地点的变化,写出了主人公不畏险阻地一再追寻、几度求索,也暗示了“伊人”的踪迹飘忽,难以寻觅。“伊人”是否还可以代表更广泛的含义?理想、梦想、追求、功业、前途、胜境、福地……美好事物的象征。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 在追寻的路上,我们热切地期盼和追寻着美好,也许这种追寻最终不能实现,但路上的风景和希望足以。《关雎》和《蒹葭》这两首诗在内容情感和表现形式上有什么异同?蒹葭在水一方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在水之涘反复咏叹伊人难求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是一首情景相生的爱情诗,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和对想象之景的描述,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苦恼、惆怅及对其强烈的思念之情。《关雎》和《蒹葭》的异同比较《关雎》和《蒹葭》这两首诗在内容情感和表现形式上有什么异同?相同点不同点①《关雎》和《蒹葭》都属于《诗经》中的“国风”,都是当时的民歌;②都运用了“兴”的手法,借景抒情,托物寄意;③都大量使用重章叠句的艺术形式,反复咏唱;④在语言形式上大多四言一句,二二拍,一般隔句用韵,但并不拘泥,而是富于变化;⑤都使用双声叠韵词,富于声韵美。《关雎》是一首热情的恋歌,表现了对爱情和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感情坦率朴素、健康明朗、热烈浓郁;《蒹葭》一诗则含蓄委婉地抒发了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全诗充满难言的惆怅和伤感。《关雎》叙事线索明晰,画面形象可见;《蒹葭》意境含蓄,场景朦胧,情感韵味更加浓郁。《诗经》中的经典名句1.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周南·桃夭》【译文】桃花蓓蕾满枝丫,鲜艳明丽赛朝霞。美丽姑娘要出嫁,和和顺顺上夫家。2.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郑风·风雨》【译文】风雨交加天地昏,雄鸡喔喔叫不已。终于看见丈夫归,我心怎能不欢喜?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译文】昔日从军上战场,杨柳依依好春光。今日归来路途上,大雪纷纷漫天扬。4.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译文】生生死死不分离,咱们誓言记心里。紧紧握着你的手,和你一起到白头。5.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译文】有文采的君子啊,如象牙经过切磋,如美玉经过琢磨。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选自《论语·阳货》 【译文】孔子说:“你们为什么不学习《诗》呢?《诗》可以抒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风俗,可以结交朋友,可以讽谏不平之事。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1. 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雎鸠(jū jiū) 窈窕(yǎo tiǎo)B. 好逑(qiú) 寤寐(wù mèi)C. 蒹葭(jiā) 溯洄(sù)D. 萋萋(qī) 在水之涘(yì)•【点拨】“涘”应读作“sì”。••••••••••D当堂测试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关关雎鸠(拟声词)B. 寤寐求之(睡觉)C. 寤寐思服(想穿衣服)D. 宛在水中沚(底部)•【点拨】 B 项,“寤”,醒时;C 项,“思服”,思念;D 项,“沚”,水中的小块陆地。•••••A3. 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B.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C.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D.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点拨】 A 项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关关 /雎鸠,在河 / 之洲”。A4.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起兴手法的一项是 ( )A.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B.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C.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D.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点拨】本题考查起兴手法。《诗经》经常使用起兴手法。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C 项没有用到起兴手法。C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为“五经”之一。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雅”分为“大雅”“小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颂”是祭祀乐歌。C.《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先秦时也称其为《诗三百》。D.《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主要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D【点拨】 D 项中“《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的说法错误。6. 填空。(1)《关雎》中统摄全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关雎》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主人公饱受相思之苦,长夜无眠、思绪万千的情状深刻地表现了出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3)古诗常常会成为现代歌词作者的灵感之源。比如歌曲《在水一方》中的“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就化用了《蒹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点拨】(1)根据“统摄全诗”来分析;(2)从“主人公饱受相思之苦,长夜无眠、思绪万千”来分析;(3)根据“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来分析即可找到答案。注意不要写错别字,不添字漏字。阅读《〈诗经〉二首》,完成练习。7. 下列对《关雎》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诗以滩头水畔的一对雎鸠鸟的叫声起兴,然后写出了主人公的一片情思。B. 第三句“窈窕淑女”写出了主人公倾心之人是一位文静善良的女子。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写主人公饱尝相思之苦,已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D【点拨】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关雎》的第三章写主人公想象自己与意中人热恋的美好时光和举行婚礼的欢乐场面,诗的格调变得轻松明快。“琴瑟友之”表现了恋爱生活的和谐美满,“钟鼓乐之”描绘了婚礼的盛况。D 项理解有误。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写出了青年男子求之不得的苦闷、哀怨情绪。8. 下列对《蒹葭》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B. 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C. 这首诗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D. 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的执着追求,以及其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点拨】“绝望情绪”的说法有误。D9.《关雎》这首诗表达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点拨】从整首诗来看,诗歌写的是一位男子对心仪的女子的追求过程。诗中男子追求爱情的过程,就是他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过程,表达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表达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10. 《蒹葭》这首诗中的景物描写起到了什么作用?这首诗向读者展示的画面是:一个晚秋的早晨,天色朦胧,笼罩在晨雾中的是一望无际的沾带露珠的芦苇,一条河流蜿蜒而去。望远处,是一块小小的沙洲。这是萧瑟的晚秋晨光,烘托出了主人公凄恻的情感。三个不同时间段的晚秋晨光图,渲染烘托出主人公久久伫立远望而始终不能见到心上人的惆怅心情,主人公的这种心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显得越来越急切,越来越凄婉。由此可知,这些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心情,同时使诗歌在艺术表达上达到情景交融的境地。【点拨】先描述诗中景物描写的画面,再分析画面的特点,以及对表达主人公情感的作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诗句描绘的是三个不同时间段的晚秋晨光图,渲染烘托出主人公久久伫立远望而始终不能见到心上人的惆怅心情。由此可分析出这些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心情,同时使诗歌在艺术表达上达到情景交融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