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七》 课件PPT
展开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课文回顾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几篇课文?它们在内容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体现诗人豁达的胸怀,坚持操守的信念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战士们不畏艰苦,奋勇杀敌,爱国爱家的精神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诗人鄙视流俗、淡泊名利、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课文回顾 “诺曼底号”在海上被撞遇难,在一片混乱惊恐中,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地指挥救援,使船上很多人脱险,而他自己却随着轮船沉入大海。 赞扬了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高尚品格。“诺曼底号”遇难记课文回顾黄继光 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奋不顾身,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的英雄事迹。 表现了黄继光不怕牺牲、为了战斗胜利不顾个人生死的英雄主义气概,充分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课文回顾挑山工 作者登泰山时见到挑山工登山,发现他们走的路程比游人长,但登山的速度却并不比游人慢,从而悟出的生活道理。 做事只要认定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去做,就能达到目的。课文回顾 课文中是怎样表现人物特点的呢?让我一起去“交流平台”看看吧! 自由读“交流平台”内容,感受人物的品质。说一说从他们的对话中你读出了什么?交流平台 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 从哈尔威船长的语言中可以读出他镇定沉着、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优秀品质。 从黄继光的动作描写“站起来了、举起”,感受到了黄继光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而毅然决然地英勇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 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他举起右臂,手雷在探照灯的光亮中闪闪发光。 阅读文章时,我们可以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方面来分析人物的特点,感受人物的品质,同时也要将这种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这孩子黑虎头似的脸上,生着一双铜铃似一般地大眼睛,十分精神。外貌描写他走到书架前拿起一本书,看了看书名又放回去了。他感受到了莫大的委屈,心里想着刚才刚发生的事,觉得眼前一片黑暗,于是下定了决心,再也不来这个地方了。“你怎么啦?嘴巴翘得那么高?”妈妈问道。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方法拓展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借助拼音,自己认读“识字加油站”中的9个生字,看看能否把字音读正确。这一组都是描写______的词语。人物识字加油站蔼 慷 慨 贤 戚惧 彬 躁 焚ǎikānɡkǎixiánqījùbīnzàofén认读生字和蔼:态度温和,容易接近。慷慨:充满正气,情绪激昂;大方不吝啬。贤惠:指妇女心地善良,对人和蔼,懂道理讲道理。悲戚:心情悲痛哀伤。临危不惧:面临生命危险毫不畏惧(害怕)。彬彬有礼:形容文雅的样子。焦躁不安:着急而烦躁,心神不定。心急如焚:心里急的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这些词语可以用来描述人的品质、心情、表示人的心理状态或品格特点。 我特别喜欢游泳,每天都坚持练习。工夫不负有心人,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学校组织了一次游泳竟赛,同学们都忍不住情不自禁地为我鼓掌,我果然获得了一等奖。老师告诉我们,好成绩的取得,跟是否勤学苦练有很大的关系。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下面这段话。词句段运用修改病句的步骤:1.读(读原句);2.找(找病因);3.改(对症改);4.查(改后查)。修改病句的原则:原意要保,改动要小,改法要巧。1.下面的成语都与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有关,选两三个,讲讲他的故事和含义。囊萤夜读 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铁杵成针 程门立雪 手不释卷词句段运用 东晋人车胤,年幼时好学不倦,勤奋刻苦。他白天帮大人干活,夜晚便捧书苦读。可是由于家境贫寒,常常没钱买油灯,书也读不成了。他为此十分苦恼。 一个夏夜的晚上,车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忆着读过的书上的内容,忽然发现院子里有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舞。他忽然心中一动,要是把这些萤火虫聚集在一起,借它们的光不就可以读书吗?于是,他开始捉萤火虫,捉了十几只,把它们装在白纱布缝制的口袋里,挂在案头。从此,他每天借着萤光苦苦地读书。囊萤夜读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 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 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凿壁偷光 汉朝时,有一人叫匡衡,勤奋好学。 家里很穷,白天必须干活,晚上他才能读书。但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他的邻居家一到晚上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对邻居说:“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 邻居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说:“既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 匡衡回到家,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烛光透过来了。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一天,匡衡卷着铺盖出现在大户人家门前。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用报酬。只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 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铁杵成针 故事讲的是李白小的时候很聪明,贪玩、不好学。一天,他趁人没注意,丢下书本,溜出去玩。他四处闲逛,走啊走啊,不知不觉,来到一条小溪边,有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在溪边吃力的磨着铁杵。 李白觉的很奇怪,上前问到:“老婆婆您在干什么?”老婆婆说:“我要把铁杵磨成绣花针。”李白吃了一惊问:“这个铁杵几年才能磨完?”老婆婆说“只要功夫深,铁杵就能磨成绣花针。”李白听了从此刻苦学习、仔细观察,成了中国一位大诗人。 程门立雪 北宋的时候,有一个大学问家,他的名字叫做杨时。杨时这个人是一个非常有礼貌,也很谦虚好学的人。不管遇到什么的困难他都想办法把自己想要知道的知识从别人那里获取。主要是和学习有关的事情,哪怕是付出再大的代价他也要做到。 那一年,杨时已经四十岁了,有一次他和他的好朋友游酢提前约好了一起找程颐,程颐是当时很有名的一位大学问家。杨时和他的好朋友游酢走到程颐家的时候,得知程颐当时正好在家里面睡觉。由于杨时是一位很懂礼貌的人,于是他就觉得自己不应该在老师睡觉的时候去打扰老师,即便是自己很渴望马上学到知识。就这样杨时和他的朋友两个人就安安静静地站在老师的门口,等待老师醒来。 过了一会儿,天空中渐渐地下起了鹅毛大雪。天气也开始变得很冷。雪越下越大,天越来越冷,但是老师还在睡觉。他们依然很有礼貌,没有打扰老师,而是在大雪中等待。这时候,杨时的朋友游酢因为寒冷的冬雪天气已经坚持不住了。他有好几次想要把程老师叫醒,但是杨时没有让他这么做。 他们两个人在大雪中坚持着,坚持站着等待着老师醒来,等待老师醒过来给他们讲解问题。当程颐老师睡醒的时候,发现门外站着两个“雪人”。朗读句子,加点词语重读,边读边体会加点词语的作用。观察老师动作,练习说话。仿照例句,选一种情况,写一组连续的动作。仿写句子他勇敢地抓住窗框,两只脚有力地蹬着车厢,攀上了窗口。妈妈顺着这些树枝爬了上来,坐在那个三角形的鸟窝里。她打开背包,从里面拿出好多东西:巧克力、香肠、面包、花生、牛奶……她把这些好吃的分给小动物们。··················示例:我左手拿着羽毛球,右手握着球拍,心里不断的说:“加油!加油!”我高高地将手中的羽毛球抛起,用另一只手握着球拍将还在空中的羽毛球打向对方那边。我盯着打过的球,只见羽毛球在空中划出一条优美的弧线,落到他的面前,他忙高举起羽毛球拍子,向飞来的羽毛球打去。虽然他高举起了拍子,却没能够到我打过来的球。 小男孩打羽毛球 、 第二次,只见他两眼死死盯着我发过来的球,,迅速的将羽毛球反击给我,这样快的球我可招架不住,尽管我闪身去够,还是没能够到。第三次,我把注意力高度集中,不能让对方再次钻空子了。他开始发球了,这次是一个高球,我跳起身,看准球飞来的方向,向它打去。打过去了!可是喜悦马上又被紧张替代了,他接住了球,并又用力打了过来,当看见这次是一个低球时,我心里有些发毛:这种低球需要用挑球的方式将球打回去,可我还没有学会挑球,只好硬着头皮伸出拍子去接球。不出所料,我没能接到这个球。“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2.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3.不怨天,不尤人。——《论语》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日积月累下课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