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3节 电阻教案及反思
展开1.物理观念
(1)知道电阻的定义、符号,单位及单位,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2)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3)知道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学中人运用。
(4)了解超导体及超导现象。
2.科学思维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实验能力。
3.科学探究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讨论、总结、归纳的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导体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电阻概念的建立,理解和掌握控制变量法。
三、教学分析
九年级学生通过上学期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的思维方式,逐步的形象思维向抽向思维过渡。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层学生同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和科学探究的方法,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1.新课导入
生活经验导入:导线多是用铜做的,特别重要的电器设备的导线要用昂贵的银来做。
提问:铁也是导体,既多又便宜,为什么很少用它来做导线呢?顺势导入本节新课《电阻》。
环节二:新课讲授
1.电阻
通过多媒体呈现同一金属导体的U-I图像。让学生观察对于同一个导体来说,不管电流、电压怎样变化,电压跟电流之比都是一个常量,教师进行总结得出
并解释R是一个只跟导体本身性质有关而与通过的电流无关的物理量。从上式可以看出,在电压U相同时,R越大,导体中的电流I越小。看来R的值反映了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所以,物理学中就把它叫导体的电阻。
2.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
猜想与假设:请学生结合导入中的问题进行猜想。学生可能假设导体电阻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同种材料制成的导体,长度越长,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取a、b、c、d四条不同的金属导体,在长度、横截面积、材料中只有一个因素不同,b与a长度不同;c与a横截面积不同;d与a材料不同。与学生共同设计实验电路图,设计思路:
(1)把a、b、c、d四条导线串联接在同一电路中,分别用电压表测量每根导线两端的电压,因为电流相同,所以每段导线两端的电压之比即为每根导线的电阻之比。
(2)测出每根导线的电压之后,比较a、b的电阻之比与它们的长度之比;比较a、c的电阻之比与它们的横截面积之比;比较a、d电阻是否相等。
(3)多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位置进行测量。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请同学们小组进行实验,根据实验思路进行操作。
分析与论证:通过实验结果,师生共同总结出导体的电阻与材料、横截面积和长度的关系。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有定量关系,而且当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确定后,导体的电阻因材料不同而不同。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多种材料不同、形状不同的电阻,学生对比电阻之间的大小关系。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
布置作业:课下尝试通过逻辑推理总结出导体的电阻与材料、横截面积和长度的关系。
初中第3节 电阻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第3节 电阻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策略,评价与反馈,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第十六章 电压 电阻第3节 电阻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十六章 电压 电阻第3节 电阻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提出问题,出示目标,设置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九年级全册第3节 电阻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物理九年级全册第3节 电阻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电阻概念的建立,电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