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检测卷(附答案部编版)第1页
    2024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检测卷(附答案部编版)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检测卷(附答案部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检测卷(附答案部编版),共4页。
    第六单元得分________ 卷后分________ 评价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C )(3分)A.抟扶摇(tuán)      游于濠梁(háo)B.教学相长(zhǎnɡ) 学学半(xiào)C.男有分(fēn) 才美不外见(xiàn)D.其真无马邪(yé) 大庇天下寒士(bì)【解析】男有分(fèn)。2.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3分)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B.一食或尽粟一石C.女有归 D.讲信修睦【解析】A.古义:振奋,文中指用力鼓动翅膀;今义:愤怒。B.古义:有时;今义:或许,也许;或者。C.古义:女子出嫁;今义:返回;归还。3.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 )(3分)A.子之不知鱼之乐 B.故人不独亲其亲C.策之不以其道 D.《齐谐》者,志怪者也【解析】B.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C.名词作动词,用马鞭驱赶;D.名词作动词,记载。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D )(3分)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B.选贤与能C.才美不外见 D.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解析】A.“冥”同“溟”,海;B.“与”同“举”,推举;C.“见”同“现”,表现。5.与“不知其几千里也”中的“其”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3分)A.其真无马邪 B.其正色邪C.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其如土石何【解析】A.表示加强诘问语气;B.表示选择;C.与例句一样,都是代词,“它”的意思;D.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D )(3分)A.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B.《虽有嘉肴》是《礼记·学记》中的一段。《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礼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C.《马说》作者是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标题中“说”指的是一种古代文体。D.杜甫,唐代诗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变化历程,号称“诗圣”。【解析】杜甫被称为“诗圣”,他的诗号称“诗史”。7.古诗文名句默写。(7分)(1)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2)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李白《送友人》)(3)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4)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白居易《卖炭翁》)(5)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陶渊明《桃花源记》)(6)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7)中国人发明了“福”字,来表达渴望过上衣食无忧,远离疾苦的牧歌田园生活的朴素愿望。这份源远流长的愿望是杜甫居于破屋中呼号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亦是于谦胸怀的“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夙愿。二、阅读理解(35分)(一)古诗词阅读(5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3分)A.诗句中的“卷”“飞”“渡”“洒”“挂罥”“飘转”等动词组成了一幅鲜明的秋风怒号图,渲染了凄苦的氛围。B.诗句中的“老无力”“呼不得”“叹息”等词语写出了诗人的老态、愤懑和无奈,反映了诗人年迈穷困的现实。C.“娇儿恶卧踏里裂”写出小孩睡觉不老实,这增添了诗人的烦躁、厌恶之气,也是诗人“少睡眠”的主要原因。D.“雨脚如麻未断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雨的连绵细密,从侧面表现出诗人生活的凄苦。【解析】诗人“少睡眠”的主要原因是历经战乱,忧国忧民。9.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你认为哪一幅图更适合做朗诵本诗的视频背景,为什么?(2分)图一更合适。因为图一表现了秋风怒号的场面和诗人伫立风雨中的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更能体会诗人当时的艰苦处境,从而更深刻地感受杜甫不顾自己、大庇天下的博大胸怀,而图二没有这个效果。(言之成理即可)(二)文言文阅读(16分)【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虽有嘉肴》)【乙】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①。不学操缦②,不能安弦③;不学博依④,不能安《诗》;不学杂服⑤,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⑥焉修焉息焉游⑦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⑧而不反。《兑命》曰:“敬孙⑨务⑩时敏,厥修乃来⑪。”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学记》)【注释】①居学:在家休息时的学习。②操缦(màn):学习弹奏杂乐。③安弦:懂得音乐。④博依:各种比喻。⑤杂服:各种服饰。⑥藏:收藏,积累。⑦游:闲暇。⑧辅:指朋友。⑨孙:同“逊”,谦虚。⑩务:必须。⑪来:到达。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不知其旨也(味美)    (2)教然后知困(困惑)(3)退息必有居学(休息) (4)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即使)11.请用“/”给【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2)不兴其艺,不能乐学。不喜欢那些才艺,就不会乐于学习。13.【甲】【乙】两文都引用了《兑命》的话,请分别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3分)【甲】文引用《兑命》中的话来论述教和学的关系,强调了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道理;【乙】文引用《兑命》中的话来证明学习重在课下勤奋练习、持之以恒的观点。14.【甲】文谈到“教学相长”,【乙】文谈到“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请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分别说说你的理解。(3分)示例:教学相长——在学习中,当我在教别人时,也会发现自己并没有真正学会,或者会有不同的见解和新的思想。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我们在学校学习知识后回家还要做练习,复习巩固,这样才能学得好。【乙参考译文】大学的教育活动,按时令进行,一定有正式课业;在家休息时,一定有课外作业。不学弹奏杂乐,就不能懂得音乐;不广泛运用各种比喻,就不能写好诗句;不学好各种服饰,就不能学好礼仪。不喜欢那些才艺,就不会乐于学习。所以,君子对待学习,既要积累练习,也要休息闲暇。只有这样,才能安心学习,亲近师长,乐于交友,深信所学之道,因此,即使离开师长、朋友,也不会违背所学。《兑命》篇说:“只有(专心致志)谦逊恭敬、敏于求学,修行才能成功。”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三)文言文阅读(14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①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不受。介②而驰,初不甚疾,比③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④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⑤不择粟,饮不择泉,拦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所论极进。”(节选自《宋史·岳飞传》)【注释】①刍豆:指牛马的饲料。②介:备上鞍甲。③比:等到。④褫(chǐ):解除。⑤秣(mò):喂食。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一食或尽粟一石(吃)   (2)食之不能尽其材(才能、才干)(3)初不甚疾(快)       (4)介而驰(赶马快跑)1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相同的一项是( D )(2分)例句:褫鞍甲而不息不汗A.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庄子《北冥有鱼》)B.潭西南而望(柳宗元《小石潭记》)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魏学洢《核舟记》)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韩愈《马说》)【解析】例句中“而”表转折,但是、却。A.表修饰;B.表修饰;C.表并列;D.表转折。1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不受。每天要吃数斗饲料,要喝一斛泉水,但若不是精细干净的食物它们就不吃。18.两文都谈马,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本应“一食或尽粟一石”才能展现“千里之能”;被岳飞称为“致远之材”的良马具有“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的特点。(用文中的语句填空)(2分)19.【甲】【乙】两文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要善待人才,要给人才充分施展才能提供必要的条件。【乙参考译文】绍兴七年,岳飞入朝拜见皇帝,皇帝从容地问:“你是否得到良马?”岳飞说:“我有两匹良马,每天要吃数斗饲料,要喝一斛泉水,但若不是精细干净的食物它们就不吃。备上鞍甲,赶马快跑,开始并不很快,等到跑上百里,才开始奔驰奋进。从中午跑到黄昏,还可以多跑两百里。卸下鞍甲不喘气也不出汗,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这是因为它们肚量大却不贪随便之食,精力充沛却不逞一时之勇,它们是跑远路的良驹啊!可是,不幸的是,它们都相继死了。目前我所骑的马,每天吃的粮食只有数升,对喂食从不挑剔,对饮水也不选择,拉住缰绳还未坐稳,就跳跃起来迅速奔跑,刚刚跑百里,就力气用尽流汗喘息,几乎像要死了一样。这是因为它摄取食物虽少却容易饱,喜爱逞强但却外强而中干,它只是平庸低劣的马而已!”皇帝听了称好,说:“你今天说的话非常好。”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