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第十三章《内能》单元过关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展开
这是一份第十三章《内能》单元过关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共7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单元过关练习一、选择题1.两个相同的杯子中装有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分别向两杯中放入同样的糖块,冷水中的糖块比热水中的溶解得慢,这是因为冷水温度低导致( )A.物质分子不运动 B.水分子间没有间隙 C.糖分子间没有斥力 D.物质分子运动缓慢2.宏观的物理现象能够反映出物质的微观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墨水滴入水中出现扩散现象,这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B.“破镜不能重圆”,这是因为接触部分的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 C.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物体内部分子运动就越快 D.大多数物体受热后体积会膨胀,是由于分子变大的原故3.2022年3月23日,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王亚平老师在中国空间站演示了“液桥”实验,如图所示。将两块透明板分开,中间形成一个长约10cm的“液桥”。下面几个选项与这个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A.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会“粘”在一起 B.试管中装有水和酒精各一半,震荡几次,液体总体积变小 C.把铅板和金板紧压在一起,几年后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1mm深 D.用手指封闭装有水的注射器筒口,推压其活塞,筒内的水不易被压缩 4.如图所示,小江把一块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使玻璃板的下表面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无作用力,弹簧测力计示数会不变 B.玻璃分子和水分子之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 C.玻璃板摔成两块后,不能合成一块,因为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D.玻璃板有固定的形状是因为固态物质的分子间的距离很大5.如图所示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该病毒一般呈球形,直径在75~160nm之间,是由分子构成的,属于单链RNA病毒。下列关于病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温度升高时,构成新型冠状病毒中的分子无规则运动更剧烈 B.温度一定时,构成新型冠状病毒中所有分子运动速度大小不一定相同 C.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咳嗽或打喷嚏等飞沫传播,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D.佩戴口罩可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因为口罩的中间层具有吸附和过滤的作用6.关于温度、热量、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 B.同一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C.同一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热传递过程中,温度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7.在下列事例中,利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是( )A.从滑梯上下滑时臀部发热 B.用火给水壶里的水加热 C.锯木头锯子发烫 D.压缩空气硝化棉被点燃8.下列关于甲、乙两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管口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 B.图甲中,橡胶塞被推出,水蒸气内能增加 C.图乙中,向下压活塞,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气体的内能 D.图乙中,若不放棉花,向下压活塞,气体内能不变 9.如图所示,瓶内有一个温度计的探头。在瓶内盛少量水,用橡皮塞塞紧瓶口,再用打气筒向瓶内打气,当瓶内气压达到足够大时,塞子将从瓶冲出,且原来透明的瓶内充满了白雾,对“塞子从瓶口冲出”分析正确的是( )A.塞子冲出过程与汽油机的压缩冲程相似 B.塞子冲出过程是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减小 C.塞子冲出过程中,塞子的机械能守恒 D.原来透明的瓶内充满了白雾是因为发生了汽化现象10.质量和温度相同的铝块和水放出相同热量后,将铝块放入水中(c水>c铝),则( )A.水的温度不断传给铝块 B.水的热量传给铝块 C.铝块的热量传给水 D.铝块和水之间不发生热传递11.《冬日田园杂兴》:榾柮无烟雪夜长,地炉煨酒暖如汤。如图所示是用地炉加热酒时,锅内的热水和酒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热水和酒最后温度相同 B.在这一过程中酒的内能增大是因为酒从热水中吸收了温度 C.酒和热水之间发生热传递的原因是它们温度不同 D.热水到达和酒的同一温度后不再与酒发生热传递 12.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比较a、b两种液体吸热的情况,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a、b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液体是食用油 B.a、b液体的比热容之比是5:4 C.加热相同的时间,a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b液体吸收的热量 D.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13.小丽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为0.6kg的水和1.2kg的另一种液体进行加热,得到的实验数据作出如图所示图像,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则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 )A.1.05×103J/(kg•℃) B.1.4×103J/(kg•℃) C.2.1×103J/(kg•℃) D.3.15×103J/(kg•℃) 14.如图是某一沿海城市和某一内陆城市年气温绘成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据图可以判断( )A.实线是内陆的气温图线,因为沙子的比热容较小 B.实线是沿海的气温图线,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小 C.实线是沿海的气温图线,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D.实线是内陆的气温图线,因为沙子的比热容较大二、填空题15.刚装修完的房子,打开房门就会闻到刺鼻的气味,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属于 现象。这个现象表明分子在 ,为了减少新房子有害气体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根据 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的规律,可以采用在高温季节来临前装修完并搁置一段时间,加强通风等措施。16.新冠病毒是直径约为0.3μm的颗粒物,可通过飞沫传播,飞沫传播的方式 (选填“是”或“不是”)扩散现象。在各项防控工作中,重要的一项是用酒精消毒,在使用酒精前要进行稀释,稀释过程中发现等体积的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体积之和,这说明分子间存在 。我们离很远就能闻到酒精的气味,说明酒精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 越高,酒精分子运动越剧烈。17.用图示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实验时,A瓶装空气B瓶中装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可知气体发生了扩散。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 。若实验温度分别为 ①0℃,②4℃,③20℃,则在 (填序号)温度下气体扩散更快。 18.如图,在烧瓶内盛少量水,给瓶内打气,在瓶塞未跳起前,瓶内气体的内能 ,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了瓶内气体的内能。继续打气,当瓶塞跳起时,观察到瓶口有“白雾”出现,这是因为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后,内能 ,温度 的缘故。19.如图所示,M是一个被销钉K锁住的活塞,汽缸A密封有压缩空气,C是一支温度计。若活塞与汽缸壁之间没有摩擦,当将控制活塞的销钉K卸下,发现活塞向右移动,则卸下销钉K之前 (选填“A”或“B”)侧汽缸内气压较大,卸下销钉K之后 (选填“A”或“B”)侧汽缸内气体内能增大,温度计示数 (选填“变大”或“变小”)。20.北方冬天常用热水来供暖,这是利用了水 的性质。如果散热器中通过4kg的水,且水温降低了20℃时,它放出了 J的热量。[已知c水=4.2×103J/(kg•℃)]21.将质量和初温均相同的铝、铜、铁三个金属球(c铝>c铁>c铜)浸没在沸水中煮很长一段时间,则三个球的温度 (填“相同”或“不相同”)。从沸水中吸热最多的是 球。2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用同种物质制成两个质量不等的物体,其比热容 (选填“相同”或“不同”);质量均为1kg的铜块和铅块吸收了相等的热量[c铜=3.9×102J/(kg•℃),c铅=1.3×102J/(kg•℃)],则铜块与铅块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若铜块温度升高了100℃,则它吸收了 J的热量。23.甲、乙两金属块质量之比为1:3,比热容之比为3:4,当放出相同的热量后,甲、乙两金属块降低的温度之比为 。24.将质量和初温均相同的铝、铜、铁三个金属球(c铝>c铁>c铜)浸没在沸水中煮较长的一段时间,则三个球的温度 (填“相同”或“不相同”)。从沸水中吸热最多的是 球。先达到100摄氏度的是 球。三、实验探究题25.小明学习分子热运动的过程中完成了下面几组小实验。(1)如图甲所示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让实验更可靠,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 (填“A”或“B”)瓶。(2)如图乙实验是水和酒精混合前后的实验现象,主要说明了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 。(3)图丙实验中,图a是一个铁丝圈,中间较松弛地系着一根棉线,图b是浸过肥皂水的铁丝圈,图c表示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图d表示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这个实验说明了分子间存在 。(4)如图丁所示,分别在热水和冷水中滴入相同的红墨水,可以看到 水瓶中墨水扩散的快,这说明 跟温度有关。26.研究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小明做了两个实验:实验甲:如图1所示,将装有少量乙醚的薄壁金属管固定于桌面,用橡皮塞塞紧,来回快速拉动缠在金属管外的皮绳,过一会儿,可以观察到橡皮塞从管口飞出。实验乙:如图2所示,用气筒不断向装有少量水的瓶内用力打气,可观察到瓶塞从瓶口跳出,此时瓶内有白雾产生。(1)在甲实验中:橡皮塞从管口飞出,是 的内能转化为橡皮塞的机械能。A.皮绳 B.金属管 C.橡皮塞 D.乙醚气体(2)在乙实验中:当瓶塞从瓶口跳出时,瓶内有白雾产生,这时瓶内气体的内能 ,温度降低,发生了液化现象。A.增大 B.减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27.同学们为了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两小组同学分别利用不同实验装置进行实验。A组同学选用如图甲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B组同学用两个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分别对物质加热进行实验(如图丙),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初温相同且 相等的水和煤油。(2)对满足上述条件的水和煤油用相同酒精灯加热10min,水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煤油吸收的热量。根据实验数据,甲组同学作出了水和煤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可知水的比热容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煤油的比热容。(3)由图象可知,煤油的比热容是 J/(kg•℃)。[c水=4.2×103J/(kg•℃)](4)实验中水和煤油吸收热量,是通过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5)有同学认为用图丙中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更好,你认为选择电加热器加热的优点是: (写出一个优点即可)。四、计算题28.小红在实验室利用电加热器加热,完成了冰的熔化实验,并描绘出冰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实验时,冰的质量为0.5 kg,相同时间内水和冰吸收的热量相同,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1)根据图线求CD段水和AB段冰吸收的热量分别是多少?(2)求冰的比热容。29.工匠用钢铁打制刀具时,有一个重要流程叫“淬火”,把用钢铁打制成型的刀具放到炉火中充分煅烧,然后将其迅速放入水中骤冷。现有一成型的合金钢刀具的质量为1 kg,温度为20 ℃,放入836 ℃的炉火中煅烧足够长时间,迅速取出放入5 kg、20 ℃的水中冷却,最后与水达到共同的温度,不计过程中的热量损失,c水=4.2×103 J/(kg•℃),c合金钢=0.42×103 J/(kg•℃),求:(1)此刀具在炉火中吸收了多少热量?(2)淬火后水的温度为多少摄氏度?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单元过关练习一、选择题1.两个相同的杯子中装有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分别向两杯中放入同样的糖块,冷水中的糖块比热水中的溶解得慢,这是因为冷水温度低导致( )A.物质分子不运动 B.水分子间没有间隙 C.糖分子间没有斥力 D.物质分子运动缓慢2.宏观的物理现象能够反映出物质的微观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墨水滴入水中出现扩散现象,这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B.“破镜不能重圆”,这是因为接触部分的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 C.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物体内部分子运动就越快 D.大多数物体受热后体积会膨胀,是由于分子变大的原故3.2022年3月23日,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王亚平老师在中国空间站演示了“液桥”实验,如图所示。将两块透明板分开,中间形成一个长约10cm的“液桥”。下面几个选项与这个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A.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会“粘”在一起 B.试管中装有水和酒精各一半,震荡几次,液体总体积变小 C.把铅板和金板紧压在一起,几年后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1mm深 D.用手指封闭装有水的注射器筒口,推压其活塞,筒内的水不易被压缩 4.如图所示,小江把一块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使玻璃板的下表面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无作用力,弹簧测力计示数会不变 B.玻璃分子和水分子之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 C.玻璃板摔成两块后,不能合成一块,因为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D.玻璃板有固定的形状是因为固态物质的分子间的距离很大5.如图所示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该病毒一般呈球形,直径在75~160nm之间,是由分子构成的,属于单链RNA病毒。下列关于病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温度升高时,构成新型冠状病毒中的分子无规则运动更剧烈 B.温度一定时,构成新型冠状病毒中所有分子运动速度大小不一定相同 C.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咳嗽或打喷嚏等飞沫传播,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D.佩戴口罩可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因为口罩的中间层具有吸附和过滤的作用6.关于温度、热量、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 B.同一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C.同一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热传递过程中,温度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7.在下列事例中,利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是( )A.从滑梯上下滑时臀部发热 B.用火给水壶里的水加热 C.锯木头锯子发烫 D.压缩空气硝化棉被点燃8.下列关于甲、乙两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管口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 B.图甲中,橡胶塞被推出,水蒸气内能增加 C.图乙中,向下压活塞,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气体的内能 D.图乙中,若不放棉花,向下压活塞,气体内能不变 9.如图所示,瓶内有一个温度计的探头。在瓶内盛少量水,用橡皮塞塞紧瓶口,再用打气筒向瓶内打气,当瓶内气压达到足够大时,塞子将从瓶冲出,且原来透明的瓶内充满了白雾,对“塞子从瓶口冲出”分析正确的是( )A.塞子冲出过程与汽油机的压缩冲程相似 B.塞子冲出过程是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减小 C.塞子冲出过程中,塞子的机械能守恒 D.原来透明的瓶内充满了白雾是因为发生了汽化现象10.质量和温度相同的铝块和水放出相同热量后,将铝块放入水中(c水>c铝),则( )A.水的温度不断传给铝块 B.水的热量传给铝块 C.铝块的热量传给水 D.铝块和水之间不发生热传递11.《冬日田园杂兴》:榾柮无烟雪夜长,地炉煨酒暖如汤。如图所示是用地炉加热酒时,锅内的热水和酒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热水和酒最后温度相同 B.在这一过程中酒的内能增大是因为酒从热水中吸收了温度 C.酒和热水之间发生热传递的原因是它们温度不同 D.热水到达和酒的同一温度后不再与酒发生热传递 12.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比较a、b两种液体吸热的情况,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a、b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液体是食用油 B.a、b液体的比热容之比是5:4 C.加热相同的时间,a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b液体吸收的热量 D.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13.小丽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为0.6kg的水和1.2kg的另一种液体进行加热,得到的实验数据作出如图所示图像,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则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 )A.1.05×103J/(kg•℃) B.1.4×103J/(kg•℃) C.2.1×103J/(kg•℃) D.3.15×103J/(kg•℃) 14.如图是某一沿海城市和某一内陆城市年气温绘成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据图可以判断( )A.实线是内陆的气温图线,因为沙子的比热容较小 B.实线是沿海的气温图线,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小 C.实线是沿海的气温图线,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D.实线是内陆的气温图线,因为沙子的比热容较大二、填空题15.刚装修完的房子,打开房门就会闻到刺鼻的气味,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属于 现象。这个现象表明分子在 ,为了减少新房子有害气体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根据 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的规律,可以采用在高温季节来临前装修完并搁置一段时间,加强通风等措施。16.新冠病毒是直径约为0.3μm的颗粒物,可通过飞沫传播,飞沫传播的方式 (选填“是”或“不是”)扩散现象。在各项防控工作中,重要的一项是用酒精消毒,在使用酒精前要进行稀释,稀释过程中发现等体积的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体积之和,这说明分子间存在 。我们离很远就能闻到酒精的气味,说明酒精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 越高,酒精分子运动越剧烈。17.用图示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实验时,A瓶装空气B瓶中装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可知气体发生了扩散。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 。若实验温度分别为 ①0℃,②4℃,③20℃,则在 (填序号)温度下气体扩散更快。 18.如图,在烧瓶内盛少量水,给瓶内打气,在瓶塞未跳起前,瓶内气体的内能 ,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了瓶内气体的内能。继续打气,当瓶塞跳起时,观察到瓶口有“白雾”出现,这是因为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后,内能 ,温度 的缘故。19.如图所示,M是一个被销钉K锁住的活塞,汽缸A密封有压缩空气,C是一支温度计。若活塞与汽缸壁之间没有摩擦,当将控制活塞的销钉K卸下,发现活塞向右移动,则卸下销钉K之前 (选填“A”或“B”)侧汽缸内气压较大,卸下销钉K之后 (选填“A”或“B”)侧汽缸内气体内能增大,温度计示数 (选填“变大”或“变小”)。20.北方冬天常用热水来供暖,这是利用了水 的性质。如果散热器中通过4kg的水,且水温降低了20℃时,它放出了 J的热量。[已知c水=4.2×103J/(kg•℃)]21.将质量和初温均相同的铝、铜、铁三个金属球(c铝>c铁>c铜)浸没在沸水中煮很长一段时间,则三个球的温度 (填“相同”或“不相同”)。从沸水中吸热最多的是 球。2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用同种物质制成两个质量不等的物体,其比热容 (选填“相同”或“不同”);质量均为1kg的铜块和铅块吸收了相等的热量[c铜=3.9×102J/(kg•℃),c铅=1.3×102J/(kg•℃)],则铜块与铅块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若铜块温度升高了100℃,则它吸收了 J的热量。23.甲、乙两金属块质量之比为1:3,比热容之比为3:4,当放出相同的热量后,甲、乙两金属块降低的温度之比为 。24.将质量和初温均相同的铝、铜、铁三个金属球(c铝>c铁>c铜)浸没在沸水中煮较长的一段时间,则三个球的温度 (填“相同”或“不相同”)。从沸水中吸热最多的是 球。先达到100摄氏度的是 球。三、实验探究题25.小明学习分子热运动的过程中完成了下面几组小实验。(1)如图甲所示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让实验更可靠,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 (填“A”或“B”)瓶。(2)如图乙实验是水和酒精混合前后的实验现象,主要说明了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 。(3)图丙实验中,图a是一个铁丝圈,中间较松弛地系着一根棉线,图b是浸过肥皂水的铁丝圈,图c表示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图d表示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这个实验说明了分子间存在 。(4)如图丁所示,分别在热水和冷水中滴入相同的红墨水,可以看到 水瓶中墨水扩散的快,这说明 跟温度有关。26.研究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小明做了两个实验:实验甲:如图1所示,将装有少量乙醚的薄壁金属管固定于桌面,用橡皮塞塞紧,来回快速拉动缠在金属管外的皮绳,过一会儿,可以观察到橡皮塞从管口飞出。实验乙:如图2所示,用气筒不断向装有少量水的瓶内用力打气,可观察到瓶塞从瓶口跳出,此时瓶内有白雾产生。(1)在甲实验中:橡皮塞从管口飞出,是 的内能转化为橡皮塞的机械能。A.皮绳 B.金属管 C.橡皮塞 D.乙醚气体(2)在乙实验中:当瓶塞从瓶口跳出时,瓶内有白雾产生,这时瓶内气体的内能 ,温度降低,发生了液化现象。A.增大 B.减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27.同学们为了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两小组同学分别利用不同实验装置进行实验。A组同学选用如图甲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B组同学用两个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分别对物质加热进行实验(如图丙),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初温相同且 相等的水和煤油。(2)对满足上述条件的水和煤油用相同酒精灯加热10min,水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煤油吸收的热量。根据实验数据,甲组同学作出了水和煤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可知水的比热容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煤油的比热容。(3)由图象可知,煤油的比热容是 J/(kg•℃)。[c水=4.2×103J/(kg•℃)](4)实验中水和煤油吸收热量,是通过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5)有同学认为用图丙中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更好,你认为选择电加热器加热的优点是: (写出一个优点即可)。四、计算题28.小红在实验室利用电加热器加热,完成了冰的熔化实验,并描绘出冰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实验时,冰的质量为0.5 kg,相同时间内水和冰吸收的热量相同,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1)根据图线求CD段水和AB段冰吸收的热量分别是多少?(2)求冰的比热容。29.工匠用钢铁打制刀具时,有一个重要流程叫“淬火”,把用钢铁打制成型的刀具放到炉火中充分煅烧,然后将其迅速放入水中骤冷。现有一成型的合金钢刀具的质量为1 kg,温度为20 ℃,放入836 ℃的炉火中煅烧足够长时间,迅速取出放入5 kg、20 ℃的水中冷却,最后与水达到共同的温度,不计过程中的热量损失,c水=4.2×103 J/(kg•℃),c合金钢=0.42×103 J/(kg•℃),求:(1)此刀具在炉火中吸收了多少热量?(2)淬火后水的温度为多少摄氏度?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