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化学复习讲义+练习+练习 第14讲 氮及其化合物(讲义)(原卷版+解析)
展开完卷时间:5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N 14 O 16 S 32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12×5分)
1.(2023·北京朝阳·统考一模)用圆底烧瓶收集后进行喷泉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和都是极性分子
B.和分子中的共价键都是键
C.分子的键角小于分子的键角
D.烧瓶中溶液颜色变红的原因:
2.(2023·贵州·统考三模)氮是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广泛存在于大气、土壤和动植物体内。读自然界中氮循环示意图。
根据氮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共表示了两条固氮的途径
B.人类活动对氮循环产生影响
C.硝酸盐参与到多条氮循环线路中
D.动植物体内氮主要存在于蛋白质中
3.(2023·广东·统考二模)下列有关含氮化合物的反应中,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将过量SO2通入冷氨水中:NH3•H2O+SO2=HSO+NH
B.室温下用稀硝酸溶解铜:Cu+4H++2NO=Cu2++2NO2↑+2H2O
C.NO2溶于水制硝酸:2NO2+2H2O=H++NO+NO
D.等体积、等浓度的NH4HSO4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NH+OH-=NH3•H2O
4.(2023·广东惠州·统考一模)氨既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又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如图为合成氨以及氨氧化制硝酸的流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合成塔内发生的反应中有非极性键的断裂和极性键的生成
B.氧化炉内发生的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4
C.使用溶液吸收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是酸性氧化物
D.向吸收塔中通入的作用是氧化
5.(2023·辽宁·校联考模拟预测)利用下列装置以熟石灰和氯化铵为原料制备、收集并完成喷泉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选择装置①制备氨气B.选择装置②干燥和收集氨气
C.选择装置③完成喷泉实验D.选择装置④除去氯化钙中残余的氯化铵
6.(2023·天津河北·统考二模)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根据下图转化判断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浓硝酸见光易分解且易挥发,应用棕色试剂瓶盛放且用胶塞密封
B.戊与丁反应时,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实验室中可以采取加热甲物质的方法制取氨气
D.向饱和NaCl溶液中依次通入过量的和,然后过滤可制得乙
7.(2023·上海杨浦·统考二模)室温下,将充满的试管倒立于水中,充分反应,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B.剩余的无色气体约占试管体积的
C.试管中的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D.向试管中缓慢通入,液面上升但不可能充满试管
8.(2023·上海静安·统考二模)下列含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N2难溶于水,可用作粮食保护气
B.NH3具有还原性,液氨可作制冷剂
C.HNO3具有挥发性,可用于制造化肥
D.NH4Cl溶液呈酸性,可用于去除铁锈
9.(2023·广东茂名·统考二模)研究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人类生存环境息息相关,结合下图氮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可通过加热i的溶液制取cB.在水溶液中,c能被氧化成f
C.自然固氮可实现b→c的转化D.利用a和f反应可生产氮肥
10.(2023·河北张家口·统考二模)某催化固氮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氮过程是将气态含氮物质转化为固态含氮物质
B.整个过程中涉及到非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
C.三步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D.步骤Ⅲ可能为ΔH>0,ΔS<0的反应
11.(2023·江苏南京·统考二模)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收集并制备的实验原理和装置正确的是
A.用装置甲制取B.用装置乙收集
C.用装置丙吸收D.用装置丁蒸干溶液获得
12.(2023·安徽·校联考三模)NH3可用作脱硝剂。某科研小组为了探究NO2能否被NH3还原,设计的装置如图所示(夹持、加热装置已略去,K1、K2为止水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X可以是无水CaCl2
B.甲、乙试剂均可以是P2O5
C.实验时宜先通入NO2,再通入NH3有利于减少空气对实验的干扰
D.生成NO2的反应中n(还原剂):n(氧化剂)=1:4
二、主观题(共3小题,共40分)
13.(13分)(2023·新疆乌鲁木齐·统考一模)下图是氮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细菌和电催化可促使含氮物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1)写出N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
(2)依据图中所示的氮循环,写出自然界中固氮的一种途径_______。
(3)氮肥是水体中铵态氮的主要来源之一、实验室中检验可以用_______溶液,产生气体使湿润的_______色石蕊试纸变色。
(4)硝化过程中,含氮物质发生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5)铵态氮()与亚硝态氮()可以在氨氧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氮气。该反应中,当产生氮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
(6)由于过度的人为干预,水体中的硝酸盐水平正在增加。硝酸盐转化为无害氮的反硝化作用,可以通过电催化法来实现,写出在中性介质中硝酸盐转化为氮气的阴极电极反应式_______。
14.(14分)(2023·上海浦东新·统考二模)法可用于吸收燃煤发电厂的,同时获得产品。反应的原理为:。实验室根据上述反应原理,模拟生产硫酸铵。完成下列填空:
(1)搭建如图装置,先通入。通入的仪器采用干燥管替代长导管的目的是_______;然后通入,当液体由红色变为浅红色时,立即停止实验,此时溶液的pH范围为_______,不继续通入直至过量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
(2)已知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将反应后的混合液进行如下实验:过滤、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烘干。两次过滤依次得到的物质分别为_______和_______;实验时,烘干温度不易过高,其原因为_______。
(3)实验所得的量较少,为提高其产量,工业上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任写一条即可)
为了测定样品中的纯度,进行实验。取1.500g硫酸铵在碱性溶液中反应,蒸馏出生成的氨气,用硫酸标准液吸收,再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吸收氨气后过量的硫酸。
(4)若滴定时消耗了的NaOH溶液20.00mL,则该硫酸铵产品的纯度为_______%。
(5)若蒸馏出的氨气中含有较多水蒸气,则实验结果将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15.(13分)(2023·北京海淀·清华附中校考三模)某小组同学探究铜和浓硝酸的反应,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1:分别取浓硝酸与不同质量的铜粉充分反应,铜粉完全溶解,溶液颜色如下表:
(1)写出铜和浓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2)小组同学认为溶液显绿色的可能原因是:
猜想1:硝酸铜浓度较高,溶液呈绿色;猜想2:溶解在混合溶液中,溶液呈绿色。
依据实验1中的现象,判断猜想1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
(3)取⑤中溶液,___________(填操作和现象),证实猜想2成立。
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也证实了猜想2成立。
实验2:向①中溶液以相同流速分别通入和空气,观察现象。
(4)结合上述实验现象,下列推测合理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①中溶液通入时,被缓慢氧化为
b.①中溶液里某还原性微粒与绿色有关,通入空气时较快被氧化
c.空气小的溶于水显酸性,促进了溶液变蓝色
d.加热溶液①后,可能观察到溶液变蓝的现象
(5)小组同学继续探究实验2中现象的差异,并查阅文献:
ⅰ.“可溶性铜盐中溶解亚硝酸”可能是实验①中溶液显绿色的主要原因
ⅱ.在溶液中存在
反应l:(慢)
反应2:(快)
解释实验2中“通入氮气变蓝慢,通入空气变蓝快”的原因___________。
小组同学为确认亚硝酸参与了形成绿色溶液的过程,继续进行实验。
实验3:取3份等体积的①中绿色溶液,分别加入不同物质,观察现象。
(6)实验中加入的固体物质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加入后溶液迅速变蓝可能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023·湖南·统考高考真题)是一种强还原性的高能物质,在航天、能源等领域有广泛应用。我国科学家合成的某(Ⅱ)催化剂(用表示)能高效电催化氧化合成,其反应机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Ⅱ)被氧化至(Ⅲ)后,配体失去质子能力增强
B.M中的化合价为
C.该过程有非极性键的形成
D.该过程的总反应式:
2.(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夹持及加热装置略)制备高纯白磷的流程如下:
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红磷使用前洗涤以除去表面杂质
B.将红磷转入装置,抽真空后加热外管以去除水和氧气
C.从a口通入冷凝水,升温使红磷转化
D.冷凝管外壁出现白磷,冷却后在氮气氛围下收集
3.(2022·北京·高考真题)某多孔材料孔径大小和形状恰好将“固定”,能高选择性吸附。废气中的被吸附后,经处理能全部转化为。原理示意图如下。
已知: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温度升高时不利于吸附
B.多孔材料“固定”,促进平衡正向移动
C.转化为的反应是
D.每获得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4.(2022·天津·统考高考真题)利用反应可制备N2H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H3分子有孤电子对,可做配体
B.NaCl晶体可以导电
C.一个N2H4分子中有4个σ键
D.NaClO和NaCl均为离子化合物,他们所含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5.(2022·天津·统考高考真题)燃油汽车行驶中会产生CO、NO等多种污染物。下图为汽车发动机及催化转化器中发生的部分化学反应。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A.甲是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成分B.乙是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之一
C.反应(Ⅰ)在常温下容易发生D.反应(Ⅱ)中NO是氧化剂
6.(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氨是最重要的化学品之一,我国目前氨的生产能力位居世界首位。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1数据计算反应的_______。
(2)研究表明,合成氨反应在催化剂上可能通过图2机理进行(*表示催化剂表面吸附位,表示被吸附于催化剂表面的)。判断上述反应机理中,速率控制步骤(即速率最慢步骤)为_______(填步骤前的标号),理由是_______。
(3)合成氨催化剂前驱体(主要成分为)使用前经还原,生成包裹的。已知属于立方晶系,晶胞参数,密度为,则晶胞中含有的原子数为_______(列出计算式,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
(4)在不同压强下,以两种不同组成进料,反应达平衡时氨的摩尔分数与温度的计算结果如下图所示。其中一种进料组成为,另一种为。(物质i的摩尔分数:)
①图中压强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
②进料组成中含有惰性气体的图是_______。
③图3中,当、时,氮气的转化率_______。该温度时,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化为最简式)。
第14讲 氮及其化合物
(模拟精练+真题演练)
完卷时间:5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N 14 O 16 S 32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12×5分)
1.(2023·北京朝阳·统考一模)用圆底烧瓶收集后进行喷泉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和都是极性分子
B.和分子中的共价键都是键
C.分子的键角小于分子的键角
D.烧瓶中溶液颜色变红的原因:
【答案】C
【解析】A.是三角锥形,是V形,两者的正负电荷中心都不重合,都是极性分子,故A正确;B.和分子中中心原子都是杂化类型,配原子都是H原子只有s轨道电子,所以共价键都是键,故B正确;C.两者中心原子都是杂化,有两对孤电子对,有一对孤电子对,孤电子对越多对成键电子对的排斥力就越大,所形成的的键角就越小,所以分子的键角大于分子的键角,故C错误;D.烧杯中烧瓶中溶液遇酚酞颜色变红说明溶液显碱性,其原因:,故D正确;故选C。
2.(2023·贵州·统考三模)氮是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广泛存在于大气、土壤和动植物体内。读自然界中氮循环示意图。
根据氮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共表示了两条固氮的途径
B.人类活动对氮循环产生影响
C.硝酸盐参与到多条氮循环线路中
D.动植物体内氮主要存在于蛋白质中
【答案】A
【解析】A.氮的固定是指将单质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如图,氮的固定有雷电作用、人工固氮、生物固氮(豆科植物的根瘤)共3种固氮途径,故A错误;B.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排放和消耗了大量含氮化合物,如摄取蛋白质,排放氮氧化合物等,所以人类活动对氮循环产生影响,故B正确;C.如图,硝酸盐参与了蛋白质的制造和被细菌分解进入大气中,也通过人工固氮和生物固氮合成硝酸盐等,故C正确;D.经过氮的固定,经部分植物合成蛋白质,最后被动物摄食也能在体内分解,重新合成氨基酸,所以动植物体内氮主要存在于蛋白质中,故D正确;故选A。
3.(2023·广东·统考二模)下列有关含氮化合物的反应中,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将过量SO2通入冷氨水中:NH3•H2O+SO2=HSO+NH
B.室温下用稀硝酸溶解铜:Cu+4H++2NO=Cu2++2NO2↑+2H2O
C.NO2溶于水制硝酸:2NO2+2H2O=H++NO+NO
D.等体积、等浓度的NH4HSO4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NH+OH-=NH3•H2O
【答案】A
【解析】A.过量SO2通入冷氨水,生成和,离子方程式为NH3•H2O+SO2=HSO+NH,A正确;B.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NO而不是NO2,离子方程式为3Cu+8H++2=3Cu2++2NO↑+4H2O,B错误;C.NO2溶于水生成HNO3和NO,离子方程式为3NO2+H2O=2H++2+NO,C错误;D.等体积、等浓度的NH4HSO4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离子方程式为H++OH-=H2O,D错误;故答案选A。
4.(2023·广东惠州·统考一模)氨既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又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如图为合成氨以及氨氧化制硝酸的流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合成塔内发生的反应中有非极性键的断裂和极性键的生成
B.氧化炉内发生的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4
C.使用溶液吸收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是酸性氧化物
D.向吸收塔中通入的作用是氧化
【答案】C
【解析】氮气和氢气和成氨气,氨气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据此解答。
A.合成塔内为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有氮气和氢气中的非极性键的断裂,和氨气中的极性键的形成,A正确;B.氧化炉内的反应为4NH3+5O24NO+6H2O,氨气为还原剂,氧气Wie氧化剂,则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为5:4,B正确;C.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都不是酸性氧化物,C错误;D.吸收塔中通入氧气是为了使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促进氮的吸收为硝酸,D正确;故选C。
5.(2023·辽宁·校联考模拟预测)利用下列装置以熟石灰和氯化铵为原料制备、收集并完成喷泉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选择装置①制备氨气B.选择装置②干燥和收集氨气
C.选择装置③完成喷泉实验D.选择装置④除去氯化钙中残余的氯化铵
【答案】B
【解析】A.装置①可以用于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制备氨气,A正确;B.氨气用碱石灰干燥,氯化钙能吸收氨气生成,氨气密度小于空气,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B错误;C.氨气易溶于水,可用装置③完成喷泉实验,C正确;D.氯化钙受热不挥发,装置④可用于除去中的,D正确;故答案为:B。
6.(2023·天津河北·统考二模)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根据下图转化判断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浓硝酸见光易分解且易挥发,应用棕色试剂瓶盛放且用胶塞密封
B.戊与丁反应时,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实验室中可以采取加热甲物质的方法制取氨气
D.向饱和NaCl溶液中依次通入过量的和,然后过滤可制得乙
【答案】B
【分析】氨气发生催化氧化生成NO和水,丙是NO、丁是H2O;NO和氧气反应生成NO2,戊是NO2;NO2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氨气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甲是NH4Cl;氨气、氯化钠、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乙是碳酸氢钠。
【解析】A.浓硝酸见光易分解且易挥发,应用棕色试剂瓶盛放,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不能用胶塞密封,故A错误;B.NO2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氮元素化合价由+4升高为+5、氮元素化合价由+4降低为+2,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B正确;C.甲是NH4Cl,NH4Cl受热分解生成的氨气和氯化氢遇冷会重新结合生成氯化铵,不能采取加热甲物质的方法制取氨气,故C错误;D.氨气极易溶于水,二氧化碳在碱性溶液中溶解度增大,向饱和NaCl溶液中先通入过量的NH3,再通入CO2生成碳酸氢钠沉淀,故D错误;故选B。
7.(2023·上海杨浦·统考二模)室温下,将充满的试管倒立于水中,充分反应,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B.剩余的无色气体约占试管体积的
C.试管中的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D.向试管中缓慢通入,液面上升但不可能充满试管
【答案】D
【分析】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则将充满二氧化氮的试管倒立于水中,反应生成的一氧化氮气体约占试管体积的。
【解析】A.由分析可知,二氧化氮易溶于水,与水发生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A正确;B.由分析可知,将充满二氧化氮的试管倒立于水中,反应生成的一氧化氮气体约占试管体积的,故B正确;C.由分析可知,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的硝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故C正确;D.由分析可知,将充满二氧化氮的试管倒立于水中,反应生成的一氧化氮气体约占试管体积的,向试管中缓慢通入氧气,氧气与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所以试管中液面上升,若通入的氧气与一氧化氮的体积比为3:4,一氧化氮和氧气、水恰好反应生成硝酸,液面能充满试管,故D错误;故选D。
8.(2023·上海静安·统考二模)下列含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N2难溶于水,可用作粮食保护气
B.NH3具有还原性,液氨可作制冷剂
C.HNO3具有挥发性,可用于制造化肥
D.NH4Cl溶液呈酸性,可用于去除铁锈
【答案】D
【解析】A.N2非常稳定,常温下不易发生化学反应而可作为保护气,A项没有关联性;B.液氨变为气体吸收热量从而可作为制冷剂,B项没有关联性;C.HNO3中含有氮元素可被植物吸收利用而作为制造氮肥原料,C项没有关联性;D.NH4Cl为强酸弱碱盐水解呈酸性,可与铁锈发生反应,D项有关联性;故选D。
9.(2023·广东茂名·统考二模)研究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人类生存环境息息相关,结合下图氮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可通过加热i的溶液制取cB.在水溶液中,c能被氧化成f
C.自然固氮可实现b→c的转化D.利用a和f反应可生产氮肥
【答案】A
【解析】A.由物质价态及物质类别可知,i为铵盐,c为一氧化氮,无法通过加热铵盐溶液制备一氧化氮,A错误;B.c为一氧化氮,f为硝酸,由元素价态可知一氧化氮在溶液中可被氧化为硝酸,B正确;C.b为氮气,c为一氧化氮,氮的固定是指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自然界中的氮气可在闪电作用下转化为一氧化氮,实现氮的固定,C正确;D.a为氨气,f为硝酸,二者反应生成硝酸铵,可作氮肥,D正确;故选A。
10.(2023·河北张家口·统考二模)某催化固氮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氮过程是将气态含氮物质转化为固态含氮物质
B.整个过程中涉及到非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
C.三步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D.步骤Ⅲ可能为ΔH>0,ΔS<0的反应
【答案】B
【解析】A.固氮过程是将大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选项A错误;B.整个过程中涉及到非极性键的断裂(N)和形成(O),选项B正确;C.第Ⅱ步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选项C错误;D.步骤Ⅲ为熵增过程,△S>0,选项D错误;答案选B。
11.(2023·江苏南京·统考二模)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收集并制备的实验原理和装置正确的是
A.用装置甲制取B.用装置乙收集
C.用装置丙吸收D.用装置丁蒸干溶液获得
【答案】C
【解析】A.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不可能生成二氧化氮,故A错误;B.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应从长导气管通入,故B错误;C.二氧化氮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钠、亚硝酸钠和水,则用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氮,防止污染空气,故C正确;D.硝酸铜是强酸弱碱盐,溶液蒸干时铜离子水解、硝酸挥发和分解导致无法制得六水硝酸铜,而得到氧化铜,故D错误;故选C。
12.(2023·安徽·校联考三模)NH3可用作脱硝剂。某科研小组为了探究NO2能否被NH3还原,设计的装置如图所示(夹持、加热装置已略去,K1、K2为止水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X可以是无水CaCl2
B.甲、乙试剂均可以是P2O5
C.实验时宜先通入NO2,再通入NH3有利于减少空气对实验的干扰
D.生成NO2的反应中n(还原剂):n(氧化剂)=1:4
【答案】C
【分析】由实验装置图可知,装置A中浓氨水与碱石灰或氧化钙反应制备氨气,装置B中盛有的碱石灰用于干燥氨气;装置E中浓硝酸与铜反应制备二氧化氮,装置D中盛有的五氧化二磷或硅胶用于干燥二氧化氮,装置C中氨气与二氧化氮做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氮气和水。
【解析】A.由分析可知,固体X为碱石灰或氧化钙,不可能是无水氯化钙,因为无水氯化钙吸收氨气会生成八氨氯化钙,故A错误;B.由分析可知,甲为用于干燥氨气的碱石灰,不可能是能与氨气反应的五氧化二磷,故B错误;C.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实验时先通入二氧化氮排尽装置中的空气,有利于氨气充分与二氧化氮反应,可以减少空气对实验的干扰,故C正确;D.由得失电子数目守恒可知,浓硝酸与铜反应时,还原剂铜与氧化剂浓硝酸的物质的量比为1:2,故D错误;故选C。
二、主观题(共3小题,共40分)
13.(13分)(2023·新疆乌鲁木齐·统考一模)下图是氮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细菌和电催化可促使含氮物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1)写出N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
(2)依据图中所示的氮循环,写出自然界中固氮的一种途径_______。
(3)氮肥是水体中铵态氮的主要来源之一、实验室中检验可以用_______溶液,产生气体使湿润的_______色石蕊试纸变色。
(4)硝化过程中,含氮物质发生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5)铵态氮()与亚硝态氮()可以在氨氧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氮气。该反应中,当产生氮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
(6)由于过度的人为干预,水体中的硝酸盐水平正在增加。硝酸盐转化为无害氮的反硝化作用,可以通过电催化法来实现,写出在中性介质中硝酸盐转化为氮气的阴极电极反应式_______。
【答案】(1)第二周期第VA族(2分) +3(1分)
(2)生物固氮(或闪电作用)(2分)
(3)浓氢氧化钠(1分) 红(1分)
(4)氧化(2分)
(5)0.06(2分)
(6)2NO +10e- + 6H2O = N2↑ + 12OH-(2分)
【解析】(1)N是7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第VA族;设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x,x-2×2=-1,x=+3。
(2)自然界中固氮的途径主要为生物固氮或闪电作用;(3)根据+OH-NH3↑+H2O,检验可以用浓氢氧化钠溶液,氨气是碱性气体,产生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4)硝化过程中,N元素化合价升高,含氮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5)与反应生成氮气,中N元素化合价由-3升高为0、中N元素化合价由+3降低为0,根据得失电子守恒,配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2↑+2H2O,生成1ml氮气转移3ml电子,当产生氮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6。
(6)在中性介质中在阴极得电子生成氮气,阴极电极反应式2NO +10e- + 6H2O = N2↑ + 12OH-。
14.(14分)(2023·上海浦东新·统考二模)法可用于吸收燃煤发电厂的,同时获得产品。反应的原理为:。实验室根据上述反应原理,模拟生产硫酸铵。完成下列填空:
(1)搭建如图装置,先通入。通入的仪器采用干燥管替代长导管的目的是_______;然后通入,当液体由红色变为浅红色时,立即停止实验,此时溶液的pH范围为_______,不继续通入直至过量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
(2)已知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将反应后的混合液进行如下实验:过滤、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烘干。两次过滤依次得到的物质分别为_______和_______;实验时,烘干温度不易过高,其原因为_______。
(3)实验所得的量较少,为提高其产量,工业上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任写一条即可)
为了测定样品中的纯度,进行实验。取1.500g硫酸铵在碱性溶液中反应,蒸馏出生成的氨气,用硫酸标准液吸收,再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吸收氨气后过量的硫酸。
(4)若滴定时消耗了的NaOH溶液20.00mL,则该硫酸铵产品的纯度为_______%。
(5)若蒸馏出的氨气中含有较多水蒸气,则实验结果将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答案】(1)防倒吸(1分) 8.2-10.0 (1分) 防止碳酸钙生成碳酸氢钙,使硫酸铵难以分离(2分)
(2)CaCO3(1分) (1分) 防止分解(2分)
(3)通入过量的氨气(答案合理即可)(2分)
(4)92.4(2分)
(5)无影响(2分)
【解析】(1)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气溶于水易发生倒吸,通入的仪器采用干燥管替代长导管的目的是防倒吸;然后通入,当液体由红色变为浅红色时,立即停止实验,酚酞在pH为8.2—10.0时呈粉红色,所以此时溶液的pH范围为8.2—10.0;碳酸钙和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不继续通入直至过量的可能原因是防止碳酸钙生成碳酸氢钙,使硫酸铵难以分离。
(2)将反应后的混合液中含有碳酸钙沉淀,第一次过滤得到CaCO3沉淀,硫酸铵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硫酸铵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到晶体,过滤出;铵盐受热易分解,烘干温度不易过高,其原因为防止分解。
(3)为提高的产量,工业上可采取的措施是通入过量的氨气;(4)氨气、氢氧化钠共消耗硫酸的物质的量n(H2SO4)= ,若滴定时消耗了的NaOH溶液20.00mL,则说明硫酸吸收氨气的物质的量n(NH3)=,硫酸铵的物质的量为0.0105ml,则该硫酸铵产品的纯度为。
(5)水蒸气与硫酸、氢氧化钠都不反应,若蒸馏出的氨气中含有较多水蒸气,实验结果将无影响。
15.(13分)(2023·北京海淀·清华附中校考三模)某小组同学探究铜和浓硝酸的反应,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1:分别取浓硝酸与不同质量的铜粉充分反应,铜粉完全溶解,溶液颜色如下表:
(1)写出铜和浓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2)小组同学认为溶液显绿色的可能原因是:
猜想1:硝酸铜浓度较高,溶液呈绿色;猜想2:溶解在混合溶液中,溶液呈绿色。
依据实验1中的现象,判断猜想1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
(3)取⑤中溶液,___________(填操作和现象),证实猜想2成立。
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也证实了猜想2成立。
实验2:向①中溶液以相同流速分别通入和空气,观察现象。
(4)结合上述实验现象,下列推测合理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①中溶液通入时,被缓慢氧化为
b.①中溶液里某还原性微粒与绿色有关,通入空气时较快被氧化
c.空气小的溶于水显酸性,促进了溶液变蓝色
d.加热溶液①后,可能观察到溶液变蓝的现象
(5)小组同学继续探究实验2中现象的差异,并查阅文献:
ⅰ.“可溶性铜盐中溶解亚硝酸”可能是实验①中溶液显绿色的主要原因
ⅱ.在溶液中存在
反应l:(慢)
反应2:(快)
解释实验2中“通入氮气变蓝慢,通入空气变蓝快”的原因___________。
小组同学为确认亚硝酸参与了形成绿色溶液的过程,继续进行实验。
实验3:取3份等体积的①中绿色溶液,分别加入不同物质,观察现象。
(6)实验中加入的固体物质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加入后溶液迅速变蓝可能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u+4H++=2NO2↑+2H2O(2分)
(2)不合理,实验编号①~⑤中铜粉均溶解,随着硝酸铜浓度的增大,溶液颜色反而由绿色变为蓝色,与假设不符(2分)
(3)通入NO2气体,溶液颜色变绿(2分)
(4)bd(2分)
(5)通入氮气时,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气体被吹出,由于反应1较慢,亚硝酸浓度下降较慢;通入空气时,一氧化氮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溶液中一氧化氮浓度降低,对溶液颜色变化影响程度较大的反应2快速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亚硝酸浓度降低快,溶液颜色变化快。(2分)
(6)NaNO2(或其他亚硝酸盐)(1分) (1分) (1分)
【分析】通过设计实验推测铜与硝酸反应产物的颜色原因。
【解析】(1)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NO2气体和水,。
(2)根据题意,铜粉完全溶解,则随着铜粉质量的增加,溶液中硝酸铜的浓度浓度不断增大,但溶液颜色有绿色逐渐变为蓝色,与假设不符,故假设1不合理。
(3)猜想2认为,溶解在混合溶液中使溶液呈绿色,故向⑤中溶液通入NO2若溶液变为绿色,则猜想2成立。
(4)实验2证明,向①中溶液通入氮气溶液较慢变为蓝色,通入空气溶液较快变为蓝色; 化学性质稳定,在上述溶液中不能被氧化为 ,a错误;①中溶液里某还原性微粒与绿色有关,通入空气时较快被氧化,空气中的氧气具有氧化性,能够氧化溶液中的还原性微粒,b正确;酸性物质不能促进溶液变为蓝色,c错误;加热溶液①,加快反应速率,可能观察到溶液变蓝的现象,d正确;故选择bd两项。
(5)向溶液中通入N2时,NO2和NO气体被吹出,由于反应1进行较慢,亚硝酸的浓度下降较慢;通入空气时,NO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溶液中NO的浓度降低,对溶液颜色变化影响程度较大的反应2快速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亚硝酸浓度降低快,溶液颜色变化快。
(6)根据实验2可知,亚硝酸参与了绿色的形成过程,故向①的溶液中加入亚硝酸盐能够使溶液绿色变深;加入过氧化氢后,溶液迅速不变蓝,说明过氧化氢能够与亚硝酸发生反应,使溶液中亚硝酸浓度降低,亚硝酸具有还原性,过氧化氢具有氧化性,故过氧化氢将亚硝酸氧化为硝酸:,同时溶液中的一氧化氮也被过氧化氢氧化为硝酸:。
1.(2023·湖南·统考高考真题)是一种强还原性的高能物质,在航天、能源等领域有广泛应用。我国科学家合成的某(Ⅱ)催化剂(用表示)能高效电催化氧化合成,其反应机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Ⅱ)被氧化至(Ⅲ)后,配体失去质子能力增强
B.M中的化合价为
C.该过程有非极性键的形成
D.该过程的总反应式:
【答案】B
【解析】A.(Ⅱ)被氧化至(Ⅲ)后,中的带有更多的正电荷,其与N原子成键后,吸引电子的能力比(Ⅱ)强,这种作用使得配体中的键极性变强且更易断裂,因此其失去质子()的能力增强,A说法正确;B.(Ⅱ)中的化合价为+2,当其变为(Ⅲ)后,的化合价变为+3,(Ⅲ)失去2个质子后,N原子产生了1个孤电子对,的化合价不变;M为,当变为M时,N原子的孤电子对拆为2个电子并转移给1个电子,其中的化合价变为,因此,B说法不正确;C.该过程M变为时,有键形成,是非极性键,C说法正确;D.从整个过程来看, 4个失去了2个电子后生成了1个和2个,(Ⅱ)是催化剂,因此,该过程的总反应式为,D说法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B。
2.(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夹持及加热装置略)制备高纯白磷的流程如下:
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红磷使用前洗涤以除去表面杂质
B.将红磷转入装置,抽真空后加热外管以去除水和氧气
C.从a口通入冷凝水,升温使红磷转化
D.冷凝管外壁出现白磷,冷却后在氮气氛围下收集
【答案】C
【解析】A.红磷表面有被氧化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可以溶于水,因此红磷在使用前应洗涤,A正确;B.真空环境可以降低物质的熔沸点,有利于将红磷转化为白磷,但是由于抽真空时不能将水气和氧气完全除去,还需要对装置外管进行加热,这时可以保证反应环境无水无氧,B正确;C.若从a口通入冷凝水,则冷凝水无法充满整个冷凝管,冷凝效果不好,需要用b口通入,此时可以将冷凝水充满冷凝管,C错误;D.白磷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因此在收集白磷时应将反应装置冷却,再在氮气氛的条件下收集白磷,D正确;故答案选C。
3.(2022·北京·高考真题)某多孔材料孔径大小和形状恰好将“固定”,能高选择性吸附。废气中的被吸附后,经处理能全部转化为。原理示意图如下。
已知: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温度升高时不利于吸附
B.多孔材料“固定”,促进平衡正向移动
C.转化为的反应是
D.每获得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答案】D
【分析】废气经过MOFs材料之后,NO2转化成N2O4被吸附,进而与氧气和水反应生成硝酸,从该过程中我们知道,NO2转化为N2O4的程度,决定了整个废气处理的效率。
【解析】A.从可以看出,这个是一个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之后,平衡逆向移动,导致生成的N2O4减少,不利于NO2的吸附,A正确;B.多孔材料“固定”,从而促进平衡正向移动,B正确;C.N2O4和氧气、水反应生成硝酸,其方程式为,C正确;D.在方程式中,转移的电子数为4e-,则每获得,转移的电子数为0.4ml,即个数为,D错误;故选D。
4.(2022·天津·统考高考真题)利用反应可制备N2H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H3分子有孤电子对,可做配体
B.NaCl晶体可以导电
C.一个N2H4分子中有4个σ键
D.NaClO和NaCl均为离子化合物,他们所含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答案】A
【解析】A.NH3中N原子的孤电子对数==1,可以提供1对孤电子对,可以做配体,A正确;B.导电需要物质中有可自由移动的离子或电子,NaCl晶体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电子或者离子,故不能导电,B错误;C.单键属于σ键,双键中含有1个σ键和1个π键,三键中含有1个σ键和2个π键;N2H4的结构式为 ,分子中含有5个σ键,C错误;D.NaClO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NaCl只含有离子键,都是离子化合物,但所含的化学键类型不同,D错误;故选A。
5.(2022·天津·统考高考真题)燃油汽车行驶中会产生CO、NO等多种污染物。下图为汽车发动机及催化转化器中发生的部分化学反应。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A.甲是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成分B.乙是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之一
C.反应(Ⅰ)在常温下容易发生D.反应(Ⅱ)中NO是氧化剂
【答案】C
【分析】甲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甲和二氧化碳,再根据元素守恒,则甲为氮气。
【解析】A.甲是氮气,氮气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成分,故A正确;B.乙是二氧化碳,则乙是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之一,故B正确;C.由于氮气含有氮氮三键,因此反应(Ⅰ)在常温下不容易发生,在高温或放电条件下发生,故C错误;D.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一氧化氮中氮化合价降低,因此反应(Ⅱ)中NO是氧化剂,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C。
6.(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氨是最重要的化学品之一,我国目前氨的生产能力位居世界首位。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1数据计算反应的_______。
(2)研究表明,合成氨反应在催化剂上可能通过图2机理进行(*表示催化剂表面吸附位,表示被吸附于催化剂表面的)。判断上述反应机理中,速率控制步骤(即速率最慢步骤)为_______(填步骤前的标号),理由是_______。
(3)合成氨催化剂前驱体(主要成分为)使用前经还原,生成包裹的。已知属于立方晶系,晶胞参数,密度为,则晶胞中含有的原子数为_______(列出计算式,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
(4)在不同压强下,以两种不同组成进料,反应达平衡时氨的摩尔分数与温度的计算结果如下图所示。其中一种进料组成为,另一种为。(物质i的摩尔分数:)
①图中压强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
②进料组成中含有惰性气体的图是_______。
③图3中,当、时,氮气的转化率_______。该温度时,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化为最简式)。
【答案】(1)
(2)(ⅱ)在化学反应中,最大的能垒为速率控制步骤,而断开化学键的步骤都属于能垒,由于的键能比H-H键的大很多,因此,在上述反应机理中,速率控制步骤为(ⅱ)
(3)
(4) 合成氨的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少的反应,压强越大平衡时氨的摩尔分数越大 图4
【解析】(1)在化学反应中,断开化学键要消耗能量,形成化学键要释放能量,反应的焓变等于反应物的键能总和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的差,因此,由图1数据可知,反应的。
(2)由图1中信息可知,的,则的键能为;的,则H-H键的键能为。在化学反应中,最大的能垒为速率控制步骤,而断开化学键的步骤都属于能垒,由于的键能比H-H键的大很多,因此,在上述反应机理中,速率控制步骤为(ⅱ)。
(3)已知属于立方晶系,晶胞参数,密度为,设其晶胞中含有的原子数为,则晶体密度,解之得,即晶胞中含有的原子数为。
(4)①合成氨的反应中,压强越大越有利于氨的合成,因此,压强越大平衡时氨的摩尔分数越大。由图中信息可知,在相同温度下,反应达平衡时氨的摩尔分数,因此,图中压强由小到大的顺序为,判断的依据是:合成氨的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少的反应,压强越大平衡时氨的摩尔分数越大。
②对比图3和图4中的信息可知,在相同温度和相同压强下,图4中平衡时氨的摩尔分数较小。在恒压下充入惰性气体,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减小,各组分的分压也减小,化学平衡要朝气体分子数增大的方向移动,因此,充入惰性气体不利于合成氨,进料组成中含有惰性气体的图是图4。
③图3中,进料组成为两者物质的量之比为3:1。假设进料中氢气和氮气的物质的量分别为3ml和1ml,达到平衡时氮气的变化量为x ml,则有:
当、时,,解之得,则氮气的转化率,平衡时、、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其物质的量分数分别为、、,则该温度下因此,该温度时,反应的平衡常数。
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铜粉质量/g
0.1
0.2
0.3
0.4
0.5
溶液颜色
绿色
草绿色
蓝绿色偏绿
蓝绿色偏蓝
蓝色
通入气体
氮气
空气
现象
液面上方出现明显的红棕色气体
后溶液变为蓝色
液面上方出现明显的红棕色气体
后溶液变为蓝色
加入物质
___________固体
3滴30%溶液
3滴水
现象
溶液绿色变深
溶液迅速变为蓝色
溶液颜色几乎不变
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铜粉质量/g
0.1
0.2
0.3
0.4
0.5
溶液颜色
绿色
草绿色
蓝绿色偏绿
蓝绿色偏蓝
蓝色
通入气体
氮气
空气
现象
液面上方出现明显的红棕色气体
后溶液变为蓝色
液面上方出现明显的红棕色气体
后溶液变为蓝色
加入物质
___________固体
3滴30%溶液
3滴水
现象
溶液绿色变深
溶液迅速变为蓝色
溶液颜色几乎不变
新高考化学复习讲义+练习 第08讲 钠及其重要化合物(讲义+练习)(原卷版):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复习讲义+练习 第08讲 钠及其重要化合物(讲义+练习)(原卷版),文件包含新高考化学复习讲义+练习第08讲钠及其重要化合物讲义原卷版docx、新高考化学复习讲义+练习第08讲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练习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化学复习讲义+练习+练习 第13讲 硫及其化合物(讲义)(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复习讲义+练习+练习 第13讲 硫及其化合物(讲义)(原卷版+解析),文件包含新高考化学复习讲义+练习第13讲硫及其化合物讲义原卷版+解析docx、新高考化学复习讲义+练习第13讲硫及其化合物练习原卷版+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化学复习讲义+练习 第12讲 氯及其化合物(讲义+练习)(原卷版):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复习讲义+练习 第12讲 氯及其化合物(讲义+练习)(原卷版),文件包含新高考化学复习讲义+练习第12讲氯及其化合物讲义原卷版docx、新高考化学复习讲义+练习第12讲氯及其化合物练习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