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南京师大附中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生物含解析

    2024南京师大附中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生物含解析第1页
    2024南京师大附中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生物含解析第2页
    2024南京师大附中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生物含解析第3页
    还剩3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南京师大附中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生物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南京师大附中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生物含解析,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5题,每题2分,共计5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下列关于元素和化合物叙述正确的是( )
    A. 纤维素是植物和蓝细菌细胞壁主要成分
    B. 高等植物细胞的结合水主要存在于液泡中
    C. Mg2+存在于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中
    D. 核糖体、染色体含有的大量元素种类基本一致
    2. 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酵母菌没有线粒体,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因为它有有氧呼吸需要的酶
    B. 变形虫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DNA、RNA可通过核孔自由出入细胞核
    C. 人的红细胞和精子的寿命都较短,这体现了核质相互依存的关系
    D. 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RNA构成,rRNA一定由核仁合成
    3. 不同细胞的几种生物膜主要成分的相对含量见表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蛋白质和脂质是生物膜不可或缺的成分,动物细胞膜上含有胆固醇
    B. 高尔基体和内质网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二者膜上的糖类有关
    C.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细胞质膜与高尔基体膜之间具有膜融合现象
    D. 表内所列的生物膜中,线粒体内膜的功能最复杂,神经鞘细胞质膜的功能最简单
    4. 研究发现帕金森患者大脑中的一种淀粉样蛋白与帕金森的发病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该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淀粉样蛋白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和氨基酸
    B. 淀粉样蛋白中N元素的质量分数低于C元素
    C. 淀粉样蛋白可被溶酶体中的碱性蛋白酶彻底水解成氨基酸
    D. 高温可改变淀粉样蛋白的元素组成,从而改变其空间结构
    5. 下列关于高中生物学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 某氨基酸口服液的有效成分可以利用双缩脲试剂来检测
    B.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一般不宜用H2O2作反应物
    C. 黑藻是多细胞藻类,制作临时装片不需要切片
    D. 脂肪鉴定和色素提取实验使用体积分数分别为95%的酒精和50%的酒精
    6. 能有效促进人体和动物肠道对钙、磷吸收的物质是( )
    A. 胆固醇B. 性激素C. 维生素DD. ATP
    7. 几丁质是昆虫外骨骼和真菌细胞壁的重要成分。中国科学家首次解析了几丁质合成酶的结构,进一步阐明了几丁质合成的过程,该研究结果在农业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核是真菌合成几丁质的控制中心B. 几丁质是由多个单体构成的多糖物质
    C. 细胞通过跨膜运输将几丁质运到胞外D. 几丁质合成酶抑制剂可用于防治病虫害
    8. 真核细胞中的线粒体、叶绿体内含有基因,并可以在其中表达,因此线粒体、叶绿体同样含有核糖体,这类核糖体与原核生物核糖体较为相似。某种抗生素对细菌核糖体有损伤作用,大量摄入会危害人体,其最有可能危害人类细胞哪个细胞器?( )
    A. 线粒体B. 内质网C. 叶绿体D. 中心体
    9. 缬氨霉素是一种脂溶性抗生素,可结合在微生物的细胞质膜上,将K+运输到细胞外(如图所示),降低细胞内外的K+浓度差,使微生物无法维持细胞内离子的正常浓度而死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质膜上一定具有缬氨霉素受体
    B. 缬氨霉素为运输K+提供ATP
    C. 缬氨霉素顺浓度梯度运输K+到膜外
    D. 缬氨霉素和磷脂都是以碳链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
    10. 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可利用酵母菌、葡萄糖溶液等材料进行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酵母菌用量和葡萄糖溶液浓度是本实验的自变量
    B. 酵母菌可利用的氧气量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
    C. 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验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要先耗尽培养液中葡萄糖
    D. 不同方式的细胞呼吸消耗等量葡萄糖所释放的能量相等
    11. 下列中学生物学实验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和关叙述正确的有( )
    A. 从低倍镜换到高倍镜,需调节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才能看到清晰的物象
    B. 观察酵母菌时,细胞核、液泡、内质网和核糖体清晰可见
    C. 观察口腔上皮细胞线粒体时,需要用甲基绿把线粒体染色
    D. 观察细胞中脂肪时,脂肪颗粒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12. 下列说法或推断,正确的是( )
    A 叶绿体基质只能合成有机物,线粒体基质只能分解有机物
    B. 所有成熟植物细胞中都可观察到大液泡与叶绿体
    C. 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双层膜细胞器,它们之间存在物质交换
    D. 植物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绝对不含蛋白质
    13. 胰岛素是一种可以降血糖的激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胰岛B细胞中合成,与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有密切关系的细胞器有( )
    A. 核糖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内质网
    B. 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中心体
    C. 溶酶体、线粒体、核糖体、高尔基体
    D. 核糖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14. 下列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叙述合理的是( )
    A. 用有机溶剂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类胡萝卜素被破坏
    B. 相邻两条色素带之间距离最远是胡萝卜素和叶黄素,最近的是叶绿素a和叶绿素b
    C. 色素带的宽度,反映了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的大小
    D. 对研磨液进行过滤时可使用单层尼龙布、双层纱布、脱脂棉和滤纸
    15. 盐碱胁迫下植物应激反应产生的H2O2对细胞有毒害作用。禾本科农作物AT1蛋白通过调节细胞膜上PIP2s蛋白磷酸化水平,影响H2O2的跨膜转运,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膜上PIP2s蛋白高磷酸化水平是其提高H2O2外排能力所必需的
    B. PIP2s蛋白磷酸化被抑制,促进H2O2外排,从而减轻其对细胞毒害
    C. 敲除AT1基因从而去除禾本科农作物的AT1蛋白可提高其耐盐碱能力
    D. 从特殊物种中发掘逆境胁迫相关基因是改良农作物抗逆性的有效途径
    16. 草莓是一种冬季常见水果。以下关于草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草莓保存时需要放在无氧环境降低呼吸作用损耗
    B. 草莓不适宜作为还原糖鉴定的材料,因为存在颜色干扰
    C. 草莓富含K元素,大量食用会造成微量元素K超标
    D. 草莓果肉富含糖,糖是由果肉细胞光合作用产生的
    17. 以下关于ATP说法正确的是( )
    A. ATP是细胞内唯一的直接供能物质
    B. ATP分子能在细胞质膜上某些蛋白质的催化下水解
    C. 一分子ATP中有三个磷酐键,磷酐键断裂磷酰基转移为生命活动供能
    D.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是可逆反应
    18. 根据生物科学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欧文顿通过对膜成分的提取和化学分析,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 罗伯特森通过电镜观察,认为细胞质膜由脂质—蛋白质—脂质三层结构构成
    C. 罗伯特胡克发现并命名了细胞,施莱登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
    D. 鲁宾和卡门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光合作用中产生的氧气来自于水
    19. 血脑屏障的生物膜体系在控制物质运输方式上与细胞膜类似。下表中相关物质不可能存在的运输方式是( )
    A. AB. BC. CD. D
    20. 线粒体外膜分布着孔蛋白构成的通道蛋白,丙酮酸可以经此通道通过。而线粒体内膜由于蛋白质含量高导致通透性低,丙酮酸需通过与H+协同运输的方式由膜间隙进入线粒体基质,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有氧呼吸的底物葡萄糖不可以进入线粒体
    B. 丙酮酸穿过线粒体外膜和内膜的方式均为协助扩散
    C. H+通过质子泵由线粒体基质进入膜间隙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D.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改变线粒体内膜对H+的运输速率
    21. 如图表示蝶螈受精卵横缢实验,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 自变量是有无细胞核,因变量是细胞的体积增大
    B. a部分是空白对照,b部分是实验组
    C. 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密切相关
    D. 细胞核是细胞的遗传中心和新陈代谢中心
    22. 某植物叶片不同部位的颜色不同,将该植物在黑暗中放置48 h后,用锡箔纸遮蔽叶片两面,如图所示。在日光下照光一段时间,去除锡箔纸,用碘染色法处理叶片,观察到叶片有的部位出现蓝色,有的没有出现蓝色。其中,没有出现蓝色的部位是
    A. a、b和dB. a、c和eC. c、d和eD. b、c和e
    23. 下列有关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CO2的固定实质上是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变为C3中的化学能
    B. CO2可直接被[H]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糖类
    C. C3还原过程中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可再形成C5
    D. 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短时间内C5含量会升高
    24. 运动强度越低,骨骼肌的耗氧量越少。如图显示在不同强度体育运动时,骨骼肌消耗的糖类和脂类的相对量。对这一结果正确的理解是( )
    A. 低强度运动时,主要利用脂肪酸供能
    B. 中等强度运动时,主要供能物质是血糖
    C. 高强度运动时,糖类中的能量全部转变为ATP
    D. 肌糖原在有氧条件下才能氧化分解提供能量
    25. 下列细胞结构中,对真核细胞合成多肽链,作用最小的是( )
    A. 线粒体B. 高尔基体C. 核糖体D. 内质网
    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3分,共计1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26. 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骨架被破坏,将影响细胞运动、分裂和分化等生命活动
    B. 流动镶嵌模型能合理解释细胞生长,变形虫运动等现象
    C. 线粒体内膜含有丰富的酶,是有氧呼吸生成CO2的场所
    D. 中心体是由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的
    27. 如图是向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中通入不同浓度的O2后,CO2的产生量和O2的消耗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判断,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曲线I、Ⅱ分别表示CO2产生量和O2消耗量
    B. O2浓度为b时,有1/2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的酒精发酵
    C. O2浓度为d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D. O2浓度为c时,酵母菌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28. 拟南芥液泡膜上存在 Na+/H+反向转运载体蛋白,它可利用液泡内外H+的电化学梯度(电位和浓度差) 将 H+转出液泡,同时将Na+由细胞质基质转入液泡。部分物质跨液泡膜转运过程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Na+在液泡中的积累有利于提高拟南芥的耐盐能力
    B. Na+以主动运输的方式由细胞质基质进入液泡
    C. Cl-以协助扩散的方式由细胞质基质进入液泡
    D. H2O 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液泡
    29. 禾谷类种子萌发过程中,糊粉层细胞合成蛋白酶以降解其自身贮藏蛋白质,为幼苗生长提供营养。为探究甲物质(某种植物激素)在禾谷类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某团队设计并实施了A、B、C三组实验,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本实验中只有A组是对照组
    B. 甲物质导致糊粉层细胞中贮藏蛋白质的降解速率增加
    C. 蛋白酶为蛋白质分解反应提供了活化能
    D. 三组实验中,蛋白酶活性由高到低依次为B组、A组、C组
    30. 糖脂普遍存在于细胞膜上,不同的细胞中糖脂的种类不同,下面是人红细胞表面的ABO血型糖脂的结构示意图,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糖脂是由糖类和脂质分子结合而成的
    B. 红细胞ABO血型的不同在于组成糖脂中的糖的种类和排列顺序
    C. 糖脂和糖蛋白都具有识别作用
    D. 糖脂位于细胞膜内表面
    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4题,共计35分。
    31. 图1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图2为显微镜下正在质壁分离的黑藻叶肉细胞(外界溶液为0.3g/mL的蔗糖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h,此时S1和S2浓度大小关系为_________。
    (2)图1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_________所用图2中字母________表示。图2中b、d处颜色依次是________。若下图黑藻叶肉细胞换成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则图2中d、e处颜色依次是________。
    32. 海南是我国火龙果的主要种植区之一,由于火龙果是长日照植物,冬季日照时间不足导致其不能正常开花,在生产实践中需要夜间补光,使火龙果提前开花,提早上市。某团队研究了同一光照强度下,不同补光光源和补光时间对火龙果成花的影响,结果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作用时,火龙果植株能同时吸收红光和蓝光光合色素是___________;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获得的4条色素带中,以滤液细线为基准,按照自下而上的次序,该光合色素的色素带位于第____________条。细胞中,光合色素分布于叶绿体的___________。
    (2)本次实验自变量是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本次实验结果表明,三种补光光源中最佳的是___________,该光源的最佳补光时间是___________小时/天,判断该光源是最佳补光光源的依据是不同的____________条件下,该光源组平均花朵数均最多。
    33. 图1为叶肉细胞中两个细胞器,图2(光反应示意图)为图1中叶绿体的局部放大,PSI和PSⅡ分别是光系统I和光系统Ⅱ,是叶绿素和蛋白质构成的复合体,能吸收利用光能进行电子的传递,PQ、Cytbf、PC是相关蛋白质,其中PQ在传递电子的同时能运输H+。ATP合成酶由CF0和CF1两部分组成,贯穿在生物膜上,其中CF0是跨膜部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O2是水光解的产物,其中需要的光能是通过___________(填“PSI”或“PSⅡ”)吸收利用的。光反应过程中,最初提供电子的物质为___________,最终接受电子的物质为___________。NADPH是在____________(填“PSI”或“PSⅡ”)生成的。NADPH和ATP中都有化学能,NADPH中的化学能来自___________(填“PSI”或“PSⅡ”或“PSI和PSⅡ”)吸收和转换的光能。
    (2)图2中ATP合成酶的功能有___________。酵母菌和硝化细菌中的ATP合成酶分布的场所依次是___________。。
    (3)某种农药与PQ竞争限制了电子传递的速率,若用该农药处理破坏了内外膜的叶绿体,会导致ATP的含量____________(填“显著上升”“显著下降”或“不变”)。
    (4)图1中叶肉细胞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给相邻细胞细胞呼吸使用,需要穿过____________层膜,光合作用暗反应中CO2的固定场所是___________。细胞呼吸产生的CO2可使___________溶液从蓝色变绿色再变黄色。
    34. 盐碱化是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植物可通过质膜H+泵把Na+排出细胞,也可通过液泡膜H+泵和液泡膜NHX载体把Na+转入液泡内,以维持细胞质基质Na+稳态。下图是NaCl处理模拟盐胁迫,钒酸钠和甘氨酸甜菜碱(GB)影响玉米Na+的转运和相关载体活性的结果。

    (1)分析图____________可知,NaCl胁迫时,加GB使Na+外排显著增加。已知钒酸钠作用于质膜H+泵,据图判断钒酸钠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质膜H+泵活性。质膜H+泵利用H+电化学势能运输Na+出细胞,H+和Na+通过质膜H+泵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依次是___________。
    (2)GB引起盐胁迫时液泡中Na+浓度的显著变化,与相关载体蛋白活性有关。据图分析,GB对液泡膜NHX载体和质膜H+泵,液泡膜H+泵的作用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或“无影响”)。生物膜
    膜主要成分
    红细胞质膜
    神经鞘细胞质膜
    高尔基体膜
    内质网膜
    线粒体内膜
    蛋白质(%)
    49
    18
    64
    62
    78
    脂质(%)
    43
    79
    26
    28
    22
    糖类(%)
    8
    3
    10
    10

    选项
    通过血脑屏障生物膜体系的物质
    运输方式
    A
    神经生长因子蛋白
    胞吞、胞吐
    B
    葡萄糖
    协助扩散
    C
    谷氨酸
    自由扩散
    D
    钙离子
    主动运输
    南京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第1学期
    高一年级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5题,每题2分,共计5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下列关于元素和化合物叙述正确的是( )
    A. 纤维素是植物和蓝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B. 高等植物细胞的结合水主要存在于液泡中
    C. Mg2+存在于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中
    D. 核糖体、染色体含有的大量元素种类基本一致
    【答案】D
    【解析】
    【分析】糖类一般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
    【详解】A、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A错误;
    B、高等植物细胞的自由水主要存在于液泡中,B错误;
    C、Mg是叶绿素组成元素之一,类胡萝卜素不含有Mg,C错误;
    D、核糖体(蛋白质和RNA)、染色体(蛋白质和DNA)含有的大量元素为C、H、O、N、P,种类基本一致,D正确。
    故选D。
    2. 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酵母菌没有线粒体,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因为它有有氧呼吸需要的酶
    B. 变形虫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DNA、RNA可通过核孔自由出入细胞核
    C. 人的红细胞和精子的寿命都较短,这体现了核质相互依存的关系
    D. 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RNA构成,rRNA一定由核仁合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1.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详解】A、酵母菌有氧呼吸需要的酶存在于线粒体中,故酵母菌没有线粒体,不可以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
    B、变形虫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DNA不会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而RNA在细胞核中合成后不会通过核孔自由出入细胞核,B错误;
    C、人的红细胞成熟后没有细胞核,精细胞变形形成精子的过程细胞质变为原生质滴脱落,人的红细胞和精子的寿命都较短,这体现了核质相互依存的关系,C正确;
    D、原核细胞没有核仁,但有核糖体,故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RNA构成,rRNA不一定由核仁合成,D错误。
    故选C。
    3. 不同细胞的几种生物膜主要成分的相对含量见表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蛋白质和脂质是生物膜不可或缺的成分,动物细胞膜上含有胆固醇
    B. 高尔基体和内质网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二者膜上的糖类有关
    C.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细胞质膜与高尔基体膜之间具有膜融合现象
    D. 表内所列的生物膜中,线粒体内膜的功能最复杂,神经鞘细胞质膜的功能最简单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是可以流动的。(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也是可以流动的。(3)在细胞膜的外表,少数糖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除糖蛋白外,细胞膜表面还有糖类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
    【详解】A、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其中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此外动物细胞膜还含有胆固醇,A正确;
    B、糖蛋白与细胞识别作用有密切关系,因此高尔基体和内质网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二者膜上的糖类有关,B正确;
    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任何细胞器,故没有高尔基体,C错误;
    D、一般而言,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由表格内容可知,线粒体内膜的蛋白质最高,其功能最复杂,神经鞘细胞质膜的蛋白质最少,其功能最简单,D正确。
    故选C。
    4. 研究发现帕金森患者大脑中的一种淀粉样蛋白与帕金森的发病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该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淀粉样蛋白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和氨基酸
    B. 淀粉样蛋白中N元素的质量分数低于C元素
    C. 淀粉样蛋白可被溶酶体中的碱性蛋白酶彻底水解成氨基酸
    D. 高温可改变淀粉样蛋白的元素组成,从而改变其空间结构
    【答案】B
    【解析】
    【分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根据R基不同共分为21种,蛋白质结构多样性与组成 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决定功能多样性,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
    【详解】A、淀粉样蛋白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葡萄糖是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A错误;
    B、淀粉样蛋白属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淀粉样蛋白中N元素的质量分数低于C元素,B正确;
    C、溶酶体中的PH大约为5.0,存在很多种酸性水解酶,淀粉样蛋白可被溶酶体中的酸性蛋白酶彻底水解成氨基酸,C错误;
    D、高温不会改变淀粉样蛋白的元素组成,高温破坏了某些化学键从而改变其空间结构,D错误。
    故选B。
    5. 下列关于高中生物学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 某氨基酸口服液的有效成分可以利用双缩脲试剂来检测
    B.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一般不宜用H2O2作反应物
    C. 黑藻是多细胞藻类,制作临时装片不需要切片
    D. 脂肪鉴定和色素提取实验使用体积分数分别为95%的酒精和50%的酒精
    【答案】B
    【解析】
    【分析】酒精是生物实验常用试剂之一,如检测脂肪实验中需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需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对材料进行解离;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需用无水酒精来提取色素;果酒和果醋制作实验中可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进行消毒。
    【详解】A、氨基酸不含肽键,双缩脲试剂不能用来鉴定氨基酸,A错误;
    B、温度会造成H2O2分解,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一般不宜用H2O2作反应物,B正确;
    C、黑藻是一种多细胞藻类,叶片是由单层细胞组成,可以直接制作成临时装片,即需要切片,C错误;
    D、脂肪鉴定和色素提取实验使用体积分数分别为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和95%的酒精,D错误。
    故选B。
    6. 能有效促进人体和动物肠道对钙、磷吸收的物质是( )
    A. 胆固醇B. 性激素C. 维生素DD. ATP
    【答案】C
    【解析】
    【分析】常见的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最常见的脂质,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是一种良好的绝热体,起保温作用,分布在内脏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详解】A、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A不符合题意;
    B、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B不符合题意;
    C、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C符合题意;
    D、ATP是细胞中的直接能源物质,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 几丁质是昆虫外骨骼和真菌细胞壁的重要成分。中国科学家首次解析了几丁质合成酶的结构,进一步阐明了几丁质合成的过程,该研究结果在农业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核是真菌合成几丁质的控制中心B. 几丁质是由多个单体构成的多糖物质
    C. 细胞通过跨膜运输将几丁质运到胞外D. 几丁质合成酶抑制剂可用于防治病虫害
    【答案】C
    【解析】
    【分析】几丁质是一种多糖,又称壳多糖,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真菌的细胞壁中。分析题图可知,几丁质合成的过程主要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几丁质合成酶将细胞中的单糖转移到细胞膜上用于合成几丁质糖链。第二阶段,新生成的几丁质糖链通过细胞膜上的转运通道释放到细胞外。第三阶段,释放的几丁质链自发组装形成几丁质。
    【详解】A、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真菌合成几丁质属于细胞代谢,A正确;
    B、N-乙酰葡萄糖氨是几丁质的单体,几丁质是由多个这样的单体脱水缩合而成的多糖,B正确;
    C、据图分析可知,因为几丁质的合成是在细胞膜上进行的,所以几丁质运到胞外的过程没有跨膜运输,C错误;
    D、几丁质合成酶抑制剂可以抑制该酶的活性,打断生物合成几丁质的过程,从而让缺乏几丁质的害虫、真菌死亡,故可用于防止病虫害,D正确。
    故选C。
    8. 真核细胞中的线粒体、叶绿体内含有基因,并可以在其中表达,因此线粒体、叶绿体同样含有核糖体,这类核糖体与原核生物核糖体较为相似。某种抗生素对细菌核糖体有损伤作用,大量摄入会危害人体,其最有可能危害人类细胞哪个细胞器?( )
    A. 线粒体B. 内质网C. 叶绿体D. 中心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同时原核细胞也没有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染色体等复杂的结构,但是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以及遗传物质DNA等。
    【详解】据题意可知,线粒体、叶绿体同样含有核糖体,这类核糖体与原核生物核糖体较为相似,某种抗生素对细菌(原核生物)核糖体有损伤作用,因此推测大量摄入会危害人体,其最有可能危害人类细胞线粒体中核糖体,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9. 缬氨霉素是一种脂溶性抗生素,可结合在微生物的细胞质膜上,将K+运输到细胞外(如图所示),降低细胞内外的K+浓度差,使微生物无法维持细胞内离子的正常浓度而死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质膜上一定具有缬氨霉素受体
    B. 缬氨霉素为运输K+提供ATP
    C. 缬氨霉素顺浓度梯度运输K+到膜外
    D. 缬氨霉素和磷脂都是以碳链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缬氨霉素可结合在微生物的细胞膜上(细胞质膜上),将K+运输到细胞外,降低细胞内外的K+浓度差,可推测正常微生物膜内K+浓度高于膜外。
    【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缬氨霉素可结合在微生物的细胞质膜上,微生物的细胞质膜上可能含有缬氨霉素受体,但其他生物的细胞质膜不一定含有缬氨霉素受体,A错误;
    BC、结合题意“将K+运输到细胞外,降低细胞内外的K+浓差”和题图中缬氨可霉素运输K+的过程不消耗能量,可推测K+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顺浓度梯度运输,该过程不需要消耗ATP,B错误,C正确;
    D、缬氨霉素是一种脂溶性抗生素,其与磷脂都不是生物大分子,D错误。
    故选C。
    10. 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可利用酵母菌、葡萄糖溶液等材料进行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酵母菌用量和葡萄糖溶液浓度是本实验的自变量
    B. 酵母菌可利用的氧气量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
    C. 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验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要先耗尽培养液中葡萄糖
    D. 不同方式的细胞呼吸消耗等量葡萄糖所释放的能量相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酵母菌用量和葡萄糖溶液是无关变量;氧气的有无是自变量;需氧呼吸比厌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多。
    【详解】A、酵母菌用量和葡萄糖溶液是无关变量,各组之间应保持等量且适宜,A错误;
    B、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氧气的有无是自变量,B错误;
    C、由于葡萄糖也可与酸性重铬酸钾反应,故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验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要先耗尽培养液中葡萄糖,C正确;
    D、等量的葡萄糖有氧呼吸氧化分解彻底,释放能量多;无氧呼吸氧化分解不彻底,大部分能量还储存在酒精中,释放能量少,D错误。
    故选C。
    11. 下列中学生物学实验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和关叙述正确的有( )
    A. 从低倍镜换到高倍镜,需调节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才能看到清晰的物象
    B. 观察酵母菌时,细胞核、液泡、内质网和核糖体清晰可见
    C. 观察口腔上皮细胞线粒体时,需要用甲基绿把线粒体染色
    D. 观察细胞中脂肪时,脂肪颗粒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答案】D
    【解析】
    【分析】低倍镜换高倍镜的过程: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健那绿是活性染料,可以将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详解】A、从低倍镜换到高倍镜,需调节光圈和细准焦螺旋才能看到清晰的物象,换上高倍镜后不能用粗准焦螺旋,A错误;
    B、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内质网和核糖体,B错误;
    C、观察口腔上皮细胞线粒体时,需要用健那绿把线粒体染色,C错误;
    D、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观察细胞中脂肪时,脂肪颗粒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D正确。
    故选D。
    12. 下列说法或推断,正确的是( )
    A. 叶绿体基质只能合成有机物,线粒体基质只能分解有机物
    B. 所有成熟植物细胞中都可观察到大液泡与叶绿体
    C. 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双层膜细胞器,它们之间存在物质交换
    D. 植物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绝对不含蛋白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动、植物细胞的区别:植物细胞有细胞壁,而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植物细胞是由液泡、线粒体、叶绿体、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组成的;而动物细胞是由线粒体、细胞膜、细胞核组成的,所以二者的区别就是没有液泡,叶绿体和细胞壁。
    【详解】A、叶绿体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均包含有机物的分解和合成过程,A错误;
    B、不是所有成熟植物细胞中都可观察到大液泡与叶绿体,如根尖成熟区的表皮细胞中没有叶绿体,B错误;
    C、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双层膜细胞器,前者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后者是呼吸作用的场所,它们之间存在物质交换,如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可用于呼吸消耗,C正确;
    D、植物细胞壁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其中应该也含一些蛋白质,因为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无处不在,D错误。
    故选C。
    13. 胰岛素是一种可以降血糖的激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胰岛B细胞中合成,与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有密切关系的细胞器有( )
    A. 核糖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内质网
    B. 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中心体
    C. 溶酶体、线粒体、核糖体、高尔基体
    D. 核糖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通过胞吐的方式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在这个过程中消耗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由此可见,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相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详解】AB、中心体与细胞的分裂有关,与胰岛素的合成无关,AB错误;
    C、溶酶体是分解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与胰岛素的合成无关,C错误;
    D、胰岛素的合成和运输相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D正确。
    故选D。
    14. 下列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叙述合理的是( )
    A. 用有机溶剂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类胡萝卜素被破坏
    B. 相邻两条色素带之间距离最远的是胡萝卜素和叶黄素,最近的是叶绿素a和叶绿素b
    C. 色素带的宽度,反映了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的大小
    D. 对研磨液进行过滤时可使用单层尼龙布、双层纱布、脱脂棉和滤纸
    【答案】B
    【解析】
    【分析】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详解】A、用有机溶剂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叶绿素被破坏,A错误;
    B、色素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与其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有关,溶解度越大扩散的速度越快,反之,越小,实验结果显示相邻两条色素带之间距离最远的是胡萝卜素和叶黄素,最近的是叶绿素a和叶绿素b,B正确;
    C、色素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反映了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的大小,色素带的宽度反应了各种色素含量的多少,C错误;
    D、对研磨液进行过滤时可使用单层尼龙布,不可用双层纱布、脱脂棉和滤纸,因为,双层纱布、脱脂棉和滤纸均会吸附色素,D错误。
    故选B。
    15. 盐碱胁迫下植物应激反应产生的H2O2对细胞有毒害作用。禾本科农作物AT1蛋白通过调节细胞膜上PIP2s蛋白磷酸化水平,影响H2O2的跨膜转运,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膜上PIP2s蛋白高磷酸化水平是其提高H2O2外排能力所必需的
    B. PIP2s蛋白磷酸化被抑制,促进H2O2外排,从而减轻其对细胞的毒害
    C. 敲除AT1基因从而去除禾本科农作物的AT1蛋白可提高其耐盐碱能力
    D. 从特殊物种中发掘逆境胁迫相关基因是改良农作物抗逆性的有效途径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AT1蛋白通过抑制PIP2s蛋白的磷酸化而抑制细胞内的H2O2排到细胞外,从而导致植物抗氧化胁迫能力减弱,进而引起细胞死亡。AT1蛋白缺陷,可以提高PIP2s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促进细胞内的H2O2排到细胞外,从而提高植物抗氧化的胁迫能力,进而提高细胞的成活率。
    【详解】A、由题图右侧的信息可知,AT1蛋白缺陷,可以促进PIP2s蛋白的磷酸化,进而促进H2O2排出膜外,A正确;
    B、据题图左侧的信息可知,AT1蛋白能够抑制PIP2s蛋白的磷酸化,减少了H2O2从细胞内输出到细胞外的量,导致抗氧化胁迫能力弱,不能减轻其对细胞的毒害,B错误;
    C、AT1蛋白缺陷,可以促进PIP2s蛋白的磷酸化,进而促进H2O2排出膜外,敲除AT1基因或降低其表达,可提高禾本科农作物抗氧化胁迫的能力,进而提高其成活率,C正确;
    D、从特殊物种中发掘逆境胁迫相关基因,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农作物抗逆性,D正确。
    故选B。
    16. 草莓是一种冬季常见水果。以下关于草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草莓保存时需要放在无氧环境降低呼吸作用损耗
    B. 草莓不适宜作为还原糖鉴定的材料,因为存在颜色干扰
    C. 草莓富含K元素,大量食用会造成微量元素K超标
    D. 草莓果肉富含糖,糖是由果肉细胞光合作用产生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1)种植农作物时,疏松土壤能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细胞对矿质离子的主动吸收。 2)利用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的原理酿酒,利用其发酵产生二氧化碳的原理制作面包、馒头。 3)利用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的原理制作酸奶、泡菜。 4)稻田中定期排水可防止水稻因缺氧而变黑、腐烂。 5)皮肤破损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破伤风芽孢杆菌容易大量繁殖,引起破伤风。 6)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是不致因剧烈运动导致氧的不足,使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引起肌肉酸胀乏力。 7)粮食要在低温、低氧、干燥的环境中保存。 8)果蔬、鲜花的保鲜要在低温、低氧、适宜湿度的条件下保存。
    【详解】A、草莓在无氧条件下会产生酒精,对于草莓的保存不利,A错误;
    B、还原糖的鉴定应选择无色或浅色的材料,草莓不适宜作为还原糖鉴定的材料,因为存在颜色干扰,B正确;
    C、K元素属于大量元素,C错误;
    D、植物细胞的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可进行光合作用,而车厘子果肉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D错误。
    故选B。
    17. 以下关于ATP说法正确的是( )
    A. ATP是细胞内唯一的直接供能物质
    B. ATP分子能在细胞质膜上某些蛋白质的催化下水解
    C. 一分子ATP中有三个磷酐键,磷酐键断裂磷酰基转移为生命活动供能
    D.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是可逆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1、ATP是腺苷三磷酸的英文名称缩写。ATP分子的结构 式可以简写成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磷酐键。
    2、正常生活的细胞中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是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普遍存在,体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详解】A、ATP不是细胞内唯一的直接供能物质,如GTP、UTP等也是直接供能物质,A错误;
    B、ATP分子能在细胞质膜上某些蛋白质(如ATP水解酶)的催化下水解,B正确;
    C、一分子ATP中有两个磷酐键,ATP通过基团转移而不是简单的水解提供能量的,ATP转移的基团是一个磷酰基,C错误;
    D、ATP水解和ATP合成的条件不同,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不是可逆反应,D错误。
    故选B。
    18. 根据生物科学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欧文顿通过对膜成分提取和化学分析,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 罗伯特森通过电镜观察,认为细胞质膜由脂质—蛋白质—脂质三层结构构成
    C. 罗伯特胡克发现并命名了细胞,施莱登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
    D. 鲁宾和卡门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光合作用中产生的氧气来自于水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1)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4)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5)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6)1972年,桑格和尼科尔森提出的为流动镶嵌模型大多数人所接受。
    【详解】A、欧文顿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通透性进行了上万次的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同,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A错误;
    B、罗伯特森通过电镜观察,认为细胞质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B错误;
    C、罗伯特胡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并命名了细胞,施莱登施旺利用不完全归纳法提出了细胞学说,C正确;
    D、18O没有放射性,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光合作用中产生的氧气来自于水,D错误。
    故选C。
    19. 血脑屏障的生物膜体系在控制物质运输方式上与细胞膜类似。下表中相关物质不可能存在的运输方式是( )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自由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载体蛋白和能量,常见的有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转运蛋白协助,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常见的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等。
    【详解】A、神经生长因子蛋白是生物大分子,通过胞吞胞吐通过生物膜细胞,与生物膜的流动性有关,A正确;
    B、葡萄糖进入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方式物协助扩散,故血脑屏障生物膜体系可能为协助扩散,B正确;
    C、谷氨酸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不能为自由扩散,当谷氨酸作为神经递质出细胞时为胞吐,也不是自由扩散,C错误;
    D、钙离子通过生物膜需要载体蛋白,方式可能为主动运输,D正确。
    故选C。
    20. 线粒体外膜分布着孔蛋白构成的通道蛋白,丙酮酸可以经此通道通过。而线粒体内膜由于蛋白质含量高导致通透性低,丙酮酸需通过与H+协同运输的方式由膜间隙进入线粒体基质,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有氧呼吸的底物葡萄糖不可以进入线粒体
    B. 丙酮酸穿过线粒体外膜和内膜的方式均为协助扩散
    C. H+通过质子泵由线粒体基质进入膜间隙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D.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改变线粒体内膜对H+的运输速率
    【答案】B
    【解析】
    【分析】物质运输方式:
    (1)被动运输:分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①自由扩散:顺相对含量梯度运输;不需要载体;不需要消耗能量。②协助扩散:顺相对含量梯度运输;需要载体参与;不需要消耗能量。
    (2)主动运输:能逆相对含量梯度运输;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
    (3)胞吞胞吐:物质以囊泡包裹的形式通过细胞膜,从细胞外进或出细胞内的过程。
    【详解】A、有氧呼吸的底物葡萄糖需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才能进入线粒体,不能直接进入线粒体,A正确;
    B、丙酮酸通过内膜时,丙酮酸要借助特异性转运蛋白,利用H+(质子)协同运输的方式由膜间隙进入线粒体基质,因此消耗氢离子的梯度势能,因此为主动运输,B错误;
    C、H+(质子)通过质子泵由线粒体基质进入膜间隙是逆浓度梯度,且需要载体蛋白,所以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C正确;
    D、蛋白质变性剂会使蛋白质变性而失活,H+(质子)通过质子泵由线粒体基质进入膜间隙需要载体蛋白,所以运输速率会降低,D正确。
    故选B。
    21. 如图表示蝶螈受精卵横缢实验,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 自变量是有无细胞核,因变量是细胞的体积增大
    B. a部分是空白对照,b部分是实验组
    C. 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密切相关
    D. 细胞核是细胞的遗传中心和新陈代谢中心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详解】A、自变量是有无细胞核,因变量是细胞的数量和胚胎发育的程度,A错误;
    B、a部分是实验组,B错误;
    C、分析题图中的实验可知,蝾螈受精卵有核的部分能正常进行细胞的分裂、分化完成发育过程,无核的部分不能正常发育,由此可以说明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密切相关,C正确;
    D、细胞核是细胞的遗传中心和新陈代谢的控制中心,D错误。
    故选C。
    22. 某植物叶片不同部位的颜色不同,将该植物在黑暗中放置48 h后,用锡箔纸遮蔽叶片两面,如图所示。在日光下照光一段时间,去除锡箔纸,用碘染色法处理叶片,观察到叶片有的部位出现蓝色,有的没有出现蓝色。其中,没有出现蓝色的部位是
    A. a、b和dB. a、c和eC. c、d和eD. b、c和e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黑暗中放置48小时是为了消耗原有的淀粉,再联系光合作用发生的条件可确定a、c和e不能产生淀粉,因为a、e处没有叶绿素,c、e处缺少光照。
    23. 下列有关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CO2的固定实质上是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变为C3中的化学能
    B. CO2可直接被[H]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糖类
    C. C3还原过程中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可再形成C5
    D. 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短时间内C5含量会升高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二氧化碳固定实质是与五碳化合物结合生成三碳化合物的过程,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的实质是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A错误;B、CO2经过固定为三碳化合物才能被[H]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糖类,B错误;
    C、暗反应阶段C3还原过程中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可再形成C5,C正确;
    D、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光反应减弱,[H]和ATP生成减少,三碳化合物还原减慢,五碳化合物的来源减少,短时间内其去路不变,最终导致C5含量降低,D错误。
    故选C。
    24. 运动强度越低,骨骼肌的耗氧量越少。如图显示在不同强度体育运动时,骨骼肌消耗的糖类和脂类的相对量。对这一结果正确的理解是( )
    A. 低强度运动时,主要利用脂肪酸供能
    B. 中等强度运动时,主要供能物质是血糖
    C. 高强度运动时,糖类中的能量全部转变为ATP
    D. 肌糖原在有氧条件下才能氧化分解提供能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如图显示在不同强度体育运动时,骨骼肌消耗的糖类和脂类的相对量,当运动强度较低时,主要利用脂肪酸供能;当中等强度运动时,主要供能物质是肌糖原,其次是脂肪酸;当高强度运动时,主要利用肌糖原供能。
    【详解】A、由图可知,当运动强度较低时,主要利用脂肪酸供能,A正确;
    B、由图可知,中等强度运动时,主要供能物质是肌糖原,其次是脂肪酸,B错误;
    C、高强度运动时,糖类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转变为ATP,C错误;
    D、高强度运动时,机体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肌糖原在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均能氧化分解提供能量,D错误。
    故选A。
    25. 下列细胞结构中,对真核细胞合成多肽链,作用最小的是( )
    A. 线粒体B. 高尔基体C. 核糖体D. 内质网
    【答案】B
    【解析】
    【分析】核糖体是蛋白质的生产机器,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发送蛋白质。
    【详解】真核细胞合成多肽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转录的场所为细胞核,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过程中需要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发送蛋白质,所以作用最小的是高尔基体,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3分,共计1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26. 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骨架被破坏,将影响细胞运动、分裂和分化等生命活动
    B. 流动镶嵌模型能合理解释细胞生长,变形虫运动等现象
    C. 线粒体内膜含有丰富的酶,是有氧呼吸生成CO2的场所
    D. 中心体是由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的
    【答案】ABD
    【解析】
    【分析】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聚合而成的三维的纤维状网架体系。细胞骨架具有锚定支撑细胞器及维持细胞形态的功能,细胞骨架在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物质运输等等许多生命活动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详解】A、细胞骨架在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物质运输等等许多生命活动中都具有非常重要作用,细胞骨架被破坏,将影响细胞运动、分裂和分化等生命活动,A正确;
    B、流动镶嵌模型阐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特征,因而能合理解释细胞生长,变形虫运动等现象,B正确;
    C、线粒体内膜含有丰富的酶,是有氧呼吸生成水的场所,有氧呼吸的二氧化碳是在线粒体基质中合成的,C错误;
    D、中心体是由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的,存在于低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D正确。
    故选ABD。
    27. 如图是向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中通入不同浓度的O2后,CO2的产生量和O2的消耗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判断,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曲线I、Ⅱ分别表示CO2产生量和O2消耗量
    B. O2浓度为b时,有1/2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的酒精发酵
    C. O2浓度为d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D. O2浓度为c时,酵母菌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答案】BD
    【解析】
    【分析】1、有氧呼吸全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分解为二氧化碳、大量的[H]和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和大量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
    2、无氧呼吸全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即一分子的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两分子的丙酮酸,过程中释放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为乳酸。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产生能量。
    【详解】A、随着O2浓度的增加,有氧呼吸增强,消耗的氧气将逐渐增多,与曲线Ⅱ相符,因而该曲线可表示O2的消耗量,则曲线Ⅰ可表示CO2的产生量,A正确;
    B、在O2浓度为b时,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6mlO2,根据有氧呼吸反应式可推知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1ml、产生6mlCO2,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CO2的量为10-6=4ml,则根据无氧呼吸反应式可推知酵母菌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2ml,可见,在O2浓度为b时,约有2/3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的酒精发酵,B错误;
    C、在O2浓度为d时,酵母菌产生的CO2量等于消耗的O2量,说明此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C正确。
    D、在O2浓度为c时,酵母菌消耗的氧气量为10,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10/6=5/3,此时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量为12-10=2,则用于无氧呼吸的葡萄糖的量为2/2=1<5/3,可见,在c点时,酵母菌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D错误。
    故选BD。
    28. 拟南芥液泡膜上存在 Na+/H+反向转运载体蛋白,它可利用液泡内外H+的电化学梯度(电位和浓度差) 将 H+转出液泡,同时将Na+由细胞质基质转入液泡。部分物质跨液泡膜转运过程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Na+在液泡中的积累有利于提高拟南芥的耐盐能力
    B. Na+以主动运输的方式由细胞质基质进入液泡
    C. Cl-以协助扩散的方式由细胞质基质进入液泡
    D. H2O 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液泡
    【答案】ABC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H+进入液泡需要消耗能量,也需要载体蛋白,故跨膜方式为主动运输,则液泡内的细胞液中H+浓度大于细胞质基质,说明H+运出液泡是顺浓度梯度,因此方式是协助扩散;液泡膜上的Na+/H+反向转运蛋白能将H+转运出液泡的同时将细胞质基质中的Na+转运到液泡内,说明Na+进入液泡的直接驱动力是液泡膜两侧的H+电化学梯度,因此该过程Na+的进入液泡的方式为主动转运。
    【详解】A、Na+在液泡中的积累能使液泡内Na+浓度增大,有利于细胞吸水,进而提高拟南芥的耐盐碱能力,A正确;
    B、由图可知,Na+进入液泡的过程中消耗了H+的梯度势能,因而可知,钠离子是以主动运输的方式由细胞质基质进入液泡的,B正确;
    C、Cl− 借助通道蛋白,以协助扩散的方式由细胞质基质进入液泡,C正确;
    D、H2O 借助水通道蛋白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出液泡,D错误。
    故选ABC。
    29. 禾谷类种子萌发过程中,糊粉层细胞合成蛋白酶以降解其自身贮藏蛋白质,为幼苗生长提供营养。为探究甲物质(某种植物激素)在禾谷类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某团队设计并实施了A、B、C三组实验,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本实验中只有A组是对照组
    B. 甲物质导致糊粉层细胞中贮藏蛋白质的降解速率增加
    C. 蛋白酶为蛋白质分解反应提供了活化能
    D. 三组实验中,蛋白酶活性由高到低依次为B组、A组、C组
    【答案】A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实验的自变量包括处理时间和处理方式,用蒸馏水处理组属于空白对照组,而当研究处理时间时,处理时间为0的ABC组都是对照组。
    【详解】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处理方式及时间,A组属于空白对照组,但当自变量为时间时,处理时间为0的B组和C组也是对照组,A错误;
    B、添加甲物质的B组,蛋白质总含量低于未加入赤霉素的A组,更低于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处理的C组,说明赤霉素导致糊粉层细胞中贮藏蛋白质的降解速率增加,B正确;
    C、酶的作用机理为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蛋白酶为蛋白质分解反应降低了活化能,C错误;
    D、随着时间变化,蛋白质总含量C组大于A组大于B组,说明B组蛋白质最少,酶的活性最高,即蛋白酶活性由高到低依次为B组、A组、C组,D正确。
    故选AC。
    30. 糖脂普遍存在于细胞膜上,不同的细胞中糖脂的种类不同,下面是人红细胞表面的ABO血型糖脂的结构示意图,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糖脂是由糖类和脂质分子结合而成
    B. 红细胞ABO血型的不同在于组成糖脂中的糖的种类和排列顺序
    C. 糖脂和糖蛋白都具有识别作用
    D. 糖脂位于细胞膜内表面
    【答案】ABC
    【解析】
    【分析】糖脂,属脂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中,由题图信息分析可知,决定ABO血型的物质为糖脂中糖的种类和排列顺序。
    【详解】A、糖类和脂质分子结合而成为糖脂,A正确;
    B、由图可知,红细胞ABO血型的不同在于组成糖脂中的糖链不同,B正确;
    C、糖脂和糖蛋白都具有识别作用,C正确;
    D、糖脂位于细胞膜外表面,D错误。
    故选ABC。
    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4题,共计35分。
    31. 图1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图2为显微镜下正在质壁分离的黑藻叶肉细胞(外界溶液为0.3g/mL的蔗糖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h,此时S1和S2浓度大小关系为_________。
    (2)图1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_________所用图2中字母________表示。图2中b、d处颜色依次是________。若下图黑藻叶肉细胞换成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则图2中d、e处颜色依次是________。
    【答案】(1)S1>S2
    (2) ①. 原生质层 ②. a、c、b ③. 绿色、无色 ④. 紫色、无色
    【解析】
    【分析】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原理:把成熟的植物细胞放置在某些对细胞无毒害的物质溶液中,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子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使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子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的整个原生质层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小问1详解】
    图1中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h,起始浓度应该是 S1>S2。 ,渗透平衡时,S1的渗透压-△h的压强=S2的渗透压,因此最终还是S1>S2。
    【小问2详解】
    图1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层,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二者之间的细胞质,可用图2中字母a、c和b表示。图2所用的材料是黑藻,黑藻中含有叶绿体,叶绿体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表现为绿色,因此,b处表现为绿色,而d处表现为无色。若下图黑藻叶肉细胞换成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由于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中含有紫色的中央大液泡,因此,图2中d处的颜色为紫色,而e处为外界的蔗糖溶液,表现为无色。
    32. 海南是我国火龙果的主要种植区之一,由于火龙果是长日照植物,冬季日照时间不足导致其不能正常开花,在生产实践中需要夜间补光,使火龙果提前开花,提早上市。某团队研究了同一光照强度下,不同补光光源和补光时间对火龙果成花的影响,结果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作用时,火龙果植株能同时吸收红光和蓝光的光合色素是___________;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获得的4条色素带中,以滤液细线为基准,按照自下而上的次序,该光合色素的色素带位于第____________条。细胞中,光合色素分布于叶绿体的___________。
    (2)本次实验自变量是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本次实验结果表明,三种补光光源中最佳的是___________,该光源的最佳补光时间是___________小时/天,判断该光源是最佳补光光源的依据是不同的____________条件下,该光源组平均花朵数均最多。
    【答案】(1) ①. 叶绿素(或叶绿素a和叶绿素b) ②. 一和二 ③. 类囊体薄膜
    (2) ①. 光质和补光时间 ②. 平均花朵数 ③. 红光+蓝光 ④. 6 ⑤. 补光时间
    【解析】
    【分析】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原理为,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分离后获得4条色素带,由下到上分别为叶绿素b(黄绿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黄素(黄色)、胡萝卜素(橙黄色),其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统称为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统称为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分析题图,补光时间为6小时/天,且红光+蓝光组平均花朵数最多,即在此条件下最有利于火龙果成花。
    【小问1详解】
    火龙果植株能同时吸收红光和蓝光的光合色素是叶绿素a和叶绿素b,二者统称为叶绿素。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获得的4条色素带中,以滤液细线为基准,按照自下而上的次序,该光合色素的色素带位于第一条和第二条。细胞中,光合色素分布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小问2详解】
    为探究光质和补光时间对火龙果成花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为光质和补光时间,因变量是平均花朵数。根据实验结果,三种补光光源中最佳的是红光+蓝光,因为在不同补光时间条件下,红光+蓝光组平均花朵数都最多,该光源的补光时间是6小时/天时,平均花朵数最多,所以最佳补光时间是6小时/天。
    33. 图1为叶肉细胞中两个细胞器,图2(光反应示意图)为图1中叶绿体的局部放大,PSI和PSⅡ分别是光系统I和光系统Ⅱ,是叶绿素和蛋白质构成的复合体,能吸收利用光能进行电子的传递,PQ、Cytbf、PC是相关蛋白质,其中PQ在传递电子的同时能运输H+。ATP合成酶由CF0和CF1两部分组成,贯穿在生物膜上,其中CF0是跨膜部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O2是水光解的产物,其中需要的光能是通过___________(填“PSI”或“PSⅡ”)吸收利用的。光反应过程中,最初提供电子的物质为___________,最终接受电子的物质为___________。NADPH是在____________(填“PSI”或“PSⅡ”)生成的。NADPH和ATP中都有化学能,NADPH中的化学能来自___________(填“PSI”或“PSⅡ”或“PSI和PSⅡ”)吸收和转换的光能。
    (2)图2中ATP合成酶的功能有___________。酵母菌和硝化细菌中的ATP合成酶分布的场所依次是___________。。
    (3)某种农药与PQ竞争限制了电子传递的速率,若用该农药处理破坏了内外膜的叶绿体,会导致ATP的含量____________(填“显著上升”“显著下降”或“不变”)。
    (4)图1中叶肉细胞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给相邻细胞细胞呼吸使用,需要穿过____________层膜,光合作用暗反应中CO2的固定场所是___________。细胞呼吸产生的CO2可使___________溶液从蓝色变绿色再变黄色。
    【答案】(1) ①. PSⅡ ②. H2O ③. NADPH ④. PSI ⑤. PSI和PSⅡ
    (2) ①. 运输H+和催化ATP的合成 ②.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细胞质基质
    (3)显著下降 (4) ①. 6 ②. 叶绿体基质 ③. 溴麝香草酚蓝(水)
    【解析】
    【分析】据图和题意可知:光系统涉及两个反应中心:光系统Ⅱ(PSⅡ)和光系统Ⅰ(PSⅠ)。PSⅡ光解水,PSI还原NADP+。光系统II的色素吸收光能以后,能产生高能电子,并将高能电子传送到电子传递体PQ,传递到PQ上的高能电子依次传递给Cytbf、PC。光系统I吸收光能后,通过PC传递的电子与H+、NADP+在类囊体薄膜上结合形成NADPH。水光解产生H+,使类囊体腔内H+浓度升高,H+顺浓度梯度运输到类囊体腔外,而H+在类囊体薄膜上与NADP+结合形成NADPH使类囊体腔外中H+浓度降低,同时还可以通过PQ运回到类囊体腔内,这样就保持了类囊体薄膜两侧的H+浓度差。ATP合成酶由CF0和CF1两部分组成,利用类囊体薄膜两侧的H+浓度差,类囊体膜上的ATP合成酶合成了ATP。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O2是水光解的产物,需要的光能是通过PSⅡ直接吸收利用的,光反应过程中,最初提供电子的物质是H2O,最终接受电子的是NADPH,在光系统Ⅰ发生的物质变化是NADP++H++2e-→NADPH ,NADPH和ATP中都有化学能,NADPH中的化学能来自PSⅠ和PSⅡ吸收和转换的光能。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ATP合成酶的作用有运输H+和催化ATP的合成,ATP合成酶能合成ATP,生物体中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能产生ATP,故酵母菌(真核生物)中ATP合成酶分布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硝化细菌(原核生物)中ATP合成酶分布在细胞质基质。
    【小问3详解】
    水光解产生H+,使类囊体腔内H+浓度升高,H+顺浓度梯度运输到类囊体腔外,而H+在类囊体薄膜上与NADP+结合形成NADPH使类囊体腔外中H+浓度降低,同时还可以通过PQ运回到类囊体腔内,这样就保持了类囊体薄膜两侧的H+浓度差,ATP合成酶由CF0和CF1两部分组成,利用类囊体薄膜两侧的H+浓度差,类囊体膜上的ATP合成酶合成了ATP,因此若某种农药与PQ竞争限制了电子传递的速率,则用该农药处理破坏内外膜的叶绿体,会导致ATP的含量显著下降。
    【小问4详解】
    叶肉细胞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给相邻细胞细胞呼吸使用需要穿过6层膜(叶绿体内膜和外模、两个细胞的细胞膜2层,线粒体内膜和外膜),光合作用暗反应中CO2的固定场所是叶绿体基质,细胞呼吸产生的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从蓝色变绿色再变黄色。
    34. 盐碱化是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植物可通过质膜H+泵把Na+排出细胞,也可通过液泡膜H+泵和液泡膜NHX载体把Na+转入液泡内,以维持细胞质基质Na+稳态。下图是NaCl处理模拟盐胁迫,钒酸钠和甘氨酸甜菜碱(GB)影响玉米Na+的转运和相关载体活性的结果。

    (1)分析图____________可知,NaCl胁迫时,加GB使Na+外排显著增加。已知钒酸钠作用于质膜H+泵,据图判断钒酸钠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质膜H+泵活性。质膜H+泵利用H+电化学势能运输Na+出细胞,H+和Na+通过质膜H+泵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依次是___________。
    (2)GB引起盐胁迫时液泡中Na+浓度的显著变化,与相关载体蛋白活性有关。据图分析,GB对液泡膜NHX载体和质膜H+泵,液泡膜H+泵的作用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或“无影响”)。
    【答案】(1) ①. 1 ②. 抑制 ③. 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2) ①. 促进 ②. 无影响 ③. 促进
    【解析】
    【分析】分析图1和图2可知,NaCl胁迫时,加GB使Na+外排显著增加,钒酸钠处理抑制了质膜H+泵后,NaCl胁迫时,加GB使Na+外排略微增加;分析图3和图4可知,NaCl胁迫时,加GB使液泡膜NHX载体活性明显增强,而液泡膜H+泵活性几乎无变化,所以GB引起盐胁迫时液泡中Na+浓度的显著变化,与液泡膜NHX载体活性有关,而与液泡膜H+泵活性无关。
    【小问1详解】
    图1中的自变量为是否有盐胁迫,分析图1可知,NaCl胁迫时,加GB使Na+外排显著增加。已知钒酸钠作用于质膜H+泵,图1和图2对比,加入钒酸钠处理后在盐胁迫的情况下Na+外排减少,钒酸钠处理抑制了质膜H+泵,质膜H+泵利用H+电化学势能运输Na+出细胞,说明运输Na+出细胞需要能量,为主动运输,H+的跨膜运输为顺浓度梯度,为协助扩散。
    【小问2详解】
    根据图1可知,NaCl胁迫时,加GB使Na+的排出量增加,说明GB对质膜H+泵具有促进的作用,根据图3和图4可知,NaCl胁迫时,加GB使液泡膜NHX载体活性明显增强,而液泡膜H+泵活性几乎无变化,GB对液泡膜H+泵无影响。生物膜
    膜主要成分
    红细胞质膜
    神经鞘细胞质膜
    高尔基体膜
    内质网膜
    线粒体内膜
    蛋白质(%)
    49
    18
    64
    62
    78
    脂质(%)
    43
    79
    26
    28
    22
    糖类(%)
    8
    3
    10
    10

    选项
    通过血脑屏障生物膜体系的物质
    运输方式
    A
    神经生长因子蛋白
    胞吞、胞吐
    B
    葡萄糖
    协助扩散
    C
    谷氨酸
    自由扩散
    D
    钙离子
    主动运输
    项目
    光反应
    碳反应(暗反应)
    实质
    光能→化学能,释放O2
    同化CO2形成(CH2O)(酶促反应)
    时间
    短促,以微秒计
    较缓慢
    条件
    需色素、光、ADP、和酶
    不需色素和光,需多种酶
    场所
    在叶绿体内囊状结构薄膜上进行
    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
    物质转化
    2H2O4[H]+O2
    ADP+Pi+能量ATP
    CO2+C52C3
    C3 (CH2O)+C5
    能量转化
    叶绿素把光能先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并储存在ATP中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变为糖类等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相关试卷

    2024铜仁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铜仁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含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南京九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南京九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含解析,共36页。

    2024南充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南充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含解析,共40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