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衡阳八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及答案(九科)
2024衡阳八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衡阳八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含答案,文件包含高一期末考试卷定docx、期末考语文答案docx、高一期末答题卡1doc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1982年的一个秋日,马尼拉斯巴洛斯镇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学术报告厅里,正在举行国际水稻科技界的盛会,座无虚席。屏幕上打出袁隆平的巨幅头像,下方是“杂交水稻之父袁材料”一行特大黑体英文字,报告厅里顿时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说起研究杂交水稻的初衷,我曾亲眼看过五个饿殍,两人倒在桥下,两人倒在田里,一人倒在路旁”饥饿让袁隆平对水稻充满了遐想,他决心挑战传统的经典理论,跳出“无性杂交学说”的束缚,着手进行水稻有性杂交试验。
然而,要找到“天然雄性不育株”却非易事,他和助手们每天头顶烈日,脚踩烂泥,低头弯腰,在稻田里寻寻览觅。袁隆平和助手们整整花了6年时间,先后用1000多个品种,做了3000多个杂交组合后,与同事们一起率先育成我国第一个实用水稻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二九南1号”。1973年,协作组通过测交找到水稻雄性不育恢复系,至此,三系配套难关全部攻克,一举奠定杂交稻从理论到现实的基础。1976年开始,三系杂交稻开始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比常规稻平均每亩增产20%。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震惊了全世界。
袁隆平没有骄傲,更没有止步,他感到三系法也存在着配组不自由、种子生产环节多等不足,他决心开展新的攻关。
成功与失败总是相伴的。正当不育材料阳苗研究搞得如火如荼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给袁隆平心爱的水稻雄性不育试验“当头一棒”,几年积累下来的700多株珍贵不育材料秧苗,一夜之间被人全部拔除毁坏。
一些同行送来了冷嘲热讽。面对这种质疑,袁隆平显现出从未有过的自信:“从表面上看,试验是失败了,但从本质上看,试验是成功的。”此时,袁隆平沉着冷静,查找资料,分析问题,仔细思考,终于拨开云雾,提出了解决办法。到2000年平均产量比三系增长5%~10%,续写了“东方魔稻”的新篇章。
为全面开展超级杂交稻研究,在分子层面探索超级稻秘密,2000年5月,科学家宣布,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基因组计划启动。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使水稻亩产比原先增加20%以上。这项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惠及全世界。
袁隆平把他的研究生介绍到了国外攻读博士学位,很多人学成后都留在外国。有人便跟袁隆平说:“人才都飞了,您可是白费心血了!”袁隆平认真地说:“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未来需要大量超过袁隆平的人才。优秀人才的成长需要广阔的自由天地,让他们通通窝到我的手下来,受着我的思想束缚,而且我还无法给他们提供一流的研究条件,怎么能使他们成长为超过我的杰出学者呢?一旦祖国有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他们随时都会回来的。
(摘编自《袁隆平与杂交稻》)
材料二:
“天眼”之父南仁东,2018年11月17日被追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24年,8000多个日夜,南仁东为中国“天眼”燃尽生命,在世界天文史上镌刻下新的高度。“天眼”“天宫”“蛟龙”、大飞机被列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丰硕成果。南仁东来不及目睹,但他执着追求科学梦想的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接续奋斗,勇攀世界科技高峰。
“天眼”:一个国家的骄傲
1993年,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在日本召开。科学家们倡议: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
会后,南仁东极力主张中国科学家启动“天眼”项目。
这个当初没有多少人看好的梦想,最终成为一个国家的骄傲。
斯可克回忆:“南仁东总跟我说,国家投入10多亿元搞这个望远镜,如果因为质量问题或者工程延期导致停工,每天损失将达50万元。花了这么多钱,如果搞不好,就对不起国家。”
执着:为“天眼”燃烧20多年人生
从1994年到2005年,南仁东走遍了贵州大山里的上百个窝凼。乱石密布的喀斯特石山里,没有路,只能从石头缝间的灌木丛中,深一脚,浅一脚地挪过去。
“有的大山里没有路,我们走的次数多了,才成了路。”“天眼”工程台址与观测基地系统总工程师朱博勤回忆,十几年下来,综合尺度规模、电磁波环境、生态环境、工程地质环境等因素,最终在391个备选洼地里选中了条件最适宜的大窝凼。
选址、论证、立项、建设,哪一步都不易。
一次,南仁东下窝凼时,暴发了泥石流。南仁东往嘴里塞了救心丸,连滚带爬回到垭口。许多工人都记得,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为亲自测量工程项目的误差,南仁东总会丢下饭碗就往工地上跑。
“发文章和研发科学重器比较,哪个对科技的实质进步更重要,我选择后者。”南仁东总是这样说。“20多年来他只做这一件事。”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说,“天眼”项目就像为南仁东而生,也燃烧了他最后20多年的人生。
寻梦:探索科学未知无止境
对待科学研究,南仁东无比严肃和严谨。“天眼”没有哪个环节能“忽悠”他,任何瑕疵在他那里都过不了关。
工程伊始,要建一个水窖,施工方送来设计图纸,他迅速标出几处错误打了回去。施工方惊讶极了:这个搞天文的科学家怎么还懂土建?
“南老师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他要吃透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学生甘恒谦说。
在南仁东看来,“天眼”建设不由经济利益驱动,而是源自人类的创造冲动和探索欲望
南仁东的心中,总是藏着许多诗意的构想。
“让美丽的夜空带我们踏过平庸。”这是他留给人世间的最后思考。
(摘编自陈芳、董瑞丰、刘宏宇《踏过平庸,一生为中国“天眼”燃尽
——追记“时代楷模”南仁东》)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表明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成功,不仅震惊了全世界,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肯定和赞扬。
B.经过袁隆平的不懈努力,杂交稻培育成功并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到2000年比三系稻平均每亩增产20%。
C.南仁东认为“天眼”建设不由经济利益驱动,却对工程质量和延期可能造成经济损失特别在意,体现了他矛盾的心理。
D.两则材料对两位科学家的科研之路进行了概括性叙述,表现了他们在各自的科研领迎难而上、不断创新的精神。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袁隆平对去国外攻读博士学位学成后的学生去和留的看法,说明他看重的是科研的进步和人才的成长,而非一已之私。
B.材料二中南仁东在别人不看好的情况下,极力主张中国科学家启动“天眼”项目,表他有远见和强烈的责任心。
C.袁隆平和南仁东在科研领域均取得了伟大成就,受到全世界的瞩目和赞扬,表明中国科学家已站在了世界之巅。
D.材料分别叙述了两位科学家的科研之路,其在科研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与艰辛令人唏嘘这说明伟大的成功从来不是轻而易举的。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属于两则材料的共同特点的一项是(3分)
A.采用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使人物形象更加客观。
B.引用主人公原话,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C.叙述、议论和抒情相结合,使作者的态度鲜明。
D.选取典型人物的典型事迹,而又各有侧重。
4.材料一通过对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事迹的叙述,重点突出了袁隆平哪些优秀的品质?(4分)
5.“让美丽的夜空带我们踏过平庸”是南仁东留给人世间的最后思考,这也是无数呕心沥血的科研工作者的心声。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来,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的是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等热闹的节期。
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话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我生长在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季节,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也有时候保得住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觉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说起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予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决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我不知道德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但从许多作家的喜欢以Spaziergang(散步)一词来做他们的创造题目的一点看来,大约是德国南部地方,四季的变迁,总也和我们的江南差不多。譬如说十九世纪的那位乡土诗人洛在格罢,他用这一个“散步”做题目的文章尤其写得多,而所写的情形,却又是大半可以拿到中国江浙的山区地方来适用的。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濒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了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道的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桠杈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围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幕了,还可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胸襟洒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幕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大吠,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有几年,在江南也许会没有雨没有雪的过一个冬,到了春间阴历的正月底或二月初再冷一冷,下一点春雪的;去年(一九三四)的冬天是如此,今年的冬天是如此,今年的冬天恐怕也不得不然,以节气推算起来,大约太冷的日子,将在一九三六年的二月尽头,最多也总不过是七八天的样子。像这样的冬天,乡下人叫作旱冬,对于麦的收成或许好些,但是人口却要受到损伤。旱得久了,白喉、流行性感冒等疾病自然容易上身,可是想恣意享受江南的冬景的人,在这一种冬天,倒只会得到快活多一点,因为晴和的日子多了,上郊外去闲步逍遥的机会自然也多;日本人叫作Hiking,德国人叫作Spaziergang狂者,最欢迎的也就是这样的冬天。
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去湖上散散步罢!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写北国冬天人们蛰居家中,围炉煮茗等日常生活场景,表现出北国冬天特有的温情,给读者以美好惬意的感受。
B.文章中通过鸟雀吱叫、水汽弥漫、翁孩曝背等场景,写出了江南冬日里的温润灵动,蕴含着无限的生机,令人神往。
C.作者选用“芦花”“红叶”“雪白的乌柏子”等江南冬天常见的自然景物,是为了借其明艳色调表现自己内心的舒心愉悦。
D.作者巧用描述雪景的名句,通过对江南日暮、夜晚等雪景的实地描写,营造出了一种明朗、闲适的氛围。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段写北国老人、孩子对冬天的怀恋是为了与下文写江南的冬天作对比,彰显江南冬景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B.文章构思巧妙,描写江南的冬景却从北国冬天写起,宕开一笔,将江南冬天的可爱与温和表达得更为真切自然。
C.文中作者用优美的语言对江南冬景进行描写,语调舒缓,语言清新雅致,与《故都的秋》所呈现的语言风格不同。
D.文章在描绘在微雨寒夜里的江南冬霖图时,用色状物,在黑白的面面上点缀红黄的亮色,给人以既古朴又优雅的感受。
8.本文对江南冬进行了多处的描写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本文在描写景物时运用的手法。(4分)
9.作者在文末说“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作者为何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这样写具有何种表达效果?(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絮矩之道也。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絮矩之道。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鉴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康语》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节选自《大学》第十一章)
材料二:
司城子罕相宋,谓宋君曰:“国家之危定,百姓之乱,在君之行赏罚也;赏当则贤人劝,罚得则奸人止;赏罚不当,则贤人不劝,奸人不止,奸邪比周,欺上蔽主,以争爵禄,不可不慎也。夫赏赐让与者,人之所好也,君自行之;刑罚杀戮者,人之所恶也,臣请当之。”君曰:“善,子主其恶,寡人行其善,吾知不为诸侯笑矣。”于是宋君行赏赐,而与子罕刑罚。国人知刑戮之威,专在子罕也,大臣亲之,百姓附之,居期年,子罕逐其君而专其政。故曰:“无弱君无强大夫。”老子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借人。”此之谓也。
(节选自《说苑·君道》)
10.材料一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在答题卡上将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殷之未丧A师B克配上C帝D仪鉴E于殷F峻命G不易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即《诗经》,赋、比、兴为其中三种常用表现手法,《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运用了“赋”的手法。
B.只,音节助词,起补充和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与《项脊轩志》中“久之,能以足音辨人”中的“之”用法相同。
C.爵禄,指爵位和俸禄。中国古代爵位主要有贵族爵位、文官爵位、武官爵位;俸与禄都是古代官员的工资组成部分。
D.老子,名李耳,字聃。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但真正能获此誉的,一般是社会上公信力较高或有道德的贵族。
12.下列对材料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提出以身作则、推己及人的“絜矩之道”,与《论语·卫灵公》中所提到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观点一致。
B.材料一中认为“德本财末”,君财之聚散则会导致民心之散聚。言出无德则言入亦无德,而得财不合其理则失财亦如是。
C.材料二认为,国君执行的奖罚制度决定国家的安危和百姓的安定与动荡,奖罚得当则贤人尽心力,反之则奸邪之人作乱。
D.材料二中宋君自以为聪明,却犯了一个君王大忌,即完全丢弃手中的权柄,交给下属掌握,导致权位倾覆,为世人所耻笑。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倍。(4分)
译文:
(2)子主其恶,寡人行其善,吾知不为诸侯笑矣。(4分)
译文:
14.两则材料均提到“君王治国之道”,它们的侧重点有何不同。(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15~16题。
瑞鹧鸪·观潮
苏 轼
碧山影里小红旗,侬是江南踏浪儿,拍手欲嘲山简①醉,齐声争唱浪婆②词。
西兴渡口帆初落,渔浦山头日未欹。侬欲送潮歌底③曲?尊前还唱使君④诗。
酒泉子·长忆观潮
潘阆⑤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⑥。
(注)①山简:指晋军征南将军山季伦,好酒。
②浪婆:波浪之神。 ③底:什么;
④ 使君:指杭州太守陈襄,诗人。是日词人与之同游。
⑤潘阆:曾因言行“狂妄”被斥逐,漂泊江湖,以卖药为生,一度流浪杭州,得观钱塘江潮。 ⑥心寒:心里感觉很惊心动魄。
15.●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苏词善于以物代人,如“小红旗”实指“踏浪儿”,二者前后相互辉映,相互补充。
B.苏词通过描写渡口落帆、山头红日等静态景物,暗示钱塘江已退潮,用笔精练含蓄。
C. 潘词最后两句由回忆转到现实,写出了词人梦醒后的感受,更凸显了钱塘江潮的雄壮。
C. 潘词中的“郭”指内城,“沧海尽成空”既写出了江湖波澜壮阔的场面,又暗含词人一事无成的感慨。
16.●这两首词都塑造了弄潮儿的形象,分别有何用意?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
17.名篇名句写(每空1分,共6分)
(1)《静女》中,运用移情于物手法,表达爱屋及乌的情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
(2)《登泰山记》中作者写登顶泰山后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比喻句写出了泰山安详、明媚,肃穆中有温柔飘逸之美的特殊风韵。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有“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的诗句,秦观《鹊桥仙》中与此意境相似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近年来,文学界对网络文学的关注① ,接受通过网络文学参与重要评奖,吸纳网络文学作家进入作协等,明确地表达了引导并接纳网络文学发展的意愿。
然而,网络文学的特殊性,恰恰也在这里。从过去的星星之火到如今的燎原之势,网络文学表面上以某种“自在”而“自为”的状态在发展,实则其内在逻辑不无矛盾。
一方面,网络文学以 ② 的气度,容纳广阔的题材、丰富的类型和多样的风格,简直称得上是“网罗文学”。随便点开一个网络文学网站,题材类型应有尽有,作品分类混乱芜杂。有人或许会认为,分类标准的杂乱反映出兼容并包的心态,这正是网络文学生长壮大的根基。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网络文学又始终表现出③ 强烈冲动,以使自己区别于其他文学。他们发明了“传统网文”的概念,形成了一套迥异于“传统文学”的评价方法。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请指出画线句的修辞,并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我遇见过一位在张北一带研究语言的朋友,我问他说在这一带的语言中有没有受蒙古语的影响。他摇了摇头,不但① ,其他方面也很少。他接着说:“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② 。”---这结论自然应当加以条件地,但是大体上说,这是乡土社会的特性之一。我们很可以相信,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③ 。大旱大水,连年兵乱可以使一部分农民抛井离乡;即使像抗战这样大事件所引起基层人口的流动,我相信还是微乎其微的。 ——《乡土中国·乡土本色》)
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2.《乡土中国》中说:“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体现了一种乡土情结,下列诗句最不能体现这一情结的是( 3分)
A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B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C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D 胡马依北风,狐死必首丘。
23 .作文(60分)
材料一:如果你对一切错误关上了门,那么真理也会将你关在门外。(泰戈尔)
材料二: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成语)
综合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衡阳八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含答案,文件包含期末考试答案docx、衡阳市八中2022级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试题卷docx、衡阳市八中2022级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语文答题卡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共12页。
这是一份2023衡阳八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含解析,文件包含衡阳市八中2022级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衡阳市八中2022级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原卷版docx、语文答题卡不含作文答题纸-期末考试doc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