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高三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流觞曲水”这种娱乐方式最早源于古老的上巳节,上巳节是指夏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这一天,古人要举行“袚褉”仪式。袚褉就是通过洗灌身体达到除去凶疾目的的一种祭祀仪式,人们在袚褉之后,便随意坐在弯曲的溪水边。在上流放置盛酒之杯(觞),任其漂流而下,酒杯漂至谁面前停下,谁就要取来饮下。
先秦时期的“流觞曲水”更多地被赋予了上巳节的神秘色彩。到了汉朝时期,“流觞曲水”日渐世俗欢娱化。
到了魏晋至隋唐年间,“曲水流觞”进入到了繁盛时期。不同于魏晋以前,“曲水流觞”是袚褉礼式在社会中的延续。这一时期内的“曲水流觞”更多地侧重于文化品味,将饮酒、赋诗、游赏很好地融为一体。王羲之等人虽也举行修褉祭祀仪式,但主要进行了“曲水流觞”活动,突出了咏诗论文,饮酒赏景。正是因为兰亭集会的盛名,从此之后“曲水流觞”更多地被认为是文人间聚会的赋诗活动,所以兰亭会是一个具有开创意义的聚会,是“曲水流觞开始漫染文人气质的最初形式,从此与诗酒文化有了更紧密的联系。
唐初,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曾率一群诗人在云门寺王子敬山亭主持了一次模仿王羲之兰事雅集的修禊活动。好教育云平台()
唐朝过后,“流觞曲水”便慢慢地被遗忘了,因为长期被游牧民族压制,特别是南宋时期,聚会上,文人们更多的是感怀国家的命运、个人的命运。宋朝的文人们更喜欢独饮,或仅邀集三五知交进行浅斟低唱。
明清时期,由于统治者对文化和文人的禁锢,“曲水流觞”活动更加式微,一般只限制在亭子里举行,即“流杯亭”,更有甚者,只是在大石桌的桌面上刻上弯弯曲曲的小溪,一头进水,一头出水,大家围坐在一起,模拟“曲水流觞”饮酒赋诗。
时至今日,再也没能见识到这种古老而有趣的娱乐方式,这无疑是传统文化的一大损失。
(摘编自《王羲之〈兰亭序〉中的流觞曲水,到底是什么?》)
材料二:
“曲水流觞”的发展,其环境和形式,已经成为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最好的模板之一,从园林美学的角度上探讨,“曲水流临”具有深远意境之美,融揉自然之美,行为动作之美以及构景之美等园林美学特征。
园林中“曲水流觞”的意境,直接的来源自是兰亭修褉的风流韵事,而再继续地深究,则为孔子所赞叹的曾点气象,即人和大自然谐调统一,在大自然中感受体会自身的修养和品性,“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美妙意境。
古典园林中的“曲水流觞”,无不把《兰亭序》所描述的崇山峻岭,茂竹修林的自然风光作为造景的蓝本,大多的“曲水流觞”景观范山模水,以达到兰亭雅事崇山峻岭之自然风貌,植物配置也多喜欢选择象征君子高雅的竹子,体现兰亭雅集美好意境的同时融揉了自然山水之美,亦成了传统园林中曾点气象的美妙意境与融揉自然美的园林景观的典型。
随着时间的流逝,“曲水流觞”的活动已经由原始的巫祭仪式演变为文人雅集、吟诗作赋的风雅活动,其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也有了些许改变。
“曲水流觞”的构景形式美涵盖多方面的内容,古典园林中往往采用“曲水流觞”文字饮之内涵,曲水大多写意水形。老子云:“曲则全。”不规则的水体与形态的丰富与变化相联系,同时,曲折的水体有着更有趣味的复杂岸线,从而提供更多的观景角度以及获得间接水体验的机会,并能形成更多的分隔、遮挡及变化的节点,从风水学角度讲,水贵曲折,曲水有穴,能够聚气,是风水宝地,故“曲”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曲水流觞”的另外一个重要的构景形式美是由其长期的发展和演变而来的程式化景观美。从艺术上意象思维的角度看,经历长期的发展,流杯渠和流杯亭的特定形式,实际曾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一种凝练的意象型艺术符号,在历史观念发达并擅长意象思维的文人心目中,则往往成为寄托褉赏历史情结的审美观照对象,即藉由流杯亭,体悟乾道曲成、生机流行,会心曾点气象、兰亭故事等。而与此同时,在宗承唐宋的明清造园艺术实践中,人们早已习惯并倾向在狭小的空间里,拳山勺水,芥子纳须弥地精心构造壶中天地,玲珑的流杯渠和流杯亭运用于小型园林,不仅体量和尺度相宜,它浓缩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蕴涵,而程式化的“曲水流觞”景观,也有着特定的构景形式的美,在园林中有着广阔的传承空间。
而“曲水流觞”活动“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要求的是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体味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我们今天科学的生态学观点来看,其宗旨也是要求人和自然的谐调发展,与我们当今园林设计所要求的主流不谋而合。因此,“曲水流觞”在当今的园林设计中,是与我们强调人居环境的自然,满足生态需要的要求相符合的。
(摘编自《千年曲水话流觞——探“曲水流觞”在园林景观中之意义》)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曲水流觞”具有意境、构景等方面的园林美学的价值,其环境和形式是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最好的模板。
B.从先秦到汉朝,“流觞曲水”经历了日渐世俗欢娱化的过程。到了魏晋时期,“流觞曲水”就改变了,而是侧重于文化品味了。
C.上巳节是一种古老的节日,“流觞曲水”最早就源于上巳节。在这一节日里,人们会举行“袚褉”仪式。
D.在从原始的巫祭仪式演变为文人雅集、吟诗作赋的风雅活动的过程中,“曲水流觞”的活动形式和内容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兰亭会具有开创意义,在其之前,“曲水流觞”活动是袚褉礼式在社会中的延续,在其之后,“曲水流筋”开始与诗酒文化产生联系。
B.魏晋至隋唐是“曲水流筋”活动的繁盛时期,这一活动在唐朝之后逐渐被遗忘和在明清时期更加式微的原因基本相同。
C.当下“曲水流觞”活动已经永久失传了,人们已不再能见识到这种古老而有趣的娱乐方式了,这对传统文化来说是一大损失。
D.流杯渠和流杯亭是“曲水流觞”长期发展和演变而来的程式化景观,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往往寄托着文人褉赏历史的情结。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反映“曲水流觞”活动盛况的一项是(3分)
A.《后汉书·礼仪志》载:“是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袚除去宿垢疢为大洁。”
B.南北朝梁国宗懔《荆楚岁时记》:“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
C.北宋司马光:“冠盖郁相依,名园花未稀。游丝萦复展,狂絮堕还飞。积弩遗风陋,兰亭旧俗微。何如咏沂水,春服舞雩归。”
D.《晋书·礼志下》记载:“晋中朝公卿以下至于庶人,皆褉洛水之侧……海西于钟山立 流杯曲水,延百僚,皆其事也。”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 曲水流筋是一脉相承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有重要地位,下文游人评价朱玉帆老师设计的南京九见堂住区(独乐园会所)是从“曲水流觞”这一具有深厚文化内涵中汲取了灵感。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6分)
山间城墅入口由宽窄不一的曲线形小溪串联,利用地势高差,形成自然溪流。而流杯亭的曲水流觞台,则效仿古人的一种水滨宴会活动,将流水与娱乐结合,符合园林最终追求的“天人合一”的境界。植物造景中整体以竹为基调,无论是大门入口,还是宅间小巷都有竹的身影;见山台取黑松、马尾松、白皮松;汀兰亭旁搭配苍劲的松树和幽香的腊梅。廓如间的镜面水池、紫宸间的人口叠石池塘等都通过静水之景临摹出临湖水景,烟波浩淼的寂静深远的境界。同时会所取景时借对面天然植物群落及深水湖的景。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额尔古纳河右岸(节选)
迟子建
希楞柱里暗淡了,看来是黄昏的时候了。火塘散发的暖流和昏暗了的天光,让我和我的故事都要打盹了,我想我该出去透透新鲜空气了。
雨停了,西边天上飘荡着几缕橘红的晚夜。如果说夕阳是一面金色的鼓的话,这些晚霞就是悠悠鼓声了。空中浮动的云经过了雨水的洗涤,已是白色的了。我发现营地变绿了,原来安草儿在那些刚刚拆卸了希楞柱的空地上,栽上了一棵裸的松树。
安草儿一手提着水桶,一手握着一束紫菊花从远处走来。他知道我喜欢这种花,一定是在去河边打水的路上,特意给我采的。他走到我面前,把花递给我,然后提着水桶去浇那些刚刚栽上的树。
他浇完树,放下水桶后,没有歇息一下,就进希楞柱取出晒干的蝙蝠,放在一块青石板上,用一块鹅卵石研磨蝙蝠,打算把它们捣成碎末,制成水剂,灌进那两只害病的驯鹿的鼻孔,治疗它们的咳嗽。
我回到希楞柱,发现火塘里的火比我出来时旺盛了,看来安草儿在取蝙蝠的时候,顺便往里面加了劈柴。火光把希楞柱照亮了。我打算找出桦皮花瓶,把紫菊花养起来。
我已经很久没有用那只花瓶了。瓦罗加知道我喜欢紫菊花,就特意做了个花瓶给我。为了衬托紫色,他选的桦树皮都是颜色偏暗而且有水样花纹的。花瓶只有一巴掌高,侧面看是扁平的,上下一样宽,只不过瓶口微微往里收了收。瓦罗加说插这种菊花,不能用又高又细的花瓶,那样不但花插得少,而且看上去花仿佛是受了来缚,不耐看。插这种花朵不大而又枝叶繁茂的花,必须用口大而且瓶身低矮的花瓶,那样花儿看上去才精神。
我有一个鹿皮口袋,装着一些我喜欢的物件:罗林斯基送给列娜的小圆镜子,瓦罗加送我的花瓶,尼都萨满和妮浩用过的狍腿鼓槌,珠克擦枪用的一决鹿皮,拉吉达装猎刀用的桦皮刀鞘,依芙琳送我的一块绣着一双蝴蝶的手帕,依莲娜留下的一张皮毛画,杰芙琳娜送我的一个镶武着鹿角纹和树纹的皮挎包。这些都是已故人留下的物件。
当然,那里面也有活着的人送我的物件,比如玛克辛姆用三叉树根为我做的烛台,西班用柞树上的风干的树犄角给我雕刻的痰盂,达吉亚娜为我买的一支镌刻着梅花喜鹊图案的银簪子,以及帕日格在城里给我配的一副老花镜,柳莎送我的一块早已不再行走了的手表。
虽然我有九十岁了,可我的眼睛一点也不花,用不上老花眼镜。我偶尔会受风寒,但也只是咳嗽个天两天就过去了,痰盂也就成了摆设。我喜欢月光和火塘反射出的火光,所以烛台在黑夜中也不会派上用场。太阳和月亮在我眼里就是两块圆圆的表,我这一辈子习惯从它们的脸上看时间,所以手表在我手里没什么用。如果是黑发上插着一支银簪子,那么这支簪子就像落在希楞柱上的白鸟一样美丽,可我现在白发满头,银簪子落在这样的头发里,美就会被掩埋了,所以它也被搁置起来了。如果瓦罗加在就好了,我会把它送给爱看书的他,让银簪子做书签。
我打开鹿皮口袋,里面的物件就像久已不见的老朋友一样,纷纷来与我握手了。我刚碰过鼓槌,桦皮刀鞘就贴向我的手背了。我刚把扎手的银簪子拔弄开,那块冰凉的手表就沉甸甸地滑入我的掌心了。
我翻找出桦皮花瓶,注上水,插上紫菊花,把它摆到狍皮褥子前。进了花瓶的花儿显得更加端庄和美丽。
安草儿进来了,看来他已经把蝙蝠研成碎末了。他把一个格列巴饼递给我,我掰了一半,另半块给他了。
柳莎在走之前,烙了两口袋的格列巴饼留给我们,这种饼放上一个月也不会坏。她足足烙了两天。也许是烟火把地熏的,她的眼睛在那两天是红肿的。我就着茶吃饼的时侯,安草儿又出去了,他是个闲不住的人。我想晚霞一定落了,从希楞柱的尖顶上,可以看出天色已经深灰了。不过在晴朗的夏夜,这种深灰持续不了多久,月亮和星星就会把它调和成深蓝色。
我的故事还没有讲完。我想我刚打开的鹿皮口袋里的那些物件,一定在清晨时就张开了它们的耳朵,上午时跟着雨与火、下午跟着安草儿捡到的那些东西,听了故事。我愿意把余下的故事继续说给它们。如果刚来到我身边的紫菊花接不上我的故事,你不要着急,先静下心跟着大伙一起听吧。关于这故事的源头,等我讲完后,让桦皮花瓶再单独地说给你吧。桦皮花瓶可不要推脱,谁让你把紫菊花拥进怀抱,并且吮吸了它身体里流出的清香的汁液了呢!
(有删改)
【注】故事背最是鄂温克部族都下山定居了,只有年届九旬的“我”和孙子安草儿留在了山上生活和照看驯鹿。瓦罗加是“我”已故的丈夫。希楞柱是鄂温克人住的圆锥形的帐篷。
文本二:
迟子建怀着素有的真挚澄澈的心,进入鄂温克族人的生活世界,以温情的抒情方式诗意地讲述了一个少数民族的顽强坚守和文化变迁。这部“家族式”的作品可以看作作者与鄂温克族人的坦诚对话,在对话中她表达了对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持信仰、爱憎分明等被现代性遮蔽的人类理想精神的彰扬。迟子建的文风沉静婉约,语言精妙。小说具有诗史般的品格和文化人类学的思想厚度,是部风格鲜明、意境深远、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上乘之作。
(摘编自“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授奖辞”)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安草儿在“那些刚刚拆卸了希榜柱的空地上”栽上松树,暗示鄂温克部族都已经下山定居了,山上只留下了“我”和安草儿。
B.安草儿特意采摘紫菊花送“我”,表现出他对”我”的关心,正因这样,他才会留在山上陪伴年届九旬的老祖母并照看驯鹿。
C.“我”的鹿皮口袋中既有已故之人留下的物件,也有离开的人送“我”的物件,虽然“我”已用不上它们,却仍十分喜爱它们。
D.柳莎离开前给“我”和安草儿烙格列巴饼时眼睛是红肿的,虽然文中说“也许是烟火把她熏的”,但实际应是她十分不舍离开二人。
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一开篇对“我”生活环境的描写展现出迟子建对鄂温克部族生活的关注,也能体现出其诗意、温情的讲述特点。好教育云平台()
B.文本一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展开叙事,“我”是回忆的主体和故事的讲述者,无形中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并产生亲和力。
C.文本一将银簪子比作“白鸟”,“我”觉得自己的白发会掩埋它的美丽,表现了“我”对自己年华逝去的深切感伤。
D.文本一以“让我和我的故事都要打盹了”开始,以“我的故事还没有讲完”结尾,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完整严谨。
8.文本一中的桦皮花瓶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试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好教育云平台()
9.文本二说,《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部风格鲜明、意境深远、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上乘之作”,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昔者,吴王阖闾始得子胥之时,甘心以贤之,以为上客,曰:“圣人前知乎千岁,后睹万世。深问其国,世何昧昧,得无衰极?子其精焉,寡人垂意,听子之言。”子胥唯唯,不对。王曰:“子其明之。”子胥曰:“对而不明,恐获其咎。”王曰:“愿一言之,以试直士。夫仁者乐,知者好。诚秉礼者探幽索隐。明告寡人。”子胥曰:“难乎言哉!邦其不长,王其图之。存无忘倾,安无忘亡。臣始入邦伏见衰亡之证当霸吴厄会之际后王复空。”王曰:“何以言之?”子胥曰:“后必将失道。王食禽肉,坐而待死。佞谄之臣,将至不久。安危之兆,各有明纪。”吴使子胥救蔡,诛疆楚,笞平王墓,久而不去,意欲报楚。楚乃购之千金,众人莫能止之。有野人谓子胥曰:“止!吾是于斧掩壶浆之子,发肇饭于船中者。”子胥乃知是渔者也,引兵而还。故无往不复,何德不报。渔者一言,千金归焉,因是还去。子胥至直,不同邪曲。扔躯切谏,亏命为邦。爱君如躯,忧邦如家。是非不讳,直言不休。庶几正君,反以见疏。谗人间之,身且以诛。范蠡闻之,以为不通:“知数不用,知惧不去,岂谓智与?”胥闻,叹曰:“吾背楚荆,挟弓以去,义不止穷。吾前获功,后遇戮,非吾智衰,先遇阖闾,后遭夫差也。胥闻事君犹事父也,爱同也,严等也。太古以来,未尝见人君亏恩,为臣报仇也。臣获大誉,功名显著,胥知分数,终于不去。先君之功,且犹难忘,吾愿腐发弊齿,何去之有?蠢见其外,不知吾内。今虽屈冤,犹止死焉!”子贡曰:“胥执忠信,死贵于生,蠡审凶吉,去而有名,种留封候,不知令终。二贤比德,种独不荣。”范蠡智能同均,于是之谓也。
(节选自《越绝书卷六·越绝外传纪策考第七》)
材料二:
非道不言,非义不行,言不苟出,行不苟为。
(节选自《淮南子·主术训》)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臣始入A邦B伏见C衰亡D之证E当霸吴厄F会之际G后王H复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笞,文中指用鞭、杖或竹板抽打,与《过秦论》中“执敲扑而鞭笞天下”的“笞”意思相同。
B.见,文中表示被动,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于是入朝见威王”的“见”意思相同。
C.且,文中指将要,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且放白鹿青崖间”的“且”意思不相同。
D.内,文中指内心,与《鸿门宴》“距关,毋内诸侯”的“内”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王阖闾敬尊伍子胥为上客.并诚心求教治理吴国之道,但起初伍子胥并没有正面回答吴王。
B.伍子胥打败楚国后想报复楚国,楚国于是悬赏千金以求吴国退兵,最终是一位渔夫让他撤兵。
C.范蠡听说伍子胥因谗言将要被诛杀,认为他明知道有危险迫近却不离开,这是不明智的表现。
D.子贡评价伍子胥能坚守忠信,审度吉凶,爱君如躯,直言进谏,即使死去,也将留名于后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子胥曰:“难乎言哉!邦其不长,王其图之。存无忘倾,安无忘亡。”
(2)先君之功,且犹难忘,吾愿腐发弊齿,何去之有?
14.联系材料一,简述伍子胥“非义不行”的表现有哪些。(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水调歌头·多景楼①
陆游
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②。连山如画,佳处缥渺著危楼。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③。
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叔子④独千载,名与汉江流。
【注】①这首词作于陆游镇江通判任上,陆游陪同镇江知府方滋(即“使君”)登楼宴游,时金兵方踞淮北,镇江为江防前线。②徐州:这里指镇江,东晋南渡,曾以徐州治镇江。③貔貅:猛兽,喻指勇猛的战士。④叔子:西晋大将羊祜,字叔子,镇守襄阳,曾登临兴悲。好教育云平台()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由“江左”而“古徐州”,由“连山”而“危楼”,词人的笔触由远到近,最后点题。
B.下片开篇用风露草木点明季节时令,词人从现实过渡到了历史的生活情景,叙写这次宴游。
C.“古愁”启“襄阳登览”,“今愁”慨言当前。古今之愁纷至,词人心有不平却并不灰心。
D.词人借羊祜的典故劝勉同来登楼的镇江知府,希望他及早为北伐做好部署,建万世之功勋。
16.本词与姜夔《扬州慢》开篇同样是从地理形势写起的,但两首词在气象和情韵上有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翻译(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离骚》中用比喻手法写时光迅速流逝,表明时不我待、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望海潮》词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写街巷河桥的美丽;“_________________”写居民住宅的雅致,最能体现柳永的婉约词风。
(3)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神异动物,是我国汉族的民族图腾,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在中国古代诗文中,“龙”多有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好教育云平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应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每当夜幕降临,淄博俨然成为烧烤的世界,连风都带上了“孜然味儿”。大街小巷,方桌排开,人们三五成群围坐在一起,散发出人间烟火的气息。你要想知道某家烧烤是否正宗,只需要看烧烤桌上,是否有三样:一是小饼,二是小葱,三是小火炉。这些都为淄博烧烤打造出别样的味道,似乎光用这些味道便可给这座城市一个完美的定义。我想,从文学的角度来说,这便是修辞格中的借代吧。
一般城市吃烧烤,都是将烤串烤好了端上桌,也就是即食烧烤。正宗的淄博烧烤,每桌必有一个小火炉,上桌的肉串已经烤到半熟,食客接着烤,火候由食客自己掌握。拿两串滋滋冒油的肉串,先裹上蘸料,然后摊在小饼上,手掌握住小饼将肉串攥紧,往后一①拉签子,几块肉就这样完整包裹在小饼里面了,再放一②段葱叶或者葱白,这么一③卷,成就了独一无二的小饼。小饼的麦香、蘸料里花生芝麻香和刚烤好的肉香混合在一④起,咬一大口细细品味:小饼让略咸的烤肉变得适口,蘸料又提供了足够的香味提成,而大葱又抵消了肉串的油腻,“君臣互佐”,相辅相成。
山东人已经“撸串”两千多年。淄博烧烤虽为“网红”,却并非“新晋”。在山东,烧烤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在临沂出土的五里堡汉画像石《庖厨图》中,正在烧烤的庖厨,现代人谁看了不得说一句:“文物演我!”
18.下列对文中加序号的“一”的用法与含义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①与④不同 ②与③相同
B. ①与②不同 ③与④相同
C. ①与③相同 ②与④不同 好教育云平台()好教育云平台()
D. ①与④相同 ②与③不同好教育云平台()
19.文中说“从文学的角度来说,这便是修辞格中的借代吧”,你认为文中划线的句子是否使用了借代手法?请简要分析。(3分)
20.请仔细观察临沂五里堡汉画像石《庖厨图》结合画中要素并发挥想象写一段文字,含蓄表现出古人烧烤的悠然惬意。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不超过80字。(5分)
(二)语言文字应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坐着吃饭与站着吃饭哪个更香?研究发现,姿势会影响味觉感知,当人们坐着吃东西时,①___________。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人如果保持站立的姿势,仅几分钟就会身体紧张,②___________。站立时,重力会把血液推向身体下部,导致心脏需要更加努力工作,以便将血液压送到身体上部,从而加快心率;这会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并导致压力激素皮质醇浓度的上升。(___________),后者会影响人们对食物口味的评价、对食物温度的感知以及进食的总量。那么,③___________?是的,根据科学理论,站着吃饭相比坐着吃饭,会使进食量减小。因此,如果你想要减肥的话,不妨尝试站着进餐。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这种连锁反应将降低感觉的敏感性
B. 感觉的敏感性受这种连锁反应影响
C. 这种连锁反应将使感觉的敏感性降低
D. 感觉的敏感性将因这种连锁反应降低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写作(60分)好教育云平台()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孝经》有言,“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当今时代,青年学子在爱亲与爱他人之间如何取得平衡,值得深思。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年高三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1.C (A.根据材料二第一段“已经成为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最好的模板之一”,可以知道“最好的模板”错误。B.“到了魏晋时期,‘流觞曲水’就侧重于文化品味了”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三段可知是“到了魏晋至隋唐年间”不是“魏晋时期”;是“更多地侧重”而不是“侧重”。D.“‘曲水流觞’的活动形式和内容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错误,由材料二第四段“其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也有了些许改变”可知,并不是翻天覆地的改变,而是些许改变。)
2.D (A.“‘曲水流觞’开始与诗酒文化产生联系”错误,由材料一第三段“所以兰亭会是一个具有开创意义的聚会,是‘曲水流觞’开始浸染文人气质的最初形式,从此与诗酒文化有了更紧密的联系”可知,兰亭会让“曲水流觞”与诗酒文化的联系更加紧密,并不是让二者产生联系。B.“原因基本相同”错误,由材料一第五、六段可知,唐朝之后“曲水流觞”逐渐被遗忘的原因是长期被游牧民族压制,明清时期“曲水流觞”活动更加式微的原因是统治者对文化和文人的禁锢。C.“‘曲水流觞’活动已经永久失传了”错误,由材料一第七段“时至今日,再也没能见识到这种古老而有趣的娱乐方式,这无疑是传统文化的一大损失”可知,原文并没有说“曲水流觞”活动已永久失传。故选D。)
3.C (C.司马光的诗表达了他对当时上巳节习俗的不满,直陈兰亭旧俗的衰微,抒发了今不如昔的感慨。)
4.①材料一先介绍了“曲水流觞”的起源;②然后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不同朝代“曲水流觞”的发展情况;③最后写时至今日“曲水流觞”失传是传统文化的一大损失。(4分)
5.①将自然风光作为造景的蓝本,在配置植物时多选择象征君子高雅品性的竹子等,展现美好的意境。②在水体的设计上,选择“曲水”。山间城墅入口由宽窄不一的曲线形小溪串联,形成自然溪流。③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6分)
6.B(“正因这样,他才会留在山上…并照看驯鹿”错误,文本中并没有谈及安草儿留在山上的原因。)
7.C(“表现了‘我'对自己年华逝去的深切感伤”错误,这里虽然能够看出“我”对年华逝去的感伤,但这种情感比较平和浅淡,并不“深切”。)
①推动情节发展。由“我”想用桦皮花瓶把安草儿送“我”的紫菊花养起来,引出下文“我”对花瓶来历的回忆等情节。②寄托着丈夫瓦罗加对“我”的深情以及“我”对丈夫深深的怀念。因“我”喜欢紫菊花,瓦罗加特意做桦皮花瓶给“我”插花。③成为“我”的代言人,令人回味。结尾处“我”让桦皮花瓶单独为紫菊花讲述故事的源头,激发读者想象,令人回味无穷。(从情节发展、人物情感、阅读效果三方面作答,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中某一物象的重要作用。
【解题思路】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此题要求分析桦皮花瓶在全文中的作用,其实就是要求分析物象的作用。
因此考生可从情节安排、人物塑造、阅读效果等方面作答。
第二步:联文本,细分析。首先,在情节安排上,可以推动情节发展。桦皮花瓶在文中首次出现是“我”打算找出桦皮花瓶把紫菊花养起来,下文则回忆了桦花瓶的来历、样式等内容。其次,在人物塑造方面,桦皮花瓶寄托着丈夫瓦罗加对“我”的真挚的爱情,他知道“我”喜欢紫菊花,就特意做了个花瓶给“我”插花,从精挑细选桦树皮到精心设计花瓶样式,瓦罗加在桦皮花瓶上倾注了对“我”的爱;而“我”对花瓶来历的回忆也表明“我”对丈夫深深的怀念。最后,从阅读效果上看,结尾处写“我”让桦皮花瓶单独为紫菊花讲述故事的源头,桦皮花瓶成为“我”的代言人,引发读者兴趣和想象,耐人寻味。
小说物象的作用:①揭示成深化小说主曾,通过物象的象征意义,向人们传递深刘的思想:②发复出现,事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金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③通过理解物象的象征塘义来北握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或青通过对物象的叙迷,侧面村托小说主要人物形象。
9.(6分)①文本一中写”我”和安草儿住在希楞柱中,照看聊鹿,吃格列巴饼,使用桦皮花瓶、鹿皮口袋等物件,以及用编蝠碎末给驯鹿治病等都极具鄂温克族特色,风格鲜明。②文本一中的景物描写优美沉静、富有诗意,小说融通自然,创造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梦中桃源,滋养心灵,意境深远。③文本一讲述了鄂温克族古老的生活方式,作品中爱情、亲情、乡情相互交织,蕴含着对现代化生活冲击传统民族生活的思考,展现了美好人性,思想深邃;同时小说以“我”的口吻缓慢讲述,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语言精妙,颇具艺术性。(从风格鲜明、意境深远与思想性、艺术性俱佳三方面作答,每点2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作品内容,鉴赏作品艺术特色。
【解题思路】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白文本二中的这句评论是什么意思。风格鲜明主要是指作品的民族特色鲜明,文本一体现鄂温克族民族特色的主要有居住的帐篷希楞柱,用的鹿皮袋子、桦皮花瓶,吃的格列巴饼等。意境深远主要体现在主人公的生活环境天然、质朴,如世外桃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滋养身心。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说明作品具有思想深度与艺术高度:思想性体现在作者对鄂温克这一古老民族在现代文明冲击下的生存的深度思考以及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人性的描绘;艺术性则体现在文本一使用富有特色的第一人称讲述方式,还多次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体现出精妙的语言艺术。
10.BEG(“臣始入邦”意为“我刚到吴国”,是完整的主谓宾结构,故B处断开;“伏见衰亡之证”是动宾结构,承接前一句主语“臣”,“伏见”为古代在下者对己见的谦词,在E处断开;“当……之际”是固定的介宾短语,单独成句,在G处断开。)
11.B(两个“见”意思不同。后者是“拜见”的意思。)
12.D(根据“蠡审凶吉”可知,“审度吉凶”是子贡对范蠡的评价,“爱君如躯,直言进谏”是本文第三段“子胥至直,不同邪曲。捐躯切谏,亏命为邦。爱君如躯,忧邦如家。是非不讳,直言不休”的相关内容,不是子贡对伍子胥的评价。)
13.(1)伍子胥说:“这个问题是很难回答。吴国大概不能长久存在,大王还是充分认识(考虑)到这一点,在国家长存时不要忘记倾覆的危险,在安定的环境里不要忘记将有灭亡的危险。
(评分参考:“邦”,国;“存”,“长存”;“倾”,倾覆;“安”,安定。关键点各1分)
(2)先君阖闾的恩泽,至今犹且难忘。我情愿发烂齿毁(誓死效忠吴国),有什公理由离开(吴国)呢?
(评分参考:“功”,恩泽;“腐发”,发烂;“弊齿”,齿毁;“何去之有”,即“有何去之”,宾语前置句。关键点各1分)
14.①行国家大义。面对吴王的深问,伍子胥敢于直言,分析国家之安危。②行江湖恩义。伍子胥想要报复楚国,起初无人能阻止,最终听从了曾经救过他的渔夫的劝阻,从楚国撤军。③行君臣之义。因感念吴王阖闾厚恩,明知会死仍不离开吴国,慨然面死。(评分参考:每点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从前吴王阖闾刚得到伍子胥时,真心诚意地敬重他,尊为上客,说:“圣人能够前知千年,后测万代。我想深入地请教一下我们吴国的情况,世世代代如此昏暗不振,莫非已经衰微到极点了吗?你见识精深,我正专心听着,你说说自己的看法。”伍子胥不置可否,没有回答。吴王说:“你明说吧。”伍子胥说:“我担心讲得不清楚,因此而获罪。”吴王说:“希望你全部讲出来,我要测试一下你是不是正直之士。仁者以仁爱为乐,智者好出谋划策,真正执礼通学的人能够探索幽深隐约的道理。你要把一切清楚地告诉我。”伍子胥说:“这个问题是很难回答。吴国大概不能长久存在,大王还是充分认识(考虑)到这一点,在国家长存时不要忘记倾覆的危险,在安定的环境里不要忘记将有灭亡的危险。我刚来到吴国,就看出了吴国衰亡的征兆。吴国在危难重重的关头是能够称霸于世的,但是,到了后代君主的手中,这霸业又会全部丧失。”吴王问:“凭什么这样说呢?”伍子胥回答说:“吴国后代的君王将会无道而亡,他只能生吃野禽之肉,最后坐以待毙。谄媚阿谀的小人,不久就会来到吴国。吴国兴亡的征兆,也各有明显的天象反映出来。”吴国派遣伍子胥率领军队,去救助蔡国,打败了强大的楚国,用鞭子抽打楚平王的坟墓,吴国的军队占领了楚国都城后很久还不离开,想要报复楚国。楚国于是悬赏千金,征求使吴国撤兵的办法,但是没有人能够阻止伍子胥的报复行动。有一个乡野之人对伍子胥说:“可以停止报复了。我就是于斧渡口的那个渔夫,曾经在船里替你收拾茶水,打开饭篮请你充饥。”伍子胥才知道这是救过自己性命的渔夫,就撤兵返回吴国了。所以说无往不复,恩德要回报。渔夫的一句话,千金的悬赏就有了归宿,伍子胥也因此而撤兵返关,离开了楚国。伍子胥极其耿直,不与品行不正之人同流合污。他不惜性命直言进谏,效忠吴国。爱君如爱自己,担忧国家如关心自己的家庭。他是非登明心无所忌讳,敢于直言,死而后已,希望使吴王走上正道,但反而被疏远。谗佞小人挑拨离间,他将要被杀害。范蠡听到了这件事,认为伍子胥不懂得变通:“知道天命却不能把握,知道危险却不肯避开,这难道称得上聪明吗?”伍子胥听后感叹道:“我背叛楚国,身带武器逃离故国,按理说应该受到的惩罚不只是窘困潦倒。我在吴国先立功勋,后遭杀戮,这并非我的聪明才智衰退了,而是由于先前遇到的是阖闾,而后来侍奉的是夫差。我听说侍奉国君就好像侍奉父母,爱护与严格是相等的。从上古以来,从没有见过国君损伤自己的德行去为臣子报仇的。我获得了极大的声誉,功名显著,我知道自己的职分命运,因此最终没有离开关国。先君阖闾的恩泽,至今犹且难忘,我情愿发烂齿毁,誓死效忠吴国,有什么理由离开吴国呢?范蠡只看到外表,并不了解我的内心。我现在虽然受屈含冤,至多也只不过是一死而已。”子贡评论说:“伍子胥坚守忠信之道,死比生还贵重,范蠡明察凶吉的变化,终于离开越国,也获得了好的名声。只有文种留在越国被封为侯,却不懂得保持善终的道理。伍子胥与范蠡两人的德行可以并列,独有文种难显荣耀于后世。”范蠡的才智能力与伍子胥相等,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材料二:
不符合道义的话不说,不符合道义的事不做;话不随随便便而说,事也不随随便便而做。
15.B(下阙开篇写景,从历史过渡到现实,起承上启下作用。)
16(①本词开篇由广阔空间着笔,滚滚长江,莽莽群山,一片苍莽,气象宏大;《扬州慢》开篇用笔从容平缓,追溯扬州昔日的盛况;②本词勾勒眼前江山,意在引出历史上的风流人物,昂扬慷慨,在悲壮中蕴含着雄健之气;《扬州慢》则用扬州昔日的繁华反衬今日的凄凉,萦绕着伤悲气息,表达了黍离之悲。
【创作背景】孝宗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陆游三十九岁,以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出任镇江府通判。当时金兵方踞淮北,镇江为江防前线,而多景楼在镇江北固山上甘露寺内。孝宗隆兴二年十月初,陆游陪同知镇江府事方滋登楼游宴时,内心感叹而写下此词赋。
【参考译文】江东一带据有险要形势的地方,第一要数像屏障般雄伟的镇江。山挽山,山连山,就像画图般莽莽苍苍,云渺渺,水隐隐,景色美处耸立着高高的楼房。战事又起,战鼓号角声面对着风显得格外悲壮。烽火连天,明明灭灭隔江相望,如烟往事,遥想起孙权、刘备在此地共商破曹大事。当年孙刘联军的军容啊,银戈金甲千里都闪着光芒。军士野宿,万灶烟腾,正如同今日宋军一样。
露珠结在草上,风吹黄叶飘荡,正当金秋时光。方滋啊,你的气魄真宏大豪放。感今愁,怀古忧,全被你谈笑间一扫而光。君不见羊祜曾登临岘山,观赏襄阳?那无数登山贤士早涅末无能。他们的遗恨难收,空令人黯然神伤。独有羊祜千年传扬,他的英名如同浩浩汉江千古流长。
17.(1)汩余若将不及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2)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3)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荀子《劝学》)/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李白《蜀道难》)/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陋室铭》)长桥卧波未云何龙(杜牧《阿房宫赋》)
18. C(①与③处的“一”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如“一拉”“一卷”,后面紧跟动作的结果,②处的“一”是最小的正整数,如“一个””一段”;④处的“一”与“起”合起来是“一块”的意思。)
19.未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原文只是判断了光用这些味道便能称代这座城市的可能性,表达了作者对淄博烧烤的赞许,但并未直接用这些味道来称代淄博这座城市。(3分)
说明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判断与鉴赏能力。
由原文“似乎光用这些味道便可给这座城市一个完美的定义”可知,该句是对光用这些味道便能称代这座城市的可能性的判断,从而表达了作者对淄博烧烤的赞许。借代这一修辞手法指的是用特征等来代指本体,而这里并未直接用这些味道来称代淄博这座城市,所以并未运用借代这一修辞手法。
20.示例:在一个偌大的贵族院落里,一个人慢慢地转动着烤串,一个人用扇子徐徐地给“炭火”加着温,香气伴着旁边舞女曼妙的舞姿氤氲开来,清风就这样醉满了院落。(5分)
说明分析:在图文转换的时候,要分析出图中所具有的要素。汉画像石《庖厨图》中描绘的是一个院子,院子里有一些人,其中两个人围着一个小烤炉,一个人在慢慢地转动着烤串,一个人在拿着扇子慢慢地扇动着火焰,给“炭火”加着温。旁边是一些舞女在跳舞。在图文转换的时候,首先要围绕话题,不要丢失其中的要素。然后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可以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
21.A(首先,括号前的复句讲述的正是站立姿势产生的连锁反应,因此括号内语句以“连锁反应”开头,可以与上文紧密衔接,由此排除B、D。其次,括号后的句子以“后者”开头,“后者”显然指代的是“感觉的敏感性”,因此括号内语句最好以“感觉的敏感性”结尾,由此排除C。)
22.①味道通常会更好一些(或“饭菜通常会更香一些”)
②从而影响味蕾(或“从而导致味觉感知降低”)
③站着吃饭是否会吃得少一点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景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上文的“姿势会影响味觉感知”和下文“人如果保持站立的姿势,仅几分钟就会身体紧张”分析,
可知补写语句大意是说(坐着吃东西时)味道通常更好一些,故可补写内容为“味道通常会更好一些”或“饭菜通常会更香一些”。
第二空,根据上文“因为人如果保持站立的姿势,仅几分钟就会身体紧张”,可知下句和前句之间是因果关系;内容上是说(站立的姿势)对味蕾有着不好的影响,故补写内容为“从而影响味蕾”或“从而导致味觉感知降低”。
第三空,根据下文的回答“是的,根据科学理论,站着吃饭相比坐着吃饭,会使进食量减小”,可知补写语句大意是问站着吃饭时饭量是否更小一些,故可补写内容为“站着吃饭是否会吃得少一点”。
23.爱之深度:从亲至众的孝道智慧 (有关资料非例文)
在古老的《孝经》中,我们读到了这样的警句:“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这句话揭示了一种深刻的社会伦理和道德观念。在当今社会,青年学子在爱亲与爱他人之间如何取得平衡,是我们每个人都应深思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明确,孝道并非只是对父母的照顾和关爱,而是以仁爱之心推及万物,尊重每一个生命,理解每一个个体的价值和尊严。这是一种从亲至众的扩展,是一种深刻的道德感悟。
然而,如何在爱亲与爱他人之间取得平衡呢?我们不能忽视我们的亲人,他们养育我们成长,他们的付出和牺牲是我们前行的动力。然而,我们也不能忘记那些与我们共享这片土地和这个时代的他人。他们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的邻居,我们的同事,我们的同胞。他们的幸福和福祉也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关键在于我们要有广阔的视野和深刻的道德感悟。我们要理解,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值得我们去尊重和爱护。我们不能因为亲情的羁绊而忽视了其他人,也不能因为泛泛的爱心而忽视了我们的亲人。
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尽力去关心和照顾我们的亲人,珍视这份来自血脉的深厚情感。同时,我们也要推己及人,关心他人的福祉,以行动展示我们的爱心。
其次,我们要培养一种全局观念,一种超越个人情感的大爱。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我们的亲人,而是要我们在爱亲人的同时,也能理解和尊重他人。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爱亲与爱他人的平衡。
再者,我们应该通过实践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我们可以通过参与公益活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我们对社会的关爱。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照顾我们的亲人,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人。
然而,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这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自我反思和修正。我们需要时刻警醒自己,不要在爱的追求中迷失了方向。
总的来说,我们应该以一种全面而平衡的方式来理解和实践孝道。我们要珍视亲情,尊重他人,以爱心对待每一个生命。这样,我们才能在爱亲与爱他人之间找到平衡,实现内心的和谐与宁静。好教育云平台()
最后,我想引用孟子的一句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对我们在爱亲与爱他人之间如何取得平衡的一种深刻启示。让我们以此为指导,以爱心和责任感去面对生活,去面对我们的世界。
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模块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模块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3页。
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模块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模块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5页。
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习近平总书记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