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届江西省丰城市丰城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届江西省丰城市丰城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01
    2024届江西省丰城市丰城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02
    2024届江西省丰城市丰城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03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届江西省丰城市丰城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江西省丰城市丰城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四段的观点,古代诗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们可以将小说中的人物分为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两种。扁平人物也称为类型人物,有时也叫漫画人物。其最纯粹的形式是基于某种单一的观念或品质塑造而成的;当其中包含的要素超过一种时,我们得到的就是一条趋向圆形的弧线了。真正的扁平人物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比如:“我永远不会抛弃密考伯先生。”说这话的是密考伯太太——她说她绝不会抛弃密考伯先生;她说到做到。当小说中其他的因素跟她发生碰撞时,她所拥有的这种人生就会从边缘、从因碰撞产生的火花中发射出道道光芒。扁平人物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不论他们何时登场,都极易辨识——被读者的情感之眼认出,视觉的眼睛只不过注意到一个特定名字的再次出现。当作者想集中全部力量于一击时,他们最是便当,扁平人物对他会非常有用,因为他们从不需浪费笔墨再做介绍,他们从不会跑掉,不必被大家关注着做进一步的发展,而且一出场就能带出他们特有的气氛——他们是些事先定制的发光的小圆盘,随便放在哪儿都成,绝对令人满意。
    第二大优势是,他们事后很容易被读者记牢。他们能一成不变地留在读者的记忆中,因为他们绝不会因环境的不同而更易,这使他们在回顾中具有了一种令人舒心的特质,甚至使他们在创造他们的小说已然湮没无闻后仍被人牢记不忘。我们都希望书本能经久长存,成为我们的庇护所,希望书中的居民经久不变,而扁平人物正是因此取得了他们的合法性。不过,眼睛一直严厉地盯着日常生活的批评家们——对于这种表现生活的方式却很不耐烦。他们认为,如果维多利亚女王没办法概括在一句话里,那密考伯太太凭什么就可以这么做?然而一部复杂的小说经常既需要圆形人物,也缺不得扁平人物,这两者相互磨合的结果会更加接近真实的人生。狄更斯的人物几乎全都扁平,每个人物几乎都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可结果却给人一种深度人性的绝妙感觉。
    我们必须承认,扁平人物在自身成就上是无法与圆形人物匹敌的,让我们转到圆形人物身上来吧,我们先去一趟《曼斯菲尔德庄园》,看一看跟巴儿狗一道坐在沙发上的伯特伦夫人。她的套话是“我脾气虽好,可是绝对经不得劳累”,而且对这一原则一直坚守不渝。可一场祸事在结尾处不期而至。她两个女儿都处境堪虞——朱丽亚私奔了;玛利亚因为婚姻不幸福也跟着情人跑了。伯特伦夫人该如何自处?“伯特伦夫人没有深刻的思想”,这正是她的一贯作为。“但是在托马斯爵士的引导下,(她)对一切重要的方面都形成了正确的看法。”托马斯爵士的指导推动着这位贵妇人获得了独立和并非出自本愿的道德感。“因此她明白这件事的严重程度。”这正是道德的最强音——非常斩截,水到渠成。后来又跟上一个巧妙无比的渐弱音,通过否定的形式出现。她“既不要求芬妮劝解,也不想自欺欺人,掩饰它的罪愆和耻辱”。那句套话再次显形,因为她一直以来确实照她一贯的原则尽量对麻烦视而不见,也确实要求芬妮劝解她该如何自处;十年以来芬妮的全部职责也就在此了。作者的措词虽以否定的形式出之,却提醒我们想到肯定的方面,她惯常的精神状态亦由此再次历历在目,单凭一个简单的句子,她就先是被吹成一个圆形人物,然后又打回扁平的原形。
    简·奥斯丁的笔法何等神妙!寥寥数语,她就大大拓展了伯特伦夫人的形象。简·奥斯丁尽管给她的人物贴上“理智”“傲慢”“情感”“偏见”的标签,可他们绝不局限于这些品性限定的范围。检验一个人物是否圆形的标准,是看它能否以令人信服的方式让我们感到意外。如果它从不让我们感到意外,它就是扁的。圆形人物的生活宽广无限,变化多端——自然是限定在书页中的生活。小说家有时单独利用它们,更经常的则是结合以其他种类的人物,来成就其实现真实生活的抱负,并使作品中的人类与作品的其他方面和谐共处。
    (摘编自E·M·福斯特《小说面面观》,有删改)
    1. 下列关于“扁平人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扁平人物”又称类型人物或漫画人物,他们是从单一的观念、品质出发塑造出来的,其特点常常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
    B. “扁平人物”会因与小说中其他因素的碰撞而发出道道光芒,并让读者在回顾他们时感到愉悦,久久不忘。
    C. 一些批评家以日常生活为比照来审视小说中的“扁平人物”,认为他们既非真实可信,也难以理想地表现生活。
    D. 狄更斯是利用“扁平人物”的高手,在复杂小说中用“扁平人物”就能再现真实人生,让读者产生深度人性的艺术感受。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福斯特用《曼斯菲尔德庄园》中伯伦特夫人的例证说明,“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之间并没有截然的鸿沟。
    B. “扁平人物”能吸引读者的情感之眼,圆形人物的生活宽广无限、变化多端:两者相互磨合,更接近真实人生。
    C. “圆形人物”性格的丰满变化远胜于“扁平人物”,但作家却不可能也不必要将所有人物都塑造成“圆形”。
    D. “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都是作家创造出来的,有了这两类人物,就构成了完整的小说世界。
    3. 下列选项,更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普鲁斯特笔下的帕尔玛公爵夫人能以一句话概括出来,那就是:“我必须特别小心待人友善。”她除了特别小心之外什么都不做。
    B. 《包法利夫人》中的包法利夫人就像摩尔·弗兰德斯一样拥有一本专门讲她的小说,其形象可以得到进一步拓展,可以无拘无束地爱干嘛干嘛。
    C. 把对《伊万·哈灵顿》中的伯爵夫人与蓓基的记忆作比较,我们只记得伯爵夫人的外形及围绕这个形象的那个公式,她是个典型的扁平人物,蓓基却是圆的。
    D. 《兰默摩尔的新娘》中的凯莱布·巴尔德斯通,不论做什么,去哪里,不论说了什么谎,打破了什么样的盘子,一切的目的都在于隐瞒他主人家的贫困。
    4. 材料第一段作者分别使用了“趋向圆形的弧线”“发光的小圆盘”两处短语,请简析其作用。
    5. 小明在网上浏览了一些关于《红楼梦》中“刘姥姥”的资料,却无法判断出刘姥姥是扁平人物还是圆形人物,请你结合原文及小明浏览的下列信息帮助他判断并陈述理由。
    ①我们要像刘姥姥一样抓住机会。(红鹭上云天的博客文章标题)
    ②世人笑我太疯癫——刘姥姥篇(凡人视角的知乎文章标题)
    ③刘姥姥进万科大观园,全场尴尬症都犯了。(搜狐科技新闻标题)
    ④刘姥姥进大观园——少见多怪。(歇后语)
    【答案】1. D 2. D 3. C
    4. “趋向圆形的弧线”指圆形人物的性格丰满多变,“发光的小圆盘”指扁平人物品格单一、引人注目。这两个短语都运用了生动的比喻来诠释深奥的学术问题增强了趣味性、幽默感,使读者易于理解。
    5. 刘姥姥是圆形人物。理由是:圆形人物性格复杂,随着作品发展人物性格不断变化,会让读者感到意外,根据考题资料的信息,刘姥姥善于抓住和利用机会,性情本色却充满幽默感,看似愚笨却善察言观色:她的性格具有多个侧面,故属于圆形人物。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D.“在复杂小说中用‘扁平人物’就能再现真实人生”错,“就能”过于绝对,据文“狄更斯的人物几乎全都扁平,每个人物几乎都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可结果却给人一种深度人性的绝妙感觉”可知,狄更斯善于用“扁平人物”表现深度人性,而非再现真实人生,且文中说的是“几乎”。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有了这两类人物,就构成了完整的小说世界”错,文章结尾说要“使作品中的人类与作品的其他方面和谐共处”,可见仅有人物而缺少“其他方面”,并不能构成“完整的小说世界”,选项以偏概全。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第二段的核心观点是“扁平人物的第二大优势,他们事后很容易被读者记牢”。
    C.说“我们只记得伯爵夫人的外形及围绕这个形象的那个公式”,有力印证了这一观点。
    A.引述的帕尔玛公爵夫人和D中引述的凯莱布·巴尔德斯通两个例证,都强调人物性格的单一,适于印证原文第一段的核心观点扁平人物“极易辨识”。
    B.对包法利夫人的分析说明她是圆形人物,只适宜用于印证第三、四段的观点。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中相关内容作用的能力。
    结合“当其中包含的要素超过一种时,我们得到的就是一条趋向圆形的弧线了”可知,“趋向圆形的弧线”指圆形人物的性格丰满多变;结合“扁平人物对他会非常有用,因为他们从不需浪费笔墨再做介绍,他们从不会跑掉,不必被大家关注着做进一步的发展,而且一出场就能带出他们特有的气氛——他们是些事先定制的发光的小圆盘,随便放在哪儿都成,绝对令人满意”分析可知,“发光的小圆盘”指扁平人物品格单一、引人注目。
    短语把圆形人物喻为“趋向圆形的弧线”,把扁平人物喻为“发光的小圆盘”,这两个短语都运用了生动的比喻来形象呈现不同类型人物的性格变化特点,诠释了深奥的学术问题,增强了形象性、趣味性、幽默感,使读者易于理解。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结合“检验一个人物是否圆形的标准,是看它能否以令人信服的方式让我们感到意外……圆形人物的生活宽广无限,变化多端”分析可知,圆形人物性格复杂,随着作品发展人物性格不断变化,会让读者感到意外。
    根据考题资料的信息,“我们要像刘姥姥一样抓住机会”,刘姥姥善于抓住和利用进大观园的机会,用自己的醇厚朴实和善于察言观色的高情商,把贾府上下哄得开怀大笑,赢得大家的喜欢,她语言充满幽默感,大智若愚,有生活的智慧,她的性格具有多个侧面,故属于圆形人物。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雨中的猫
    (美)海明威
    这家旅馆里只住着两位美国旅人。他们住在二楼,面朝大海,也面对着公园和战争纪念碑。公园里有大棕榈树和绿色的长凳。意大利人大老远跑来看战争纪念碑。纪念碑是青铜铸的,在雨里泛着光。这会儿正下着雨。雨水从棕榈树上滴下来。石子路上出现一汪汪积水。雨水滂沱,海浪裹着雨水像一条长长的线涌上岸,又沿着沙滩滑下去,然后再裹着雨水涌上来。泊在战争纪念碑旁边广场上的汽车都开走了。广场对面有个侍者站在咖啡馆门口,正朝着空荡荡的广场张望。
    美国人的妻子正站在窗边往外看,外面有只猫刚好蜷缩在他们窗子底下一张滴着雨水的绿桌子下。那只猫缩紧了身子,不让雨水滴到身上。
    “我要去逮那只猫咪。”妻子说。“我去。”丈夫躺在床上说。
    “不,我去。外面那只可怜的猫咪想在桌子底下躲雨呢。”丈夫靠在床头的两只枕头上,继续看书。“别淋湿了。”他说。
    他的妻子下楼去了。经过旅馆营业处的时候,店主起身向她哈哈腰。他是个老头儿,个子很高。“下雨了。”妻子说。“是啊,是啊,太太,坏天气,真是个坏天气。”
    美国太太喜欢他,喜欢他接到任何投诉时都那么认真的态度;喜欢他的修养,喜欢他乐意为她效劳的模样;喜欢他作为店主的那种感觉,喜欢他那张苍老、严肃的脸和他那双大手。她怀着对他的喜爱,打开门向外张望。雨下得更大了。那只猫应该就在右边。她站在门口还没迈出去,背后有人为她撑开一把伞。原来是负责照料他们房间的女侍者。
    “您可千万别淋湿了。”她面带笑容,用意大利语说道。毫无疑问,是店主派她来的。女侍者撑着伞,美国太太沿着石子路走到他们房间的窗子底下。那张桌子就在这儿,被雨水冲洗得鲜绿鲜绿的,可是猫不见了。她突然大失所望。女侍者望着她。
    “您丢东西了吗,太太?”
    “刚才有只猫。”年轻的美国太太说。
    “有只猫?”
    “对,一只猫。”
    “一只猫?”女侍者哈哈一笑,“雨里的猫?”
    “对。”她说,“就在这张桌子底下。”她又加了一句,“噢,我可真想要它,我就想要只猫咪。”
    “来吧,太太。”她说,“我们该回里面去了,要不您会淋湿的。”
    “我想也是。”年轻的美国太太说。
    她们沿着石子路往回走,进门后,女侍者在外面收了伞。那个美国太太经过办公室时,店主在写字台那头向她哈哈腰。太太从心里觉得某些东西又渺小又麻烦。这个店主让她觉得自己十分渺小,却又十分重要。她一时觉得自己太重要了。
    她走上楼梯,打开房门。乔治还在床上看书。“猫逮到了吗?”他放下书问道。“跑了。”“奇怪,会跑到哪儿去呢?”他把目光从书上移开,说道。
    “我真想要那只猫。”她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想要它。我就是想要那只可怜的猫咪。可怜巴巴地淋着雨对一只猫咪来说有点悲惨。”
    乔治的目光又挪到了书上。
    她站起身,在梳妆台前坐下,拿起镜子左照照右看看,从这一侧看到那一侧,又照照后脑勺和颈窝。
    “你觉得我把头发留长好不好?”她一边再次端详自己的侧影,一边问。乔治抬起头来,看着她的颈窝,她的头发很短,像个男孩儿。“我喜欢你现在这个样子。”
    “这个样子,我可烦死了。”她说,“像个男孩子,真够恼人的。”乔治的目光就一直停留在她的身上。“你看上去漂亮极了。”他说。
    “我要把头发扎到后面,扎得又紧又光滑,在后脑勺盘个大大的髻,坠在后面沉甸甸的。”她说,“我真想有只猫咪坐在我的膝头上,我一摸它,它就发出呜呜的声音。”
    “是吗?”乔治躺在床上应道。
    “我还希望现在就是春天,我要对着镜子梳妆,我要一只猫咪,还要几件新衣裳。”天很黑了,雨点敲打着棕榈树。
    “不管怎么说,我都想要一只猫。”她说,“要是我没有长头发,也没什么别的好玩儿的,总能有只猫吧。”
    太太又望着窗外,广场上的灯都亮了。有人敲门。
    “请进。”乔治说着,抬眼望去。女侍者站在门口,怀里紧紧抱着一只大花斑猫。
    “不好意思,打扰了,”她说,“老板让我把这只猫送给太太。”
    (有删减)
    【注】这篇小说写于20世纪20年代初,当时的美国女性正重新定位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写了妻子想要得到雨中蜷缩的小猫但寻觅不得后的一系列思想转变,以及周围人的反应与态度,蕴含着作者的创作意图。
    B. 小说中的妻子作为新女性的代言人,希望能重新定位自己,在传统女性角色和新女性角色之间获得一种平衡。
    C. 从妻子“寻猫”到“旅馆老板派人送给她一只大花斑猫”,可见女性的愿望得到了满足,“猫”被社会所赋予的意义得以实现。
    D. 小说结尾写店主派侍女送了一只大花斑猫后,只说了一句话,故事戛然而止。对于之后的事,作者没有提及,情感含而不露,思想隐而不晦。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写妻子寻不到赖以摆脱寂寞的小猫,坐在梳妆台前拿着镜子仔细端详自己,这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她烦闷和无奈的心情。
    B. 作者在叙述过程中作了一些评述,进行了心理和神态描写,读者可以体会出妻子痛苦而失望的心情。
    C. 小说开头提到了大海、公园、广场等场景,以此隐喻妻子无法言传的复杂而微妙的内心状态。
    D. 小说中反复描写的乔治“看书”这一动作,使读者对乔治产生一种模式化的认知,感受到他情感的匮乏和感受的迟钝。
    8. 有人认为,海明威对文中妻子思想转变的描述富有创造力。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简要分析这位妻子的思想转变历程。
    9. 海明威作品的语言具有“电报式风格”。请结合划线部分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6. C 7. B
    8. ①女性意识萌芽:妻子想去救避雨的猫,说明她意识到需要拯救。
    ②女性意识觉醒:妻子对老板给予的尊重与关切感到开心,说明她明确感知到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
    ③女性意识达到高潮:妻子对于长头发和新衣服的强烈态度,说明她渴望找回属于女性自己的权利。
    9. ①简洁的叙述语言:文中少有修饰语,而用“端详”“望着”等简练的动词,表现了妻子迷茫渴盼的心态。
    ②言简意赅的对话:面对妻子关于头发的问话,丈夫的回话总是极为简短,显示出丈夫对于妻子的忽视。
    ③凝练含蓄的风格:文中头发寓意深刻,“长头发”隐喻着妻子对女性地位转变的渴望。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可见女性的愿望得到了满足”错误。女性的愿望并未得到满足。在以旅馆老板为代表的男性看来,以美国太太为代表的女性的渴望与追求已经得到了解决:女人要猫,就给她一只,只要是猫就行,并不一定是原先那只。然而,这种“过尽千帆皆不是”的忧愁和无奈,是试图与世界沟通的美国太太所面临的一种不愿接受的挫败感,是一种被动的接受,或者说不能选择。这只大花斑猫就代替雨中的猫,成为被动接受的符号。所以,从文本表面看来,从美国太太“寻猫”到“旅馆老板派人送给她一只大花斑猫”,女性的愿望似乎得到了满足;但是猫这一符号的指称意义被漠视,女性的内心要求和感受被忽略,她苦心构筑的通往外界的桥梁坍塌了,她所承受的是一种欲求无法投递的悲哀。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艺术特色的鉴赏的能力。
    B.“作者在叙述过程中作了一些评述,进行了心理和神态描写”错误。文中作者没有在叙述过程中作评述,没有进行直接的心理和神态描写。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由原文“不,我去。外面那只可怜的猫咪想在桌子底下躲雨呢”可知,女性意识萌芽:妻子想去救避雨的猫,说明她意识到需要拯救。
    由原文“店主起身向她哈哈腰”“美国太太喜欢他,喜欢他接到任何投诉时都那么认真的态度;喜欢他的修养,喜欢他乐意为她效劳的模样;喜欢他作为店主的那种感觉,喜欢他那张苍老、严肃的脸和他那双大手。她怀着对他的喜爱,打开门向外张望”“这个店主让她觉得自己十分渺小,却又十分重要。她一时觉得自己太重要了”“‘不好意思,打扰了,’她说,‘老板让我把这只猫送给太太。’”可知,女性意识觉醒:妻子对老板给予的尊重与关切感到开心,说明她明确感知到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
    由原文“我要把头发扎到后面,扎得又紧又光滑,在后脑勺盘个大大的髻,坠在后面沉甸甸的”“我还希望现在就是春天,我要对着镜子梳妆,我要一只猫咪,还要几件新衣裳”可知,女性意识达到高潮:妻子对于长头发和新衣服的强烈态度,说明她渴望找回属于女性自己的权利。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语言特色的能力。
    由原文“她站起身,在梳妆台前坐下,拿起镜子左照照右看看,从这一侧看到那一侧,又照照后脑勺和颈窝”“她一边再次端详自己的侧影”“太太又望着窗外,广场上的灯都亮了。有人敲门”可知,简洁的叙述语言:文中少有修饰语,而用“端详”“望着”等简练的动词,表现了妻子迷茫渴盼的心态。
    由原文“乔治抬起头来,看着她颈窝,她的头发很短,像个男孩儿。‘我喜欢你现在这个样子。’”“‘你看上去漂亮极了。’他说”“‘是吗?’乔治躺在床上应道”可知,言简意赅的对话:面对妻子关于头发的问话,丈夫的回话总是极为简短,显示出丈夫对于妻子的忽视。
    由原文“你觉得我把头发留长好不好?”“我要把头发扎到后面,扎得又紧又光滑,在后脑勺盘个大大的髻,坠在后面沉甸甸的”“要是我没有长头发,也没什么别的好玩儿的,总能有只猫吧”可知,凝练含蓄的风格:文中头发寓意深刻,“长头发”隐喻着妻子对女性地位转变的渴望。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初,祖宗时,差役行久生弊。王安石相神宗,改为免役。司马光为相,知免役之害,不知其利,欲复差役,轼曰:“差役、免役,各有利害。免役之害,掊敛民财,敛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专力于农,而贪吏猾胥得缘为奸。此二害轻重,盖略等矣。”光不以为然。轼又陈于政事堂,光忿然。轼曰:“昔韩魏公刺陕西义勇,公为谏官,争之甚力,韩公不乐,公亦不顾。轼昔闻公道其详,岂今日作相,不许轼尽言耶?”光笑之。
    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0.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B.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C.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D.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倒装句是文言文中特殊句式之一,文中“吾谁与守”与《陋室铭》中的“吾谁与归”句式用法相同。
    B. 相,辅助,辅佐。文中“王安石相神宗”中的相与“枉用相存”用法和意义不相同。
    C. 《春秋》是由孔子修订的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与《乐经》《尚书》《诗经》《礼记》合称“五经”。
    D. 举子即举人,授予通过乡试者。乡试在省城举行,每三年一次,皇帝亲派主考官,因在八月举行故称“秋闱”,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苏轼才华出众。欧阳修在梅圣俞面前很是推崇苏轼,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刚开始都很厌烦,很长时间之后,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欧阳修的话。
    B. 苏轼勤政爱民。黄河决口,徐州城将要被洪水冲毁,苏轼说服卒长带领手下人尽力筑堤,自己住在城墙上,过家门不入,最终保全了徐州城。
    C. 苏轼敢于直言。苏轼和司马光就差役制和免役制的利弊争论不休、各执己见,司马光很愤怒,苏轼用司马光做谏官时的事情对他进行反驳。
    D. 苏轼仕途坎坷。苏轼自从中举以来,一直以爱戴君王为本,其忠心耿直、正直无畏远在群臣之上,但被小人嫉妒和排挤,不能安然在朝廷中任职。
    13.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2)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14. 苏轼少年得志,却一路遭遇坎坷,但苏轼直面挫折,淡然面对。人生也是如此,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又该如何做呢?
    【答案】10. C 11. C
    12. A 13. (1)你能够做范滂那样的人,我难道就不能成为范滂母亲那样的人吗?
    (2)只是他被小人嫉妒和排挤,使得他不能在朝廷中安然任职。
    14. ①直面困难不逃避;②聚集一切力量解决困难;③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努力。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到二十岁的时候,苏轼博学多识,通晓经书和历史,每天写文章洋洋数千言,喜欢贾谊(汉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陆贽(唐代贤相之一)的文集。不久当他读到《庄子》的时候,感叹说:“我以前有这样的想法,但嘴里却说不出来。现在看到这本书里写的,正好和我心里想的一样啊!”
    “经史”作“博通”的宾语,应与后文断开,排除A。
    “口”作“未能言”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
    “是书”作“见”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古代的文学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与句式的能力。
    C.“它与《乐经》《尚书》《诗经》《礼记》合称‘五经’”错误,五经为《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能力。
    A.“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刚开始都很厌烦”错误。文中说“刚开始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都认为是欧阳修虚夸,并不信服。很长时间之后,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欧阳修的话”,对“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的“厌”理解错误。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为”,做;“顾”,难道。
    (2)“但”,只是;“不使安”,省略句,应为“不使(之)安”;“为”,表被动,被;“安于朝廷之上”,状语后置句,在朝廷中安然任职。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
    原文“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徐州大水围城,苏轼没有逃跑放弃,而是直面困难,想办法。我们也要直面困难不逃避;
    原文“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面对困境,苏轼多方求助,赶回逃跑富人,到军营寻找帮助。我们面对困境也要聚集一切力量解决困难;
    原文“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徐州水患,情况危急,苏轼身先士卒,带头拿着工具修堤防守,过家不如,终于成功。这启示我们要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努力。
    参考译文: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苏轼十岁时,他的父亲苏洵外出四处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授苏轼读书。程氏在读到东汉《范滂传》时,不禁感慨叹息。苏轼问母亲:“如果苏轼将来做范滂(东汉人,字盂博,少年时便怀澄清天下之志)那样的人,母亲是否允许呢?” 程氏说:“你能够做范滂那样的人,我难道就不能成为范滂母亲那样的人吗?”到二十岁的时候,苏轼博学多识,通晓经书和历史,每天写文章洋洋数千言,喜欢贾谊(汉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陆贽(唐代贤相之一)的文集。不久当他读到《庄子》的时候,感叹说:“我以前有这样的想法,但嘴里却说不出来。现在看到这本书里写的,正好和我心里想的一样啊!”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的科举考试。当时文章支离分裂和诡异奇怪的弊病很严重,欧阳修正思索有什么方法能救治这种弊病。当他得到苏轼的《刑赏忠厚论》这篇文章时,又惊又喜,就想评为第一,但又怀疑可能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所作,于是最终只评为第二名,但是凭借“《春秋》经义策问”取得第一。参加殿试,中乙科。后来苏轼携书信拜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著名诗人)说:“我要避开他,好让他出人头地。”刚开始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都认为是欧阳修虚夸,并不信服。很长时间之后,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欧阳修的话。
    (苏轼)调到徐州(今江苏徐州市)任知州。黄河在曹村这个地方决口,泛滥于梁山泊和南清河等地,最后洪水汇集到徐州城下。暴涨的洪水没有被及时疏导,徐州城将要被洪水冲毁,城里的富裕人家都争着出城躲避洪水。苏轼说:“富人们出城,老百姓都动摇了,我还与谁守卫这座城池呢?我在这里,就决不允许洪水危及城池。”于是,将逃出城外的富人们又赶回城里。苏轼拜访守卫徐州城的军队,叫出士兵头目说:“黄河水将危害到徐州城,事态非常紧急,即使你们是禁军,也要听从我的命令为我效力。”士兵头目说:“您太守大人尚且不躲避洪水和污泥,我们都是小人,理应为您效命。”于是带领手下人拿着畚锸等走出军营,修筑起东南长堤。雨日夜不停,城墙仅有三版没有淹没到洪水里。苏轼在城墙上过夜,路过家门时也没有进去。他让各级官员分别堵住各自防守的地方,最后终于保全了徐州城。
    当初,宋太祖时实行差役制度,时间长了,产生了弊病。王安石担任宋神宗的宰相时改为免役制。司马光担任宰相,知道免役的害处,不知道它的好处,想要恢复差役制。苏轼说:“差役制和免役制各有利弊。免役的害处是官吏聚敛民财,钱财聚集在朝廷而百姓闹钱荒。差役的害处是百姓长时间服役,不能专心全力在农事上,此时那些贪婪狡猾的官吏就趁机做一些不法的事情。这两种害处的程度,大概是相等的。”司马光并不认为苏轼说得正确。苏轼又在政事堂陈述自己的观点,司马光很愤怒。苏轼说:“当年宰相韩魏公(指韩琦,是宋朝时辅佐过三任皇帝的宰相)指责陕西省的义勇军,您当时是谏官,努力和他争执,韩公不高兴了,您也不顾。苏轼以前听您详细说过这件事,难道今天您做了宰相,就不许我苏轼把话说完吗?”司马光听完笑了起来。
    苏轼和弟弟苏辙,随父亲苏洵学习文章,后来得力于天赋。即使是嬉笑怒骂的言语,也都能写成文章诵读。他的文章博大丰富,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从文章产生以来,(这种情况)大概也是很少见的。苏轼自从成为举人到后来出入皇帝身边做侍从,都一定是以爱戴君王为根本,忠心耿直的言论,正直无畏的节操,都远远在众大臣之上。只是他被小人嫉妒和排挤,使得他不能在朝廷中安然任职。建中靖国元年(1101),苏轼在常州(今江苏常州市)去世,享年66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送李御带珙①
    吴潜②
    红玉阶③前,问何事、翩然引去?湖海上、一汀鸥鹭,半帆烟雨。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过垂虹亭④下系扁舟,鲈堪煮。
    拚⑤一醉,留君住。歌一曲,送君路。遍江南江北,欲归何处。世事悠悠浑未了,年光冉冉今如许。试举头、一笑问青天,天无语。
    [注释]①李珙:字开伯,吴郡人,历官御带国子司业(武臣荣誉性官衔)。②吴潜:主张积极抗金,清除奸佞,却受谗被贬。③红玉阶:红色玉石砌成的台阶,这里代指宫殿朝堂。④垂虹亭:指江苏吴江县垂虹桥上为纪念晋代吴江人张翰而修的鲈乡亭,也叫垂虹亭。⑤拚(pàn):舍弃,不顾惜。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玉阶前”三句以问开篇,可是却没有给出答案,词人有意引而不发,使人感到后三句自由闲适的表象下隐藏着别种意绪。
    B. 词的上片想象友人归隐后漫游湖海,出没于烟波雨浪,逍遥自在,推断友人对这种境遇十分满足,表达了词人的羡慕与赞赏。
    C. “遍江南江北,欲归何处”两句含有双层意思:一为问询,一为慨叹,两层意思都与诗歌的丰富情绪紧密相联。
    D. 全词多处使用疑问词,如“何事”“谁”“何处”,让全词的情绪表达有层次的推进,并在结句达到了高潮。
    16. “拚一醉,留君住。歌一曲,送君路”几句看似矛盾,实则表达了词人丰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B 16. ①对友人的不舍。词人不惜自己喝醉,也要留下友人,表现出作者对友人的挽留,当欲留友人不得,词人又含泪高歌,更能看出词人的不舍;
    ②对友人未来的担忧。友人将要离去,但未来将归何处不可预知,所以不顾一醉也要留住友人,表明了词人的担忧;
    ③对自身命运的怅惘。自己虽未辞官,但在朝堂上主张不被认可,反而受谗被贬,送友人离开时的醉酒与高歌,暗含了不知未来命运的迷惘;
    ④对朝廷不重用人才的愤懑。悠悠世事未了,正值用人之际,却任由人才光阴虚度,词人借送友人时的醉酒痛歌,表达了对朝廷不作为的愤慨。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表达了词人的羡慕与赞赏”错误,“海客无心随白鸥”,似乎友人对这种境遇还很满足。作者这里有意引而不发,使人感到飘逸的表象下隐藏着别种意绪。“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这里是回答了,经过上面一番周旋,显得有很重的感情份量。辞官后遨游江海固然自在浪漫,但辞官实是无奈之举。虽有报国之志,济时之策,怎奈落得“空自怨”。故并无“羡慕与赞赏”之意。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拚一醉,留君住。歌一曲,送君路”,我甘愿拼死一醉,真诚地挽留你住。我将含泪高歌一曲,送你踏上归乡之路。可以说,这里才是送别之题,上片全是题前之意。由于题前之意写得很充分,别意就显得分外珍重、深厚了。对友人的不舍。词人不惜自己喝醉,也要留下友人,表现出作者对友人的挽留,当欲留友人不得,词人又含泪高歌,更能看出词人的不舍。
    “遍江南江北,欲归何处”,友人将要离去,但未来将归何处不可预知,所以不顾一醉也要留住友人,其中的关切、忧虑表露无遗。
    在看似矛盾的诗句中也折射出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慨叹,本有收拾旧山河这样的大事业等待成就,朝廷本该多多任用贤才,但李珙这样有志又有才的人却被迫辞官漂泊江湖,这真让人又痛惜又悲愤。“试举头、一笑问青天,天无语”不理解,因而发为天问。“一笑”,是被悖谬所激怒的笑。读到这里,读者可以想见作者在向青天发问:人世间的举措何以如此荒唐,是非何以如此颠倒?“天无语”,他得不到回答,陷入了深深的悲愤之中。对自身命运的怅惘。自己虽未辞官,但在朝堂上主张不被认可,反而受谗被贬,送友人离开时的醉酒与高歌,暗含了不知未来命运的迷惘。
    这首送别词写得悲郁慷慨,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理解、对其遭遇的深厚同情,同时也对朝廷的昏愦表示了强烈愤慨。这些情绪的表达是有层次的推进,词中的几个问句显示了情绪推进的节奏,结句达到了高潮。从全词不难看出,作者通过抒写李珙的遭遇,寄予了个人的身世感慨,所以这首词亦是自况。在当时的环境下,“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是爱国人士的普遍命运,词人借送友人时的醉酒痛歌,表达了对朝廷不作为的愤慨。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表现手法的运用有助于抒发情感,李白《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夸张极言人生短暂。
    (2)《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美妙的乐曲使人宛在仙境,进而诗人想象出月宫神灵的痴迷的状态,从音乐效果的角度渲染出乐曲的美妙。
    (3)陆游《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意象叠加,写早年快意征战的生活,勾勒出气壮山河的战争图景。
    【答案】 ①.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②. 朝如青丝暮成雪 ③. 吴质不眠倚桂树 ④. 露脚斜飞湿寒兔 ⑤. 楼船夜雪瓜洲渡 ⑥. 铁马秋风大散关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以下字词的书写:暮、眠、倚、洲、渡。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根据全球珊瑚礁监测网2021年10月发布的报告,过去十年全球损失了14%的珊瑚礁,主要原因是珊瑚白化。珊瑚依赖与之共生的海藻提供的营养而生存,它的颜色来自藻类光合作用的色素,一旦失去藻类,珊瑚就会发白。导致白化的主要原因是珊瑚生存环境的变化,包括温度升高,阳光辐射或者污染。一开始白化是一种可逆状态, ① ,藻类在珊瑚中重获繁荣,一切便会转危为安;但如果环境条件继续恶化,珊瑚就会活活饿死。
    德国的研究人员想出了帮助珊瑚应对升温海洋的新方法: ② 。 为了验证这一方法,研究人员把珊瑚分为两组,一组添加了从复原能力强的珊瑚中提取出的六种“益生菌”,另一组则不做任何处理。实验进行75天后,研究人员发现, ③ ,所有珊瑚都表现出了白化迹象,但“喂食”了益生菌的珊瑚在温度适当降低后恢复得更快,生存几率也增加了40%。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19. 请根据文段,给“珊瑚白化”下定义。
    【答案】18. ①如果环境条件得到改善 ②给它们“喂食”益生菌 ③随着温度的升高
    19. 珊瑚白化是珊瑚因环境变化失去共生海藻提供的营养而出现的颜色变白的现象。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由前文的“导致白化的主要原因是珊瑚生存环境的变化”“可逆”可知,珊瑚白化是可以改变的,条件是珊瑚的生存条环境好;而后文“藻类在珊瑚中重获繁荣,一切便会转危为安”是好的结果,自然是环境变好的结果;而且根据分号可知此句与“但如果环境条件继续恶化”对照,可填:如果环境条件得到改善。
    ②此句应为总领句,根据后文“添加了从复原能力强的珊瑚中提取出的六种‘益生菌’”可知,研究人员想出的办法就是:给它们“喂食”益生菌。
    ③由“但‘喂食’了益生菌的珊瑚在温度适当降低后恢复得更快”,说明此次珊瑚白化是因为温度升高,可填:随着温度的升高。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下定义的能力。
    先找到属概念,由逻辑推理可知,珊瑚白化是一种自然现象。
    再找与之有关的信息。由“珊瑚依赖与之共生的海藻提供的营养而生存,它的颜色来自藻类光合作用的色素,一旦失去藻类,珊瑚就会发白”可知,珊瑚白化是因为失去共生海藻提供的营养;表现是颜色变白;
    由“导致白化的主要原因是珊瑚生存环境的变化”可知,珊瑚白化的根本原因是环境变化。
    然后整合以上信息,适当增减文字,整合答案:珊瑚白化是珊瑚因环境变化失去共生海藻提供的营养而出现的颜色变白的现象。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核桃坪是野生木姜籽和柴桂的乐土。木姜籽花淡淡的幽香如少女般温柔缠绵,正丛林木间散发出来,在你眼前浮游。很长一段时间,这固执的意象,始终挥之不去,它 ① ,黏附在我的眼帘甚至梦境里。那段时间,我仿佛也成了一株行走的木姜籽树。在山路边一道缓坡下,我看到一棵枝叶茂密的柴桂与一丛丛不知名的灌木挤在一起,柴桂雍容,而灌木则形象猥琐,这大自然 ② 的野趣,使我想起了梭罗的自然笔记,他笔下那些精美绝伦的句子,从容,优雅,但又瞬间直抵事物的内核,梭罗说:“如果一种植物不按它的自然本性生长,那么它就只有死亡。”雍容抑或猥琐,只存在于人心;在植物王国里,则没有善恶美丑之分。梭罗是智者,他巧妙地将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融入笔端,化在词句之间,这让他的语言有了穿透时空的光芒。柴桂又名香桂,当地人称为桂皮,它与木姜籽一样,都是天然香料。为了躲避人类的肆意滥伐,它们不得不一退再退,在这崇山峻岭中隐伏下来。这片山野,因为它们的存在,天空变得无比湛蓝,鸟雀的鸣叫声也因此特别清丽。
    朋友自诩为自然达人,他喜欢野外和一切野性之物,他的生命,因无数次山野奇遇而绽放异彩。为了观看绝顶日出,他瞒着家人夤夜出发,独自驾车翻越几十里山路,爬上突兀的巉岩,脚下是千仞孤峰,咫尺处是万丈深渊。岩峦喧响,山风肆虐,他攥着贴地蔓生的灌木丛,蜷伏在仅够容身的方寸之地,居然能目不转睛,一刻不停地盯着天际。当问及他时,他总是 ③ 地嘟囔一句:“人要保持自然天性,只有经常到野外去!”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木姜籽花淡淡的幽香正从林木间散发出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22. 你是如何理解“雍容抑或猥琐,只存在于人心;在植物王国里,则没有善恶美丑之分”的?请结合文段简要说明。
    【答案】20. ①如影随形(如影从形)
    ②不可名状(不可言状、难以言表)
    ③轻描淡写 21. ①原句“木姜籽花淡淡的幽香如少女般温柔缠绵”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木姜籽花香的特点;②原句“在你眼前浮游”运用通感手法,将嗅觉转移到视觉,赋予木姜籽花香以画面感,引发读者的想象。③改句没有运用比喻和通感手法,在表达上显得简单、普通,不生动形象,不能引发读者的想象。
    22. ①人心有世俗的偏见。植物雍容还是猥琐,只是人们内心的感受,比如“我”觉得“柴桂雍容,而灌木则形象猥琐”。②而梭罗的话让“我”明白,植物王国没有人类社会的善恶美丑之分,植物遵循自然本性生长。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本处强调这一意象非常地固执,始终挥之不去,它就像影子一样黏附在我的眼帘甚至梦境里,可用“如影随形”或“如影从形”。“如影随形”,指的是好像影子老是跟着身体。 比喻两个事物关系密切或两个人关系密切不能分离。“如影从形”,好像影子老是跟着身体。比喻两个事物关系密切或两个人关系密切不能分离。
    ②本处是说大自然的野趣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出来,可用“不可名状”、“不可言状”或“难以言表” 。“不可名状”,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不可言状” ,不能用语言来表达。“难以言表”,语言不能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③前面描绘了朋友瞒着家人去惊险之处观看日出,而当人们问起时,他只是嘟囔一句,而没有进行描述渲染,可用“轻描淡写”。“轻描淡写”,指描绘时用浅淡的颜色轻轻地着笔,现多指说话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不加重视。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表达效果的把握能力。
    原句中“木姜籽花淡淡的幽香如少女般温柔缠绵”将木姜籽花淡淡的幽香比作少女般温柔缠绵,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抽象的木姜籽花淡淡的幽香变得具体可感,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木姜籽花香的特点。
    原句“在你眼前浮游”的主语是木姜籽花淡淡的幽香,幽香是通过嗅觉感知到的,而“浮游”是通过视觉感知到的,所以运用了通感的手法,将嗅觉转移到视觉,赋予木姜籽花香以画面感,引发读者的想象。
    改句只是一个普通的陈述句,没有运用比喻和通感手法,在表达上显得简单、普通,不生动形象,不能引发读者的想象。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语句含义的把握能力。
    “在山路边一道缓坡下,我看到一棵枝叶茂密的柴桂与一丛丛不知名的灌木挤在一起,柴桂雍容,而灌木则形象猥琐”中柴桂形象雍容,而灌木形象猥琐是作者看到二者时的内心感受,所以植物是雍容还是猥琐是人们内心的一种感受,并不是植物具有的特征。所以,人心有世俗的偏见。
    “在植物王国里,则没有善恶美丑之分”让“我”明白,植物的世界和人类的世界是不同的,植物的世界没有善恶美丑之分,植物是按照它的自然本性生长,如果不这样的话,它就只有死亡。
    四、写作(60分)
    23. 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来,由于短视频的碎片化、互动性、丰富性、嵌入性等特征很好地迎会了人们网络社交的需要,我国短视频行业快速崛起,作为互联网媒体新锐,大家对其看法不一,有人认为,短视频给人们提供了多样化信息;也有人认为,短视频有造成人们对网络内容“单向化”吸收的负面影响。
    以上现象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讲述了当今时代短视频流行对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影响,话题贴近学生生活,旨在引导他们思考此现象带来的利与弊,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指导现实生活。
    短视频之所以在今日火热“出圈”,一方面是因为社交网络的日益发展,另一方面则是时代快速发展、日新月异的必然结果。对于“短视频”这一新兴事物,材料中提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短视频提供了多样化信息,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捷讯息,此为其积极意义;也有人认为,短视频会造成人们对网络内容“单向化”吸收,此为其负面影响。材料由此启示我们要用辩证的角度全方位看待短视频的影响。
    首先,我们应该看到,短视频虽短,但并非没有内容。比如李子柒的短视频,取材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时令节气、传统节日、民风民俗等,既分享了中国传统美食,也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看这些短视频,我们同样能有许多收获。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一味沉溺于快速而过的短视频而无暇顾及其他,会让人们没有耐心去读书,没有精力去思考,没有更多时间去提升自己,变得浮躁,虚度时光。由此可见,短视频有利有弊,我们应谨慎对待,合理利用,让短视频成为开阔眼界、提升自己的利器。
    本题要求写作议论文,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短视频兴起的原因,短视频的利弊,如何正确对待短视频等角度展开具体论证。在论说“短视频的利弊”时,可以从个人成长、社会发展、文化传承等角度切入展开论证,使论证更深入。在论述“如何正确对待短视频”时,考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辩证分析,如我们应积极利用短视频,以此拓宽眼界,提升自己,抓住时代机遇;我们也应警惕短视频带来的弊端,避免陷入“同质化”的循环,造成“信息茧房”,闭目塞听;我们应提升自控力,取其精华,让短视频为我所用。
    立意:
    1.借短视频之风,燃时代精神之火。
    2.警惕引流陷阱,勿做短视频奴隶。
    3.短视频热需要冷思考。
    4.辩证看待短视频,让短视频为我所用。
    相关试卷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拖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拖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语文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二生三,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丰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西省丰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西省丰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江西省丰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江西省丰城市丰城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西省丰城市丰城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