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3* 鸿门宴教学设计
展开1.学习本文的文言文知识(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
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言行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3.了解重要历史事件及重要历史人物,并能够对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4.学习历史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光辉品格,并以史为鉴,以人为鉴,完善自己的性格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的文言文知识(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言行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三、第一次自学指导
四、作者介绍
司马迁(约前145-前80或前135-前93)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司马谈之子。少时随父在长安研习经史,二十岁后,游踪几遍全国,考察风俗,探访古迹,采集传说。初任郎中,后继父任太史令,博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承继其父遗志,著《太史公书》(即《史记》),后因替降子匈奴的李陵辩解,而受腐刑下狱。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述,完成《史记》。《史记》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部分组成,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记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史事。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鲁迅先生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正说明了《史记》在史学和文学上的伟大成就。
五、史记构成
书(8) 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经济。 如《礼书》
表(10)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载。 如《六国年表》
本纪(12)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如《高祖本纪》
世家(30)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 如《陈涉世家》
列传(70)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 如《游侠列传》
六、体例
1.纪传体通史: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经,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并且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
2.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 如《国语》《战国策》.
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 件 ,如《史记》;我国著名的《二十四史》都是纪传体史书.
3.通史:不间断的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 史,如《汉书》.
七、创作背景
1.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7月,陈涉、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各地纷纷响应。楚国旧贵族项梁率侄项羽(24岁)于会稽起义,泗水亭长刘邦(48岁)也在沛起义后,归项梁领导。后来项梁由于恃胜而骄,被秦将章邯击杀。章邯得胜后,移师围赵。这时楚怀王一面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北上救赵;一面命刘邦攻秦,并与诸将约定:“先入关(函谷关)者王之”。宋义停军不进,为项羽所杀。项羽率军队与秦军大战九次,最后在钜鹿彻底击溃秦之主力军,章邯率二十万大军投降。秦丞相赵高逼杀秦二世,立二世之侄子婴为王。由于秦主力军为项羽所破,刘邦就很顺利地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入咸阳后,为了收买民心,与秦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申明军纪,废除了秦朝一系列严刑苛政,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于是派兵守关,想做关中王,驻军于霸上。
项羽击败秦军后,也向函谷关进军,破关而入咸阳,驻军于鸿门,并准备消灭刘邦军队。就在这样的剑拔弩张形势下,出现了“鸿门宴”这场激烈的政治斗争。
2.关于座位
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3.关于辈位
在我国的旧历中,春季的3个月分别叫孟春、仲春和季春;伯﹑仲﹑季、叔是兄弟次第之字。比赛中将成绩最佳者称冠军,第2名称亚军,第3名为季军。
八、 文言基础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1.距①关,毋②内③诸侯。 ①距,通“拒”,把守。
②毋,通“无”,不要。
③内,通“纳”,接纳,进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通“否”。
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 通“纳”)
7.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 通“座”)
8.令将军与臣有却。 却,通“隙”,隔阂,嫌怨。
9.秋豪不敢有所近。 豪,通“毫”。
10.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 采,通“彩”,颜色。
1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具,通“俱”,全部。
12.坐,通“座”,座位。
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②因击沛公于坐
13.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通“骖”,古时乘车。
(二)实词:
飨土卒(飨;犒劳) 夜驰之(之:到,往) 无所取(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
从沛公(从:跟从) 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
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料:估量:当:抵挡) 与臣游(游:交往)
籍吏民(籍:登记) 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夏词,进入)
具言(具:详细,完备) 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
杀人如不能举(举;尽) 窃为大王不败也(窃;私下里)
坐须臾(须臾:片刻) 相去(去,距离)置车骑(置;放弃)
督过之(督过:责备) 留谢(谢:辞谢)
(三)虚词
固不如也(固:当然) 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
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 人有大功而击之(而:却)
因言曰(因:趁机) 今者有小人之言(者:助词,不译)
不然,籍何以至此(然:这样) 因留沛公与饮(因:于是)
以示之者三(三:多次) 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
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
(三)词类活用
1. 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①沛公欲王关中。②秦地可尽王也。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 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5.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
①亡去不义。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6. 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动用法,使……活命。
7.吾得兄事之。 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
8.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
9.范增数目项王。 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10.若入前为寿。 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11.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止,使动用法,使……停止。
13. 头发上指。 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14. 刑人如恐不胜。 刑,名词作动词,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
15.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①下,名词作动词,下来。 ②道,名词作动词,取道。③间,动词作状语,小道,表示动作的处所。
16.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间,动词作状语,从小路。
17. 拔剑撞而破之。 破,使动用法,使……破裂。
18. 籍吏民,封府库。 籍,名词作动词,登记。
19. 沛公今事有急。 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
20. 此亡秦之续耳。 续,动词作名词,后续者。
21. 此其志不在小 小,形容词用如名词,小的方面
22.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向南
(四)、文言句式
特殊句式:
1.此天子气也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此亡秦之续耳 ( 判断句 )
特殊句式:
1.若属皆且为所虏2.今属今为之虏矣 ( 被动句 )
特殊句式:
1.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2.不然,籍何以至此3.客何为者4.大王来何操5.沛公安在
6.今日之事何如?7. 何辞为? ( 宾语前置 )
特殊句式:
1.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2. 沛公欲王于关中 3. 具告之以事
4. 良曰:“长于臣。” 5. 得复见将军于此 ( 状语后置/介宾结构后置 )
三、当堂作业
1.整理本课重点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的文言文知识(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
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言行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3.了解重要历史事件及重要历史人物,并能够对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4.学习历史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光辉品格,并以史为鉴,以人为鉴,完善自己的性格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的文言文知识(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言行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一、第一次自学指导
1.情节梳理:按照小说情节结构,本文可以划分几个层次?
明确:开端(1)--曹无伤告密、范增献计
发展(2)--项伯夜访、刘项约婚、刘邦谢罪
高潮(3—4)--范增举玦、项庄舞剑、项伯翼蔽、樊哙闯帐
结局(5—7)--刘邦逃席、张良留谢、刘邦诛曹
2.课文第一段记叙了哪几件事?这些事件对情节展开起了什么作用?
第一件事“曹无伤告密”。曹无伤是沛公的主司马,他的告密当然不同于一般流言蜚语,于是,项羽决定“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矛盾挑开,故事“开端”。
第二件‘范增进言”,范增是项羽的主要谋士.他对形势的判断十分正确。对刘邦的用心了如指掌.“急击勿失”的主张非常英明。矛盾进一步激化,推波助澜,情节迅速发展。
3.项羽接获曹无伤的密报.当即“大怒”,这一个“怒”字内涵相当丰富。请说说其中包含了些什么?
就矛盾的焦点而言,天下虽大,“王”只有一个,就力量对比而言,项羽占有绝对优势,何况秦军主力是项羽消灭的,又是楚王后裔,一个“市井小人”居然“欲王关中”。项羽岂能容忍?再说个性特征,此时此刻,项羽如若人“怒”,他也就不是历史上的那个项羽了,他本来就是那么一个火爆汉子。
二、第二次先学后教(15分钟)
【自学指导】
速读课文,重点理解课文第二段,找出词类活用等相关文言现象,完成下题。
4.讨论课文内容,提问:课文第二段写了哪几件事?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明确:第一件事“项伯夜访”。项伯给张良通风报信,目的在于报答当年救命之恩,却被张良利用,使一触即发的矛盾出现了转机。
第二件事“张良献策”。张良要刘邦“往见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刘邦则一点就通,不但“兄事之”,“更奉酒为寿.约为婚姻”,竭力奉承,拼命拉拢,由“联络感情”进而自我辩解,终于使项伯受其蒙蔽,导致项羽上当。“张良献策”是情节变化的关键,刘邦逐步由被动转为主动,项羽终于“放虎归山”,以致范增之谋难以实施等等,莫不由此而生。
5.思考:张良说:“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项伯则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请联系课文说说古人心目中的“义”可作什么样的解释,我们应当如何看待?
明确:古人认为“义”,就是“宜”。《礼记·中庸》说:“义者宜也。”韩愈在《原道》中则进一步解释:“行而宜之谓之义。”也就是说,人的言行合符一定的道德规范就可称为“义”,反之则为“不义”。 课文中曹无伤背叛刘邦向项羽告密,项羽置怀王之约于不顾而欲“击破沛公军”,范增以下犯上都可以说是“不义”。项伯给张良通风报信,“常以身翼蔽沛公”,樊哙闯帐护主等等,都可以称之为“义”。项伯救护刘邦可以称之为“义”,这一行为却违背了楚王的根本利益则又可以责之为“不义”。可见“义”是相对的,如同“骨气”一样,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道德标准不同,“义”的内涵也不一样,我们不能以抽象的“义”作为评判是非的尺度和立身处世的准则 。
三、第三次自学指导
速读课文第3、4段,利用资料梳理文章大意,思考下题。
6.第三段讲了几件事?
第一件事“刘邦谢罪”,
第二件事“项王设宴”,
第三件事“范增举玦”,
第四件事“项庄舞剑”。
7.提问:刘邦谢罪是否诚心,何以见得?
并不诚心。迫于形势不得不如此。而且,言辞虽恭,以“将军”称项羽而以“臣”自称,更强调自己“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都出于“不自愿,侥幸而已,但却绝不认错,更把责任推给“小人”!(这“小人”分明指曹无伤却故意不予道破,装出一副全然无知的样子。)
8.分角色朗读课文第四段:,力求充分表达人物的不同情感与心态。
提问:“樊哙闯帐”是故事的高潮。课文从哪几方面刻画樊哙这一人物?写“樊哙闯帐”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喧宾夺主”)
明确:课文对樊哙这一形象的刻画可谓浓墨重彩,形神兼备。 语言描写:“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语句短促急迫,紧张的形势,急迫的心态,忠勇的性格跃然纸上。 行动描写:“带剑拥盾入军门”,“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立而饮之”,“拔剑切而叹之”,无所顾忌,无所畏惧,何等英武。 外貌描写:“瞑目视项工”,头发上指,目眺尽裂”,着墨不多,却极为传神。 浓墨重彩写樊哙,既衬托了项羽、刘邦,更突出了张良。 文章巧妙地把握人物关系,刘邦信而用之,项羽感其“义”,赞其“勇”,赐酒、赐意、赐坐,张良则是“导演”兼“舞台调度”,一切全由张良策划,读来绝无喧宾夺主之感。
四、当堂作业
9.思考刘邦、项羽的人物形象。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的文言文知识(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
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言行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3.了解重要历史事件及重要历史人物,并能够对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4.学习历史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光辉品格,并以史为鉴,以人为鉴,完善自己的性格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的文言文知识(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言行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一、新课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鸿门宴》。
二、板书课题
三、揭示学习目标
四、自学指导一:
迅速找出课文五到七段关于张良和范增两个人物的相关描写,结合课文完成下题。
1.张良、范增是两个什么样的人物?他们在“鸿门宴”中处于什么地位?辨析二人对刘,项说话的语气。
明确:张良是刘邦的主要谋士,他多谋善断,精通韬略,临变不惊,处事有方。是他为刘邦定下了“韬晦之计”,以“不敢倍德”、无意于称王蒙蔽项伯,欺骗楚王,终于化险为夷。是他为刘邦作了精心的部署,周密的准备,从而赢得了斗争的胜利。项庄舞剑,张良出,樊哙急问:“今日之事何如?”可见事先有所商量。樊哙责备项羽,口径一致,由辩解进而反攻,则更可以看出事前经过周密的策划。一方有备,一方无备,结局合乎情理。 “鸿门宴”这场斗争可以说是张良与范增的斗智。对整个事件的演变,两人举足轻重,可谓关键人物。但是,两人毕竟只是谋臣,唱主角的是双方的决策者,是项羽和刘邦。
五、第二次自学指导
速读全文,用笔画出关于刘邦和项羽的人物描写,选一个人物形象试分析。
2.先独立思考,再合作探究,分析本文是用什么手法来描写人物形象的
人物形象分析(语言、动作、肖像、等手法)
明确:(1)项羽:
缺乏政治远见,一味沽名钓誉是项羽的致命弱点。
eq \\ac(○,1)勇而少谋。 eq \\ac(○,2)沽名轻敌。 eq \\ac(○,3)自矜功伐。
(2) 刘邦:
eq \\ac(○,1)有胆量有气魄,善听人言,多有心计,处事果断!
eq \\ac(○,2)二人一个以“斗力”见长,一个以“斗智”见长。
五、素材积累
导读:翻开历史的书册,历史长河中我们可以寻找到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精忠报国的岳飞,舍生取义的荆轲,等等。或许这些人中有失败者,但仍旧可以让我们记忆深刻。他们身上,有高瞻远瞩的目光、百折不挠的精神、胸怀坦荡的气度……他们无愧于英雄的称号,亦有资格名垂千古。英雄,勿以成败论之,英雄不徒有虚名,他生死由己,成败由己,把握着自己高贵的命运。
诚信英雄项羽
每每提及鸿门宴,总有人要为项羽的优柔寡断扼腕叹息,也有人要为曹无伤被杀怨恨项羽。项羽不杀刘邦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也正因为没杀刘邦才成就了项羽不朽的英雄形象。
项羽不杀刘邦,原因很简单:刘邦不该杀。回想当年,秦王暴虐残忍,天下生灵涂炭,怀王与天下义军有约:“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现如今,刘邦先率军攻破了咸阳。按照约定,刘邦称王,那是理所当然的事,何况刘邦还专门为此事到鸿门去向项羽谢罪。
宴会之上,范增多次暗示项羽杀掉刘邦,项羽置之不理。项庄舞剑,妄图杀掉刘邦,项伯以身蔽之。其实,项羽拥兵四十万,倘若真的想杀刘邦,就算刘邦逃到天涯海角,项羽照样取其首级。
当然,有人为曹无伤喊冤,其实大可不必。曹无伤身为沛公的左司马,不但不帮着刘邦打天下,还出卖自己的集体,把自己的军事秘密告诉别人,这种人能委以重任吗?杀了也罢。项羽的揭发,恰恰展现了项羽的真实,坦荡,大义凛然,一身英雄气。
【应用角度】 “诚信”“英雄”“心计”“性格”“换个角度看问题”等。
六、当堂作业
积累文中字词、文言句式等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3* 鸿门宴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a href="/yw/tb_c400181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3* 鸿门宴教案</a>,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文本解读,素养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思考1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3* 鸿门宴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a href="/yw/tb_c400181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3* 鸿门宴教案设计</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分析人物身份,鉴赏人物形象, 解题, 拓展, 延伸, 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3* 鸿门宴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a href="/yw/tb_c400181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一单元3* 鸿门宴教案</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自学指导,应用角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