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宝应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扬州市宝应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如图所示,医务人员正在安静有序的为居民进行核酸检测,对于其中涉及的一些物理量,下面估测合理的是( )
A.检测时,医务人员所用棉签的长度约为15cm
B.对一个人进行核酸采集的时间大约需要10min
C.被检测者口腔内的温度约为50℃
D.核酸检测现场周围环境的声音约为90dB
2.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成实像的是( )
A.水面飞鸟的“倒影”B.照相机胶片上的像
C.船上人看到水里的鱼D.通过放大镜看到的字
3.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仪器中属于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 )
A.电视机遥控器B.夜视仪
C.验钞机D.测温仪
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人能听到“天宫课堂”授课——真空可以传声
B.“闻其声,知其人”——响度不同
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次声波能传很远
D.晴朗夏日的树下,地上有许多圆形的光斑——小孔成像
5.我国自主研制的大飞机C919试飞期间,一伴飞飞机与C919朝同一方向沿直线匀速飞行,题图为伴飞飞机上的科研人员某时刻通过舷窗所看到的C919图景,已知伴飞飞机的速度比C919的大,则一段时间后科研人员看到的图景可能是( )
A.B.C.D.
6.如图所示,在烧瓶中注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待水沸腾后会观察到:瓶内水面上方是透明的,瓶口上方有白雾,金属盘底逐渐出现小水滴,一段时间后,瓶内水量减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瓶内水面上方透明,因为此时烧瓶内充满的是空气
B.瓶口上方出现“白雾”,是液化现象
C.金属盘底出现小水滴,盘底温度会升高
D.水量减少,是因为瓶内的水发生了汽化
7.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然后退到恰好看不到硬币的位置。如果想再次看到硬币,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 )
A.用手电筒照亮硬币B.向碗里缓缓注水
C.人向碗走近一些D.借助一块平面镜
8.关于光现象的叙述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交通岗信号灯能指挥交通,说明光能够传递信息
B.通过昆虫箱能观察昆虫的尾部和腹部,利用了平面镜能成像
C.用光束照射放在白纸上的平面镜,白纸看上去较亮,说明白纸发生的是镜面反射
D.宇航员看到天空是黑的,是因为那里没有灰尘来反射光,没有光射入宇航员的眼中
9.如图所示,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时,使用甲、乙两种加热方式,都会出现碘蒸气。已知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是114℃、沸点是184℃,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5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碘升华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
B.为了观察碘的升华,选用图甲装置更加合理
C.乙方式加热“碘锤”温度更高,更易观察到碘的升华现象
D.甲方式中固态碘可能先变为液态,再变为气态
10.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如图所示的情形.关于该眼镜镜片的类型和可以矫正的视力缺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B.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D.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11.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当用力挤压装满水的玻璃瓶时,会看到细玻璃管内的水面明显上升,这是利用细玻璃管内水面的变化来放大玻璃瓶的微小形变。下列做法中没有用到这种思想的( )
A.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利用手的触觉说明声带在振动
B.在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时,在鼓面上撒上一些纸屑,观察纸屑的跳起高度
C.在探究音调与频率关系时,改变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直尺,听音调的变化
D.通过温度计毛细管中液面高度变化测量温度的高低
12.甲、乙两车分别在同一直线上的M、N两点(M、N间距为10m),同时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的图像分别如图所示,经过时间t,甲、乙相距8m,则该过程中( )
A.t一定为10s
B.甲车的路程一定为4m
C.t可能为90s
D.乙车的路程可能为36m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9分)
13.如图甲,电焊工人在焊接时,要戴上防护眼罩,这主要是防止电焊的弧光中强烈的________对人眼的伤害;图乙是医院里利用________(超声波/次声波)诊断仪帮助医生检查病人体内脏器的情景,这种声音正常的人可以________(听到/听不到)。
14.根据以下图片回答问题:
(1)图甲中的雨后彩虹是光的________现象;
(2)图乙中,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涂黑放在色散光带红光外侧,观察到示数升高的现象,该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丙中,观察者通过调整三个小孔的位置,透过三个小孔可观察到烛焰,应用的物理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结合以下声现象,回答相关问题。
(1)如图甲所示,正在发生的音叉缓慢靠近竖直悬挂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说明了发声的音叉在________,该装置还可以探究声音响度与________的关系;
(2)如图乙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振动发声的图像如图(a)所示。若缩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拨动钢尺,则图像可能为图________(b/c);
(3)如图丙所示,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从________减弱噪声。
16.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小明用酒精灯将烧杯中90°C的热水加热到98°C时,烧杯内水中的气泡变化如图所示,继续加热,温度计示数保持98°C不变,可以推断:此时烧杯中的水________(选填“即将”或“正在”)沸腾。移去酒精灯后,烧杯中的气泡逐渐减少直至消失。以上现象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________热量,温度________。
17.教室里的投影幕布通常是用粗糙的白布做成的,这是因为:粗糙的表面能使光发生________,白色的表面能反射________色光,使同学们能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如果银幕是绿色的,当只有红色光照射到银幕上,我们看到银幕是________色。
18.如图所示,小亮站在离红外玻璃感应门3m处,透过玻璃门看到了自己的像,则小亮到像的距离为________m。他站在原地不动,当感应门向两侧平行分开时,像的位置________(选填“变化”或“不变”);白天,为了能看到自己更清晰的像,应该站在感应门________(选填“内”或“外”)观察。
19.不正确的看书姿势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人眼的成像原理与________(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相同,图________(甲/乙)是近视眼的光路示意图,需配戴________(凸/凹)透镜矫正。
20.某网站的论坛上记载着原子弹试验时的情景:“参与试验的科学家及研发人员一起心系着这次试验,一起在安全区看着,期待着这次试验成功。随着指挥员发出点火指令,他们听见了一声巨响,然后看到地面上升起的巨大火球与蘑菇云”。
你认为其内容是________(选填“真实”或“不真实”)的,依据是________。
21.如图所示,在圆柱状的玻璃水杯后面放置一个小泥娃,透过水杯可观察到小泥娃的像,因为圆柱形水杯装有水的部分具有______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的特征.将泥娃逐渐向水杯靠近的过程中,所看到泥娃像的高度将________(填“不变”或“改变”),像的粗细程度将________(填“不变”或“改变”).
22.晓晓同学善于观察和思考,暑假他乘火车去上海时,观察到他乘坐的火车共长180米,当火车以15m/s的速度通过南京长江大桥时,他测出自己通过大桥的时间为80s,那么大桥的长度是________km,火车全部通过大桥的所用时间是________s。
三、解答题(第23题每小题2分,其余每空1分,共47分。)
23.在图中画出路灯S下小明的影长。
24.如图所示,画出人眼通过平面镜M看到球的光路图。
25.如图所示,请画出通过凹透镜的两条折射光线.
(________)
26.便捷的交通与互联网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爸爸和小明驾车到扬州东站,然后乘高铁去徐州,8:20开车出发,并看到路边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此刻爸爸吩咐小明通过铁路12306官方网站查询列车时刻表,如下表:
(1)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了牌上的标示如图a、b所示。则这两个数据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下,依据以上信息并通过计算,爸爸和小明最快能赶上哪一车次?
(3)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为多少m/s?
27.为了研究冰的熔化过程,小红与小明同学选取了两只相同的烧杯和质量相等的碎冰,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他们从冰的温度-7℃开始,每隔1分钟记录次温度,直至冰完全熔化,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下甲、乙所示。
(1)实验刚开始,小明测冰的温度时,温度计示数如上图所示,此示数是________℃;据图像可以得出冰的熔点是________℃。
(2)小红未对冰块进行加热,可是冰块仍然熔化了,于是小红认为冰的熔化不需要吸热。她的看法是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小红同学绘制的图像是________(选填“甲”或“乙”)图。
28.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1)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猜想:
(a)根据________现象,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b)根据衣服晒在太阳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摊开晾晒又比叠着干得快;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________的大小有关;
(c)根据在相同条件下,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酒精更容易干,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________有关。
(2)小明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多少有关,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图所示)。结果发现图(b)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多少有关,水的量越少,蒸发越快。从实验设计环节看,他没有的控制水的________(多少/表面积)相同;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________的(正确/错误)。应该通过比较________来判断蒸发的快慢。
(3)该实验采用了什么研究方法:________。
29.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玻璃管中气泡运动规律的实验装置。
(1)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测量时间的工具是________。实验小组的同学在讨论实验方案时,提出了以下方案,你认为方案________更合适;
方案一:测量气泡从O点运动到10cm、20cm、30cm和40cm处所用的时间;
方案二:测量气泡从计时开始2s、4s、6s和8s所通过的距离。
(2)实验中,在如图玻璃管上应选择线________(甲/乙)作为起点O更合理;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向________运动的;
(3)小明在记录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根据实验数据可归纳出: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气泡的运动可以近似看做是________运动,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在“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时,小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先将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白色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且与镜面保持垂直,白色的硬纸板表面应尽可能________(选填“光滑”或“粗糙”);
(2)小李让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然后将纸板绕ON向后折,如图乙所示,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________(选填“存在”或“不存在”);
(3)为了进一步确定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小李将纸板沿PQ剪开,将纸板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如图丙所示,发现在纸板右侧的________(选填“上部”或“下部”)会看到反射光线;
(4)接下来老师进行了如下演示,先用加湿器使整个教室充满雾气,将平面镜放在一能转动的水平圆台上,在柱M上固定一红色激光笔,使其发出的光垂直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其作用是为了显示法线的位置,然后打开固定在柱N上的绿色激光笔,使绿色激光射向O点,出现了如图丁所示的情景,为了证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接下来老师缓慢转动圆台,当我们观察到________(填写支持该结论的现象)会得出结论。
31.小雨用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如图甲,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透镜下方,平行地放上白纸,测出透镜与白纸的间距,如图乙,则可判断该透镜的焦距f为________cm;
(2)调整器材高度时,应________(点燃/不点燃)蜡烛;
(3)如图丙,将蜡烛移至45cm刻度处时,从凸透镜右侧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烛焰的________(虚/实)像;该实验现象可以说明________的成像特点(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若用照相机从凸透镜右侧对着凸透镜拍摄,则________(能/不能)拍到蜡焰的像;
(4)小金在实验过程中不断移动烛焰位置,观察到如图丁中①至④六种烛焰清晰的像,请按蜡烛到凸透镜距离由近到远所得到的4个像进行排序,正确顺序为________;
(5)实验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________(上/下)移动;
(6)小超想利用LED发光字母来探究凸透镜成像上下左右位置关系,如图戊,下列的4个字母适合做LED光源的有________个;
(7)小亮实验小组更换相关器材后顺利完成实验,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得到了如图己的图像,线段为凸透镜的像距倒数和物距的倒数对应关系,根据图像信息可知,该小组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3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智能汽车
汽车是我们生活中的代步工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也越来越智能化。
冬天,前挡风玻璃上出现白雾时,汽车能自动启动除雾功能,一会儿白雾就消失了。车身配有多个雷达,能够判断车与障碍物的距离,这种玻璃可具有单向透光功能,能从车内看到车外明亮的景物,自动调节透明度,使车内有良好的亮度和温度。
汽车抬头显示系统(如图甲),简称HUD。HUD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如图乙),将显示器上的重要行车数据通过前挡风玻璃投射在正前方,能够在看到车外的景象的同时,不必低头就可以看到车辆行驶信息,从而避免分散对前方道路的注意力,确保驾驶舒适安全。
(1)下列与汽车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汽车雷达能够发出次声波,判断车与障碍物的距离
B.车窗采用“智能玻璃”,从车外可以看见车内较暗的景象
C.玻璃具有单向透光功能时,光路是不可逆的
D.夜间行车为了让司机更清楚的看到路况,车内应不开灯
(2)“智能玻璃”能根据车外光照度自动调节玻璃的透明度,经测算车外光照度和玻璃的透明度的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当车外光照度为100Lx时,“智能玻璃”的透明度会自动调节约为________%;
(3)已知某车辆HUD显示器水平放置在中控台上,通过挡风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则挡风玻璃与水平面夹角为________度;
(4)为了使挡风玻璃所成的像离人眼距离达2米以上,甚至更远,以便避免观察数据时眼睛的疲劳,下列做法可行的是________。
A.将显示器上的字体变大
B.将显示器安装在后挡风玻璃上
C.让显示器上的信息通过多个平面镜多次成像
D.将显示器上的字体变小
车次
扬州东站
徐州东站
运行距离
G1346
08∶38
09∶40
240km
G1692
08∶49
10∶05
240km
G1482
09∶11
10∶31
240km
从O点到开始的距离s/cm
0
10
20
30
40
从O点到开始的时间t/s
0
1.24
2.50
3.76
5.01
参考答案
1.A
【详解】A.检测时,医务人员所用棉签比较长,与中学生的手一拃的长度差不多,长度约为15cm,故A符合题意;
B.对一个人进行核酸采集的时间大约需要10s,故B不符合题意;
C.被检测者口腔内的温度约为37℃,故C不符合题意;
D.核酸检测现场周围环境的声音约为40dB,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B
【详解】A、飞鸟在水里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汇聚成的虚像,故A不符合题意;
B、实像可以使底片感光,照相机胶片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符合题意;
C、船上人看到水里的鱼,是光的折射现象而形成的鱼的虚像,故C不符合题意;
D、通过放大镜看到的字,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要能区分实像和虚像,实像是由实际光线汇聚而成的,可以用光屏承接、使底片感光;而虚像是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不能用光屏承接.
3.C
【详解】A.电视机遥控器是通过发出红外线来遥控电视机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夜视仪是通过接收物体发出的红外线来观察物体的。故B不符合题意;
C.验钞机是利用发出的紫外线照射钞票上的荧光物质,使荧光物质发光来判断钞票的真伪。故C符合题意;
D.测温仪是接收被物体发出的红外线来工作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D
【详解】A.地球上的人能听到“天宫课堂”授课,声音是通过电磁波传播到地球的,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
B.不同的人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闻其声,知其人”是利用音色来辨别不同人发出的声音的,故B错误;
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因为声音在山谷中发生了反射,形成了回声,与次声波无关,故C错误;
D.晴朗夏日的树下,地上有许多圆形的光斑,这是太阳通过树叶的缝隙形成的像,是小孔成像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5.A
【详解】飞机C919试飞期间,飞行高度相同,伴飞飞机与C919朝同一方向沿直线匀速飞行,伴飞飞机的速度比C919的大,所以经过一段时间后C919应该相对于伴飞飞机向后运动,故A图符合实际情况,故A正确.故选A.
6.A
【详解】A.瓶内水面上方透明,因为此时瓶内的水发生汽化现象,水沸腾变成水蒸气,故充满的是水蒸气,故A错误,A符合题意;
B.瓶口上方出现白雾,说明此时水蒸气变成了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水蒸气在金属盘底发生液化现象,放出热量,所以,金属盘底出现小水滴,盘底温度会升高,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水量减少,是因为瓶内的水变成了水蒸气,发生了汽化现象,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A
【详解】A.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然后退到恰好看不到硬币的位置;若用手电筒照亮硬币,光的传播路线不变,故不能看到硬币,故A符合题意;
B.向碗里缓缓注水时,来自硬币的光线会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折射光线进入人眼时,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虚像的位置比物体的实际位置偏高),故B不符合题意;
C.人向碗走近一些,一定能看到硬币,故C不符合题意;
D.在碗上方的适当位置放一平面镜,可以通过平面镜的反射看到硬币的虚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C
【详解】A.交通岗信号灯不同的色彩,能够指挥交通,是利用了光能够传递信息,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通过昆虫箱观察昆虫的尾部和腹部,利用了平面镜能成像,将眼睛直接看不到的昆虫的某些部位通过昆虫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而看到,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当用手电筒照射白纸和平面镜时,镜子发生镜面反射,进入人眼的光很少,人看到的镜子是暗的;白纸发生漫反射,会有较多光线进入人眼,所以看到的白纸是亮的,故C错误,C符合题意;
D.我们平常看到天空是明亮的,是因为空气中的微粒反射了太阳光,进入我们的眼睛,太空中宇航员看到天空是黑的,是因为那里没有空气,也不会漂浮灰尘来反射光,没有光射入宇航员的眼中,所以周围一片漆黑,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B
【详解】A.碘升华是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故A错误;
BCD.甲方式中,水的沸点是100℃,水沸腾时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低于碘的熔点,所以碘不会熔化,只可能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发生升华;乙方式中,火焰的温度远高于碘的熔点,碘可能先熔化变为液态,再汽化变为气态,也可能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所以甲方式更易观察到碘的升华现象,为了观察碘的升华,选用图甲装置更加合理,故B正确,CD错误。
故选B。
10.C
【详解】由图示可知,此透镜能把光会聚到一点,所以是凸透镜,凸透镜可以用来矫正远视眼,故应选C.
11.C
【详解】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人大声讲话时声带虽然在振动,但不易直接观察;若把手放在喉咙处,利用手的触觉感知声带在振动,采用的是放大法,故A不符合题意;
B.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时,响度不同,振幅虽然变化,但不是很明显,不容易观察;在鼓面上撒上一些纸屑,观察纸屑的跳起高度差别,从而比较振幅变化,采用的是放大法,故B不符合题意;
C.在探究音调与频率关系时,改变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直尺,听音调的变化,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C符合题意;
D.大部分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温度变化会引起其体积的变化,温度计的毛细管内径非常小,其中的液体因温度变化而发生的体积变化非常明显,可以直观反映温度变化,采用的是放大法,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C
【详解】AC.由图象可得,甲的速度
乙的速度
根据题意可知,经过t,甲、乙相距80m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甲乙两车未相遇时相距8m,二是相遇以后相距8m。故可得:
或
代入数值可得:
或
解得t=10s或t=90s,即t可能为10s,也可能为90s,故C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
BD.当时间是10s时,甲车的路程
乙车的路程
当时间是90s时,甲车的路程
乙车的路程
故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紫外线超声波听不到
【详解】[1]电焊的弧光中的紫外线对人眼有害,戴上防护眼罩,这主要是防止电焊的弧光中强烈的紫外线对人眼的伤害。
[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医院里利用超声波诊断仪帮助医生检查病人的体内脏器。
[3]超声波频率太高,人耳听不到超声。
14.色散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详解】(1)[1]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
(2)[2]由于红外线具有热效应,经过红外线照射后,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会升高。
(3)[3]观察者通过调整三个小孔的位置,透过三个小孔可观察到烛焰,这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15.振动振幅c声源处
【详解】(1)[1][2]图甲中,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被弹开,说明了发声的音叉在振动,通过乒乓球被弹起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这种实验方法叫做转换法;通过乒乓球被弹起说明物体发声时在振动;乒乓球弹起的越高,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该实验可以说明响度跟振幅的关系。
(2)[3]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振动发声的图像如图(a)所示。若缩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拨动钢尺,钢尺振动部分变短,频率变大,音调变高,则图像可能为图c。
(3)[4]图丙是禁止鸣喇叭的标志,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6.正在吸收不变
【详解】[1]沸腾时,水中形成的大量气泡不断上升,且气泡体积由下向上逐渐变大,故可知此时烧杯中的水正在沸腾。
[2][3]当水的温度达到98℃时开始沸腾,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变但仍需要继续吸热,故移去酒精灯后烧杯中的气泡逐渐减少直至消失。
17.漫所有黑
【详解】[1]粗糙的表面能使光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使不同位置的观众都能看到画面。
[2]不同颜色物体对光的情况不同,白色的表面能反射所有色光,使同学们能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
[3]不透明物体只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吸收与它颜色不同的光,如果银幕是绿色的,当只有红色光照射到银幕上,红光被吸收,我们看到银幕是黑色。
18. 6 不变外
【详解】[1]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小亮站在离红外玻璃感应门3m,因此小亮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3m,则小亮到像的距离为6m。
[2] 玻璃门相当于平面镜,当感应门两侧平行分开时,玻璃门所在的平面没有发生变化,由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原理可知,所成的像的位置不变。
[3]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白天,感应门外面光线较强,感应门内侧光线较弱,为了能看到自己更清晰的像,必须让自己反射更多的光照到玻璃门上,因此应该站在光线较多的感应门外观察。
19.照相机乙凹
【详解】[1]人眼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都是利用凸透镜使物体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来工作的。
[2][3]近视眼的晶状体对光的会聚能力过强,看远处物体时成像于视网膜前,所以图乙是近视眼的光路示意图,近视眼需要用凹透镜来进行矫正,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以使光线延迟会聚,成像于视网膜上。
20.不真实光速大于声速
【详解】[1][2]很明显,在当时环境中,光速大于声速,所以应该是先看到巨大火球与蘑菇云然后再听到巨响。所以题中的内容不真实。
2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不变改变
【详解】[1水杯形成的透镜左右边薄,中间厚,是凸透镜的形状特点;
[2]因为水杯是一个凸透镜,所以当将泥娃逐渐向水杯靠近的过程中,物距减小,像变小;由于水杯形成的透镜左右边薄,中间厚,而上下边缘与中间是一样的,所以看到泥娃像的高度将不变;
[3]小泥娃变胖,即粗细程度将改变。
22. 1.2 92
【详解】[1]大桥的长度为
[2]火车全部通过大桥行驶的总路程为
火车全部通过大桥的所用时间是
23.
【详解】连接S和人的头顶,表示光从S发出照到地面的O点,其余照到身上的光被挡住,在地面上形成影子,脚与O之间就是影长,如图:
24.
【详解】过球所在的点A做平面镜的垂线,找出球的像点A′,用直线连接A′和眼睛的位置,交平面镜与O点,即入射点,连接AO即为入射光线,将反射光标箭头,如图:
25.
【详解】对于凹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
26.(1)见详解;(2)G1482;(3)50m/s
【详解】解:(1)标示a的含义是:此路段限速60kmh。标示b的含义是:标志牌到扬州东站的路程是30km。
(2)到扬州东站的最短时间
8∶20开车出发,到扬州东站的时间
爸爸和小明最快能赶上G1482。
(3)高铁运行的时间
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
解:(1)标示a的含义是:此路段限速60kmh,标示b的含义是:标志牌到扬州东站的路程是30km;
(2)爸爸和小明最快能赶上G1482;
(3)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为50m/s。
27. -13 0 错误甲
【详解】(1)[1]实验刚开始,小明测冰的温度时,温度计示数如上图所示,温度计示数越往下越大,则说明位于0℃以下,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指示位置在10℃以下第3个小格,此示数是-13℃。
[2]由于冰是晶体,故冰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据图像可以得出冰的熔点是0℃。
(2)[3]由于环境温度高于冰的熔点,故可观察到未对冰块进行加热,冰块从周围吸热仍然会熔化,故她的看法是错误的。
[4]由甲、乙图可知,乙图中单位时间内吸收的热量更多,温度变化速度更大,而小红同学尚未加热,故绘制的图像是甲图。
28.通风处衣服干的快表面积液体种类表面积错误相同时间液体蒸发的多少控制变量法
【详解】(1)[1]通风处衣服比不通风处衣服干得快,可以说明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2]摊开晾晒又比叠着液体的表面积更大,衣服摊开晾晒又比叠着干得快,说明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大小有关。
[3]在相同条件下,酒精比水蒸发得快,说明说明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种类有关。
(2)[4]由图可知,两滴水的表面积不同,他没有的控制水的表面积相同。
[5][6]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错误的,因为两滴水的质量不同,先蒸发完,并不能确定这滴水蒸发得快。要判断蒸发的快慢,应比较在相同时间蒸发的水量,蒸发得多的蒸发得快。
(3)[7]因为液体蒸发快慢受很多因素影响,当验证液体蒸发快慢与某一因素是否有关时,要控制其他因素相同,这是控制变量法。
29.秒表一乙下匀速直线见解析
【详解】(1)[1]实验中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秒表。
[2]由实验过程可知,在运动过程中,用秒表记录时间比用刻度尺测量距离更容易操作。因此,最好的方案是测量气泡从O点运动到10cm、20cm、30cm和40cm处所用的时间,即方案一更合适。
(2)[3]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的较慢。实验中,气泡是从静止开始运动的,因此,要等它运动起来之后再开始记录时间和距离,故在玻璃管上应选择线乙作为起点O更合理。
[4]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上端玻璃管口的塞子位置离气泡越来越近,因此是向下运动的。
(3)[5][6]通过数据分析可知,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路程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且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接近,因此运动的路程和时间近似看做成正比的关系,运动速度不变,看做匀速直线运动。
30.粗糙存在下部绿光和红光看起来重合
【详解】(1)[1]实验时,白色硬纸板的表面应尽量粗糙,让光线发生漫反射,从不同的角度都能够观察到光线。
(2)[2]光在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将纸板面绕轴ON向后折,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此时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即反射光线存在。
(3)[3]光在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将纸板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如图丙所示,发现在纸板右侧的下部会看到反射光线。此实验现象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
(4)[4]加湿器使整个教室充满雾气,这样能显示出光的传播路径;为了证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接下来沿水平方向缓慢转动圆台,直到看到绿光和红光看起来重合,由此得出结论。
31. 11 点燃虚放大镜不能 ③④②① 上 1 10
【详解】(1)[1]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平行光经凸透镜会会聚焦点,所以由乙图可知该透镜的焦距为
f=41.0cm-30.0=11.0cm
(2)[2]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实验的要求,必须使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使成像在光屏的中心。所以只有先将蜡烛点燃,才可以确定烛焰的中心。
(3)[3][4]蜡烛移至45cm刻度线处时,物距为
u=50cm- 45cm=5cm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共8页。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东北片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文件包含2023年10月八物理纠错docx、2023年10月八物理纠错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物理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