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展开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25小题,共50分)
1.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关于用火,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的地方表现在( )
A.会使用天然火B.会保存火种C.会人工取火D.会用火烧烤
2.河姆渡遗址博物馆首期“小小文明引导员”志愿服务活动火热开展。如图是同学们收集到的历史图片,其中可以入选河姆渡展览活动的是( )
A.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B.干栏式建筑 C.人面鱼纹彩陶盆 D.铜鼎
3.青年诗人薛刚在《颂炎帝文》中写道“田野茫茫,悉地种谷植蔬;我君烈烈,终止茹血逐荒。”这段诗赋赞颂了炎帝教会人民( )
A.制作生产工具B.制作衣裳
C.种植五谷蔬菜D.创造文字,缫丝纺织
4.李慧同学在学习“夏、商、西周的兴亡”这段历史时,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整理了下面的知识点。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B.商汤战胜夏王启,建立商朝
C.商纣王施用酷刑残害人民,最后被灭D.周武王灭商建周,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5.某历史兴趣小组举办中国文化图片展,如图三幅图放在哪个展厅合适( )
A.夏朝展厅B.殷商展厅C.春秋展厅D.战国展厅
6.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和谐”思想,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等,这些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思想主张中,具有“人与人的和谐”特点的是( )
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罢黜百家,尊崇儒术”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7.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这一状况始于修建了( )
A.长城B.灵渠C.都江堰D.紫禁城
8.“赵王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题将以击秦。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白起)”,上述材料描述的是战国时期发生的战争。下列不属于战国时期发生的战争是( )
A.城濮之战B.长平之战C.桂陵之战D.马陵之战
9.文物是了解历史的重要史料。如图文物中,属于秦朝的是( )
A.B.C.D.
10.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有( )
①秦朝的徭役繁重②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
③秦朝统一度量衡④秦朝的刑法严酷
A.②③B.①④C.①③D.②④
11.西汉建立后,大臣陆贾向汉高祖建议“过去可以在马上打天下,现在不能在马上治天下”。于是汉初统治者对人民采取了什么政策( )
A.严刑峻法B.重视农业发展C.优先发展商业D.休养生息
12.“通过这条路,中国的丝绸、造纸、火药、印刷术等传到西方,佛教、伊斯兰教、阿拉伯的音乐舞蹈也来到中国。”这句话说明丝绸之路促进了( )
A.经济重心的南移B.民族融合的加强
C.大一统局面的形成D.中外文明的交流
13.阅读如图所示“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示意图,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颁布推恩令B.实行休养生息政策C.注重农业生产D.“以德化民”
14.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汉武帝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B.汉武帝态度比汉初皇帝强
C.汉武帝时“和亲”政策不起作用D.汉武帝时,匈奴国力衰弱
15.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史实最能印证这一毋庸置疑历史的是( )
A.郡县制度的推行B.西域都护的设置
C.刺史制度的建立D.丝绸之路的开通
16.下表列出了东汉中后期10位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与这一现象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
A.土地兼并严重B.七国之乱C.外戚宦官专权D.八王之乱
17.下列关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描述正确的是( )
A.推翻了东汉王朝的政权B.起义者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由创立太平道的张角策划领导D.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18.下列关于纸及造纸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东汉的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B.陕西西安、甘肃天水和敦煌等地多次发现了西汉时期的麻纸
C.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我国辗转流传过去的
D.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19.有一次,华佗给一个病人动手术,可是病人因疼痛无法配合,华佗这时该怎么办呢?( )
A.将他打休克B.喂“麻沸散”C.打麻醉针D.强行动手术
20.“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司马迁编撰《史记》的宗旨,不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的历史人物是( )
A.项羽B.秦始皇C.曹操D.霍去病
21.下列著名的旅游景点中,与佛教息息相关的是( )
A.青城山B.山东曲阜孔庙C.秦兵马俑D.云冈石窟
22.图示法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格局。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9年三国局势的是( )
A.B.C.D.
23.两晋南北朝时期,曾经统一过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
A.前秦、北魏B.西晋、北魏C.曹魏、北魏D.前秦、东晋
24.《宋书》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不包括( )
A.北方人口的南迁,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以及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B.南方社会比较安定
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南方手工业发达
25.魏晋南北朝时期,一部农业技术著作中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这本名著是( )
A.《史记》B.《兰亭集序》C.《齐民要术》D.《大明历》
二、辨析改错题(每题2分,5小题,共10分)
26.宋、齐、梁、陈四朝统称为南朝,均以洛阳为都。
【 】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孟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强调依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 】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晋文公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 】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
【 】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秦朝建立后,制定笔画规整的隶书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 】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分析题(第31题14分,第31题12分,共计26分)
31.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材料四: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1)依据材料一,指出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主要原因。(2分)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孝公用商君”在经济方面的改革措施一项。(2分)
(2)材料三中从图3到图4,反映出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是什么?(2分)图4所示秦朝的建立者是谁?(2分)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建立后,分别在中央和地方创建了怎样的政治制度?(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从秦国到秦朝一系列的政治变革对于我国目前的改革大潮有什么借鉴意义?(2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出身于春秋后期鲁国没落贵族家庭,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又说仁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统治者要爱惜民力,“为政以德”。
材料二:秦始皇根据李斯的建议,当时只有《秦记》和博士官所藏《诗》、《书》、百家语以及医药、卜筮、种植之书可以保存,其余的各种书籍,特别是诸侯国的史籍和儒家一些著作,均下令焚烧。后又将提出非议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史称“焚书坑儒”。
材料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同时他重视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在郡兴立地方学校。
材料四:……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孔子的政治主张是什么?(2分)
(2)材料二史实反映了秦始皇统治的特点是什么?(2分)“焚书坑儒”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3)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但其目的相同,他们的目的是什么?(2分)
(4)根据材料四,请问现代社会治国的方略是什么?(2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2分)
四、活动与探究(14分)
33.民族交融是指几个或多个民族在共同的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上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民族之间差别逐渐缩小,甚至形成一个从来没有的新民族。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疆域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然骞凿空,诸侯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汉书·张骞传》
材料三:如图
材料四:(太和十八年十二月)壬寅,革衣服之制。……(太和十九年)六月己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丙辰,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
——《魏书》卷七《高祖纪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诸侯国”和西周哪一政治制度有关?(2分)
(2)材料二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分)该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历史作用?(2分)
(3)指出材料三中的民族迁徙发生在什么历史时期?(2分)
(4)材料四中的“高祖”是谁?(2分)他采取的改革措施有何作用?(2分)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促进民族交融的方式有哪些?(2分)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二、辨析改错题(每题2分,5小题,共10分)
26.【×】把“洛阳”改为“建康”
27.【×】把“孟子”改为“韩非”
28.【×】把“晋文公”改为“齐桓公”
29.【√】
30.【×】把“隶书”改为“小篆”
三、材料分析题(第31题14分,第32题12分,共计26分)
31.(1)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进一步推广。(2分)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任意答对1个要点得2分)
(2)从分裂到统一;(2分)嬴政或秦始皇。(2分)
(3)在中央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2分)在地方实行了郡县制。(2分)
(4)改革能使经济发展、国家富强、进步。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国家才会有光明的前途。(言之有理即可)(2分)
32.(1)政治主张:以德治国(或“为政以德”)。(2分)
(2)特点:暴虐(或残暴、暴政)(2分)
影响:钳制(或禁锢)了思想,摧残了文化。(言之有理即可)(2分)
(3)相同目的: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君主专制统治。(2分)
(4)方略:法治和德治相结合。(2分)
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言之有理即可)。(2分)
四、活动与探究(14分)
33.(1)分封制(2分)
(2)张骞通西域;(2分)
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汉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往。(2分)
(3)魏晋南北朝时期(2分)
(4)北魏孝文帝(2分)加强了北魏的实力,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2分)
(5)兼并战争;民族迁徙;少数民族国家的改革。(2分)(任意答对2个要点得2分)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面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寿命(岁)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54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N
C
N
N
A
C
A
D
N
D
D
A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B
C
C
A
N
C
D
N
A
D
C
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改错题,判断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辨析改错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