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栖霞江宁等五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试题(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南京市栖霞江宁等五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试题(含答案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卷总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有12小题,每题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24分。
1.如图所示,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图通过观察纸屑是否跳动可以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B.乙图通过观察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C.丙图通过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可以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
D.丁图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锯条探究“音调与振幅的关系”
2.在“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实验中,用不同材料进行探究活动,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可选用音叉作为声源
B.隔声材料的大小、厚度可不同
C.隔声材料能使声音响度变小
D.在嘈杂的环境中也可完成实验
3.水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通过吸热、放热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间转化,如图所示。已知甲是水,则( )
A.乙是冰B.丙是水蒸气
C.由丙到甲是熔化过程D.由丙到乙的过程放热
4.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 )
A.课桌的高度约75dm B.中学生100m短跑成绩约为7s
C.让人感到比较舒适的气温是37℃ D.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演奏一遍大约需要47s
5.在炎热夏季无风的环境中,剥出冰棒后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会冒“白气”。小明和小强分别画出甲、乙两幅图来反映冰棒周围“白气”的情形。则下列有关物态变化过程和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液化现象
B.图乙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液化现象
C.吃冰棒解热是熔化过程,放热
D.冰棒从冰箱拿出后包装袋上出现的“白霜”属于凝固现象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时,反射角为30
B.日环食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C.测温枪测量体温,利用了红外线的热效应
D.在电影院,坐在不同座位都能观赏电影场景,是由于银幕对光线产生镜面反射
7.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唐诗宋词璀璨夺目,蕴含丰富的光学知识。如太白名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描述李白月下独酌,顾观地上已影,俯看杯中自己,下面四幅图,与李白诗中描述的光学现象,成因相同的是( )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8.如图所示,一块平面镜摔碎成大小不同的两块镜片后重新组合在一起,关于两块镜片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块镜片都成完整的像,像的大小相同B.两块镜片都成完整的像,像的大小不同
C.两块镜片都成不完整的像,像的大小相同D.两块镜片都成不完整的像,像的大小不同
9.如图是小明眼睛在N点看到鱼缸内M点处鹅卵石的光路图.鱼缸内注入更多水后,小明的眼睛在N点仍然可以看到鹅卵石。选项中带箭头的虚线代表原来的光路,能正确反映水变多后小明看到鹅卵石的光路图是( )
A.B.C.D.
10.如图所示,固定在水面上方的光源S发出一束光线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有一个光斑A,已知光束与水面的夹角为40°,S′是光源经水面反射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射角的大小为40°
B.当水面升高时,反射角将变大
C.当水面升高时,光斑A将向右移动
D.当水面升高时,S′到水面的距离变小
11.如图所示,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消费者结账时站在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前约1m的位置,面对镜头,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信息后,即可进行后续工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摄像头的焦距可能是2m
B.人脸通过摄像头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C.“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D.“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
12.物理上常用“频闪照相”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图(a)是照相机记录跑步者甲、乙跑步时的频闪照片,已知照片曝光时间间隔一定;如图(c)所示是跑步者用随身携带的手机软件记录的“配速”(配速定义:跑1千米路程所需要的时间)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图(a)的两次记录中“甲”跑步的平均速度大
B.图(b)中的图像描述的是“乙”的运动
C.在t1、t2 和t3 三个时刻中,运动速度最大的时刻是t2
D.图(c)中 0 ~ t3时刻跑步者的速度先变大后变小再变大
二、填空题:本题有7小题,每空1分,共计27分。
13.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点火升空,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将陈冬、刘洋、蔡旭哲3名航天员顺利送入太空。火箭点火后,发射台周围腾起了大量“白气”,白气的形成是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这个过程中要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4.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点火升空,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将陈冬、刘洋、蔡旭哲3名航天员顺利送入太空。长征火箭是以氢、氧作为燃料的。为了减小火箭的体积,采用先降温再___________的方法使气态氢、氧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后储存在燃料室中。
15.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点火升空,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将陈冬、刘洋、蔡旭哲3名航天员顺利送入太空。10月12日“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三名航天员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他们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___________产生的。
16.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点火升空,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将陈冬、刘洋、蔡旭哲3名航天员顺利送入太空。在火箭升空的过程中,以___________(选填“飞船”或“发射塔”)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___________的;这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___________的。
17.2018年12月,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的探测之旅,皎洁的月亮___________光源;月球上空的探测器某一时刻用自身携带的激光测距仪向月球发出激光信号,经0.002s后收到返回信号,则此时探测器到月球的距离约___________m,探测器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声呐技术测量自己到月球的距离。
18.2018年12月,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的探测之旅,夜晚,水池边的人看到的水中月亮,是由于光的______而形成的______像。
19.3D打印是一种依据数字模型文件,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打印构造物体的技术,无锡某企业用3D打印机为C919飞机生产钛合金零件,在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___________(吸收/放出)热量,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然后成型,有人将3D打印技术与医用B超相结合,给准妈妈腹中胎儿打印模型,B超利用了___________(超声波/次声波)传递信息。
20.小华将平面镜斜插到如图所示的水槽中,放在阳光下,结果在光屏上看到七种不同颜色的光。在这七种色光中,___________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又可以混合成其他颜色的光;在这七种色光之外,还有一种能杀灭细菌且看不见的光,叫做___________。
21.小明给弟弟变了个魔术,他将装有一枚硬币的碗放在弟弟面前,如图所示,弟弟在A处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________传播。小明向碗中缓缓注水后,弟弟能看到硬币了,这是由光由_______传到_______时产生的折射现象。
22.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需要矫正;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亦需要矫正。下面四幅图中,正确表示远视眼成像情况的是_____图;正确表示近视眼矫正情况的是_____图。对近视眼矫正,是利用了_____(选填“A”“B”)。
A.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B.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23.如图是一个足球离开脚在客厅砖面水平向前滚动的每隔0.2s拍摄一次的频闪照片的俯视图,已知铺客厅的正方形瓷砖边长为60cm,A、B两点为足球滚动过程中经过的两个点,由图可以判断出:足球的运动轨迹是___________(选填“从A到B”或“从B到A”),图中整个运动过程所用的时间为___________s,全程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m/s。
三、解答题:本题有8小题,共49分。
24.如图,物体S放在平面镜前,不透光的塑料板放在镜后,请画出S在平面镜中的像S'。
25.如图,一束光线从水中斜射到空气时发生折射,OB为折射光线,请大致作出入射光线和对应的反射光线。
26.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向凹透镜,请画出经凹透镜、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27.如图所示,(a)温度计的液柱示数应该是___________℃,温度计(b)的分度值为___________℃。
28.如图一所示是用甲、乙两把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则甲的读数为___________,乙的读数为_________;图二中秒表的读数是________s。
29.为了“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小明同学采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试管中装有适量的冰。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除了温度计以外还需要___________;
(2)图乙是根据实验记录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BC段的物质处于___________状态,冰熔化过程需要___________分钟;
(3)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在标准大气压下将得到图像中的DE段,这段时间内试管中的水___________沸腾,原因是___________;
(4)小华同学将图甲中试管换成碘锤做“碘的升华”实验时,如图丙所示(碘的熔点为113.7℃,碘的沸点为184.4℃,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可以达到500℃)。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该实验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选填“受热均匀”或者“控制温度”)。
30.利用蜡烛和薄玻璃板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中选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来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探究像和物的大小关系时,点燃了一支蜡烛A置于玻璃板前,如图乙所示;此时为了观察这支蜡烛的像,应该利用图乙中___________(选填“a”、“b”或者“c”)的视角进行观察;然后用另一根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前后左右移动蜡烛B,直至看上去与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初步得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
(3)如果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观察到蜡烛A的像___________(选填“向上移动”、“向下移动”或“不动”);
(4)小明想确定家中穿衣镜成像的反射面,他将笔尖紧贴镜面A,如图丙所示,发现笔尖的像与笔尖之间有一段距离,说明___________(选填“A”或“B”)是反射面;
31.如图所示为“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
(1)如果光屏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当光贴着光屏入射时,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反射光线;此时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______(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2)实验中,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纸板上光的径迹,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______(填“镜面”或“漫”)反射;
(3)当入射光线AO靠近法线ON时,反射光线OB将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法线ON;使入射光沿着BO方向射向O点,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的。
32.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图所示,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到___________;
(2)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蜡烛、透镜和光屏在图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___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原理与此类似的是___________;
(3)实验中,光屏上已经看到烛焰清晰的像,某同学用手指的指尖触摸凸透镜,则光屏上会出现___________(选填“指尖的像”或“完整烛焰的像”);
(4)在完成上一步实验后,某同学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加了一个眼镜片,光屏上成的像不再清晰。保持其他元件不动,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适当移动光屏,又可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那么后加入的镜片为___________眼镜片;
(5)将光屏在如图所示的位置上移到80cm刻度线处,再将50cm处的凸透镜换成薄玻璃板,则光屏上能否出现烛焰的像,答:___________;
(6)在(2)的基础上,只移动凸透镜至___________cm刻度线处,烛焰又能在光屏上成一倒立、___________的实像。
33.在“探究气泡的运动规律”时,在内径约为1cm、长为60cm的玻璃管中注入水,管内留一个小气泡后封住开口,将玻璃管翻转后竖直放置,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
(1)实验小组的同学在讨论“如何测量气泡从O点运动到10cm、20cm、30cm和40cm处所用的时间?”,甲同学的方案是“将玻璃管翻转到竖直位置后,立即计时(如图甲)”;乙同学的方案是“将玻璃管翻转到竖直位置后,等气泡运动上升一定距离开始计时(如图乙)”;那么,___________同学的方案合理一些,其理由是:___________;
(2)按照合理的方案,测得的数据如下表,请以路程s为纵坐标、时间t为横坐标,在图丙中画出气泡运动的s﹣t图像___________。分析图像可知,玻璃管中上升的小气泡做的是___________运动;
(3)依据气泡运动规律,当气泡运动到位置为35cm处时,所用时间为___________s。
34.下表是某次列车组列车运行时刻表∶
(1)求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平均速度为多少?
(2)若该列火车长200m,以72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个隧道,火车全部通过隧道用时100s,求此隧道的长?
从O点开始的路程s/cm
0
10
20
30
40
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5
10
15
20
时间
上海
苏州
常州
南京
到站时间
——
09∶30
10∶35
11∶30
发车时间
09∶15
09∶35
10∶40
——
里程/km
0
84
——
300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有12小题,每题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24分。
1.D
【解析】
A.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甲图通过观察纸屑是否跳动可以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运用了转换法。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乙图通过观察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丙图通过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可以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丁图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锯条,力的大小相同则振幅相同,即响度相同;伸出长度不同的锯条,则振动的频率不同,故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C
【解析】
A.不同材料包裹音叉时会阻碍音叉的振动,且产生的声音没有持续性,不能选其作为声源,故A错误;
B.在“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实验中,应控制隔声材料的厚度相同,故B错误;
C.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隔声材料使响度变小,故C正确;
D.实验探究时应排除周围环境声音的干扰,所以不能在嘈杂的环境中做实验,故D错误。
故选C。
3.C
【解析】AB.由于甲是水,由甲转变成乙要吸热,则乙是气体,可推导出丙是固体,故AB不符合题意;
CD.甲是液体,丙是固体,所以从丙到甲是熔化过程,要吸热,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D
【解析】
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接近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
75cm=7.5dm
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中学生百米成绩不可能小于10s,一般在15s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让人感到比较舒适的气温是23℃,故C不符合题意;
D.我国的国歌长度较小,完整播放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不到1min,在47s左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B
【解析】
【详解】AB.冰棒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滴,“白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白气”应下降不应上升,故A错误,B正确;
C.吃冰棒解热是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故C错误;
D.包装袋上出现的“白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6.C
【解析】
A.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角的大小为入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当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时,则入射角为60,反射角为60,故A错误;
B.日环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月球运动到了太阳与地球之间且三者成一直线,故B错误;
C.物体会向外发射红外线,测温枪测量体温就是利用了红外线的热效应,故C正确;
D.在电影院,坐在不同座位都能观赏电影场景,是由于银幕对光线产生漫反射,光向四面八方反射出去,故D错误。
故选C。
7.A
【解析】
【详解】顾观地上已影是人在地面上形成的影子,它是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人挡住,在人后面的地面上光照不到的地方形成影;俯看杯中自己,酒面是一个平面镜,人在这个平面镜中成像,此即平面镜成像,它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①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①符合题意;
②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铅笔在水中折断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杯弓蛇影是平面镜成像,光的反射形成的,故④符合题意。
故选A。
8.A
【解析】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的形状、大小相同,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两块碎裂的镜子都能形成完整的像。故选A。
9.C
【解析】
【详解】鱼缸内注入更多水后,小明的眼睛在N点仍然可以看到鹅卵石,所以最终光线要通过N点,因为水增加了,按照原来入射光线的方向,最终折射光线不可能再过N点,需要增大入射角,从而增大折射角,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0.D
【解析】
A.光束与水面的夹角为40°,则入射角为
90°-40°=50°
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此反射角的大小为50°,故错误;
B.当水面升高时,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不变,即入射角不变,则反射角大小不变,故错误;
C.当水面升高时入射点向左移动,因为入射角与反射角大小不变,因此光斑向左移动,故错误;
D.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与像关于平面镜成轴对称关系,当水面升高时S′到水面的距离变小,故正确。
故选D。
11.D
【解析】
详解】AD.当
u>2f
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即
1m>2f
f<0.5m
故A错误,D正确。
B.人脸通过摄像头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故B错误;
C.“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
故选D
12.C
【解析】
【详解】AB.由图(a)可知,甲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因此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因此乙做变速直线运动,甲乙运动相同的路程甲用时5个时间间隔,乙用时3个时间间隔,由可知,乙跑步的平均速度大,甲做匀速直线运动,图(b)中的图像描述的是甲的运动,故AB错误;
C.配速定义:跑1千米路程所需要的时间,在t1、t2 和t3 三个时刻中, t2时刻的配速最小,表示跑跑1千米路程所需要的时间最短,即t2时刻运动速度最大,故C正确;
D.图(c)中 0 ~ t3时刻,t1时刻配速最大,表示跑跑1千米路程所需要的时间最长,运动的速度最慢;t2时刻的配速最小,表示跑1千米路程所需要的时间最短,即t2时刻运动速度最大;0 ~ t3时刻跑步者的速度先变小后变大再变小,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本题有7小题,每空1分,共计27分。
13.①.液化 ②.放出
【解析】
【详解】[1][2]火箭点火后,发射台周围大量高温的水蒸气遇到温度相对较低的空气液化成小水滴,腾起了大量“白气”,白气的形成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液化放出热量。
14.①.压缩体积 ②.液化
【解析】
【详解】[1][2]使气体体积减小有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而降温和压缩体积可以使气态的氢和氧发生液化变成液态,便于储存。
15.振动
【解析】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三名航天员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他们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16.①.飞船 ②.运动 ③.相对
【解析】
【详解】[1]在火箭升空的过程中,以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与飞船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所以航天员是静止的。
[2]以地面为参照物,宇航员与地面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所以宇航员是运动的。
[3]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可能是运动也可能静止,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17.①.不是 ②.3×105 ③.不能
【解析】
【详解】[1]月亮自身不能发光,是反射了太阳的光,故月亮不是光源。
[2]光的传播速度为
用自身携带的激光测距仪向月球发出激光信号,经0.002s后收到返回信号,故探测器到月球的距离约
[3]声呐技术是利用超声波,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不能用声呐技术测量自己到月球的距离。
18.①.反射 ②.虚
【解析】
【详解】[1][2]水池边的人看到的水中月亮,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19.①.吸收 ②.熔化 ③.超声波
【解析】
【详解】[1][2]在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熔化成液态,此过程要吸热。
[3]B超是指B型超声波诊断仪,它向人体发射超声波,然后利用反射回来的超声波来诊断,利用了超声波传播信息的特点。
20.①.红绿蓝 ②.紫外线
【解析】
【详解】[1]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一定比例可混合成各种颜色的光。
[2]光谱上紫光以外的部分,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做紫外线,紫外线有杀菌的作用。
21.①.光沿直线传播 ②.水 ③.空气
【解析】
【详解】[1]硬币放在杯底,因为光沿直线传播,杯子挡住了硬币反射到眼睛的光线,人眼便看不到硬币。
[2]倒入水后,硬币反射的光由水传到空气时,在水面发生折射,远离法线,人逆着折射光线看,能看到硬币,这是光的折射现象。
22.①.甲 ②.丁 ③.B
【解析】
【详解】[1]甲图,看近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是远视眼的成像情况;乙图,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
[2] [3]丙图,是用凸透镜来矫正的,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可以矫正远视眼;丁图,是用凹透镜来矫正的,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可以矫正近视眼,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3.①.从B到A ②.0.6 ③.4
【解析】
【详解】[1][2]因为小球越滚越慢,所以在相同时间内小球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故小球向左运动,即足球的运动轨迹是从B到A,运动的时间为
[3]因为一格砖的边长为
因此A、B两点间的距离
所以整个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
三、解答题:本题有8小题,共49分。
24.
【解析】
【详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因此分别做物体的两个端点的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并用虚线连接即为物体在平面镜所成的像。如图所示
25.
【解析】
【详解】过折射点O垂直水面作出法线,光由水中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左侧的水中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26.
【解析】
【详解】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隔着透镜射向透镜另一侧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与主光轴平行射出。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与透镜主光轴平行的光,经凸透镜后,会通过凸透镜的焦点。
27.①.-18 ②.0.1
【解析】
【详解】[1](a)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温度计越往下读数越大,因此液柱页面在0℃以下,液柱液面处的示数应该是-18℃。
[2]温度计(b)的一个大格分成了10个小格,每个小格代表0.1℃,因此分度值为0.1℃。
28.①.3.2cm ②.3.18cm ③.337.5
【解析】
【详解】[1]甲刻度尺上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物体左端与2cm刻度线对齐,读作2.0cm,物体右端在5cm与6cm刻度线之间,偏向5cm刻度线,读作5.2cm,甲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是
L1=5.2cm-2.0cm=3.2cm
[2]乙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0.1cm=1mm
物体左端与2.0cm刻度线对齐,读作2.00cm,物体右端在5.1cm与5.2cm刻度线之间,偏向5.2cm刻度线,读作5.18cm,乙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是
L2=5.18cm-2.00cm=3.18cm
[3]秒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5min和6min之间,偏过中线;大盘的分度值是0.1s,而大盘指针在37.5s,因此秒表读数为
5min37.5s=337.5s
29.①.秒表(计时器) ②.固液共存 ③.3 ④.不能 ⑤.不能持续吸热 ⑥.升华 ⑦.控制温度
【解析】
【详解】(1)[1]本实验要研究温度随时间加热的变化规律,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除了温度计以外还需要秒表。
(2)[2][3]根据实验记录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知,BC段温度保持不变,物质正在熔化,处于固液共存态,冰完全熔化需要的时间为
(3)[4][5]烧杯中的水沸腾后,达到沸点,试管内的水也会达到沸点,但是没有温差,不能持续吸热,故不会沸腾。
(4)[6][7]烧杯中的水水温最高为100℃,而碘的熔点为113.7℃,碘的沸点为184.4℃,此时碘锤的温度达不到熔点和沸点,此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升华;在做“碘的升华”的实验时,为了避免碘出现从固态熔化到液态再汽化到气态,因此要控制加热温度低于碘的熔点,因此用热水加热更有说服力。
30.①.确定像的位置 ②.a ③.相等 ④.不动 ⑤.B
【解析】
【详解】(1)[1]实验过程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既能看到蜡烛A的像,也能看到代替蜡烛 A的蜡烛B,当蜡烛B和蜡烛 A的像重合时,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2]由于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烛焰被玻璃板反射的光线在蜡烛A一侧,所以应该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即应该在a的位置观察。
[3]用另一根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前后左右移动蜡烛B,直至看上去与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初步得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大小相等。
(3)[4]如果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玻璃板所在的平面不发生变化,观察到蜡烛A的像不动,像和物关于玻璃板所在的平面对称。
(4)[5]将笔尖紧贴镜面A,发现笔尖的像与笔尖之间有一段距离,这是因为玻璃有一定的厚度,笔尖通过B面成像,从而造成笔尖的像与笔尖之间有一段距离,由此可见,B是反射面。
31.①.不能 ②.在 ③.漫 ④.靠近 ⑤.可逆
【解析】
【详解】(1)[1][2]法线在纸板上,法线与镜面垂直,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如果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则法线不在纸板上,入射光沿纸板照射后,反射光线不在纸板上,则我们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但此时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2)[3]实验时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由于纸板表面凹凸不平,光在这里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3)[4]根据反射定律的内容可得,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此当入射光线AO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OB也靠近法线。
[5]用激光笔紧贴硬纸板射出一束光,让光逆着OB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2.①.同一高度 ②.缩小 ③.照相机 ④.完整烛焰的像 ⑤.近视 ⑥.不能 ⑦.35.0 ⑧.放大
【解析】
【详解】(1)[1]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实验时便于观察成像情况。
(2)[2][3]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图中蜡烛距凸透镜30.0cm,物距大于2倍焦距,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在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3)[4]不小心用手指指尖触摸了凸透镜,由于凸透镜的其他部分仍能使烛焰的光线折射透过而成像,所以光屏上呈现的仍然是烛焰完整的像,只是此时透镜折射透过的光线减少,像比手指指尖触摸前的像要暗一些,故像的亮度变暗。
(4)[5]在凸透镜左侧加一个镜片,光屏上成像不再清晰,保持其他元件不动,向远离凸透镜方向适当移动光屏后又可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说明此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即加入的镜片为近视眼镜镜片(即凹透镜)。
(5)[6]将光屏在如图所示的位置上移到80cm刻度线处,再将50cm处的凸透镜换成薄玻璃板,则此时是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因为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所以光屏上不能出现烛焰的像。
(6)[7]在(2)的基础上,只移动凸透镜至35.0cm刻度线处,此时像距与物距对调,根据光路可逆可知,烛焰又能在光屏上成一倒立放大的实像。
33.①.乙 ②.见解析
③.
④.匀速直线 ⑤.17.5
【解析】
【详解】(1)[1][2]由于实验目的是测量气泡从O点运动到10cm、20cm、30cm和40cm处所用的时间,所以,当将玻璃管翻转竖直放置后,为便于测量时间,应等气泡运动上升到0位置时开始计时,所以,应选乙同学的方案。
(2)[3][4]根据表中的数据,以路程s为纵坐标、时间t为横坐标,在图丙中画出气泡运动的s﹣t图像如下图;通过分析表格的数据知道,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说明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3)[5]由表中数据知道,气泡在10cm到40cm区间所用时间是
所以,气泡在10cm到40cm区间通过的路程是
则速度应是
当气泡运动到位置为35cm处时,所用时间为
34.(1)133.3km/h ;(2)1800m
【解析】
【详解】解:(1)由列车运行时刻表知道,列车从上海到南京的路程为s1=300km,时间为
t1=11∶30-9∶15=2.25h
则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的平均速度为
(2)火车的速度
v2=72km/h=20m/s
100s时间内列车运动的距离
s2=v2t2=20m/s×100s=2000m
隧道的长
L=s2-L车=2000m-200m=1800m
答:(1)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的平均速度为133.3km/h;
(2)此隧道的长为1800m。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雨花区、江宁区九上物理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下列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雨花区、江宁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雨花区、江宁区物理八上期末检测试题含答案,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