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武清区天和城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形成性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读某区域经纬网图(图中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完成下面小题。
1.②地的地理坐标是( )
A.(40°N,20°W)B.(40°S,20°E)C.(40°S,20°W)D.(40°N,20°E)
2.关于图中各点的地球自转的速度,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地的线速度等于②地B.②地的线速度大于③地
C.③地的角速度等于④地D.④地的角速度大于⑤地
下图为地表甲、乙、丙、丁四点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相对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在乙的东北B.乙在丙的西南C.丙在丁的东南D.丁在甲的西北
4.甲、乙、丙、丁四地点中( )
A.甲地地方时最晚B.乙地角速度最大
C.丙地距地心最远D.丁地自转线速度最慢
读太阳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完成下面小题。
5.关于A、B、C地,说法正确的是( )
A.A地位于45°N,自转一周约2万千米
B.C地位于昏线,其正午太阳高度为0
C.B地在图示日期昼夜平分,此时为16时
D.C地位于A地正南方,比A地早4小时
6.此时,图示表示太阳直射点的坐标和节气正确的是( )
A.60°W,23°26′S冬至日B.(90°W,23°26′N),夏至日
C.(60°E,23°26′S),冬至日D.(90°E,23°26′N),冬至日
7.下列关于图中A、B、C三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和C点在同一条经线上
B.A点的自转线速度大于B点
C.A点和C点位于昏线上,将同时进入黑夜
D.B的经纬网坐标是(180°,0°)
8.下列关于图示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地球公转的速度将逐渐变慢
B.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C.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将向南移动
D.此时,南半球昼长夜短
9.当太阳直射点位于D点这一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欧洲大部分地区为冬半年
B.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小
C.南极附近出现极昼
D.重庆(29.5°N)昼长为一年中的最大值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实践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图示意二十四节气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地球公转速度最慢的节气是( )
A.大寒B.小暑C.春分D.寒露
11.“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之日,黄河流域最接近( )
A.清明忙种麦B.白露忙割地C.小雪地封严D.冬至不行船
12.小满至芒种期间( )
A.我国各地日出东北方向B.地球公转速度快
C.我国各地正午日影朝北D.合肥白昼逐渐变短
13.长沙(28°N)一学生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了改造(如下图),把热水器装在一个大玻璃箱子,并将支架改造成活动方式。完成下题。
9月23日,为使有最好的效果,调节支架使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α为( )
A.23.5°B.28°C.66.5D.55°
14.下列各图所示意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15.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 )
A.乙处山谷为背斜构造B.甲处山峰由岩浆喷发堆积而成
C.断层比褶皱形成早D.含煤岩层主要由变质作用形成
鸭湖位于柴达木盆地的中西部,该地区的湖相沉积物在地质作用下形成雅丹地貌。近年来,由于季节性洪水及人类活动等原因,鸭湖地区形成了“水上雅丹”景观。下左图为该地地貌景观图,下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代表不同岩石类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组成“水上雅丹”的岩石属于右图中的( )
A.①B.②C.③D.④
17.鸭湖“水上雅丹”的形成过程是( )
A.沉积作用一地壳抬升一风化、侵蚀一湖水增多一水上雅丹
B.地壳抬升一风化、侵蚀一沉积作用一湖水增多一水上雅丹
C.沉积作用一湖水增多一地壳抬升—风化、侵蚀—水上雅丹
D.地壳抬升一风化、侵蚀一湖水增多一沉积作用一水上雅丹
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如下图)。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模拟的板块运动和板块边界分别为( )
①碰撞挤压
②张裂作用
③生长边界
④消亡边界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19.以下地理现象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 )
A.渭河谷地的形成B.日本地震的发生
C.东非裂谷带的形成D.青藏高原的隆起
20.作为重要建筑材料的花岗岩和大理岩从成因上分别属于( )
A.岩浆岩;沉积岩B.岩浆岩;变质岩
C.沉积岩;变质岩D.变质岩;沉积岩
二、综合读图题
21.读太阳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完成下列要求。
(1)恒星①是_________星,平面④的名称是_________。
(2)图中代表黄赤交角的数码是_________,若黄赤交角变小,五带中范围扩大的是_________。
(3)B、C、E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_________。
(4)此光照图所反映的日期是_________前后,北半球的节气为_________。
(5)E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_____,E点昼长为_________;弧AE为_________(晨/昏)线。
(6)B位于E的_________方向。
(7)图示时刻,B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__时,地球上新的一天与旧的一天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
(8)图中C点位于五带中的_________带。
(9)图示时刻,图中A、B、E三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_________,据此推断当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
(10)若一物体沿纬线从B点自西向东做水平运动,则该物体将向________(南/北)发生偏转。
(11)简述当日南半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
22.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和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质构造看,戊为_________,乙为_________。
(2)从地貌类型看,甲为_________,丙为_________。
(3)从地质作用看,乙处由_________作用形成,丙、丁处由________作用形成。
(4)从岩层的新老关系看,甲是_________斜,判断理由是_________。
(5)甲、乙、戊中,寻找地下水应在________处,寻找油、气应在________处。
(6)如果要在甲、乙、丙、戊四处选址修一条南北向的隧道,宜选择_________处,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
(7)解释戊处地貌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8)右图图中A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我国的_________地区,是由_________作用形成的。
(9)图中F为流动沙丘,则该地盛行_________风,沙丘是由_________作用形成的。
(10)D岩石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可能形成_________地貌。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结合地球自转方向可知,自转呈逆时针,所以该图示为北半球。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经度减小,所以经度为西经度。所以②地的地理坐标是(40°N,20°W),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答案:C
解析: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极点为零。因此①地的线速度大于②地,A错误;②地的线速度等于③地,B错误。地球角速度除极点为零外均为15%小时,所以图中各点角速度均相等,C正确,D错误。故选C。
3.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可判断相对方位,甲在乙的东南方向,乙在丙的西南方向;丙在丁的正北方向,丁在甲的东南方向,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答案:D
解析:地方时与经度有关,越在西面,地方时越晚,因此丙、丁两地地方时最晚(120°W);除极点外,地球上各地的角速度均为15%小时;距地心远近主要与该地海拔有关,因此无法判断;纬度越高,自转线速度越慢,因此丁地(50°S)自转线速度最慢,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赤道周长为4万千米,若A地位于45°N,纬线圈长度为4万千米×cs45%≈2.8万千米,约为3万千米,则地球自转一周约为3万千米,A错误;C地位于昏线,此时太阳高度为0,B错误;B地位于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此时距昼半球中央经线60°,位于昼半球中央经线东侧,此时为16时,C正确;C地位于A地东南方,比A地早6小时,D错误。故选C。
6.答案:C
解析:图示北极圈及其以北为极夜,表示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为冬至日,BD错误;此时图中180°经线在昏线与赤道交点以东,且与该点经度相差30°,故180°经线的地方时为20:00,据此可知直射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点)的经度为60°E,A错误,C正确。故选C。
7.答案:C
解析:A点和C点同在昏线上,不在同一条经线上,A错误;A点纬度较高,B点位于赤道上,A点自转线速度较B点小,B错误;A点和C点位于昏线上,将同时进入黑夜,C正确;B点位于赤道,且位于180°经线以西60°,故B点的坐标是(120°E,0°),D错误。故选C。
8.答案:D
解析: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C错误;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B错误;南半球昼长夜短,D正确;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所以地球公转的速度将逐渐变快,A错误。综上所述,ABC错误,故选D。
9.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D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当太阳直射点位于D点,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为北半球的夏季,A错误;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B错误;南极附近出现极夜,C错误;重庆(29.5°N)昼长为一年中的最大值,D正确。故选D。
10.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月初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小暑为7月7日前后,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寒露日期为10月8日前后,大寒日期为1月22日前后。因此与远日点的位置最近的节气是小暑,因此地球公转速度最慢的节气是小暑,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答案:C
解析:11月30日,与冬至相差22天,因此应该在冬至(12月22日前后)向前推22日,大致在小雪附近,黄河流域纬度较高,此时小雪地封严,C正确;清明大约在4月5日前后,A错误;白露大约在9月8日前后,B错误,冬至12月22日前后,D错误,故选C。
12.答案:A
解析:小满至芒种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因此我国各地日出东北方向,A正确。地球公转在1月初为近日点,7月初为远日点,这段时间逐渐接近远日点,因此地球公转速度较慢,B错误。此时我国南沙群岛有些岛屿正午太阳位于其正北,影子朝向正南,C错误。合肥白昼逐渐变长,D错误。故选A。
13.答案:B
解析: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0°),长沙(28°N)的正午太阳高度H=90°-28°=62°;由图可知,当正午太阳高度角H和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a互余时,即a为28°时,正午太阳光线垂直射到太阳能热水器上,热水器效果最好,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14.答案:A
解析:读图,图①是褶皱构造,内力作用形成。图②是干旱区风力侵蚀形成,属外力作用。③是流水沉积形成,属于外力作用。④是断层,是内力作用形成。所以A对。
15.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乙处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乙处的地势比两侧低,应该是背斜顶部遭受侵蚀形成的谷地,A对。读图可知,甲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该处山峰是由于背斜槽部岩石比较紧实,不易被侵蚀,B错。图示断层切穿了褶皱中的岩层,断层比褶皱形成晚,C错。含煤岩层主要由沉积作用形成,D错。故选:A。
16.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地区雅丹地貌是湖相沉积物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可知构成水上雅丹地貌的岩石属于沉积岩。根据图中沉积物可知,②为沉积岩,B正确。①③由岩浆形成,属于岩浆岩,AC错。④应为变质岩,D错。故选B。
17.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地区雅丹地貌是湖相沉积物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因此首先是流水沉积形成沉积岩;后由于地壳抬升,湖相沉积岩出露于地面,在风力侵蚀作用下形成雅丹地貌;近年来湖水量增加,湖水汇入形成水上雅丹,演化顺序为流水沉积—地壳抬升—风化侵蚀—湖水增多汇入—水上雅丹,A正确,BCD错。故选A。
18.答案:B
解析:图中海绵代表板块,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代表地幔物质对流。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说明板块相分离,板块运动形式为张裂,板块边界类型为生长边界。故②③正确。①项、④项,表述的是板块挤压运动,为板块的消亡边界。而本图展示的是生长边界。故①④错误。综上所述,本题应选择②③,故选B。
19.答案:C
解析:该示意图模拟的是处在地壳下部的地幔物质,在对流过程中,上升流向两侧扩张时产生张力而使地壳发生破裂形成裂谷的过程,此过程与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原理极其相似。C正确。渭河谷地的形成原因是地壳断裂下陷,形成地堑。A错误。日本地震的发生、青藏高原的隆起属于板块相互挤压形成。BD错误。故选C。
20.答案:B
解析:岩石的成因类型有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等,岩浆岩由岩浆侵入或喷出冷凝而成,包括花岗岩、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等,沉积岩由外力作用下形成,包括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变质岩由变质作用下形成,包括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等。由此可知,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大理岩属于变质岩,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1.答案:(1)北极星 黄道面
(2)③ 温带
(3)BCE
(4)6.22 夏至日
(5)(120°W,66°34'N) 24时 晨线
(6)东南
(7)8时 5:1
(8)北温带
(9)BAE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10)南
(11)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解析:(1)根据所学可知,地球的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①。平面④为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为黄道面。
(2)图中代表黄赤交角的数码是③,若黄赤交角变小,则五带中范围扩大的是温带,缩小的是热带和寒带。
(3)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B、C、E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BCE。
(4)读图可知,地球逆时针自转,应为北极上空的俯视图,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则日期为6月22日前后,为北半球的夏至日。
(5)读图可知,E点位于北极圈上,其纬度为66°34′N;其位于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上,昼半球中央经线为60°E,则夜半球中央经线为120°W,故E点的地理坐标为(120°W,66°34′N)。E点处于极昼,昼长24小时。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过弧AE进入昼半球,则其为晨线。
(6)读图可知,地球逆时针自转,应为北极上空的俯视图,B位于E的东南方向。
(7)读图可知,B位于昼半球中央经线的西侧60°的位置,其地方时应为8时。图中60°E正处于昼半球中心经线,应为12时,即太阳直射经线,根据计算180°应为20时,因此新的一天所占范围为20小时,则新旧两天的比例是5:1。
(8)据图可知,C点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属于北温带。
(9)此日为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B地距离直射点最近,正午太阳高度最大E点距离直射点最远,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因此三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B>A>E。
(10)B点位于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运动方向向右偏转,B点自西向东运动,右偏即向南偏。
(11)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随着纬度升高昼渐短,夜渐长,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现象。
22.答案:(1)向斜 断层
(2)山谷/谷底 冲积扇
(3)内力 外力(流水沉积)
(4)背斜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5)戊 甲
(6)甲 理由:背斜呈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积水
(7)向斜顶部受挤压力,岩石坚硬,不易受到外力侵蚀
(8)西北 风力侵蚀
(9)东北 风力沉积
(10)喀斯特
解析:(1)从地质构造看,戊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乙处岩层断裂,并且发生位移,为断层。
(2)从地貌类型看,甲地势低,为谷地;丙为山前冲积扇。
(3)从地质作用看,乙处由内力作用挤压断裂形成;丙为山前冲积扇、丁处为河口三角洲,他们都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
(4)从岩层的新老关系看,甲处岩层呈层状分布,应为沉积岩层。根据所学可知,沉积岩形成越早,其在地层中的位置越靠下,则可读出甲处岩层中间老、两翼新,应为背斜。
(5)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所以甲、乙、戊中,寻找地下水应在戊处,寻找油气应在甲处。
(6)背斜顶部天然拱形,支撑力强,地质构造稳定;不易积水,适合修建隧道,在甲、乙、丙、戊四处中只有甲处为背斜,故选址就应该在甲处。
(7)戊处为向斜成山,原因是向斜槽部受到向下的挤压力,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而其两侧易被侵蚀,因此向斜处相应升高形成山岭。
(8)读图可知,A为风蚀蘑菇,其是风力侵蚀的结果,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9)根据所学可知,在沙丘地貌中,迎风坡坡度缓,背风坡坡度陡。读图并结合图示指向标可知,该地盛行东北风,沙丘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风积地貌。
(10)结合图例可知,D为可溶性的石灰岩,其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可能形成喀斯特地貌。
天津市武清区天和城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练习地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天津市武清区天和城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练习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读图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天津市武清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天津市武清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天津市武清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docx、天津市武清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答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天津市武清区天和城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形成性检测地理试卷( 含答案): 这是一份天津市武清区天和城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形成性检测地理试卷( 含答案),文件包含2023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形成性检测地理试卷docx、2023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形成性检测地理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