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Word版无答案

    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Word版无答案第1页
    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Word版无答案第2页
    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Word版无答案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Word版无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Word版无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共6页,33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命题人:樊静 审题人:胡扬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1年8月2日出现土星冲日现象,此时太阳、地球和土星依次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地球与土星距离最近。下图为土星冲日现象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三个星球所处的最低级别天体系统是( )
    A.总星系B.太阳系C.河外星系D.银河系
    2.下列关于土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土星是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B.土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
    C.土星是没有卫星绕转的天体D.土星是不能自行发光的天体
    3.位于地球轨道与土星轨道之间的行星是( )
    A.火星与木星B.金星与火星C.水星与金星D.木星与天王星
    鹦鹉螺是海洋软体动物,在地球上经历了数亿年的演变,但外形、习性等变化很小,被称作海洋中的“活化石”。读图完成4~6题。
    4.鹦鹉螺( )
    ①出现在古生代早期②出现在新生代③属于无脊椎动物④属于脊椎动物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5.鹦鹉螺被称作海洋中的“活化石”的主要原因是其( )
    ①特殊的生存环境②特殊的生物属性③出现的时期早④外形与习性稳定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6.关于地质年代的时间表述,格式正确的是( )
    A.年/月/日B.朝/期/年C.时/分/秒D.宙/代/纪
    挪威(57°N~72°N)山谷小镇留坎一年中有近半年无阳光照射。当地政府为此斥资在山坡上架设3面巨镜(下图),将光线反射到小镇广场中心,使小镇居民聚在广场上可以享受冬日阳光。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9题。
    7.太阳能量来源于( )
    A.太阳黑子和耀斑的强烈活动B.太阳内部物质的核裂变反应
    C.太阳内部物质的核聚变反应D.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8.造成该地冬季太阳辐射不足的主要因素是( )
    A.天气状况B.海陆位置C.纬度位置D.大气成分
    9.下列各项能量不是来源于太阳辐射的是( )
    A.风的形成B.海水蒸发C.生物生长D.岩浆喷发
    读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10~12题。
    10.对流层的主要特征有( )
    ①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②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③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④厚度基本稳定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11.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伤害的物质主要存在于大气层中的( )
    A.①层B.②层C.③层D.①层和②层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层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
    B.①层集中了整个大气圈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
    C.②层有利于飞机飞行
    D.③层存在一个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读世界海洋表层海水盐度分布示意图,完成13~14题。
    13.世界海洋表层盐度最高的海区是( )
    A.赤道地区B.极地地区C.中纬度海区D.副热带海区
    14.该海区海水盐度最高的原因有( )
    A.河流水注入多B.降水丰沛C.人类活动多D.气温高,蒸发量大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15~17题。
    15.图中所示地貌类型是( )
    A.风沙地貌B.海岸地貌C.流水地貌D.喀斯特地貌
    16.该地貌类型在我国分布最广泛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C.西南地区D.东南地区
    17.图中照片镜头正对北方,则该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南风
    读图,回答18~20题。
    18.选择在丙地观察地貌的主要原因是该地( )
    A.海拔最高B.起伏较小C.海拔最低D.视野广阔
    19.与丙地相比,乙地( )
    A.为阴坡B.海拔高C.为阳坡D.海拔低
    20.与甲地相比,丁地( )
    A.海拔高,坡度小B.海拔低,坡度小C.海拔高,坡度大D.海拔低,坡度大
    每当秋风吹起,一片片银杏叶由绿变黄,成为秋天最绚烂的乐章。10月底到11月初可以去北京的钓鱼台银杏大道,11月中下旬可以转战浙江的长兴十里古银杏长廊,11月中旬到12月初是在云南腾冲银杏村游玩的好时节。据此完成21~23题。
    21.银杏林属于( )
    A.落叶阔叶林B.常绿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
    22.以上地区银杏树叶转黄的时间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为( )
    A.热量B.降水C.光照D.地形
    23.近年来银杏叶变黄的时间偏晚,原因可能是( )
    A.气候变干B.光照减弱C.气候变暖D.温差增大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把甲、乙、丙、丁四份质地不同的土壤堆成形状、大小相同的圆锥体,在其中三个土堆上覆盖一层相同的草皮,通过模拟实验观测相同降水强度下土壤质地、植被覆盖与水土流失量的关联性。读实验相关数据表,回答24~26题。
    24.甲土壤属于( )
    A.壤土B.砂土C.黏土D.粉土
    25.丁土壤属于( )
    A.砂土B.壤土C.黏土D.粉土
    26.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植被覆盖条件下,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土壤中( )
    A.砂粒与黏粒比重接近B.黏粒比重小,砂粒比重大
    C.粉粒与黏粒比重接近D.砂粒比重小,黏粒比重大
    形成于热带洋面的台风登陆时常伴随狂风、暴雨、风暴潮,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天气现象。下图为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平均生成和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1981—2010年)统计图。据此回答27~28题。
    27.据图可知( )
    27.据图可知( )
    A.台风只在夏秋季节才会形成B.夏秋季是防范台风的重要时段
    C.我国全年各地均会受到台风影响D.台风夏季生成个数多,登陆个数少
    28.下列关于台风造成损失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大风翻江倒海,吸引鱼群聚集B.巨浪摧毁沿岸设施、掀翻渔船
    C.秋季台风使南方地区水稻受到冻害D.夏季台风给长江中下游带来丰沛降水
    入侵我国的寒潮主要来自北冰洋和西伯利亚北部地区。据此并结合下图,完成29~30题。
    29.图中表示寒潮路径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30.寒潮若在春季暴发,给华北地区造成的灾害有( )
    ①大风、降温②扬沙、沙尘暴③暴雨、洪涝④干旱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3题,40分)
    31.下图为亚洲东部部分地区某季节某时刻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甲地为 (高或低)压中心,近地面的高压往往是由于大气垂直 (上升或下沉)运动形成的。(4分)
    (2)此时,西安的风向是 与东京相比,北京风力 (大或小)。(6分)
    3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想象这样一幅图景:在遥远的海洋上空,形成了无数个大肥皂泡,它们在平流层强风的吹送下,飞越了漫长的路程,来到大西北上空,全部破裂了,把它们在海洋上空包裹起来的潮湿的空气,都播散在我们这片干旱的天空中……是的,肥皂泡能为大西北从海洋上运来潮湿空气,也就是运来雨水!
    大群大群的巨型气泡浩浩荡荡地飘向大陆深处,包裹着海洋的湿气,飘过了喜马拉雅山,飘过了大西南,飘到大西北上空,在南海、孟加拉湾和大西北之间的天空中,形成了两条长达数千公里的气泡长河。(节选自: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圆圆的肥皂泡》下图为肥皂泡自孟加拉湾向我国西北地区调水路线的剖面示意图。
    (1)日前,人类跨流域调水改变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肥皂泡调水工程”改变的水循环环节有
    、 、 。(8分)
    (2)图中“肥皂泡”包裹的潮湿空气来源地是 ,其移动方向是 ,其调水经过的主要地区与图中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单项选择题)。(6分)
    A.①—青藏高原B.②—喜马拉雅山C.③—塔里木盆地D.④—准噶尔盆地
    (3)假设“肥皂泡调水工程”能够顺利实施,简述其给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4分)
    3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某中学地理实践小组探究“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及治理措施”,探究内容如下:
    探究主题: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探究背景:历史上,长江流域多发洪水。长江洪灾主要发生在地势低平的中下游地区,且主要集中在夏季。近40年来,长江流域发生大洪灾的频率达到每3年1次。1998年长江流域的大洪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上千亿元人民币。
    探究过程:
    问题一:洪水滚滚来
    问题二:洪水何处去
    (1)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8分)
    (2)为减轻长江洪涝灾害,请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甲



    土壤质地
    (%)
    砂粒
    40
    45
    78
    14
    粉粒
    25
    25
    14
    19
    黏粒
    35
    30
    8
    67
    水土流失量(g/m2)
    47.3
    201.2
    15.7
    76.9

    相关试卷

    49,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49,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共3页。

    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共6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