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六次调研考试地理(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六次调研考试地理(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共60分
立面(倾角90°)紫外辐照度(单位时间内投射到单位面积上的辐射能)对人眼健康有重要影响。下图示意M地(120°E,20°N)某日无云条件下4个朝向上的理论立面紫外总辐照度日变化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该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可能的分布规律是( )
A. 自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B. 自北纬10°向南北两侧递减
C. 自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D. 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 该日该地太阳视运动轨迹为( )
A. 东北—正北—西北B. 东北—正南—西北
C. 东南—正南—西南D. 东南—正北—西南
【答案】1. D 2. A
【解析】
【1题详解】
据图可知,该地各立面紫外辐射时间超过13小时,再结合20°N夏至日昼长为13时13分,且该日北向立面紫外辐射明显大于南向立面,故判断该日可能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AB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该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0°N看到日出东北方位,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日落西北方位。该日该地太阳视运动轨迹为东北—正北—西北,BCD错误。故选A。
【点睛】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全球各地(极昼、极夜地区除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某中学生在调查时发现,品牌奶茶店往往单个店规模较小但集聚效应明显。下图为其在某大城市中心区搜索到的某品牌奶茶店的位置示意图(根据手机搜索绘制)。完成下面小题。
3. 单个品牌奶茶店规模较小,但集聚效应明显,主要原因是( )
①大众消费,受众面广②制作简单且易标准化③品牌繁多,竞争激烈④经营特殊且门槛较高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4. 由上述情景推测,影响奶茶店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 环境B. 市场C. 劳动力D. 交通
【答案】3. A 4. B
【解析】
【3题详解】
5.由题意可知,该调查所涉店为某品牌连锁店,因此其制作、销售等有一定的标准,而奶茶属于大众消费产品、制作相对简单,在大城市布局适合较小单体较小同时又比较集中的方式。①、②正确。品牌繁多,竞争激烈会导致单个品牌在某个地域空间的数量较少,集聚效应不明显,③错误。奶茶店受众面广,制作相对简单,门槛较低,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排除B、C、D选项。故选A。
【4题详解】
由图可知,奶茶店多布局在大城市中心区,这些地方人流量大,消费市场广阔,B正确。奶茶店对环境的要求较小,A错误。奶茶店单个店规模较小,需要的劳动力较少,C错误。奶茶店属于零售业,分布在大城市中心区,主要影响因素是消费人群。由图示可知,城市大道、地铁线附近等交通便利的地方,人口相对较多,故交通因素可影响人口分布进而影响奶茶店的分布,但不是主导因素,D错误。故选B。
【点睛】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
市场因素:以市场最优为原则的商业中心建立在城市的几何中心处,商业活动的范围很大。
交通因素:以交通最优为原则的商业中心建立在高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高速公路沿线。
下图中①→②→③→④示意我国南方某气象站经历的一次冻雨天气气温(℃)变化过程。研究发现,此次冻雨天气是冰雪降落至0℃以上的大气层融化,到达近地面与0℃以下的地表物体接触冻结而成,完成下面小题。
5. 出现冻雨天气的时段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6. 造成此次冻雨天气的主要原因是( )
A. 暖气流侵入冷气团B. 冷气流持续影响C. 冷气流侵入暖气团D. 暖气流持续影响
7. 监测发现气象站附近山区此次冻雨历时更长,其主要影响因素可能是( )
A. 水汽含量B. 植被覆盖度C. 地表温度D. 土层厚度
【答案】5. C 6. A 7. C
【解析】
【分析】
【5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冻雨形成的条件是高空温度小于0℃,云层中有冰粒和雪花;云层下温度大于0℃,能使冰粒和雪花融化成雨滴;地面温度低于0℃时,雨滴与地表物体接触冻结成冰。从图①、②、③、④中等温线位置分布可看出,①、②、④地面以上均小于0°C,降下只会有冰粒或雪花,只有③图符合冻雨的形成条件,C正确,AB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根据图③中等温线上的温度值和突出方向可知,冻雨高空有低于0°C冷气团,低空有低于0°C冷气团,近地面和高空之间有大于0°C的暖气团,从而可以推知造成此次冻雨天气的主要原因是暖气流侵入冷气团,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题详解】
冻雨是近地面温度低于0°C,半空温度高于0°C所致;气象站附近山区此次冻雨历时更长,其主要影响因素最可能是近地面或地表温度低于0°C的时间更长,C正确;而水汽含量、植被覆盖度、土层厚度对冻雨的影响不大,ABD错误。故选C。
【点睛】冻雨是初冬或冬末春初时节见到的一种天气现象。当较强的冷空气南下遇到暖湿气流时,冷空气像楔子一样插在暖空气的下方,近地层气温骤降到零度以下,湿润的暖空气被抬升,并成云致雨。当雨滴从空中落下来时,由于近地面的气温低于0°C,电线杆、树木、植被及道路表面都会冻结上一层晶莹透亮的薄冰,气象上把这种天气现象称为"冻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把冻雨又叫做“下冰凌”,北方地区称它为“地油子”或者“流冰”。
风成碳酸盐岩主要是指大量浅海生物成因的碳酸盐碎屑被风力改造而成的海岸沙丘灰岩。通常由多期沙丘沉积构成。风成碳酸盐岩的发育要求浅海陆棚区具有较高的碳酸盐生产力,可以源源不断地向海岸输送碳酸盐碎屑以构建海岸沙丘。下图为风成碳酸盐岩的全球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风成碳酸盐岩多分布于哪些气候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地中海气候B. 热带雨林气候C. 热带草原气候D. 热带沙漠气候
9. 推测澳大利亚西南部海岸风成碳酸盐岩分布广泛的原因错误的是( )
A. 盛行迎岸风B. 植被茂密C. 大陆架宽广D. 地势平坦
【答案】8 BD 9. AB
【解析】
【8题详解】
读图:风成碳酸盐岩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在全球气候分布带上多位于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AC正确。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分布较少,BD错误,故选BD。
【9题详解】
澳大利亚大陆架宽缓,地势平坦、浅海生物众多,为风成碳酸盐岩提供了物源条件及堆积空间,因此澳澳大利亚西南部海岸风成碳酸盐岩分布广泛。 图中风成碳酸盐岩的全球分布区迎岸风粗较少、植被茂密处较少,AB符合题意,CD不符合题意。故选AB。
【点睛】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的气候类型有: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的形成: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高温干旱;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夏半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雨季;冬半年受信风带控制,形成旱季;热带沙漠气候大部分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的,还有一部分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形成的。
下图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其中①指断层。该区域的沉积岩层中富含地下水,但东西两侧的地下水互不连通,形成两个独立的地下水系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中数字序号代表的岩层或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从早到晚排序最可能的是( )
A. ①②③④B. ④③②①C. ③②①④D. ②①③④
11. 图示区域东西两侧的地下水互不连通,形成两个独立的地下水系统,其分水岭界线可能是( )
A. 甲谷地东侧高地B. 甲谷地西侧高地
C. ①断层(切断了地下水分布)D. 花岗岩体
【答案】10. C 11. D
【解析】
【10题详解】
②③岩层均为沉积岩层,先形成的岩层位于下面(后形成的岩层位于上面),③早于②沉积;①断层切断了②③岩层,①断层晚于②③岩层;②③岩层包围④花岗岩体,④花岗岩体晚于②③岩层形成。从早到晚排序最可能的是③②①④,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1题详解】
甲谷地东侧高地、甲谷地西侧高地下方都是石灰岩,透水性好,不是分水岭界线,AB错误。①断层岩石破碎,裂隙较多,不是分水岭,C错误。花岗岩岩性致密,是良好的隔水层;自下而上侵入的花岗岩体贯通整个地层,成为地下水的分水岭。D正确。故选D。
【点睛】沉积岩、断层透水性好于岩浆岩、变质岩。
下图中的桃花河位于我国鄱阳湖平原地区桌村,村民为了灌溉之便,开挖了两条水渠,并在河中修筑两条低矮的水坝(低于河水水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上图中水渠利用率较高的时间可能是( )
A. 1-2月B. 4-5月C. 7-8月D. 10-11月
13. 水坝建成后可以( )
①增加水渠流量②提高水渠入口水位③增加水坝上游流速④增加水坝下游河道淤积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
【答案】12. B 13. C
【解析】
【12题详解】
7—8月鄱阳湖平原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降水少,正处于伏旱,且农作物播种面积大,需水量大,水渠利用率较高,B正确;10-11月、1-2月处于秋冬时节,农作物处于收获时期,越冬农作物播种面积相对较小,需水量相对较小,AD错;相比于4-5月而言,7-8月气温更高,蒸发更大,且又受伏旱的影响,需水量更大,水渠利用率更高,C错。故选B。
【13题详解】
修建水坝的目的是为了方便灌溉,其主要作用是阻挡上游来水,抬高水渠入口处水位,增加水渠流量,①②正确;由于水坝对水坝上游河段来水的阻挡作用,水坝上游流速降低,泥沙沉积量增大,水坝下游河道淤积情况减弱,③④错。故选A。
【点睛】调动水坝对上下游水文特征的影响等相关知识。抓住时间信息“7-8月”和地点信息“鄱阳湖平原”等,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判断即可。
下图为我国某国家中心城市某条地铁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该地铁站点附近商品房均价最高的可能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15. AB区段没有站点最可能是因为( )
A. 住宅稀少B. 工厂稀少
C. 森林茂密D. 河道宽阔
16. 该地铁②至③区间图示运行方向客流量最大的时间段为( )
A. 7:00-9:00B. 10:00-12:00C. 14:00-16:00D. 17:00-19:00
【答案】14. C 15. D 16. A
【解析】
【分析】本题利用地铁换乘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分布,对于审题能力要求较高。
【14题详解】
图中③地附近换乘站点最多,说明地铁线路密度最大,应为人流量最大的中心商务区,商品房均价最高。故选C。
【15题详解】
A、B都是换乘站点并且附近还有其他换乘站点,说明该区域应为城市中心地带,住宅稀少错误,A错误;城市中心地带工厂可能较为稀少但不应该是造成没有站点的原因,B错误;最可能AB间有一条大河穿过,没有必要建站点,D正确;更何况为城市中心地带,森林茂密肯能性小,森林茂密不至于不修地铁站点,C错误。故选D。
【16题详解】
结合上题可知,③地应为城市中心,图中运行方向为前往市中心,应为上班时间,故选A。
我国西北地区有诸多大型闭合沉积盆地,如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吐鲁番一哈密盆地等,它们构成了各自独立的水循环系统,盆地内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多次转化是区内水资源循环的基本方式,并使得水资源可以多次利用,增加了可用水资源量,但随着转化次数的增多,水质越来越差,盐碱度也不断增高。下图是我国西北地区某内陆盆地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内陆盆地的水资源最终来自( )
A. 高大山体截留水汽B. 山间盆地集聚水分
C. 冲洪积扇储存水分D. 冲积平原河流补给
18. 内陆盆地地表水和地下水会多次发生转化,图中地下水转化成地表水的地点是( )
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③④
19. 在某些内陆盆地,人类的开发利用使最终进入尾闾湖的水体盐碱度下降,这是由于人类改变了地下水的( )
A. 水量B. 水位C. 流向D. 补给来源
【答案】17. A 18. C 19. B
【解析】
【分析】
【17题详解】
内陆盆地处于高大山=山系之间,由于高大山脉对于暖湿气流的截留能力更强,将其转化为山地降水,A正确;而山间盆地的积聚水分也是来自于山脉阻挡后的降水或冰川融水,B错误;洪积扇、冲积扇的水分最初也是来自于山脉对水汽的阻挡,C、D错误。
【18题详解】
高山冰雪融水下渗,地下水向山麓渗流,遇到不透水层后,沿断层出露地表。①处的地层有裂隙,地下水转化为地表水,③④之间分布着不透水岩层,因此向山麓渗流的地下水会在③处出露地表,由地下水转化为地表水,故C正确。
【19题详解】
由图文材料可知,尾闾湖的盐碱主要来自地下水,由于人类活动如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地下水位升高,地下水的盐碱一部分在沿途地表通过蒸发析出,一部分流入尾闾湖,导致最终进入尾闾湖的水体盐碱度下降,B正确;盐碱物质与地下水水量关系不大,A错误;流向不会使盐碱度降低,C错误;人类对于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影响较小,D错误,故正确选项为B。
【点睛】河流的补给形成有:降水补给、冰川融水补给、积雪融水补给、湖泊补给、地下水补给。
鳀鱼是一种生活在温带海洋中上层的小型鱼类,广泛分布于我国的渤海、黄海和东海,鳀鱼也是南美洲秘鲁渔场的常见鱼类之一,鳀鱼产卵盛期水温12-19℃,趋光性较强,幼鱼更为明显。下图为秘鲁附近海域某时段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和我国海域相比,鳀鱼在图示区域活动的纬度范围明显偏低,其原因是( )
A. 有大量淡水注入,带来丰富饵料B. 大陆架范围广,提供生存场所
C. 降水稀少,光照强,鳀鱼趋光性强D. 洋流影响,水温适宜,适合生存
21. 以下渔场和秘鲁渔场成因相似的是( )
A. 北海道渔场B. 纽芬兰渔场C. 索马里夏季渔场D. 北海渔场
22. 拉尼娜现象会导致鱼类大量迁徙或者死亡,拉尼娜现象发生后,为保障足够鱼获,常年处于丙地捕捞的渔民应该做出怎样的调整( )
A. 向甲方向移动B. 向乙方向移动C. 向岸边移动D. 向深海区移动
【答案】20. D 21. C 22. A
【解析】
【20题详解】
由材料“鳀鱼是一种生活在温带海洋中上层的小型鱼类,广泛分布于我国的渤海、黄海和东海”可知,和我国海域相比,鳀鱼在图示区域活动的纬度范围明显偏低,其原因是受秘鲁寒流影响,水温较低,虽然地处热带,但水温适宜温带鱼类的生长,适合生存,D正确;与淡水注入、大陆架分布和降水多少无关,ABC错误。故选D。
【21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秘鲁渔场形成原因是上升补偿流,与其成因相似的是索马里夏季渔场,索马里夏季由于离岸风影响,沿海形成离岸寒流,鱼类饵料丰富,鱼类资源丰富,C正确;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都是寒暖流交汇而形成的,ABD错误。故选C。
【22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拉尼娜现象发生时,会使该海域水温异常变冷,鱼类会向纬度较低的地方迁徙,即丙地渔场的鱼类会向甲地迁徙,为保障足够鱼获,常年处于丙地捕捞的渔民应该向甲方向移动,A正确,B错误;离岸风势力会增强,近岸地带水温会更低,鱼类向远离岸边移动,深海区不适合鱼类的生长,不会向深海区移动,CD错误。故选A。
【点睛】拉尼娜现象就是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情况。东南信风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致使西部比东部海平面增高将近60厘米,西部海水温度增高,气压下降,潮湿空气积累形成台风和热带风暴,东部底层海水上泛,致使东太平洋海水变冷。
里海是世界最大的内陆湖,北浅南深,入湖径流量的85%来自伏尔加河。春季,里海北部湖水受伏尔加河径流的影响,垂直交换减弱,湖水性质也发生变化,有的年份甚至会导致北部深水区域底层贝类的规模性死亡。下图示意里海周边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甲、乙、丙三地表层湖水盐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
A. 甲乙丙B. 甲丙乙C. 乙丙甲D. 丙乙甲
24. 造成里海北部水深较浅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内力张裂B. 地壳抬升C. 流水沉积D. 风力沉积
25. 导致里海北部底层贝类规模性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
A. 水温低B. 含氧量低C. 盐度高D. 食物缺乏
【答案】23. A 24. C 25. B
【解析】
【23题详解】
由图可知,里海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湖水盐度受地表径流影响较大。甲处地处伏尔加河河口,入湖水量大,使湖水盐度最低;乙处也位于河口,该河流水量较小,因此该处盐度稍高;丙处无河流注入,湖水盐度最高。因此三地表层湖水盐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甲乙丙,A正确,排除BCD。故选A。
【24题详解】
由图可知,里海北部入湖河流较多,带来大量的泥沙沉积,导致水深较浅,主要地质作用是流水沉积,C正确,排除ABD。故选C。
【25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春季,里海北部湖水受伏尔加河径流的影响,垂直交换减弱,湖水性质也发生变化,有的年份甚至会导致北部深水区域底层贝类的规模性死亡。由于湖水垂直交换减弱,使底层湖水的含氧量降低,从而导致底部贝类规模性死亡,B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水体盐度的影响因素有:温度、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洋流、结冰或融冰、水域封闭程度、入湖(海)径流等。
据报道,北京市地下水位连续五年回升。下图为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埋深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 据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位变化特点可知( )
A. 近五年1~2月,地下水埋藏最深
B. 近五年5~6月,极端天气多发,地下水位下降明显
C. 近五年地下水位上升得益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D. 2021年11~12月,植被水土保持作用显著
27. 近五年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位变化显著,可能给该区域带来的影响是( )
①缓解农业旱情②昼夜温差减小③洪涝灾害增加④加重土壤盐碱化
A. ①③B. ②④C. ②③D. ①④
【答案】26. D 27. B
【解析】
【26题详解】
由图可知,近五年北京市平原区,1~2月地下水水位略有上升,5~6月地下水埋藏最深,A错误;在5~6月,地下水埋藏深度增加,而且是一年中地下水埋藏最深、地下水位最低的时段,主要是因为春季降水较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生产生活用水量较大,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明显,B错误;近五年地下水位上升不仅得益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还有东线工程、植被的恢复等原因,C错误;2021年11~12月地下水位已达到很高,地下水位缓慢升高,而且水位变化不大,说明植被水土保持作用显著,D正确。故选D。
【27题详解】
为了缓解农业早情,抽水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降低,①错误;地下水位升高,可以推知地表水补给地下水多,地表水资源有所增加,我国近年来的环保政策也使植被覆盖条件不断变好,植被调节气候的能力增强,昼夜温差减小,②正确;由材料可知,近五年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位逐年升高,说明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增多,减少地表径流,可抑制水土流失,削减汛期洪水水量,降低了洪涝灾害的发生,③错误;地下水位升高,深层土壤中的矿物盐分也随之上升,并且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有可能加重土壤盐碱化,④正确。故选B。
【点睛】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下渗,有时是来自大气和岩土空隙中的水气凝结等。(1)大气降水的补给大气降水包括雨、雪,雹等形式。一般说,大气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的数量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与隆水强度,形成、植被状况,包气带岩性,含水层理减条件等都有关系,降水量大,降水过程长、地形平坦,植被繁茂,包气带岩土透水性良好,则大气降水可以大量下渗补给地下水。其中,包气带岩土的透水性大小占主导地位(2)地表水的补给地表水包括河、湖、海、水库、水田等积水洼地中的水体。这些地表水体的部分下渗可以给地下水一定的补给。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的基本条件是地表水位高于地下水位。
森特前往美国某国家森林公园徒步旅行。他在游记中写道;"该公园景观独特,山麓被沙漠环绕。……临近正午,我们到达了观景点(图1)。举目远跳,远处山顶尚未完全融化的积雪映衬着周边的松林,于是我举起相机记录这眼前的美景。……我们开始向露营地进发,先从山脊的东部绕行一段平路后,再沿着'之'字形路线行进至露营地。……我们搭建好帐篷,一同等待落日余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 根据游记的描述,森特前往徒步旅行的国家森林公园大致位于图2中的( )
A. 甲地附近B. 乙地附近C. 丙地附近D. 丁地附近
29. 森特此次徒步旅行的时节是( )
A. 暮春B. 盛夏C. 初秋D. 隆冬
30. 此次徒步旅行中,森特( )
A. 在观景点朝北逆光拍摄远处山顶积雪
B. 在露营地向南望见太阳从左前方落下
C. 从观景点出发行进一阵,发现阳光被山体所遮挡
D. 前往露营地途中,人影始终在行进方向的右前方
【答案】28. B 29. A 30. C
【解析】
【分析】
【28题详解】
结合材料,山麓被沙漠环绕,说明基带自然带为荒漠带,结合所学知识判断,甲地基带自然带应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A错误;乙地基带自然带为荒漠带,B正确;丙地基带自然带多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错误;丁地基带自然带多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错误。故选B。
29题详解】
材料中,该地海拔在3100米左右,结合上一题可判断该地纬度较低,远处山顶积雪尚未融化的景观符合暮春的特点,A正确;盛夏草木葱茏,山顶积雪消融,故B错误;初秋气温尚高,不足以出现积雪,C错误;隆冬时节积雪应较多,D错误。故选A。
【30题详解】
结合材料,到达观景点时是临近正午,太阳在观景点的偏南方,朝北拍摄不会逆光,A错误;结合材料,在露营点面向南方,左侧应为东方,不是日落的方向,B错误;从观景点出发行进一阵,此时太阳逐渐向西移动,由于是向东沿平地而行,阳光会被西部较高的山脊阻挡,C正确;前往露营地途中,由于人的移动方向不断变化,人影的方向也会不断改变,不可能始终在行进的右前方,D错误。故选C。
【点睛】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太平洋西南部群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面积约46万平方千米,人口约600万,多集中在沿海平原。主陆(巴布新几内亚岛)多山,西南部和沿海有平原和沼泽低地,火山、地震活动频繁,森林覆盖率超过80%。目前,该国经济较为落后,以初级产品(矿石、椰油、椰干等)输出为主。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巴布亚新几内亚为了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希望与中国开展多方面合作。
材料二:下图示意巴布亚新几内亚主要岛屿。
(1)描述图中主陆(巴布亚新几内亚岛屿)的地形特征,说明理由。
(2)从大气环流的角度,推甲乙两地降水季节差异并分析成因。
(3)判断甲地和乙地哪一个更适合种植水稻,并说明理由。
【答案】(1)岛屿河流呈放射状,岛地形以山地为主,中间高四周低;多座高大山脉分布,四面环海且河流短小,流速快,地势大。海湾、海峡多,海岸线曲折。
(2)甲、乙两地都位于0°至10°S之间,甲乙两地地夏半年受赤道低压控制降水多,冬半年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在甲地受地形阻挡抬升(迎风坡)降水多,乙位于平原,抬升作用弱,降水较少。
(3)乙地;理由:乙地位于西南部沿海,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人口集中,劳动力充足。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巴布亚新几内亚主要岛屿分布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地形特征、影响气候的因素、农业区位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区域认知的地理素养。
【小问1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到,岛屿河流呈放射状从中间流向四周,说明岛屿地形以山地为主,中间高四周低;读图可知,河流短小,流速快,岛屿中间有多座高大山脉,四面环海,说明地势落差大,岛屿周围多海湾、海峡,海岸线曲折。
【小问2详解】
甲,乙两地纬度相差不大,都位于0°至10°S之间,夏半年,甲乙两地均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两地降水量差别不大;冬半年,当地吹东南信风,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在甲地受地形阻挡抬升,降水丰富;而乙地地势较平坦,抬升作用弱,降水较少,甲地降水比乙地丰富。
【小问3详解】
适合的地方是乙地。理由:乙地位于西南部沿海,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水稻需要精耕细作,乙地人口集中劳动力充足。甲地地势较高,地形不平坦,人口较稀疏。
3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车日格勒湖位于巴丹古林沙漠东南部湖泊区腹地,该地区年降水量为40一109mm,年蒸发量超过1000mm。车日格勒湖水域面积约1.13km2,常年积水,水下地形分布整体呈浅碟状,最大水深8.2m,宽深比达到108。受太阳辐射、气温、风力等影响,车日格勒湖湖水在6月份根据水温特点自上而下分为明显的混合层(湖面至水下3m)、相对高温层(水下3~4m)和温跃层(水深4m以下)。研究发现随时间变化,车日格勒湖整体水温、垂直分层、水温的垂直变化等会发生显著变化。图1示意车日格勒湖及其周边地理事物,图2示意车日格勒湖6月、8月水温一水深变化。
(1)判断车日格勒湖的主要补给水源,并说明理由。
(2)描述与6月相比,车日格勒湖8月湖水水温及分层的变化情况,并说明以上变化产生的原因。
【答案】(1)地下水。理由:车日格勒湖位于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距离祁连山脉较远,且周边无河流注入;地势南高北低,利于地下水汇集。
(2)水温变化:整体水温升高;水温的垂直变化幅度减小。分层变化:混合层与相对高温层混为一体(或混合层厚度变大,相对高温层消失);温跃层厚度变小。
原因:太阳辐射增强(或热量积累增多),水体整体温度升高;(湖陆温差增大导致)风力增大,水体热量垂直交换较充分。
【解析】
【分析】本题以车日格勒湖为情境,设置两道小题,考查车日格勒湖的主要补给水源与车日格勒湖8月湖水水温及分层的变化情况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车日格勒湖位于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较少,同时,由于车日格勒湖距离祁连山脉较远,并且周围无河流注入,可以判断出该湖补给类型不是大气降水补给与河流补给。由于车日格勒湖地势南高北低,因此车日格勒湖地区有利于地下水的汇聚,由此可以判断出车日格勒湖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地下水。
【小问2详解】
根据图中曲线信息,可以判断出与6月相比,车日格勒湖8月整体水温升高,水温的垂直变化幅度减小。并且混合层厚度变大,相对高温层消失,混合层与相对高温层混为一体,温跃层厚度变小。车日格勒湖8月湖水水温及分层的变化原因主要从太阳辐射与风力两个角度来分析,从太阳辐射的角度来说,由于八月份太阳辐射增强,热量累积增多,因此水体整体温度升高。从风力的角度来说,由于八月份湖陆温差增大,导致风力增强,所以水体热量垂直交换较为充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校(南岭爱物校区)高二上学期11月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六次调研考试地理(原卷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调研考试地理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调研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调研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