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考点解读训练 9.2 溶解度(第2课时)(原卷版+解析)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324070/0-170700357366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考点解读训练 9.2 溶解度(第2课时)(原卷版+解析)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324070/0-170700357370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考点解读训练 9.2 溶解度(第2课时)(原卷版+解析)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324070/0-170700357374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2 溶解度第2课时习题
展开典例分析+变式训练
考点4 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1、气体的溶解度
(1)定义:通常指气体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在1体积水里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气体溶解度概念中的四要素:
①条件:压强为101kPa、一定温度 ②标准:1体积水 ③状态:达到饱和状态 ④单位:体积
理解:0℃时,氧气的溶解度为0.049。
表示在压强为101KPa和0℃时,1体积水最多能溶解0.049体积的氧气。(O2不易溶于水,CO2能溶于水,CO、H2难溶于水,CH4极难溶于水)
(4)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内因:气体和溶剂的性质;
外因:①压强——气体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增大。(事实: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射出来)
②温度——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事实:喝了汽水后会打嗝)
2、固体的溶解度S: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不指明溶剂,通常指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理解定义四要素:
①条件:一定温度,固体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只有指明温度,溶解度才有意义。
②标准:100g溶剂,固体物质的溶解量随溶剂量的增大而增大,限度100g溶剂的量便于统一标准后比较。
③状态:达到饱和状态,只有达到最大溶解量时才是确定的值。
④单位:为克,溶解度其实就是溶质的质量,是在特定量溶剂和一定温度下的溶质质量。
(3)溶解度的意义:20℃时,氯化钠溶解度为36g。
①在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即达饱和)36gNaCl。
②在20℃时,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形成饱和溶液。
③在20℃时,完全溶解36g氯化钠,最少需要水100g。
④在20℃时,136g氯化钠溶液中有100g水,36g氯化钠。
拓展:在20℃时,任意质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m(氯化钠):m(水):m(氯化钠溶液)=36:100:136。
3、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性是表示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的大小,是物理性质。
溶解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溶解性是根据20℃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划分的。
【典例4-1】在1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g/100g水,则此温度下,A物质的饱和溶液里,下列质量比关系正确的是( )
A.m溶液:m溶质=1:20B.m溶质:m溶液=1:20
C.m溶液:m溶剂=21:20D.m溶剂:m溶质=19:1
【典例4-2】在一定的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克溶剂里达到 状态时所溶解的 ,叫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变式4-1】下列有关比较中,正确的是( )
A.Ca(OH)2的溶解度:20℃<60℃B.金属活动性顺序:Sn<Zn
C.硬度:黄铜<纯铜 D.电解水生成的气体体积:H2<O2
【变式4-2】为增大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增加溶剂B.减少溶剂C.升高温度D.增大压强
【变式4-3】下表是 NaCl和 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问题。
(1)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是 。
(2)除去NaCl中少量的KNO3,步骤是:加水溶解,蒸发浓缩, ,过滤,洗涤,干燥。
(3)50℃时,将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加热蒸发10g水后,再恢复到50℃,剩余溶液的质量:NaCl溶液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KNO3溶液。
(4)60℃时,按图示操作:
A中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C中溶液的总质量是 g。
考点5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1、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列表法 从表格中查找硝酸钾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值
(2)曲线法
①查阅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②知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
③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
④根据溶解度曲线确定怎么制得某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⑤确定分离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方法
2、溶解度曲线的认识
*溶解度曲线上的溶解度数值对应的是在100g水中的溶质质量
(1)曲线上的点——表示某物质在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
A点:表示2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90g。
B点:表示70C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60g。
(2)曲线以上的区域——表示对应温度下该溶质的饱和溶液,且溶液中有溶质剩余
C点:表示20C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且有固体剩余。
(3)曲线以下的区域——表示对应温度下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D点:表示20C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4)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该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
E点:表示70C时硝酸钾和硝酸钠的溶解度相同,都为140g。
(5)比较两种物质溶解度大小(指定温度范围,再比较)
①如7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铵的溶解度。
②如比较硝酸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大小:
0C < t < 70C: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硝酸钠
70C < t: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钠
(6)溶解度变化趋势
绝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如NaCl
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如Ca(OH)2
(7)饱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对于硝酸钠溶液:
D→A: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
C→A:饱和溶液将多余的固体溶解进溶液变成恰好饱和溶液,加水;
C→E:硝酸钠溶液从20C升温到70C,多余的固体溶解形成饱和溶液
(8)确定结晶的优选方法
①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大的物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
如硝酸钾、硝酸铵、硝酸钠、硝酸铵等
②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化不大的,蒸发结晶。如氯化钠
(9)确定除杂方法
根据要提纯的物质的溶解度确定结晶方法提纯,同时杂质被除去。
如:KNO3(NaCl):降温结晶 ;NaCl(KNO3):蒸发结晶
【典例5-1】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2℃时,将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80ga的饱和溶液
B.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D.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典例5-2】根据如图中的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10℃时,将15g硝酸钾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硝酸钾的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这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的是 ;
(3)20℃时,将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转化为该温度下的KNO3饱和溶液,可使用的方法是 (写一种即可);
(4)提纯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采用的方法是 (选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变式5-1】碳酸钾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应在50﹣60℃之间 B.碳酸钾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
C.乙代表碳酸钾的溶解度曲线 D.40℃时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溶质63.9g
【变式5-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试回答以下问题:
(1)m点表示: 。
(2)20℃时,在10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10g水,为使溶液重新达到饱和,需加甲物质 g。
(3)若将乙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 (填一种即可)。
(4)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克,分别降温到20℃,所得甲物质溶液的质量 (选填“>”“<”或“=”)乙物质溶液的质量。
【变式5-3】t2℃时,将甲、乙两种固体各80g分别放到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恢复到t2℃,现象如图一。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二。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甲对应的溶解度曲线是 (填“a”或“b“)。
(2)M点的含义是 。
(3)向烧杯①的溶液中继续加入15g甲物质,充分搅拌,发现固体先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甲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
。
(4)将t2℃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甲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B.两溶液质量:甲<乙
C.两溶液中溶剂质量甲=乙 D.两溶液中溶质质量:甲>乙
(5)气体的溶解度也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不同的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而变化的情况如图三所示,若t1℃对应的温度为40℃,则t2对应的温度 (填字母序号)。
A.大于40℃ B.小于40℃ C.无法确定
考点6 晶体、结晶和海水晒盐
1、晶体是指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
2、结晶是指把固态溶质的水溶液加热蒸发(或慢慢挥发),溶液达到饱和后,如果继续蒸发,过剩的溶质就以晶体的形式而析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析出晶体的现象就称为结晶现象。
3、结晶是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水(或者两种可溶性且溶解度变化差别大的固体)的一种混合物分离的方法;它是根据固体物质从溶液里析出晶体的原理,通过蒸发或者降温的方法将其中的固体物质分离出来;因此,结晶方法分为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两种:
(1)蒸发结晶是指蒸发溶剂,使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继续蒸发,过剩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它使用于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水的混合物;
(2)降温结晶是指先加热溶液,蒸发溶剂成饱和溶液,再降低热饱和溶液的温度,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它使用于分离两种可溶性且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差别大(即一种是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是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小)的固体混合物;此时,需要注意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其具体内容有如下三条:
①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等;
②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如氯化钠等;
③极少数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等。
3、海水晒盐的原理是通过风吹日晒蒸发溶剂得到食盐晶体。
海水晒盐的过程是这样的,目前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是“盐田法”(也称“太阳能蒸发法”),使用该法,需要在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的地区选择大片平坦的海边滩涂,构筑盐田,如图所示:
盐田通常分为两部分:蒸发池和结晶池如图所示:
用海水晒盐,先将海水(或海边地下卤水)引入盐田的蒸发池,通过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导入结晶池,继续日晒,海水就会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晶体来。
【典例6-1】下列关于结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结晶是指有规则几何形状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B.不同物质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后,其几何形状可能不相同
C.结晶必须在蒸发溶液的时候才能进行
D.把硝酸钾晶体从其溶液中结晶出来最好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典例6-2】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经过第①步操作,海水中的成分基本不变
B.蒸发池中,氯化钠溶液逐渐变浓
C.经过第③步的操作,进入结晶池后,继续蒸发水,有④发生
D.析出食盐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典例6-3】NaCl、KNO3的部分溶解度数据见表。
(1)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
(2)20℃时,称取60g硝酸钾固体加入到100g水中,用 (写出仪器名称)搅拌,充分溶解后得到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此溶液升温至6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3)从含有84.5g硝酸钾和8g氯化钠的混合物中提纯硝酸钾,进行如图实验。(实验中不考虑各种损耗)
Ⅰ.操作1的名称 。
Ⅱ.溶液1、2、3中关于溶质硝酸钾质量的大小关系 (用“1”、“2”、“3”表示)。
Ⅲ.固体M的成分及质量是 。
Ⅳ.对整个实验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
A.40℃~60℃开始析出晶体
B.氯化钠在整个过程中一直保持不饱和状态
C.上述方法不能将氯化钠和硝酸钾完全分离
D.若溶液1直接降温至20℃,析出硝酸钾的质量不变
【变式6-1】下列有关海水晒盐的几种说法,错误的是( )
A.海水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后才能析出晶体
B.盐场必须建在阳光充足、雨量少的地区
C.结晶池中析出盐后的母液没有用途,为防止污染须排入大海
D.盐场利用日晒、风吹晒盐,采取的是蒸发结晶的方法
【变式6-2】通常把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叫 .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可用 的方法使溶液中的溶质结晶出来;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可用 的方法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变式6-3】工业上,通过如下转化可制得KClO3晶体:
(1)完成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Cl+3H2O═NaClO3+3 H2 ↑
(2)Ⅱ中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KClO3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Ⅱ中析出晶体的操作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洗涤、干燥。
(4)要洗涤析出的KClO3晶体,洗涤剂最好选用下列的 (选填序号)。
a.热水 b.冰水 c.室温下饱和KClO3溶液。
课堂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2022•富顺县校级模拟)20℃时,KCl的溶解度是34g,其含义是( )
A.20℃时,KCl溶液中含有34gKCl
B.20℃时,100gKCl溶液中的溶质为34g
C.20℃时,100g水中溶解34gKCl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D.20℃时,100g饱和KCl溶液中含有34gKCl
2.(2022春•江北区校级月考)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的是( )
A.等质量的甲烷和乙醇完全燃烧
B.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C,图中该物质燃烧得最旺的点是Q点
C.气体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
D.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均相等的稀盐酸与足量的镁、铝、锌、铁反应
3.(2022•天河区校级一模)甲、乙试管中各盛有10.0g水,向试管中分别加入3.0gNa2CO3粉末和3.0gNaCl粉末,按图1,2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中加入的粉末是Na2CO3
B.图2甲、乙试管中的溶液均是饱和溶液
C.Na2CO3中含有少量NaCl,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Na2CO3
D.30℃时,若使图1中甲、乙试管内的溶液恰好变为饱和溶液,则甲中加入的溶质质量大于乙中加入的溶质质量
4.(2023•阳春市校级模拟)如图是NH4Cl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50℃时,NH4Cl的溶解度为50g
B.50℃时,在50g水中加入30g NH4Cl,所得到的溶液质量为80g
C.把50℃时NH4Cl的饱和溶液,降温到40℃,有晶体析出
D.要使NH4Cl溶液的状态从a点转化为b点,可升高温度到60℃
5.(2023•江门模拟)如图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B.3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0.15g氢氧化钙
C.30℃恰好饱和的石灰水升温到50℃,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D.70℃时,饱和石灰水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0.1:100
6.(2020秋•沙坪坝区校级期末)将20℃接近饱和的食盐溶液分成甲、乙两杯:甲500g、乙1000g,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分别蒸发100g水,析出食盐晶体的质量为( )
A.甲=乙B.甲<乙C.甲>乙D.无法判断
7.(2022•蒙阴县一模)如图是甲、乙、两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B.在t2℃时,将28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 量为78g
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有晶体析出
D.将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不考虑水的蒸发),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
二、填空题。
8.(2020春•伊州区校级月考)硝酸钾在60℃时的溶解度是110g,这说明在 ℃时,
g硝酸钾溶解在 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9.(2023秋•太原期末)用气泡水机可以自制碳酸饮料。气泡水机中有液态二氧化碳钢瓶,加压将二氧化碳装入钢瓶的微观实质是 。制作碳酸饮料时,为了在水中溶解更多二氧化碳,应选用 (填“冷”或“热”)水,原因是
。
10.(2023秋•萨尔图区校级月考)请根据你所学知识,完成下列空白:
(1)下列混合物中,属于悬浊液的是 ,属于乳浊液的是 ,属于溶液的是 。
①牛奶②黄河水③氢氧化钠溶于水④矿泉水⑤色拉油混合水⑥粉笔灰混合水⑦面粉混合水⑧盐水
(2)海水晒盐是海水在常温下蒸发得到氯化钠的过程。小柯用氯化钠溶液模拟该过程,如图:
①乙烧杯中的溶液 (选填“是”、“不是”或“可能是”)氯化钠饱和溶液。
②要加快氯化钠晶体析出,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3)将ag食盐粉末放入bg水中,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 (a+b)g(填“>”、“<”、“=”、“≤”)。
(4)如图是一瓶刚开启的“XX牌”碳酸饮料的示意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该饮料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②开启瓶盖时,看到大量气泡从罐内冒出,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1.(2023•百色)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3℃时,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
(2) ℃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三种物质中, 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
(4)保持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将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12.(2023春•尤溪县校级月考)食盐和纯碱(Na2CO3•10H2O)的溶解度如表:
由表中数据分析,分离食盐和纯碱混合物的最佳温度是 ℃;若将含少量食盐的纯碱晶体制成较高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当调节到最佳温度时,结晶出来的晶体主要是
;为了提高晶体纯度,应将过滤出的晶体用 (“冷”或“热”)水进一步洗涤干净.
三、解答题。
13.(2023•敖汉旗一模)如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1)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g.
(2)在30℃时,100g水中加入50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溶液质量为 g.
(3)欲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晶体,应采取 方法.
(4)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硝酸钾和氯化钠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则x的取值范围是 g.
14.(2023•昆明模拟)(1)下列关于水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标号)。
A.自来水收费项目中包含自来水费、水资源费和污水处理费
B.工业用水重复利用可以节约水资源
C.水能参与很多反应,本身就是一种化学资源
D.为减少水体污染,应该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
(2)在水的净化过程中,活性炭主要具有 作用,能够除色、除味。
(3)净化水时,综合运用①沉淀、②蒸馏、③过滤几项操作净水效果更好,其先后顺序是 (填操作序号)。
(4)电解水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水由 组成。该实验理论上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 。
(5)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a、c两种物质在 ℃时溶解度相等。
②a中混有少量b,若要得到较纯净的a,常采用的提纯方法是 。
③20℃时,分别将等质量的a、b、c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升温过程中水不蒸发),所得的a、b、c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15.(2020秋•门头沟区期末)家庭自制汽水时,需加入白糖、食用色素、小苏打、柠檬酸、凉开水等。
(1)汽水是溶液,其中加入的白糖是 (填“溶质”或“溶剂”)。
(2)饮用汽水时,将瓶盖打开,会有大量气泡冒出,该气体的成分是 。
16.(2023秋•虹口区期末)甲、乙、丙三种固体(均不含结晶水)的部分溶解度见下表。
(1)t2℃时,乙的溶解度是 g/100g水。
(2)如图一所示,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各25g放入烧杯中,分别倒入100g水,保持温度不变,充分溶解。
Ⅰ.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Ⅱ.将三个烧杯中的混合物分别升温至t3℃。溶液质量减少的是 溶液(选填“甲”“乙”或“丙”)。在图二中,绘制丙溶液溶质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0
温度/℃
20
40
50
60
80
深解度/g
K2CO3
110
117
121
126
139
KNO3
31.6
63.9
85.5
110
169
温度(℃)
10
20
30
40
60
80
100
溶解度
(g/100g水)
硝酸钾
20.9
31.6
45.8
64
110
169
246
氯化钠
35.8
36
36.3
36.4
37
38.4
39.8
0℃
10℃
20℃
30℃
NaCl/g
35.7
35.8
36.0
36.3
Na2CO3•10H2O/g
7
12.5
21.6
38.8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31.6
45.8
63.9
85.5
110
温度(℃)
t1
t2
t3
溶解度
(g/100g水)
甲
44.9
54.2
107.5
乙
13.0
9.6
5.3
丙
5.0
10.0
40.0
9.2 溶解度(第2课时)(解析版)
考点直击
典例分析+变式训练
考点4 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1、气体的溶解度
(1)定义:通常指气体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在1体积水里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气体溶解度概念中的四要素:
①条件:压强为101kPa、一定温度 ②标准:1体积水 ③状态:达到饱和状态 ④单位:体积
理解:0℃时,氧气的溶解度为0.049。
表示在压强为101KPa和0℃时,1体积水最多能溶解0.049体积的氧气。(O2不易溶于水,CO2能溶于水,CO、H2难溶于水,CH4极难溶于水)
(4)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内因:气体和溶剂的性质;
外因:①压强——气体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增大。(事实: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射出来)
②温度——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事实:喝了汽水后会打嗝)
2、固体的溶解度S: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不指明溶剂,通常指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理解定义四要素:
①条件:一定温度,固体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只有指明温度,溶解度才有意义。
②标准:100g溶剂,固体物质的溶解量随溶剂量的增大而增大,限度100g溶剂的量便于统一标准后比较。
③状态:达到饱和状态,只有达到最大溶解量时才是确定的值。
④单位:为克,溶解度其实就是溶质的质量,是在特定量溶剂和一定温度下的溶质质量。
(3)溶解度的意义:20℃时,氯化钠溶解度为36g。
①在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即达饱和)36gNaCl。
②在20℃时,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形成饱和溶液。
③在20℃时,完全溶解36g氯化钠,最少需要水100g。
④在20℃时,136g氯化钠溶液中有100g水,36g氯化钠。
拓展:在20℃时,任意质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m(氯化钠):m(水):m(氯化钠溶液)=36:100:136。
3、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性是表示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的大小,是物理性质。
溶解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溶解性是根据20℃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划分的。
【典例1-1】在1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g/100g水,则此温度下,A物质的饱和溶液里,下列质量比关系正确的是( )
A.m溶液:m溶质=1:20B.m溶质:m溶液=1:20
C.m溶液:m溶剂=21:20D.m溶剂:m溶质=19:1
【答案】C。
【解答】解:在1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g/100g水,含义是1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A物质5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形成饱和溶液105g。
A、该温度下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05g:5g=21:1,故选项说法错误。
B、该温度下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液质量=5g:105g=1:21,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该温度下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液质量:溶剂质量=105g:100g=21:20,故选项说法正确。
D、该温度下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溶质质量=100g:5g=20:1,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典例1-2】在一定的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 克溶剂里达到 饱和 状态时所溶解的 质量 ,叫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答案】100;饱和;质量。
【解答】解: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故答案为:100;饱和;质量.
【变式1-1】下列有关比较中,正确的是( )
A.Ca(OH)2的溶解度:20℃<60℃B.金属活动性顺序:Sn<Zn
C.硬度:黄铜<纯铜 D.电解水生成的气体体积:H2<O2
【答案】B。
【解答】解:A、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Ca(OH)2的溶解度:20℃>60℃,故选项说法错误。
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的位置排在锡的前面,金属活动性顺序:Sn<Zn,故选项说法正确。
C、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硬度:黄铜>纯铜,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电解水生成的气体体积:H2>O2,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变式1-2】为增大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增加溶剂B.减少溶剂C.升高温度D.增大压强
【答案】D。
【解答】解:温度越低、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增加或是减少溶剂的质量,不会影响气体的溶解度,故选D
【变式1-3】下表是 NaCl和 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问题。
(1)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是 KNO3 。
(2)除去NaCl中少量的KNO3,步骤是:加水溶解,蒸发浓缩, 降温结晶 ,过滤,洗涤,干燥。
(3)50℃时,将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加热蒸发10g水后,再恢复到50℃,剩余溶液的质量:NaCl溶液 大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KNO3溶液。
(4)60℃时,按图示操作:
A中溶液是 不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C中溶液的总质量是 167.6 g。
【答案】(1)KNO3;(2)降温结晶;(3)大于;(4)不饱和;167.6。
【解答】解:(1)由表中的数据可知,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是KNO3.故填:KNO3;
(2)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除去氯化钠中少量的硝酸钾,步骤是:加水溶解、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故填:降温结晶;
(3)由表中的数具可知,在50℃时,KNO3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所以50℃时,将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加热蒸发10g水后,再恢复到50℃,KNO3析出的晶体多,剩余溶液的质量:NaCl溶液大于KNO3溶液。故填:大于;
(4)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在60℃时,KNO3的溶解度是110g,在A溶液中100g的水中溶解了40g的KNO3,形成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在降温到20℃时,100g的水中能溶解31.6g的KNO3,36g的NaCl,所形成的溶液的质量为167.6g;故填:不饱和;167.6。
考点5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1、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列表法 从表格中查找硝酸钾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值
(2)曲线法
①查阅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②知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
③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
④根据溶解度曲线确定怎么制得某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⑤确定分离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方法
2、溶解度曲线的认识
*溶解度曲线上的溶解度数值对应的是在100g水中的溶质质量
(1)曲线上的点——表示某物质在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
A点:表示2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90g。
B点:表示70C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60g。
(2)曲线以上的区域——表示对应温度下该溶质的饱和溶液,且溶液中有溶质剩余
C点:表示20C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且有固体剩余。
(3)曲线以下的区域——表示对应温度下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D点:表示20C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4)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该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
E点:表示70C时硝酸钾和硝酸钠的溶解度相同,都为140g。
(5)比较两种物质溶解度大小(指定温度范围,再比较)
①如7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铵的溶解度。
②如比较硝酸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大小:
0C < t < 70C: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硝酸钠
70C < t: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钠
(6)溶解度变化趋势
绝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如NaCl
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如Ca(OH)2
(7)饱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对于硝酸钠溶液:
D→A: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
C→A:饱和溶液将多余的固体溶解进溶液变成恰好饱和溶液,加水;
C→E:硝酸钠溶液从20C升温到70C,多余的固体溶解形成饱和溶液
(8)确定结晶的优选方法
①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大的物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
如硝酸钾、硝酸铵、硝酸钠、硝酸铵等
②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化不大的,蒸发结晶。如氯化钠
(9)确定除杂方法
根据要提纯的物质的溶解度确定结晶方法提纯,同时杂质被除去。
如:KNO3(NaCl):降温结晶 ;NaCl(KNO3):蒸发结晶
【典例2-1】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2℃时,将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80ga的饱和溶液
B.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D.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答案】A。
【解答】解:A、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a,则50g水中能溶解25g,将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75ga的饱和溶液,故A说法错误;
B、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B说法正确;
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增加溶剂的方法,故C说法正确;
D、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典例2-2】根据如图中的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10℃时,将15g硝酸钾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硝酸钾的 不饱和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这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的是 氯化钠 ;
(3)20℃时,将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转化为该温度下的KNO3饱和溶液,可使用的方法是 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 (写一种即可);
(4)提纯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采用的方法是 蒸发结晶 (选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答案】(1)不饱和;(2)氯化钠;(3)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4)蒸发结晶。
【解答】解:(1)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0g,所以将15g硝酸钾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2)这两种物质中,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较平缓,所以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的是氯化钠;
(3)20℃时,将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转化为该温度下的KNO3饱和溶液,可使用的方法是: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
(4)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提纯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采用的方法是蒸发结晶。
故答案为:(1)不饱和;(2)氯化钠;(3)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4)蒸发结晶。
【变式2-1】碳酸钾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应在50﹣60℃之间 B.碳酸钾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
C.乙代表碳酸钾的溶解度曲线 D.40℃时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溶质63.9g
【答案】C。
【解答】解:A、t应在60﹣80℃之间,该选项不正确。
B、不知道温度范围,不能比较两种物质溶解度大小,该选项不正确。
C、碳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乙代表碳酸钾的溶解度曲线,该选项正确。
D、40℃时硝酸钾溶解度是63.9g,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溶质:100g××100%≈38.99g,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C。
【变式2-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试回答以下问题:
(1)m点表示: 20℃时甲乙溶解度相等 。
(2)20℃时,在10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10g水,为使溶液重新达到饱和,需加甲物质 4 g。
(3)若将乙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 加入乙物质 (填一种即可)。
(4)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克,分别降温到20℃,所得甲物质溶液的质量 < (选填“>”“<”或“=”)乙物质溶液的质量。
【答案】(1)20℃时甲乙溶解度相等;(2)4;(3)加入乙物质(合理即可);(4)<。
【解答】解:(1)m点表示:20℃时甲乙溶解度相等;故答案为:20℃时甲乙溶解度相等;
(2)20℃时,甲的溶解度是40g,在10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10g水,为使溶液重新达到饱和,设需加甲物质的质量为x,,x=4g;故答案为:4;
(3)若将乙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加入乙物质、蒸发溶剂、升高温度;故答案为:加入乙物质(合理即可);
(4)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克,分别降温到20℃,所得甲物质溶液的质量<乙物质溶液的质量,因为甲有固体析出,乙没有固体析出;故答案为:<。
【变式2-3】t2℃时,将甲、乙两种固体各80g分别放到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恢复到t2℃,现象如图一。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二。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甲对应的溶解度曲线是 a (填“a”或“b“)。
(2)M点的含义是 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3)向烧杯①的溶液中继续加入15g甲物质,充分搅拌,发现固体先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甲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 甲物质溶于水放热,使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大 。
(4)将t2℃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B (填字母序号)。
A.甲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B.两溶液质量:甲<乙
C.两溶液中溶剂质量甲=乙 D.两溶液中溶质质量:甲>乙
(5)气体的溶解度也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不同的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而变化的情况如图三所示,若t1℃对应的温度为40℃,则t2对应的温度 A (填字母序号)。
A.大于40℃ B.小于40℃ C.无法确定
【答案】(1)a;(2)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3)甲物质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4)AB;(5)A。
【解答】解:(1)t2℃时,将甲、乙各80g分别放在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恢复到t2℃,甲固体全部溶解,乙固体有剩余,所以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固体甲对应的溶解度曲线是a;
(2)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M点的含义是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向烧杯①的溶液中继续加入15g甲物质,充分搅拌,发现固体先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甲析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甲物质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
(4)A、降低温度,甲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所以甲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故正确;
B、甲析出晶体,两溶液质量甲<乙,故正确;
C、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所以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甲的溶剂质量小于乙,所以降温后,两溶液中溶剂质量不相等,故错误;
D、甲中溶质质量为:m××100%×=m××100%=m×
乙中溶质质量为:m××100%=m×
只需比较与
当甲和乙的溶质质量相等时,=
S=52g
由图像可知S<65g,
当52g<S<65g时,乙的溶质质量大于甲的溶质质量,
当S<52g时,乙的溶质质量小于甲的溶质质量,
所以甲、乙溶液中溶质质量不能确定,故错误。
故选:AB;
(5)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而变化的情况如图三所示,若t1℃对应的温度为40℃,则t2对应的温度大于40℃,故选:A。
故答案为:(1)a;(2)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3)甲物质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4)AB;(5)A。
考点6 晶体、结晶和海水晒盐
1、晶体是指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
2、结晶是指把固态溶质的水溶液加热蒸发(或慢慢挥发),溶液达到饱和后,如果继续蒸发,过剩的溶质就以晶体的形式而析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析出晶体的现象就称为结晶现象。
3、结晶是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水(或者两种可溶性且溶解度变化差别大的固体)的一种混合物分离的方法;它是根据固体物质从溶液里析出晶体的原理,通过蒸发或者降温的方法将其中的固体物质分离出来;因此,结晶方法分为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两种:
(1)蒸发结晶是指蒸发溶剂,使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继续蒸发,过剩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它使用于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水的混合物;
(2)降温结晶是指先加热溶液,蒸发溶剂成饱和溶液,再降低热饱和溶液的温度,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它使用于分离两种可溶性且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差别大(即一种是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是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小)的固体混合物;此时,需要注意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其具体内容有如下三条:
①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等;
②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如氯化钠等;
③极少数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等。
3、海水晒盐的原理是通过风吹日晒蒸发溶剂得到食盐晶体。
海水晒盐的过程是这样的,目前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是“盐田法”(也称“太阳能蒸发法”),使用该法,需要在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的地区选择大片平坦的海边滩涂,构筑盐田,如图所示:
盐田通常分为两部分:蒸发池和结晶池如图所示:
用海水晒盐,先将海水(或海边地下卤水)引入盐田的蒸发池,通过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导入结晶池,继续日晒,海水就会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晶体来。
【典例3-1】下列关于结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结晶是指有规则几何形状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B.不同物质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后,其几何形状可能不相同
C.结晶必须在蒸发溶液的时候才能进行
D.把硝酸钾晶体从其溶液中结晶出来最好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答案】C。
【解答】解:A、晶体是指有规则几何形状的固体,所以结晶是指有规则几何形状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故A正确;
B、不同的晶体有不同的形状,故B正确;
C、结晶分为蒸发结晶和冷却结晶,故C错误;
D、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所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使它结晶,故D正确;
故选:C。
【典例3-2】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经过第①步操作,海水中的成分基本不变
B.蒸发池中,氯化钠溶液逐渐变浓
C.经过第③步的操作,进入结晶池后,继续蒸发水,有④发生
D.析出食盐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答案】D。
【解答】解:A、第①步操作是将海水引入贮水池,经过第①步操作,海水中的成分基本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B、蒸发池中,水分蒸发,氯化钠溶液逐渐变浓,故选项说法正确。
C、经过第③步的操作,进入结晶池后,继续蒸发水,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后,继续蒸发,有氯化钠晶体析出,故选项说法正确。
D、析出食盐晶体后的母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典例3-3】通常把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叫 结晶 .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可用 蒸发溶剂结晶 的方法使溶液中的溶质结晶出来;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可用 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 的方法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答案】结晶;蒸发溶剂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
【解答】解:通常把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叫结晶;蒸发溶剂结晶一般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
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一般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由此可知,
故答案为:结晶;蒸发溶剂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
【典例3-4】NaCl、KNO3的部分溶解度数据见表。
(1)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31.6g/100g水 。
(2)20℃时,称取60g硝酸钾固体加入到100g水中,用 玻璃棒 (写出仪器名称)搅拌,充分溶解后得到 饱和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此溶液升温至6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37.5% 。
(3)从含有84.5g硝酸钾和8g氯化钠的混合物中提纯硝酸钾,进行如图实验。(实验中不考虑各种损耗)
Ⅰ.操作1的名称 过滤 。
Ⅱ.溶液1、2、3中关于溶质硝酸钾质量的大小关系 1=2>3 (用“1”、“2”、“3”表示)。
Ⅲ.固体M的成分及质量是 硝酸钾,68.7g 。
Ⅳ.对整个实验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BC 。
A.40℃~60℃开始析出晶体
B.氯化钠在整个过程中一直保持不饱和状态
C.上述方法不能将氯化钠和硝酸钾完全分离
D.若溶液1直接降温至20℃,析出硝酸钾的质量不变
【答案】(1)31.6g/100g水。(2)玻璃棒;饱和;37.5%。(3)Ⅰ.过滤。Ⅱ.1=2>3。
Ⅲ.硝酸钾,68.7g。Ⅳ.BC。
【解答】(1)根据题目信息可知,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100g水;
故答案为:31.6g/100g水。
(2)溶质溶解时,需要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20℃下硝酸钾在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31.6g,而此时加入60g,因此还有硝酸钾未溶解,此时形成饱和硝酸钾溶液;升温到60℃时,硝酸钾溶解度变为110g/100g水,此时可以在100g水中溶解110g硝酸钾,而此时只有60g硝酸钾,所以此时硝酸钾全部溶解,此时溶质质量分数=;
故答案为:玻璃棒;饱和;37.5%。
(3)Ⅰ.操作1实现了固液分离,常用的方法为过滤;
故答案为:过滤。
Ⅱ.溶液1的温度为80℃,此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69g/100g水,此时只有84.5g硝酸钾,所以此时全部溶解,是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此时溶质质量分数=,溶液2中溶剂变为50g,此时温度不变,硝酸钾溶解度不变,所以此时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84.5g,正好可以将硝酸钾全部溶解形成饱和溶液,此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与溶液1相等,仍是45.8%,溶液3温度降至20℃,此时硝酸钾溶解度变为了31.6g,此时溶剂为50g,最多溶解的硝酸钾质量为15.8g,所以此时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以利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计算,此时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4%,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为1=2>3;
故答案为:1=2>3。
Ⅲ.2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31.6g/100g水,氯化钠溶解度为36g/100g水,此时溶剂为50g,最多溶解的硝酸钾质量为15.8g,因此硝酸钾析出,此时剩余质量=84.5g﹣15.8g=68.7g,此时氯化钠最多可以溶解18g,而加入氯化钠质量为8g,此时还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没有氯化钠析出,所以此时固体M为硝酸钾,质量为68.7g;
故答案为:硝酸钾,68.7g。
Ⅳ.A、氯化钠的质量为8g,在40℃﹣60℃时溶解度都大于36g/100g水,因此氯化钠都会溶解,而硝酸钾在40℃时溶解度为64g/100g水,在60℃时溶解度为110g/100g水,而在小于60℃到大于40℃温度之间,硝酸钾的溶解度介于64g/100g水到110g/100g水之间,所以溶解硝酸钾的质量是在64g到110g之间,而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84.5g,因此是有可能全部溶解,没有固体析出,选项A错误;
B、因为氯化钠溶解度在20℃时最小,而在20℃下,溶液3中也可以最多溶解氯化钠18g,远远大于8g氯化钠质量,因此整个过程中氯化钠溶液都是不饱和状态,选项B正确;
C、溶液3中还要硝酸钾未析出,因此为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没有完全分离,选项C正确;
D、溶液1直接降温至20℃,则溶剂还是100g,硝酸钾此时可以最多溶解31.6g,析出硝酸钾的质量=84.5g﹣31.6g=52.9g,与68.7g不相等,选项D错误;
故答案为:BC。
【变式3-1】下列有关海水晒盐的几种说法,错误的是( )
A.海水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后才能析出晶体
B.盐场必须建在阳光充足、雨量少的地区
C.结晶池中析出盐后的母液没有用途,为防止污染须排入大海
D.盐场利用日晒、风吹晒盐,采取的是蒸发结晶的方法
【答案】C。
【解答】解:A.海水蒸发至饱和后,继续蒸发水才会析出晶体,故正确;
B.为了便于海水的蒸发,盐场应建在阳光充足、雨量少的地方,故正确;
C.海水晒盐后的母液中富含盐类,可用于多种化工原料的提取,故错误;
D.风吹、日晒加快了的海水的蒸发,海水晒盐就是属于蒸发结晶的方法,故正确。
故选:C。
【变式3-2】工业上,通过如下转化可制得KClO3晶体:
(1)完成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Cl+3H2O═NaClO3+3 H2 ↑
(2)Ⅱ中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KClO3的 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Ⅱ中析出晶体的操作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过滤 、洗涤、干燥。
(4)要洗涤析出的KClO3晶体,洗涤剂最好选用下列的 c (选填序号)。
a.热水 b.冰水 c.室温下饱和KClO3溶液。
【答案】(1)H2;(2)饱和;(3)过滤;(4)c。
【解答】解:(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反应物中有1个钠原子,1个氯原子,6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生成物中有1个钠原子,1个氯原子,3个氧原子,所以空白中是H2;
(2)有氯酸钾晶体析出,所以剩余溶液为氯酸钾的饱和溶液;
(3)过滤可以将溶液中的分离出来,所以Ⅱ中析出晶体的操作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4)氯酸钠和氯化钾在室温的条件下生成氯酸钾晶体和氯化钠,所以要洗涤析出的KClO3晶体,洗涤剂最好选用室温下饱和KClO3溶液,故选:c。
故答案为:(1)H2;(2)饱和;(3)过滤;(4)c。
课堂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2022•富顺县校级模拟)20℃时,KCl的溶解度是34g,其含义是( )
A.20℃时,KCl溶液中含有34gKCl
B.20℃时,100gKCl溶液中的溶质为34g
C.20℃时,100g水中溶解34gKCl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D.20℃时,100g饱和KCl溶液中含有34gKCl
【答案】C。
【解答】解:A、20℃时,KCl的溶解度是34g是指在该温度下,100g溶剂中最多溶解34gKCl,故A错;
B、20℃时,134gKCl饱和溶液中的溶质为34g,故B错;
C、20℃时,100g水中溶解34gKCl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故C正确;
D、缺少温度的限制,故D错。
故选:C。
2.(2022春•江北区校级月考)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的是( )
A.等质量的甲烷和乙醇完全燃烧
B.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C,图中该物质燃烧得最旺的点是Q点
C.气体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
D.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均相等的稀盐酸与足量的镁、铝、锌、铁反应
【答案】C。
【解答】解:A、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根据化学方程式分析可知,等质量的甲烷和乙醇完全燃烧时,甲烷消耗的氧气多,生成水的质量大,故A正确;
B、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充分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C,图中该物质燃烧得最旺的点是Q点,因此此点温度超过t°C,且氧气浓度最大,故B正确;
C、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故C错误;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氢气中的氢元素完全来自于酸中,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均相等的稀盐酸与足量的镁、铝、锌、铁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且反应结束所需时间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有关,金属的活动性越强,所需时间越短,故D正确。
故选:C。
3.(2022•天河区校级一模)甲、乙试管中各盛有10.0g水,向试管中分别加入3.0gNa2CO3粉末和3.0gNaCl粉末,按图1,2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中加入的粉末是Na2CO3
B.图2甲、乙试管中的溶液均是饱和溶液
C.Na2CO3中含有少量NaCl,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Na2CO3
D.30℃时,若使图1中甲、乙试管内的溶液恰好变为饱和溶液,则甲中加入的溶质质量大于乙中加入的溶质质量
【答案】C。
【解答】解:A、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是7g,所以10g水中可以溶解0.7g,乙烧杯底部有固体剩余,所以甲中加入的粉末是氯化钠,故A错误;
B、通过推导可知,甲是氯化钠,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5.7g,所以甲中溶液一定不饱和,乙中溶液一定饱和,故B错;
C、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Na2CO3中含有少量NaCl,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Na2CO3,故C正确;
D、3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所以若使图1中甲、乙试管内的溶液恰好变为相应饱和溶液,甲中加入对应的溶质质量小于乙中加入对应的溶质质量,故D错误。
故选:C。
4.(2023•阳春市校级模拟)如图是NH4Cl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50℃时,NH4Cl的溶解度为50g
B.50℃时,在50g水中加入30g NH4Cl,所得到的溶液质量为80g
C.把50℃时NH4Cl的饱和溶液,降温到40℃,有晶体析出
D.要使NH4Cl溶液的状态从a点转化为b点,可升高温度到60℃
【答案】B。
【解答】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50℃时,NH4Cl的溶解度为50g,故A正确;
B、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50g,所以在50g水中加入30g NH4Cl,只能溶解25g的晶体,所得到的溶液质量为75g,故B错误;
C、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把50℃时NH4Cl的饱和溶液,降温到40℃,有晶体析出,故C正确;
D、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要使NH4Cl溶液的状态从a点转化为b点,可升高温度到60℃,故D正确。
故选:B。
5.(2023•江门模拟)如图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B.3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0.15g氢氧化钙
C.30℃恰好饱和的石灰水升温到50℃,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D.70℃时,饱和石灰水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0.1:100
【答案】D。
【解答】解:A、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该选项说法正确;
B、3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0.15g氢氧化钙,该选项说法正确;
C、30℃恰好饱和的石灰水升温到50℃,氢氧化钙溶解度减小,部分氢氧化钙析出,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该选项说法正确;
D、70℃时,饱和石灰水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0.10g:(100g+0.10g)=0.1:100.1=1:100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6.(2020秋•沙坪坝区校级期末)将20℃接近饱和的食盐溶液分成甲、乙两杯:甲500g、乙1000g,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分别蒸发100g水,析出食盐晶体的质量为( )
A.甲=乙B.甲<乙C.甲>乙D.无法判断
【答案】C。
【解答】解:将20℃接近饱和的食盐溶液分成甲、乙两杯:甲500g、乙1000g,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分别蒸发100g水,由于原溶液均为接近饱和并且是同种溶液,因此恒温蒸发水分时蒸发溶剂的质量相同,甲析出的溶质的质量应大等于乙析出的溶质的质量;
故选:C。
7.(2022•蒙阴县一模)如图是甲、乙、两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B.在t2℃时,将28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 量为78g
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有晶体析出
D.将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不考虑水的蒸发),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
【答案】C。
【解答】解: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
B、在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将28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5g,故B错误;
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故C正确;
D、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甲、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升高温度,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丙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所以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不考虑水的蒸发),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8.(2020春•伊州区校级月考)硝酸钾在60℃时的溶解度是110g,这说明在 60 ℃时, 110 g硝酸钾溶解在 100 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答案】60;110;100。
【解答】解: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
故答案为:60;110;100.
9.(2023秋•太原期末)用气泡水机可以自制碳酸饮料。气泡水机中有液态二氧化碳钢瓶,加压将二氧化碳装入钢瓶的微观实质是 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制作碳酸饮料时,为了在水中溶解更多二氧化碳,应选用 冷 (填“冷”或“热”)水,原因是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
【答案】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冷;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解答】解:气泡水机中有液态二氧化碳钢瓶,加压将二氧化碳装入钢瓶的微观实质是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利用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制作碳酸饮料时,为了在水中溶解更多二氧化碳,应选用冷水,原因是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故答案为: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冷;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10.(2023秋•萨尔图区校级月考)请根据你所学知识,完成下列空白:
(1)下列混合物中,属于悬浊液的是 ②⑥⑦ ,属于乳浊液的是 ①⑤ ,属于溶液的是 ③④⑧ 。
①牛奶②黄河水③氢氧化钠溶于水④矿泉水⑤色拉油混合水⑥粉笔灰混合水⑦面粉混合水⑧盐水
(2)海水晒盐是海水在常温下蒸发得到氯化钠的过程。小柯用氯化钠溶液模拟该过程,如图:
①乙烧杯中的溶液 可能是 (选填“是”、“不是”或“可能是”)氯化钠饱和溶液。
②要加快氯化钠晶体析出,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加快液面空气流速 。
(3)将ag食盐粉末放入bg水中,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 ≤ (a+b)g(填“>”、“<”、“=”、“≤”)。
(4)如图是一瓶刚开启的“XX牌”碳酸饮料的示意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该饮料属于 混合物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②开启瓶盖时,看到大量气泡从罐内冒出,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 减小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1)②⑥⑦;①⑤;③④⑧;(2)①可能是;②加快液面空气流速;(3)≤;(4)①故填:混合物;②减小。
【解答】解:(1)①牛奶属于乳浊液;②黄河水属于悬浊液;③氢氧化钠溶于水形成溶液;④矿泉水属于溶液;⑤色拉油混合水属于乳浊液;⑥粉笔灰混合水属于悬浊液;⑦面粉混合水悬浊液;⑧盐水属于溶液。
故填:②⑥⑦;①⑤;③④⑧;
(2)①由海水晒盐的过程可知,甲的溶液通过蒸发溶剂形成了乙的溶液,乙溶液中没有晶体析出故可能是饱和也可能不饱和;故填:可能是;
②加快液面空气流速可以加速水分蒸发,从而加快氯化钠晶体析出;故填:加快液面空气流速;
(3)若ag食盐投入到bg水中,加入食盐全部溶解,得到的食盐水的质量等于食盐与水的质量和即溶液质量=a+b;若不能全溶只能溶解其中一部分,则溶液质量<a+b;故填:≤;
(4)①该饮料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
②开启瓶盖时,看到大量气泡从罐内冒出,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故填:减小。
11.(2023•百色)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3℃时,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甲、乙、丙 。
(2) t2 ℃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三种物质中, 乙 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
(4)保持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将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降温 。
【答案】(1)甲、乙、丙。(2)t2。(3)乙。(4)降温。
【解答】解:(1)t3℃时,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甲、乙、丙。
故填:甲、乙、丙。
(2)t2℃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故填:t2。
(3)三种物质中,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
故填:乙。
(4)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降低而减小,保持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将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降温。
故填:降温。
12.(2023春•尤溪县校级月考)食盐和纯碱(Na2CO3•10H2O)的溶解度如表:
由表中数据分析,分离食盐和纯碱混合物的最佳温度是 0 ℃;若将含少量食盐的纯碱晶体制成较高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当调节到最佳温度时,结晶出来的晶体主要是 碳酸钠晶体 ;为了提高晶体纯度,应将过滤出的晶体用 冷 (“冷”或“热”)水进一步洗涤干净.
【答案】0;碳酸钠晶体;冷。
【解答】解:由于从表中不难看出,在0℃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差最大,故在此温度下,是分离两物质的最佳温度;由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冷却热饱和溶液时,析出的主要是碳酸钠晶体,由于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在低温时很小,因此应用冷水来洗涤碳酸钠晶体.
故答案为:0;碳酸钠晶体;冷.
三、解答题。
13.(2023•敖汉旗一模)如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1)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7.3 g.
(2)在30℃时,100g水中加入50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溶液质量为 145.8 g.
(3)欲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晶体,应采取 蒸发溶剂 方法.
(4)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硝酸钾和氯化钠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则x的取值范围是 36.0<x<36.3 g.
【答案】(1)37.3;(2)145.8(3)蒸发结晶(或蒸发溶剂);(4)36.0<x<36.3。
【解答】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7.3g.
故答案为:37.3;
(2)在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45.8g,也就是100g溶剂中会溶解45.8g溶质,故100g水中加入50g硝酸钾时只能溶解45.8g,溶液的质量是145.8g.
故答案为:145.8
(3)由于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不明显,故只能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让溶质结晶析出.
故答案为:蒸发结晶(或蒸发溶剂);
(4)硝酸钾和氯化钠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时说明两溶解度存在图象存在交点,分析知20℃﹣﹣30℃这一区间上它们存在交点.相同的溶解度x会在36.0g﹣﹣36.3g之间.
故答案为:36.0<x<36.3.
14.(2023•昆明模拟)(1)下列关于水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BC (填标号)。
A.自来水收费项目中包含自来水费、水资源费和污水处理费
B.工业用水重复利用可以节约水资源
C.水能参与很多反应,本身就是一种化学资源
D.为减少水体污染,应该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
(2)在水的净化过程中,活性炭主要具有 吸附 作用,能够除色、除味。
(3)净化水时,综合运用①沉淀、②蒸馏、③过滤几项操作净水效果更好,其先后顺序是 ①③② (填操作序号)。
(4)电解水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水由 氢元素、氧元素 组成。该实验理论上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 1:8 。
(5)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a、c两种物质在 20 ℃时溶解度相等。
②a中混有少量b,若要得到较纯净的a,常采用的提纯方法是 降温结晶 。
③20℃时,分别将等质量的a、b、c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升温过程中水不蒸发),所得的a、b、c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b>c 。
【答案】(1)ABC。(2)吸附。(3)①③②。(4)氢元素、氧元素;1:8。(5)①20.②降温结晶。③a=b>c。
【解答】解:(1)A.自来水收费项目中包含自来水费、水资源费和污水处理费,该选项说法正确;
B.工业用水重复利用可以节约水资源,该选项说法正确;
C.水能参与很多反应,本身就是一种化学资源,该选项说法正确;
D.不应该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可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填:ABC。
(2)在水的净化过程中,活性炭主要具有吸附作用,能够除色、除味。
故填:吸附。
(3)其先后顺序是沉淀、过滤、蒸馏。
故填:①③②。
(4)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可得到的结论是水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该实验理论上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
故填:氢元素、氧元素;1:8。
(5)①a、c两种物质在20℃时溶解度相等。
故填:20.
②a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a中混有少量b,若要得到较纯净的a,常采用的提纯方法是降温结晶。
故填:降温结晶。
③20℃时,分别将等质量的a、b、c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升温过程中水不蒸发),a、b变成不饱和溶液,溶液质量不变,c仍然是饱和溶液,析出晶体,溶液质量减小,所得的a、b、c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故填:a=b>c。
15.(2020秋•门头沟区期末)家庭自制汽水时,需加入白糖、食用色素、小苏打、柠檬酸、凉开水等。
(1)汽水是溶液,其中加入的白糖是 溶质 (填“溶质”或“溶剂”)。
(2)饮用汽水时,将瓶盖打开,会有大量气泡冒出,该气体的成分是 二氧化碳 。
【答案】(1)溶质;(2)二氧化碳。
【解答】解:(1)白糖易溶于水,白糖被溶解,加入的白糖是溶质。
(2)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饮用汽水时,将瓶盖打开,压强减小,会有大量气泡冒出,该气体的成分是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1)溶质;(2)二氧化碳。
16.(2023秋•虹口区期末)甲、乙、丙三种固体(均不含结晶水)的部分溶解度见下表。
(1)t2℃时,乙的溶解度是 9.6 g/100g水。
(2)如图一所示,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各25g放入烧杯中,分别倒入100g水,保持温度不变,充分溶解。
Ⅰ.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20% 。
Ⅱ.将三个烧杯中的混合物分别升温至t3℃。溶液质量减少的是 乙 溶液(选填“甲”“乙”或“丙”)。在图二中,绘制丙溶液溶质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
【答案】(1)9.6.(2)乙;。
【解答】解:(1)t2℃时,乙的溶解度是9.6g/100g水。
故填:9.6.
(2)Ⅰ.t1℃时,甲的溶解度是44.9g,因此25g甲完全溶解,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0%=20%。
故填:20%。
Ⅱ.将三个烧杯中的混合物分别升温至t3℃,溶液质量减少的是乙,是因为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0
温度/℃
20
40
50
60
80
深解度/g
K2CO3
110
117
121
126
139
KNO3
31.6
63.9
85.5
110
169
温度(℃)
10
20
30
40
60
80
100
溶解度
(g/100g水)
硝酸钾
20.9
31.6
45.8
64
110
169
246
氯化钠
35.8
36
36.3
36.4
37
38.4
39.8
0℃
10℃
20℃
30℃
NaCl/g
35.7
35.8
36.0
36.3
Na2CO3•10H2O/g
7
12.5
21.6
38.8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31.6
45.8
63.9
85.5
110
温度(℃)
t1
t2
t3
溶解度
(g/100g水)
甲
44.9
54.2
107.5
乙
13.0
9.6
5.3
丙
5.0
10.0
40.0
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2 溶解度第2课时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下册<a href="/hx/tb_c9866_t7/?tag_id=28" target="_blank">课题2 溶解度第2课时当堂检测题</a>,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2 溶解度第1课时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a href="/hx/tb_c9866_t7/?tag_id=28" target="_blank">课题2 溶解度第1课时综合训练题</a>,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推断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2 化学肥料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a href="/hx/tb_c2481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课题2 化学肥料一课一练</a>,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概念,化肥的用途,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