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精品讲义+强化训练(原卷版+解析)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精品讲义 第1讲 熟悉而陌生的力(强化练习)(原卷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精品讲义 第1讲 熟悉而陌生的力(强化练习)(原卷版+解析),共26页。
\l "_Tc30224" 考点一 力的概念及描述 PAGEREF _Tc30224 \h 5
\l "_Tc17575" 考点二 弹力及弹簧测力计 PAGEREF _Tc17575 \h 8
\l "_Tc28975" 考点三 重力 PAGEREF _Tc28975 \h 12
考点一 力的概念及描述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个物体互相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B.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C.两个物体相互作用,一定有一个物体受力,另一个物体不一定受力
D.两个物体互相作用,这两个物体同时是受力物体,也同时是施力物体
2.“熄火”的故障汽车停在水平路面上,大力士用绳子拉着汽车向前运动,如图所示,使汽车向前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
A.汽车发动机B.地面C.绳子D.车轮
3.“足球进校园”活动的开展,使同学们越来越喜欢足球运动,下列四个力中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
A.被踩在脚下的足球变扁
B.足球在草地上受摩擦力越滚越慢
C.足球在空中在重力作用下沿弧线飞行
D.守门员抱住飞来的足球
4.下列过程,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篮球受重力从篮筐内竖直下落
B.滚动的足球受阻力缓缓停下
C.用力将实心球掷出
D.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
5.酷夏季节,烈日炎炎,长沙市多日维持在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很多人喜欢通过游泳来缓解炎热。但为了生命安全,请同学不要下河下塘游泳。下列关于游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使人向前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水
B.人对水的推力和水对人的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加速向前游动时,力改变了人的运动状态
D.向前游泳过程中,浮力方向可能不是竖直向上
6.在教室的天花板上悬吊着一个电风扇,下列关于这个电风扇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风扇静止时受到的拉力与重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B.电风扇正常转动时对空气没有作用力
C.电风扇正常转动时对天花板的拉力不变
D.电风扇正常转动时对天花板的拉力变小
二.填空题(共3小题)
7.打开房门时,在门把手或把手一侧的边缘用力,力的方向垂直于门面,这种情况下开门最为省力。此事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力的大小、方向有关,同时还和力的 有关。如果门太紧,我们不易打开,这是由于门和门框之间存在着 的原因。
8.如图所示,用扳手拧螺母,手握在扳手的不同位置,所需用力的大小不同,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它的 有关。实验证明,在A、B、C三点用扳手拧螺母,更省力的是 点。(选填“A”、“B”或“C”)
9.已知用拉力F1=F3=F4>F2,拉同一根锯条使其发生如图所示A、B、C、D四种情景。
(1)如图A、B能说明: 。
(2)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是图 。
(3)如图A、D能说明: 。
三.作图题(共4小题)
10.如图所示,杯子静止在水平面上,请画出杯子所受支持力F支和杯子对水平面的压力F压的示意图。
11.如图,一物体静止在斜面上,请在图中作出斜面所受压力的示意图。
12.如图所示,一个铁球轻轻放在弹簧上,当它静止时请画出小球所受力的示意图。
13.如图所示,物体A放在B上,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一起向右做加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画出物体A的受力示意图。
考点二 弹力及弹簧测力计
一.选择题(共4小题)
1.以下各个力中不属于弹力的是( )
A.手握瓶子的压力B.磁铁对大头针的吸引力
C.绳子对物体的拉力D.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
2.三位同学用同一个弹簧拉力器测臂力,结果每个人都能把双臂伸直,甲同学臂力最大、乙同学双臂最长、丙同学最强壮,关于他们对拉力器的拉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三位同学的拉力一样大B.甲同学拉力大
C.乙同学拉力大D.丙同学拉力大
3.几位同学使用同一弹簧拉力器锻炼身体,每位同学都可以将弹簧拉力器拉开至两臂伸直。两臂伸直时,对弹簧拉力器拉力最大的是( )
A.力气大的同学B.手臂长的同学
C.体重大的同学D.几位同学都一样大
4.一个足球放在一块长木板上,如图所示,木板和足球均发生了弹性形变,关于它们弹力的情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木板形变是由于木板产生弹力造成的
B.足球产生的弹力作用在木板上
C.足球受到的支持力是木板产生的弹力
D.足球产生的弹力就是足球对木板的压力
二.填空题(共5小题)
5.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 ;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N。
6.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就越 ,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7.如图所示的装置中,乙物体重8N,甲、乙保持静止状态,乙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为3N,不计弹簧测力计的自重。则地面对乙物体的支持力为 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N。
8.如图所示,一同学实验时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10牛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弹簧测力计所受合力为 N。
9.如图所示,一根弹簧一端挂在墙上,用F=200N的力拉另一端,弹簧伸长了20cm。如果改为两个人分别拉弹簧的两端,把它也拉长了20cm,则每个人各自用的力F1= N,F2= N。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0.小盛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装置有:弹簧、钩码、铁架台等器材),探究弹簧的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没有挂钩码时,在纸上画下弹簧下端的位置标记,之后每挂上一个钩码作一个标记,并将数据记录下来。实验中所使用的钩码上面标有“50g”字样。
(1)实验中弹簧受力变长,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研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
A.分析归纳法 B.提出假设 C.提出问题 D.理论推导 E.实验研究 F.得出结论。
你认为“探究弹簧的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的研究”依次采取的四个有用的步骤是 (填字母)。
(2)当挂4个钩码时,弹簧的伸长量是 cm。
(3)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第6、7两次实验中弹簧的长度没有变化,这是因为 (填下面的选项)
A.弹簧太硬了
B.弹簧超出了弹性限度
C.所挂钩码太轻
(4)小盛知道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后,想把此弹簧改装成一个弹簧测力计。于是她在弹簧的 (填“上端”或“下端”)安装了一个指针,并在弹簧后面纸上的刻度旁边标示读数,则此“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0至 N。
(5)在一定范围内,该弹簧所受的拉力F与伸长量△L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是 。
(6)当在弹簧上挂一个物体后弹簧的长度是20cm,那么该物体的重力是 N。
11.小明在学习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后,想自制一个弹簧测力计,他找来了最大称量为10N的弹簧,在不挂钩码时,弹簧长度是2厘米(如图甲)。
(1)小明首先为了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具体关系,通过实验收集部分数据如图乙所示。他设计一个容易发现规律的实验记录表格,请在①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2)请你为他将实验数据整理后填写在表格中 。
(3)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制作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盘,则他所制作的测力计的最小分度值为 N。
(4)小华同学在探究“弹簧长度与外力的变化关系”时,找来一根轻质弹簧以及几个相同质量的钩码,她先用弹簧来做实验,并记录了相应的数据,如表。
①分析数据,小华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与外力成正比。
②若拉力为1.7N,那么根据实验得出的规律可知,此时弹簧长度为 m。
③若用题目中的弹簧制作弹簧测力计,则其称量范围是 N。
考点三 重力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我国发射了神舟宇宙飞船,为载人飞行进行了仿真人实验。飞船在轨道上正常飞行时处于“失重”状态,在这种环境中,以下哪个实验不能与在地面一样正常进行( )
A.用刻度尺测长度B.用放大镜看物体
C.用平面镜改变光路D.用天平测物体质量
2.如图,玩具“不倒翁”被扳倒后会自动立起来,“不倒翁”在摆动过程中所受重力( )
A.大小不变,方向改变B.大小不变,方向不变
C.大小改变,方向改变D.大小改变,方向不变
3.以下关于重力及其方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力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B.正在空中飞行的飞机不受重力作用
C.g=9.8N/kg表示1kg=9.8N
D.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4.下图事例中应用了重力方向的是( )
A.悬挂正相框B.用力拉弹簧
C.往墙敲钉子D.向前推物体
5.小刚同学是一位八年级的男生,下列与他相关的一些估测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他的体重大约是60 N
B.他的百米赛跑速度约为10m/s
C.他的体积大约是 0.06 m3
D.他所穿的运动鞋长度约为 42 cm
6.下列各物体中,所受重力约为1N的是( )
A.一张作业纸B.质量为100g的石块
C.一个小孩D.一只羊
二.填空题(共2小题)
7.一个桥头立着如图所示的标志牌,它的作用是提醒司机所驾驶车辆的总质量不允许超过 kg;当车辆的重力超过 N时,就可能发生危险。(g取10N/kg)
8.小明和爸爸的质量之比为2:3,则他们所受的重力之比为 ;若小明的质量为60kg,则他爸爸所受的重力为 N。(g取10N/kg)
实验次数
0
1
2
3
4
5
6
7
钩码数
0
1
2
3
4
5
6
7
弹簧长/cm
15
16.1
17.2
18.3
19.4
20.5
22.9
22.9
拉力F/N
弹簧的长度L/cm
①
钩码总重/N
0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指针位置/cm
2.5
3.0
3.5
4.0
4.5
5.0
5.5
5.8
5.8
八年级下物理讲义+强化训练(新沪科版)
第1讲 熟悉而陌生的力
TOC \ "1-2" \h \u \l "_Tc14066" 知识回顾 PAGEREF _Tc14066 \h 1
\l "_Tc30224" 考点一 力的概念及描述 PAGEREF _Tc30224 \h 5
\l "_Tc17575" 考点二 弹力及弹簧测力计 PAGEREF _Tc17575 \h 8
\l "_Tc28975" 考点三 重力 PAGEREF _Tc28975 \h 12
考点一 力的概念及描述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个物体互相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B.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C.两个物体相互作用,一定有一个物体受力,另一个物体不一定受力
D.两个物体互相作用,这两个物体同时是受力物体,也同时是施力物体
【解答】解:
A、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不一定就有力的作用,如:并列摆放在水平面上的两个长方体物块,两物块虽然接触,但它们之间没有力的作用,故A错误。
B、在发生力的作用时,两个物体不一定接触(如:磁铁吸引铁钉),故B错误。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受到力的同时,也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即另一个物体一定受力的作用),故C错误。
D、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这两个物体同时是受力物体,也同时是施力物体,故D正确。
故选:D。
2.“熄火”的故障汽车停在水平路面上,大力士用绳子拉着汽车向前运动,如图所示,使汽车向前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
A.汽车发动机B.地面C.绳子D.车轮
【解答】解:大力士通过绳子拉汽车向前运动,使车向前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绳子,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足球进校园”活动的开展,使同学们越来越喜欢足球运动,下列四个力中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
A.被踩在脚下的足球变扁
B.足球在草地上受摩擦力越滚越慢
C.足球在空中在重力作用下沿弧线飞行
D.守门员抱住飞来的足球
【解答】解:
A、被踩在脚下的足球变扁,足球的形状变化,说明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
B、足球在草地上越滚越慢,其速度变小,说明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C、足球在空中沿弧线飞行,其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均发生变化,说明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D、守门员抱住飞来的足球,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说明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四个力中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A。
故选:A。
4.下列过程,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篮球受重力从篮筐内竖直下落
B.滚动的足球受阻力缓缓停下
C.用力将实心球掷出
D.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
【解答】解:A、篮球受重力从篮筐内竖直下落,速度越来越快,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滚动的足球受阻力缓缓停下,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力改变了足球的运动状态;
C、用力将实心球掷出,实心球由静止变为运动,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橡皮泥的形状发生变化,属于力改变物体的形状;
综合分析ABC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属于力改变物体的形状,故D与ABC不同类。
故选:D。
5.酷夏季节,烈日炎炎,长沙市多日维持在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很多人喜欢通过游泳来缓解炎热。但为了生命安全,请同学不要下河下塘游泳。下列关于游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使人向前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水
B.人对水的推力和水对人的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加速向前游动时,力改变了人的运动状态
D.向前游泳过程中,浮力方向可能不是竖直向上
【解答】解:ABC、游泳过程中,人用手和脚向后划水,对水施加向后的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水就会对手和脚施加向前的反作用力且水对人的推力等于人对水的推力,它们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人就前进,水的推力使人前进,改变了人的运动状态,所以ABC正确;
D、浮力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上,故D不正确。
故选:D。
6.在教室的天花板上悬吊着一个电风扇,下列关于这个电风扇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风扇静止时受到的拉力与重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B.电风扇正常转动时对空气没有作用力
C.电风扇正常转动时对天花板的拉力不变
D.电风扇正常转动时对天花板的拉力变小
【解答】解:A、风扇静止时受到的拉力与重力是平衡力,不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A错误;
BCD、风扇静止时受到的拉力与重力是平衡力,拉力等于重力,正常转动时,电风扇向下吹风,故空气对风扇有向上的推力F,电风扇还要受到重力G和吊杆的拉力T,
根据平衡条件,有:F+T=G
故重力G大于拉力T,即正常转动时对天花板的拉力变小,故BC错误,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共3小题)
7.打开房门时,在门把手或把手一侧的边缘用力,力的方向垂直于门面,这种情况下开门最为省力。此事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力的大小、方向有关,同时还和力的 作用点 有关。如果门太紧,我们不易打开,这是由于门和门框之间存在着 摩擦力 的原因。
【解答】解:打开房门时,在门把手或把手一侧的边缘用力,力的方向垂直于门面,这种情况下开门最为省力。此事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如果门太紧,我们不易打开,这是由于门和门框之间存在着摩擦力的原因。
故答案为:作用点;摩擦力。
8.如图所示,用扳手拧螺母,手握在扳手的不同位置,所需用力的大小不同,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它的 作用点 有关。实验证明,在A、B、C三点用扳手拧螺母,更省力的是 C 点。(选填“A”、“B”或“C”)
【解答】解:
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由图示可知,力的作用点分别为A、B、C,作用点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由图示可知,力作用在C点时力臂最大,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在阻力与阻力臂一定时,动力臂越大动力越小,因此在C点处拧螺母较省力。
故答案为:作用点;C。
9.已知用拉力F1=F3=F4>F2,拉同一根锯条使其发生如图所示A、B、C、D四种情景。
(1)如图A、B能说明: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
(2)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是图 A、C 。
(3)如图A、D能说明: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
【解答】解:(1)比较A、B两图,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相同而力的大小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2)比较A、C两图,力的大小和作用点相同而力的方向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比较A、D两图,力的大小和方向都相同而力的作用点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故答案为:(1)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2)A、C;(3)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三.作图题(共4小题)
10.如图所示,杯子静止在水平面上,请画出杯子所受支持力F支和杯子对水平面的压力F压的示意图。
【解答】解:杯子所受支持力从重心竖直向上画,标出符号F支,
杯子对水平面的压力作用点在水平面上,方向垂直于水平面向下,标出符号F压,如图所示:
11.如图,一物体静止在斜面上,请在图中作出斜面所受压力的示意图。
【解答】解:在斜面上选取接触面的中点为压力的作用点,从压力作用点开始画一条垂直于斜面向下、带箭头的线段,符号为F;如图所示:
12.如图所示,一个铁球轻轻放在弹簧上,当它静止时请画出小球所受力的示意图。
【解答】解:小球静止在竖直放置的弹簧上,受到弹簧对其竖直向上的弹力,同时小球受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重力和弹力是一对平衡力;
从小球的重心分别沿弹力和重力的方向画一条有向线段,注意两条线段的长度要相等,如图所示:
13.如图所示,物体A放在B上,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一起向右做加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画出物体A的受力示意图。
【解答】解:物块A和B以相同的速度一起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加速直线运动,A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则AB彼此之间有相对运动趋势,故A受向右的摩擦力的作用;A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并且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支持力的方向竖直向上。如图所示:
。
考点二 弹力及弹簧测力计
一.选择题(共4小题)
1.以下各个力中不属于弹力的是( )
A.手握瓶子的压力B.磁铁对大头针的吸引力
C.绳子对物体的拉力D.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
【解答】解:A、手握瓶子的压力,属于弹力,故A正确;
B、磁铁对大头针的吸引力,属于磁场力,故B错误;
C、绳子对物体的拉力,属于弹力,故C正确;
D、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属于弹力,故D正确。
故选:B。
2.三位同学用同一个弹簧拉力器测臂力,结果每个人都能把双臂伸直,甲同学臂力最大、乙同学双臂最长、丙同学最强壮,关于他们对拉力器的拉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三位同学的拉力一样大B.甲同学拉力大
C.乙同学拉力大D.丙同学拉力大
【解答】解: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拉力成正比,弹簧伸长越长,弹簧产生的弹力越大,人对弹簧施加的拉力也越大;几个同学都把同一弹簧拉力器上的弹簧拉开,都把手臂伸直,手臂越长的人,弹簧的伸长量越大,人所用的拉力越大,根据已知乙同学双臂最长,所以乙同学拉力最大,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3.几位同学使用同一弹簧拉力器锻炼身体,每位同学都可以将弹簧拉力器拉开至两臂伸直。两臂伸直时,对弹簧拉力器拉力最大的是( )
A.力气大的同学B.手臂长的同学
C.体重大的同学D.几位同学都一样大
【解答】解:同一弹簧拉力器所受拉力越大,伸长越长,所以在两臂伸直时,手臂长的同学使弹簧伸长大,对弹簧拉力器的拉力也就越大。
故选:B。
4.一个足球放在一块长木板上,如图所示,木板和足球均发生了弹性形变,关于它们弹力的情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木板形变是由于木板产生弹力造成的
B.足球产生的弹力作用在木板上
C.足球受到的支持力是木板产生的弹力
D.足球产生的弹力就是足球对木板的压力
【解答】解:
A、木板的形变是由于足球产生的弹力造成的,故A错误;
B、木板对足球有弹力的作用,物体间力作用是相互的,足球产生的弹力作用在木板上,故B正确;
C、足球受到的支持力是由木板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故C正确;
D、足球产生的弹力就是足球因为受到重力对木板产生压力的结果,故D正确。
故选:A。
二.填空题(共5小题)
5.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 弹力 ;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2.4 N。
【解答】解:物体由于腐蚀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指针指在2.4N处,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4N。
故答案为:弹力;2.4。
6.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2 N.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就越 长 ,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解答】解:
①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0﹣5N,分度值是0.2N,所以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N。
②在一定弹性限度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就越长,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该原理制成的。
故答案为:2;长。
7.如图所示的装置中,乙物体重8N,甲、乙保持静止状态,乙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为3N,不计弹簧测力计的自重。则地面对乙物体的支持力为 3 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5 N。
【解答】解:对乙进行受力分析可知,乙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向上的支持力和绳子对乙的向上的拉力,由于乙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乙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则支持力等于压力,大小为3N;则绳子对乙的拉力为:8N﹣3N=5N。
由于弹簧测力计处于平衡状态,两侧受到的拉力相同,且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绳子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5N,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N。
故答案为:3;5。
8.如图所示,一同学实验时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10牛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10 N.弹簧测力计所受合力为 0 N。
【解答】解: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由作用在挂钩上的拉力大小决定的,所以其示数是10N;
弹簧测力计所受到的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或因为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所以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合力为0N。
故答案为:10;0。
9.如图所示,一根弹簧一端挂在墙上,用F=200N的力拉另一端,弹簧伸长了20cm。如果改为两个人分别拉弹簧的两端,把它也拉长了20cm,则每个人各自用的力F1= 200 N,F2= 200 N。
【解答】解:改为两人拉弹簧后,其中一人跟墙一样起到了固定弹簧的作用,因此弹簧伸长不变,所用拉力也不变,还是200N,
根据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另一个人的拉力也为200N,即F1=F2=200N。
故答案为:200;200。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0.小盛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装置有:弹簧、钩码、铁架台等器材),探究弹簧的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没有挂钩码时,在纸上画下弹簧下端的位置标记,之后每挂上一个钩码作一个标记,并将数据记录下来。实验中所使用的钩码上面标有“50g”字样。
(1)实验中弹簧受力变长,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形状 ;
研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
A.分析归纳法 B.提出假设 C.提出问题 D.理论推导 E.实验研究 F.得出结论。
你认为“探究弹簧的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的研究”依次采取的四个有用的步骤是 C、E、A、F (填字母)。
(2)当挂4个钩码时,弹簧的伸长量是 4.4 cm。
(3)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第6、7两次实验中弹簧的长度没有变化,这是因为 B (填下面的选项)
A.弹簧太硬了
B.弹簧超出了弹性限度
C.所挂钩码太轻
(4)小盛知道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后,想把此弹簧改装成一个弹簧测力计。于是她在弹簧的 下端 (填“上端”或“下端”)安装了一个指针,并在弹簧后面纸上的刻度旁边标示读数,则此“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0至 2.5 N。
(5)在一定范围内,该弹簧所受的拉力F与伸长量△L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是 F=0.45N/cm×△L 。
(6)当在弹簧上挂一个物体后弹簧的长度是20cm,那么该物体的重力是 2.25 N。
【解答】解:(1)实验中弹簧下面悬挂钩码时,对弹簧产生拉力,弹簧变长,弹簧在力的作用下发生了形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评估结论;在本实验中,所涉及的环节包括提出问题环节,实验环节,分析实验结果环节以及最终的得出结论环节,故以此采取的有用步骤为C、E、A、F;
(2)没有挂钩码时,弹簧的原长为15cm,挂了4个钩码之后,弹簧的长度为19.4cm,弹簧的伸长量△L=L后来﹣L原来=19.4cm﹣15cm=4.4cm;
(3)由表中数据可知每增加1个钩码时,弹簧伸长1.1cm,弹簧的伸长跟拉力成正比,但是当拉力增大到6个和7个钩码时,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不成正比,说明弹簧超出了弹性限度,故B正确;
故选:B;
(4)在弹簧的下端安装指针,并在弹簧后面纸上的刻度旁边标示读数,这样就制成了弹簧测力计;由(3)知,当挂6个钩码和7个钩码时,超出了弹簧的弹性限度,因此弹簧测力计最多只能承受5个钩码,则最大测量值为:F=G=mg=0.05kg×10N/kg×5=2.5N,即此“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0至2.5N;
(5)1个钩码的重力为G=mg=0.05kg×10N/kg=0.5N,由表中数据可知,在一定范围内,每增加1个钩码,弹簧伸长1.1cm,因此弹簧所受拉力与伸长量之间的比例关系为,所以在一定范围内,该弹簧所受的拉力F与伸长量△L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是F=k×△L=0.45N/cm×△L;
(6)当在弹簧上挂一个物体后弹簧的长度是20cm,则弹簧的伸长量为△L=20cm﹣15cm=5cm,由(5)知,弹簧所受拉力F=0.45N/cm×5cm=2.25N,物体的重力与弹簧拉力相等,故物体重2.25N;
故答案为:(1)形状 C、E、A、F;(2)4.4;(3)B;(4)下端;2.5;(5)F=0.45N/cm×△L;(6)2.25;
11.小明在学习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后,想自制一个弹簧测力计,他找来了最大称量为10N的弹簧,在不挂钩码时,弹簧长度是2厘米(如图甲)。
(1)小明首先为了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具体关系,通过实验收集部分数据如图乙所示。他设计一个容易发现规律的实验记录表格,请在①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2)请你为他将实验数据整理后填写在表格中 见下表 。
(3)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制作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盘,则他所制作的测力计的最小分度值为 0.1 N。
(4)小华同学在探究“弹簧长度与外力的变化关系”时,找来一根轻质弹簧以及几个相同质量的钩码,她先用弹簧来做实验,并记录了相应的数据,如表。
①分析数据,小华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弹簧的伸长量 与外力成正比。
②若拉力为1.7N,那么根据实验得出的规律可知,此时弹簧长度为 0.042 m。
③若用题目中的弹簧制作弹簧测力计,则其称量范围是 0~3.0 N。
【解答】解:(1)为了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具体关系,所以表格中应有弹簧的伸长量一行,
(2)不挂钩码时即拉力为零时,弹簧长度是2厘米,拉力逐渐增大,弹簧的长度也逐渐增大,弹簧的伸长量等于弹簧的长度减去弹簧的原长,实验数据如下表:
(3)弹簧受到的拉力为0~4N,刻度尺的测量范围为0~4cm,所以用刻度尺作为测力计的刻度盘,可以用1cm表示1N,则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1N;
(4)①由表中数据可知: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增加0.5N,弹黄的伸长量也增加0.5cm,所以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受到的的拉力成正比,前提是拉力不能大于3.0N,故可以得出结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②由上面分析可知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增加0.5N,弹黄的伸长量也增加0.5cm,则当拉力为1N时弹黄的伸长量为:,
则当拉力为1.7N时弹黄的伸长量为:△L=1.7N×1cm/N=1.7cm,
弹簧的长度为:L=L0+△L=2.5cm+1.7cm=4.2cm=0.042m;
③由表中数据可知,当拉力超过3.0N时,弹簧的伸长量和拉力不再成正比,所以其称量范围是:0~3.0N。
故答案为:(1)弹簧的伸长量△L/cm;
(2)
(3)0.1;(4)①弹簧的伸长量;②0.042;③0~3.0N。
考点三 重力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我国发射了神舟宇宙飞船,为载人飞行进行了仿真人实验。飞船在轨道上正常飞行时处于“失重”状态,在这种环境中,以下哪个实验不能与在地面一样正常进行( )
A.用刻度尺测长度B.用放大镜看物体
C.用平面镜改变光路D.用天平测物体质量
【解答】解:
A、位置的改变不会影响长度的测量,可以用刻度尺测长度,故A不符合题意;
B、用放大镜看物体属于光的折射,而光的传播在太空中也不会受影响,故B不符合题意;
C、用平面镜改变光路属于光的反射,在太空中与在地面应该相同,故C不符合题意;
D、天平测量质量,利用的是物体和砝码对托盘的压力相同,失重状态下,物体对支撑面没有压力,所以无法使用天平测质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如图,玩具“不倒翁”被扳倒后会自动立起来,“不倒翁”在摆动过程中所受重力( )
A.大小不变,方向改变B.大小不变,方向不变
C.大小改变,方向改变D.大小改变,方向不变
【解答】解:由G=mg知,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不倒翁”在摆动过程中质量不变,所以重力不变;
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与物体运动状态无关,所以“不倒翁”在摆动过程中所受重力方向不变。
故选:B。
3.以下关于重力及其方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力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B.正在空中飞行的飞机不受重力作用
C.g=9.8N/kg表示1kg=9.8N
D.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解答】解:AD、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故A错误、D正确;
B、地面附近的物体均受重力,空中的飞机同样受重力作用,故C错误;
C、质量和力是两个不同的量,故1kg=9.8N错误,故C错误。
故选:D。
4.下图事例中应用了重力方向的是( )
A.悬挂正相框B.用力拉弹簧
C.往墙敲钉子D.向前推物体
【解答】解:
A、悬挂正相框是利用了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只要相框的边缘与重锤线平行,则说明相框挂正,故A符合题意。
B、用力拉弹簧,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B不符合题意。
C、往墙敲钉子,体现了压力的作用效果,故C不符合题意。
D、向前推物体,物体在力的方向上运动,说明力正在做功,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小刚同学是一位八年级的男生,下列与他相关的一些估测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他的体重大约是60 N
B.他的百米赛跑速度约为10m/s
C.他的体积大约是 0.06 m3
D.他所穿的运动鞋长度约为 42 cm
【解答】解:A、中学生的质量在60kg左右,受到的重力大约为G=mg=60kg×10N/kg=600N。故A不符合实际;
B、中学生百米赛跑时间在15s左右,平均速度在v===6.7m/s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水的密度是1.0×103kg/m3,人体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在1.0×103kg/m3左右。中学生的质量在60kg左右,体积在V===0.06m3左右。故C符合实际;
D、中学生所穿运动鞋的长度在26cm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C。
6.下列各物体中,所受重力约为1N的是( )
A.一张作业纸B.质量为100g的石块
C.一个小孩D.一只羊
【解答】解:A、一张作业纸的重力约0.005N,故A错误;
B、质量为100g的石块的重力为:G=mg=0.1kg×10N/kg=1N,故B正确;
C、一个小孩的重力约200N,故C错误;
D、一只羊的重力约600N,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共2小题)
7.一个桥头立着如图所示的标志牌,它的作用是提醒司机所驾驶车辆的总质量不允许超过 2×104 kg;当车辆的重力超过 2×105 N时,就可能发生危险。(g取10N/kg)
【解答】解:由图示可知该桥限载标准为20t=2×104kg;
允许车辆的最大重力:
G=mg=2×104kg×10N/kg=2×105N,
故答案为:2×104;2×105。
8.小明和爸爸的质量之比为2:3,则他们所受的重力之比为 2:3 ;若小明的质量为60kg,则他爸爸所受的重力为 900 N。(g取10N/kg)
【解答】解:两球的重力之比:
G1:G2=m1g:m2g=m1:m2=2:3,
小明的质量m1=60kg,
小明爸爸的质量m2=m1=×60kg=90kg,
其重力:G2=m2g=90kg×10N/kg=900N。
故答案为:2:3;900。
实验次数
0
1
2
3
4
5
6
7
钩码数
0
1
2
3
4
5
6
7
弹簧长/cm
15
16.1
17.2
18.3
19.4
20.5
22.9
22.9
拉力F/N
弹簧的长度L/cm
① 弹簧的伸长量△L/cm
钩码总重/N
0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指针位置/cm
2.5
3.0
3.5
4.0
4.5
5.0
5.5
5.8
5.8
拉力F/N
0
1
2
3
弹簧的长度L/cm
2
3
4
5
弹簧的伸长量△L/cm
0
1
2
3
拉力F/N
0
1
2
3
弹簧的长度L/cm
2
3
4
5
弹簧的伸长量△L/cm
0
1
2
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精品讲义 第6讲 认识浮力(强化训练)(原卷版+解析),共17页。
这是一份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精品讲义 第4讲 液体压强(强化训练)(原卷版+解析),共32页。
这是一份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精品讲义 第3讲 固体压强(强化练习)(原卷版+解析),共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