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16 一线三等角相似模型(教师版)-中考数学几何模型重点突破讲练

    专题16 一线三等角相似模型(教师版)-中考数学几何模型重点突破讲练第1页
    专题16 一线三等角相似模型(教师版)-中考数学几何模型重点突破讲练第2页
    专题16 一线三等角相似模型(教师版)-中考数学几何模型重点突破讲练第3页
    还剩2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16 一线三等角相似模型(教师版)-中考数学几何模型重点突破讲练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6 一线三等角相似模型(教师版)-中考数学几何模型重点突破讲练,共29页。

    【模型1】一线三锐角相等
    如图16-1,已知,要证∽,可根据,
    ,,结合,可证∽。
    【模型变式1】一线三直角
    如图16-2,已知,同一线三锐角相等模型可证得:∽。
    【模型变式2】一线三钝角相等
    如图16-3,已知,同一线三锐角相等模型可证得:∽。
    【例1】如图,将含30°的直角三角尺放在矩形ABCD中,三角尺的30°角的顶点与点B重合,其余角的顶点分别在AD和CD边的点E,F处,若点E恰好为AD的中点,则的值是( )
    A.B.C.D.
    【答案】A
    【分析】根据两个角相等可证明△ABE∽△DEF,得 ,再根据∠EBF=30°,得BE=EF,设DF=x,则AE=x,从而得出AB和CF的长度,即可解决问题.
    【解析】解:∵∠BEF=90°,
    ∴∠AEB+∠DEF=90°,
    ∵∠AEB+∠ABE=90°,
    ∴∠DEF=∠ABE,
    ∵∠A=∠D,
    ∴△ABE∽△DEF,
    ∴ ,
    ∵∠EBF=30°,
    ∴BE=EF,
    ∴设DF=x,则AE=x,
    ∵点E为AD的中点,
    ∴AE=DE=x,
    ∴AB=3x,
    ∴CF=CD﹣DF=3x﹣x=2x,
    ∴ ,
    故选:A.
    【例2】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12,AE=0.25AB,点P在BC上运动(不与点B,C重合),过点P作PQ⊥EP,交CD于点Q,则CQ的最大值为______
    【答案】4
    【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B=∠C=90°,AB=BC=12,从而证明一线三等角模型相似△BPE∽△CQP,设BP=x,则CP=BC-BP=12-x,进而可得,即可解答.
    【解析】∵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B=∠C=90°,AB=BC=12,
    ∴∠BEP+∠EPB=90°,
    ∵AE=0.25AB,
    ∴AE=3,
    ∴BE=AB-AE=9,
    设BP=x,则CP=BC-BP=12-x,
    ∵PQ⊥EP,
    ∴∠EPQ=90°,
    ∴∠EPB+∠QPC=90°,
    ∴∠BEP=∠QPC,
    ∴△BPE∽△CQP,
    ∴,
    ∴,
    ∴,
    ∴当x=6时,CQ的最大值为4,
    故答案为4.
    【例3】如图,四边形ABCD中,∠B=∠C=90°,点E为BC中点,AE⊥DE于点E.点O是线段AE上的点,以点O为圆心,OE为半径的⊙O与AB相切于点G,交BC于点F,连接OG.
    (1)求证:△ECD∽△ABE;
    (2)求证:⊙O与AD相切;
    (3)若BC=12,AB=6,求⊙O的半径和阴影部分的面积.
    【答案】(1)见解析
    (2)见解析
    (3)
    【分析】(1)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证∠AEB=∠CDE,且∠B=∠C,从而解决问题;
    (2)延长DE、AB交于点P,根据ASA证△DCE≌△PBE,得DE=PE,从而有AD=AP,再证明∠DAO=∠GAO,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OH=OG,从而证明结论;
    (3)根据BC=12,AB=6,可求出∠AEB=60°,有△OEF是等边三角形,通过AO=2OG,得r=4,阴影部分的面积通过梯形面积减去扇形面积即可.
    【解析】(1)证明:∵AE⊥DE,
    ∴∠AED=90°,
    ∴∠DEC+∠AEB=90°,
    ∵∠C=90°,
    ∴∠CDE+∠DEC=90°,
    ∴∠AEB=∠CDE,
    ∵∠B=∠C,
    ∴△ECD∽△ABE;
    (2)证明:延长DE、AB交于点P,作OH⊥AD于H,
    ∵E为BC的中点,
    ∴CE=BE,
    在△DCE和△PBE中,

    ∴△DCE≌△PBE(ASA),
    ∴DE=PE,
    ∵AE⊥DP,
    ∴AE垂直平分DP,
    ∴AD=AP,
    ∴∠DAO=∠GAO,
    ∵OH⊥AD,OG⊥AB,
    ∴OH=OG,
    ∴⊙O与AD相切;
    (3)解:如图,连接OF,
    ∵点E为BC中点,
    ∴BE=BC=6
    在Rt△ABE中,∵BE=6,AB=6,
    ∴AE==12,
    ∴sinA=,
    ∴∠A=30°
    ∴∠AEB=∠AOG=60°,
    ∵OE=OF,
    ∴△OEF是等边三角形,
    ∴∠EOF=60°,
    设半径为r,
    ∴AO=2OG,
    ∴12-r=2r,
    ∴r=4,
    ∴OG=OE=OF=4,
    ∴EF=OE=4,
    ∴BF=BE-EF=2,
    ∴AO=8,
    在Rt△AGO中,AO=8,OG=4,
    ∴AG=4,
    ∴BG=AB-AG=2,
    ∵∠GOF=180°-∠EOF-∠AOG=60°,
    ∴S阴影=×(2+4)×2−=6-.
    一、单选题
    1.如图,△ABC中,BC=6,BC边上的高为3,点D,E,F分别在边BC,AB,AC上,且EF∥BC.设点E到BC的距离为x,△DEF的面积为y,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
    A.B.
    C.D.
    【答案】A
    【分析】过点A向BC作AH⊥BC于点H,所以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EF,进而求出函数关系式,由此即可求出答案.
    【解析】解:过点A向BC作AH⊥BC于点H,
    根据相似比可知:,
    即,
    解得:EF=2(3-x),
    则△DEF的面积y=×2(3-x)x=-x2+3x=-(x-)2+,
    故y关于x的函数图象是一个开口向下、顶点坐标为(,)的抛物线.
    故选:A.
    2.如图,点,将线段平移得到线段,若,则点D的坐标是( )
    A.B.C.D.
    【答案】D
    【分析】先过点C做出轴垂线段CE,根据相似三角形找出点C的坐标,再根据平移的性质计算出对应D点的坐标.
    【解析】
    如图过点C作轴垂线,垂足为点E,




    在和中,

    ∴,
    ∴ ,
    则 ,
    ∵点C是由点B向右平移6个单位,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
    ∴点D同样是由点A向右平移6个单位,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
    ∵点A坐标为(0,3),
    ∴点D坐标为(6,5),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3.如图,已知矩形AOBC的顶点O在坐标原点,点A的坐标是(-2,1),点B的纵坐标是3,则点C的坐标是( )
    A.B.C.D.
    【答案】A
    【分析】作轴于点D, 过点A作轴于点E,过点C作轴于点G,先通过角度等量代换证明,求出,再证明,求出,,则,,由此可解.
    【解析】解:如图,
    作轴于点D, 过点A作轴于点E,过点C作轴于点G,
    ∵点A的坐标是(-2,1),点B的纵坐标是3,
    ∴,,,
    ∵轴,轴,轴,
    ∴,
    ∵ 四边形AOBC是矩形,
    ∴,
    ∴,
    ∴,
    ∴,
    ∴,即,
    ∴.
    ∵ 四边形AOBC是矩形,
    ∴,
    ∵,
    ∴,
    又∵,
    ∴,
    ∴,
    在和中,

    ∴,
    ∴,,
    ∴,,
    ∵点C在第二象限,
    ∴点C的坐标是.
    故选A.
    4.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P是BC上一点(点P不与点B,C重合),连接AP.作PE⊥AP,PE交CD于点E.若AB=6,点P为BC的中点,则DE=( )
    A.B.C.D.
    【答案】B
    【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余角,可证明出△ABP∽△PCE,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出CE的值,最后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即可求解.
    【解析】解:在正方形ABCD中,AB=BC=CD=6,∠B=∠C=90°,
    ∵P为BC中点,
    ∴BP=PC=AB=3,
    ∵AP⊥PE,
    ∴∠APE=90°=∠APB+∠EPC,
    ∵∠B=90°,
    ∴∠APB+∠BAP=90°,
    ∴∠BAP=∠EPC,
    ∵∠B=∠C=90°,
    ∴△ABP∽△PCE,
    ∴,即,
    ∴,
    ∴DE=CD-CE=,
    故选:B.
    5.如图所示,矩形ABCD中,AD=a,AB=b,若要使BC边上至少存在一点P,使△ABP、△APD、△CDP两两相似,则a,b间的关系一定满足( ).
    A.B.C.D.
    【答案】A
    【分析】由于△ABP和△DCP相似,可得出关于AB、PC、BP、CD的比例关系式.设PC=x,那么BP=a-x,根据比例关系式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由于BC边上至少有一点符合条件的P点,因此方程的△≥0,由此可求出a、b的大小关系.
    【解析】解:若设PC=x,则BP=a-x,
    ∵△ABP∽△PCD,
    ∴,即,
    即x2-ax+b2=0方程有解的条件是:△=a2-4b2≥0,
    ∴(a+2b)(a-2b)≥0,则a-2b≥0,
    ∴a≥2b.
    故选:A.
    6.如图,矩形ABCD,E在CD上,连接BE,将四边形ABED沿BE翻折得到四边形,若恰好经过点C,,,则线段BE的长为( )
    A.B.C.D.
    【答案】A
    【分析】设,则,,则,根据已知条件,证明,利用三角形相似的性质,得出,即可得出,解关于x、y的方程组即可得出x、y的值,最后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E即可.
    【解析】解:∵四边形ABCD为矩形,
    ∴CD=AB=3,BC=AD=5,,
    根据折叠可知,,,,,
    设,则,,则,

    ,,
    ∴,
    ∴,

    即:,
    ∴,整理得:,
    ∴,
    解得:,(舍去),

    ∴,
    ,故A正确.
    故选:A.
    二、填空题
    7.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8,M、N分别是BC、CD上的两个动点,且始终保持AM⊥MN.当CN=2时,CM=______.
    【答案】4
    【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AB=BC=8,∠B=∠C=90°,进而证明∠BAM=∠NMC,得△BAM∽△CMN,即可求得CM的值.
    【解析】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B=BC=8,∠B=∠C=90°,
    ∴∠BAM+∠BMA=90°,
    ∵AM⊥MN,
    ∴∠AMN=90°,
    ∴∠BMA+∠NMC=90°,
    ∴∠BAM=∠NMC,
    ∴△BAM∽△CMN,
    ∴,
    ∴,
    解得MC=4.
    故答案为:4.
    8.如图,正方形的边长为8,是边上一动点(与,不重合),连接.是延长线上一点,过点作的垂线交的平分线于点,则面积的最大值是 __.
    【答案】8
    【分析】先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证明出,设,则,再利用同角的余角相等,判断出,进而得出,得出,然后求出,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的面积,再根据函数的性质求最值.
    【解析】解:作于,
    四边形是正方形,

    是的角平分线,




    设,则,

    四边形是正方形,,

    ,,








    当时,.
    故答案为:8.
    9.如图,正方形ABCD中,,,点P在BC上运动(不与B,C重合),过点P作,交CD于点Q,则CQ的最大值为___.
    【答案】4
    【分析】先证明△BPE∽△CQP,得到与CQ有关的比例式,设CQ=y,BP=x,则CP=12-x,代入解析式,得到y与x的二次函数式,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可求最值.
    【解析】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PQ⊥EP,
    ∴∠B=∠C=90°,∠EPQ=90°,
    ∴∠BEP+∠BPE=90°,∠QPC+∠BPE=90°,
    ∴∠BEP=∠CPQ.
    又∵∠B=∠C=90°,
    ∴△BPE∽△CQP.
    ∴.
    设CQ=y,BP=x,则CP=12-x.
    ∴,化简得,
    整理得,
    所以当x=6时,y有最大值为4.
    故答案为:4.
    10.如图,在矩形中,为边上的一点,将沿翻折,得到,且在边上,为边上的一点,过点作的垂线交于点,连接交于点,连接,若,,平分,则的长度为______.
    【答案】
    【分析】过点作于点,延长,交于点,设,,由翻折可知:,,则,,在和中,根据勾股定理得,,证明∽,可得,证明∽,可得,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以解决问题.
    【解析】解:如图,过点作于点,延长,交于点,

    设,,
    由翻折可知:,,
    则,,
    在和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
    ,,
    解得,,
    ,,
    ,,

    ∽,





    由翻折可知:,



    ∽,



    平分,,,

    故答案为:.
    三、解答题
    11.如图,在矩形中,点、分别在边、上,∽,,,,求的长.
    【答案】
    【分析】由∽,,,,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得DF的长,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EF的长.
    【解析】解:∵△ABE∽△DEF,
    ∴,
    ∵,,,
    ∴,
    解得:
    ∵四边形ABCD是矩形,
    ∴∠D=90°,
    ∴EF=.
    故选:C.
    12.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是AD的中点,点F在CD上,且CD=4DF,连接EF、BE,求证BE=2EF.
    【答案】证明见解析
    【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证明出,再利用性质求解.
    【解析】解:设,
    在正方形中,

    ,,


    ∴BE:EF=AB:DE=1:2,
    ∴BE=2EF.
    13.如图,正方形ABCD中,点E在BC边上,且AE⊥EF,若BE=2,CF=,求正方形ABCD的边长.
    【答案】6
    【分析】证明,可得,从而得到,进而得到CE=4,即可求解.
    【解析】解∶ ∵AE⊥EF,
    ∴∠AEF=90°,
    ∴∠AEB+∠CEF=90°,
    在正方形ABCD中,∠B=∠C=90°,AB=BC,
    ∴∠BAE+∠AEB=90°,,
    ∴∠BAE=∠CEF,
    ∴,
    ∴,
    ∵AB=BC,
    ∴,
    ∴,
    ∴CE=4,
    ∴BC=CE+BE=4+2=6,
    即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6.
    14.如图,DA⊥AB于A,EB⊥AB于B,C是AB上的动点,若∠DCE=90°.求证:△ACD∽△BEC
    【答案】见解析
    【分析】根据AD⊥AB,BE⊥AB,有∠DAC=90°=∠EBC,∠D+∠ACD=90°,∠E+∠ECB=90°,再根据∠DCE=90°,有∠DCA+∠ECB=90°,即有∠D=∠ECB,则结论得证.
    【解析】证明:∵AD⊥AB,BE⊥AB,
    ∴∠DAC=90°=∠EBC,
    ∴∠D+∠ACD=90°,∠E+∠ECB=90°,
    ∵∠DCE=90°,
    ∴∠DCA+∠ECB=90°,
    ∴∠D=∠ECB,
    ∵∠DAC=90°=∠EBC,
    ∴△ACD∽△BEC.
    15.如图,在矩形中,,,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在上滑动,点与,不重合,一直角边经过点,另一直角边与射线交于点.
    (1)求证:∽;
    (2)当时,求的长;
    (3)是否存在这样的点,使的周长等于周长的倍?若存在,求出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详见解析
    (2)8
    (3)
    【分析】(1)根据矩形的性质,推出,再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又因,推出,,从而证明∽;
    (2)根据含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可得结论;
    (3)假设存在满足条件的点,设,则,由∽知,解得的值,从而得结论.
    【解析】(1)证明:四边形是矩形,


    又,


    ∽;
    (2)解:在中,,,






    中,,

    (3)解:假设存在满足条件的点,
    设,则,
    ∽,
    根据的周长等于周长的倍,得到两三角形的相似比为,
    ,即,
    解得,


    16.如图,四边形ABCD中,,点E在边BC上,连接AE,DE,且AE⊥DE.
    (1)求证:;
    (2)若,,,求的值.
    【答案】(1)见解析;(2)或
    【分析】(1)首先根据AE⊥DE,可得,再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可得,据此即可证得结论;
    (2)首先设EC=x,则BE=11-x,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列出方程,即可求得EC的长,最后根据正切的定义即可求得.
    【解析】(1)解:AE⊥DE,






    (2)解:设EC=x,则BE=11-x,

    ,得,
    得,
    解得x=3或x=8,
    经检验x=3或x=8是原方程的解,
    或.
    17.如图,,,P为AB上一点,,连接CD.
    (1)若,求BD的长;
    (2)若CP平分,求证:.
    【答案】(1)BD的长为;
    (2)见解析
    【分析】(1)利用一线三等角模型证明△ACP∽△BPD,即可解答;
    (2)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PCD=∠ACP,从而可得∠PCD=∠DPB,然后证明△CPD∽△PBD,即可解答.
    【解析】(1)解:∵AB=9,AC=3,
    ∴BP=AB-AP=9-3=6,
    ∵∠A=∠CPD,∠ACP+∠APC=180°-∠A,∠APC+∠BPD=180°-∠CPD,
    ∴∠ACP=∠BPD,
    ∵∠A=∠B,
    ∴△ACP∽△BPD,
    ∴,即,
    ∴BD=,
    ∴BD的长为;
    (2)证明:∵CP平分∠ACD,
    ∴∠PCD=∠ACP,
    ∵∠ACP=∠DPB,
    ∴∠PCD=∠DPB,
    ∵∠CPD=∠B,
    ∴△CPD∽△PBD,
    ∴,
    ∴PD2=CD•BD.
    18.如图,四边形OABC是矩形,点A的坐标为(0,6)点C的坐标为(4,0),点P从点A出发,沿AB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B出发,同时点Q从点B出发,沿BC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C运动,当点P与点B重合时,点P、Q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1)当t=1时,请直接写出△BPQ的面积为 ;
    (2)当△BPQ与△COQ相似时,求t的值;
    (3)当反比例函数y= (x> 0)的图象经过点P、Q两点时.
    ①求k的值;
    ②点M在x轴上,点N在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上,若以点M、N、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请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M的坐标.
    【答案】(1)3
    (2)当△BPQ与△COQ相似时,t的值为或
    (3)①;②当以点M、N、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点M的坐标为(,0)
    【分析】(1)由点,的运动速度,可找出当时点,的坐标,进而可得出,的长,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求出此时的面积;
    (2)由可知分两种情况考虑,①当时,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关于的分式方程,解之经检验后即可得出值;②当时,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关于的分式方程,解之经检验后即可得出值.综上,此问得解;
    (3)①由题意可得出点,的坐标,利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得出关于,的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
    ②由①可得出点,的坐标,分为边及为对角线两种情况考虑:当为边时,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求出值,进而可得出点的坐标,由点,重合可得出此种情况不存在;当为对角线时,利用对角线互相平分可求出的值,进而可得出点,的坐标.综上,此问得解.
    【解析】(1)当时,点的坐标为,点的坐标为,
    ,,

    故答案为:3;
    (2)当运动时间为秒时,,,.
    与相似,,
    分两种情况考虑:
    ①当时,,即,
    解得:,,
    经检验,,是原分式方程的解,符合题意,

    ②当时,,即,
    解得:,,
    经检验,是原分式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当与相似时,的值为或.
    (3)①依题意,得:点的坐标为,点的坐标为.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两点,



    ②由①可知:点的坐标为,点的坐标为.
    设点的坐标为,点的坐标为,.
    分两种情况考虑:
    当为边时,,

    点的坐标为,此时点,重合,不符合题意,
    此种情况不存在;
    当为对角线时,,

    点的坐标为,,点的坐标为,.
    综上所述:当以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点的坐标为,.

    相关试卷

    专题22 对角互补模型(教师版)-中考数学几何模型重点突破讲练:

    这是一份专题22 对角互补模型(教师版)-中考数学几何模型重点突破讲练,共41页。

    专题17 旋转相似模型(教师版)-中考数学几何模型重点突破讲练:

    这是一份专题17 旋转相似模型(教师版)-中考数学几何模型重点突破讲练,共33页。

    专题15 共边共角相似模型(教师版)-中考数学几何模型重点突破讲练:

    这是一份专题15 共边共角相似模型(教师版)-中考数学几何模型重点突破讲练,共46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