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素养练习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6讲隋唐盛衰及其制度上的重要建树 试卷 0 次下载
-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素养练习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7讲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试卷 0 次下载
-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素养聚焦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3讲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试卷 0 次下载
-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素养聚焦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讲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试卷 0 次下载
-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素养聚焦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试卷 0 次下载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素养聚焦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4讲汉代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展开材料 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 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
——据《汉书》《后汉书》等整理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朝国家治理的措施,简析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试答: 措施:郡县严格执行统一的制度、法令;建立察举制度,培育士大夫官僚队伍;实行编户齐民制度;强调儒家伦理规范的教化作用;使用统一的文字;在制度上对各地区民众同等对待。意义:奠定了中国的基本疆域;强化了民族认同;形成了追求统一的价值观;创立了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基本模式。
家国情怀——汉代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意义
历史解释——汉代强干弱枝的重要措施
(1)迁徙郡国豪富,有效地打击了地方势力,加强了朝廷力量。
(2)推恩王侯子弟,进一步解决了诸侯王过于强大难以制约的问题。
(3)颁布“附益法”,限制世人与诸侯王交游。
(4)惩治地方豪族,对压制地方豪族的猖獗气焰、强化中央集权起了显著的作用。
(5)设置十三部刺史,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历史解释——儒学正统地位确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探究2 东汉的衰亡
材料 自给自足的田庄经济,独立的私人武装力量,豪强地主的田庄俨然就是一个独立性很强的王国。经济上,它们不断膨胀的势力是对国家小农经济的严重破坏;政治上,它们是中央集权的离心力量;军事上,它们拥有不断壮大的私人武装力量,是对国家统一局面的严重威胁。在黄巾大起义和汉末大乱中,许多豪强大族乘机割据称雄,如曹操、袁绍等。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他们的势力不断壮大。从公元190年讨伐董卓伊始,这些地方军阀之间的斗争就开始了,最终发展为全国性的混战。
——摘编自赵长欣《政治腐败下东汉的灭亡》
思考:结合材料,概括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演变给东汉社会带来的影响。
试答: 破坏小农经济;威胁中央集权,不利于国家统一;是导致东汉灭亡的重要原因。
历史解释——东汉后期威胁王朝统治的主要因素
(1)匈奴问题:两汉时期,中原王朝强大之时,匈奴一般与中原王朝维持和平的局面,但是东汉后期国力衰败,匈奴又趁机发展起来,成为威胁东汉政权的外部力量。
(2)豪强地主:东汉政权依靠豪强地主建立,此后,豪强势力进一步膨胀,逐渐演变为地方割据势力,对东汉王朝构成巨大威胁。
(3)外戚宦官专权:东汉后期,朝廷上出现外戚、宦官、士大夫等多支政治力量相互角逐的局面,错综复杂的激烈争斗致使中央政府更加衰微混乱,政治更趋腐朽黑暗。
(4)土地兼并严重:东汉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农民失去土地,阶级矛盾尖锐,这是造成黄巾起义的最主要原因。材料主旨
材料主要论述了汉朝国家治理的措施及其意义。
巩固
统一
汉武帝巩固边疆;公元前60年,为了管理西域,西汉建立西域都护府;东汉对西域与乌桓等地的经营,对疆域拓展、巩固统一、开发边疆、推动民族交融,有重要意义。
制度
创设
完善中央集权体制,完善官僚选拔、管理和监察体制,为后世政治体制的进一步创新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经济
发展
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和管理,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促进了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为中外经济的交流提供了基础。
价值
观念
推广儒学的价值观念及“大一统”的政治理论,冲破学派、地域、民族的藩篱,增强了国家统一意识与凝聚力。
民族
交融
境内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不断深入,出现相互交融、共同创造新文化的局面。如乐舞文化,大量部族乐器融入华夏古乐之中,丰富了乐舞的表现手段与形式。
统一
心理
秦汉之后,统一多民族国家成为历史发展的主导模式,也成为一种人心所向的必然归宿。即使是在分裂状态下,“华夏必将走向统一”也是占据主导地位的政治意识。
对汉代
政治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和打击了地方割据势力,稳定了封建统治秩序。
对民族
精神
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成为维护国家统一的强大思想武器。
对传统
文化
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
对皇权
既为皇权的合理性进行辩护,也借助神权警示统治者,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
对古代
教育
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
对法律
使汉代以后的法律具有儒学化的特点,即将儒家的道德精神注入法律、法令,使儒家思想成为古代立法、司法的重要指导思想。
材料主旨
材料介绍了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发展的影响。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4讲汉代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4讲汉代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共6页。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3讲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3讲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共6页。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4讲汉代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4讲汉代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西汉的建立,汉初的统治,东汉衰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