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一节 反应热综合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一节 反应热综合训练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B.用于制造“后母戊鼎”的青铜以及我国生成的“超级钢”都属于合金
C.可在过渡元素中寻找制造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材料的元素
D.“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该提取物质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2.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三种化石能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地沟油加工制成的生物柴油是碳氢化合物
B.石油通过催化裂化过程可将重油裂化为汽油
C.石油是由多种烃组成的混合物
D.人类目前所直接利用的能量大部分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3.“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应该分类回收。生活中废弃的铁锅、铝制的易拉罐、铜导线等可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它们属于
A.有机物B.碱C.氧化物D.金属或合金
4.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2011年9月29日卫生部出台《食用盐碘含量》国家标准,碘盐中碘含量的平均水平(以碘元素计)为20 mg/kg—30mg/kg,说明摄入过少和过量的碘都对人体健康不利
B.“地沟油”危害健康,不仅是因为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E、脂肪酸油脂已经被破坏,营养低,而且含有黄曲霉素、苯并芘,这两种毒素都是致癌物质
C.用CO2合成聚碳酸酯可降解塑料,实现“碳”的循环利用
D.2012年3月2日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设了PM2.5平均浓度限值, PM2.5受到普遍的关注,因为PM2.5在空气中能形成了气溶胶,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对空气质量影响较大(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接近于2.5×10-6m的颗粒物)
5.我国南海海底发现巨大的“可燃冰”分布带,目前发现的可燃冰储量大约是化石燃料总和的两倍,“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一水合甲烷晶体(化学式CH4·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冰由四种元素组成
B.可燃冰主要成分是固态水
C.可燃冰能燃烧,说明水具有可燃性
D.可燃冰的发现为我国在新世纪使用高效能源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6.下列措施中,能减少或控制汽车尾气污染有效且可行的是
①制定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并严格执行
②开发清洁能源汽车,如氢能汽车、太阳能汽车等
③市民出行戴防护面具
④市民大量移居城市郊区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工业生产中常选用NaOH作为沉淀剂B.利用海水资源也可制取淡水
C.向苦卤中通入是为了提取溴D.粗盐可采用溶解、除杂和蒸发结晶等过程提纯
8.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嫦娥五号”运载火箭用液氧液氢推进剂,产物对环境无污染
B.新能源汽车电池的负极有石墨化碳材料,该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C.电解冶炼铝技术的成熟使铝合金应用得到普及
D.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全合成技术,让化解粮食危机成为可能
9.已知, kJ/ml,其他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和的总能量小于
C.b大于366
D.a、c的值可以判断Br-Br和Cl-CI键的相对强弱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麦芽糖和蔗糖的水解产物相同B.天然油脂属于酯类物质
C.淀粉和纤维素的分子式不同D.石油裂化和裂解都可制得烯烃
11.中和热是在稀溶液中,强酸、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l水时放出的热量,中和热为57.3kJ/ml。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HNO3(aq)+KOH(aq)=H2O(l)+KNO3(aq)ΔH>﹣57.3 kJ/ml
B.HNO3(aq)+NH3•H2O(aq)=H2O(l)+NH4NO3(aq)ΔH<﹣57.3 kJ/ml
C.CH3COOH(aq)+KOH(aq)=H2O(l)+CH3COOK(aq)ΔH<﹣57.3 kJ/ml
D.CH3COOH(aq)+NH3•H2O(aq)=H2O(l)+CH3COONH4(aq)ΔH>﹣57.3 kJ/ml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氢键,离子键和共价键都属于化学键
B.化学家门捷列夫编制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C.药剂师和营养师必须具备化学相关专业知识
D.石灰石是制造玻璃和水泥的主要原料之一
13.用铝热反应冶炼难熔金属,其主要原因是
A.铝单质具有导热性B.铝单质被氧化成氧化铝时,放出大量的热
C.铝单质是氧化剂D.铝单质具有两性
14.青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合金。下列关于合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合金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化学或机械性能
B.目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合金是铝合金
C.稀土金属对改善合金的性能作用非常大
D.储氢合金、钛合金、耐热合金和形状记忆合金能满足某些尖端技术的需要
15.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加剧“温室效应”。下列活动会导致大气中CO2含量增加的是
A.燃烧煤炭供热B.利用风力发电C.增加植被面积D.节约用电用水
16.下列关于古籍中的记载说法错误的是
A.《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涉及的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制造“司母戊鼎”的青铜属于合金
C.《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D.诗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描述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17.氢气是非常有前途的新型能源,氢能开发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制取氢气。以水为原料大量制取氢气最理想的途径是
A.寻找更多的化石燃料,利用其燃烧放热,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B.利用太阳能直接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C.以焦炭和水反应制取水煤气分离出氢气
D.由热电站提供电力电解水产生氢气
18.下列变化中发生了取代反应的是
A.石油裂解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铜丝表面产生黑色氧化膜,烧热后浸入无水乙醇恢复光亮
C.乙烷与氯气混合,光照一段时间后黄绿色消失
D.将苯加入溴水中,振荡后水层接近无色
19.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过程中,大量防护和消毒用品投入使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聚丙烯为生产防护服的主要原料,属于合成材料
B.ClO2泡腾片和酒精均可杀灭新型冠状病毒,二者消毒原理均是利用了其强氧化性
C.保持空气湿度和适当降温或经常通风就可以防止病毒传播,所以室内无需专门消毒
D.3月至今,国外疫情日趋严重,防疫物资异常紧张,普通民众用棉纺织品代替无纺布自制防护口罩,甚至口服消毒液等措施可以有效防止病毒蔓延
20.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制备途径如题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途径①反应所得气体循环利用体现了绿色化学思想
B.途径②制备,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为
C.途径③制备,当过量时能完全反应
D.生成等量的,三种途径中参加反应的的物质的量为:①=②=③
2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任何条件下,化学反应的焓变都等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B.同温同压下,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相同
C.相同条件下,若1 ml O、1 ml 所具有的能量分别为、,则
D.已知,则1 ml KOH固体与足量稀盐酸充分混合放出57.3 kJ热量
2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石油裂化和裂解可以得到乙烯、丙烯、甲烷等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
B.石油的分馏、煤的气化和液化均为化学变化
C.厨余垃圾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质资源
D.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化石燃料,作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合成氮和生产甲醇等
23.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把石灰浆喷涂在树干上可消灭树皮上的过冬虫卵
B.生活垃圾直接焚烧会产生很多对身体有害的物质
C.钢铁在潮湿空气中易发生化学腐蚀
D.锅炉水垢中的CaSO4通常先用Na2CO3溶液处理,使其转化成CaCO3,而后用酸去除
24.2021年6月,中国航天员搭乘“神舟十二号”进驻空间站,开启了中华民族“空间站时代”的新篇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舱外航天服使用的镀铝胶布是一种复合材料
B.航天器使用的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C.航天员“天地通话”耳机使用的双层蛋白皮革是有机物
D.航天员佩戴的质轻、耐冲击腕表使用的钛合金是金属材料
25.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上通过石油分馏得到大量化工原料苯
B.冬奥场馆建筑应用了新材料碲化镉发电玻璃,碲和镉均属于过渡元素
C.“光化学烟雾”“臭氧空洞”“硝酸型酸雨”的形成都与氮氧化物有关
D.“天宫课堂”实验:乙酸钠过饱和溶液结晶形成温热“冰球”,该过程发生吸热反应
二、填空题
26.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 m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
27.已知氮化硅陶瓷材料可由石英固体与焦炭颗粒在高温的氮气流中通过如下反应制得:3SiO2+6C+2N2Si3N4+6CO。该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1)该反应是 (填“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ΔH (填“>” “<”或“=”)0。
(2)该反应过程中,断裂旧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 (填“>”“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节 反应热的计算综合训练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一节 反应热课后作业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一节 反应热综合训练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