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一同步课件 6.1.2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326110/0-170703630737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一同步课件 6.1.2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326110/0-170703630746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一同步课件 6.1.2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326110/0-170703630750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一同步课件 6.1.2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326110/0-1707036307524/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一同步课件 6.1.2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326110/0-1707036307563/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一同步课件 6.1.2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326110/0-1707036307612/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一同步课件 6.1.2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326110/0-1707036307658/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一同步课件 6.1.2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326110/0-1707036307703/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1节 细胞的增殖课文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1节 细胞的增殖课文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纺锤丝,星射线,细胞板,细胞膜,染色体,两个子细胞,无丝分裂,细胞核,蛙的红细胞,分生区细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梳理·填准记牢——自主·预习·先知一、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1.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点
2.有丝分裂的特征和意义(1)特征:将亲代细胞的 经过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 中。(2)意义: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 的稳定性。
三、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1.实验原理(1)高等植物根尖、芽尖的 能进行有丝分裂。(2)在高倍显微镜下,可根据细胞内 的存在状态,判断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3)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容易被 (如甲紫溶液)着色。(4)盐酸和酒精混合液能使组织中的细胞 。2.实验试剂(1)解离液:由 和 按1∶1 配制而成。(2)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使 着色。(3)漂洗液: ,洗去组织中的解离液。
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
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
3.实验步骤(1)装片的制作:
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
(2)观察:使用低倍镜找到根尖 的细胞,然后换上 ,观察分生区的各个细胞,并找到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
知识应用·强化落实——效果·检测·定向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不同( )(2)动物细胞分裂间期有DNA的复制和中心粒的倍增( )(3)无丝分裂过程中核膜不消失( )(4)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直接用甲紫溶液染色( )(5)解离和压片都有利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 )
课程标准描述细胞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分裂,其中有丝分裂保证了遗传信息在亲代和子代细胞中的一致性。 素养达成
设疑激趣有丝分裂中形成的染色体可以在高倍镜下观察到,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来判断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另外,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在结构上有很大的区别,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但有中心体,因此它们的有丝分裂过程也有着不同的地方。这就是这节课要学的内容。
探究点一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及无丝分裂任务1 观察教材P114图6-3,回答下列问题:1.动植物细胞分裂前期形成纺锤体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2.动植物细胞分裂末期细胞一分为二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高等植物细胞是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动物细胞是由两组中心粒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高等植物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细胞壁,一个细胞形成两个子细胞;动物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一个细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
3.(1)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与细胞分裂有关的细胞器及作用有何异同?
相同点:①线粒体:为细胞分裂提供能量。②核糖体:合成与细胞分裂有关的蛋白质。不同点:①动物细胞间期中心粒倍增;分裂前期,两组中心粒发出的星射线形成纺锤体。②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参与形成新的细胞壁。
(2)无丝分裂过程中有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分离吗?两个子细胞的遗传物质完全相同吗? (3)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是无丝分裂吗?
无丝分裂过程中有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分离。无丝分裂不能保证亲代细胞的遗传物质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两个子细胞的遗传物质不完全相同。
不是。无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一种分裂方式,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称为二分裂。
任务2 (教材P112~114图6-2、图6-3)下图是动植物细胞分裂示意图,请按照要求归类。
(1)表示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是____________。(2)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是____________。
1.比较动物细胞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
2.根据染色体变化识别细胞分裂时期(1)染色质变为染色体,染色体散乱分布→前期,如图1。(2)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中期,如图2。(3)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后期,如图3。(4)染色体变成染色质→末期,如图4。
3.动植物细胞分裂图像的识别(1) (2)图像呈圆形,外面无细胞壁,或有中心粒结构,无细胞板结构,通过缢裂方式产生子细胞,一般可判断为动物细胞。
4.与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及相应的生理作用
【重点笔记】动物细胞和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可以归纳为:1.三个时期:区别较大的集中在分裂间期、前期和末期。 2.二个结构:变化集中于中心体和细胞板两个结构。 3.一个特例:低等植物细胞兼具动物细胞和高等植物细胞的特点。
1.(合格考)关于高等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分裂时,染色体的活动不同B.细胞质的分裂方式相同C.纺锤体的形成和消失方式相同D.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的作用不同
解析: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是相同的;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动物细胞从中央凹陷缢裂均分细胞质,植物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分隔细胞质形成两个子细胞;纺锤体的形成不同;动物细胞由两组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植物由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在末期高尔基体的作用不同,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细胞分裂无直接关系,植物细胞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2.(合格考)下列关于无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低等生物细胞特有的分裂方式B.也存在遗传物质的复制过程C.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丝D.分裂过程中不出现染色体的变化
解析:无丝分裂是指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的一种细胞分裂方式。无丝分裂与有丝分裂一样也存在遗传物质的复制过程。无丝分裂在高等动物体内也存在,如蛙的红细胞的分裂。
3.(等级考)下面是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模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上述细胞有丝分裂的顺序是甲→丁→乙→丙B.显微镜下观察到最多的细胞处于甲时期C.开始出现染色体的时期是丁,染色体开始转变成染色质形态的时期是丙D.若某药物可抑制纺锤体形成,则它极可能是作用于丙图
解析:图中甲为间期,乙为后期,丙为末期,丁为前期,故图中细胞有丝分裂顺序为甲→丁→乙→丙;细胞周期中,间期历时最长,显微镜观察有丝分裂的动物组织细胞,处于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出现在前期,消失转变为染色质发生在末期;极可能是作用于丁图。
4.(等级考)如图为动物和高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某时期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甲图所示细胞在有丝分裂前期时,一对①分开,其间有星射线相连B.乙图所示细胞在有丝分裂前期时,无①出现,但会从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C.甲图所示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时,③向内凹陷D.乙图所示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时,⑤聚集形成新的细胞膜
解析:甲图所示为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前期时,一对①中心体分开,其间有星射线相连,A正确;乙图所示为高等植物细胞,无①中心体,在有丝分裂前期时,会从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B正确;甲图所示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时,③细胞膜向内凹陷,把细胞缢裂为两部分,C正确;乙图所示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时,⑤细胞板扩展成新的细胞壁,D错误。
探究点二 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DNA数量变化规律任务1 结合细胞增殖各时期染色体的特点,以体细胞中DNA数目为2c、染色体数目为2n为例,完成下列问题:(1)请绘出DNA的变化曲线,并分析:
①核DNA数目加倍是在什么时期?原因是什么? ②核DNA数目减半是在什么时期?原因又是什么?
分裂间期。原因是DNA分子的复制,DNA分子数目加倍。
末期。原因是细胞一分为二,DNA数目减半。
(2)请绘出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并分析:①染色体数目加倍是在什么时期?原因是什么?②加倍后的染色体数目减半是在什么时期?原因是什么?
后期。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
末期。原因是细胞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减半。
(3)请绘出染色单体的变化曲线。
任务2 如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图解,请分析:(1)AB段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BC段中始终存在染色单体吗? (3)CD段表示什么时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又只含有一个DNA分子。
细胞分裂过程中表示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的数目变化有多种形式,如表格、曲线、柱状图等。1.表格形式
2.曲线图形式(1)纵坐标是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的数量A→B是DNA复制的结果,C→D是染色体着丝粒分裂的结果,E→F是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的结果。
(2)纵坐标是染色体与DNA的比值图中A→B是G1期,1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B→C是S期,完成DNA复制,1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所以比值由1到1/2,直至DE段;到了后期,染色体着丝粒分裂,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个染色体,每个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比值由1/2到1,直至末期。
3.柱状图形式A→B表示间期(G1)的变化,B→C表示G2、前期到中期的变化,C→D表示中期到后期的变化,D→E表示后期到末期的变化。
【重点笔记】(1)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是最多的。(2)细胞有丝分裂中,核DNA在分裂间期因为DNA的复制而加倍,末期细胞一分为二时减半;染色体在后期着丝粒分裂后加倍,末期细胞一分为二时减半;染色单体形成于间期,出现于前期,后期消失。
1.(合格考)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当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三者数量比为1∶2∶2时,所处的分裂期应是( )A.前期和中期 B.中期和后期 C.后期和末期 D.前期和末期
解析:在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细胞核内染色体复制的结果是每条染色体形成两条完全一样的姐妹染色单体,共用一个着丝粒,因此在分裂期的前期和中期,每一条染色体含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也含两个DNA分子,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的数量之比为1∶2∶2。
2.(合格考)真核细胞的DNA是随着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的,研究表明,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复制是不同步的,有的先复制,有的后复制。下图中能真实反映染色体复制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是( )
解析:染色体复制的实质是DNA的复制,染色体复制后染色体的数目不变。
3.(等级考)细胞增殖过程中DNA含量会发生变化,通过测定一定数量细胞的DNA含量,可分析其细胞周期。根据细胞的DNA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目如图。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错误的是( )A.乙组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B.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C.丙组中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D.将周期阻断在DNA复制前会导致甲组细胞数量减少
解析:乙组细胞中的DNA相对含量为2c~4c,说明正在进行DNA复制,A正确;甲组和乙组所示的细胞均处于分裂间期,丙组细胞中的DNA相对含量为4c,说明正处于分裂期,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量远多于分裂期的细胞,说明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B正确;丙组处于分裂期,其中处于分裂后期和末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C正确;将周期阻断在DNA复制前将会导致甲组细胞数量增加,D错误。
探究点三 运用模型作解释及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任务1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计算得到下表,请据表分析:
(1)在相同时间内,NaOH在每个“细胞”内扩散的深度是否相同?说明什么? (2)“细胞”的表面积和体积之比随着“细胞”的增大发生什么变化?
基本相同。说明NaOH在每个“细胞”内扩散的速率是相同的。
(3)NaOH扩散的体积和整个“细胞”的体积之比随着“细胞”的增大发生什么变化? (4)由此可见,细胞体积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流的效率之间是什么关系? (5)结合影响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因素和细胞生长所需的条件,思考细胞是不是越小越好?
细胞体积越大,与周围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流的效率就越低。
不是。组成细胞的结构(如核糖体等)和物质(如酶)必须占据一定的空间,细胞内各种生化反应的进行也需要一定的空间,这些因素决定了细胞的体积不能太小。
任务2 根据下图和教材内容完成相关问题:
(1)该实验的选材有什么要求?下表中最合适的是哪一种生物?
由于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目较少,因此选材时要选分裂期占细胞周期的比例相对较高的生物细胞,这样可以使处于分裂期的细胞相对较多,容易观察。根据这个原则,表中最合适的应该是物种C。
(2)实验中在用解离液对根尖进行解离的时候,时间选择3~5 min,处理时间太短或太长都不好,请思考要严格控制时间的原因。 (3)解离完要进行漂洗,而且一定要彻底,这样处理的目的是什么?
①解离时间过长会使根尖过分软化且染色体成分会被破坏。②解离时间过短会使根尖细胞解离不充分,不能相互分离。
防止残留的解离液继续破坏细胞,同时解离液也影响染色效果和腐蚀镜头。
(4)装片中细胞相互重叠,会导致观察效果不理想,请思考实验中有哪些操作可以保证细胞相互分散开? (5)视野中处于哪个时期的细胞数目最多?为什么?
①解离要充分;②用镊子弄碎;③压片。
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因为在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经历时间最长。
(6)在观察时如何找到分生区细胞? (7)能否将视野固定在一个细胞观察其连续的变化过程?如果不能,应怎样做?
把制成的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扫视整个装片,找到呈正方形且排列紧密的细胞即为分生区细胞。
不能。将视野固定在一个细胞观察不到动态分裂过程,因为细胞解离后已被杀死。因此要通过移动装片寻找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像。
1.运用模型解释细胞的大小影响物质运输的效率(1)单位时间内扩散深度代表葡萄糖扩散的速率。相对表面积会影响运输效率,但对扩散效率没有影响。(2)物质扩散体积整个细胞体积,代表物质运输效率。(3)在相同时间内,NaOH在每个“细胞”内扩散的深度基本相同,说明NaOH在每个“细胞”内扩散的速率是相同的。(4)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流的面积相对越小,所以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
2.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1)实验成功的关键及注意事项
(2)使根尖细胞相互分散的方法(1)解离,解离液中的盐酸可破坏细胞壁的果胶层,使组织细胞分离。(2)制片时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3)压片可使细胞尽可能呈单层铺展。
【重点笔记】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2)细胞核所控制的细胞质范围有一定的限度。2.(1)不清楚“解离”的作用原理,误认为可以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动态变化过程。(2)不清楚细胞具有的相应结构,误认为赤道板也能观察到。(3)对取材原理不清楚,误认为根尖任何部位的细胞都可作为观察对象,实际上只有分生区细胞才可以作为观察对象。(4)每一时期的时长=细胞周期×此时期的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
1.(合格考)大多数高等动植物细胞的直径一般在20~30 μm之间,根据实验细胞模型的探究,你认为对如此微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分析是( )A.细胞越大,物质运输所需时间越长B.细胞越小,物质运输所需时间越长C.细胞越小,物质运输越快,代谢越旺盛D.细胞越小,遗传物质发挥作用越容易
解析:随体积增大,物质交换和运输所需时间相应增加。细胞变小,物质运输所需时间相应减少;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比值一般以1/3为宜,细胞太小,不利于细胞代谢;遗传物质的表达需要场所,细胞太小遗传物质不易发挥作用。
2.(合格考)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制片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B.观察中期细胞可清晰地看到染色体且随后染色体着丝粒分裂C.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不能观察到染色体D.低倍镜下寻找分生区的依据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解析:制片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A正确;观察中期细胞可清晰地看到染色体但是看到的细胞均是死细胞,所以看不到动态变化,B错误;细胞分裂间期时间长,所以显微镜下只有少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C正确;分生区细胞分裂能力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D正确。
3.(等级考)下列关于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从新生的根尖上取材,才能观察到有丝分裂B.解离时间要尽量长,以确保根尖组织细胞充分分离C.滴加清水、弄碎根尖以及压片都有利于细胞的分散D.临时装片镜检时,视野中最多的是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
解析:高等植物的根尖、茎尖等部位的分生区细胞都能进行有丝分裂,A错误;解离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解离时间过长会使根尖过分软化,且细胞内染色体结构被破坏;解离时间过短,根尖细胞未完全分散开,细胞可能会重叠,B错误;在制片过程中,滴加清水、弄碎根尖以及压片等操作都有利于细胞的分散,C正确;分裂间期在细胞周期中历时最长,故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D错误。
4.(等级考)洋葱根尖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如图为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图像。
请回答问题:(1)制作洋葱根尖临时装片需要经过________、漂洗、________和制片等步骤。(2)图中的D细胞处于分裂的________期,伴随着丝粒的分裂,______________分开,两条子染色体移向两极,细胞两极各有一套染色体,每套包含________条染色体。(3)如果按一个细胞周期的时序,最合理的顺序是________(填字母)。
解析:(1)制作洋葱根尖临时装片需要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等步骤。(2)图中的D细胞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两条子染色体移向两极,处于分裂的后期,细胞两极各有一套染色体,每套包含16条染色体。(3)A处于有丝分裂前期,B处于有丝分裂中期,C处于有丝分裂间期(G1),D处于有丝分裂后期,E处于有丝分裂末期,F处于有丝分裂间期(G2)。如果按一个细胞周期的时序,最合理的顺序是CFABDE。
(4)该同学在观察了洋葱根尖分生区有丝分裂的装片后做了如下统计:处在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洋葱完成一个细胞周期需要14小时,那么有丝分裂分裂期的平均持续时间是________小时。
分裂间期比分裂期时间长
解析:由于分裂间期比分裂期时间长,故处在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如果洋葱完成一个细胞周期需要14小时,那么有丝分裂分裂期的平均持续时间=14×(13+12+3+2)/(90+13+12+3+2)=3.5小时。
主干落实 1.动物细胞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在于: (1)间期中心粒倍增; (2)前期纺锤体由两组中心粒发出的星射线组成; (3)末期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最后把细胞缢裂为两部分。 2.无丝分裂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3.限制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①细胞表面积与体积比;②细胞核与细胞质的相对比值。
4.细胞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效率就越低。 5.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的作用是使染色体着色,盐酸和酒精的作用是解离植物细胞。 6.洋葱根尖细胞分裂装片制作的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7.由于细胞分裂间期持续时间最长,因此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
1.依据生理特点,鉴别一个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最可靠的方法是检查它( )A.DNA的复制方式 B.是否出现星射线C.细胞质分成两部分的方式 D.自身蛋白质合成的方式
解析:最可靠的区分依据是检查它的子细胞形成方式。
2.如图为某一高等生物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某一时期的图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生物为一种植物B.该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C.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D.该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
解析:图中细胞具有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细胞中正在发生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正向两极移动,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染色体数目以着丝粒为准,图中有8个着丝粒即含有8条染色体,没有染色单体存在。
3.如图表示某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分子含量变化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O~a段表示间期,染色体复制,DNA含量加倍B.动物细胞中,只有在b~d段含有两组中心粒C.c~d段细胞核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为1∶2∶2D.细菌与b~c段细胞相比主要区别是没有核膜和核仁
解析:O~a段表示间期,进行染色体复制(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DNA含量加倍,A正确;动物含有中心体,中心体在间期复制,在有丝分裂的前、中、后期的细胞中都含有2个中心体,即图中a~d段细胞中都含有2个中心体,B错误;c~d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所以此时细胞核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为1∶0∶1,C错误;b~c段表示分裂中期,由于核膜、核仁在前期已经解体消失,故中期细胞中没有核膜和核仁,而细菌细胞是原核生物,没有核膜、核仁,所以细菌与b~c段细胞均无核膜、核仁,D错误。
4.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动物细胞,当中心体移向两极时,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核DNA分子数(c)可表示为下图中的哪一项( )
解析:动物细胞有中心体,在细胞分裂间期,中心体的两个中心粒各自产生了一个新的中心粒,即中心体的复制。在分裂前期,一组中心粒的位置不变,另一组中心粒移向细胞的另一极,因而决定了细胞的分裂方向。由此可知题目要求判断的是分裂前期三者的数量关系,它们的数量关系是: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1∶2∶2。
5.下列有关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中,不正确的是( )A.与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比例有关B.细胞核的大小是有一定限度的C.细胞体积过大不利于细胞内外物质交换D.细胞的体积与细胞核无关
解析:与细胞的表面积和体积比有关,细胞体积越大,细胞的表面积和体积比越小,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A正确;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所以细胞不能无限长大与细胞核所能控制的范围有关,B正确、D错误;细胞体积与细胞核所控制的细胞质范围有关,C正确。
6.为了寻找更为理想的“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以及探究不同材料适宜的取材时间,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步骤1 选长势相同的50粒大蒜蒜瓣和50颗红葱,剔除大蒜蒜瓣和红葱的老根,置于装有适量清水的烧杯中,在20~25℃下培养,每2天更换一次清水。步骤2 待大蒜和红葱的须根长出后,每24 小时分别测量二者的须根长度,记录并处理数据。结果如图1。步骤3 若干天后,在8:00~16:00时段内,每2小时取生长健壮的须根根尖制成临时装片。观察时随机选取30个视野,统计各视野中分裂期细胞数以及细胞总数,并计算细胞分裂指数(分裂期细胞数/细胞总数)。结果如图2。显微镜下观察根尖有丝分裂结果如图3。
分析并回答:(1)绘制图1所依据的数据,应该是同一时间测量并计算得到须根长度的________。(2)制作根尖临时装片的过程: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剪取根尖,放入盐酸和酒精的混合液中________3~5 min;将根尖放入清水中漂洗10 min;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根尖染色3~5 min,压片后制成装片。图3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细胞图像正确顺序是 ____________。已知正常大蒜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6条,红葱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4条,C时期大蒜细胞的染色体条数是________条。
解析:(1)实验中要对所得数据计算平均值,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2)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剪取根尖,放入盐酸和酒精的混合液中解离3~5 min,目的是使得组织细胞分散开来;将根尖放入清水中漂洗10 min;用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对根尖染色3~5 min,压片后制成装片。图3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细胞图像正确顺序是:B有丝分裂前期→A有丝分裂中期→C有丝分裂后期→D有丝分裂末期。正常大蒜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6条,C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断裂染色体加倍,故C时期大蒜细胞的染色体条数是32。
(3)显微镜观察发现处于________ (时期)的细胞数量最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4)能否选定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___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结合图1、图2分析,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最适宜的材料及取材时刻是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作装片时在解离步骤细胞已经死亡
红葱、上午10∶00左右
解析:(3)由于间期持续的时间最长,故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处于间期的细胞数量最多。(4)制作装片时在解离步骤细胞已经死亡,所以不能选定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5)结合图1、图2分析,相同天数,红葱的须根长度更长,上午10:00细胞分裂指数更高,所以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最适宜的材料及取材时刻是红葱上午10:00左右。
练习与应用一、概念检测1.(1)× (2)×2.
二、拓展应用1.分裂间期是为分裂期做物质准备的阶段,因为开始分裂之后核膜、核仁会消失,染色质螺旋成染色体就不能再进行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所以需要在间期做好充足的物质准备,才能满足分裂期的需要;在间期细胞会进行生长,当体积达到一定程度时,方可进行分裂。2.略。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3节 细胞的衰老和死亡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通透性,多种酶,磷脂分子,DNA,基因突变,蛋白质,DNA蛋白质复合体,DNA序列,正常基因的DNA序列,个体的衰老或死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2节 细胞的分化课文内容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个体发育,一个或一种细胞,结构和生理功能,持久性,普遍性,专门化,遗传信息的表达情况,韧皮部细胞,无机盐和糖类,完整植株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4节 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一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图片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无水乙醇,3实验步骤,SiO2和CaCO3,单层尼龙布,溶解度,溶解度高,2实验步骤,剪去两角,去角一端1cm,毛细吸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