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获奖表格教学设计
展开备课组名称
高一地理
周次
本节
教学内容
1.2人口迁移
本节
教学目标
运用实例或资料,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说明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带来的影响。
运用世界、国家或地区等图文资料,说明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利用资料或图表,认识人口迁移的类型,说明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
本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运用人口迁移的相关原理,说明某区域人口迁移的现象
本节内容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本节内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预设(二课时)
导入:《山海情》讲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西海固的人民和干部们响应国家扶贫政策的号召,完成易地搬迁,在福建的对口帮扶下。通过辛勤劳动和不懈探索,将风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
思考:影响西海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这对我国当时的人口分布有什么影响?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及影响
1、概念:人们总是不断地进行空间移动,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我们把涉及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称为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的判断依据(需同时满足):
(1)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位移。
(2)居住地变更(跨越行政区域界限,至少为县级)。
(3)时间限度—永久性或长期性(通常为一年及以上)。
旅游、度假、出差、暂时搬迁、春运是否属于人口迁移?
【提示】人口流动:人口在地区之间所作的各种各样短期的、重复的或周期性的运动,分为周期流动和往返流动。
下列现象哪些属于人口迁移?
“民工”涌向城市
韩梅从美国学成归来,在上海工作。
小王去北京旅游一个月
三峡地区居民搬入沿海城市安家落户
江西的小明同学到广东上学,同时把户口也迁过去。
2、分类:
按照迁移的范围(按是否跨越国界)分: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
按迁移方向分:城市到城市、城市到农村、农村到农村、农村到城市。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走西口”,亦称“走口外”,是指山西、陕西等地民众前往长城以外的内蒙古草原垦荒、经商的移民活动。
“闯关东”,是指从清朝同治年间到中华民国这个历史时期内,关内百姓去关东(今泛称“东北”)谋生的历史。
“下南洋”,中国人去南洋区域活动(官事、经商、打工)。
【知识拓展】人口数量的变化
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这种人口数量的变化称为人口机械增长。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是由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共同决定的。
1、人口自然增长(户籍人口),受生产力水平和出生率死亡率变动的影响
2、人口机械增长
(1)概念: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这种人口数量的变化。
人口机械增长=年内迁入人口数—年内迁出人口数
(2)人口机械增长率: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通常为1年),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又称人口净迁移率。
人口净迁移率>0,人口机械增长率为正,当地迁入人口>迁出人口;
人口净迁移率<0,人口机械增长率为负,当地迁入人口<迁出人口。
3、人口迁移的影响
从明清初期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华北大批的迫于生计的穷苦百姓历尽艰辛,闯荡到东北大地谋求生存,其中尤以山东人为多。这股移民大潮,是我国近代最大的一次移民浪潮,被称为“闯关东”。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黑龙江,由此导致了两地人口迁移的方向出现反转,出现了“雁南飞”的现象。这两次人口迁移对东北地区产生了不一样的影响。
思考:
1、阅读上述材料结合课本内容,思考“闯关东”对东北地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阅读上述材料结合课本内容,思考“雁南飞”对东北地区有什么影响。
1、“闯关东”增加了东北地区的劳动力,利于东北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经济发展。但由于人口大量迁入,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社会问题突出。
2、“雁南飞”使人口迁出,缓解了东北地区的人地矛盾,利于生态环境改善,同时因劳动力减少,影响了地区产业开发和经济发展。
人口迁移对区域其他方面的影响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人们为什么要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呢?推拉理论解释了人口迁移的原因。推拉理论认为人口迁移的动力由迁出地的推力( 排斥力)与迁入地的拉力(吸引力)共同构成。
1、“推力”因素:消极因素,促使移民离开。
2、“拉力”因素:积极因素,吸引移民迁入。
3、迁移阻碍:距离远近、语言相同/不同、文化和民族宗教信仰差异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往往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早期的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是基础因素。
现代的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进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自然因素
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和资源丰富的地区是人们向往的定居地,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拉力。
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等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推力。
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往往对人口迁移起着主导作用。各地区之间普遍存在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多数情况下,人们都倾向于到高收入的地方工作,过上更好的生活。所以,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迁入率较高,而经济落后的地区,人口迁出率较高
城市化的推进、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局、区域大规模开发、优惠政策的出台会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社会因素
政治、军事、文化等多种人文因素也会影响人口的迁移。如在政局动荡、战争频发的地区,常常发生大规模的人口迁出。
学以致用:案例——美国的人口迁移
(1)促使美国成为一个移民国家的因素有哪些?
①美洲属于未开发的新大陆,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②欧洲失业工人和破产农民增加,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待遇迁往美洲;
③新航线的开辟为人们顺利迁移扫除障碍;
④殖民扩张是人口迁移的促进因素,加快了人口迁移的过程。
(2)结合背景材料,归纳美国不同阶段国内人口大规模迁移的主要因素及流向。
(3)任选一个阶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美国东北部老工业区纬度较高,冬季严寒,工业密集,环境恶化,居住条件差,而太平洋沿岸、墨西哥湾沿岸环境优美,阳光充足,气候适宜,新资源开发和新工业兴起,吸引了大批人口迁移到这些地区。
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一)国际人口迁移
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二)国内人口迁移
我国的“民工流”
板书
本周教学
内容“一科一辅”习题处理
课时作业
本周教学内容中需集中讨论的疑难问题
结合实例,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高中地理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优质表格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a href="/dl/tb_c4003751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优质表格教学设计及反思</a>,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地域文化,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四层,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版 (2019)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第二节 城镇化优质表格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a href="/dl/tb_c400375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第二节 城镇化优质表格教学设计</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城镇化的意义,世界城镇化进程,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地理信息技术在城镇管理中的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第一节 人口分布精品表格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a href="/dl/tb_c400374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一节 人口分布精品表格教案设计</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人口分布,世界人口的分布,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