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整理 (素材)六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15326613/0-170708947253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整理 (素材)六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展开
这是一份《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整理 (素材)六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共2页。
《地球的运动》单元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外到内):地壳、地幔、地核。地球表面主要是由陆地和海洋组成,其中海洋面积为71%,陆地面积为29%,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周围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大气层)包围。地球是一颗行星。太阳东升,白昼开始,太阳西落,黑夜降临,昼和夜在不停地交替出现,昼夜交替是地球常见的天文现象。地球上一昼夜的时间为一天(24小时)。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地球上被阳光照到的地方处于白昼,没被阳光照到的地方处于黑夜。模拟昼夜交替现象的实验:手电筒模拟太阳,乒乓球等球体模拟地球。通过模拟实验,我们发现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设有多种,还需结合更多的事实证据得出最后结论。9.地球会绕地轴自转,地轴是倾斜的(地轴是假想的,不是真实存在的)。地球自转的同时还会绕太阳公转。地球上不同的地区,每天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坐在前进的汽车上观察窗外的树木,树木的运动方向是向后。坐在转动的轮椅上观察,周围的景物的运动方向和轮椅转动的方向相反。坐在地球这个“大转椅”上,每天看到太阳和其他天体东升西落,这说明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东边的北京比西边的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地球自转一周要24小时。日影变化与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有关。古人通过圭表来观察日影的四季变化。正午时分,物体的影子随四季变化呈有规律的变化。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的变化规律:夏至正午时分物体的影子最短;冬至正午时分物体的影子最长;春分和秋分正午时分物体的影子适中。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并且产生四季变化。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地球地轴倾斜的方向不会发生变化。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形。同一时间地球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影响(昼夜对生物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光照,白昼光强,黑夜光弱):有的动物适应较强的光照,主要在白天活动,称为昼行性动物,例如蝴蝶。有的动物适应弱光,主要在夜间活动,称为夜行性动物,例如猫头鹰、蝙蝠。白天,郁金香随着太阳升起而开放,晚上郁金香会收拢花瓣,像这样的还有昙花、夜来香。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不同的季节,一些动物会掉毛,比如北极狐在夏季和冬季都会换上不同颜色的毛。在寒冷的冬季,一些动物会用冬眠的方式过冬,例如青蛙。一些植物到了秋冬季节会落叶。学说名称地心说日心说天文学家托勒密哥白尼相同点地球是球形的。天体的运动是圆周运动。不同点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地球静止不动。地球是运动的,绕轴自转,24小时自转一周。日月星辰等所有天体随着地球转动,并且每天做一次圆周运动。太阳不动,处于宇宙的中心,地球以及其他的行星都围绕着太阳做圆周运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