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石壕吏教学设计
展开1、地位及作用《石壕吏》是杜甫《三吏》中的一篇,也是艺术成就较高的一篇。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传统的名家名篇。有对精神自由的渴望,有对学习生活、理想社会的期望,有对民生疾苦的同情。这些诗文有情趣,有理趣,表现了古人的哲思和情怀。学习本单元,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培养文言语感,欣赏文中精彩的语句,还要体会古人的人生感悟,从中得到思想启迪和情感陶冶。
2、内容简析
《石壕吏》是一首叙事诗,反映的是安史之乱时期老百姓的痛苦生活,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全篇以老妇的致词为主,兼有动作描写,再加上对偶句的运用,使文章愈加生动。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此诗场面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中心突出,诗风明白晓畅,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之作。
课标分析
新课标中对于阅读的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这节课的主环节问题设计上,我设计了一个围绕“苦”字来串联文本的主问题,学生借助这个问题,到诗句的字里行间去解读文本,关注细节。《语文课程标准》还提出“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这堂课,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本的解读,以小组为单位还原《石壕吏》中老妪和官吏的对话,学生自主完成对话的补充、排练,课上进行展演。就展演效果来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一定的深度,并且自主揣摩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表情等细节,在一定程度上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家庭的苦难和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而且从这次活动中,学生们也锻炼了合作分工能力,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学情分析
《石壕吏》是《唐诗三首》中的一首,学生们在前面已经学习过杜甫的诗,对杜甫的生平和作品风格已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学习起来应该有一定基础。但因为诗歌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现实,这与青少年的人生阅历有些距离,再加上这首诗写的比较巧妙,感情表达比较隐晦,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创新了教学形式,设置了学生耳熟能详的生活情境,把把握诗歌的内容,品味人物形象以及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作为学习的重点,而对作者爱国与爱民之间的矛盾,作为突破点来讲。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2.品词析句,体会老妪因何苦,差吏为何怒;
3.小组合作展示,感受杜甫矛盾的内心世界。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全文,体会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
2.展开想象补充《石壕吏》中的人物语言与神态描写。
教学难点
学习以侧面描写的方式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评价任务】
唐朝的微博上有几条关于杜甫的话题一直被置顶,热度高居不下,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啊,杜甫在“安史之乱”超话里给粉丝们发表了自己的新作品,这首新诗一经发表就立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到底怎么回事?
【学习活动】
一、活动一: 根据原帖——直观事件
1.读一读这首诗,看看杜甫写了些什么内容,注意难读的字词。
2.网友路人甲求助:这帖子写的什么意思?有没有好心人帮忙解释一下。你们想的和他说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学生结合原文和注释自主疏通诗意。
3.网友路人甲又追评:“太长了,你能帮着挑些重点内容出来吗?”
明确:夜晚吏在捉人(概括文本)
二、活动二:直观事件——深挖主角
1.网友们已经把故事都整理出来了,路人乙这时候追评:“故事里的场景提到了好多人呐,主要人物是谁呢?”明确:老翁、老妇、吏、孙子、母、杜甫2.找到了主要人物,路人丙又加入评论:“原帖的信息量好大啊!我发现这些人物在楼主的视角下发生了好多事,有人看出来了吗?”明确四件事:(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听妇前置词、独与老翁别)3.我们可以从这几件事中看出妇和吏什么形象?苦、怒
三、活动三:品妇之苦, 观吏之怒
1.老妇苦,苦在何处?请从原帖中找出来。(同桌交流)明确:三男二死,丧子之苦;家庭贫穷,困窘之苦;晚景凄凉,应征之苦。(请一位网友把老妇的“苦”读出来)
2.帖子里与老妇的“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什么内容?明确:怒,“吏呼一何怒”。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对比鲜明,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渲染出差役蛮横的形象。他因何而怒?请结合背景说一下①节节败退;②工作压力大;③老百姓不愿意配合;④老翁跳墙逃跑了。
四、活动四:聚焦情感——采访当事人
网友们一直在杜甫的帖子下追帖跟评。经过一晚上的舆论发酵,网友不仅对差吏随意捉人而气愤,也对杜甫的冷漠旁观感到心寒,认为他不配“诗圣”之名。大唐新闻报对此次事件十分关注,于是请来两位当事人及杜甫进行一次采访。老师作为记者,你们作为被采访的这些角色,接受我的提问好吗?记者分别采访了这三个问题:采访老妇:你为什么主动要求去战役前线?你不害怕吗?采访差吏:你们为什么要夜里去捉人,白天不能去吗?为什么要捉人,也算政府单位,出来代表的是政府形象,就不能文明一些吗?
采访杜甫:
1.你曾在寒风中高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但“有吏夜捉人”这一事件中,你却选择冷漠旁观,网友都表示十分的不满,质疑你当初是在作秀,对此你有什么可解释的吗?生小组合作讨论后接受采访
2.网友们都很好奇“如闻泣幽咽”这句是你听到谁在哭?能跟大家说说吗?
五、活动五:聚焦情感——感悟精神师:经过一系列采访,大唐新闻报决定为真实的杜甫写一个专题,现全网征集专题名称。路人丁想了三个,你认为哪个最符合?说说你的理由。(学生畅所欲言)忧国忧民的他:体现了杜甫的感情形象,希望战争快点结束,但是又同情老百姓被战争所害,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没有文采。无处宣泄的悲悯之心:有文采,发人深思,“悲悯”二字体现了杜甫对老妪一家的同情,无处宣泄和如闻泣幽咽相照应。但是体现不出爱国情怀。他的矛盾—小家与大家:概括简练形象,写出了他的矛盾心理:既希望国家安定又同情老百姓。
六、活动六:演读诗歌——入情入境
班主任王老师也看到了这条爆火的帖子,认为其很适合改成课本剧参加校园戏剧赛。于是在班级群里发布了此项任务,要求小组们参照提示补进差吏的台词,并进行试演。(文言、白话皆可)支架:例:石壕吏(汝家有男丁否?):老妪(擦着眼泪):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还有他人否?):老妪(害怕颤抖):室中更无人。石壕吏(其真无人耶?):老妪(哽咽):惟有乳下孙。石壕吏(孙母现何在?):老妪(悲愤):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石壕吏(汝家必征一人。):老妪(慢慢抬头、眼神坚定):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总结作业】我们从“吏夜捉人”这一事件中感受到了战争年代人民的悲惨命运;感受到“诗圣”杜甫的矛盾内心,其实战争的哭声不仅回荡在作者的耳边,也萦绕在历史的长河中久久不散。(播放视频:战争中的孩子们)作业布置:试一试:给杜甫写个回帖,为战争中的人们写一首诗。(体裁不限)
《石壕吏》课后反思
《石壕吏》是杜甫的一首叙事诗,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根据单元目标的要求,以及本课内容、思想、写作上的特点,我确定将教学难点放在会诗人矛盾复杂的思想情感上。但是学习《石壕吏》,有一定的难度,主要因为杜甫的诗歌大多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现实,这与青少年的人生阅历有些距离,再加上这首诗本身写得比较巧妙,因此,我的教学设计新颖有创意,旨在增强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读中品味,读中理解,一层层由浅入深体味诗歌的内容、主题、人物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探究过程中,我采用了自主、合作的方法,体现在两方面:1.自主。学生根据预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这样就给了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同时教师对于诗歌节奏划分,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提高教学效果。2.合作。对于一些疑难问题让学生来合作讨论解决,集思广益,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合作能力,体会集体的力量,合作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在参与体验中理解了诗作的思想内容,从而再现诗作意境,品味蕴含在诗歌字里行间的感情,使学生对本诗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表达能力;深入挖掘人物,激发学习兴趣,使学习更生动;应该说,本节课的教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实现了预期教学目标,学生获得了有关品读古诗歌的规律性方法,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教学总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这节课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些问题的教师评价性的语言不够及时、适当、有效,富有鼓励性。针对以上问题我将进一步提升自己,及时运用积极的评价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体验成功与快乐!总而言之,非常感谢学校和平台给予了我这次锻炼的机会,一次经历就是一次成长,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取长补短,再创佳绩!
初中石壕吏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石壕吏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七言古诗,都属于古体诗,整体感知,合作探究,1.写作特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八年级下册石壕吏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石壕吏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深情导入,作者介绍,学习目标,自由读诗文,注释明诗文,合作演诗文,拓展悟圣心,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石壕吏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石壕吏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