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二十五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第62讲欧洲文化的形成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二十五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第62讲欧洲文化的形成第1页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二十五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第62讲欧洲文化的形成第2页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二十五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第62讲欧洲文化的形成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二十五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第62讲欧洲文化的形成

    展开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二十五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第62讲欧洲文化的形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024浙江模拟]有学者认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024江西宜春月考]宗教在古希腊长期盛行,但祭司在思想领域从没有起过任何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对古希腊人来说,外在的世界不仅是实在的,而且是有趣的。他们认真地观察这个世界,并对观察到的世界进行思考。这说明古希腊人( B )
    A.关注人的价值和尊严
    B.力图用理性思维方式认识世界
    C.较早摆脱了宗教控制
    D.主张对现存社会秩序予以反思
    解析 据材料可知,宗教在古希腊盛行,但是没有妨碍古希腊人对世界的观察与思考,这说明他们力图用理性思维方式认识世界,B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祭司在思想领域从没有起过任何决定性的作用,由此无法判定古希腊人是否较早摆脱了宗教控制,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对现存社会秩序的反思,排除D项。
    2.[2024江苏常州阶段检测]戏剧公演是雅典城邦公民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亚里士多德曾说,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这体现了古希腊( C )
    A.取得较高的艺术成就 B.是欧洲文化的源头
    C.寓教化于表演形式中 D.注重传承文化经典
    解析 根据材料“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剧作家和表演者通过塑造悲剧性的人物,让观众产生“怜悯与恐惧”等情感,以达到抑恶扬善、陶冶情操的教育功能,C项正确。材料并不是在强调古希腊的艺术成就,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古希腊文化对后世欧洲文化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文化传承,排除D项。
    3.[2024河北唐山摸底]泰勒斯关注世界的产生,诡辩派也从这里出发,去研究自然,探讨自然界的问题。苏格拉底与诡辩派的不同是他追求真理,探索人与社会的发展。这说明古希腊文化( C )
    A.始终关注人文主义精神 B.研究的重点是诡辩术
    C.对真理的探索逐渐深入 D.发展历程具有延续性
    解析 由材料可知,泰勒斯关注世界的产生,诡辩派研究与探讨自然界的问题,苏格拉底则将研究的视角转向人与社会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古希腊文化研究范围逐渐扩大,说明其对真理的探索逐步深入,故选C项。
    4.[2024河北模拟]在谈到古代罗马二元法律体系最终消亡并形成统一的法律体系时,有学者说,罗马法学家们谈论的一般不再是想象之中的“正义”或“应然”之中的理想,而是一般人的境遇、普通人的常识、世俗人的生存事实,以及商业交换的探究。该学者意在强调( C )
    A.罗马法兼顾了社会各阶级的利益
    B.古罗马最早产生理性精神
    C.罗马法具有较强灵活性和实用性
    D.法学家可左右法律的解释
    解析 材料中学者强调的重点是“而是”后面的内容,即“一般人的境遇、普通人的常识、世俗人的生存事实,以及商业交换的探究”,罗马法学家强调应考虑普通人的常识、生存状况等,说明罗马法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实用性,C项正确;罗马法从根本上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最早产生”由材料无从得知,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法学家可左右法律的解释,排除D项。
    5.[2024成都模拟]公元751年,丕平在教皇的支持下建立了加洛林王朝。公元756年,他兑现承诺划分土地,建立教皇国。14世纪初,罗马教廷迁至法国边境的阿维农,此后教皇受制于法国王权近70年。这表明( C )
    A.教权始终高于王权 B.王权总是从属于教权
    C.王权教权长期并立 D.欧洲民族国家已形成
    解析 由材料可知,欧洲中世纪,先是国王依靠教会支持获得政权的合法性,之后教会依靠王权扩展基督教,维护教会权威,最后王权教权长期并立,C项正确,排除A、B两项;中世纪的欧洲并没有“国土”“国家”的概念,只有“领地”“封地”的概念,民族国家尚未形成,排除D项。
    6.[2023辽宁葫芦岛期末]在日耳曼人的入侵下,476年西罗马灭亡,东罗马却顶住了冲击,以拜占庭帝国的形式继续存在了近一千年。拜占庭以东方为其主要疆土,以希腊语为其大众语言,教会在帝国中始终附属于皇帝,教会文化和世俗文化并存共荣,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这一局面( C )
    A.有利于欧洲法学思想发展
    B.出现的背景是教权专制
    C.有利于文化的存留与融合
    D.维持了欧洲东部的统一
    解析 西罗马灭亡后,东罗马以拜占庭帝国的形式继续存在,它以希腊语为大众语言,教会文化和世俗文化并存共荣,这有利于文化的留存和融合,C项正确。
    7.[2024南京六校联考]14世纪时,奥斯曼帝国不断发起对拜占庭帝国的战争,拜占庭学者带着大批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珍品及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逃往西欧避难,在那里讲授古希腊辉煌的历史和文化。由此可见( D )
    A.基督教文化受到批判和改造
    B.奥斯曼帝国的文化中心西移
    C.意大利具有成熟的文化体系
    D.政治格局变动影响文化发展
    解析 在战争的冲击下,拜占庭学者将古希腊罗马文化带往西欧,这表明政治格局变动影响文化发展,故选D项;材料叙述的是古希腊罗马文化的传播,排除A项;材料并未介绍奥斯曼帝国的文化中心转移问题,排除B项;材料与意大利具有成熟的文化体系无关,排除C项。
    8.[2024浙江模拟]有学者认为:“拜占庭对东斯拉夫人(俄罗斯民族是其中一支)来说,就如同罗马对日耳曼人而言一样,是伟大的教育者、伟大的引导者、宗教和文明的源泉。”这表明,俄罗斯( D )
    A.是东西方文化的桥梁 B.融入了基督教文化圈
    C.是欧洲东正教的中心 D.深受拜占庭文化影响
    解析 据材料“拜占庭对东斯拉夫人(俄罗斯民族是其中一支)来说,就如同罗马对日耳曼人而言一样,是伟大的教育者、伟大的引导者、宗教和文明的源泉”可知,拜占庭帝国对俄罗斯的影响较大,D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俄罗斯是东西方文化的桥梁,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拜占庭文化对俄罗斯的影响,与俄罗斯融入基督教文化圈无关,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及东正教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
    9.[2023辽宁六校联考]下列图1、图2分别为古希腊城邦形势图与中国西周分封示意图,据此可知( A )
    图1 图2
    A.地理环境影响文明的形态 B.希腊城邦实行民主政治
    C.古代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 D.中国建立中央集权体制
    解析 根据图1和所学知识可知,受临海多山地理环境的影响,古希腊建立了众多城邦国家,优越的航海条件使古希腊人主要从事海外贸易,形成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并较早接受了平等互利的观念,这都有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图2反映的是西周分封制下,周王将土地和人民进行分封,这是农耕文明的产物,中华文明诞生于黄河、长江等大河流域。由此可知,图1和图2都体现了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形态,A项正确;古希腊城邦的政体有多种形式,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古代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排除C项;图2反映的是西周分封制,当时尚未形成中央集权,排除D项。
    10.[2023湖北十一校联考]约公元前1世纪,由于外事大法官在审理涉外案件时,既不能援引只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诉讼程序,又无其他明文规定的诉讼程序可供依循,只能通过行使“自由心证”的裁量权,自行创制了一套新的诉讼程序——程式诉讼程序。这表明( B )
    A.公民与非公民差别已消失
    B.国家治理实践丰富了罗马法
    C.程式诉讼取代了法律诉讼
    D.司法程序保证了法律公正性
    解析
    这一时期公民与非公民仍有差别,A项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来,排除;司法程序不可能保证法律的公正性,D项说法绝对,排除。
    11.[2024郑州月考]11世纪以后,西欧产生了以《列那狐的故事》等为代表的文学作品,其内容主要取材于日常生活,提出一些市民关心的社会问题,歌颂市民或农民的机智与聪敏,大胆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丑恶和愚蠢。这反映出( A )
    A.商品经济获得发展 B.英雄传奇备受颂扬
    C.骑士文学走向衰落 D.教权王权矛盾激化
    解析 据材料“主要取材于日常生活,提出一些市民关心的社会问题”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欧中古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学兴起并逐渐发展,其歌颂市民或农民的机智与聪敏,大胆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丑恶和愚蠢,A项正确;材料不涉及英雄传奇,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骑士文学走向衰落,排除C项;教权王权矛盾激化,与材料关系不大,排除D项。
    12.[情境创新/2023辽宁锦州模拟]拜占庭在实用科学如建筑、美术等方面成就突出,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教堂采用了拜占庭式的穹顶。正当文艺复兴兴起时,拜占庭则出现了与人文主义近似的倾向,即所谓“拜占庭文艺复兴”。据此可知,当时欧洲( D )
    A.思想解放植根于东欧文化
    B.东正教文明区域扩展
    C.文化的同源异流特征明显
    D.东西欧文化遥相呼应
    解析 据材料可知,西欧文艺复兴时期采用了拜占庭的建筑风格,而拜占庭也兴起了西欧式的文艺复兴,因此,在当时的欧洲,东西欧文化遥相呼应,D项正确;文艺复兴植根于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排除A项;东正教文明区域主要集中于东欧拜占庭和俄罗斯,材料的空间是东西欧,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文化的同源异流特征,排除C项。
    13.[2021全国卷乙,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把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出来,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这是希罗多德(约前484—约前420)所撰《历史》一书的开篇之语。在此之前,对于希腊人而言,神话就是他们的历史。《历史》前半部分以追问希腊与波斯之间战争的原因为起点,记载了希腊、西亚、北非等地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历史往事等内容,后半部分叙述希腊城邦与波斯之间战争的全过程,故该书又被称为《希波战争史》。它继承了《荷马史诗》的叙事方式,又本着“研究”的精神,常常分辨传说的真假与异同。作者赞扬雅典人,却并不肆意诋毁“异邦人”,承认东方民族具有比希腊更古老的文明。书中的不少记述是作者亲自调查得来的史实,如在埃及通过询问当时作为知识分子的僧侣,掌握了大量历史和文化知识。书中许多记载为后世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所证实。
    ——摘编自张广智《西方史学史》等
    材料二 《史记》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约前145—?)所著,记载了自黄帝到汉武帝二三千年间的历史,也叙述了汉朝周边各民族如朝鲜、匈奴和中亚、南亚各地的史实。全书以编年叙事的帝王“本纪”为纲,以人物“列传”为主体,被称为“纪传体”,成为后来历代官修史书的正宗。司马迁以儒家的历史观为宗旨,在前代深厚的历史学积淀基础上,坚持“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的著史原则,常常表达自己对于历史现象的认识甚至疑惑。《史记》充分利用各类先秦文献、汉朝政事档案等,客观、如实地叙述史实,并佐以司马迁的游历见闻及民间传说,力求“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摘编自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希罗多德与司马迁作为伟大历史学家的共同之处。(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历史》与《史记》产生的历史背景。(12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撰写史书应该包括的要素。(5分)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对比概括即可,如下表所示:
    第(2)问,根据《历史》的成书年代和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从古代希腊城邦的发展、人文精神、各个文明的交流、经济发展等角度进行说明。根据《史记》撰写于汉代以及材料中“以儒家的历史观为宗旨”等信息,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繁荣、儒家思想的影响、史学传统、历史文化积累等角度进行说明。第(3)问,根据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得知,在史书的撰写过程中应该具备一定的时空观念、丰富的史实,辨别史料真伪,能够客观、准确的记载等,考生可以从以上角度分析概括。
    答案 (1)共同之处:历史学家的使命感;追求客观真实,理性叙述历史;创新精神;开阔的视野;自主的实地查访与史料调查。(每点2分,任答4点给8分)
    (2)《历史》:古希腊城邦的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兴起;希腊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广泛接触;丰富的历史与神话传说;海外贸易与工商业比较发达。(每点2分,任答3点给6分)《史记》:多民族统一国家的稳定与繁荣;儒家思想的影响;史学传统;丰富的历史文化积累。(每点2分,答出3点给6分)
    (3)要素:叙述一定时空框架内的历史事物;有指导思想;客观、准确的记载;丰富的史实;有作者的认知。(5分)材料一有效信息
    材料二有效信息
    共同之处
    “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等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等
    历史学家的使命感。
    “又本着‘研究’的精神,常常分辨传说的真假与异同”等
    “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表达自己对于历史现象的认识甚至疑惑”“客观、如实地叙述史实”等
    追求客观真实,理性叙述历史。
    “《历史》……记载了……地理环境、民族分布、历史往事等内容”“赞扬雅典人……承认东方民族具有比希腊更古老的文明”等
    “记载了……朝鲜、匈奴和中亚、南亚各地的史实”“充分利用各类先秦文献、汉朝政事档案等”“力求‘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等
    创新精神;开阔的视野。
    “书中的不少记述是作者亲自调查得来的史实”“书中许多记载为后世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所证实”等
    “客观、如实地叙述史实,并佐以司马迁的游历见闻及民间传说”等
    自主的实地查访与史料调查。

    相关试卷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二十五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第61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和世界意义: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二十五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第61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和世界意义,共8页。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二十五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第63讲古代亚非美洲的文化: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二十五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第63讲古代亚非美洲的文化,共6页。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素养练习第二十五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第62讲欧洲文化的形成: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素养练习第二十五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第62讲欧洲文化的形成,共4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