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
展开(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判断(每题2分,共20分)
( )1.冰、水、水蒸气三者只是形态不同,物质没变。
( )2.地球是在太阳系中的一颗恒星。
( )3.甲虫是种类最多的昆虫。
( )4.用种子繁殖栽种的植物一定比用根、茎、叶繁殖的好。
( )5.我们可以用宝石花等多肉植物的叶繁殖一个新的生命。
( )6.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
( )7.养蚕时,如果发现蚕宝宝不吃也不动,那肯定是死了。
( )8.冰在融化的过程中,温度一直在上升。
( )9.生物和非生物没有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 )10.有条件的话,实验多做几次,得到结果更加可信。
二、选择(每题2分,共20分)
1.( )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人们盼望登月的梦想。
精卫填海 B.女娲补天 C.嫦娥奔月
2.下列现象没有体现热胀冷缩原理的是( )。
A.手机用的时间太长发热爆炸
B.夏天给自行车打气,不能打得太满
C.瘪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能够复原
3.下面的计时工具利用太阳来计时的是( )。
沙漏 B.水钟 C.日晷
4.长有一对触角的动物是( )。
A.兔子 B.蟋蟀 C.麻雀
5.下列选项中,不能表示生长现象的是( )
A.甘薯长出新叶子 B.机器人的手臂伸长 C. 植物的种子萌发
6.黄鳝的穴通常筑在( )。
A.树洞里 B.建筑物里 C.淤泥里
7.人类下列行为会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的是( )。
A.晒太阳 B.砍伐森林 C.风力发电
8.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把花生种子倒放在土中,发现根的生长方向是( )。
A.向下 B.向水平方向 C.向上
9.我们在解剖和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时,要用到( )。
A.显微镜 B.放大镜 C.锥子
10.红薯是用( )来繁殖的。
A.茎 B.种子 C.根
三、连线题(26分)
1.将动物与对应繁殖方式连线。(16分)
蜻蜓 燕子
鱼 卵生 苍蝇
猴子 胎生 兔子
大象 猫
2. 将自然界中植物的种子与其主要的传播方式连起来。(10分)
蒲公英 果皮弹力
苍 耳 水面漂浮
凤仙花 动物吞吃后排泄
椰 子 随风飘散
野樱桃 借助动物毛皮
四、综合题(24分)
在下图上写出蚂蚁身体的五部分。(10分)
2.把下图中的点连成线,即为水沸腾前后的温度变化曲线图,分析并回答问题。(14分)
(1)把图中的点连成线。
(2)水沸腾前,温度______(填“是”或“否”)持续上升。
(3)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_℃。
(4)水沸腾后,停止加热前,温度______(填“是”或“否”)持续上升。
(5)选择:停止加热后,烧杯中水面的位置( )。
A.上升了 B.没有变化 C.下降了
(6)满壶的水烧开后会产生哪些现象?为什么?(9分)
五、阅读分析(10分)
以下是一位同学写的郊游日记,阅读后回答问题。
郊外的景色真美啊!一群群小鸟在树上鸣叫,好像在炫耀它们那动听的歌喉。一阵阵微风吹过,满树的叶子沙沙作响,像是在拍手欢迎我们。小河里,一条条小鱼自在地游来游去。河边一朵朵小花摇头晃脑,好像在惊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最好玩的是那只小乌龟,你看它,东瞧瞧,西望望,就怕遇上什么危险。
(1)在上面的郊游日记里,描写了哪些生物?将它们写下来。(5分)
(2)你能说一说这些生物有哪些共同特点吗?(5分)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四年级科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5 √x√x√ 6-10 √x x x √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5 CACBB 6-10 CBABC
三、连线题(26分)
1. 蜻蜓 燕子
鱼 卵生 苍蝇
猴子 胎生 兔子
大象 猫
2.蒲公英 果皮弹力
苍 耳 水面漂浮
凤仙花 动物吞吃后排泄
椰子 随风飘散
野樱桃 借助动物毛皮
四、综合题
(每空2分)触角、足、头、胸、腹
2.1-5小题(每题1分)(1)(略);(2)是;(3)100℃;(4)否
C
(9分)现象:水壶里的水变少了,产生了大量气泡;壶盖和壶把手上有水珠形成。原因:因为发生了沸腾和凝结。
3.(1)(5分) 小鸟 树 小鱼 小花 小乌龟
(2)(5分)有生命的物体被称为生物,所有的生物都会生长,繁殖,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几乎都需要阳光、空气、水和适宜的温度。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福建省南平市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南平市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题,共6页。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 这是一份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一选,判一判,填一填,想一想,答一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 这是一份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精彩补白,明辨是非,慧眼如炬,综合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