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和参考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332242/0-170714023623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和参考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332242/0-170714023629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和参考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332242/0-170714023631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和参考答案
展开1.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学校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
3.考生作答时,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试题卷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有关题目。 (共4分)
岁月流 shì ,草长莺飞,追溯着时间的力量。安塞的鼓声,彰显出磅礴气势; 节日的灯笼,承载着民俗的怅惘; 喧嚷的大雁,唤醒北美的春天…………课文中那些打动我们的瞬间,是记忆中永不tuì 色的纪念。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shuò páng B. sù páng C. sù báng D. shuò báng
(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2分)
流 shì tuì 色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 《社戏》和《阿长与<山海经>》 《藤野先生》都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B. 《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风、雅、颂、赋、 比、兴合称“六义”,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
C. 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表明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其中“立”有开始之意,如“立夏”即为夏季的开始。
D.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事,如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也可以记游,如“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小石谭记》; 还可以状物,如明朝魏学洢的《核舟记》。
3.根据语境,填写古诗文。 (共8分)
水存在于客观自然中,也存在于墨客骚人的诗文中:小石潭的水是澄澈见底、直视无碍的: “潭中鱼可百许头, (1) ,(2) ,影布石上” (柳宗元《小石潭记》); 洞庭湖的水是汹涌澎湃、浩瀚磅礴的:“气蒸云梦泽,(3) ”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在追求伊人的抒情主人公眼中,水是可望难即的人生境遇:“(4) , (5) 。 (6) , 宛在水中央” (《诗经 蒹葭》) ; 陶渊明笔下, 水是进入桃花源的路径“ (7) ,忘路之远近”,又是隐藏桃花源的屏障“ (8) ,遂迷,不复得路” (《桃花源记》) 。 自然之水孕育了人类的生命,诗词之水在吟诵中获得隽永。
4.名著阅读。 (4分)
学过《关雎》 《蒹葭》之后,小宛希望拓展了解关于《诗经》的更多知识,请你给他推荐朱自清的《经典常谈》。
5.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同学们编辑了四本诗集,取名为《边塞风云》 《陶公遗韵》 《一曲折柳》 《草长莺飞》,下面诗句与诗集名依次对应最准确的一项是【 】 (2分)
①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②黄花无主为谁容,冷落疏篱曲径中
③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A.③①②④ B.④②①③ C.④③①② D.④①③②
6.学校开展“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共8分)
【材料一】
2021年 “碳达峰”和 “碳中和”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某段时间内达到历史峰值,其间碳排放总量依然会有波动,但总体趋势平缓,之后碳排放总量会逐渐稳步回落。“碳中和”则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如节能减排、产业调整、植树造林等,抵消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
【材料二】 “碳中和”示意图
(1)为宣传低碳生活,小宛准备拟写一副对联张贴在班上,请根据以上材料,帮他补充好下联。 (2分)
上联:节能减排,响应政府号召 下联:
(2)观察材料二中的宣传画,请你运用说明性语言介绍该画面的内容及其含义。要求:要素齐全,有明确的说明顺序,100字以内。 (4分)
(3)人们在践行“低碳生活”这种生活方式时,小行为往往会带来大改变。请你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两条切实可行的建议。 (2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 阅读下面节选自《社戏》的两个文段,完成7~10题。 (共13分)
【甲】文段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 “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④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 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乙】文段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 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7.用简洁的文字分别概括甲、乙两个文段的内容。 (2分)
8.【甲】文段①—③中“我”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请用二字词语概括。(3分)
(1)______ →(2)_______ →(3)_______
9.甲、乙两个文段中画线的句子同写划船,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4分)
10.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融合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以乙文第一段为例,先明确本段的主要表达方式,再具体分析这些表达方式各自的作用。 (4分)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1~14题。 (共14分)
文本一
二十四节气
①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盛典以二十四节气为序曲,从 “雨水”开始,一路倒数,最终行至“立春”,为全世界呈现一场“中国式浪漫”. 其实,早在 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就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已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节气在那时就已经倍受瞩目了。
②二十四节气是千年智慧的结晶。据记载,二十四节气首次完整出现于汉代《淮南子·天文训》,其中部分名称早已出现于先秦典籍中。民俗专家介绍,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 “中国的第五大创造” 。
③在日历上,二十四节气的农历时间,每年变化较大,并不固定。在公历中的日子却相当固定,在通常情况下,至多出入一两天:每年夏至总在公历6月21日左右,每年冬至总在公历12月21日左右。这是因为农历是根据月相变化来定月,又根据太阳回归周期来确定年,是一种阴阳历。公历是以太阳回归周期作为一年,是太阳历,又叫阳历。而二十四节气是对太阳在黄道上的周年运动(实际上是地球的周年运动)的描述,它总结了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而我国历史上长期使用的传统历法是农历,所以,二十四节气是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表达了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独特的时间观念,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结晶。而此次申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的二十四节气,是我们阴阳合历中的阳历成分。
④二十四节气是鲜活的农耕指南。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远在春秋时代,中国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经完全确立。在农业生产上至今我们还遵循着很多农谚,调节休息和劳作。比如“春不种,秋无收” “立夏勿下雨,犁耙倒挂起”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寒露到霜降,种麦莫慌张”等,依然是我们农业生产的重要坐标。
⑤二十四节气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还关乎人们的日常生活。民间积累了大量的气象谚语、生活谚语,用来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虽然大家可能说不出具体都有哪些节气,但节气的理念深入人心,什么季节做什么事等,都是大有学问。更重要的是它已经上升到文化、信仰理念的层面,是一种中华民族传承至今的生态文明观。
(根据有关资料改写)
文本二
千年智慧的气候密码 (节选)
作为人们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节气的划分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天文学标准。
在中国,二十四节气是逐步完备起来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就已经能用土圭 (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 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战国末期《吕氏春秋》已明确提到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西汉刘安组织写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并详细介绍了节气推算的方法和节气的有关内容,论述了天地日月、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的生成及其对人类和社会生活秩序与农业生产的影响。
(节选自《中国气象报》作者:王玫珏简菊芳,有删改)
11.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两个文本都肯定了二十四节气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
B.文本一第①段用冬奥开幕式和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引出说明对象,从热点事件写起,吸引读者。
C.文本一第③段、第④段分别采用了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和由远到近的空间顺序。
D.俗语: “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 “立夏吃蛋”的习俗可以用来说明文本一第⑤段的特点。
12.文本一是从哪些方面介绍二十四节气?这些方面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4分)
13.从下面句子中选择两个词语或短语,简要分析,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 (4分)
在公历中的日子却相当固定,在通常情况下,至多出入一两天:每年夏至总在公历6月21日左右,每年冬至总是在公历 12月21日左右。
14.两个文本都提到了《淮南子》,请分别说说各自的说明方法及作用。(4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18题。 (共11分)
[甲]桃花源记(节选)
陶渊明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和桃源诗序(节选)
苏轼
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
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①,或至百二三十岁。蜀青城山老人村,有见五世孙者。道极险远,生不识盐醯(xī,醋),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寿。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而寿益衰。桃源盖此比②也欤。使武陵太守得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注释:①寿:长寿。②盖此比:大概与这些地方一样吧。比,等同。
15.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见渔人,乃大惊”中的“惊”是惊讶的意思,写出了桃花源人长久与世隔绝,见到外人的状态。
B.咸来问讯”中的“咸”全、都的意思,表现桃花源人对外界世事的关心、关注。
C.皆叹惋”中的“叹” “惋”是感叹、惋惜,表现桃花源人对渔人描述的外面世界与桃源社会对比的复杂情感,言简义丰。
D.不足为外人道也”中的“道”是说、讲的意思,表现了桃花源人诚恳谦逊的待客态度和对战乱的恐惧。
16.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7.甲文段写出了桃源社会哪些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4分)
18.历代附会《桃花源记》的情况很多,其中有把桃源说成是神仙居住的境地。苏轼在《和桃花诗序》中认为这种说法“多过其实”,那么,苏轼认为桃花源是怎样的存在? (3分)
(二) 阅读下面 《诗经》中的一首诗,完成19、20题。 (共4分)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9.诗中的女子为何会让君子“寤寐思服”?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20.本诗开头运用了比兴手法,简析其表达效果。 (2分)
四、作文(50分)
2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写作。
生活常常因细节显得丰盈而又意味深长。但是,正当其事时,我们往往会忽略它们的存在。直到某个时候,回望过去,一些细节才会在我们记忆深处灿烂起来………
请以“那些灿烂的细节”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以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 600字;
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姓名、校名等信息。
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⑴B(2分) ⑵ 逝 褪(2分) (流逝:逝,往、过去、去而不返。流失:“失”,指流掉、散失、跑掉。“流失”一般多用来指水土、矿石或肥料等,还可指人员或资产等。“流逝”一般多用比喻义,指时间、流水、人生、岁月、青春、年华等。)
2.A(2分) (《社戏》选自《呐喊》,体裁是小说,其中的“我”并非鲁迅。)
3.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⑵日光下澈 ⑶ 波撼岳阳城 ⑷溯洄从之 ⑸道阻且长(6)溯游从之 ⑴缘溪行 ⑶ 寻向所志(一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共8分)
4.要点:明确推荐《<诗经>第四》,1分;介绍其内容,1分;介绍其写法特点,即适合中学生阅读,1分;语句通顺,1分。共4分。
示例:小宛,要想更多了解《诗经》知识,推荐你读读朱自清《经典常谈》中的《<诗经>第四》。这篇文章系统介绍了《诗经》的产生、发展历程以及《诗经》的分类、写法等内容;是专门写给中学生的,具有普及性和通俗性,语言流利畅达、娓娓道来。这篇文章,一定会满足你的愿望。
5.B(2分)(《边塞风云》为边塞诗;《陶公遗韵》陶渊明留下的的气韵风格。田园诗、隐逸诗或写菊诗;《一曲折柳》送别诗;《草长莺飞》写春天的诗。)
6.⑴示例:植树造林,建设美丽中国。(循环利用,创造低碳生活。绿色消费,坚持低碳出行。等等,也可以,2分)
⑵图片是一架平衡状态的天平。左侧托盘画有排放 c02的烟囱,托盘下方是“排放”二字; 右侧托盘画发电的巨大风车和大树,托盘下方是“ 吸收”二字。示意碳排放和碳吸收平衡,就达到了碳中和。 (画面说明3分,含义揭示1分,共4分)
⑶示例:建议尽量少开私家车,多坐公交车,倡导多步行或骑自行车;建议在房屋周围或阳台上多种植树木花草;建议少用塑料袋,多用布袋;建议生活垃圾要分类入箱。 (2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 (共13分)
7.甲:月夜行船。乙:月下归航 (一点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8.⑴轻松(轻快、愉悦、高兴等) ⑵ 急切(迫切、急迫等) ⑶ 沉醉(自失、陶醉等)(一空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9.甲文段用直接描写和夸张的修辞,如“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直接写划船的方式, “飞一般”突出少年划船团结协作、船行之快。 (2分) 乙文段用比喻修辞和侧面描写来,如把船比作“一条大白鱼”“在浪花里蹿”,写老渔父喝采,都表现了船行之快、少年划船技术高。(2分) (共4分,意思对即可。)
10.乙文第一段是以抒情的笔调来描写景物(描写为主,兼有抒情)。(1分)皎洁的月光、缥缈的戏台、悠扬的笛声烘托恬静梦幻的气氛,表现“我”对看戏的留恋。(3分,景物特点、烘托气氛、传达情感各1分,意思对即可。) (共4分)
(二) (共14分)
11. C(2分) (文本一第④段是时间顺序)
12.二十四节气是千年智慧的结晶,二十四节气是鲜活的农耕指南,二十四节气,关乎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三方面按照由主到次(由重要到次要等)排列的。 (一点1分,共4分)
13.选择词恰当,解释分析合理,一词2分,共4分。 参考示例如下:
“相当”意思是很、十分、极等,表示公历中二十四节气的日子固定程度高。
“在通常情况下”,只指一般情况,排除了特殊情况,更严谨。
“至多”表示最大限度,限定了日子出入非常有限。
“每年”强调年年, 没有例外。 “总在”永远在,一直在,无例外。
“左右”,用在日子之后,表示约计、概数,不确定,可前可后,准确。
这些词语从程度上、时间上、频度上、数量上准确、严谨地限定了公历中二十四节气日子较为固定的特点。
14.文本一提到《淮南子》用了引资料的说明方法。既体现历史久,又增添了真实性,有力地说明“二十四节气是千年智慧的结晶”这一特点。文本二提到《淮南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在中国,二十四节气是逐步完备起来的”这一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一点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 (共11分)
15. D(2分)(“诚恳谦逊的待客态度”错误。 )
16.(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2分)
17.⑴热情好客(和睦友善),对意外闯入的渔人能“便要还家” “各复延至其家”热情接待。 (2)富足,能“设酒杀鸡作食” “皆出酒食”。 (有观点,有结合内容分析,每点 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8.桃花源和菊水、老人村一样,与世隔绝,水甘食简,人皆长寿。 (意思对即可,3分)
乙文参考译文:
世上所传的桃花源这件事,很多都夸大其词。考察陶渊明所记载的,只说是先祖逃避秦朝的战乱来到这里,那么渔人所见的都是避乱人的子孙,不是其人,所以说并非那个秦朝人是不死的。又说杀鸡作为食物,哪里有仙人杀生的?
以前说南阳有菊水,水质香甜而芳香,住了三十几户人家,喝那里的水都长寿,有的活了一百二三十岁。四川青城山那里有个老人村,据说五世同堂。道路极其危险遥远,活着的时候不知道盐和醋,而且溪水中有很多枸杞,它的根弯弯曲曲像龙和蛇一样,喝了那儿的水,所以长寿。近些年道路稍微通畅,逐渐能够接触到日常的调味品,故而寿命减短。桃花源大概与这些地方一样吧,假如武陵太守能够到了那里,那么,那个地方已经成为人们争夺的地方很久了。(我) 常常想,天下像这样的地方很多,不单单是桃花源而已。
(二) (共4分)
19.她文静、美好,善良;劳动姿态优美。 (意思对即可,2分)
20.以雎鸟和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配君子的联想,既是起兴,又含有类比之意,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女子的殷切期盼,言已尽而意有余。(分析出“比兴”“委婉含蓄”即可,2分)
四、作文(共50分)
2022年河南省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说明:
1.坚持三人独立评卷
2.作文满分的比例掌握在 5%左右。
3.以下四项有一项突出者,可酌情加1~4分,加到满分50分为止。
(1)感情特别真挚感人,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独特感受。
(2)立意新颖、深刻。
(3)构思巧妙。
(4)有文采。
4.没写题目扣2分。
项目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五等
主题与内容(25分)
分值
21~25分
16~20分
11~15分
6~10分
0~5分
记叙文要求
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有真情实感,能表达自己的思考和体悟;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康。
①表达意图较明确,内容较具体充实;②有自己的思考和体悟,不空洞,不虚假;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康。
①表达意图基本明确,内容不够充实;②缺少情感体验和思考体悟;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基本健康。
①表达意图不明确,内容空洞;②情感态度价值观不够健康。
①内容与题目无关;②抄袭比例80%以上;③随意拼凑,不知所云:④价值观错误。
议论文要求
①观点明确;②论据恰当,论证有一定说服力;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康。
①观点基本明确;②论据比较恰当,论证合理;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廉。
①观点不太明确;②论据和论点有关,论证基本合理;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基本健康。
①观点不明确;②论据不能证明观点;③情感态度价值观不够健康。
①观点与写作任务无关;②抄袁比例80%以上;③随意拼凑,不知所云;④价值观错误。
结构构与表达(20分)
分值
17~20分
13~16分
9~12分
5~8分
0~4分
记叙文要求
①叙事完整。重点突出;②描写具体,语言准确、生动。
①叙事基本究整,重点基本突出;②语言流畅,有一些具体描写。
①叙事基本究整,能注意详略;②语句基本通顺,病句较少。
①叙事不完整,主次不分;②语句不通顺,病句较多。
①结构非常混乱或字数不足100;②病句多,词不达意。
议论文要求
①思路清晰。能恰当使用论证方法;②语言准确、简明,有逻辑性。
①思路无明显问题,能使用常见论证方法;②表达无明显逻辑问题。
①思路基本清晰,论证方法使用不太恰当;②语句基本通顺,病句较少。
①思路不清晰,层次混乱;②语句不通顺,病句较多。
①结构非常混乱或字数不足100;②病句多,词不达意。
书写与标点(5分)
分值
5分
4分
3分
2分
0~1分
要求
①书写规范,卷面整洁;②标点使用正确。
①书写基本规范,卷面基本整沽;②标点使用基本正确。
①书写较潦草。字迹能辨认;②标点使用有一些错误。
①书写潦草,卷面脏乱;②标点使用随意。
①书写非常潦草;②不会使用标点。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 根据语境,填写古诗文句子, 阅读下面一篇游记,完成问题,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问题, 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5页。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12a1cfd0bb10cada2e3d82e093d90a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