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教学过程,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材分析】
《植树的牧羊人》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文章以作者“我”的视角出发,通过重点记录“我”与牧羊人的三次见面情况,刻画了一个数十年如一日地在荒原上种植着树木并最终将荒原变成绿洲的牧羊人形象,表现出对牧羊人坚守、奉献精神的赞美。作为平凡人物的牧羊人身上有着众多的闪光之处,本课以撰写颁奖词作为驱动性任务,依据颁奖词的组成部分,将整节课堂有机合理地分为三个部分。在默读课文时,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概括并发现牧羊人的人物经历,并依据学习任务单的示例完成颁奖词第一部分的撰写——点明人物事迹;通过对牧羊人的细节描写出发,学生进行讨论与分享,最终提炼升华牧羊人的精神形象,仿照示例,完成颁奖词的第二部分的撰写——彰显精神形象;在寻找和发现课文中的感叹与评价语句过程中,感受牧羊人对社会、对世界的价值与影响,完成颁奖词的第三部分的撰写——突出价值影响。本节课将阅读与写作两种课型进行有机的融合,在深入理解牧羊人的坚守与奉献精神,感受牧羊人种树细节的语言描写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也进行了颁奖词这一特殊文体的写作训练。
【教学目标】
1. 默读文章,勾画关键语句,理清行文思路,明确牧羊人的事迹。
2. 品析人物形象,解读人物品质,为牧羊人拍摄镜头。
3. 结合学习生活,感悟“植树”意义,为牧羊人写颁奖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能在了解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提高阅读速度。
2.能关注描写人物言行的具体语句以及表达作者情感、评价的语句,一边阅读一边进行勾画。
教学难点
精读中间叙述部分,了解牧羊人这个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精神和人格魅力;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牧羊人植树行为的意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明确任务:为牧羊人颁奖。
颁奖流程:
一、认识好人,明确事迹
二、聚焦好人,镜头特写
三、花絮分享,书写感动
一、认识好人,明确事迹
【过渡】 颁奖环节的第一个流程,是由主持人讲述获奖人的感人事迹。在讲述之前,文中还有一些“拦路虎”,影响我们对故事的讲述。一起来看看。
1.了解作者。让·乔诺,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当过步兵,在目睹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植树的牧羊人》是他于1953年应美国《读者文摘》杂志专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约稿而写的。原来的题目是《种植希望和幸福的人》,主人公艾丽泽·布菲是虚构的人物。可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一经发表却引来无数人的追寻。同时,也被改编为绘本故事和动画电影传播至全世界。一个虚构的故事,一个不存在的人,为何打动人心轰动世界?
2.正音正音。学生开火车读一读,教师检测预习情况,强调易错字词
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了。
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坍塌了。
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
我刨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情。
3.理清思路。学生默读全文,勾画关键语句,填写表格梳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及高原上的变化,完成教材74页思考探究一的填写,理清故事情节。
【小结】孤独的牧羊人,不顾战争带给人类带给世界的毁灭,在荒原上几十年如一日地种树,将荒原变成绿洲,创造了奇迹。正因如此,作者由衷地感慨,我们一起读一读15段末句: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
二、聚焦好人,捕捉镜头
【过渡】了解了事迹,我们还需要接着帮助导演,为牧羊人拍摄一组特写镜头,向世人传达牧羊人的精神品质。如果让你帮助导演,为牧羊人来拍摄一个镜头(远景、近景、特写),你会选择第几段进行拍摄?说说理由。
教师补充:远景,即从远处拍摄,多用于展现大的背景,环境;近景,即从近处拍摄,多用于展现小的场面或人物,如拍摄人物;特写,比近景更小的镜头,多用于细节、局部的拍摄。
1.拍摄镜头,感悟品质
示例:拍摄第5段: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 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近景;特写。生活积极,一丝不苟,不愿马虎度日)
2.关注议论,配画外音
【过渡】结尾段运用议论与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总结出牧羊人的精神品质——一个具有顽强毅力、执着信念和无私奉献精神的人,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牧羊人的敬佩与高度赞美之情。为了让镜头更加完整,在影片开头结尾,我们还要添加作者的议论,那些表明他的观点态度的句子,以便观众更深入地理解牧羊人植树的意义。请帮助导演找找文中议论的句子,为影片配上画外音吧。
【过渡】法国作家让•乔诺的《植树的牧羊人》讲述了一个关于牧羊人的故事。作家写出了令人信服的情节,勾勒出了一个坚持种树,执着无私的牧羊人形象,以至于竟然有人不远千里来到阿尔卑斯山下,寻找那片牧羊人创造的绿洲,试图见证牧羊人改造沙漠的神迹。拍摄完了牧羊人影片,我们不妨来看看幕后花絮。在我们的社会中,有很多像牧羊人一样,真实存在的默默植树的人,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种植着希望和幸福,你认识或听说过这样的人吗?
三、花絮分享,书写感动
1.学生分享交流身边或听说过的“植树人”,教师拓展:塞罕坝精神、杨善洲、张桂梅。观看视频或讲述其事迹。学生笔记,记在教材P75积累拓展习题“你认识或听说过这样的人吗”后,读读颁奖词。
【小结】他们,就如文中的牧羊人一样,在荒原,抑或是人们心中的荒原上,种植着树木,是内心无私的大爱支撑着他们,最终将荒原变成美丽绿洲,在人世间播种了希望和幸福。读完了关于他们的颁奖词,你又想为牧羊人,写些什么呢?请结合前面学习《纪念白求恩》时所学的方法和刚刚读的颁奖词,为牧羊人写一段颁奖词。
回顾:颁奖词的要求:事迹+ 精神 + 赞美 + 语言 (比喻、对偶、排比…… )
2. 学生书写颁奖词并展示,师生一起点评。教师展示自己写的,学生读一读。
同学们请看,“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60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这是“感动中国”给杨善洲老人的颁奖辞。
做新时代的植树人(学生自由谈谈,身为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老师,植下栋梁之树,
医生,植下生命平安之树,
科学家,植下科技兴国之树。
全体中国人,植下复兴之树。
新时代,我们不能只乘凉,
每个人都是也必须是植树人。
心怀勇气,始终热爱,
种出精彩,种出奇迹。
教师赠言:祝愿大家都有一颗慷慨的心,和别人分享,给自己带来幸福。
【作业布置】
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默默“植树”的人,如守卫边疆的战士、救人于危难之间的医生护士、伏案工作默默陪伴着我们的老师等等,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种植着希望和幸福。请选择一个“植树人”,试着为他拍一张照,写一段颁奖词,记录他的感人事迹,感受他的精神与形象,明悟他的价值与影响,并写出你的评价和感受。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初遇牧羊人
一个人住
在房子里;
牧羊同时种树;沉默寡言,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生活一丝不苟。毫无生趣;村落都成了废墟;环境恶劣。
再见牧羊人
身体很硬朗;减少了羊群的数量,开始养蜂;性格上没有变化,依然心无旁骛地种树,依然沉默不语。
乡景依旧如昔,但已萌发生机;树木已然成片,蔚然成林;干涸的河床有了淙淙的水流;各种草木开始复现。
最后一次相见
87岁,年事已高;
住在自己凭一己之力建成的乡间。景象完全改观了,甚至连空气也不一样了;整个乡间散发出健康与富裕的光芒;人们搬了回来,处处呈现着幸福与安适的景貌。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教学过程,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走入文本,六自然段,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情境任务,教学过程,自助餐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