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优秀第1课时课时训练
展开A.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B.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要正放在桌面上
C.二氧化碳气体的用途之一是灭火
D.二氧化碳气体没有可燃性
【答案】A
【分析】如图实验的现象是烧杯中的蜡烛从低到高依次熄灭,可以得出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的结论。
【详解】A、实验中没有出现水,不能得到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结论,故A符合题意;
B、由实验现象得出二氧化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要正放在桌面上,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实验现象得出二氧化碳气体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来灭火,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实验现象得出二氧化碳气体没有可燃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023春·山东济宁·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表示二氧化碳的几种用途,其中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的是
A.人工降雨B.植物的光合作用
C.尿素化肥D.灭火器灭火
【答案】D
【详解】A、人工降雨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的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植物的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与水在光照、叶绿体作用下生成有机物和氧气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与氨气可以合成尿素,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灭火既利用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也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故选D。
3.(2022秋·陕西汉中·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过程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倾倒二氧化碳B.生成炭黑
C.分子运动实验D.进入菜窖前做灯火试验
【答案】A
【详解】A、倾倒二氧化碳,为了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蜡烛燃烧时,氧气供应不足,生成炭黑,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探究分子的运动中,挥发的氨气分子溶于水,生成氨水,氨水使无色酚酞变红,属于化学变化;
D、利用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进入菜窖前做灯火试验,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4.(2023秋·江西南昌·九年级校联考期末)如图所示,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大烧杯中有两支位置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实验时打开止水夹,移开玻璃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观察到低的蜡烛先熄灭
B.不移开玻璃片,实验现象更明显
C.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D.去掉烧杯中的一支蜡烛,也能得出同样的实验结论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二氧化碳的性质。
【详解】A、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且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所以低的蜡烛先熄灭,故A不符合题意;
B、不移开玻璃片,气压不流通会影响二氧化碳进入到烧杯中的速度,进而影响实验结果,故B符合题意;
C、蜡烛会熄灭可以得出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C不符合题意;
D、去掉一支蜡烛,如果二氧化碳密度小于空气,从集气瓶放出后直接飘走,不会使蜡烛熄灭,因此去掉蜡烛也可以得出该实验结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结合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
5.(2023秋·河北邢台·九年级校联考期末)下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中制取的CO2可选择大理石和稀硫酸
B.①、④棉球变红
C.④比①先变红,说明CO2密度大于空气
D.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说明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是碳酸不是CO2
【答案】A
【详解】A、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水与二氧化碳,硫酸钙为微溶性物质,在溶液中浓度大时会变成沉淀析出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反应的发生,则实验室不用大理石与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能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则通入二氧化碳后①、④棉球变红,故选项说法正确;
C、棉球④位置较低,④比①先变红,说明CO2密度大于空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D、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对比得出,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不是CO2,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6.(2022秋·广西贺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俗称“干冰”的物质是
A.二氧化锰B.固体二氧化碳C.二氧化氮D.二氧化硫
【答案】B
【详解】“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故选B。
7.某同学梳理归纳了以下知识点:
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②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的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
③书写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使用碳素墨水,因为常温下碳化学性质稳定;
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一定是分子;
⑤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其中正确的组合是
A.①③④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③⑤
【答案】C
【详解】分析题干知识点:
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可能是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属于混合物,故①错误;
②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的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故②正确;
③书写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使用碳素墨水,因为常温下碳化学性质稳定,故③正确;
④构成物质的粒子不仅限分子一种,还有原子、离子等多种粒子。但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分子是保持它们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对于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来说,原子是保持它们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④错误;
⑤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故⑤正确;
正确的为②③⑤,故选择C
8.(2022秋·广东惠州·九年级统考期末)某同学根据如图几个实验,获得如下认识,其中不正确的是
A. 图a中气球的作用是平衡内外气压,防止胶塞弹开
B. 图b中反应结束要等集气瓶完全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
C. 图c中没有观察到预期实验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塑料瓶质地过硬
D. 图d中集气瓶里预先放少量水的目的是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答案】D
【详解】A.白磷燃烧放热使锥形瓶内的气压变大,气球能调节气压进防止瓶塞弹出,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等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再打开弹簧夹,这时流入水的体积就是氧气的体积,若没有冷却温度高,流入水的体积少,测量值不准确,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一体积二氧化碳能溶于一体积的水,会使塑料瓶内气压变小,若塑料瓶质软会变瘪,若坚硬不会变形,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硫燃烧产物是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集气瓶内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D选项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基本实验,掌握实验设计目的及注意事项是关键。
9.(2022秋·湖南衡阳·九年级衡阳市华新实验中学校考期末)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的单质
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构成不同
C.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成红色的原因是CO2能和水反应生成酸
【答案】B
【详解】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的单质,正确,不符合题意;
B、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碳单质,由于它们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物理性质差异很大,错误,符合题意;
C、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碳受日光照射或与空气、水分接触,都不容易起变化,故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正确,不符合题意;
D、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成红色的原因是CO2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2023秋·山西运城·九年级统考期末)“低碳生活”是指减少能源消耗、节约资源,从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一种生活方式。下列不符合“低碳生活”这一主题的做法是
A.节约用纸,双面打印
B.节约用电,随手关灯
C.用布袋代替一次性塑料袋购物
D.开私家车出行代替“拼车”
【答案】D
【详解】A、节约用纸,双面打印,符合“低碳生活”这一主题,故A错误;
B、节约用电,随手关灯,符合“低碳生活”这一主题,故B错误;
C、用布袋代替一次性塑料袋购物,符合“低碳生活”这一主题,故C错误;
D、开私家车出行代替“拼车”,不符合“低碳生活”这一主题,故D正确。
故选:D。
11.(2023秋·湖北十堰·九年级统考期末)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利用新型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CH3OH),这不仅可以减少“碳排放”,还将成为理想能源的补充形式,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缓解温室效应提供了新途径
B.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分子种类均没有改变
C.该反应中元素化合价都没有改变
D.反应中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答案】A
【详解】A、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碳(CO2)和乙是氢气(H2)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醇(CH3OH)和水(H2O),该反应能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为缓解温室效应提供了新途径,正确;
B、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知,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改变,分子种类发生改变,错误;
C、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化合价显+4价,氢气中氢元素化合价为0价,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甲醇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设:甲醇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x+(+1)×4+(-2)=0,x=-2,甲醇中碳元素化合价为-2价;反应中C、H元素化合价均发生变化,只有O元素化合价没有改变,错误;
D、甲是二氧化碳(CO2),乙是氢气(H2),丙是甲醇(CH3OH),丁是水(H2O),该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反应中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1:3,错误。
故选A。
12.(2023春·山东淄博·八年级统考期末)学习完“燃料与燃烧”单元知识后,你认为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能使石蕊变红
B.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因此应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大量排放二氧化碳会加重温室效应,影响地球大气环境,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
【答案】C
【详解】A、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红,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但是化石燃料是目前主要的能源,不能禁止使用,应合理使用,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均是由C、O元素组成,二氧化碳能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大量排放二氧化碳会加重温室效应,影响地球大气环境,但是二氧化碳无毒,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2023秋·广东广州·九年级执信中学校考期末)某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图2实验中都是短的蜡烛先熄灭
B.“釜底抽薪”灭火的原理和图2实验中蜡烛熄灭的原理相同
C.图3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酸
D.图3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答案】C
【详解】A、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图1中短的蜡烛先熄灭,图2中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热的二氧化碳密度变小,故图2中长的蜡烛先熄灭,故A错误;
B、“釜底抽薪”灭火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图2中蜡烛熄灭的原理是隔绝氧气,故B错误;
C、图3中,试管内液面上升,且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故C正确;
D、图3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D错误,故选C。
14.(2023春·山东烟台·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实验装置设计,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证明能与水反应B.证明质量守恒定律
C.室温下,证明能加快的分解D.收集氧气
【答案】D
【详解】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能导致装置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软塑料瓶变瘪,所以软塑料瓶变瘪,不能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此选项错误;
B.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会扩散到空气中,导致实验后装置质量减小,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此选项错误;
C.加入二氧化锰的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快,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以说明加入二氧化锰后反应速率变快,但要证明能加快的分解,还需要验证反应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此选项错误;
D.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氧气从短管进,水从长管出,此选项正确;
故选D。
15.(2022秋·贵州黔南·九年级统考期末)某同学为了探究某瓶气体,①二氧化碳、②氧气、③空气、④氢气,将燃着木条伸入瓶中,火焰立即熄灭,则该瓶气体可能是
A.①B.③C.②D.④
【答案】A
【分析】将燃着木条伸入瓶中,火焰立即熄灭、说明气体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详解】A、①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将燃着木条伸入瓶中,火焰立即熄灭。A符合题意;
B、③空气中含有氧气,燃着木条在空气中正常燃烧。将燃着木条伸入瓶中,火焰不能立即熄灭。B不符合题意;
C、②氧气能支持燃烧,能使燃着木条燃烧的更旺。将燃着木条伸入瓶中,火焰不能立即熄灭。C不符合题意;
D、④氢气具有可燃性,将燃着木条伸入瓶中,产生淡蓝色火焰。将燃着木条伸入瓶中,火焰不能立即熄灭。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A。
16.(2023春·山东泰安·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性质和用途等的描述正确的是
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B.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气体易溶于水,可以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型饮料
【答案】B
【详解】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不支持燃烧,但不一定是二氧化碳,错误;
B、干冰即固体二氧化碳,易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形成降雨,正确;
C、可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迅速制备二氧化碳,不能用硫酸,因为硫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使反应停止,错误;
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增大压强才能溶解更多,利用这一特点可用于生产碳酸型饮料,二氧化碳不是易溶于水,错误。
故选B。
17.(2023春·山东淄博·八年级统考期末)归纳与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归纳与推理正确的是
A.化合物是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B.同种元素的粒子有相同的质子数,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二氧化碳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答案】A
【详解】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符合题意;
B、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同种元素的粒子有相同的质子数,但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NH3和H2O的质子数相同,不属于同种元素,不符合题意;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但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由氧元素组成,但是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但是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不一定是二氧化碳,还可能是氮气等,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8.(2023春·山东淄博·八年级统考期末)超临界态是物质的一种新状态.已知超临界流体是一种和水相似、能阻燃、溶解能力强的绿色环保溶剂.下列有关超临界流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不能燃烧B.是呈现的一种状态
C.可取代多种有毒、易燃的溶剂D.是一种与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
【答案】D
【详解】A、分子是保持物质和想象中的最小微粒,超临界CO2流体也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故化学性质不变,故不能燃烧,正确;
B、超临界CO2流体是CO2呈现的一种状态,正确;
C、超临界CO2流体是一种和水相似,能阻燃、溶解能力强的绿色环保溶剂,故可取代多种有毒、易燃的溶剂,正确;
D、分子构成相同,是一种与干冰化学性质相同的物质,错误。
故选D。
19.(2023秋·河北廊坊·九年级统考期末)某学生小组发现,维C泡腾片(保健药品,主要成分见图)溶于水,有许多气泡产生。该小组同学进行如下探究:
探究该气体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
小华说:该气体可能是CO2、O2、CO、H2、N2中的一种或几种。
小明说:不可能含有N2,因为 。
小芳说:不可能含有CO和H2,因为从药品安全角度考虑,H2易燃易爆,CO 。
该小组同学最后认为:该气体可能含有 中的一种或两种。
【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
(1)由实验①可知,该气体中肯定含有 。写出实验①中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 。
(2)由实验② (填“能”或“不能”)确定该气体中不含氧气,理由是 。
【答案】主要成分和水中都没有氮元素(或若生成氮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有毒 CO2、O2 CO2/二氧化碳 不能 带火星小木条不复燃也可能是含氧气浓度低
【详解】[猜想与假设]
标签所示的反应物中不含氮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发生改变,所以不可能含有N2。
从药品安全角度考虑,一氧化碳有毒,所以药品溶于水不可能产生有毒气体。
因为不可能含有N2、CO和H2,所以该气体可能含有CO2、O2中的一种或几种。
[得出结论]
(1)因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该气体中肯定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②,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但是不能确定气体中不含氧气,因为确定气体中存在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助燃,所以二氧化碳浓度高,氧气浓度低的时候,带火星小木条也不会复燃。
20.(2022秋·陕西宝鸡·九年级统考期末)课堂再现:化学课上,小李与同学们一起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实验探究。
探究一:
【提出问题】:下图矿泉水瓶中的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吗?
【进行实验】:
(1)小李用注射器取出少量无色气体。
(2)将注射器内气体缓缓注入澄清石灰水中,震荡,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得出结论】:该无色矿泉水瓶中气体为二氧化碳。
探究二: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吗?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做出猜想: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实验验证】:如图所示,打开瓶塞,迅速倒入大约三分之一体积的水,密闭装置,振荡,发现该矿泉水瓶变瘪。
【交流讨论】:该矿泉水瓶变瘪的原因是: 。
探究三:
小李将胶管插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打开止水夹,发现紫色石蕊试液被吸入矿泉水瓶中且变成红色。
【提出问题】:哪种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进行实验】:(1)请结合下列图示中所给实验用品,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红色。
【实验操作】:
(2)老师为同学们又补充了一个实验。取两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的紫色干燥纸花,其中一朵在上面喷少量稀盐酸。发现纸花变成红色。另一朵喷少量水,无明显变化。化学老师补充该实验的目的是: 。
【得出结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一种酸。经查阅资料得知为碳酸(H2CO3)。
【拓展延伸】:我们日常饮料多为碳酸型饮料,如雪碧、芬达、可乐等。但是这些饮料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再饮用就没有那种汽儿带来的刺激了,这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请用所学知识回答: 。
【答案】 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塑料瓶内的压强变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塑料瓶变瘪 将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内 证明酸能使石蕊变红色,水不能使石蕊变红色 碳酸不稳定,会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详解】探究一:
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探究二: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塑料瓶内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则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塑料瓶变瘪。
探究三:
(1)将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内,则可证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红色。
(2)稀盐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则可证明酸能使石蕊变红色,但水不能使石蕊变红色。
(3)碳酸不稳定,易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则碳酸饮料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再饮用就没有那种汽儿带来的刺激了。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该气体中
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精品第2课时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a href="/hx/tb_c11581_t7/?tag_id=28" target="_blank">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精品第2课时课后练习题</a>,文件包含分层训练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分层训练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 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精品第1课时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a href="/hx/tb_c28893_t7/?tag_id=28" target="_blank">课题 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精品第1课时同步测试题</a>,文件包含分层训练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第1课时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分层训练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第1课时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课题3 水的组成优秀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a href="/hx/tb_c9847_t7/?tag_id=28" target="_blank">课题3 水的组成优秀同步达标检测题</a>,文件包含分层训练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3水的组成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分层训练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3水的组成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