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粤版九年级上册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精品第1课时达标测试
展开基础知识清单
一、物质燃烧的条件
1. 探究燃烧的条件
2. 物质燃烧需要三个缺一不可的条件:
① 物质本身是可燃物。
② 可燃物接触氧气或空气。
③ 可燃物达到燃烧必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
二、几个概念
燃烧: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着火点: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与可燃物的种类、状态,以及大气压强等因素有关。
可燃物着火点:白磷:40℃ 红磷:240℃
自燃: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动燃烧叫做自燃。
一、单选题
1.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②对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B.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C.①③对比说明红磷着火点高于白磷D.①中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答案】B
【解析】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①②对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烧杯中的热水起到提高温度、隔绝氧气的作用;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①③对比说明红磷着火点高于白磷;①中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2.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B.燃烧属于化学反应,爆炸也一定属于化学反应
C.化学反应常伴随能量变化,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
D.在氧气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
【答案】C
【解析】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不一定能燃烧,还需与氧气接触;爆炸不一定属于化学反应,如自行车车胎爆炸;在氧气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不一定能燃烧,如铁在氧气中能燃烧,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3.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试管①中充满氮气,试管②③中充满氧气,升温至40℃,仅观察到②中的白磷燃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实验①②可验证燃烧需要氧气 B.由实验②③可推知着火点高低:红磷>白磷
C.利用水浴控温可调节可燃物的着火点 D.①③两支试管内的白磷和红磷可回收再利用
【答案】C
【解析】实验①中白磷不燃烧(未接触氧气),实验②中白磷燃烧(与氧气接触),对比实验①②可验证燃烧需要氧气;实验③中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未达到着火点,对比实验②③可推知红磷着火点比白磷高;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一般不能改变;①③两支试管内的白磷和红磷均未反应,可回收再利用。
4.学习了氧气具有助燃性后,晶晶同学在课后查阅资料获取了两个有关物质燃烧的新反应:
反应I:H2+Cl2 HCl;反应Ⅱ:。由此形成以下几点认识正确的是( )
①反应I属于化合反应
②反应Ⅱ属于分解反应
③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
④生活中常用二氧化碳来灭火,学习以上知识后,我们认识到使用CO2灭火应有所选择,CO2不能扑灭所有物质着火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答案】C
【解析】①钠与氯气的反应生成氯化钠,符合“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说法正确;
②镁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单质和化合物生成新化合物和新单质,属于置换反应,说法错误;
③根据已知方程式可知,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说法正确;
④生活中常用二氧化碳来灭火,学习以上知识后,我们认识到使用CO2灭火应有所选择,CO2不能扑灭所有物质看火,说法正确。正确的有①③④。
5.如图,“纸火锅”是用纸做容器盛放汤料的火锅,点燃火锅时纸不会燃烧。对此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
A.纸不是可燃物,所以不会燃烧B.纸被水浸湿,导致纸的着火点降低
C.因没有充足的空气,所以纸不会燃烧D.水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的着火点
【答案】D
【解析】A、纸具有可燃性,属于可燃物,不符合题意;
B、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被降低,不符合题意;
C、纸与空气充分接触,不是因为没有空气不能燃烧,不符合题意;
D、水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的着火点,故纸不能燃烧,符合题意。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物质就会燃烧B.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
C.任何物质燃烧都可以用水扑灭D.着火点越高的物质越易燃烧
【答案】B
【解析】A、燃烧有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所以错误;
B、燃烧有新物质生成,一定是化学变化,正确;
C、用水灭火的原理是利用水蒸发吸热,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如果可燃物与水反应,则不能用水灭火,如金属钠,所以错误;
D、着火点是使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所以错误。
7.下列因素与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无关的是( )
A.可燃物本身是不是易燃B.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C.周围氧气的浓度D.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B
【解析】 根据影响燃烧的因素进行分析。同种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与可燃物跟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A、不同的物质,在相同条件下燃烧速度相差很大,如油很容易燃烧而木材却相对困难;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较小,对燃烧影响也很小;C、周围空气的浓度对物质的燃烧有影响,如硫在氧气中燃烧就比空气中剧烈;D、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大小,影响物质的燃烧,如刨花就比木头燃烧的剧烈。
8.实验是化学的灵魂。小明加热烧瓶使水蒸气通过加热的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铜管口b处,此时火柴没燃,迅速移开,火柴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火柴在b处没有燃烧的原因是没有足够的氧气
B.a处水沸腾时压强大于常压
C.b处水蒸气作用是给火柴头燃烧提供温度
D.铜管弯成W状是增大接触面积
【答案】B
【解析】A、火柴在b处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火柴没有燃烧,是因为没有足够的氧气,不符合题意;
B、a处水沸腾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气体逸出,气体变稀,故a处水沸腾时压强小于常压,符合题意;
C、b处水蒸气作用是给火柴头燃烧提供温度,使温度达到火柴头的着火点,不符合题意;
D、铜管弯成W状,可以增大水蒸气的受热面积,不符合题意。
9.用化学原理解释下列词语,其中不合理的是( )
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
B.风助火威为燃料提供足够的氧气
C.釜底抽薪清除可燃物
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A
【解析】A、火上浇油是增加可燃物,而不是隔绝空气,解释不合理,符合题意;
B、风助火威是为燃烧提供足够多的氧气,促进燃烧,解释合理,不符合题意;
C、釜底抽薪是移去可燃物使火熄灭,解释合理,不符合题意;
D、钻木取火,摩擦生热,可以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解释合理,不符合题意。
10. 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灯罩却没被点燃的原因是( )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C.风将热量吹散使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D.风将热量吹散后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
【答案】C
【解析】A、纸张是可燃物,能燃烧,不符合题意;B、灯罩却没被点燃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是空气不足,纸张不会燃烧的原因,不符合题意;C、风将热量吹散使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纸质灯罩却没被点燃,符合题意;D、物质的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本身的属性,一般不能改变,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并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对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的事实,某同学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的产物不是四氧化三铁
B.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物可能不同
C.有些物质燃烧时温度不需要达到着火点
D.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是反应能否发生的因素之一
【答案】C
【解析】A、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四氧化三铁是黑色的固体,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的产物不是四氧化三铁,正确;B、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生成氧化铁,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物可能不同,正确;C、物质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错误;D、根据“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并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对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的事实”可知,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是反应能否发生的因素之一,正确。故选C。
12.木柴燃烧时,要把木柴架空一些才能燃烧得更旺一些,这是因为( )
A. 木柴是可燃物 B. 温度易达到着火点
C. 散热的速率快 D. 使柴火和空气充分接触
【答案】D
【解析】A、木柴是可燃物,与烧木柴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木柴燃烧得更旺,没有关系,错误;B、着火点是可燃物的,不是温度的,错误;C、烧木柴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木柴燃烧得更旺,与散热无关,错误;D、把木柴架空一些,木柴燃烧得更旺,是因为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正确。故选D。
二、填空题
13.请根据所学知识及题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火柴头先燃烧,原因是火柴头着火点比较______________。(填“低”或“高”)
(2)分别点燃两根火柴,将一根火柴头竖直向上,另一根火柴头斜向下(如图b所示),火柴在火柴头斜向下的情况下更容易持续燃烧,原因是_____________。
(3)由图c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CO2灭火。
(4)用大烧杯罩住图c高低两支点燃的蜡烛,最后高的蜡烛先熄灭,根据该原理,如果你在火场,你就会采取什么样的逃生措施?_______________。
(5)下图是工业上制备H2的某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请将题中的微观示意图补画完全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低 (2)火柴头斜向下时,燃烧产生的热量能给火柴梗预热,容易达到其着火点,所以更容易持续燃烧 (3)不能 (4)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的逃生措施 (5)
【解析】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1)图a中火柴头先燃烧,原因是火柴头着火点比较低;
(2)火柴头斜向下时,燃烧产生的热量能给火柴梗预热,容易达到其着火点,所以更容易持续燃烧;
(3)由图c可知,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因此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CO2灭火。
(4)用大烧杯罩住图c高低两支点燃的蜡烛,最后高的蜡烛先熄灭,可燃物燃烧时产生的气体受热膨胀密度较小,在容器上方。在根据该原理,如果你在火场,应采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的逃生措施。
(5)由图可知,反应为甲烷和水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 ;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微观示意图为:。
14.请用化学的观点解释或分析下列与燃烧有关的现象:
(1)图A家庭用的煤球通常需要加工成蜂窝煤以促进燃烧,其原理是______。
(2)图B中火柴头______(填“向上”或“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
(3)图C“纸火锅”是用纸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来盛放汤料,当火锅下面的酒精燃烧时纸不会被点燃,你认为“纸火锅“烧不着的原因是______。
(4)图D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剧烈燃烧、______、______、放出大量的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做该实验时在集气瓶底部盛放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
(5)图E中镁条发生剧烈燃烧,由此你对一些特殊物质发生燃烧的条件有什么新的认识?
(6)F中燃着的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的物理性质。
【答案】(1)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斜向下 (3)温度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 (4)火星四射 生成黑色固体 3Fe+2O2点燃Fe3O4 防止生成的熔化物炸裂集气瓶底 (5)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
(6)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解析】(1)图A家庭用的煤球通常需要加工成蜂窝煤以促进燃烧,其原理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燃烧放出的热量易传递给火柴杆,所以更容易燃烧。
(3)图C“纸火锅”是用纸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来盛放汤料,当火锅下面的酒精燃烧时纸不会被点燃,“纸火锅“烧不着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
(4)图D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Fe+2O2点燃Fe3O4,因为铁丝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能使固体熔化为液体落到集气瓶中而炸裂集气瓶底部,所以做该实验时在集气瓶底部盛放少量水的目的是防止生成的熔化物炸裂集气瓶底部。
(5)图E中镁条在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发生剧烈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
(6)F中燃着的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的物理性质。
15.诗人陆游的笔记中记载“书灯勿用铜盏,想瓷盏最省油,蜀中有夹瓷盏…可省油之半”“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夹瓷盏被称为省油灯,用棉绳做炷(灯芯),上层盏盛油,下层盏盛水。其结构如图。
(1)图中属于可燃物的是______。
(2)省油灯的原理是:油燃烧______填(“放热”或“吸热”),上层内盏油温______(填“升高”或“降低”),下层盏内水吸热,减少油的______,以达到省油目的。
(3)“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说明下层盏中的水不断减少。对该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______。
A.水分子受热分解B.水分子不断运动
C.水分子间隔变大D.水分子数目减少
【答案】(1)炷(灯芯)和油 (2)放热 升高 蒸发 (3)BCD
【解析】(1)图中炷(灯芯)和油均具有可燃性,属于可燃物;
(2)油燃烧放热,从而上层内盏受热,油温升高,下层盏内水吸热,可降低温度,减少油的蒸发,从而达到省油的目的;
(3)下层盏中的水不断减少,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且水分子在不断运动,水分子运动了出去,导致水分子数目减小,从而水不断减少,水分子没有发生分解。故选BCD。
16.用如图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①和②中不燃烧,③中发生燃烧。
已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
(1)对比②和③,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①中试管内气体是________。
【答案】(1)与氧气接触 (2)空气
【解析】
(1)对比②和③,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
(2)探究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即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①中试管内气体应是空气,①和③对比可知,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7.为探究燃烧的条件,某同学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I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实验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4P+5O2 eq \(\s\up11(点燃),\s\d4(=)) 2P2O5
(2)探究燃烧需要氧气
(3)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4)提供热量、隔绝氧气
【解析】(1)由实验I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对比可知燃烧需要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2)实验Ⅱ中未通入氧气时,白磷不燃烧,通入氧气后,白磷燃烧,所以目的是探究燃烧需要氧气。
(3)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4)热水能提供热量,还能隔绝氧气。
1.(2023年安徽省中考)某同学用右图装置探究磷燃烧的条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室可通过加热制取
B.通入后,白磷燃烧,说用物质燃烧的条件只需要
C.通入后,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说明白磷着火点比红磷低
D.实验室中少量白磷可以保存在冷水中
【答案】B
【详解】A、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实验室可通过加热 KMnO4 制取 O2,故A说法正确;
B、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图示中白磷在60℃的热水中,通入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入 O2 后,白磷燃烧,通过对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并不是只需要氧气,故B说法错误;
C、白磷和红磷都在60℃的热水中,通入 O2 后,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说明白磷着火点比红磷低,故C说法正确;
D、白磷能在空气中自燃,实验室中少量白磷可以保存在冷水中,可以隔绝氧气(或空气),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2.(2023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A.①——给液体加热B.②——配制氯化钠溶液
C.③——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④——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答案】D
【详解】A、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用外焰加热,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在中上部,用手拿试管夹的长柄,试管口斜向上,与水平方向大约成45°夹角,故A实验操作错误;
B、量筒是用来量取液体的体积的,不能用作反应容器,所以配制氯化钠溶液时,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故B实验操作错误;
C、由于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然消耗了氧气,但是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C实验方案错误;
D、根据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能燃烧,铜片上的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不能燃烧,水中的白磷(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没有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该装置可用于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故D实验方案正确;
故选D。
3.(2023年云南省中考)使用天然气做饭,点火后,发现炉火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这时就需要调大灶具的进风口:使用完毕,关闭开关,火焰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天然气会燃烧,因为它是可燃物
B.点火是为了使温度达到天然气的着火点
C.调大进风口的目的是提供足够的空气,使燃烧更充分
D.关闭开关火焰熄灭,原因是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答案】D
【详解】A、因为天然气是可燃物,所以会燃烧,故选项A说法正确;
B、点火是为了使温度达到天然气的着火点,故选项B说法正确;
C、调大进风口的目的是提供足够的空气,使燃烧更充分,故选项C说法正确;
D、关闭开关火焰熄灭,原因是清除了可燃物,故选项D说法错误;
故选:D。
4.(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有关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和)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处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B.③④处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C.①③处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D.①④处燃烧时都能有效避免空气污染
【答案】B
【详解】A、红磷和白磷都是可燃物,①处白磷燃烧,②处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A错误;
B、③中的白磷不与氧气接触,白磷不燃烧,④处的白磷与氧气接触,白磷燃烧,由此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B正确;
C、①处的白磷与氧气接触,白磷燃烧,③中的白磷不与氧气接触,白磷不燃烧,由此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C错误;
D、①处的白磷燃烧时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故D错误。
故选B。
5. (2023年湖南省岳阳市中考)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 探究燃烧需要氧气
C.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 探究石墨的导电性
【答案】B
【详解】A、白磷能在空气中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没有生成新的气体,能形成压强差,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B、实验过程中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燃烧,而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红磷不燃烧,对比可知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红磷在密闭容器中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没有物质逸出或进入,天平保持平衡,可以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D、实验过程中,小灯泡发光,所以可探究石墨的导电性,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6.(2023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是通过实验得到的。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①既可探究分子运动现象,又可说明氨水呈碱性
B.②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可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低
C.③既可探究的密度比空气大,又可说明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D.④既可探究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又可说明正负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约为1∶2
【答案】D
【详解】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分子运动到烧杯中结合成氨水,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实验①既可探究分子运动现象,又可说明氨水呈碱性,故选项A正确;
B、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实验②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可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故选项B正确;
C、燃着的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实验③既可探究 CO2 的密度比空气大,又可说明 CO2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选项C正确;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实验④既可探究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又可说明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故选项D错误;
故选:D。
7.(2023春·云南昆明·九年级昆明八中校考学业考试)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物只要接触氧气就能燃烧
B.用扇子能把蜡烛火焰扇灭的主要原理是隔绝氧气
C.室内起火,要立即打开门窗
D.将煤磨成煤粉有利于煤的充分燃烧
【答案】D
【详解】A、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所以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不一定就能燃烧,温度还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A说法错误;
B、用扇子扇灭蜡烛的火焰,扇风吹走了蜡烛火焰的热量,降低了蜡烛的温度,导致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其着火点以下,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B说法错误;
C、室内起火,不能立即打开门窗,否则空气流通,火势更旺,故C说法错误;
D、将煤磨成煤粉,可以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有利于煤的充分燃烧,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8.(2023·辽宁沈阳·统考三模)沈阳稻梦空间举办篝火晚会,将木柴架空后发现燃烧更旺了。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B.升高木柴的温度
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D.方便添加木柴
【答案】A
【详解】将木柴架空后燃烧,增加了与空气中氧气的接触面积,燃烧会更加的旺盛;该操作不会增加木柴的温度、不能改变木柴的着火点,也不是为了方便添加木材;
故选A。
9.(2023·江苏扬州·统考二模)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而进行的实验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可以探究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观察到甲中的白磷未燃烧,乙中的白磷燃烧
C.带小孔圆形铝片起过滤作用
D.可反复呈现白磷燃烧与媳灭的现象
【答案】A
【详解】A、该实验中没有控制温度的高低,不能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选项错误;
B、由图可知,甲中的白磷被水隔绝不能与氧气接触,不发生燃烧,乙中的白磷能够与氧气接触,能够燃烧,选项正确;
C、带小孔圆形铝片起过滤作用,将白磷与水进行分离,来探究燃烧条件,选项正确;
D、实验中通过装置的倒立或正放,控制白磷与氧气的接触与分离可反复呈现白磷燃烧与媳灭的现象,选项正确;
故选A。
10.(2023·安徽六安·统考三模)依据如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①通入O2,白磷不燃烧;②停止通O2,点燃酒精灯加热蒸馏水至沸腾,白磷不燃烧;③熄灭酒精灯,立即通入O2,白磷燃烧,气球胀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B.③中白磷燃烧时,容器内气体压强小于大气压强
C.对比①③中现象可以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D.气球可以缓冲装置气压变化的
【答案】D
【详解】A.通入氧气后,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应为 ,故选项A错误,不符合题意;
B.③中白磷燃烧时放出热量,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使容器内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强,故选项B错误,不符合题意;
C.对比①③,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其着火点,故选项C错误,不符合题意;
D.气球可以缓冲白磷燃烧及水沸腾时造成的气压变化,防止装置内气体体积膨胀冲出装置,故选项D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11.(2023·广东汕头·统考二模)如图探究“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实验,缓慢倾斜Y形管,将右侧的沸水慢慢倒入左侧。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隔绝氧气
B.少量沸水倒入左侧,白磷开始燃烧,原因是与氧气接触
C.当热水浸没白磷,燃烧着的白磷熄灭,原因是温度低于着火点
D.右侧红磷露出水面,红磷仍不燃烧原因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
【答案】A
【详解】A、实验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还可以隔绝氧气,故A分析正确;
B、一开始左侧的白磷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当少量沸水倒入左侧,白磷开始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B分析错误;
C、当热水浸没白磷,燃烧着的白磷熄灭,原因是热水使白磷与氧气隔绝,导致白磷熄灭,故C分析错误;
D、右侧红磷露出水面,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是红磷仍不燃烧原因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故D分析错误;
故选A。
12.(2023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某兴趣小组做可燃物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①在有空气的试管内放入白磷,关闭弹簧夹,白磷不燃烧(如图I);②将图I装置放到热水中形成图Ⅱ装置,白磷剧烈燃烧,气球胀大。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②中白磷剧烈燃烧时,试管内气体压强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对比实验①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____。
(4)图Ⅱ实验后试管内还有白磷残留,打开弹簧夹通入空气,白磷复燃,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另一条件是_____。
【答案】(1)
(2)增大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详解】(1)白磷与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②中白磷剧烈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试管内气体压强增大;
(3)①在有空气的试管内放入白磷,关闭弹簧夹,白磷不燃烧(如图I);②将图I装置放到热水中形成图Ⅱ装置,白磷剧烈燃烧,气球胀大,对比实验①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图Ⅱ实验后试管内还有白磷残留,打开弹簧夹通入空气,白磷复燃,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另一条件是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13.(2022秋·陕西商洛·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为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
(1)关闭K1、K2,向长颈漏斗内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一段时间后,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液面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打开K1,A中导管口处有大量气泡产生,白磷不燃烧,打开K2,C中导管口处有大量气泡产生,白磷燃烧。对比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装置内压强增大
(2) 打开K2前白磷不燃烧,打开K2后白磷燃烧 氧气
【详解】(1)关闭K1、K2,向长颈漏斗内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一段时间后,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液面上升的原因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气体增多,气压增大,把液体压入长颈漏斗,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打开K1,A中导管口处有大量气泡产生,白磷不燃烧,打开K2,C中导管口处有大量气泡产生,白磷燃烧。打开K2前白磷不燃烧,打开K2后白磷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氧气。
14.(2023·北京东城·统考二模)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已知: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为40℃、240℃。
(1)a处白磷燃烧,b处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
(2)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O2接触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答案】(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a处白磷燃烧,c处白磷不燃烧
【详解】(1)a、b处均与氧气接触,但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以上,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对比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为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
(2)水中白磷不与氧气接触,不燃烧,则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O2接触的现象是a处白磷燃烧,c处白磷不燃烧。
15.(2023·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校考三模)某化学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白磷化学式为P4,着火点为40℃)。
(1)向装置中通入O2后,_______(填“甲”或“乙”)烧杯中的白磷燃烧。
(2)比较甲、乙烧杯中通入O2前、后的现象,得出燃烧需要什么条件?_____。
【答案】(1)乙
(2)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详解】(1)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甲中是冷水,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着火点,乙中是80℃热水,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所以向装置中通入O2后,乙烧杯中的白磷燃烧;
(2)甲、乙中一直有可燃物白磷,甲中为冷水,乙中为80℃ 热水,通入氧气前,甲(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着火点)、乙(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都不燃烧,通入氧气后,甲不燃烧,乙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6.(2023·北京·模拟预测)用下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条件。①中充满N2,②③中充满O2。升温至40℃,仅观察到②中的白磷燃烧。
(1)设计①②的目的是______。
(2)能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其着火点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3)气球的作用是______。
【答案】(1)验证可燃物燃烧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
(2)升温至40℃时,②中白磷燃烧,③中红磷不燃烧(或②中白磷开始时不燃烧,升温至40℃时才燃烧)
(3)调节压强,防止白烟扩散
【详解】(1)①中白磷与氮气接触,②中白磷与氧气接触,其它因素相同,②中白磷燃烧,①中不燃烧,对比可知可燃物燃烧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
(2)②③试管中均充满氧气,而②中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③中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以上,②中白磷燃烧,③中白磷不燃烧,对比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其着火点。
(3)由于白磷燃烧放热,且会产生大量有害的白烟,则气球的作用为调节压强,防止白烟扩散。
17.(2023·河南平顶山·统考二模)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微型装置进行实验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挤压右滴管并微热燃烧管,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__。
(2)挤压左滴管可观察到燃烧的白磷熄灭,其尾气处理的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
【答案】(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隔绝氧气
【详解】(1)挤压右滴管,过氧化氢发生反应生成氧气、水,微热燃烧管,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由此得出燃烧的一个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挤压左滴管,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可观察到燃烧的白磷熄灭,其尾气处理的灭火的原理是:隔绝氧气。
问题
现象与分析
推断
1.物质是否可燃
燃烧首先需要的条件是:物质本身是可燃物
2. 物质是否需要与空气(氧气) 接触
燃烧还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可燃物接触氧气或空气
3.物质是否要达到一定的温度;而且各种物质是否有不同的温度要求
燃烧需要的另一条件是可燃物达到燃烧必需的最低温度,而且各种物质要求的温度不同
科粤版九年级上册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精品第2课时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科粤版九年级上册<a href="/hx/tb_c91786_t7/?tag_id=28" target="_blank">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精品第2课时课堂检测</a>,文件包含同步练习科粤版2012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3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第2课时同步练习原卷版docx、同步练习科粤版2012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3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第2课时同步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精品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化学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精品课时训练,共3页。
初中化学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同步训练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判断题,填空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