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九年级下册2 电磁波的应用优秀课时作业
展开一、选择题
1.现代战争应用电子干扰战术,电子干扰战术就是破坏敌方的信息传递,电子干扰具体的做法是( )
A.对敌方发射很强的电磁波
B.对敌方发射电磁波
C.对敌方发射频率很高的电磁波
D.对敌方发射与敌方设备相同频率的高强度电磁波,并施放反射电磁波的干扰片
【答案】D
【详解】所谓的“电子干扰”就是发射一个敌方电器相同工作频率的电磁波,使相同频率的杂乱信号叠加在敌方的信号之上,对敌方信号产生了干扰,于是敌方就不能正常通信和工作了,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电磁波不仅可以传递信息还可以传递能量,如阳光可以使人感觉到温暖
B.在太空中进行勘探的宇航员需要借助电磁波进行沟通
C.某些动物可以在地震发生前就感知到,这是因为它们能够接收到对应的电磁波
D.电磁波在不同的介质之间进行传播时,传播路径可能不是直线
【答案】C
【详解】A、电磁波不仅可以传递信息还可以传递能量,阳光可以使人感觉到温暖,属于传递能量;故A正确;
B、在太空中没有空气,进行勘探的宇航员需要借助电磁波进行沟通,故B正确;
C、地震发出的是次声波,不是电磁波,故C错误;
D、电磁波在不同的介质之间进行传播时,传播路径不一定是直线,可以发生偏折,故D正确.
故选C.
3.“天宫课堂”第三课在2022年10月12日15时45分开始,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了精彩的太空授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刘洋进行讲课是在利用声波传递信息
B.地球上的学生听到刘洋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
C.在“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米/秒
D.刘洋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
【答案】A
【详解】A.刘洋进行讲课,声音将讲课的内容传递给学生,这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故A正确;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声音不能直接由神舟十四号传回地面,是通过电磁波传回地球的,故B错误;
C.天宫一号内,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C不符合题意;
D.讲课声音大,是因为声带振幅大,响度大,而不是音调高,频率快,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
B.上课时听不到老师讲课的回声,是因为教室太小,不会产生回声
C.登上月球的航天员即使离得很近,也必须用无线电交谈
D.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
【答案】C
【详解】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在小教室里,由于我们说话的地点离墙较近,当我们说话时,声音传到墙壁上反射回来的时间与我们说话的时间几乎是同时的,时间差太短,小于0.1s,所以我们的耳朵听不出说话声与回声的区别,也就听不到回声,故B错误;
C.月球上是真空,声音不能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宇航员即使离得很近,也必须用无线电交谈,故C正确;
D.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15℃时,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D错误。
故选C。
5.WiFi无线上网是当今使用最广的一种无线网络传输技术,实际上就是把有线网络信号转换成无线信号,供支持其技术的相关电脑、手机接收.WiFi无线上网利用了( )
A.红外线 B.紫外线 C.电磁波 D.超声波
【答案】C
【详解】实际上就是把有线网络信号转换成无线信号可知,WiFi利用了电磁波进行信息传输。
故选C。
6.下列家用电器和通信设备,工作时没有利用电磁波的是
A.微波炉B.电熨斗C.无线电视D.移动电话
【答案】B
【详解】试题分析:微波炉、无线电视、移动电话都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来工作的,也就是都利用了电磁波;而电熨斗是利用了电流的热效应,与电磁波无关;故应选B.
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闻其声,知其人”判断的依据是人发出声音的音调
B.太空中的空间站是通过向地面发射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
C.蝙蝠是发出次声波来躲避障碍物的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答案】D
【详解】A.音色与振动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是声音的本质特征之一,“闻其声,知其人”判断的依据是人发出声音的音色,故A错误;
B.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太空中的空间站是通过向地面发射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故B错误;
C.超声波有良好的反射性,蝙蝠是发出超声波来躲避障碍物的,故C错误;
D.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故D正确。
故选D。
8.小华同学学习光现象的知识后,提出了几种想法,正确的是:( )
A.“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光的反射造成的
B.彩虹是太阳光传播中被空中水滴色散而产生的
C.红外线灯发出的红光就是红外线
D.近视眼要佩戴凸透镜眼镜
【答案】B
【详解】“坐井观天,所见甚小”隐含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故A错误;彩虹是太阳光传播中被空中水滴色散而产生的,故B正确;红外线是不可见光,故红外线灯发出的红光不是红外线,故C错误;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D错误,故选B.
二、填空题
9.2019年4月20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四十四颗北斗导航卫星。
(1)火箭主要用液态氢作为燃料是因为液态氢的 大;
(2)如图乙,卫星在太空张开“翅膀”后获得的能源主要是太阳能,属于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它探测得到的图像和数据是通过 传递到地球的;
(3)某种仪器从地球带到卫星上,它的质量 。
【答案】 热值 可再生 电磁波 不变
【详解】(1)[1]由于液态氢具有较大的热值,燃烧等质量的液态氢能够放出更多的热量,故火箭主要用液态氢作为燃料。
(2)[2]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属于可再生能源。
[3]从太空到地球距离较远且存在真空,故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
(3)[4]质量只与组成物质的量的多少有关,与所处位置无关,则某种仪器从地球带到卫星上,它的质量不变。
10.2022年4月16日,我国“神舟十三号”返回舱成功着陆东风着陆场,返回过程中,航天员与地面间是通过 (选填“超声波”或“电磁波”)进行信息的传递。返回过程中,以返回舱为参照物,航天员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答案】 电磁波 静止
【详解】[1]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且传播速度较快,返回舱在返回过程中,航天员与地面间是通过电磁波进行信息的传递。
[2]以返回舱为参照物,航天员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航天员是静止的。
11.2011年2月14日,美国“星尘号”探测器逐渐飞近坦普尔1号彗星,探测器间歇性地向彗星发射 (选填“电磁波”、“超声波”或“次声波”)信号;当发出信号 s后就能接收到经彗星反射回的信号时,即可断定两者间距为180km;此时探测器上的照相机自动拍摄得到如图示的彗星图片,已知像距为15cm,则可知照相机镜头的焦距约为 cm.
【答案】 电磁波 1.2×10-3 15
【详解】美国“星尘号”探测器要向彗星发射信号,因为彗星的周围是真空的,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只能发射电磁波;
两者距离是180km,从发射信号到接收信号电磁波的传播距离是两者距离的2倍,即s=180km×2=360km=3.6×105m;
从发射信号到接受到信号的时间t="s" /v =3.6×105m /3×108m/s =1.2×10-3s;
探测器上的照相机距离彗星的距离是比较大的,远远的大于镜头凸透镜的二倍焦距,所成的像就在凸透镜另一侧的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比较接近焦距,像距为15cm,焦距略小于像距,约等于15cm.
12.2022年3月23日,中国航天员在“天宫课堂”中通过 (选填“超声波”或“电磁波”)实现“天地对话”;在空间站内抛出的“冰墩墩”如果不受力的作用,将做 运动。
【答案】 电磁波 匀速直线
【详解】[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太空中为真空环境,声音不能在太空中传播,电磁波可在真空中传播。
[2]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不受力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抛出的冰墩墩为运动状态,不受力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三、实验与探究题
13.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为避免汽车超速行驶带来的危害,某校科技创新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一个装置来自动限制车速,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V,保护电阻R0的阻值是5Ω,Rx是一个阻值随车速增大而减小的电阻元件(装置中其它的电阻不计);开关S闭合后,螺线管A的上端相当于电磁铁的 极;当车速增大时,电磁铁的磁性会 (选填“增强”、“减弱”或“不变”);如果车速达到130km/h时,电路中电流恰好为1A,电磁铁A刚好能吸下衔铁B,使油门C喷油进受到限制而控制车速,此时,Rx的阻值是 Ω;
(2)马航MH370在失联前与地面指挥系统是通过 传送信息的;“蓝鳍金枪鱼”自主水下航行器是通过 (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获得水下信息的。
【答案】 S 增强 1 电磁波 超声波
【详解】(1)[1]由图示电路图可知,闭合开关S后,电流从电磁铁上端流入,从下端流出,由安培定则可知,螺线管A的上端相当于电磁铁的S极。
[2]当车速增大时,电阻Rx阻值减小,电路总电阻减小,电源电压不变,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电流增大,电磁铁的磁性会增强。
[3]由可知,电路总电阻
(2)[4]卫星电视信号就是利用地球同步卫星做电磁波通信的中继站来传递信息的,所以马航MH370航班飞机在失联前与地面指挥系统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5]“蓝鳍金枪鱼”自主水下航行器是通过超声波获得水下信息的。
14.如图所示为探究电磁波产生的实验,探究过程如下:
(1)实验:打开收音机开关,旋至没有电台的位置,取一节电池和一根导线,拿到收音机附近.先将电池的负极向下放在锉面上,再将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正极相连,导线的另一端应当 ,发现的现象是 ;
(2)分析论证: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A.导线在锉面上滑动产生的声音,经空气传到收音机,被收音机反射而形成的
B.导线在锉面上滑动产生的声音,经空气传到收音机,被收音机接收并被放大而形成的
C.导线在锉面上滑动,引起电流的迅速变化,产生电磁波,被收音机接收而形成的
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正确
(3)实验结论是 。
【答案】 时断时续的摩擦 收音机能产生“咔咔”或“喀喀”等杂声 C 变化的电流产生电磁波
【详解】(1)[1][2]实验:打开收音机开关,旋至没有电台的位置,取一节电池和一根导线,拿到收音机附近。先将电池的负极向下放在锉上,再把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正极相连,导线的另一端应当在锉上来回滑动,即时断时续的摩擦,发现的现象是:收音机能产生“咔咔”或“喀喀”等声音。
(2)[3]变化的电流产生电磁波,向周围空间传播,所以此实验过程,导线在锉面上滑动时,电流会时断时续,即电流迅速变化,所以产生了电磁波,此电磁波由收音机接收到,被收音机放大而发出“咔咔”声;收音机不能接收声音,只能接收电磁波。
故选C。
(3)[4]实验过程可以表明,迅速变化的电流能在周围空间产生电磁波。
初中第十一章 物理学与能源技术4 核能精品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初中<a href="/wl/tb_c10712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十一章 物理学与能源技术4 核能精品课时训练</a>,文件包含分层练习教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14节《核能》同步练习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分层练习教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14节《核能》同步练习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九年级下册2 电磁波的应用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教科版九年级下册2 电磁波的应用综合训练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九年级下册2 电磁波的应用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教科版九年级下册2 电磁波的应用同步训练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简答题,科普阅读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