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福州市金山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金山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卷+,文件包含语文试卷pdf、高二年段期末考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4.①因为我们的祖先更喜欢亲眼看到事物,依靠身体体验认识事物,所以我们更愿意“走出去”,而不是“看电视”;②因为我们的祖先更愿意看别人,而在别人看自己时会感到紧张,所以我们愿意“看电视”,而不是用“可视电话”聊天。
[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6 CD
7.①叙述内容的变化:从看到院子的改变而吃惊,到感受到熟悉的味道而激动。
②表达方式的变化:从描写院子中各种物象,到抒发内心的情感。
③两个“是这儿”相连,自问自答,语气从疑惑到笃定,直接表现心理变化。
④语言节奏的变化:从较慢的节奏,到越来越快的节奏,契合人物的心理变化。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可得满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8.①本文采用第三人称叙述蓝佩玉寻访旧居的过程。②穿插多次第一人称“我”展现主人公的心理独白。③呈现出同一空间不同视角叙述的立体结构, = 4 \* GB3 ④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腻、复杂的情绪。
[第①②点,各1分;第③ = 4 \* GB3 ④点,各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选C。A.“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 B.“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D.“亡”通“无”,没有。
10.选A。A.使动用法,使……受苦;B.名词作状语,像席子那样;C.名词作状语,向前;D.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11.选D。A.连词,和;B.动词,给;C.通“欤”,语气词;D.动词,结交,亲附。
12.选C。A.被动句;B.被动句;C.宾语前置句;D.被动句。
13.选A。A. 姓起于母系,氏起于父系。
14.答案:惠王担心这件事,于是命令张仪日假装离开秦国,拿着丰厚的礼物进献给楚国,表示愿意侍奉秦国。“佯”“去”的翻译各1分,“厚币”的活用1分,整体1分。
15.CEG
句意:然而孙武却使秦国能够听到申包胥的话,出兵援救楚国,对吴国没有忌惮之心,这就太不威武了。
“使秦得听包胥之言”都是“武”的谓语部分,应在“言”后C处断句;
“出兵救楚”省略主语,“出兵”的目的是“救楚”,中间不断开,“楚”后E处断开
“无忌吴之心”中“无”是谓语,“总吴之心”是宾语,后面G处断开。
故CEG处断句。
16.C
A.正确。穷尽;极力。句意:一定具有应付敌人的无穷才能。/对于溃败的敌人不断追击。
B.正确。竟然;于是。句意:不知道孙武领兵打仗竟然不能每战必胜。/(因而)陛下才要改变这种(不良)风气。
C.错误。机会:参与。句意:越国怎能不乘虚攻入吴国呢!/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
D.正确。
17.C
C“苏洵认为依照《九地》所论”错,应该是“苏洵认为依照《作战》所论”,文中《九地》所论只是指责孙武做法不得当的第一点,而二三两点都是依据《作战》所论。
故选C。
18.自己尚且不能熟练运用,因而战败,更何况仅仅是效法孙武旧有的计谋和理论的人,怎么能用它们统率军队呢?
【解析】“败北”,失败,战败;“祖”,效法;“将”,统率军队,以上翻译各1分,整体1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后世的军事家都把孙武写的《孙武十三篇》当作学习对象。然而依照我的看法,孙武是谈论兵法的杰出人物!他的书中论述奇特、权变、秘密、机智等用兵的技巧,神出鬼没,自古以来那些谈论用兵的著作极少能比得上它的。因而揣测他这个人,一定具有应付敌人的无穷才能。不知遵孙武领兵打仗竟然不能每战必胜,和他在书中所说的相差甚远。当吴王阖庐攻入郢都的时候,孙武作为统帅。等到秦国和楚国联合打败吴国的军队,越王勾践又率大军践踏吴国,外祸内患一朝爆发,吴王逃走,解救自己都来不及。孙武却完全没有一点办法去平息这些祸乱。
如果按照孙武自己书里的内容来指责他的过失,总共有三点。《九地》中说:“把武威加在敌人身上,就要使他不能同别国结交。”然而孙武却使秦国能够听到申包胥的话,出兵援救楚国,对吴国没有忌惮之心,这就太不威武了。这是孙武的第一点过失。《作战》中说:“长久地出兵在外就会使军力受损,使锐气受挫,物力竭尽,那样别国就会乘你疲惫时而起兵(进攻你)。”然而孙武在吴王阖庐九年冬季攻打楚国,到十年秋季才开始返回,可以说是长久地出兵在外了。越国怎能不乘虚攻入吴国呢!这是孙武的第二点过失。《作战》中又说:“战士奋勇杀敌,是因为愤怒。”孙武纵容伍子胥、伯嚭鞭打楚平王的尸体,发泄个人的怨恨,这样会激怒敌人,这就是司马戎、子西、子期誓死向吴国报仇的原因。勾践(攻占吴国后)没有毁坏吴王的祖坟,因而吴国百姓顺从他,田单欺诈燕国使燕国掘了齐人的坟墓,齐国人民因而奋起作战,他们的智谋远在孙武之上。孙武不能通晓这个道理,这是他的第三点过失。但当初吴军能够攻入郢都,也是借用了伍子胥、伯嚭、唐国、蔡国对楚国的愤怒和楚国子瓦的不仁,所以说孙武的功绩大概也是很少有的。孙武写的书,自己尚且不能熟练运用,因而战败,更何况仅仅是效法孙武旧有的计谋和理论的人,怎么能用它们統率军队呢?
材料二:
将帅,是国家的助手。辅佐君主周到国家就一定强盛,辅佐有疏漏,国家就一定表弱。所以君主对军队的危害有三种情况:不了解军队不可以进攻却命令军队进攻,不了解军队不可以撤退却命令军队撤退,这就叫束缚军队;不了解军中事务却要干预军中的管理事务,就会使将士感到迷惑;不了解军队作战的权谋却要干预军队的指挥,就会使将士产生疑虑。如果全军既有迷惑又有疑虑,那么诸侯乘隙进攻的灾难就会到了,这就是扰乱军心而导致敌人的胜利。
因此,能预見胜利的情况有五种:懂得(什么情况下)可以打和(什么情况下)不能打的会获胜,懂得兵多兵少的不同战法的会获胜,官兵同心同德的会获胜,用自己的有准备对待敌人的无准备会获胜,将帅有才能而君主不加干涉的会获胜。这五条,是预见胜利的方法。所以说:了解敌方情况并了解自己,才能常胜不败;不了解敌方情况,只了解自己情况,胜负各半;不了解敌方且又不了解自己,那每次战斗都必然失败。
19.C
20.①诗人先假想自己有一天能实现为国杀敌的理想,那他必勇冠三军,哪怕捐躯亦在所不惜;②但如果报国理想落空,也希望能葬在吴国勇士的坟边;③两句诗前后相连,抒发诗人生死不变的忠诚之情,体现始终如一的气节。
[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
(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4)可怜楼上月裴回, 应照离人妆镜台
(5)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22.A处:就要容易得多 B处:与其说是发现新品种
[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3.语句:②;修改为:由于近些年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语句:⑥;修改为:有时候也会发现有些样本虽然形态特征几乎一模一样。
语句:⑩;修改为:以确认该物种是否属于新的物种。
[每处2分,指出序号并修改正确给2分。]
24.①连用“这样”,强调现场感;②“一个劲儿地绿”运用比拟手法,突显“绿”的磅礴恣肆;③“只是”与下文“却是”形成呼应,引出天的变化多端。
[答出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语文试题,共10页。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共8页。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