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第1页
    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第2页
    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梳理材料一的行文思路,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本文的叙述特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共四个大题,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是二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在中国哲学史上,首先用“真”字的是道家。《庄子》说:“道恶乎隐而有真伪?”以真伪对举,始于庄子。)
    “立其诚”可以说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
    名实一致即是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的一致。一般言辞的内容包括许多命题。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可称为理论命题,理论命题符合于客观实际,就是真理的揭示。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然而也必须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
    言行一致亦即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浅言之,即一个人的言论与他的行为一致;深言之,即学说理论与社会实践一致。古语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一个人的言论还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他的言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与社会实践相符合的,才能称为真理。
    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如果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是最明显的不诚。“修辞立其诚”,首先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
    学说、言论、文章,都有一个诚伪问题。
    哲学与科学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追求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人在观察现象的时候,往往表现一定的主体性,在认识中含有一定的主观因素。但是,追求真理就应力求避免主观的干扰。《管子》书的《心术上》提出所谓“静因之道”。《心术上》说:“因也者,无益无损也。……因也者,舍己而以物为法者也。”这是说,在认识外物的时候不要对于外物有所损益,力求认识外物的本来面目。列宁论“辩证法的要素”,举出十六条,第一条是“观察的客观性”,这是唯物主义方法的基本原则。
    多年以来,人们强调主体性的重要,这是正确的。但是,发挥主体性,应以认识的客观性为前提。这里有一个改造世界与认识世界的关系问题。人类的主体性,主要在于能改造世界,但改造世界应以正确的认识为依据。只有正确地认识世界,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有时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也能加深对于世界的认识,但是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还是改造世界的基本条件。
    “修辞立其诚”,包含端正学风的问题。据《汉书·儒林传》记载,齐诗的经师辕固曾对公孙弘说:“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所谓曲学阿世即是哗众取宠,曲解经典的原义以讨好于时尚,也就是背离了原则而顺风转舵,这就违反了追求真理的学术宗旨。“修辞立其诚”应是端正学风的首要准则。汉代经师所尊崇的是儒家的原则,我们今天则应强调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揭示客观真理确非容易,但是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应该并非难事。然而,千百年来,由于世事的错综纷繁,说真话、讲实话,却不是容易做到的。人们常常把真实的思想感情隐藏起来。这是复杂的不正常的社会关系所造成的人心的扭曲。然而,把自己的真实见解表达出来,这应是“修辞立其诚”的起码要求。
    应该承认,“修辞立其诚”是一个唯物主义的原则。唯物主义肯定事实,肯定客观真理。唯物主义者无所畏惧,敢于把自己的思想见解亮出来。虽然在今天的世界上唯心主义比较流行,我还是相信,唯物主义是科学研究的真实基础。
    (摘编自张岱年《修辞立其诚》 1992年 有删改)
    材料二:
    张岱年先生一生治学,贯彻一个“诚”字。在30年代,他提出“哲学家须有寻求客观真理之诚心”。在40年代,他把“求真之诚”作为哲学修养之基础;在《事理论》的“自序”中,他说“此篇所谈,则与横渠、船山之旨为最近,于西方则兼取唯物论与解析哲学之说,非敢立异于时贤,不欲自违其所信耳”。他在晚年,自号“渠山拙叟”(“渠”即横渠,“山”乃船山),并以“直道而行”示其一生立身之则,又说““修辞立其诚’是我的治学宗旨”。
    张先生认为,哲学之“可信的”即是“可爱的”。“可信的”哲学之所以“可爱”,是因为张先生爱中华民族,爱张横渠之“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境界;他相信,只有“可信的”哲学才能引导中华民族走向复兴,才有望实现人类的和平相处与天人和谐。
    (摘编自李存山《张岱年先生的学术方向》 2004年 有删改)
    材料三: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下之化育。(《礼记·中庸》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类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正确地认识世界的本来面目;而尊重客观事实无损于人类的主体性。
    B.文学创作也要遵循与客观实际相一致的原则,要想感动人心,就必须符合客观实际或者客观规律。
    C.做到“修辞立其诚”应当具有唯物主义者的勇敢精神,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干扰,真情实感的表达变得艰难。
    D.小到做人写文章,大到治国平天下,“诚”之一字至关重要。自古而今,对“诚”的奉行功在当下,利在千秋。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岱年认为不管过去还是现在,“修辞立其诚”都是发言著论的一个重要原则,“诚”之一字也被他奉行一生。
    B.要想正确认识世界,就应当努力克服观察现象时的主观干扰,从而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
    C.材料一认为哲学与科学都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所以理论命题必然符合客观实际,是对真理的揭示。
    D.张岱年认为“修辞立其诚”是端正学风的首要准则,但在不同的时代它所遵守的原则是不同的。
    3.大量引用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下列选项的相关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修辞立其诚”,出自《易传·文言》。此处引用不仅照应题目,而且点明了文章中心。
    B.古语“听其言而观其行”,说明了行为的重要性,可以证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C.引用《心术上》和列宁论“辩证法的要素”的相关内容都是为了说明我们要尊重客观世界,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
    D.材料二多处引用张岱年先生自己的话,是为了说明先生品格之“诚”,更为了证明材料
    一观点的准确性。
    4.梳理材料一的行文思路。(4分)
    5.综合三则材料概括张岱年先生主张“诚”的原因。(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冯歪嘴子
    萧红
    ①磨房里边住着冯歪嘴子。
    ②冯歪嘴子打着梆子,半夜半夜地打,一夜一夜地打。
    ③那磨房的窗子临着我家的后园。我家的后园四周的墙根上,都种着倭瓜、西葫芦或是
    黄瓜等类会爬蔓子的植物;倭瓜爬上墙头了,在墙上开起花来了,有的竟越过了高墙爬到街上去,向着大街开了一朵火黄的黄花。
    ④因此那磨房的窗子上,也就爬满了那顶会爬蔓子的黄瓜了。再过几天,一不留心,那
    黄瓜梗经过了磨房的窗子,爬上房顶去了。后来那黄瓜秧就像它们彼此招呼着似的,成群结队地就都一齐把那磨房的窗给蒙住了。从此那磨房里边的磨信就见不着天日了。从此那磨房里黑沉沉的,园里,园外,分成两个世界了。
    ⑤冯歪嘴子就被分到花园以外去了。
    ⑥有时候,他停止了打他的梆子,他问我,黄瓜长了多大了?西红柿红了没有?他与这
    后园只隔了一张窗子,就像离着多远似的。
    ⑦秋天,大榆树的叶子黄了,墙头上的狗尾草干倒了,园里一天一天地荒凉起来了。
    ⑧这时候冯歪嘴子的窗子也露出来了。因为那些纠纠缠缠的黄瓜秧也都蔫败了,舍弃了窗棂而脱落下来了。这窗子上的黄瓜秧一干掉了,磨房里的冯歪嘴子就天天可以看到的。
    ⑨冯歪嘴子喝酒了,冯歪嘴子睡觉了,冯歪嘴子打梆子了。冯歪嘴子拉胡琴了,冯歪嘴子唱唱本了,冯歪嘴子摇风车了。只要一扒着那窗台,就什么都可以看见的。
    ⑩一到了秋天,新鲜粘米一下来的时候,冯歪嘴子就三天一拉磨,两天一卖粘糕。黄米
    粘糕,撒上大云豆。一层黄,一层红,黄的金黄,红的通红。
    ⑪冯歪嘴子推着单轮车在街上一走,小孩子们就在后边跟了一大帮,有的花钱买,有的
    围着看。当我在大门外玩的时候,推着单轮车的冯歪嘴子总是在那块大粘糕上切下一片来送给我吃。
    ⑫冯歪嘴子成家了,冯歪嘴子有儿子了!
    ⑬那小孩哭的声音很大,那草房里吵得不得了,我便想去看看。
    ⑭我就站在那里静静的,我看冯歪嘴子的媳妇用草把小孩盖了起来,把小孩放到炕上
    去。其实也看不见什么是炕,乌七沼沼的都是草,地上是草,炕上也是草,草捆子堆得房梁上去了。那小炕本来不大,又都叫草捆子给占满了。那小孩也就在草中偎了个草窝,铺着草盖着草的就睡着了。
    ⑮我越看越觉得好玩,好像小孩睡在鹊雀窝里了似的。
    ⑯过了一年,冯歪嘴子的孩子长大了。
    ⑰过年我家杀猪的时候,冯歪嘴子到我家里来帮忙。到了晚上他吃了饭,喝了酒之后,
    临回去的时候,祖父说,让他带了几个大馒头去,他把馒头扶在腰里就走了。人们都取笑着冯歪嘴子,说:“冯歪嘴子有了大少爷了。”
    ⑱冯歪嘴子平常给我家做一点小事,磨半斗豆子做小豆腐,或是推二斗上好的红粘谷,
    做粘糕吃,祖父都是招呼他到我家里来吃饭的。就在饭桌上,当着众人,老厨子就说:“冯歪嘴子少吃两个馒头吧,留着馒头带给大少爷去吧……”
    ⑲冯歪嘴子听了也并不难为情,也不觉得这是嘲笑他的话,他很庄严地说:“他在家里有吃的,他在家里有吃的。”
    ⑳东邻西舍谁家若是办了红白喜事,冯歪嘴子若也在席上的话,肉丸子一上来,别人就
    说:“冯歪嘴子,这肉丸子你不能吃,你家里有大少爷的是不是?”
    ㉑于是人们说着,就把冯歪嘴子应得的那一份的两个肉丸子,用筷子夹出来,放在冯歪
    嘴子旁边的小碟里。来了红烧肉,也是这么照办,来了干果碟,也是这么照办。
    ㉒冯歪嘴子一点也感不到羞耻,等席散之后,用手巾包着,带回家来,给他的儿子吃了。
    ㉓又过了两三年,冯歪嘴子的第二个孩子又要出生了。冯歪嘴子欢喜得不得了,嘴都闭不上了。
    ㉔在外边,有人问他;“冯歪嘴子又要得儿子了?”
    ㉕他呵呵呵。他故意的平静着自己。
    ㉖他在家里边,他一看见他的女人端一个大盆,他就说:“你这是干什么,你让我来拿不好么!”
    ㉗他看见他的女人抱一捆柴火,他也这样阻止着她:“你让我来拿不好么!”
    ㉘可是他那媳妇,却一天比一天瘦,一天比一天苍白,她的眼睛更大了,她的鼻子也更尖了似的,
    ㉙七月一过去,八月乌鸦就来了。八月的天空是静悄悄的,一丝不挂。白天就是黄金的
    太阳,夜里就是雪白的月亮。天气有些寒了,院子里显得冷清寂窦了许多。鸡鸭都上架去了,猪也进了猪栏,狗也进了狗窝。院子里的蒿草,因为没有风,就都一动不动地站着,因为没有云,大昴星一出来就亮得和一盏小灯似的了。
    ㉚在这样的一个夜里,冯歪嘴子的女人死了,冯歪嘴子的女人是产后死的。
    ㉛乌鸦在头上呱呱地叫着。
    ㉜冯歪嘴子的女人一死,大家觉得这回冯歪嘴子算完了。扔下了两个孩子,一个四五
    岁,一个刚生下来。
    ㉝看吧,看他可怎样办!
    ㉞老厨子说:“看热闹吧,冯歪嘴子又该喝酒了,又该坐在磨盘上哭了。”
    ㉟东家西舍的也都说冯歪嘴子这回可非完不可了。那些好看热闹的人,都在准备着看
    冯歪嘴子的热闹。
    ㊱可是冯歪嘴子自己,并不像旁观者眼中的那样地绝望,好像他活着还很有把握的样子似的,他不但没有感到绝望已经洞穿了他,因为他看见了他的两个孩子,他反而镇定下来。他觉得在这世界上,他一定要生根的。要长得牢牢的。他不管他自己有这份能力没有,他看看别人也都是这样做的,他觉得他也应该这样做。
    ㊲于是他照常地活在世界上,他照常地负着他那份责任。
    ㊳喂着小的,带着大的,他该担水,担水,该拉磨,拉磨。
    ㊴早晨一起来,一开门,看见邻人到井口去打水的时候,他总说一声:“去挑水吗!”
    ㊵若遇见了卖豆腐的,他也说一声:“豆腐这么早出锅啦!”
    ㊶他不知道人们都用绝望的眼光来看他,他不知道他已经处在了怎样的一种艰难的境
    地。他不知道他自己已经完了。他没有想过。
    ㊷他虽然也有悲哀,他虽然也常常满满含着眼泪,但是他一看见他的大儿子会拉着小驴
    饮水了,他就立刻把那含着眼泪的眼睛笑了起来。
    ㊸他说:“慢慢地就中用了。”
    ㊹他的小儿子,一天天的喂着,越喂眼睛越大,胳臂,腿,越来越瘦。
    ㊺在别人的眼里,这孩子非死不可。
    ㊻但是冯歪嘴子却喜欢得不得了了。
    ㊼他说:“这小东西会哄人了。”
    ㊽或是:“这小东西懂人事了。”
    (摘编自萧红《呼兰河传》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众人多次调笑嘲讽冯歪嘴子,可以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鲁迅笔下的中国国民的劣根性——把个人的愉悦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
    B.我去看冯歪嘴子的儿子,越看越觉得好玩,而我眼中的“好玩”却恰恰是冯歪嘴子生活的困苦与无奈。由此可见,年幼的我不懂人间疾苦。
    C.在第二个儿子出生之前,冯歪嘴子明明欢喜得不得了,但在面对他人时却故意的平静着自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虚伪的人。
    D.“他就立刻把那含着眼泪的眼睛笑了起来”一句中“含着眼泪”与“笑了起来”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更能让读者体会到他的心酸与欣慰。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为我们展示了后园的勃勃生机,对比之下,更凸显出冯歪嘴子磨坊的清冷。
    B.文章第九段一连串的排比展示了冯歪嘴子简单枯燥无趣的日常生活,为下文他娶妻生子作了铺垫。
    C.文章三十六段,作者通过议论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平凡人的朴素的担当;下文连续两个“照常”更是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生命的坚韧。
    D.文章结尾以冯歪嘴子的自言自语收束全文,让人心疼的同时也心存欣慰,而这也是本文对生命意义的一种诠释。
    8.“了”字在本文出现频率极高,表情达意丰富,请结合文本举例说明,不少于两处。(4分)
    9.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本文的叙述特色(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赠。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印太傅,因家于齐焉。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谏韩王,韩王不能用。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修明其法制,执势以御其臣下,富国强兵而以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囊而加之于功实之上。以为儒者用文乱法而侠者以武犯禁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今者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然韩非知说之难,为《说难》书甚具,终死于秦,不能自脱。
    太史公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申子卑卑,施之于名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磁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
    材料二: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有删改)
    读老子
    宋 陆游
    道德五千言,巍巍众妙门①。管窥那见豹?指染仅尝鼋。
    正尔分章句,谁欤达本源?蜀庄犹不死,过我得深论。
    注:①《德道经》名句:“玄之有玄,众妙之门。”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对应的标号写到答题卡上。(3分)
    以为儒者A用文乱法B而侠者C以武犯禁D宽则宠E名誉之人F急则用G介胄之士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态色与淫志”中的“淫”字意为“过大的、过分的”,与“《国风》好色而不淫”中的“淫”字含义不相同。
    B.“居周久之”中的“之”作用是“助词,调节音节”,与“迩之事父,远之事君”中的“之”字用法相同。
    C.古代史传在记叙完人或事后,作者往往会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进行总结,并以“太史公曰”作为议论的典型标志。
    D.“韩子引绳墨”中“绳墨”一词,本义为“木匠打直线的工具”,这里引申为“规矩、法度”,与“木直中绳”的“绳”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问礼于老子,充分体现了他在《学而》中所倡导的“就有道而正焉”的求学理念。
    B.老子“以自隐无名为务”,而其后世子孙先后入世为官,作者认为这有违老子学说宗旨。
    C.应关令尹喜所求,老子作《道德经》,时隔千年,陆游读之,依然深感其内容的博大精深。
    D.综合材料一、二可知,无论是孔子、庄子、申子、韩非,还是陆游,都对老子极为认可。
    13.翻译下列句子(8分)
    (1)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谏韩王,韩王不能用。(4分)
    (2)宋玉、最差之徒,皆祖屈原从容辞令,而莫政直谏。其后楚日以削,竞为秦所灭。(4分)
    14.结合材料概括韩非的治国理念。(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行香子·丹阳寄述古 苏轼
    携手江村,梅雪飘裙。情何限、处处消魂。故人不见,旧曲重闻。向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
    寻常行处,题诗千首,绣罗衫、与拂红尘。别来相忆,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
    [注]①述古,杭州知州陈裹,字述古。②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都是杭州风景胜地。③拂红尘:用衣袖拂去上面的尘土。宋代吴处厚《青箱杂记》上说,魏野曾和寇准同游寺庙,各有题诗。数年后两人又去故地重游,只见寇准的题诗被人用碧纱笼护,而魏野的题诗没有,诗上落满了灰尘。有个同行的官妓很聪明,上前用衣袖拂去尘土。魏野说:“若得常将红袖拂,也应胜似碧纱笼。”此处以狂放的处士魏野自比,以陈襄比寇准,表示尊崇。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以“携手江村”的情景开篇,引起对友人的怀念;而今却是“故人不见”,形成画面的对比,不言思念而思念自溢。
    B.词的下片运用典故实写当年游赏时两人吟咏酬唱的情形,游览所至,每有题诗,思及此处,更让人心生怀念。
    C.本词反映了宋代士大夫的日常生活,作者不仅表现了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也流露出对西湖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D.本词抒写了作者与友人的别离相思之情,突破了传统艳科的范围,初步显示出作者“以诗为词”的创作特点。
    16.这首词下片的“别来相忆,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看似平常,实则精妙,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岁月不居,生命易逝。李白看到了人生易老,在《将进酒》中用比喻和夸张手法尽情抒发①
    ②_的感慨;李商隐《锦瑟》大梦一场,诗人从追梦中醒来,道尽③,④_的无可奈何;而张若虚却看到了人类代际更替可抵岁月无情,《春江花月夜》中一句 ⑤_, ⑥ 让我们看到未来的希望:所有的慨叹都源于诗人对时光的求索,对生命的热爱!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在广阔乡野,有人追着瓜果成熟的时间度过四季,有人用全新的视角讲述“三农”故事,有人用“硬核科技”守护“大粮仓”……从逐梦者到筑梦人,一批批返乡青年,正在为乡村注入无限活力,也为自己的人生创造更多精彩。
    ① 。十八大以来,农村面貌( ),既有“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的清丽,也有通公交、通光纤和通网络的便捷,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更加健全,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徐徐展开。乡村和美、( ),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资源变资产,新农村、新生活催生新业态、新希望,农村吸引越来越多想干事、会干事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在希望的田野上,无数青年以大地为卷、以奋斗作笔,书写一个个火热的返乡故事,汇成乡村振兴的生动画卷。
    ② 。从“靠人力”到“靠算力”,从“体力活”到“技术活”,新农人为乡村带来“新农具”,为农业现代化增动力、添活力。返乡青年通过电商、直播带货、田间课堂等技能培训,迅速成为致富能手,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向农村,原本讲究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正在走向更年轻、更富活力的未来。
    费孝通先生说:“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乡土情结和乡愁情怀难以忽略和割舍,对于返乡青年来说,赋能乡村、服务家乡,③______。他们以( )的方式,在家乡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梦想。逐梦乡野的返乡青年,正在把“眼前的生活”变成“向往的生活”,把浓浓的乡愁变成一张张回乡的车票,大胆选择自己的人生路,用智慧和汗水浇灌乡村振兴之花。
    18.结合材料为本则新闻评论拟写标题,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5字。(4分)
    19.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20.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
    21.下列选项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战争中间,如果你拿着枪同我们打,我们绝不客气;但是,一旦解除了你的武装,我们就坚决执行“宽待俘虏”的政策,
    B.你给打垮了,反倒轻松了,他想。我从来不知道竟会这么轻松。是什么把你给打垮了呢,他想。
    C.“孩子们也都醒着。”印第安女人的话带着宿命的意味。“这病一旦进了家门,谁也逃不了。”
    D.经济关系不管受到其他关系——政治的和意识形态的——多大的影响,归根到底还是有决定意义的,它构成一条贯穿始终的、唯一有助于理解的红线。
    2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答。(4分)
    古希腊有一个叫欧提勒士的人,他十分仰慕当时著名的辩者普罗达哥拉斯,于是拜他为师学习法律。普罗达哥拉斯和他订了合同,现在不收他学费,等到毕业时付一半学费,另一半学费则等欧提勒士毕业后第一次打赢官司后再付给他。欧提勒士同意了。
    可是欧提勒士在毕业后并没有投身到律师行业中去,也从来不打官司。这样一来,当时约定好的一半学费自然也就不了了之了。普罗达哥拉斯于是携带合同向法庭状告欧提勒士,他认为无论官司是胜诉还是败诉,他都能拿到另一半学费。
    结合材料说明普罗达哥拉斯认为他一定可以拿回另一半学费的理由。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屈原怀石自投汨罗以死,追随他最爱的楚国;苏武强壮出白发归,风雪吹不倒他手中的节杖;冯歪嘴觉得在这世界上,他一定要生根的,要长得牢牢的,不管自己有这份能力没有,他觉得应该这样做,于是他照常地活在世界上,负着他那份责任。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相关试卷

    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解析):

    这是一份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解析),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10页。

    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3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