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练习】人教版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第23课 范进中举(教师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335388/1-170722578950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分层练习】人教版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第23课 范进中举(教师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335388/1-170722578951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分层练习】人教版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第23课 范进中举(教师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335388/1-170722578953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分层练习】人教版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第23课 范进中举(学生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335388/0-170722578608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分层练习】人教版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第23课 范进中举(学生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335388/0-170722578615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分层练习】人教版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第23课 范进中举(学生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335388/0-170722578617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巩固训练】人教版 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同步练习+分层训练)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优秀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优秀测试题,文件包含分层练习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3课范进中举教师版docx、分层练习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3课范进中举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基础知识
一、作者简介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后来又自称秦淮寓客,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代表作品是著名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二、故事背景
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始于隋炀帝设进士科,明、清两代科举制度更加严密,考试题目仅限于“四书”“五经”,必须写八股文,使广大知识分子变成思想僵化的“禄蠹”,受害更深。他们一旦科举得中,或把持官府,或横行乡里,而科举落第者则伪装名士,争做统治阶级的帮闲或帮凶。《儒林外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三、理解词义
1.带挈:提携。本文指“让你沾我的光,得到好运气”。
2.唯唯连声:连连答应。唯唯,答应的声音。
3.体统:规矩。
4.见教:指教。
5.腆着:挺着。
6.摸门不着:意思是被骂晕了,不得要领,不知该怎么办。
7.火候:这里指写文章的功夫。
8.商酌:商量斟酌。
9.权变:随机应变。
10.桑梓:家乡。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①②):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穷困潦倒、受尽侮辱。
第二部分(③—⑩):写范进得知自己中举后喜极而疯,众人请胡屠户出面打了范进一个耳光,范进因而得以清醒,然后和众人一同回家。
第三部分(11-12):写范进中举后张静斋闻讯即刻前来拜访,又是攀认世弟兄,又是送银子送房子,极尽恭维拉拢之能事,进一步展示出当时的社会风气。
1. 第1段到第2段有哪些地方能表现范进的社会地位与经济状况?在这种情形下,他仍偷偷参加乡试,这说明了什么?
如“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几句可见范进家境贫寒,面对屠户的训骂,他竟然“唯唯连声”,可见他社会地位低下。在这种情形下,他仍偷偷赴试,更表现出他对功名的热衷。
2.“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如今不知因我积了甚么德,带挈你中了个相公,我所以带个酒来贺你。”试简析。
这一段语言描写,突出了胡屠户这个以“杀猪”作为营生的人物的性格特征。女婿中了秀才是他修来的德,俨然以范进的恩人自居,对范进轻侮之至。
范进唯唯连声。表现了范进对岳父的任意辱骂已习惯了,是逆来顺受,甘受屈辱。
3.“胡屠户吃的醺醺的。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 去了。”这是对胡屠户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醺醺的”“横披”“腆”几个词语恰当地描画了胡屠户粗俗鄙劣的形象,把胡屠户在范进面前高人一等的傲慢刻画得入木三分,读来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4.课文第二段用在量的篇幅来写胡屠户对范进的辱骂,有什么用意?
作者这样安排情节,一方面表现了范进的地位低下,另一方面和后文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后的态度形成对比,从而更形象地刻画胡屠户前倨后恭的市侩形象,增强讽刺效果。
5.发榜之日,家中断炊,范进奉母之命到集上去卖鸡。这一情节的安排有何用意?
首先,中举前一刻范进家中贫困至极与中举后的富贵形成鲜明对比;其次,使故事情节更丰富、更有趣;再次,因为卖鸡,范进中举的消息才会由邻居去告知,才会有范进的不相信,由此出现了范进喜极而疯的闹剧。
6.“那邻居飞奔到集上,一地里寻不见;直寻到集东头,见范进抱着鸡,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踱的,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分析句中的“飞奔”“一步一踱”“东张西望”这些词语的作用。
“飞奔”一词形象地写出了邻居卖力的劲头和急于巴结范进的心情,与后文众邻居的行为构成了一幅世态炎凉、趋炎附势的市井图。“一步一踱”的动作描写和“东张西望”的神态描写,生动地刻画出范进卖鸡时的可怜相,为后文中举喜极而疯的情节作铺垫。
7.范进中举惊喜发疯这一情节,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何作用?
运用了夸张的写法,但不失真。“中举发疯”在当时的士人中虽不普遍,却也是会有的。当时的读书人热衷举业,一旦功名到手就如痴如醉,惊喜若狂。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加以夸张,具有尖刻的讽刺效果。
8.看到榜文,范进是“看了一遍,又念了一遍”“拍一一下,笑了一声”“噫!好了!我中了!”这些细节有什么作用?
用“看”“念”“拍”“笑”写范进喜极的动作,用“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写范进昏厥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中“噫”写出惊喜过望的心情。“好了!”突出表现了心满意足的心情。反映了他几十年来追求功名富贵达到了神魂颠倒的地步。
9. 第五段描写哪些属于正面描写?哪些属于侧面描写?这些侧面描写的内容分别起了什么作用?试举例说明。
写范进的文字属于正面描写。写其他人的文字属于侧面描写,对范进的疯态起烘托作用。
如:“老太太慌了”烘托范进昏厥的吓人。“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烘托范进飞跑的疯狂。“众人拉他不住”烘托范进疯劲之大。
10.作者借报录人之口,设计治疗疯病的灵丹妙药是狠狠打他一个嘴巴,这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打他一个嘴巴”是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极端痛恨的情感流露。范进热衷于功名,以致发疯。他是封建科举制度的信奉者。这一巴掌打在范进脸上,却印在科举制度的“心”上。这正是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无情鞭挞。
11.课文第9-11段中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刻画胡屠户,并对张乡绅拜会进行详细描写,有何用意?
作品通过描写这两个人物对待范进的态度,从侧面揭示出范进这类知识分子之所以如痴如狂地追求功名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自己成为被巴结、奉承、攀附的权贵,进一步暴露了他们腐朽的灵魂。这两个人的语言和行动更反映了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风气,使作品的锋芒不仅指向科举制度,也指向整个社会,从而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12.结尾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范进赠银给胡屠户,胡屠户喜极而归,与先前“母子两个,千恩万谢。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形成鲜明对比,活画出了胡屠户的虚伪、贪婪,也从侧面反映了中举给范进带来的巨大变化。
13.课文主题
作品以范进中举为中心展开故事情节,把各种人物搬到生活的舞台上,调动讽刺艺术的各种手段,把一幕幕精彩场面展现在观众面前,尤其是通过范进和胡屠户这两个典型形象的塑造,无情地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精神摧残和对人们思想的腐蚀,活现出某些人物的卑污灵魂,谴责了追求功名富贵的肮脏思想和封建社会的丑恶。
一、范进中举,喜极而疯,是喜剧,还是悲剧?结合课文的相关描写,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示例一】范进喜极而疯是一场喜剧,理由是:
①文中写范进发疯和胡屠户打嘴巴都运用了夸张手法;
②揭露了当时士人热衷功名的丑恶灵魂和市侩的趋炎附势的嘴脸;
③范进终于清醒过来,结局圆满。
【示例二】范进喜极而疯是一场悲剧,理由是:
①从人物命运的角度说这是一场悲剧,把一生浪费在科举考场中,是范进的人生悲剧;
②把知识分子束缚在科举制度框架内,扼杀他的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灵魂,是国家民族的悲剧。
二、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有什么变化?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参考答案:
胡屠户态度的变化可用“前倨后恭”四字概括:中举前,嫌贫爱富,粗俗势利,蛮横倨傲;中举后,阿谀奉承,趋炎附势。
胡屠户是个嫌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市侩。他对范进的态度前后截然不同,说穿了,就是因为“姑老爷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门来给他用”。由此看来,此人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充满了金钱欲。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有钱有势者巴结讨好,对贫穷落魄者冷漠无情的社会现实,从他们身上可见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三、《儒林外史》以讽刺的笔法,写可笑之人、可笑之事,蕴含着深刻意味。阅读时,把你认为可笑的地方画出来,想一想可笑的背后隐含着什么。
参考答案:
【示例】范进中举后,张乡绅来了,张口一个“世先生”,闭口一个“亲切的世弟兄”,而且“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又送银子,又送房子。 既然是“如至亲骨肉一般”的“世弟兄”,那么范进中举前张乡绅到哪里去了呢? 人物的言辞与当初的事实形成鲜明对比,其丑恶的灵魂、可鄙的形象跃然纸上。
四、小说善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试分析下列几段文字中的细节描写,体会其表达效果。
1.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2.范举人先走,屠户和邻居跟在后面。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3.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 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
参考答案:
1.生动地描写了范进中举发疯时的语言、动作,写出了他丑态百出,可悲可叹,也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对读书人的迫害。
2.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以漫画式的写法,讽刺了胡屠户前倨后恭、趋炎附势的丑态。
3.这里主要通过揭示胡屠户言语和动作的矛盾——银子已经紧紧地攥在手里了,嘴上却偏说不要,暴露了胡屠户这个市侩嗜钱如命的本性。
五、发挥想象,添加细节,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
参考答案:
[出榜这天一大早。]
范母:(焦急地)儿啊,咱家那只下蛋的母鸡你拿到集上卖了吧,买点米回家煮粥,我已经饿得两眼看不见了!
范进:娘,那只鸡以后下的蛋可以卖了赚钱,也可以留一些给我们补充营养,现在就不要卖了。 不如暂时到邻居那儿借些米维持生活,等岳父来接济时再还上。
范母:唉,可邻居不肯借呀,说咱们太穷,怕以后赖账还不上。
范进:好吧,我这就去卖鸡。
[范进去卖鸡。
过了一会儿,只听一片锣响,马蹄声渐近,门外一片声喊道:“快请范老爷出来,恭喜高中了!”]
范母:(将信将疑、惊恐地)怎么了?这是……这是怎么回事?(范妻搀扶着范母)
报录人:捷报贵府老爷范讳进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亚元。京报连登黄甲。老太太,您儿子高中举人了,特来报喜。可喜可贺呀!范老爷呢?
范母:(惊喜地)我儿子中了?他今天一早就上集市去了,还没回来。劳烦哪位高邻帮忙去把我儿叫回来?
邻居 A:(自告奋勇、讨好地)我去叫范老爷回来吧!
范母:太谢谢你了。
…………
[范进到了家门口。]
邻居 B:(毕恭毕敬、急切地)哟,范老爷回来啦。
报录人:(笑着、大声) 新贵人回来了!(对范进)范老爷,恭喜高中!
范进:(将信将疑地)我真的……?
[范进进了正堂,只见报帖早已挂在堂中,上面写着:“捷报贵府老爷范讳进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亚元。京报连登黄甲。”他看了一遍,又念了一遍。]
范进:(难以置信、欣喜若狂地)噫!好了!我中了!
[说着,范进向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忙将几口开水给范进灌了进去,把范进灌醒。范进爬了起来。]
范进:(大笑)噫!好!我中了!
[说完,范进跳起身便往门外飞跑。大家都吓了一跳,没有拦住。范进拍着手,嘴里念念叨叨,笑着跑到集市上去了。]
众人:(面面相觑、无奈地)唉!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
范母:(哭着)苦命的儿啊!好不容易中个举人却欢喜得疯了,这什么时候才能好啊?
范妻:(焦虑地)早上出去还好好的,怎么现在……该如何是好啊?
邻居 A:(恭敬地)老太太您不用慌,我们派了两人跟上了范老爷。不如先从我们各自家里拿些鸡蛋米酒款待报录人,用过饭后再行商酌。
范母:也只好如此了。
[邻居们纷纷回家去拿酒拿米拿鸡蛋……]
……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带挈 浑家 腆着 惟惟连声B.商酌 膏药 侥辛 不省人事
C.轩敞 桑梓 磕头 连登黄甲D.皂靴 跌倒 攀谈 谨俱贺仪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星宿(xiù) 相公(xiāng) 瘟疫(wēn) 腆(tiǎn)
B.长亲(zhǎng) 行事(háng) 规矩(jù) 掼(guàn)
C.亲家(qìng) 作揖(yī) 解元(jiè) 啐(cuì)
D.名讳(huì) 兀自(wù) 拙病(zhuō) 绾(guān)
3.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中,有误的两项是( )( )
A.《海底两万里》是法国著名的科幻和探险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科幻小说。其中的科学幻想大部分已变成了现实,因此凡尔纳被人们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和“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B.《水浒传》中林冲上梁山后,寨主“白衣秀士”王伦嫉贤妒能,多方刁难,要林冲献投名状。
C.《昆虫记》之所以引人入胜,与作者的独特研究方法有关。他把昆虫装在木盒里,浸在酒精里,睁大眼睛观察触角、上颚等,努力思考这些器官的功能。
D.《范进中举》节选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者对范进虽有一定的同情,但更多的是讽刺;作者把范进作为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来写,因而讽刺的矛头更主要的是指向腐朽的封建科举制度的。
E.《父亲的病》中当父亲去世后,鲁迅用《长恨歌》中的诗句“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来表达对父亲的哀思。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范进、严监生等都是其中的典型艺术形象。
B.《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作者通过对范进丑态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露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C.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代指家乡。《范进中举》中张乡绅称与范进“同在桑梓”的意思是说他与范进是同乡人。
D.明清科举考试中“会试”的考中者是“举人”。
5.《范进中举》选自《 》,是我国 代一部长篇 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和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作者是 ,字 ,号 。
6.《范进中举》从侧面表现了中国 制度的残酷性。这一制度从 末年开始实行,直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前后经历1300余年。
阅读下面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________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________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________,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________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zhuō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zhuó。”
7.下面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捉 斟 shěng cuàiB.拙 酌 xǐng chuài
C.捉 酌 xǐng cuàiD.拙 酌 shěng chuài
8.填入选段横线上恰当的一项是( )
A.跌 爬 跑 挣B.摔 爬 奔 拔
C.跌 站 跑 挣D.摔 站 奔 拔
9.下列对于选段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用夸张手法虚构“范进中举喜极而疯”的情节。
B.用细节描写刻面人物形象,生动地描写了范进中举发疯时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
C.文中的邻居从家里拿些鸡蛋酒米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体现了乡邻的热情周到,以及他们对权势利禄趋附的厌弃。
D.两次笑道“我中了!”,表现了范进屡考无望,难以置信而又惊喜过望的心情。
10.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甲】话说周进在省城要看贡院,金有余见他真切,只得用几个小钱同他去看,不想才到“天”字号,就撞死在地下。众人多慌了,只道一时中了恶。行主人道:“想是这贡院里久没有人到,阴气重了,故此周客人中了恶。”金有余道:“贤东,我扶着他。你且去到做工的那里借口开水来灌他一灌。”行主人应诺,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着,灌了下去。hóu咙里咯咯地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众人道:“好了!”扶着立了起来。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
【乙】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xǐng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扎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应诺( ) 中了恶( ) 不xǐng人事( ) hóu咙( )
(2)结合上文语境,解释下列两个词语的意思。
贡院:
报录人:
(3)简述周进和范进两人之间的关系。
(4)周进的“哭”与范进的“笑”,不同行为表现的背后有着怎样的社会根源呢?
11.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重新回来拖累我们的。”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材料二】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吴敬梓《范进中举》)
上面两则材料所采用的讽刺手法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材料做简要分析。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12.阅读《范进中举》中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①来到集上,见范进正在一个庙门口站着,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兀自拍着掌,口里叫道:“中了!中了!”胡屠户凶神似的走到跟前,说道:“该死的畜生!你中了甚么?”一个嘴巴打将去。众人和邻居见这模样,忍不住的笑。不想胡屠户虽然大著胆子打了一下,心里到底还是怕的,那手早颤起来,不敢打第二下。范进因这一个嘴巴,却也打晕了,昏倒于地,众邻居一齐上前,替他抹胸口,捶背心。弄了半日,渐渐喘息过来,眼睛明亮,不疯了。众人扶起,借庙门口一个外科郎中的板凳上坐着。胡屠户站在一边,不觉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自己心里懊恼道:“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萨计较起来了。”想一想,更疼得狠了,连忙问郎中讨了个膏药贴著。
②范进看了众人,说道:“我怎么坐在这里?”又道:“我这半日,昏昏沉沉,如在梦里一般。”众邻居道:“老爷,恭喜高中了!适才欢喜的有些引动了痰,方才吐出几口痰来,好了。快请回家去打发报录人。”范进道:“是了。我也记得是中的第七名。”范进一面自绾了头发,一面问郎中借了一盆水洗洗脸。一个邻居早把那一只鞋寻了来,替他穿上。见丈人在跟前,恐怕又要来骂。胡屠户上前道:“贤婿老爷!方才不是我敢大胆,是你老太太的主意,央我来劝你的。”邻居内一个人道:“胡老爷方才这个嘴巴打的亲切,少顷范老爷洗脸,还要洗下半盆猪油来!”又一个道:“老爹,你这手明日杀不得猪了。”屠户道:“我那里还杀猪!有我这个贤婿,还怕后半世靠不着也怎地?我每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你们不知道,得罪你们说,我小老这一双眼睛,却是认得人的。想著先年,我小女在家里长到三十多岁,多少有钱的富户要和我结亲,我自己觉得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与个老爷。今日果然不错!”说罢,哈哈大笑。众人都笑起来,看看范进洗了脸,郎中又拿茶来吃了,一同回家。范举人先走,屠户和邻居跟在后面;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③到了家门,屠户高声叫道:“老爷回府了!”老太太迎着出来,见儿子不疯,喜从天降。众人问报录的,已是家里把屠户送来的几千钱打发他们去了。范进拜了母亲,也拜谢丈人。胡屠户再三不安道:“些须几个钱,不够让你赏人。”范进又谢了邻居,正待坐下,早看见一个体面的管家,手里拿着一个大红全帖,飞跑了进来:“张老爷来拜新中的范老爷。”说毕,轿子已是到了门口。胡屠户忙躲进女儿房里,不敢出来,邻居各自散了。
④范进迎了出去,只见那张乡绅下了轿进来,头戴纱帽,身穿葵花色圆领,金带。皂靴。他是举人出身,做过一任知县的,别号静斋。同范进让了进来,到堂屋内平磕了头,分宾主坐下。张乡绅先攀谈道:“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范进道:“晚生久仰老先生,只是无缘,不曾拜会。”张乡绅道:“适才看见题名录,贵房师高要县汤公,就是先祖的门生;我和你是亲切的世兄弟。”范进道:“晚生侥幸,实是有愧;却幸得出老先生门下,可为欣喜。”张乡绅四面将眼睛望了一望,说道:“世先生果是清贫。”随在跟的家人手里拿过一封银子来,说道:“弟却也无以为敬,谨具贺仪五十两,世先生权且收看。这华居其实住不得,将来当事拜往,俱不甚便;弟有空房一所,就在东门大街上,三进三间,虽不轩敞,也还还净,就送与世先生,搬到那里去住,早晚也好请教些。”范进再三推辞,张乡绅急了,道:“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若要如此,就是见外了!”范进方才把银子收下,作揖谢了。又说了一会,打躬作别。胡屠户直等他上了轿,才敢走出堂屋来。
⑤范进即将银子交给浑家打开看,一封一封雪白的细丝锭子;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给他道:“方才费老爷的心,拿了五千钱来,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口里说道:“也罢,你如今相与了这个张老爷,何愁没有银了用?他家里的银子,说起来比皇帝家还多些哩!他家就是我卖肉的主顾,一年就是无事,肉也要用四五千斤,银子何足为奇!”又转回头来望着女儿,说道:“我早上拿了钱来,你那该死行瘟的兄弟还不肯,我说:‘姑老爷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门去给他用,只怕姑老爷还不希罕。’今日果不其然!如今拿了银子家去,骂这死砍头短命的奴才!”说了一会,千恩万谢,低着头,笑眯眯的去了。
(1)选文第一节主要运用 描写来表现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的状态的。
(2)范进中举发疯后,“昏昏沉沉,如在梦中一般”,而醒后却“记得中的是第七名”,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3)范进因中举而疯,治疗的方法却极其简单----狠狠地打一嘴巴,你认为这一情节合理吗?为什么作者这样构思?
(4)分析第二节中划线句子,说说胡屠户和众人之笑的原因是什么?
(5)范进中举之后,他周围的人的态度也随之发生了许多改变,试举一例说说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变?
(6)张乡绅来拜会自己的女婿,为什么胡屠户“忙躲进女儿房里,不敢出来”,直到张乡绅走后,“才敢走出堂屋来”?
(7)善用夸张。讽刺的手法是《儒林外史》的一大特色。找出文段中你认为好笑的地方,并分析其作用。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1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马二先生游西湖(节选)
吴敬梓
①马二先生上船,一直来到断河头,问文瀚楼的书坊,乃是文海楼一家——到那里去住。住了几日,没有什么文章选,腰里带了几个钱,要到西湖上走走。
②这西湖乃是天下第一个真山真水的景致。且不说那灵隐的幽深,天竺的清雅,只这出了钱塘门,过圣因寺,上了苏堤,中间是金沙港,转过去就望见雷峰塔,到了净慈寺,有十多里路,真乃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一处是金粉楼台,一处是竹篱茅舍,一处是桃柳争妍,一处是桑麻遍野。那些卖酒的青帘高扬,卖茶的红炭满炉,士女游人,络绎不绝,真不数“三十六家花酒店,七十二座管弦楼”。
③马二先生独自一个,带了几个钱,步出钱塘门,在茶亭里吃了几碗茶,到西湖沿上牌楼跟前坐下。见那一船一船乡下妇女来烧香的,都梳着挑鬓头,也有穿蓝的,也有穿青绿衣裳的,年纪小的都穿些红绸单裙子。也有模样生的好些的,都是一个大团白脸,两个大高颧骨;也有许多疤、麻、疥、癞的。一顿饭时,就来了有五六船。那些女人后面都跟着自己的汉子,掮着一把伞,手里拿着一个衣包,上了岸,散往各庙里去了。
④马二先生看了一遍,不在意里,起来又走了里把多路。望着湖沿上接连着几个酒店,挂着透肥的羊肉,柜台上盘子里盛着滚热的蹄子、海参、糟鸭、鲜鱼,锅里煮着馄饨,蒸笼上蒸着极大的馒头。马二先生没有钱买了吃,喉咙里咽唾沫,只得走进一个面店,十六个钱吃了一碗面。肚里不饱,又走到间壁一个茶室吃了一碗茶,买了两个钱处片嚼嚼,倒觉得有些滋味。……
⑤往前走过了六桥,转个弯,便像些村乡地方,又有人家的棺材厝基,中间走了一二里多路,走也走不清,甚是可厌。
⑥马二先生欲待回家,遇着一走路的,问道:“前面可还有好玩的所在?”那人道:“转过去便是净慈、雷峰,怎么不好玩?”马二先生又往前走。走到半里路,见一座楼台盖在水中间,隔着一道板桥。马二先生从桥上走过去,门口也是个茶室,吃了一碗茶。里面的门锁着,马二先生要进去看,管门的问他要了一个钱,开了门放进去。里面是三间大楼,楼上供的是仁宗皇帝的御书。马二先生吓了一跳,慌忙整一整头巾,理一理宝蓝直,在靴桶内拿出一把扇子来当了笏板,恭恭敬敬,朝着楼上扬尘舞蹈,拜了五拜。拜毕起来,定一定神,照旧在茶桌子上坐下。旁边有个花园,卖茶的人说是布政司房里的人在此请客,不好进去。那厨房却在外面,那热汤汤的燕窝、海参,一碗碗在跟前捧过去,马二先生又羡慕了一番。
(选自《儒林外史》)
(1)选文中马二先生游西湖的动机是马二知道“那西湖山光水色,颇可以添文思”。请你阅读后说一说马二先生游西湖,观赏到哪些景致。
(2)作者为什么着力描写酒店里那些味道鲜美的食物?
(3)马二先生看见宋朝仁宗皇帝御书时是怎样表现的?作者写这一片段有什么用意?
(4)《儒林外史》以讽刺艺术取胜。但在我们的选文中,似乎没有看到夸张、漫画式的效果。你是怎么看待马二先生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胡钥匙
吴馥萍
①胡钥匙是市机械厂的工人,名叫胡青云。他从企业内退后,在楼下摆了一个修锁配钥匙的摊子。他这么个人很热心肠,楼上楼下的人好叫他帮忙,随叫随到,从不谈钱,人家给钱,他就收,人家不给,他也不要。他这样做,不知不觉得罪了后楼房的丰老二,他却一点也不知道。这维修的活,原来是丰老二干的。丰老二是半路出家,干活不利索不说,还老是留尾巴,一次修不好,再修还要钱。胡钥匙这么干,这不是把丰老二的财路断了。
②早上,胡钥匙提着电子配钥匙机下楼,刚走到楼梯口,就接到于婆婆从菜市场打来的电话,说我钥匙忘在家里了,煤气灶烧着水,你快去,去我家把煤气关了。胡钥匙放下东西,就往于婆婆家跑,一口气上6楼,拿着工具就开门。丰老二住在于婆婆对门,听到门外有响声,出门一看,胡钥匙在开于婆婆的门锁。他不怀好意地拿出手机拨打110说,有人撬锁开门。胡钥匙打开门,冲进厨房,把煤气关了,水壶的水已经烧干了。胡钥匙正等于婆婆回来,丰老二就带着民警进来了,指着胡钥匙说,就是他撬门。民警还以为胡钥匙真是小偷,就要带他走。于婆婆赶回来了,她说,胡钥匙不是小偷,是我叫他帮忙的。民警了解情况后走了。
③胡钥匙的摊子靠着花坛,路边是沈大姐的水果摊,后面是小江的自行车修理摊。丰老二住在后楼,他的窗子斜对着胡钥匙的摊子,只要看到胡钥匙出摊,他就下楼了,要胡钥匙给他配把钥匙,过一会儿说,钥匙配得不好,打不开锁。再过几天,丰老二又来了,说他钥匙配坏了,胡钥匙就亲自去开锁。丰老二就拿胡钥匙没办法了。卖水果的沈大姐说他,你也是个男人,怎么这么没用。小江笑他,胡师傅,你上辈子是个女人脱胎的。
④一天,于婆婆笑嘻嘻地跑来了,像是报喜似的说,恶有恶报,丰老二硬要修5楼王家的水管子,不知怎么搞的,脚也崴了,手也扭了,你说好笑不好笑,到现在也不能出门,成天在家哎哟哎哟,没人理他。卖水果的沈大姐说,活该。因丰老二爱拿沈大姐的水果,拿着就走。
⑤胡钥匙敲开丰老二的门,丰老二一只脚踮着,惊吓地望着胡钥匙。胡钥匙和气地说,我来看看你。胡钥匙几下子就帮丰老二把家里整理干净了,并买米买面买油还买许多零食,够丰老二吃一个月的。胡钥匙站在窗前看到自己的摊子,忽然想到说,要不这样,你每天拉开窗帘就说明你没事,不拉开窗帘我就上来。丰老二说,这个办法好,我每天都能看见你。
⑥早上,丰老二拉开窗帘,站在窗前,望着胡钥匙微笑,挥挥手,胡钥匙也望着丰老二,开心地笑了,也挥挥手。
⑦太阳从楼房后升起来了,丰老二心里温暖极了,新的一天开始了。
(选自《西安晚报》2020年1月11日)
14.阅读全文,说说看,本文以“胡钥匙”为题有什么妙处?
15.阅读全文,梳理小说情节,填写下面的空白。
16.小说多处交代了丰老二居住的环境,这对小说情节的展开起什么作用?请你结合小说相关情节具体分析。
17.请你说说小说结尾处“太阳从楼房后升起来了,丰老二心里温暖极了,新的一天开始了。”一句话的含义。
18.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和本文第①段划线句,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
这里母子两个,千恩万谢。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
……
范举人先走,屠户和邻居跟在后面。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范进中举》)
本文第①段划线句和链接材料都采用了什么写法?各有什么表达作用?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一、认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世风。
二、体会运用对比和夸张进行讽刺的方法。
三、体会通过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重点:
(l)学习通过对话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学习对比写法。
难点:
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胡钥匙”
“得罪”了“丰老二”
①
被“丰老二”找麻烦
②
③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精品课后练习题,文件包含分层练习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3课《范进中举》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分层练习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3课《范进中举》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创造宣言优秀课后练习题,文件包含分层练习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1课创造宣言教师版docx、分层练习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1课创造宣言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故乡精品课堂检测,文件包含分层练习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5课故乡教师版docx、分层练习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5课故乡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