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运动+讲义+-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高考二轮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直线运动+讲义+-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高考二轮复习,共9页。
1.直线运动的五个基本物理量:x、t、v0、vt 、a
2.匀变速直线运动两组基本公式:
第一组(速度公式等价于加速度定义式)
由此表达式(解析式)易知 v—t图像的相关考查点如下:
A.斜率=加速度a
B.与t轴上面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减去与t轴下面坐标轴围成的面积=位x
C.图像上下坡(函数的增减)=速度大小变化,图像经过t轴代表速度方向发生变化。
第二组(位移三个等价的公式)
3.匀变速直线运动上述两组基本公式得出的两组常用结论:
(1)等时间划分一段匀变速直线运动
①Δx=aT2,即任意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相等。可以推广到xm-xn=(m-n)aT2
②,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③v0=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除以上的满足之外,还满足:
a. 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位移之比为:xⅠ∶xⅡ∶xⅢ……∶xN=1∶3∶5……∶(2n-1)
b. 在时间t、2t、3t……内位移之比为:x1∶x2∶x3……∶xn=1∶22∶32……∶n2
注:对末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可以“逆向思维”运用相应的运用这些规律。
(2)等位移划分一段匀变速直线运动
① ,某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即时速度公式(不等于该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可以证明,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都有。
②v0=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除以上的满足之外,还满足:
a.在位移s、2s、3s……内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
b.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注:对末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可以“逆向思维”运用相应的运用这些规律。
二.题型解码
题型一:两组基本公式及常用结论的考查
对应解码套路:
经典例题
1.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间的距离为l1,BC间的距离为l2,一物体自O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与BC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求O与A的距离.
a
b
c
d
2.如图所示,ad、bd、cd是竖直面内三根固定的光滑细杆, a、b、c、d位于同一圆周上,a点为圆周的最高点,d点为最低点。每根杆上都套着一个小滑环(图中未画出),三个滑环分别从a、b、c处释放(初速为0),用t1、t2、t3依次表示滑环到达d所用的时间,则( )
A.t1 < t2 < t3 B.t1 > t2 > t3 C.t3 > t1 > t2 D.t1 = t2 = t3
3.原地起跳时,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从开始蹬地到离地是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加速过程中重心上升的距离称为“加速距离”。离地后重心继续上升,在此过程中重心上升的最大距离称为“竖直高度”。现有下列数据:人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竖直高度”;跳蚤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竖直高度”。假想人具有与跳蚤相等的起跳加速度,而“加速距离”仍为0.50m,则人上跳的“竖直高度”是多少?
课后提升训练
1.以初速v0竖直上抛一小球.若不计空气阻力,在上升过程中,从抛出到小球动能减少一半所经过的时间是
2. 2006年我国自行研制的“枭龙”战机04架在四川某地试飞成功。假设该战机起飞前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起飞速度v所需时间t,则起飞前的运动距离为
A.vt B. C.2vt D.不能确定
3.一个质量为的物体静止在足够大的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从开始,物体受到一个大小和方向呈周期性变化的水平力F作用,力F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10所示。求83秒内物体的位移大小。取。
题型二:图像问题
对应解码套路:
经典例题
1. t=0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70 km的两地开始相向行驶,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0
1
2
3
4
30
60
-30
甲
乙
v/(km·h-1)
t/h
A.在第1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
B.在第2小时末,甲乙两车相距10 km
C.在前4小时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的大
D.在第4小时末,甲乙两车相遇
2.两辆游戏赛车、在两条平行的直车道上行驶。时两车都在同一计时线处,此时比赛开始。它们在四次比赛中的图如图所示。哪些图对应的比赛中,有一辆赛车追上了另一辆( )
3.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t=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在描述两车运动的v-t图中(如图),直线a、b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0-20 s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0-10 s内两车逐渐靠近
B.在10-20 s内两车逐渐远离
C.在5-15 s内两车的位移相等
D.在t=10 s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
课后提升训练
1.某人骑自行车在平直道路上行进,图6中的实线记录了自行车开始一段时间内的v-t图象。某同学为了简化计算,用虚线作近似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t1时刻,虚线反映的加速度比实际的大
B.在0-t1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平均速度比实际的大
C.在t1-t2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位移比实际的大
D.在t3-t4时间内,虚线反映的是匀速运动
2. a、b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加速时,物体a的加速度大于物体b的加速度
B.20秒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远
C.60秒时,物体a在物体b的前方
D.40秒时,a、b两物体速度相等,相距200m
3.甲乙两年在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两图象在t=t1时相交于P点,P在横轴上的投影为Q,△OPQ的面积为S。在t=0时刻,乙车在甲车前面,相距为d。已知此后两车相遇两次,且第一次相遇的时刻为t′,则下面四组t′和d的组合可能是
A. t′=t1 ,d=S B. t′=
C. t′ D. t′=
题型三:追及相遇
对应解码套路:
经典例题
1.一辆汽车和一辆自行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沿相同方向运动,某时刻汽车在前,自行车在后,两者相距7m,汽车正在做匀减速运动,此时的速度为10 m/s,加速度大小为2 m/s2;自行车以4 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则自行车追上汽车所用的时间为( )
A.6s B.7s C.8s D.9s
2.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m/s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0=13.5m处作了标记,并以V=9m/s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L=20m。求:
(1)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
(2)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
课后提升训练
1.在铁轨上有甲、乙两列列车,甲车在前,乙车在后,分别以速度v1=15m/s),v2=40m/s做同向匀速运动,当甲、乙间距为1500m时,乙车开始刹车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O.2m/s2,问:乙车能否追上甲车?
2.火车以速度v1匀速行驶,司机发现前方同轨道上相距s处有另一列火车沿同方向以速度v2(对地、且v1>v2)做匀速运动,司机立即以加速度a紧急刹车.要使两车不相撞,a应满足什么条件?
3.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沿水平直路一前一后匀速行驶,速度均为v0,若前车突然以恒定的加速度刹车,在它刚停住时,后车以前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开始刹车。已知前车在刹车过程中所行的距离为s,若要保证两辆车在上述情况中不相撞,则两车在匀速行驶时保持的距离至少应为
A.1s B.2s C.3s D.4s
4. A、B两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当 B车在A车前84 m处时,B车速度为4 m/s,且正以2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B车加速度突然变为零。A车一直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12 s后两车相遇。问B车加速行驶的时间是多少?
§直线运动(答案)
二.题型解码
题型一:两组基本公式及常用结论的考查
经典例题
1.解:设物体的加速度为a,到达A点的速度为v0,通过AB段和BC段所用的时间为t,则有:
………① ………②
联立①②式得:l2-l1=at2………③ 3l1-l2=2v0t………………④
设O与A的距离为l,则有: ………………⑤
联立③④⑤式得: 。
2.D
3.解: 用a 表示跳蚤起跳的加速度,v表示离地时的速度,则对加速过程和离地后上升过程
分别有v2=2ad2 v2=2gh2
若假想人具有和跳蚤相同的加速度a ,令V表示在这种假想下人离地时的速度,H 表示与此相应的竖直高度,则对加速过程和离地后上升过程分别有
V2=2ad1 V2=2gH 由以上各式可得H= eq \f(h2d1,d2) 代人数值,得 H=63m
课后提升训练
1.D
2.B
3.解:当物体在前半周期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1-μmg=ma1
a1=( F1-μmg)/m=(12-0.1×4×10)/4=2m/s2
当物体在后半周期时,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2+μmg= ma2
a2=( F2+μmg)/m=(4+0.1×4×10)/4=2m/s2
前半周期和后半周期位移相等 x1=1/2at 2 =0.5×2×22 =4m
一个周期的位移为 8m 最后 1s 的位移为 3m
83 秒内物体的位移大小为 x=20×8+4+3=167m
题型二:图像问题
经典例题
1. BC 2. A C 3.C
课后提升训练
1.B D 2.C 3.D
题型三:追及相遇
经典例题
1.C
2.解:(1)设经过时间t,甲追上乙,则根据题意有vt-vt/2=13.5将v=9代入得到:t=3s,
再有 v=at解得:a=3m/s2
(2)在追上乙的时候,乙走的距离为s,则:s=at2/2 代入数据得到 s=13.5m
所以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为∆s=20-13.5=6.5m
课后提升训练
1.解:乙车能追上甲车。
2.解:当a≥时,两车即不会相撞.
3.B
4.解:设A车的速度为vA,B车加速行驶时间为t,两车在t0时相遇。则有
①
②
式中,t0 =12s,sA、sB分别为 A、B两车相遇前行驶的路程。依题意有
③
式中 s=84 m。由①②③式得
④
代入题给数据
vA=20m/s,vB=4m/s,a =2m/s2,
有 ⑤
式中矿的单位为s。解得 t1=6 s,t2=18 s ⑥
t2=18s不合题意,舍去。因此,B车加速行驶的时间为 6 s。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讲义+-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共11页。
这是一份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上)+讲义+-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共2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体系,高中阶段三种重要性质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实验:打点计时器+讲义+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