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6 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
展开《饮酒》《雁门太守行》
课时
安排
共1 课时
备课时间
3 月10日
第1 课时
授课时间
3月14日
教学目标
1.诵读中感知诗的画面。
2.体会诗人悠然闲适的心境和忠君报国的决心。
教学重难点
借助品读、想象,感受诗人情感,感受汉语言的美;积累名句。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音频朗读素材
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课 型
选读课
学 案
教 案
设计意图
注明:
宋体5号,行间距固定值20磅,一级标题加粗,“设计意图”红色,教后反思突出合作达标教学各环节达标情况及学生能力培养效果。1.了解背景
2.了解作者
3.学生听范读,自由朗读,指名朗读。
(二)理解诗句,概括内容
思考探究:
1、关于陶渊明《饮酒(其五)》,苏东坡这样评述:“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你怎么理解苏东坡的这段话?
2、阅读《雁门太守行》,抓住表现色彩的词语,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呈现的画面。
3、阅读《饮酒(其四)》和《金铜仙人辞汉歌》,说说你从哪里读出了陶渊明悠然忘我的心境?又从哪里读出了李贺诗作画面感强的风格?
学生思考交流。
一、导入
贾岛推敲的故事我们再熟悉不过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诗人的遣词用语都是经过仔细斟酌的,会向我们传达很多信息。我们这节课就从遣词用语学习理解欣赏古诗。
明确学习目标:
1.诵读中感知诗的画面。
2.体会诗人悠然闲适的心境和忠君报国的决心。
二、学习环节
(一)巧抓词语,品味悠然
关于陶渊明《饮酒(其五)》,苏东坡这样评述:“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你怎么理解苏东坡的这段话?
答案示例:
(1)“见”是无意间一抬头而得之,充分体现了悠然忘我的心境,与全诗闲远散淡的氛围相吻合;“望”有意为之,目的性太强,破坏了诗歌浑然天成的意境。
(2)山气飞鸟皆望中所有,只有南山无意而得,两者难以自圆。(学生能从一个字的角度说出全诗意境就要肯定,教师要做好追问,如:“全诗还有什么地方体现了这种悠然忘我、闲远散淡的心境?”)
(二)联想画面,知内容悟情感
阅读《雁门太守行》,抓住表现色彩的词语,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呈现的画面。
答案示例:
“黑”“金”“燕脂”“紫”“红”等,体现了边塞战争的雄浑壮烈,这样的战争充分体现了将士为国效力的报国热情;前面对边塞战争的描述为最后直抒胸臆、表达爱国之情作铺垫。
(三)拓展阅读,体会诗作风格
阅读《饮酒(其四)》和《金铜仙人辞汉歌》,说说你从哪里读出了陶渊明悠然忘我的心境?又从哪里读出了李贺诗作画面感强的风格?
答案示例: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三、小结
古诗词中的意境,都是从诗歌内部的字词、意象体现出来的,读者要通过联想想象感知画面,感受诗词意境,感受诗词之美。
四、作业
1.背诵《饮酒(其五)》《雁门太守行》。
2.请从解释重点词语和翻译重点语句角度,自主学习《春望》《赤壁》《渔家傲》。
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激情
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加强对诗的了解
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及对内容的了解。
培养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体会作者的情感。
板
书
设
计
遣词用语有深意
悠然忘我 闲远散淡
注重描写 画面感强
教
后
反
思
优点:学生对古诗的阅读和意象的感知能力还是不错的,在学习的过程中预习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利用整合模式,学生学以致用。了解作者的生平创作,反复诵读,品味语言,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了学生一部分欣赏古诗词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缺点:教师牵引的痕迹较重,没有给学生更多的空间。不敢把时空充分地让给学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是有待于提高的。
措施:在古诗赏析纳入中考的形势下,要对古诗的赏析进行引领,让学生对凝练的语言有感觉,主要还是要结合注释、作者和背景对古诗进行翻译。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饮酒其五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饮酒其五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积累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饮酒其五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饮酒其五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初读作品知古韵,品悠然诗意,品诗识真人,悟人生真意,对话时空悟诗魂,课外阅读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饮酒其五优秀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饮酒其五优秀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学目标,课时计划,诗歌朗读的技巧,交流点拨,品析诗词的语言,附: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