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展开这是一份浙江省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文件包含台州市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试题-语文试题卷docx、高二语文参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1.(3分) B 【B项不合文意,从材料一“我之所以要说杜甫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原因就在于杜甫的作品所涉及的范围极广”可知,迈克尔·伍德认为之所以要说杜甫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原因就在于杜甫的作品所涉及的范围极广。】
2.(3分) A 【A 项无中生有,材料一只是说“在我们这个时代,过去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从我们身边退去。但是,人们依然可以在当下的中国寻找中国古代文化的含义”,并没有说“独一无二” 。 】
3.(3分)D 【材料二第二段通过杜甫诗歌论证的是文学作品能表现“含蓄内敛的民族性格”,D项黄新这一番话表现出的是刚强果断、坚强不屈的民族性格,不能作为论据。】
4. (4分) ①《论语》中孔子关于“斯文”的论述,一直伴随着中国人; ②杜甫诗歌语言所凝聚的中华文明价值观一直流传到今天;③儒家的仁义道德在今天的中国仍然具有基础性的地位; ④中国古老的诗歌使得中华文化长期延续。
(评分标准:共4分,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
5.(6分) 不同意这种说法。①水生嫂的动作细节描写充分展示出中国人所特有的美好心灵和崇高情感。②“震动”和“吮”,蕴藏着水生嫂得知真相后内心的担忧和不舍,又装作若无其事想减少丈夫后顾之忧的复杂情感。③这正是中华民族含蓄内敛的民族性格的生动写照,是真、善、美的完整统一,是读者们所能共同感知的中华文明精神特质。
(评分标准:共6分,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答“同意”不给分。 )
6. (3分) C 【C项“聂赫留朵夫却对她视而不见”错误, 文中没有明确说明聂赫留朵夫是否看见了玛丝洛娃。】
7. (3分) D 【D项“对他们两人性格塑造都很完整全面”错误,小说节选部分对聂赫留朵夫的描写只是从玛丝洛娃的角度来写,对他性格的塑造并不是完整全面的。 】
8.(4分)①满心希望聂赫留朵夫回来,兴奋而急切地想要见到他。②在黑暗的泥地里, 想到聂赫留朵夫在列车上喝酒玩乐, 内心充满了愤恨, 想以死来报复他。③肚子里孩子的颤动,让她平静下来, 回来后彻底埋葬了她与聂赫留朵夫的往事。
(评分标准:共4分,一点1分,两点 3分,三点4分,意思相近即可。 )
9. (6分) 不同:有详有略。①深入细致地描写了聂赫留朵夫的穿着、神态、动作等; (如“穿着紧身的马裤和雪白的衬衫”,两次出现“神秘奇怪的笑容”,粗暴地关窗等) ②对另一个军官的描写客观简单,只抓住了他的动作。
(标分标准:共2分,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
作用:①突出此时玛丝洛娃对聂赫留朵夫的深切关注,带有她的主观感受; ②刻画出聂赫留朵夫衣着光鲜行动粗暴和给玛丝洛娃的陌生感;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玛丝洛娃思想的巨变埋下伏笔。
(评分标准:共4分,一点1分,两点 3分,三点4分,意思相近即可。)
10. (3分) BDF【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11. (3分) C 【C项文中“自用”的意思与成语不一样。 “师心自用”形容固执己见, 自以为是。师心,以自己的心意为老师,指只相信自己。 自用,自以为是。 】
12. (3分) A 【A 项,并非因为改变了秦朝的法令而政通人和,强加因果; 对于秦朝法令不是“适时”改变,从原文的“悉更秦之法”可以看出是“全盘”改变; “其变法革新触及权贵利益”错,从“固当”二字可以看出贾谊只是提出建议,并没有事实上进行变法革新,混淆时态。】
13. (8分) (1) 就诽谤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大全,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 (评分标准:共4分,关键词1个1分。短,说别人坏话; 擅权,独揽大权; 纷乱, 使……复杂混乱。 大意1 分。 )
(2) 谋略一次不被采用,又怎知最终都不会被采用呢? (评分标准:共4分,关键词1个1分。 见, 被; 安, 怎么, 哪里; 用, 被采用。 大意1分。 )
14. (3分) ①要自爱其身,积极乐观(文本依据:“纡郁愤闷,趣然有远举之志” “自伤哭泣,至于夭绝” “自残至此”) ; ②要有所忍耐,等待时机/要善于处穷(文本依据:“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 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不善处穷”“不知默默以待其变”);③要开阔胸襟,增长见识(文本依据:“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 。
(评分标准:共3分,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15. (3分) D 【D项, “诗人”表述错误, 此处应为“苏武”。 】
16. (6分) ①上句描写苏武望雁思归。胡天静寂, 明月高悬,北雁南飞,影断云边,心随雁归。 (1分) 形象地表现了苏武对故国的深长思念和欲归不得的痛苦。 (2分) ②下句描写苏武荒塞归牧。傍晚昏暗,放眼远望,荒烟笼罩,塞草连天,陇上羊归。 (1分) 形象地展示了苏武牧羊绝塞的单调孤寂生活,暗写出苏武苦守北海、持节不失的爱国之情。 (2分)
(评分标准:共6分,每点3分,画面描述1分,情感分析2分,意思相近即可。)
17. (6分) (1) 仁以为己任 死而后已
(2)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3) 莫使金樽空对月 江畔何人初见月
(评分标准: 共6分, 一句1 分。 )
18.(4分) 示例:①兰花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 ②而是为了招引飞虫为它授粉
(评分标准:共4分,每处 2 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 第一条横线:写出对象“兰花”,得1分; 点出“生长环境”,得1分。依据前半句“植被茂密、 流水潺潺的森林幽谷之间”的内容概括, 和后半句的“在此繁衍生息”的“此”的提示,可以推断此处应指“兰花的生长环境”。
(2) 第二条横线:①逻辑上,要与上文“并不是为了吸引人类循香觅踪”的句式对应,写出“而是……” “却是……”等,得1分; ②内容上,呼应后文内容,表达出“传宗接代”之意即可,得1分。
(3) 表达不连贯、有语病、关键词有错别字,扣 1 分。
(4) 超字数每处扣1分。 )
19.(3分)虽然兰花的芳香并不是为了人类而散发,但诗人们却常深深陶醉于兰花的芬芳中。
(评分标准:共3分,1 处1分。①语序不当。前后两个分句,主语不同,主语应放在关联词之后, 故“兰花的芳香”放在“虽然”后面; ②搭配不当。 “传播”不能与“芳香”搭配,可把“传播”改为“散发”; ③表述不当。受事者做句子的主语时,使用被动句式,并且“被”字句里的主要动词必须是及物动词,这里的“诗人们”是“陶醉”这一动作的施动者,而非受动者,并且“陶醉”为不及物动词,故不可表述为“诗人们……被陶醉”,可改为“诗人们却常深深陶醉于兰花的芬芳中”或“兰花的芬芳常使诗人们深深陶醉”。)
20.(4分) ①原句的表意效果更好。将描写兰花的具体画面放在前面,更能突出兰花的质朴文静、淡泊高雅,让人产生美好的联想; ②原句与上文照应,衔接更紧密。
(评分标准:共4分,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21. (3分) ①运用第二人称“你”,仿佛作者在与读者“闲话”,拉近了与读者的心理距离,
更自然亲切; ②能使读者如临其境,更具真实感和代入感;③反复使用“你”,表达出作者与读者共享自然的急切心情,渲染出作者的快乐心境,抒情味更浓。
(评分标准:共3分,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22. (6分) ①一系列景物名词成句,一词一景,具有画面感,引人遐想,写出自然的伟大与丰富。②以七字句为主,句子长短不一,自由灵动,有声韵变化之美。③运用铺陈、排比语句,句式整齐,一气呵成。
(评分标准:共6分,每点2分,语言特点1 分,效果分析1分。意思相近即可。
第①点:特点方面,如能答出 “由系列名词组成”或“意象叠加 (列锦) ” ,都可以给1分; 效果方面,答出“自然的伟大与丰富”或“具有画面感”,就给1分;
第②点:特点方面,如能答出“句式长短不一”或“长短句结合”,就给1分; 效果方面,答出语言灵动或有音韵之美,就给1分;
第③点:特点方面,如能答出“铺陈、排比手法”或“句式整齐”,就给1分; 效果方面,答出“渲染情绪” “增强语势”或“一气贯注”,都可以给分。 )
23.写作(60分)
【写作提示】
第一句认为幸福的实现有其基础条件, “自然需要”可以指和平、健康、温饱等各种外在条件。第二句认为幸福与物质无关,是人的内在心灵感受,与精神追求息息相关。
综合两句话,应当辩证思考“幸福”的外在需求和内在精神感受之间的关系。
【评分标准】
第一档(55-60)切合题意,文体鲜明,论述类文章要求能结合材料中的两句话清晰准确地分析“幸福”的内涵, 并能就“幸福的外在需求和内在精神感受”之间的关系做出合理深刻的阐述,而且能体现当代青年向上向善的大格局大追求,能层层深入,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思考。如果是记叙、抒情类散文则要求紧扣题意,所叙故事有真实感和亲近感,情感真挚,构思精巧,细节生动传神,语言富有文采,感染力强。
第二档(50-54)切合题意,文体鲜明,论述类文章要求能结合材料比较准确地分析“幸福”的内涵,并能对“幸福的外在需求和内在精神感受”之间的关系,做出合理而又到位的阐述,而且能体现当代青年的美好追求,文章要有一定深度,有一些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思考。如果是记叙、抒情类散文则要求紧扣题意,故事真实,有构思,有细节,语言表达有一定文采和感染力。
第三档(45-49)符合题意,能围绕主题写作,文体较明确,论述类文章要求能围绕“幸福”的两个方面展开分析,并把写作重心放在对“幸福”两方面关系的讨论上。如果是记叙、抒情类散文则要求符合题意,故事真实,有一定的细节描写,语言表达通顺。
第四档(40-44)基本符合题意,能围绕主题写,论述类文章有一定的体验和认识,能结合材料对“幸福”两方面的关系做简单分析,但阐述不够充分,偏向于用个例证明观点,逻辑不够严谨。 记叙、 抒情类散文则要求有一定的写人叙事, 语言表达尚可。
第五档(35-39) 大体围绕主题来写,但只是简单地用事例讨论材料的两句话,几乎没有涉及“幸福”两方面关系的分析,没有写出联想和思考,仅以罗列事例为主,文体模糊,语言风格不统一,内容相对单薄。
第六档(0-34) 套题、离题、较严重的偏题,酌情可得 0—34 分。对主题、材料不了解,离题较为严重,但仍能够部分扣住主题写作,字数符合要求的,可打 25-34 分。对于完全离题或者明显全文套题抄袭(包括抄本试卷上的素材) 的,要严格标准,打分可在15 分以下。
阅卷时请根据以上大体的区间设定,并综合考量文章各方面情况,酌情打分。基准分 43分。
注:①无题目扣2分; 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最多扣3分; 标点错3-5处扣1分,6处以上扣2分,最多扣2分。②字数严重不足评分标准:600字至 800字,缺 50扣1分; 500-600 字, 25-35 分; 400-500 字, 15-25 分; 300字以下, 10分以内。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材料一:
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在十八岁时就因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闻名当地。汉文帝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当时贾谊二十有余,在博士中最为年轻。每次文帝下令让博士们讨论一些问题,那些年长的老先生们都无话可说,而贾谊却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博士们都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他。汉文帝非常喜欢他,对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内他就升任太中大夫。
贾谊认为从西汉建立到汉文帝时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正是应该改正历法、变易服色、订立制度、决定官名、振兴礼乐的时候,于是他草拟了各种仪法, 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创设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法。汉文帝刚刚即位,谦虚退让而来不及实行。但此后各项法令的更改,以及诸侯必须到封地去上任等事,这些都是贾谊的主张。于是汉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而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就诽谤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大权,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 ”这以后,汉文帝也疏远了他,不采纳他的意见,任命他为长沙王太傅。
一年多之后,贾谊被征召回京城拜见皇帝。当时汉文帝正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坐在宣室。文帝因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乘机周详地讲述了所以会有鬼神之事的种种情形。到半夜时分,文帝已听得很入神,不知不觉地在座席上总往贾谊身边移动。听完之后,文帝慨叹道:“我好长时间没见贾谊了,自认为能超过他,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过了不久,文帝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是汉文帝的小儿子,受文帝宠爱,又喜欢读书,因此才让贾谊当他的老师。几年之后,梁怀王因骑马不慎,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没有留下后代。贾谊认为这是自己作太傅没有尽到责任,非常伤心,哭泣了一年多,也去世了。
材料二:
一个人有才能并不难,怎样使自己的才能得到运用才真正困难。可惜啊! 贾谊有辅佐帝王的大才,却不能使才干得到发挥。
君子有远大的志向想要实现,那就一定要有所等待; 宏伟的事业要想成就,那就一定要有所忍耐。古代的贤人,都具备成就功业的才能,最终却不能发挥它的万分之一,这未必都是当时君主的过错,有的实在是自己造成的。
绛侯周勃亲自捧着皇帝的玉玺交给汉文帝,灌婴统兵几十万来决定刘、吕两大政治势力的胜负,他们又都是汉高祖的老部将,那种君臣之间生死与共、相互投合的亲密情分, 岂止是父子兄弟的骨肉之亲才有的呢? 贾谊,不过是洛阳城里的一个年轻后生,却想让皇帝在一朝一夕的短时间里,完全抛弃元老勋臣和既定国策,另搞新的一套,也就太难了。作为贾谊,如果上面能够得到皇帝的信任,下面能够得到周勃、灌婴这班元老大臣的支持,从容不迫地跟他们搞好关系,逐渐渗透同他们结成深交,使得皇帝不猜疑他,大臣不忌恨他,然后才能使整个国家按照自己的主张去治理,不超过十年,就能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哪有在刚见面站着交谈的顷刻之间,就突然对皇帝谈论值得痛哭流涕的天下形势呢? 我看他经过湘水作赋凭吊屈原,郁结着忧郁愁闷,心情激荡不安,有高飞远举的退隐之意,后来终于因为自伤怀才不遇、忧愁哭泣而过早去世。这正是不善于在困窘不得志的逆境中生存的表现啊。 自己的谋略一次不被采用,又何以见得最终都不会被采用呢? 不懂得默默地等待时势的变化,却自我摧残到这种地步。唉!贾谊是志向远大而器量狭小,才能有余而识见不足啊。
(《古文观止》钟基、李先银、王身钢译注,中华书局,2011年5月出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7,浙江省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共12页。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浙江省台州市八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浙江省台州市八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